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4-07-22

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 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伴随的就是国际市场的繁荣和开放,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开始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国际贸易 的背景下,制定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当前结构调整中的首要选择,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国际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为物流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是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但是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来进行,但是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国际市场营销更多的是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行为,而国际贸易不仅仅包括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而且还包括商品的进口。并且国际贸易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一般的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产品,还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二者的一个显著共性都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但是具体的形式和方式上存在着差距。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对已经存在的客户市场进行开发对潜在的目标群体进行挖掘,以获

取利润为目的来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进行改革和调整。国际市场营销体现的是企业作为整个国际市场运行和竞争的主体独立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它更具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的特征,更加灵活和随意。但是国家贸易则不相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中,国家是参与的主体,国家作为贸易行为的主体决定了交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往来,而且通常带有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交往的色彩。这是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很大差距。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潮流中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较好的利润回报,就必须树立起国际营销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于各国的企业商家 来说,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了,买方从有限的国内扩 展到无限的国外,大大提升了创造利润的机会。国际市场营销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在客户需求与企业反应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它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国际营销会严格制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水平。物流企业的国际市场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在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中,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常规手段,通过营销来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商品利润的开发和转化,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进行市场营销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在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独立的运输环节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时候物流企业才得以应运而生。市场营销的两个关键因素就在于产品和市

场,物流企业必须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形来结合产品自身的定位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只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之间达到一个有效的配合,企业才能在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制定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首先就必须对当前的国际市场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只有在把握具体市场特征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当前的国际市场,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其余的外贸流通性企业,都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个性化的消费市场增加

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一大显著特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消费有了新的想法,不再喜欢追逐随大流式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开始基于自身的需求对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愿意为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个性化需求市场将会继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企业是否有定位独特的个性化产品或者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是否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消费者从传统的运输方式中脱离出来的一个现实原因就是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群体决定了他们对物流模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差异。

2.2 网络虚拟市场的比重增加

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冲击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喜欢这种在虚拟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网络虚拟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

越高,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由于距离问题给交易带来的阻碍。网络虚拟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虚拟市场将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虚拟市场的增加,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虚拟交易商品的转移大部分都需要依靠物流运输来予以完成,虚拟市场的增加有利于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展。

2.3 无形价值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突出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本身的质量通常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单一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无形价值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考虑因素。物流企业不能再将眼光局限于产品本身,应该将眼光放的更加长远、更加开阔3 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归根到底仍然属于市场营销工作的范畴,所不同的是它所面临的群体和调整的对象有了很大的区别,并且国际 市场的广泛性,使得营销策略应该更加灵活,对于世界上不同的经济区域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方法。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前国际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定位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策略。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制定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 物流企业应该确立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无论是制定具体的战略方针还是具体营销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理念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能够起到从全局上进行引导的重要作用。物流企业确立国际市场的营销理念,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对于我国的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他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紧紧地根植于我们的国内市场,对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有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心。要想做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种传统的营销观念就必须改变,在已经较为稳定的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企业的市场定位扩大到世界范围内,这种扩大不仅表现为产品的销售应该以世界市场为目标,而且还指企业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单纯是产品的国际化销售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营销。其次,营销观念的提升和进步,我国是市场经济开放较晚的国家,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营销理念相比,我国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水平还是明显欠缺的。在国际市场的营销中,我国企业必须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营销理念上的这种差距。以市场需求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来看,当前国内的大部分物流企业,依然采用的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向,买方市场的重要性在我国 国内市场上表现突出。从国际市场来看,这种营销理念已经不能具有很好的竞争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走创造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的路线,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进

行分流,发挥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主动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做出调整。这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值得国内的企业学习的,结合自身的特色,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打造强势品牌战略

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配合,但是归根到底,企业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品牌,依旧是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打造品牌战略的关键。在物流服务领域,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联邦快递就是通过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顾客对物流的速度、货物的安保、签收服务等更为重视,这些工作的完善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方面,所有物流企业的品牌打造,细节是成败的关键。从当前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这些企业通常都在细节把握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取得的成就与这种细节的严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品牌对于物流企业这种没有物质实体、不以实体商品出售的企业而言更具有重要性,消费者通常更愿意选择具有口碑、服务质量得到认可的企业。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不然选择,品牌的巨大号召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群体,是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常见选择。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相关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形象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

