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2024-08-04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共6篇)

篇1: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携手同行在新教材、新起点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2016年9月份,沿用了15年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改版了。开学两周后,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姗姗来迟,见到这位‚新娘‛,我们既兴奋又有些惶恐。高兴的是我们很幸运的能赶上改版教材,但也不免担心,面对新教材该如何教呢?她的教学新理念是什么?有没有新的教学方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拥而来。当时,我们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教案,甚至网上查教案也没有,手里只有一本教材。不久,新教材网络培训会召开,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开启了有序教学的行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下面就针对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三个方面与大家分别探讨交流。

[

一、拼音教学]

(一)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课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这样说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过去要求《汉语拼音字母表》必须‚背诵‛和‚默写‛,现在课标只要求能‚熟记‛和‚正确书写‛字母表。因此汉语拼音的‚地位‛要适当,不要摆得过高,要降低难度。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难点,应当有新思路,处理好,不要让小学生负担太重,扼杀了学语文的兴趣。

一年级保底的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

纵观拼音教学,拼音教学还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ppt)短期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一年级)

中期目标:在运用中巩固、熟练。(二至中年级)长期目标:逐渐满足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高年级)

(二)拼音教学的编排方式

我们打开课本翻看拼音教学部分,大家看这一课包含了哪些教学的资源呢?(互动一下)ppt展示:它包括了,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拼音书写。这六部分。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并不是单一的学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三)拼音教学的策略(Ppt)

拼音的每课都配有情境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使用好情境图能更有效的助力拼音教学。接下来我将根据如何应用情境图,来和大家聊一聊。A、运用情境图,轻松学拼音 1.轻松记字母。

(ppt)简单介绍: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首先我们先来看这幅图:(ppt)这是学习d t n l的情境图。这幅图是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比如,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 话说学校就要举行艺术节啦,你看,同学们正在认认真真地准备节目呢,(出示艺术节PPT),这时候,字母宝宝也来凑热闹了,咦,怎么没看见他们呀,哦,原来这些调皮的家伙都藏起来了,聪明的你们能发现他们吗?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感受语言美与表达语言的能力。2.轻松练拼读。

(ppt)这一课是学习an en in un vn 一课的情境图。

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思路:

首先第一环节,老师请来了五个拼音娃娃,它们是——an、en、in、un、ûn,引导学生观察字母外形都有n、初步引导学生感知读法。

接着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它们家里看看吧!看,这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生:看电视呢)电视上演的是哪儿啊?(生: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旁边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 这就再次认读了本课要学的韵母。谁再拼拼天安门这个词? 这样通过语境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训练认读词语,在词语中不断巩固拼读。3.轻松学说话。

大家来看这幅图,下面这幅图是学习ai ei ui 的情景图。这个情景图则适合:先观察然后连句说话

这幅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引导学生自由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信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ē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tuǐ)‛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ē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shuǐ)‛……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等待着学生去发现。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读韵母的同时也训练说话的能力。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这种借助情景图学拼音的方法相比过去单纯的教读要高效的多。

B.拼音教学注意的问题

有效利用情景图,可以助力拼音教学。但还要注意把握好它们的使用时机。不要一味的夸大‚情境图‛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说‚情境图‛上花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变成‚看图说话‛课。

1、教师还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学生拼读音节时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口诀式的拼读。当然,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就可以让儿童顺口‚溜‛下去了。拼读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另外,‚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这三种拼读方法,仍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讲,初学时适宜采用‚音节数调法‛,然后再逐步使用‚音节定调法‛与‚韵母定调法‛。熟练之后,可教学生学习直接拼读音节。

2、拼音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教学生学会?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应该多采用歌谣、游戏、活动(找朋友、开火车、照相机)等方式。如教学声母b、p、m、f,可先教学生念声母歌诀: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扇小门儿m m m,一根拐棍f f f。读几遍后,可让学生‚击节而歌‛。练习拼读音节,可直接将字母卡片举在手上,做对对碰的游戏,或者将卡片分给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看看谁能跟这个声母交朋友?‛学生都很踊跃,兴趣在活动中就培养了。在拼音字母学习中,有一些字母学生经常混淆,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增加他们对字母的印象。在上册教材语文园地二中有这样一道题:

ppt1.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就是鼓励师生借助身边的或是熟悉的实物帮助学生识记字母形体。在课堂上,我教学生做手指操。(展示和同桌做手指操图片)在家里,学生和家长用实物摆一摆字母。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或道具(手形、剪刀、纸板等)。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就会好。总结:

