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子与学生

2024-04-18

2孔子与学生(精选11篇)

篇1:2孔子与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主识字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不同的因果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从中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其人以及他的教育思想,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不同的因果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孔子,揭示课题:

1、出示“孔子”,了解其人。

2、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并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了解主要内容:孔子和谁,围绕什么话题对话?对话中提到了他的哪些学生?

3、交流归纳板书(孔子学生的名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这次对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了解孔子对学生的评价。

(2)朗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孔子分别对这些学生作了怎样的评价?同桌合作朗读,并概括学生的特点。

(3)指名一组同桌朗读,并概括孔子的学生们的特点。

2、理解子夏的疑惑和孔子解惑

(1)对孔子的评价,子夏产生了怎样的疑惑?

朗读训练:读出子夏的疑惑和不满。

(2)对孔子的回答,你认为最关键的意思是什么?

理解“和颜悦色”的意思,根据提示语朗读孔子的话。

讨论理解:孔子的回答解决了子夏的疑惑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板书: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3、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

(1)朗读课文第一节,说说孔子的可敬之处。

(2)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3)思考,想象: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孔子会怎样“因材施教”?

(4)句式训练:词句活动室2

四、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1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正确朗读。

2总结课文:孔子受到他的学生尊重是因为??孔子被后人尊为“万世之师”是??

3拓展认识

(1)孔子还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你能理解吗?

(出示课后孔子名言,在小组内讨论、理解、交流)

(2)简介《论语》

板书:

2孔子和学生

颜回 守信用

有教无类 子贡 聪明

因材施教 子路 勇敢

子张 严谨庄重

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摘录孔子名言2句,记住并能默写。

3预习第3课。

教学反思:让学生明白孔子主要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理解它的含义,通过表格对四个弟子的评论,总结: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篇2:2孔子与学生

有一年,鲁国国君要选拔一个能为本国理财的人,大臣们认为孔子知识渊博,就推荐了他。

谁知,孔子理财不是很顺利。他每天一回到家,只会坐在椅子上叹气,眉头紧锁。经常是旧账还没有算好,新账又来了。眼看账目慢慢地增多,孔子的心急到了嗓子眼儿,整天吃不好,睡不香。孔子的妻子看到孔子整天焦虑的样子,心里非常着急,很想帮帮他的忙,就问:“你是用什么算法算账的?”孔子说:“这很简单,都是些加加减减的。”孔子的妻子低着头想了一会儿,说:“每次在得到钱的时候,我都用一根绳子来计算。每月得到多少钱,我就往绳子上穿上几颗珠子,而花去多少钱,我就会从绳子上去掉几颗珠子。虽然方法比较笨重,但是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错误,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试看。”孔子一听,认为很有道理,就按照妻子说的办法去做。几天后,孔子的妻子问他方法好不好,他回答说:“好倒是好,就是不到十的数字,加加减减还算十分方便,但如果超过了十就不好办了。”孔子的妻子笑着说:“你怎么不会变通啊!你不会多用几根绳子,一根记一到十,一根记十到一百,依此类推,不就很清楚了?”

孔子听了妻子的话后,马上醒悟了。他灵机一动,便挂上十根绳子,每个绳子穿上十个珠子,每天用来算账,既简单又方便。鲁国国君来检查工作,看到孔子将账算得非常明晰,心里十分高兴。

篇3:2孔子与学生

我国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 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课堂教育和政治辅导员的课外教育来实现的。从总体上讲, 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好的, 但是, 由于理论教学往往与支持其合理性的历史因素不能很能好的结合, 尤其是不能与植于国人血脉中的孔子思想很好的结合, 使得理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历史、人文上的支持, 其成效不免要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不能较好的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 最多也是片段式的借用传统文化中的个别人或个别事、个别论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说明, 使传统在思想教育中只处于边缘位置, 自然使理论教育在这片土地上缺少营养。在教育的主观上, 很多人在没有很好研究的前提下, 人为的排斥传统, 割裂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并重视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要力量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这一点与代表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孔子思想是一致的, 纵观孔子的言行, 无处不体现这一点, 不论是他所强调的礼、还是坚持的信与义, 其根本都是基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孔子提炼出的中庸就是让人能够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 合于规律的去行为。这与马克思主义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都要求一切的社会活动, 包括对社会、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措施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