行全方位的打造。

3.3 政府引导下的优势整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虽然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政府进程会通过政策性的指令来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政府发挥其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国际突发状况和挑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样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企业与企业之间,是相互分离的独立法人,每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长处各不相同,这些企业单独的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取得成就可能有限,但是如果能将这些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高品质的营销团队,那么取得的成果应该是值得期待的。政府就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于本区域内的优势产业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通过政府的调节和政策的帮助、扶持,使企业之间达成一种共识,互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积极地寻求国际市场的销售和合作渠道,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2: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课题实验子课题“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德育教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结题负责人 单 位

结题日 期 :2010.6 “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课题实验子课题“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德育教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序 言

自2007年9月实施“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德育教育研究”教学改革实验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以“生活化 活动型 探究式”的学校德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联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评判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他们道德认识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基础;经过本课题组全体人员近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组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我校的教学成绩有了大面积的提高,于2008年被评为“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三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一名教师获东营市学科骨干教师;五名教师在市、县优质课评选中获奖;二十多篇相关教学论文发表或在省论文评选中获奖;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极大提高,本次课题实验取得圆满成功。现将课题基本情况和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主体部分

一、研究问题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1世纪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使社会道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也使现阶段的学校德育面临许多矛盾。多元道德的并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道德的多元发展和德育面临的矛盾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学校德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课程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以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它与以往所熟悉的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例如:如何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如何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如何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鉴于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德育教育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肖洛霍夫曾说:“生活总是用自己的不成文法支配着人类”。他们都认为教育活动要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融合。

教育家陶行知吸取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活动”、“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活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具有实效性。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活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识,并在实践中外化成道德行为。

2、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本课题定名为“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德育教育研究---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本研究旨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为目的,探索新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重点突出如何使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如何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研究。本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充分发展儿童的道德潜能,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性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可以从课程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呈现形态和课程类型等四个方面来全面地领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

生活课程的根基所在。它与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建构的课程迥然不同。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从儿童的生活中建构课程体系,从而摒弃了“知识为本的”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2)、“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说明课程的价值属性。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价值取向,除了表现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外,还表现在对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素养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素养方面。与思想品德课的目标不同,本课程的目标具有多维性,它基于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儿童心理的整合性,从追求儿童整体发展着眼进行课程设计。(3)、“活动型”说明课程的呈现形态,即关于课程实施方式方面的属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呈现形态,而非“讲授——接受”式。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科书不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讲授,而只作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它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4)、“综合课程”说明课程的类别属性。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5)、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1)、“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说明课程的生活属性。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德与基础。”肖洛霍夫曾说:“生活总是用自己的不成文法支配着人类”。他们都认为教育活动要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融合。教育家陶行知吸取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活动”、“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3、研究成果:(1)、构建社区、家庭的活动型、开放性德育网络;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天天都要发生,关键在于怎样使这种互动成为帮助子女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的互动。为此,学校将这种互动纳入德育计划,请家长介入学校的德育活动。如教学三年级《我的家庭》上课前,先向家长发出“孩子做家务小调查”,了解学生平常在家主动做家务的情况。接着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由家长讲述一天的劳动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家长的辛劳。再举行“学做家务”的活动,让学生模仿家长的样子作具体家务,直至有累的感觉,并记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最后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已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唯一场所,我们把德育队伍和活动形式外延到家庭和社会,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这样不但优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下一代的关爱和学校德育的支持。(2)、由强制性管理向学生主动的道德需求转化。

现在,班主任和政教处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管理,如抓到在教室、走廊打闹的,乱仍果皮、纸屑的??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是罚得多,奖得少;灌输得多,内化得少。自制力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学校教师的约束没有认同,共同感知少。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行为才是长期的、稳定的。本课题组认为处罚不是目的,自律才是真正的提高,加强德育教育才是关键。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位5年级男同学上经常学迟到,上课睡觉也是家常便饭,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都是倒数后几名,父母对他也不抱希望。但进入六年级后,就像换了一个人,每天早早起床,上学唯恐迟到,父母很纳闷,于是问孩子:“什么原因使你有了这样的变化”?孩子的回答是:“班主任每天都比我们去得早,我可不能迟到。更不能给班级扣分,让班主任丢脸,给班级抹黑”。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已经内化为这位男同学的主动行为。不再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他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这位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在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上很有办法,当然,以身作则才是至关重要的。(3)、坚持德育渗透和活动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篇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 全方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战略、创新明德小学德育新思路 临城县黑城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研究 临城县黑城明德小学 杨立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及品质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在学校环境基础上长期学校教育积累形成一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校园文化德育资源的运用与建设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过程中,中外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年轻一代更崇尚主体精神的塑造,并追求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切合学校实际情况。