总之,拼音教学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过度、过量、过高的要求。1.拼音教学重点是准确,进而熟练地拼读音节。2.降低书写要求,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3.教学生学会查字典,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要利用拼音,读准音。把握变调,轻声,儿化等,随时纠正地方音。5.关注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注广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

[

二、识字写字]

(一)‚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课标中对识字写字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认1600,会写800,其中一年级要求会认700个,会写300个。)

当前,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堪当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小学阶段,尤其是第一学段,能让孩子养成写好字的习惯将受益终生。因此在课标中明确提出写字要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熟练地书写,第三学段提出写字力求美观,有力度。要达到第三学段的要求,第一学段的习惯养成就非常重要。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夯实识字写字教学,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各年级要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A.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目的: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中识字:识字一、二,共90个字

识字加油站,31个字

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

课文,147个字

C.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D.教学要求更清晰

(三)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 从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

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各年级要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

指导汉字书写时,我们要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影响写字质量,还对今后写字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下新版教材中第五页的写字姿势的图画,借助图画明确对学生坐姿的要求: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再出示握笔姿势的图画:椭圆(大拇指和食指组成的)、三角形(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之间正巧是三角形)。台湾的写字研究理论表明,书写时本子的放臵位臵对字的书写有极大的影响。学生如果是右手执笔,那写字本应当始终放在桌子右侧中上位臵,书写时,移动写字本而不移动头、手、肘等位臵,这样能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旧版教材的写字部分,需要描红和仿写的空格比较多,加起来有七个,有时因为靠近书本的书脊处,学生不方便书写。而在新版教材中,每一个描红格与书写格都在居中位臵,这样,方便了学生的书写,使原来学生不自觉地歪头写字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研究表明,重复抄写属于机械记忆,效果甚微并且违背孩子的天性。当学生初次写一个字时,如果能正确书写字的笔画,那么他在日后写这个字时的正确率就高;如果学生初次写这个字时运用了错误的笔画,那么日后即使有所纠正,他往往也会把这个字写错。所以,新教材对写字的要求更加明确。新教材由原来的七个空格改为三个田字格,先描红两个字再书写一个字。田字格的规格比旧教材的大了四分之一,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要把字写美观,还要留意字的间架结构。

因此写字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外形及占格。让学生一边大声地读笔顺、笔画,一边书空(教学语言:看着黑板上的字,用手指悬空书写)。例如《金木水火土》是写字的起始课,写字内容是‚横、竖‛两种基本笔画,‚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基本笔顺规律,在教学‚上‛这个独体字的书空时,有的学生的笔顺总是先写横,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大声读出笔顺,笔画,是非常必要的。在书写时还发现,有一部分小朋友‚横‛是写不直的。这是由于一年级儿童手指小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写字不熟练,此时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一个书法本,对如何把某个字写美观再次进行指导练写。总之,课堂上要求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建议第一单元每节课书写时间最好不少于15分钟。

再如,《小小的船》一课的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儿‛字时,‚竖弯钩‛是本课要学的新笔画。学生经常和‚竖弯‛弄混。教师就把这两种笔画列出来让学生去对比观察,发现写好竖弯钩的规律。之后,让学生回忆哪些字还含有这个笔画,再指导学生写‚儿‛字。在写完后,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笔画和结构书写情况的点评。这样指导之后,学生基本就能写出既正确又美观的‚儿‛字了。

在教学中注重对识字写字兴趣的引导(1)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处理好‚图‛与‚识字‛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识字、学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读一读,再引导学生发现字和图有什么联系?学生答出表示人体五官时,教师问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一种玩法是,让学生指一指图画中人物的五官。另一种玩法是,快速指一指自己的五官。学生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很轻松的记忆了生字。

《日月水火》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图片实物对应象形文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着八个字的字义。这一课通过这种象形字归类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引入日月水火几个字时,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识字,让孩子们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因此,教学中可以演示象形文字演变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识字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识字方法很形象也很直观。

书写教学也可以充分借助图画,例如:山字教学中,刚好三座山峰就是山字的三笔,先让学生观察哪座山峰最高,再强化指导‚山‛字的书写笔顺,这样学生对‚山‛这个字的印象就加深了。

(1)展示字的原始图形

(2)出示古体汉字(3)出示楷体汉字(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2)引导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一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加上偏旁派生出来的,它们和母体字组成“青”字族。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我们可以采取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上课前让学生追备好生字卡片,请同学们把生字宝宝请出来。

(学生摆放生字卡片)

师:小朋友们,生字宝宝想请你帮他们做个自我介绍呢。愿意帮助它们吗?看看老师是怎么帮它介绍的:我是清,清水的清,所以我是三点水。学会了吗?请你也帮它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自由介绍)

师: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介绍?