在我国, 党的五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基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理念与孔子的思想皆人可合的地方。从毛泽东提出的“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江泽民、胡绵涛的“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 在宗旨和原则上与儒家所强调的“大学”殊途同归。孔子所认为的“大学”应该是指代表先进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就应是现代的“大学”, 在此前提下, 我们会发现, 他们在运行的总原则上, 即“大学”的道又是一致的。大学的道, 首先在于使自己明了、明确“德”的含义, 即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宗旨, 并将已经明确的向那些不明确的人宣明, 向人宣明的目的就是要让这“德”成为全社会的明确目标。这个“明明”的目标, 即“德”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动摇的。是要人拥有立于真理的正心、直意。是要人基于真理、合于规律的生成与得到。它具有积极、前瞻与凝聚的特性, 只有坚定不移的“明明德”, 才能够以维新的精神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深入实际, 直接接近被认识的主体, 是“亲”, 被认识的主体是“民”。这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发展的过程是“庸”的。它的宗旨必须是统一的, 不变的。亲的质是新, 新是亲的根本目的与力量源泉。亲是合于真理, 客观辩证的亲, 是发展的亲, 即亲而新、新而亲。“道”行于人世之间, 运用于社会之中, 其根本在于维新与创新, 没有维新与创新人类社会就不会前进。“止于至善。”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要与真理相统一。任何违背真理的思想与行为都不是“至善”的。这个“至善”是真理的品质, 它决定着追求者的品质。孔子所说的“止”即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客观、辩证观与发展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与孔子思想皆是对真理的追求, 其最终目的是无阶级的。其态度、方法、原则都是辩证的、坦诚的、坚定不移同时又是灵活的。党要求党员要任劳任怨, 意志坚定, 孔子要求人能够“君子固穷”。有效运用孔子思想的合理性, 使之与现代中国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即可以使孔子思想在新时代具有新的生命力, 又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文化方面的支持, 使马克思主义生成的土地更广阔, 更深厚。这要求他们不是相互排斥、否定, 而是要找到可以融合的合理性,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孔子思想在运行的原则上具有可融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育者能够多方位的, 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就要求教育者即要从继承的角度进行党史的教育, 又要以发展的眼光展示未来, 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要维护集体的共性又要发扬学生的个性, 不能僵硬的以共性压制个性, 也不能放弃共性的存在来极度的张扬个性。即要以坚定的态度与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又不能放弃灵活的教育手段。即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又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的正确性。要培养学生识别真假的能力, 知道要坚持对的远离错误。要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要鼓励学生去创新, 去追求探索新的、积极的, 正确的东西而不消极、保守没有进取精神。要养成学生讲原则行原则, 而不是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 不去作非原则的事情, 不生成非原则的念头。在这些方面, 如果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融合进来, 将会在历史与文化传统方面得到支持。在此, 仅就其中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要鼓励学生去创新, 去追求探索新的、积极的、正确的东西而不是消极、保守没有进取精神

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今存在一定的偏差, 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没有将宏观的东西与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 也没有借助历史与文化因素进行灵活的, 有说服力的教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育人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失去了积极性后, 探索的本能会使学生去没有目标的寻找他认为是新的, 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些, 对于他们可能是新东西, 但是不是正确的不好讲。因此, 要引导学生, 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盲目性的自我寻找引导到有目的历史与文化中来。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中, 可以让学生通对孔子对创新的理解与态度的了解与认知, 来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2、要养成学生讲原则行原则, 而不是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 不去作非原则的事情, 不生成非原则的念头

原则是不立于私, 立于私则无原则。为此, 孔子对季康氏说:“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原则是不欺诈的, 欺诈的是非原则的。这一点孔子是以身作则的, 有一次他病重将死, 子路派人装成家臣来预备后事, 孔子病好一些后知道了这事, 对子路说:“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欺谁?欺天乎?”原则是不主观的, 主观之下无原则可言。即孔子所强调的“不逆诈, 不亿不信。”原则是离不开宗旨的, 离开了宗旨的原则必虚假。所以, 孔子在子贡问政时, 针对物质、国防、精神三项内容回答道:先“去兵”后“去食”, 最后是“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原则问题的态度。他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但不是过分的强调。要求人们能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主动。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即要坚持基本原则又不能过于刻版。

摘要:孔子提炼出的中庸就是让人能够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 合于规律的去行为。这与马克思主义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去创新, 去追求探索新的、积极的, 正确的东西而不消极、保守没有进取精神。即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又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孔子思想,宗旨,原则

参考文献

[1]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02) .