⑴ 学校校址位置优越。西邻巍峨的太行山脉,东临苗大线,北面与省会石家庄相距仅80公里,南邻碧波荡漾的天台山、岐山湖,国家级风景区、古代建筑遗址多与学校相聚而居。这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土地,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相映成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学校闻名遐迩。

1⑵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春风习习,鲜花涌动,绿草如茵,垂柳依依,清新高雅,风格独特。教学楼、宿舍楼、活动区、健身区的设计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

⑶ 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的前身有着38年的办学历史,这块土地上培养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才。学校校风淳正、教风严谨、学风勤奋,在黑城城乡享有盛誉、深入人心。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乡镇的中学先后离开老校址,而黑城明德小学是唯一的一所在原址上拓建的明德小学。

⑷ 学校新组建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把“优化育人环境,创设优美、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作为当前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工作目标,并已开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的文化教育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殊的功能,所以,在学校这种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正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大力推进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情况下,与学校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然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校园文化的发起阶段从1986年到1989年由于主要还停留在基本理论的探索阶段,包括概念的提出与诠释,校园文化性质与功能的初步涉及,因此研究尚未广泛的开展起来。从1990年到1994年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是最为迅速的,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整体的一个系统体系;这一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比较孤立,没有与当时大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挂钩;这一时期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虽然开始一些跨学科视角的研究,但没有形成校园文化研究的主流,校园文化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校园文化理论的形成时期是从1995年至今的,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而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明文指出“要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 2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育学校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关心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加紧密结合的新局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又称中央8号文件)的颁发。这三个文件的出台无疑是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注入一针强心剂,有力的推动了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展开。这一时期,对于校园文化结构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四个方面。从内容上划分校园文化则分为政治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对于校园文化的功能也对前期理论研究加以整合,统一到了校园文化的几大功能上去了,即教育功能,感化功能,激励功能,娱乐身心等功能。

从近几年国内其它学校对校园文化研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的主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二是由于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是属于“政绩工程”。这是当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跟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利益至上、急躁的心理有密切联系)。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连贯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师生、一任任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因此,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持续建设工程。

3、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与大众文化相接轨。大众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支配性影响力,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主流生活。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对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1、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校园的美化绿化,首先要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宿舍楼,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有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校园绿化要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3冬有绿”;绿化区、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或处室,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学校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小桥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杨柳依依,绿草成茵,鲜花四季开放,特别是金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学子,起到了很好的育德功能。

2、以文化建设为载体。首先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成人教育、人格教育。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艺术节、运动会等。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禁烟禁毒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其次,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校训、校歌、班歌等校园主体精神文化主线,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3、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加强校园文化阵地管理,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导向。校内文化阵地,包括黑板报、文化走廊、宣传橱窗、广播站、简报、校报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职工服务,为育人服务。要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和严格各项制度,分管人员要亲审稿件,严格把关,严禁有政治错误观点的演讲或报告上讲台;严禁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在校内宣传、播放或演出,保证校园文化的先进方向。

4、以健全制度为保证。首先,改善和加强学校行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党支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要包含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坚持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校内各处室要有专人负责,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各自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校园管理的基本保证。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4包括《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升降旗制度》等,并将其实施情况纳入各处室的目标管理。同时要重视对校园文化阵地、绿化、卫生、保卫等几支专职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学生中设立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1)、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对学校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反复强调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要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2)、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同时还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这不仅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还给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的现象,还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倾向。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学 5篇三: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兴仁县城关三小“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 结 题 报 告

兴仁县第三小学 沈奉勇

我校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从2008年2月开题,2011年7月结题,历时三年时间,经教导处精心组织,现圆满完成结题工作。一:背景与目的:

学校申报了兴仁县“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任务,自己做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导工作的德育管理教师,为配合课题研究,确定《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做为主攻方向,为学校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课题研究,寻求留儿童教育的新途径,达到促进我校留儿童教育工作向多元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并促进我校班主任队伍不断向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多样性,突出我校德育工作特色,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研究对象和调查结果