生:我是晴,晴天的晴,所以我是日字旁。

・・・・・・

介绍完之后,让学生叫着生字宝宝的名字把它们收起来。

在发言的过程中,能不断巩固这字族的音形义,既有利于学生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使字与文融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很多,下面结合课例看一节微课。(观看视频资料)(3)渗透字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教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有文化的,我们的汉字是有根的。运用字理识字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春夏秋冬》一课,认读‚春风吹‛中的吹 这个字,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首先创设情境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吹起了暖暖的风,呼――呼――,吹在了你的脸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暖和。

师:呼――呼――,吹到了小草的身上,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的说:小草的身体变绿了。

有的说:小草伸出了尖尖的脑袋。

这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

师:春风还会吹到谁的身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自由交流)

然后让学生想象刚才的画面,读一读‚春风吹‛这个词,再做一做‚吹‛的动作,让学生明白,原来‚吹‛要用上口,怪不得‚吹‛是口字旁。

再如‚胳膊‛‚腿‛‚脖‛‚肝‛‚肺‛怎么会跟‚月‛有关?

‚珊瑚‛‚玛瑙‛‚珍珠‛跟‚王‛有什么关系?

(4)鼓励在生活中识字ppt如教材的识字加油站设计了---————

母语学习不是零起点,识字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识字放在语言环境中会比较容易记忆,要鼓励学生做有心人,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要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主动性,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因此,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引导学生有生活识字的主动性,并善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教学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生字。[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当学生有此感受时,就会喜欢读书,慢慢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此,《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就提出了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阅读教学的编排特点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本册教材安排了14篇课文,按照‚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分为四个单元。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双主线,即围绕四个人文主题,凸显语文要素。对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作了通盘考虑,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实践性、操作性。ppt温儒敏教授明确地说: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部编本‛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

ppt例如,课后练习的设计。改变旧教材中老三篇(认字、写字、朗读背诵)的面貌。在落实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着重加强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上下册教材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实践性、操作性。

(三)对阅读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先说朗读方面根据课标要求,首先要教学生读好课文。朗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处于重要位臵。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可以培养基础语感。曹文轩说过:‚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那就是通过朗读,让他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建立在正确读的基础之上的。

本册教材特别重视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不同的要求,ppt如课文第一单元《秋天》一课,在学生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初,把‚读好课文‛作为学习的重点,重视起始阶段学习朗读的过程,提出‚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进入后面的课文学习时,朗读要求逐步提高,上册课文《雨点儿》课后提出‚注意读好停顿‛并‚分角色朗读‛,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提出‚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端午节》《彩虹》课后又提出‚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等课文又再次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下册之间衔接注意了循序渐进,体现层次,螺旋上升。教师教学也有章可循,操作性强。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

低年级的朗读尽量不要过多讲技巧,老师要范读、教读,学生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要逐步提升。

读书形式: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自由读,读给同桌听。读书内容:从读字词到读句子,从读句子到读段落。中间一定要强调读出标点符号。

读书要求:从读出来到读正确,从读正确到读流利。

总之,要在一遍遍练读中,把规范的书面语揉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我经常运用两种方法: 1.从模仿感受中学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是靠理性的分析,比如在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处机械地画上斜线,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只会看到斜线机械地停一下,还是不明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与逗号、句号的停顿的区别,读不出那种似断非断语流一贯的感觉来。再比如,对学生说问句语气要往上扬,画个上扬符号。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该怎么读才是语调往上扬,才是问句语气。因此,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指导主要靠具体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模仿;也可以采用请区别较大的两位学生来读,学生虽然说不清原因,但在具体的对比中还是能感受到哪一位读得更好,然后去模仿着读。

2、在理解基础上练朗读

下面以《端午粽》的长句子为例,说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句意,练习朗读。如《端午粽》中对长句子的朗读指导是教学的难点。第二自然段中:‚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学生读起来有困难。于是我问:‚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我让学生把这些短语在书上画下来,反复读这几个短语。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发现句子是由外及里写了粽子的样子。于是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词,根据理解画出朗读节奏‚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样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就容易多了。