篇4:孔子巧避尴尬 等2则

孔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想见的人,哪怕对方地位很高,权势炙手可热,他也会选择傲慢地回避。

那时的鲁国,权势掌握在季孙氏等三大家族手里,而季孫氏家又被管家阳货所掌管,所以说,阳货是鲁国的实权派人物。孔子却不怎么喜欢他,当然这也是有事由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孙氏有一年大宴鲁国的士人,孔子还正在为亡母戴孝。听到这个消息,对于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的孔子,腰间别着孝服就上门赴宴去了,偏偏被管家阳货挡在门外,还被数落一番:小子,今天老爷举行的宴会,是款待鲁国的士人,跟你没什么关系。这等于是在公众场合扇人一耳光,好没面子。孔子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孔子越来越有出息,人气越来越旺,阳货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改常态,主动提出要见孔子。孔子永远记得当年的尴尬,就避而不见。阳货很狡猾,就送了一头烤乳猪给孔家。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肯定得上门拜谢才行,阳货就是抓住“礼节”这一点:你不见我,我用礼节逼你来见我。

孔子也精得很,琢磨出了一个在礼节和个性之间的恰当选择。他先打听好哪一天阳货不在家,就趁那天急急忙忙上门拜访,这样礼节上说得过去,又避免了见面的尴尬。

然而,孔子的运气不够好,在半路上还是碰到了阳货。阳货很会做人,在半路上就邀请孔子道:孔老师,你是个有才能的人,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不如出来工作吧。孔子听了,也见好就收,答应出来工作。

毛泽东:“反手”掌乾坤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文艺界名流邀请他做一次演讲。有人发问:“请问毛先生,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篇5:孔子与学生教学设计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1.小学生教学设计模板

2.小学生课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3.小学生《散步》教学设计

4.暑假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5.中学生全国爱眼日教学设计

6.《中学生与网络》教学设计

7.小学生《中秋节》教学设计

8.小学生落花生教学设计

9.《蝉》教学设计

篇6:国旗下讲话孔子诞辰(汇总2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要纪念一个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是的,今天,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纪念日。

孔子,生于山东曲阜。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27岁时,他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55岁至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从小生活坎坷,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他干过许多脏活、累活、看过仓库,喂过牲口……但无论他干什么活,他都没有忘记做学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成为当时顶级的大学问家。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孔子好学、活学、博学,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读书节活动,让我们在读书活动中学习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才子,做博学、活学之学子。请记住,书就是知识,书就是智慧,书就是幸福,书就是光明。让我们的身心浸润在书香里,让我们成为智者,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让我们因为读书而成为最快乐的人!

篇二: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1周年的纪念日,

孔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会说是孔圣人嘛,谁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却说得很清楚,“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孔子你不是圣人,是什么人? 老师从孔子的言论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说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两次在《论语》里说了,“吾犹人也”,他说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说,我也是个人,与你,与他,与我们大家没什么两样。

那么,孔子是普通人吗?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个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活了73岁。9月28日,刚好是孔子生日纪念日。

孔子说, “吾少也贱”。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贱的。孔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顺。不过,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这种苦,这种不顺,反倒使他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会干许多脏活、累活、苦活、下贱活。孔子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无论他干什么活,他都没有忘记做学问。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学而时习之”,终于自学成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君子),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这么多本领多?不能吧!可见,本领、学问是做出来的!孔子虽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学之人。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子关于“好学”的名言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跟我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直到晚年,依然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不但好学,而且博学。什么都学,学无常师,没有老师,也没有学历和文凭,自学成才的,多才多艺。《论语·子罕》记载了一件事:有个村民评论孔子,说是“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他说孔子这人太伟大了,博古通今,没办法称他是哪一门学科的专家。

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学。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你可以跟任何人学,好人身上可以学,坏人身上也可以学,吸取教训吗。但是,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正因为孔子好学、博学、活学,才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篇7:2孔子与学生