本课题研究要以全体留守儿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得出: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三、理论依据、原则和方法

理论依据:留守儿童教育课题研究以上级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为标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为准绳,以《德育论》、《和谐德育论》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和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为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取得成效 原则和方法:坚持将德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实效性原则;采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方法,研究要做到目地明确,方式得当,方法灵活,学习、实践、反思三者的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1)、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才能解决。(2)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3)学校方面

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②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4)社会方面政府要积极协调各部门,关爱留守儿童,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篇3: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是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但是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来进行,但是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国际市场营销更多的是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行为,而国际贸易不仅仅包括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而且还包括商品的进口。并且国际贸易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一般的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产品,还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二者的一个显著共性都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但是具体的形式和方式上存在着差距。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对已经存在的客户市场进行开发对潜在的目标群体进行挖掘,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来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进行改革和调整。国际市场营销体现的是企业作为整个国际市场运行和竞争的主体独立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它更具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的特征,更加灵活和随意。但是国家贸易则不相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中,国家是参与的主体,国家作为贸易行为的主体决定了交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往来,而且通常带有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交往的色彩。这是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很大差距。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潮流中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较好的利润回报,就必须树立起国际营销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于各国的企业商家来说,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了,买方从有限的国内扩展到无限的国外,大大提升了创造利润的机会。国际市场营销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在客户需求与企业反应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它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国际营销会严格制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水平。

2 物流企业的国际市场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在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中,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常规手段,通过营销来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商品利润的开发和转化,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进行市场营销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在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独立的运输环节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时候物流企业才得以应运而生。市场营销的两个关键因素就在于产品和市场,物流企业必须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形来结合产品自身的定位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只有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之间达到一个有效的配合,企业才能在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制定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首先就必须对当前的国际市场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只有在把握具体市场特征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当前的国际市场,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其余的外贸流通性企业,都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个性化的消费市场增加

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一大显著特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消费有了新的想法,不再喜欢追逐随大流式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开始基于自身的需求对于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愿意为这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个性化需求市场将会继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企业是否有定位独特的个性化产品或者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是否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消费者从传统的运输方式中脱离出来的一个现实原因就是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群体决定了他们对物流模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差异。

2.2 网络虚拟市场的比重增加

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冲击就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喜欢这种在虚拟市场进行交易的方式。网络虚拟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由于距离问题给交易带来的阻碍。网络虚拟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虚拟市场将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虚拟市场的增加,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虚拟交易商品的转移大部分都需要依靠物流运输来予以完成,虚拟市场的增加有利于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2.3 无形价值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突出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本身的质量通常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单一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无形价值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这些无形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考虑因素。物流企业不能再将眼光局限于产品本身,应该将眼光放的更加长远、更加开阔。

3 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归根到底仍然属于市场营销工作的范畴,所不同的是它所面临的群体和调整的对象有了很大的区别,并且国际市场的广泛性,使得营销策略应该更加灵活,对于世界上不同的经济区域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方法。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应该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前国际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定位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策略。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制定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 物流企业应该确立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无论是制定具体的战略方针还是具体营销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理念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能够起到从全局上进行引导的重要作用。物流企业确立国际市场的营销理念,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对于我国的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来说,他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紧紧地根植于我们的国内市场,对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有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心。要想做好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种传统的营销观念就必须改变,在已经较为稳定的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企业的市场定位扩大到世界范围内,这种扩大不仅表现为产品的销售应该以世界市场为目标,而且还指企业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单纯是产品的国际化销售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市场营销。其次,营销观念的提升和进步,我国是市场经济开放较晚的国家,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营销理念相比,我国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水平还是明显欠缺的。在国际市场的营销中,我国企业必须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营销理念上的这种差距。以市场需求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来看,当前国内的大部分物流企业,依然采用的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向,买方市场的重要性在我国国内市场上表现突出。从国际市场来看,这种营销理念已经不能具有很好的竞争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走创造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的路线,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进行分流,发挥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主动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做出调整。这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值得国内的企业学习的,结合自身的特色,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 打造强势品牌战略

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配合,但是归根到底,企业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和优势的品牌,依旧是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打造品牌战略的关键。在物流服务领域,国际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联邦快递就是通过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顾客对物流的速度、货物的安保、签收服务等更为重视,这些工作的完善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方面,所有物流企业的品牌打造,细节是成败的关键。从当前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这些企业通常都在细节把握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取得的成就与这种细节的严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品牌对于物流企业这种没有物质实体、不以实体商品出售的企业而言更具有重要性,消费者通常更愿意选择具有口碑、服务质量得到认可的企业。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不然选择,品牌的巨大号召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群体,是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常见选择。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相关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形象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打造。