再说字词句运用方面教学生积累语言。关于语言的积累,特别是学习积累词语,教学时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名称来揭示构词方式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它表达的作用,体会这样表达好在哪里。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不是非要到中高年级才可以涉及,低年级也可以适当地在语境中渗透。比如,上册《小小的船》一课的课后题,(展示课件)‚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星星——闪闪的星星、天——蓝蓝的天、‛,在比较中读,再让学生说说看到的船、月儿、星星、天是怎样的。让学生感受到加上‚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这样的词,写出了事物的形态、颜色等,表达更具体了。

又如‚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可以让学生读前一个,教师读后一个,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表达显得更‚绿‛更‚白‛更美,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程度更深了;再如‚安安静静‛一类词,不能只是让学生了解这是‚AABB‛ 式,而是要通过语境中的对比读让学生感受它的作用。‚同学们安静地在教室里做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做作业。‛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安安静静‛比‚安静‛更静,也更有艺术魅力。这样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相结合,使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第三方面说说阅读方法教学生学习阅读。《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针对阅读提出: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那么,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呢?

1、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圈圈画画,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自阅读之初就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例如:《青蛙写诗》中要求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项链》中要求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要求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中要求说一说‚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从圈词到画句,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来促进阅读理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下册教材继续巩固并落实阅读能力的训练,并且难度逐次提升。例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我们结合题目,在初读的基础上,提取简单信息。‚挖井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

再在深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提取暗含的信息。‚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孩子从全文去寻找答案,一下就把文章的主线拎起来了。由此体会毛主席为百姓着想心系百姓的品质;同时把暗含的信息提取出来。不忘挖井人是一种感恩,百姓们现在已经喝上自来水或纯净水,可是这口井为什么依然屹立在那里,说明百姓把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时刻记在心里,永远‚饮水思源‛。

《夜色》是一首儿童诗,这首儿童诗在每一小节的最后都用了省略号。运用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两个省略号设计提问:

‚可我一看窗外就乱跳……‛,我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在夜晚我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设计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发挥联想填补空白,欣然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对话空间。

(相比上册教材问题难度明显提升)

下册教材最后一课《小猴子下山》的课后题中要求‚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综合整篇课文信息然后做出推断。

我们可以在学生读熟课文后这样进行:(1)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带着问题‚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用圈圈画画的方法寻找并提取文中较为明显的信息。(2)再根据图文对应结构反复的特点,借助表格整理提取的信息,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3)然后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式,学习讲故事。(4)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最后总结推断结论。可见,教材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难度是有序递增的。因此,我们教师对教材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心中有数。

2.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猜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方面,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借助图画对文中信息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

下面以《咕咚》一课为例说说连环画类课文的教学。主要分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图文对照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先让学生找出每一幅图对应的是哪几段,仔细观察插图,读相应的段落。圈出生字。

第二步,猜读生字。先猜读‚咕咚、吓、拦‛,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到的。这几个是形声字,学生根据声旁很容易猜出来。再猜读‚鹿、象‛。学生根据插图也不难猜出来。

第三步,朗读课文,找出动物们 跟着兔子逃跑原因的句子。比较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指导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初步体会动物们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结果。

第四步,创设情境,对文中信息作简单推断。教师扮演野牛,逐一采访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的特点。

第五步,总结拓展,推荐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说说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也可以说说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 还可以推荐连环画读本让学生阅读,把阅读由课内导向课外。

4、古诗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认为最难教的是古诗词。怎样上好古诗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的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学习《春晓》一课,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学生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不必非要求让学生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即使讲了,一年级的学生也不理解。

古诗词教学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不要把教案设计过于繁琐,例如有位教师设计《静夜思》一课,导入是这样的——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教师总结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他心中的寂寞。于是才出示正题。这种导入就太绕,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还有的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安排各种活动,什么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学生演示什么叫举头望明月。学生学起来很累,效果也不好。

总之,阅读教学要求:1.准。(‚点‛要准)2.简。(目标‚简‛)3.精。(训练‚精‛)4.明。(要求‚明‛)和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

5、《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及策略

在这里特别强调注意的一点是,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建议老师们既要重视识字写字、加强朗读指导、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及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还要牢记课外阅读是分内事。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如关于选读课文,‚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的一个新栏目。它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爱上阅读。那么,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并对孩子的阅读做出积极正确的引导呢?毕竟每个家长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多数家长自己本身就很少阅读,更谈不上指导孩子读书了。对于这一栏目的教学我建议分以下几步进行:(1)课堂示范引领(2)家庭模仿迁移(3)推荐课外书籍(4)定期成果展示(1)课堂示范引领