考试包括面试20分钟,英语口试10分钟,心理测试40分钟,还有综合能力笔试3小时。(有的是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我是上午面试下午笔试,我们的题目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我们考完私下商量的时候都觉得英语国家的选拔面试比韩语的难呢。我申请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院比我同学去韩国忠南大学孔院的面试题目难一些)。

参加面试的时候要先进入一个休息室等待,这时候所有的电子设备和参考复习材料都要交到前面去,只能坐在休息室里静静的等待,轮到面试、笔试、心理测试中的哪一项,会有工作人员来叫你。要是有人想到时候再看一些复习的话,恐怕是不可能了,当时我就想等待的时候复习一下拼音笔顺什么的,结果书都交上去了,根本没得机会,打乱了计划,自然也就准备不充分。

再就是形象气质上,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室内面试温度适宜,有的同学穿着休闲服、有的穿着厚大衣,还有的是正式的面试套裙,个人感觉面试套装比其他的都好,很正式而且形象上很加分。

需要携带的材料: 1.本人身份证件; 2.普通话水平证书原件;

3.英语等级证书原件; 4.才艺展示物品(如需); 5.2B铅笔、橡皮及中性笔(新增材料)。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的面试经历

一、面试。考察汉语知识、教学能力、中国国情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1

能力、应变能力、中华才艺等等。面试的时候一共有三位老师,中间的一位老师是主考官,老师都很和蔼,如果提问过程中你打错了或者没答对的话,她会提醒你的。面试过程是全程录像的。(提醒,如果你提到自己的某些经历,一定要对这些经历很熟悉,比方说我提到了自己去上海看过瓷器博物馆,老师顺势问除了江浙一带的瓷器你还知道哪些瓷器,结果我只能搪塞过去)

1、首先是半分钟的自我介绍

2、接下来写一句话的拼音“中国人民都热爱祖国”(考察专有名词大小写、隔音符号、儿化、轻声等),然后写“热”(考察笔顺)。

3、接下来词语辨析,我的是“宣布和公布”,我的同学是“交换和替换”等,4、接下来是偏误分析“我一点也对音乐不喜欢”(可不可以这样说,为什么)。

5、然后是针对汉语水平是学了一年的美国学生,设计“我不去了”的表示变化的助词“了”的教案,说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接着开始讲解,三位老师扮演留学生,他们会不断以“听不懂”“太难了”等理由打断,看一下我们的应变能力。

6、接下来是怎么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瓷器,除了江浙一带的瓷器,你还知道哪些瓷器?如何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经济制度改革。

7、然后问假如你在国外要乘坐火车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在一个小时之后举行,假如列车突然晚点,没法正常到达,这时候你怎

么办?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吃鸡爪子、猪蹄子、猪内脏感到很奇怪、不理解,你如何向他们解释这种现象?你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因为你讲课太难或者没兴趣然后大声讲话,你怎么办?

8、接下来是中华才艺,我带去了剪纸和中国结,现场老师又让我唱了一首歌。(在才艺表演这一块,有的同学带了古筝、葫芦丝、篆刻什么的,明显比我们只带了剪纸和中国结的强势很多,我个人的意见是有志于参加孔院面试的同志们,如还有时间的话,去学一种简单的中国乐器,到时候肯定特加分。)

二、英语口试。一共两个女老师给面试。

1、一分半的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根据简历提问了一个问题,问我参加世宗学堂学习有什么体会。

2、接下来抽左右两个扑克牌,我抽的是右扑克牌。一位老师先问我了几个问题:你在课余时间一般跟朋友做什么?你平时看报纸和网络上的新闻吗?最近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新闻是什么?

3、另一位老师提问是:请介绍一下中国的一种食物。

三、心理测试。40分钟,很简单,按照自己的第一直觉选择就行,性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可以。

四、笔试。300分钟,120个单项选择题(每个1.5分)加25个简答题(每个6到10分不等),题量很大、时间很近,要快点写,还要涂

答题卡,我最后还有4、5个没做呢。简答题都是给出一段文字,后边跟了几个小题,总共25个。(综合能力笔试是今年新增的,不知道它是过了及格线就可以还是比重很大。需要带2B铅笔、橡皮、签字笔)

1、选择题包括教学法、教学原则、中国文化与国情(八大菜系、七大古都、中国少数民族有多少是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中国人大几年开一次会,每年开几次中会、五星红旗四个小星代表什么、各省的省会是哪些城市)、词语的用法和区别、出一段课文问这段课文的主要语法是什么?要是你讲课用什么方法讲(这一类的特别多)等等。

2、简答题我还记得以下几个:

(1)也有写教案(教案包括哪几个方面很重要)

(2)假如你在孔子学院上课要安排课表的话要考虑哪些因素,你能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什么特色课引起他们的兴趣

(3)一个老师为了由上课新手变成熟手,安排了很多活动,最后力不从心,什么都没做好。你觉得如何可以迅速的由教学新手变成熟手?你觉得他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安排?

