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走进秋天

2024-09-10

作文:走进秋天(精选8篇)

篇1:作文:走进秋天

秋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就好像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洁白松软的白云一朵一朵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像一把把巨大的遮阳伞,遮住了强光。

秋天的田野是最迷人的。你瞧,稻子黄了,正低头感谢大地母亲。一阵风吹过,翻起一排排金浪,这壮观的景色一点也不亚于大海。高粱举着一把把红红的火炬,金黄的玉米像棒槌一样,一个挨着一个。

果园里更是香气四溢,让人馋得直流口水。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胖娃娃,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地挂在枝头,还有那一串串紫盈盈的葡萄,瞧,它们正聚在一起听秋姑娘开会呢。

走进秋天,你会发现植物们都脱去了外衣。小草换上了金黄的外套,野菊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枫树林倒是奇怪,夏天它其貌不扬,可一到秋天,它们却换上了鲜艳的红衣裳。

走进秋天,你会发现秋姑娘真是爱打扮自己,她一定会让你陶醉。

篇2:作文:走进秋天

作者:全南县实验小学五年级 谭钥容

有人喜欢花红柳绿的春天,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有人喜欢大雪纷飞的冬天,而我却偏爱硕果累累的秋天。

秋姑娘来到公园,打开她的化妆盒,为花儿涂上胭脂:一串红吐出一串鲜红的火苗;鸡冠花更红更艳了;菊花正迎着灿烂的阳光争先恐后地盛开着,黄的、白的、紫的,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多姿多彩,五彩缤纷。

秋姑娘悄悄来到了田野里,来到小溪边,来到山上,给大地换上了迷人的秋装。我走进公园,阵阵秋风一吹,满地是枫叶,好像朝霞洒满了一地,美极了!

秋姑娘来到了果园,果园的水果大的诱人:柿子如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草莓如小姑娘的红脸蛋;葡萄如紫色的珍珠,成群的挂在树上,真诱人!

秋姑娘又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的花儿好像都在向我们点头呢,在花园里有很多的花儿,有牵牛花、鸡冠花、桂花、菊花……

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瓜果飘香,爱它的景色宜人。

教师点评:秋天是收获、多彩的季节,小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读者也感受到了一个美丽而充满诗情的秋天!棒!

篇3: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是什么?生(踊跃举手争着回答):耳朵!!!

师:是的,我们都有一双聪慧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到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下面呀,老师要来考考谁的耳朵最灵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

(课件播放小鸟的叽啾鸣叫,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北风吹的声音,汽车喇叭声。)

生:有小鸟的叫声。

生:有流水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刮风的声音。

生:还有汽车按喇叭时发出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那谁愿意来为我们再现那些声音吗?(生举手到讲台前表演。)

师:真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呢,能模仿一下吗?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生模仿了小狗的叫声,模仿了敲门声,还模仿了鸭子的叫声……)

师:“唧唧”、“哗哗”、“呼呼”“滴滴”等表示声音的词叫作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

(多媒体出示:

(1)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入水中。

(2) 脚步声、自行车的“丁零”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

(3) 他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师:现在,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中的象声词。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师:说说读了这些词你有何感受?

生:感觉我的耳朵里正传来一阵阵鸭子“嘎嘎嘎、嘎嘎嘎”的叫声。

生:感觉我已经听到那些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生:读着这些词让我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师板书:如闻其声)

师:因为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词,所以象声词写在句子里的时候,一般都要加上引号。(师板书:加引号)

师:请大家再一次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是什么声音?听着这些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滴答滴答”的水声)

生: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晶莹的露珠正在“滴答滴答“地滴着,可爱极了!

生:小雨“滴答滴答”地打在树叶上,又落在田野里。

生:水“滴答滴答”地滴着,哎呀,是谁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让水白白地浪费掉了,多可惜呀!我要赶紧把它关上。

……

师:同学们不仅听得仔细,而且想象力丰富,真了不起!老师再播放一种声音,此时此刻,你又联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爸爸在厨房正“嚓嚓”炒菜的声音)

生:肯定火太旺,把锅里的油都烧得滚烫滚烫了,所以有不绝于耳的“嚓嚓”声。

生:爸爸真勤劳,一下班就回家做晚饭了。

生: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爸爸先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