这学期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用拼音认读生字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全文注音,多数孩子能够自己读下来,当孩子们把文章读通以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领孩子阅读。

多种形式朗读,激起阅读兴趣

例如儿歌《谁和谁好》可以采用‚问答读‛的方法,大人问孩子答。绕口令《妞妞赶牛》和顺口溜《孙悟空打妖怪》节奏明快,可以采用‚拍手读‛也可以一人一句‚接龙读‛。短文《胖乎乎的小手》和童话《夏夜多美》则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和大人一起表演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进而爱上阅读。利用对话,让阅读生活化

读完《胖乎乎的小手》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小手帮家人、同学、老师做过什么。读了《谁和谁好》还可以和大人一起找一找身边还有‚谁和谁好‛。让孩子在表达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分享阅读收获,感受共读乐趣

例如在读了《狐狸和乌鸦》后,大人可以问问孩子,故事里讲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读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说说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激励孩子说一说: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说什么,想对乌鸦说什么。读了《三只白鹤》可以和大人聊聊‚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

当然,《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2)家庭模仿迁移

‚和大人一起读‛的大人主要还是家长,‚和大人一起读‛的主阵地应该是在家里,教师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亲子共读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应该引导家长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通过班级微信、QQ群等,用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课堂上开展《和大人一起读》的实况。家长也可以把自己同孩子阅读的音频视频发送到QQ群里,互相交流,互相启发。(3)拓展延伸,推荐课外书籍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区区八篇‚和大人一起读‛,不应是本学期亲子共读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导向,引导‚大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之中。因此,在读完课文中的内容之后,还可以适时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例如在读完绕口令《妞妞赶牛》后,可以推荐另一篇儿童绕口令《鹅过河》;读完童话《夏夜多美》,可以推荐带拼音连环画《安徒生童话》;读完《狐狸和乌鸦》,可以推荐绘本《动物故事》等。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阅读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广度与深度。(4)定期成果展示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开放的语文学习。离开了教师的参与和管理,阅读质量如何保证呢?我制定了‚和大人一起读‛评价反馈表,大人与孩子互相评价,互相监督。

‚和大人一起读‛反馈表

班级 姓名 阅读题目:

阅读时间: 阅读用时:5-10分钟()10-20分钟()

20-30分钟()30分钟以上()阅读形式: 大人读给孩子听()

孩子读给大人听()

大人和孩子一起读()阅读情况(请大人用几句话描述): ‚和大人一起读‛反馈表的好处

掌握孩子阅读用时。掌握孩掌握孩子阅读用时。掌握孩子的阅读方式。

掌握孩子阅读兴趣其他具体阅读情况。从‚看着读‛变为‚一起读‛。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从‚课内作业‛变为‚课外阅读‛。

利用活动课、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成果汇报会,朗读比赛、还可以让孩子讲讲阅读中的故事。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教材中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一上教材第一单元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图文并茂地告诉学生读书真快乐,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可以去图书馆看书,书读多了可以给小伙伴们讲故事。下册也在第一单元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让学生们从熟悉的童谣和儿歌开始,走进读书的王国。这些栏目往往得不到我们教师的重视,不是臵之不理就是蜻蜓点水。其实,这样的编排是通过课内外结合、读书与生活的链接,营造开放的大语文学习氛围,一花引来万花开,让学生在书香盎然中不知不觉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真诚的希望我们自身也要加强读书和学习。

关于课外阅读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几个问题: 1.读什么内容? 2.什么时间读? 3.怎样吸引读? 4.怎样计划读? 5.如何指导读? 6.如何展示读?

作为战斗在新版教材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凭借教科书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提升。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之路上探索,在探索之路上提升!

