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作用大

2024-05-14

读书卡作用大(共14篇)

篇1:读书卡作用大

小小读书卡作用大

柳州市前锋小学 张 丽

2004学下学期,我在一个边远的乡村小学接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教语文。一上任,我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四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中有三个不及格(苏菊香、曹新、劳柳圆60分以下),全班12个学生,没有一个达到优秀(80分)的,而且卷面书写字迹潦草,拼音不过关,错别字多,特别是作文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叙事无条理,内容不具体,言之无物,只是空话、大话、假话,简直就是胡编乱造。经教学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中不喜欢读书、厌写作文的现象、知识面窄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引起深思: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为了普及农村文化教育,我有责任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决不能让学生失掉学习的自信心,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读好书做书卡”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感受思想道德教育,增长智慧。

活动的具体要求:每人每天晚上读一篇好文章,在读完好文章之后,要把文章里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写出自己读了好文章之后的收获或体会,第二天要在班上进行宣读、交流。由于学生家里图书少(几乎没有),我就每天从学校图书室里借出图书,借给他们,要求他们认真读书,做好记录,还要保管好图书,第二天得准时、完好地归还学校。

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我从学校图书室借出《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集》、《怎样写好作文》„„一到教室大家就积极踊跃地借书、阅读,看见他们拿着笔这画画,那勾勾,挺认真的样子。第二天早上检查时,学习委员刘琦只交来了吴宁、刘琦、苏菊香三位女同学的读书卡,我仔细阅读后,只有吴宁同学的读书卡做得比较符合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自己的体会。而刘琦、苏菊香两位同学的读书卡,只有“摘录好词佳句”这一栏能摘录一些词语和句子,“概括主要内容”、“写体会”这两栏,词汇贫乏,事无条理,内容不 具体,言之无物叙。其余的9个男生只写得一个题目的,只写几个词语的„„劳柳圆、韩杰、佘志民三人一个字都没有写。我好失望,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如果你们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我得到反省,我没有放弃我的实施计划。

下午第三节课,我仍保持平和的心态进到教室。“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我想大家还不怎么会做,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明天会做得更好!请大家欢迎吴宁同学宣读她的读书卡。”吴宁即上台宣读她的读书卡,大家听完后,又让他们每个人都传阅了吴宁同学的读书卡,再进行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讨论时每个人首先朗读一遍自己所读过的文章,其余的认真听,然后找出别人的优点,最后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后,自己进行修改,互相修改,再交流,互相传阅,集体订正。我专门检查了劳柳圆、韩杰、佘志民三人的,基本上都写了读了哪篇文章,摘录了几个好词语、一两句话。“你看,这不是写出来了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听着我的话,三人微红着脸,低下了头。

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宣布:“今天由大家到图书室选择自己想看的书。”“耶!”学生们欢呼起来,“不过,你们得保证明天的读书卡能如数上交。”“保证没问题!”“绝不欠交!”“小意思!”„„

第三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远远地就看见桌面上摆放着读书卡,仔细一数,刚好十二本,我随手拿起一本一看,何彦金同学的,便认真的阅读起来。只见他在“写体会”这一栏写到:“我今天读了《奇特的花》这篇文章,很佩服小作者金彬贤同学的神奇的想象力,也让我明白想象越奇特越好,但不能离谱,离谱了别人就会说你不是想象,而是吹牛了。我今后写作文可不能乱写一通了„„”其他栏目也写得不错。我专门找出了劳柳圆同学的,只见他找到的好词多了几个,也能写几句体会:“我要像作者那样认真观察,把我的作文也写好„„”。这次交上来的读书卡有读英雄人物的、有读自然风景的、有读好人好事的„„各不相同,尽管仍有许多不足,还有那么一些错别字,不是很具体,不是很深刻,可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做了,这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激起他们的兴趣,就是我的最终目的。我在为自己当初没有把计划放弃,没有把行动停止而兴奋,要不然开展活动的第一天 我的计划就夭折了。从此,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分小组合作完成,只负责头一天帮他们把书从学校图书室借出,第二天把书回收,再借出。孩子读的书,多数是表达人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的。这就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月之后,学校要举行朗读比赛,全班12位同学纷纷要求参加,可学校只给我班三个名额,我提议在班里来一次预赛,大家都在努力的表现自己,谁也不甘落后,最后评选出三位优秀选手:吴宁、刘琦、韩杰。他们满怀信心地参加学校的朗读比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之后,吴宁获得一等奖,刘琦获得二等奖,韩杰获三等奖,获奖的事使全班同学兴奋不已。极大地鼓励了同学们的读书热忱。早到的同学看书、写字、朗读,教室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同学之间少了打闹、争吵,多了微笑、友爱,学期来每个月都获得学校的“文明流动红旗”。