3.3 政府引导下的优势整合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虽然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政府进程会通过政策性的指令来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政府发挥其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国际突发状况和挑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样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企业与企业之间,是相互分离的独立法人,每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长处各不相同,这些企业单独的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取得成就可能有限,但是如果能将这些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高品质的营销团队,那么取得的成果应该是值得期待的。政府就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于本区域内的优势产业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通过政府的调节和政策的帮助、扶持,使企业之间达成一种共识,互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积极地寻求国际市场的销售和合作渠道,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文正午.浅析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4).

[2]杜玉平.从国际营销视角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型企业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

[3]宁淑惠.试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营销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6(8).

[4]刘娟.中小物流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学,2005.

[5]刘卫东.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中国自主品牌研究[J].企业管理,2008.

篇4: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1 航运联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航运市场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世界经济增速每降低1%,处于世界经济长鞭效应末端的航运市场增速至少放缓10%。[1]在长鞭效应的作用下,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对航运业造成巨大冲击,航运市场持续多年的繁荣宣告结束,运价持续走低以及运力严重过剩促使各大班轮公司纷纷组建航运联盟以渡过危机,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一度形成P3网络联盟、G6联盟、CKYHE联盟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1.1 运价持续走低

近3年来,反映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变化情况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走低,2014年5月已跌破点。运价低迷导致班轮公司的利润空间缩小及班轮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

1.2 运力严重过剩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连续冲击下,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进入低谷期,虽然偶有复苏迹象,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仍在低谷徘徊。由于班轮公司期待下一个运价高峰的到来以弥补市场低迷造成的损失,并未将运力大量撤出市场,导致运力严重过剩。与此同时,新造船市场依旧相当活跃。由图1可见,自2004年以来,全球新造集装箱船舶交付量持续快速增长,其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2011年后连续3年保持增长,进一步加剧运力过剩。

2 航运联盟发展背景下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结构

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既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也不是完全垄断市场,而是数家大型班轮公司和众多小型班轮公司并存、具有一定垄断程度的市场。[2]对于如何精确衡量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垄断程度,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通过计算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绝对集中度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其垄断程度进行衡量。

2.1 绝对集中度指标

根据Alphaliner航运咨询公司公布的2013年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运力(见表1),分别计算排名前4位和前8位班轮公司的运力市场份额之和,结果分别为43.50%和59.97%。根据贝恩产业集中度类型的划分标准(见表2),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

3 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垄断加剧产生的影响

3.1 航运联盟对港口的主动权增大

航运联盟是班轮公司强强联合的结果,其在主干航线上往往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能够为其航线挂靠港(尤其是枢纽港和中转港)带来大量货源,促进港口装卸业务增长,并带动港口燃油供应、生活用水供应以及船舶保养等服务发展。在此背景下,航运联盟对港口的主动权将增大。

2.2 相对集中度指标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通过计算产业内各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得到。根据Alphaliner航运咨询公司的统计,2013年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运力约占全球一百大班轮公司总运力的88%,市场份额相当高;因此,在计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时,排名前20位以外的班轮公司可以忽略不计。计算结果如下:在未将航运联盟作为整体考虑的情况下,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计算结果约为690(乘以予以放大后的数值,下同),根据美国司法部产业集中度类型的划分标准(见表3),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属于竞争Ⅰ型,即垄断竞争型,这与前述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计算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然而,在将P3网络联盟、CKYHE联盟和G6联盟等航运联盟分别作为整体考虑的情况下,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计算结果约为2 143,根据美国司法部产业集中度类型的划分标准,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属于高寡占Ⅱ型。由此可见,航运联盟的新发展使得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垄断程度加剧。

3.2 航运联盟对货运代理和船舶代理的依赖和要求提升

与独立班轮公司相比,航运联盟的航次更为密集,运量显著增加,对货运代理和船舶代理的依赖和要求也有所提升:一方面,航运联盟需要依靠货代公司揽取货源、安排货物中转和集疏运等,以确保舱位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航运联盟需要依靠船代公司办理船舶租赁和买卖、船舶进出口、货物装卸、船舶保养、船员供给等业务,以达到运输频率高、周转时间短、挂靠港口多的运营目标。

3.3 运价波动加剧

航运联盟从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航线网络覆盖率中获益后,不会轻易撤回运力,这必然导致同一航线上航运联盟之间竞争加剧,进而引发价格战,不仅不利于稳定运价水平,反而可能加剧运价波动。[3]

参考文献:

[1] 马婧. 浅谈港口服务型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J]. 天津航海,2009(3):42-44.