(4)给了三幅图,三幅图中西方设定人生规划、语言表达直接和委婉、领导的地位高低有很多不同,你觉得这些不同表现了什么?这些不同会给学生的上课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你给韩国、日本、中东、美国、澳大利亚的学生上课,你如何分别定位自己的角色。

(5)一个中国女孩到美国工作认识了美国朋友,但是美国朋友招待她吃饭和送礼方面不如她热情,他觉得吃了亏,不知道这样的朋

友是否值得交的下去,你觉得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有哪些意见改善她们的关系?

(6)给出了一段文字,问这里面轻声有哪几类?读轻声应该注意什么?

(7)“三个朋友们”的偏误出现的原因

(8)“说得不清楚”和“说不清楚”一样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9)给了8个汉字问它们用的什么造字法,并论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篇8:孔子对待学生言志的态度

正当我沉醉在“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理想的大同社会, 阐述孔子对曾皙赞赏有加的时候, 有一位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孔子对公西华的赞赏, 还是反语讥讽呢?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随声附和的, 有讥讽指责的, 也有小声讨论的。是啊, 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孔子对曾皙异于他人的评价, 对孔子“与点”的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而忽略了孔子对其他学生的评价。于是, 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依据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孔子崇仁尚礼, 是一位温厚儒雅的谦谦君子, 是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师者。他对待直率而又毫不谦逊的子路尚且报之一笑, 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 又怎会对平易谦和的公西华出言讥讽呢?这应当是孔子对其才能的肯定。

然而“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有人再次发难:孔子既然赞赏公西华, 又为何只说“与点”?这岂不是前后自相矛盾?我顿时语塞, 惊喜于学生们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触角”和大胆的质疑, 又羞愧于自己因迷信经验而懈怠。此时我只能选择真诚的说一声“抱歉”, 再真诚的道一声“感谢”。在求知的道路上,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我不再是知识的独占者与传授者, 而是与学生平等的;我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 更是学习上的伙伴。我们分工合作, 查阅资料, 共同讨论, 攻克难题!

(一) 孔子“与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孔子和其他三人对话的时候, 曾皙正在弹瑟。当孔子点名问志后, 他不急不忙,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并没有立刻回答老师, 而是说“异乎三子者之撰”, 接着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曾皙用自己从容的举止、形象的语言, 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态。我们知道, 人的理想应该分为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两个层面。曾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闲适飘逸、淡泊名利、志趣高洁、超然物外的个性正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而他所描绘的那幅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的景象也正是孔子理想的“礼治”社会。可以说, 曾皙的回答把个人修身与治世之道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也正是孔子所推崇的最完美的理想境界, 因此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不禁喟然而叹:“吾与点也”。

(二) 孔子“与点”并不排斥他对公西华的赞赏, 关键要考虑到孔子自身的际遇, 理解其思想的复杂性。孔子心系天下, 怀着美好的理想, 穷其一生积极奔走于诸侯列国, 游说统治者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并力主能匡扶天下的有志之士入仕途做官以辅佐君王施仁政, 为此他常常“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也常常带着弟子们“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但现实是残酷的, 它无情地摧毁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尽管孔子地理想蓝图是多么的美丽诱人, 但在当时那个行“霸道”、靠武力征服天下的时代, 他的“仁政”学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于是终不被列国君王所用。晚年的孔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理想、政治抱负已经无法实现了, 作为穷困之士的孔子此时只能退而求其次, 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 “独善其身”了, 因此他更要选择“与点”。孔子“与点”既有对其理想的殷切渴求与叹惋, 也有他对自己原则与操守的坚持。

篇9:孔子和学生教案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 子贡 子路 子张

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2、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 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4、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B、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C、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示四句话)

D、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A、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B、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C、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A、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