事实说明“读好书做书卡”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读书习惯,使孩子们在课内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应用、复习、巩固、提高,在课外阅读中阅读技能的锻炼,又促进了课内学习的提高。学生以前怕写作文,现在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知识增多了,词汇丰富了,有东西可写了。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学生知识丰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促进了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由于开展了“读好书做书卡”活动,我班学生的思维,情操也发生了变化。活动让学生从书中汲取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书本成为了一位无声的老师,充分运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学生在读好书中用心练脑、在读好书中求得进步。古人说:“三日比读书,言语无味,且面目可憎。”因为美好的心情,以至美好的心灵是需要美好的事物,以及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去滋润、去温暖、去感化,去一点点一天天滴滴地浸染、沉淀的。孩子读的书,多数是表达人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的。这就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实践证明,运用“读好书做书卡”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而培养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

篇2:读书卡作用大

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4、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5、――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6、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9、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1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1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4、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15、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7、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18、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9、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22、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23、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篇3:小笔筒大作用

变电站里更换二次回路指示灯是一项非常普通的日常工作。但是直径只有1 cm的小小指示灯, 更换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指示灯自身较小, 其灯槽也相应较小, 人想把手伸进灯槽旋转取出指示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夏天, 在高温和高负荷的影响下, 指示灯灯泡发热烧毁相对较为频繁, 这个季节人手也容易出汗, 灯泡更换更为困难。用尖嘴钳等工具易打滑, 而且用力过大还容易将灯泡的玻璃罩夹碎, 铁质钳嘴也容易造成灯座底部短路。

在变电工区开展的“我为生产献一计”活动中, 值班员用圆珠笔笔筒更换指示灯的做法, 解决了这个难题。由于圆珠笔笔筒的直径和指示灯灯泡直径非常接近, 将其套在灯罩上, 轻轻一旋, 灯泡就轻松地装上或取下来了, 既安全又方便, 而且圆珠笔易找也不存在投资问题, 同仁不妨一试。

篇4:小附件 大作用

索尼发布HDV摄像机HVR-V1C的同时,推出了与之匹配的多种附件产品,本文要详细介绍的四款附件就是从拍摄活动的实际环境需求出发,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小附件所起到的大作用。

看得更宽广——索尼VCL-HG0862K 广角转换镜头

在电视摄像领域,广播级摄像机都可以根据拍摄任务选择相应焦距的镜头来达到拍摄目的。风光题材需要广角镜头拓展视野、动物科考需要长焦抓拍、影视剧需要电影镜头等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不可更换镜头的HDV和DV摄像机来说,只有通过外接镜头辅助设备实现画面景别的控制,就好像照相机系统的微距近摄镜和广角镜等附件一样。