[2] 朱意秋,张琦. 我国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垄断程度研究[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6,29(2):137-142.

篇5: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以便于有效的践行“一路一带”战略,促进大学创新发展事业。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习主席在2013年9月、10月先后提出的伟大战略。积极的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推动沿线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树立我国在世界中的正面形象,打造国际亲华形象。大学应义不容辞的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本文将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践行详细探讨。

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的内容明确指出要积极广泛的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以及人才交流等。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加强人各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切实的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必然实践。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是我国文化宝藏与民族精神宝藏蕴藏之地,在促进经贸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学机构应该积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大力开展以文化学术交流为目标的国际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2.1、大学国际交流是服务为于“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

作为高等教育,大学不仅能够培养人才,而且也承载着中华璀璨的文化。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教育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大学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功能,使得大学成为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的重要平台。通过人才交换、技术交流,能够将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结合。将我国政府部不宜承担的文化工作做好,在维护国家正面形象的同时,建立起我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2.2、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文化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非盈利性机构和企业,开展为期4-12周的职场学习与实践活动。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海外工作经验,了解专业领域先进发展模式,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在实地异国生活体验中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感受文化多样性,养成多位思考方式和文化包容心态。通过人才的交流以及学术的交流,能够汇集优

【1】秀人才,将先进的科技技术、思想理念有效的融合,在不同思维碰撞的同时,产生创新的火花。

2.3、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大学是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

【2】

。我国正处在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时代,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上海大学在“人才强校”的战略下为开放合作不懈努力,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世界强国不断输送人才,有利于大学生成为顺应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3.1、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目前,上海大学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且通过创建漕河泾留学生实践基地、中外合作办学、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基于文华交流,切实使“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增强了对于我国教育及文化的认同感,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带一路”沿途学者的交流研讨,加强沿途国家对我国发展模式、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大学积极的了解国外学生的民族信仰,建立中华文化情感,以便于中外青年的思想融合。积极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利用形式多样的风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3.2、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符合国家高等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调研是很多专业学科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为大学生认识社会、训练能力、提高素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例如,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举办的“青年师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项目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美国社会,以调研课题为载体,分别从中美教育、中美社会医疗保障、中美生态与环境、中美社会职能及公共安全、中美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服务、中美家庭及社区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期间,调研小组入住美国家庭。通过学生积极分享调研结果,从多角度分析了调研内容。在整合资源,达到调研效果最大化。通过调研实践,提升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能力,积极的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与美国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学生能够学习美国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结交了国际友谊与亲情。在提升英语沟通及应用能力的同时,开阔国际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建立对未来良好的自信心。

3.3、提高我国留学生素质

近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渴望走向世界,体验多元文化。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海大学招毕办与中外服继续加强合作,于2015年向芊芊学子推出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不断优化、扩大留学事业规模。积极为中国大学生开启一种全新对外交流模式,为学生提供海外多种专业实习体验。借助国际合作交流办学,促进境外产教融合,切实的使我国高质量人才“走出去”。切实提生我国留学生素质,不断将我国优秀文化向国内外进行传输,立足于“一带一路”大力打造我国民族品牌,实现国家之间互利共赢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一路一带为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学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践行的重要纽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创新发展。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提升留学生整体素质,切实的完成“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篇6: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的社会调查报告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国际市场环境下电子商务模式的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理论创新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信息流动的便捷,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贸易,在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贸易营销创新

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

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在 EDI普及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运输不仅仅是单一方式的运输,而是必须将仓储、运输、交通等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综合物流。运用信息网络对整个国际贸易运输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提高综合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库存、联运等综合物流的各环节的成本。网络的时空“零距离”要求加快国际贸易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国际贸易运输任务,这表明传统的国际运输将逐渐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要求,E时代要求国际贸易运输发生变革。

上一篇:英语字母音标读音规则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下一篇:建筑钢筋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