生:“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

生: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

生:爸爸的厨艺可真高,一进门就闻到扑鼻的菜香了。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你们不但用耳朵仔细听,而且用大脑认真想。你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凭着想象,捕捉到了爸爸炒菜时瞬间的精彩。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课堂上老师先从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象声词的作用,再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恰当使用象声词。动画课件恰到好处,让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课例,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这堂课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老师在习作课上要创设各种能使学生置身其中的具体、生动可感的实践活动情境,如:播放水滴的声音、爸爸厨房炒菜的声音、夏天的雷雨,等等。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富有情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想像,让学生在过程经历中体验。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如:课件播放小鸟的叽啾鸣叫,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北风吹的声音,汽车喇叭声,等等。这里的几种声音,有的粗犷,有的清脆,有的低微,让学生体会到恰当地运用象声词,更能显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 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节课老师配上声音的画面———有声有色,从带象声词的片断入手,品味、模仿,自读自悟,感受象声词在文中的作用;再通过有声与无声两种画面效果的对比,把书上的象声词引导到生活中来,帮助学生“拉长了会倾听的耳朵”;最后通过出示几组象声词和书上的四幅图,为学生布下了一朵又一朵“会下雨的云”,使他们有声可听,有事可写,有景可摹,很快写成各具特色、有声有色的生活小景。这样的习作指导,是扎实有效的,也是优质高效的。对于象声词的学习,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模仿各类声音的时候,更是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在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真像是交响乐,学生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我。我想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再去写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给孩子一片空间,他们就会给你无限的惊喜。教师要着力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指导学生“我手书我口”,以达到说与写的统一。即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说,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说中开启学生思维,丰富习作题材,学习表达方法;学生从说到听,从听到议,从议到写,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书我口,从而使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样从说到写,以口头作文带动书面作文,既能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篇4:又走进了秋天

去年酷夏,我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潜回校园,在空荡荡的办公室收拾自己的东西,只拿钢笔、信件、茶杯等私人物件,还有墙上挂的一小幅我临摹的风景画,其余的都抛弃不要了。再见了,课本;再见了,作业试卷;再见了,我的学生;再见了,我学习和工作过的母校……

就这样,我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教育界,而造成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写了一篇小说。对我而言,我只不过是描写了生活,而领导却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于是,不准我参评高级职称,接着就下了岗。

无地彷徨。

一夜之间,我成了离群索居的人,同事们把我视为异类,躲我如避瘟疫;街坊邻居,纷纷议论,以为我犯了什么不赦之罪;亲戚朋友扼腕而叹,讲我不识时务。连父母都整天整夜埋怨,怪我不争气。

然而,还是有一个人在为我奔走呼号。

我本是师范人,最大的兴趣,便是提笔写几篇文章。师范一转轨,职工作鸟兽散。那时,我慌慌张张地离开县城,跑到州府去应聘,十个人抢夺三个位置。试卷发下来,我发觉很陌生,毕竟14年没有接触到高考试卷了,面目全非,一切变了样。但我自信基本功还是过硬,认真做下来,还有感觉。一出教室,就猛地醒悟一个细节: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之中,我填反了一个句子,丢了一分,真是罪该万死。

隔天得了结果,我名列第四,比第三名少0.5分。天啊,我好恨,立即扇了自己一耳光,算是自我惩罚。

正在我恼怒和忧愁之时,突然接到了一连串的电话,全是母校彭晓萍校长打来的,她热切地邀请我回去,说家乡需要你,母校欢迎你。

喜出望外,我忧愁顿消,不想再在异地他乡消磨,便搭车回道。

和我一起被彭校长邀请的,还有我的哥们儿森,也是一个豪情万丈能教书能喝酒的师范同事,在师范10年,我们情同手足,惺惺相惜,不料师范转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好各奔前程。谁想风云变幻,此刻又同时被彭校长招致麾下,又成连璧,不禁又悲又喜。

后来,因工作需要,彭校长改去教育局任职,后又竟选要职,最后在政协办事,仍旧风尘仆仆劳劳碌碌,完全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在外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在我县教育界,她的荣誉已至极限,一人独揽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不晓得卸磨歇气?