索尼V1C摄像机使用的Carl Zeiss镜头焦距为3.9mm-78mm,变焦比为20倍。换算成35mm摄影机的对应焦距为37.4mm-748 mm(16:9模式),在4:3模式下为45.7mm-914 mm。V1C的20倍变焦比突出了长焦拍摄的能力,但是广角端的37mm(16:9模式)比照相机的小广角35mm大了一点,而45.7mm(4:3模式)明显更加接近照相机的标准镜头,这样的镜头视野肯定无法达到照相机通常的28mm广角镜头的拍摄宽度。在拍摄风光题材和狭小空间内的新闻、纪录片等题材的时候,缺乏广角镜头会给拍摄带来很大障碍。

而解决V1C广角不足的问题最简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镜头前增加广角附加镜。索尼VCL-HG0862K 广角转换镜头因此而做。VCL-HG0862K广角转换镜头的转换倍率为0.8倍,安装在V1C镜头前的实际焦距换算为29.92mm-598.4 mm(16:9模式),在4:3模式下为36.56mm-731.2mm。显然,V1C的广角镜头视野出现了,接近28mm(16:9模式)和35mm(4:3模式)可以满足众多广角拍摄环境的需求了。

VCL-HG0862K广角转换镜头是专为V1C所定制,安装非常简单,换下原配的遮光罩,直接按照标志线安装卡位即可。此广角头还附带一个广角遮光罩,使用方式和原配镜头遮光罩一样。仔细观察这个广角附加镜头,其实就是一个精密光学设计加工的镜片组。厂家生产工艺较为严谨,镜片表面进行了单层增透膜处理,可以减少杂光和眩光对画面的干扰,如果镀膜采用MC多层方式就更好了。安装这个广角转换镜头之后,光圈数值和进光量没有受到影响。

要注意的是,广角附加镜头是外接非密闭光学系统,经常更换很容易沾染灰尘,使用之前注意清洁镜片内外,受灰尘玷污的镜片会影响摄像机自动对焦系统的准确性,严谨的态度是摄像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看得更清晰——索尼HVL-LBP (LED电池供电摄影灯)

虽然V1C摄像机提供的最低照度达到4 lx,但是在昏暗的环境,仍需要借助增益来保证画面的亮度,对于严谨的摄制任务,增益所产生的画面噪声的副作用是很不爽的事情。增加现场景物的照明亮度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让拍摄主体更清晰,新闻记者会使用便携的灯光系统辅助布光来保证画面的质量。索尼HVL-LBP便携摄像灯就是一个不错的设备。它采用了10只LED发光元件组成光源集束,色温接近日光,可以保证画面的色彩准确还原。此灯提供了一米距离600 lx的照度,出镜记者和背景自然环境光可以得到很好的均衡处理,同时,HVL-LBP便携摄像灯在灯头前面附加了聚光镜片,可以让光线更加集中亮度照射到拍摄主体。如果想让光线柔和一些,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另一个柔光片进行光线柔化,一软一硬的光线质感取决于拍摄的题材。还有类似聚光灯的遮挡片也可以随意控制光线的照射角度。

索尼HVL-LBP便携摄像灯体积轻巧(外形尺寸:108.0mm×150.0mm×129.0mm,重量:约420g(不安装电池)而且,LED发光元件的特点就是功耗比较低,此灯功率只有16W。发光元件的寿命很长,可以达到10,000小时,基本上不会再考虑设备的折旧与更新了,不像传统的碘钨新闻灯那样经常更换灯管,几乎不可察觉的发热量在炎炎夏日拍摄也不再是“煎熬”的体验。

看得更舒服——索尼SH-L35WBP (LCD遮光罩)

液晶监视器是HDV高清摄像过程的得力工具,摄像师可以通过这个屏幕实时监控焦点和曝光、色彩等技术细节。但是这种LCD液晶屏的缺陷之一就是亮度的不足,在阳光充足的室外拍摄,液晶屏的反光和低亮度会让摄像师想尽办法遮挡光线来监视摄制画面。为了看得更舒服,LCD遮光罩的作用显而易见。索尼SH-L35WBP是一款配合V1C的液晶监视遮光罩,简单安装之后,可以为液晶屏遮挡环境光线,拍摄过程的监视非常舒服,此遮光罩采用灵活折叠方式,内壁黑色植绒处理降低反光率,磁铁吸附式保证不变形的稳定。在音乐会等典雅环境使用也不会对现场产生影响。此附件虽然简单,但是效果不错,值得推荐。