篇2: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 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一组和天气有关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

词,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并为学生指出一些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字词句运用”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读一读,记一记”,是字母表的呈现,26 个字母有序排列,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二是“读一读,写一写”,通过区别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巩固前后鼻音的发音以及生字的书写;三是“读一读”,读儿童诗《祖国多么广大》,朗读积累,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书写提示”揭示了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书写

三个同类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四字词语,有对春天整体特征的描写,也有具体的视觉上看到和听觉上感受到的春天。 8 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是一篇以友情

为主题的儿童诗,内容富有童趣,节奏明快,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问一答进行阅读,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本次语文园地可以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也可以整合板块教学。注意根据板块内容,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运用。

板块整合:“读一读”和“日积月累”的内容都跟春天相关,教学时可以先读《祖国多么广大》,再迁移到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的诵读积累。

联系生活:“识字加油站”内容与天气有关,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联系生活说说通过哪些渠道得到“天气预报”信息,如何观看“天气预报”。

实践运用:1. 字母表的学习目的是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准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字典,到字典音序表中找到26 个字母。2.“和大人一起读”可以和“大人”问问答答读,以这种互动的朗读形式使儿童喜爱阅读。

篇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4: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篇5:部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一、深入细致地解读教材,正确定位各部分内容

全册内容包含“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个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2个单元13课,“课文”有四个单元共14课,还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等内容。在肖教授的具体解读各内容的过程中,我渐渐明晰了作者编排本册教材的意图。如,“我上学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我是中国人”是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我是小学生”是角色定位;“我爱学语文”是学科定位。这几个不同层次让学生一步步地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成为小学生的自豪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热情和欲望,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通过培训我体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重要性及意义,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章的主旨,更好地用之于具体的教学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材的逻辑启蒙意义,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肖教授指出,新教材的每个主题都含有这个逻辑启蒙的功能。比如,第56页“字词句运用”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逻辑导图:以“车”为主体,分别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词语的拓展和积累。可以是“火车”“马车”“汽车”等表示全车的名词,也可以是车上的一部分如“车站”、“车厢”,还可以是相关动作的“上车”、“坐车”等。在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积累词语的同时引导他们找到相应的位置,让孩子们一开始就形成类似这样的逻辑思维意识,以后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生字的学习便富有了思维发展的价值。在学习汉语拼音及生字词语的时候,也要注意几个词语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开启孩子大脑中的智慧,形成学科逻辑思维。

三、抓住板块特点,定位准确,发挥教材最大功效

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刚开始的识字单元,开篇《天地人》以传统文化三字经的形式出现,接着《金木水火土》则与五行知识相关,是五行文化的体现。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古代文化知识,受到古典文化知识的熏陶感染,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其中识字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一开始就接触自己学过的生字,所以信心很足,兴趣很浓厚,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再如,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定位在识字的工具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这两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整合的情境图,为孩子们展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他们学习字母,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有利于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虽然各个板块的教材功能不一样,但却指向同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东西,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重视课外阅读,培养读书习惯

部编本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下册推荐了童谣和儿歌,着重培养学生分享图书的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阅读引导,孩子们很容易就学会看课外书,爱上读课外书,同时也初步养成一些基本的读书习惯。

五、凸显语用意识,体现语文的实用性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把学语文和用语文相互结合起来。比如,在生活中学语文——二上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提供的识字内容是南昌到北京的火车票,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识字;随学随用,感受语文的学习价值——比如学了《我是什么》中“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后就引导学生用“有时候”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情境,如给多音字组词等等;在重视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关注语用能力的培养;写话练习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都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实用功能。

篇6: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经验交流汇报

首先,要利用好教材,打好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识字方面,一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大量合体字,其中很多是形声字,教材通过识字课、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比如,语文园地五,安排了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3组字,都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关;语文园地八,安排了反犬旁、鸟字旁、虫字旁的3组字,都与动物有关,旁边都有泡泡提示,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样就使识字的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由于偏旁的构字能力有差异,而今后学生查字典时部首是个基础,所以一年级呈现的新偏旁都是构字性强的常见偏旁,且同时是字典中的部首。书后还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28个常用偏旁,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识记。

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一下教材还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巩固。语文园地一中,通过大小写字母对照呈现,让学生学习并熟记大写字母;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语文园地三中,通过三个步骤学习音序查字法;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也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利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生字。

写字方面,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每一次学习一种汉字笔顺书写规则,比如语文园地一,学习全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语文园地四中,学习有点的字的书写笔顺,“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时,后写点”;语文园地七中,学习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书写笔顺,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

另外,要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材中安排了7次“识字加油站”(介绍),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各种媒体、身边生活、甚至我们自身,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两次“展示台”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比如,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从食品包装上识字。通过在生活中识字,不但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课内的识字任务,还可以促使学生突破教材要求识读的字数限制,认识400个字以外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

上一篇:2018年下半年北京建筑施工C类安全员模拟试题下一篇:美丽的家乡(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