这个时候,我正在家里待岗煎熬,忍受各种飞短流长。彭校长寻上门来,好言安慰,船到桥头自然直。

等到绝望,我灰了心,彻底断了教书育人的念头,便进深山老林去找树蔸做根艺,下清江大河捡奇石怪石,四处游走,想卖点工艺品维持生计,打算从此做个自由职业人。然而,条条蛇咬人,生意并不好做,忙了一年,还填不饱肚子。无望之际,我收捡行李,打算逃奔深圳,那里有个大芬村,是艺人的栖息之地,或许还有我的一条活路。

正在捆绑行李之际,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一接,竟然又是彭校长打来,她平静地邀我去她那教书,说我这个文人改行太可惜了。原来,她弃了政协副主席那个闲职,自告奋勇地又上州府振华中学来做本行,她还是丢不下教育事业。

我这个人不好管啊,一向不讨领导“喜欢”。我很激动,突然想起了成语“雪中送炭”。

我不怕,我自信还管得了你。彭校长回答得很自信。“你不要担心,你的问题我亲自疏通。你这个才子,不用太可惜。”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盛情之下,我只能接受。

马上,我用刀子把捆行李的绳子割了,望着面前张开的《中国地图》发呆,一夜睡不着觉。

篇5:作文:走进秋天

田野里的高粱举起高高的火把,在日落时它将会把火把和晚霞融合一体。那金黄的玉米拖着长长的胡须,露出一口金黄的大板牙,真像一位很老很老的有钱人。西红柿火红火红的,圆圆的,而且非常嫩,咬一口下去真是美味极了。

我们看完了田野就去看看果园里的果树吧。石榴树上的石榴咧开了嘴,一粒粒红玛瑙似的红果露了出来,好像在说:“来吧来吧,我的果实又香又甜,非常可口,十分好吃。”说完农民伯伯就把它摘了下来。苹果树上的苹果你挤我碰,吵来吵去,在树上唠叨个不停,还心急的催着,人们终于受够了,把它们摘了下来。

我们继续向前走,走到了校园,发现孩子们正在上课呢。没过多久就下课了,欢快的笑声又出现了,桂花又开始下桂花雨了,月季花散发着淡淡清香,银杏叶像蝴蝶似的飞了下来,我们正准备去捉呢。

篇6:作文:走进秋天

走进公园,首先看到的当然是争奇斗艳的菊花,菊花色彩各不相同,白似雪、红似火、紫似墨。形态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清爽美丽。公园里小树林的树叶都落了,好像给大地穿上了一层保暖衣。秋天里的柳树叶子还没有落完,风儿一吹,柳枝轻轻摆动,好像在舒展自己的长发。

走进果园,首先看到的当然是红彤彤的苹果,那苹果红的好像一个个大玛瑙,石榴咧开嘴笑了,仿佛在告诉人们丰收的喜讯。柿子好像一个个红灯笼,在随风摆动,好不漂亮。

走进菜园,白菜咧开嘴笑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冬瓜躺在菜叶下,好像一个个呼呼大睡的胖娃娃,胡萝卜挺着身子立在那儿,好像一个正在站岗的士兵。

篇7:作文:走进秋天

秋天,

小河流水“叮叮咚咚”

大雁排着队开始远航。

桂花张开笑脸,

螃蟹一只只进了筐。

田野换了黄衣,

农民伯伯咧嘴笑。

苹果红着脸儿笑,

篇8:让生活走进作文

要想写好作文,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 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没有生活的体验, 就没有真切的感受, 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 面向课外;立足课堂, 面向生活, 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 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生活说单调却也丰富多彩:山村小路上与牧归的老牛作伴;山里溪边戏水抓鱼;菜园田野嬉耍玩闹;爬山摘果、下河游泳;春季踏青、秋季野炊等等, 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宝贵的经历, 也是最好最真实的写作素材。

教师不可到教学作文时才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想素材, 而是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有趣的事, 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最简单的方法, 是写日记。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 让他们写自己的话, 写实在的话, 见什么写什么, 干什么写什么, 读什么写什么, 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 便于教师全面总结, 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因为学生还不善于观察, 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细节的观察习惯尚未养成, 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 瞪着眼睛看不到, 竖着耳朵听不着”。因此, 给学生“任务”, 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 就能找到很多新颖的写作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老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 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 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陶冶学生的情操。

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 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佩服他 (她) ”“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 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 平时组织学生郊游, 深入农村, 扎实上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 才华得到展示, 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样, 就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产生写作文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庄稼, 让他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 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 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 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 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 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 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 题目可自拟, 体裁可自定, 内容可自选, 做到形式多样化, 取材生活化, 语言儿童化, 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 以“真实”为准则, 以“新颖”为前提, 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 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表达, 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 一些不成熟的缺点, 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自我成长, 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步培养, 老师要结合实际, 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 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 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 荡漾着动人的激情, 雄奇的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汩汩的流水中, 倾诉着无尽的愁思……感悟后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 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上一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下一篇:工会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