记得更容易——索尼HVR-DR60硬盘记录单元

HVR-DR60硬盘记录单元通过简单的1394火线i.LINK连接,它可供HDV摄像机录制HDV1080i流,或DVCAM摄像机录制DV流。硬盘容量为60GB,可供HDV和DVCAM录制270分钟(4.5小时)的视频文件。HDV1080i流按本地HDV文件记录(.M2T),DV流按AVI文件记录 (.AVI : DV Type1或RAW-DV)。与V1C配合使用时,可以选择磁带和硬盘同时录制,也可以选择单独硬盘或磁带录制,启动机身录制按键正常拍摄操作即可。搭配V1C之外的其他摄像机,比如Z1C高清和190P之类的标清摄像机或者普通DV,需要手动控制硬盘录制。

HVR-DR60的菜单操作非常简单,包括录制模式的选择、删除文件、格式化、与计算机连接等设置可以轻松完成。硬盘记录之后的文件可以作为磁带的备份,摄制完毕之后直接连接电脑的1394接口就可以当作移动硬盘一样来进行操作了,这一点给广大非编后期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篇5:读书作用大的名言精选

2.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7.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9.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1.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茅盾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1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15.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爱因斯坦

16.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吴运铎

1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18.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9.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21.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22.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谚语

23.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毛泽东

24.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25.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27.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28.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9.读书仅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洛克

30.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31.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靠。——爱因斯坦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3.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34.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35.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36.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8.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9.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40.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马塞尔·普鲁斯特

41.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4.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45.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46.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左宗棠

4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49.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50.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51.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52.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5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55.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56.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5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8.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5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篇6:读书大不同

读书大不同

读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行为了。但是,看似简单相同的行为中,却蕴藏着不同的结果。

有的人读书,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吸收了书籍中的精华;有的人读书,学会了写作,能够搬他山之石;而大部分的人,读书的时候只是看了一个热闹,记住了里边几个好玩有趣的段子罢了。

同样的读书,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这就是一个思维习惯的培养。

大千世界,五花八门,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即使是面对相同的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感悟。这正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你在旅行的过程中剩下一瓶水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非常悲观:路还那么远,只剩下一瓶水了;但是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就非常的乐观:还有一瓶水。

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不仅受到一个人情绪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一个人知识构造、价值观和眼界见识的影响。

一个乐观的人,总是很容易吸收书中的正能量,也很容易因此发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片段。但是一个悲观的人,却很容易恰恰相反的发现书中的负能量,并且不幸的成为了书http://www.yaxw.net 中负能量的携带和传播者。

一本成功的书,就像是现实生活一样,有太阳的地方总会有阴影,而对于悲观者来说,那些喜悦的阳光正如同敌人的嘲笑一样,只能够让他们更加的愤怒。

当然了,人的情绪都是波动的,很少有人是绝对的悲观者或者乐观者。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心情下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能够称之为书的时候,一定是一个丰富的多面体,涉及到了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和感情纠葛等各个方面。而且,这些作品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参杂着作者个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要想读懂读透一本书,你不仅要看这个书本身的内容,还要了解它所描写的故事背景,作者的经历。这些看似关系甚少的资料,才是读懂这本书的关键。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而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如同在同一个人对话。而因为各种经历或者认知的不同,你可能会遇到一个知音,也可能会遇到一个不可理喻的人。

比如这本书是从一个被限制人生自由的富家子弟的视角出发描写的,描写了一个被关在金笼子里的富贵子弟,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渴望着能够获得被规划好的人生外的自由。http://www.yaxw.net 如果这本书给一个有相似经验的经济收入上层者来读,一定会引发很多人生不由己的感慨。而如果这本书给一个生活在基本生活水平线以下的人读,则更可能会引发他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抱怨,或者认为这类人故作矫情。