C、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7)(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知识拓展。

1、(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二、新授

(一)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二)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三、知识拓展: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复习巩固

1、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2、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3、练习写生字10个。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篇10: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

惊讶之余总结了一下有几个原因:

1、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炼能力不高。一直以来,我很少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的处理上实行“模糊了解”。导致学生总结能力偏差。

2、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联系文本来解决问题。思想上信马由缰,节外生枝现象突出,“以文本为本”的意识不强。

3、学生对课文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并没有弄懂,不知道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弥补这种现状,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总结、提炼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使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学生围绕文本学习,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

教学中我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从孔子之前的“学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现状,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校园。从古至今,由私塾到学校。学生总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影响。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篇11:孔子学生演讲三分钟

我个人一般把孔子的思想分为三个方面:仁,礼和教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分为两部分,对于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仁”和政治上的“仁”。第一个“仁”用孔子最著名的话说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是爱人和为别人考虑,当然儒家的爱人不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无差别的博爱,儒家的“爱人”的最低限度是不侵犯他人,限度之上是分等级的爱,不同的人不同的爱,这是最通俗的解释,更深层次的我能意会一些但是无法言传;第二种“仁政”就是强调为政者的“仁”,首先强调德政这是对为政者的普遍要求,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之”就强调了这一点;第二是强调的当政者的素质,尤其强调帝王的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遂令不行”,要求领导者用自己的行为去带领自己的团队,但是这也是儒家在孔子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来说吧,某学校某辅导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那里加印象分,竟然能够让20多个大一大二的男生去给他孩子的学校锄地去,而且不发放专业工具,给的是铁锹,连学校特色都发挥不好,但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些同学因为干活太卖力,手给磨破了,我想说这就是tmd的荒.唐,但就是一个辅导员手里有一些让不让你进学生会入不入党的权力就能让他的学生干这种荒.唐事,那么在春秋时期呢?帝王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还有一大帮人吃不饱肚子,他根本不愁找到听话的还能干活的人,所以没人管孔子这一套,我行我素,反正有人干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呢?是因为儒家思想中的“礼”。其实就是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这对于这个社会来书是必需的,但是却为孔子招来了阵阵骂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吃人的礼教”。其实礼教其本身并没有好坏,因为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法律外,需要一些其他的规矩来维护。但是中国自来有的是家天下的思想,老子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也的是皇帝,不能出了这个框框,也就是说要一代一代下去的维持现状,你该干嘛干嘛,尊卑不能乱,而儒家思想正好契合了封建帝王的需求。儒家的“礼”来源于周礼,孔子本人是一个复古狂热分子,他喜欢古代的制度,主张“法前”,就是向前学习,祖宗留下来的去遵循就好,改革会劳民伤财,这正好是那些帝王所需要的。一代一代下去,咱们不能乱,都好好的各安其职,社会也就和谐了,每个人有自己的框框,一代人继承一代人的框框,传下去就ok了。这样的思想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需要相应的制度改革与其相适应,社会才能取得进步,但是中国的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改革始终涌现的是控制,而不是开放。所以即使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当然这与清朝统治者严重的民族主义倾向和闭塞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我觉得雇佣关系在宋朝已经产生了,把资本主义萌芽定义在宋朝应该更贴切一些,但是就像明朝,让在当时思维相对落后的统治者扼杀了。

最后一个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是“因材施教”,也是现在素质教育喊得口号,但是我觉得仅仅就是口号了,个人认为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只是对于不同弟子的因材施教,而且对于其弟子的不同阶段也会予以不同的教育。比如孔子对于樊迟的回答,论语中记载了樊迟三次问仁,第一次问,孔子回答说:“爱人”,这就是仁者爱人的由来,但是樊迟似乎没有相通,第二次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先难而后获”,就是做困难的事有了收获,可以说是仁,即是对樊迟的解惑,又是对樊迟的鼓励;第三次樊迟问仁时已经很成熟了,他变相的问了一下“崇德”,孔子夸奖他问得好,后回答”先事而后得”,就是先做一件事情然后再去考虑这件事情的利益就是”崇德”。而孔子的了另一位弟子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它符合礼仪。这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是我参加新东方面试,成为老师渴望做到的一个境界,希望新东方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上一篇:某实验小学交通安全倡议书下一篇:祭父文选萃-追悼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