所以,有些书在刚出版的时候,很可能不被人重视,或者是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也可能是因为观念的超前还一时无法让人接受。但是,真的金子总是能够经受住时光和世人的考验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作品不仅没有被掩埋,反而越发的成为了经典之作。

篇7:怎样读书收获大

好记性不如练笔头。感觉重要的东西就记下来吧。

会选书。

对于那些知识量大的书要优先考虑。

培养一个爱好。

对于自己爱好的书才能读得仔细、认真,收获才最大。

学会看目录。

书的目录是书的纲领,看看纲领你就知道这本书是不是你需要读得。

听听比别人的建议。

篇8:“小插图”大作用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插图是科学课本的“第二语言”, 可以使课堂教学情景交融、图文并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插图, 从而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 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 学生一开始就被课本上两个杯子中的马铃薯图片吸引了, 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会这样?真奇怪!太有意思了……我因势利导, 让学生结合图片下的提示, 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很快学生有了答案:两杯马铃薯的沉浮状态不同!难道与杯中的液体有关?学生对探究这两种不同的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对知识的探究上来。

二、用插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验的影响, 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 遇到问题时, 一般会凭借直觉经验进行判断, 缺乏思维的组织性和条理性。科学课本中插入了不少数据分析图表, 这些图表简洁明了, 对于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例如,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 学生在预测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 多数学生认为一整块橡皮会沉, 但切成八分之一后放入水中会浮, 理由是因为变轻了;而在预测萝卜的时候认为一小块萝卜会浮, 但完整的一个萝卜就会沉, 理由是变重了。学生对“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 我就利用课本中插入的橡皮和萝卜的实验统计表, 让学生把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 然后进行分析, 学生恍然大悟, 最后得出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这样就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用插图化抽象为简明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样就有可能变成“灌输”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 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易懂。

例如,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材中, 有动物的“变态”这一概念的教学, 学生开始无从理解, 此时, 教师让学生结合一侧的“蟾蜍一生”的插图来理解, 学生马上就能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幼年与成年样子很不一样”, 不仅很快掌握了概念, 而且还能列举很多生活中的此类动物, 这样就避免了概念的灌输。

四、用插图弥补实验条件不足

科学课本中的插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果利用好, 可以弥补教学中器材的不足。例如,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卵》一课, 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动物的卵, 由于受季节、环境、地域等因素的制约, 学生很难收集到太多的动物的卵, 而教材中有各种动物卵的插图就可以作为替补,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达到教学目的。

篇9:黄连素有大作用

黄连素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压作用,可以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治疗。但笔者认为其降压疗效持续时间短,不太实用。冠心病室性早搏者可用。

黄连素具有松弛平滑肌、利胆作用。笔者体会,可配合替丁类制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最宜用黄连素治疗。黄连素配伍痢特灵治炎性腹痛、胃酸增多的慢性胃炎,效果也较好。

黄连治疗消渴症古已有之,多用于中消,多饮、多食、小便甜者。据国内学者多家报道,口服黄连素0.5~1克。每日3次,治疗12周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下降;伴高血脂病人,甘油三酯、胆固醇也降低。但既往临床也有报道,黄连素与达美康联用有发生低血糖反應者,应谨慎配伍使用。

此外,黄连素还有抗癌、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作用。有待临床探讨。

篇10:《大外交》读书笔记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美国是一个道德上有洁癖的国家,其建国先贤秉承的是洛克对于人性的乐观认识,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正如基辛格在书中所说:“在追求其历史道德信念上,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因而在美国还未成为能超级大国之前,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继而是“门罗主义”,表示我不屑于欧洲的肮脏外交手段,而保持自身的道德洁净。然而当美国发现自身实力已经可以主宰欧洲各国的命运时,其对道德的忠实信仰又使她感觉自身肩负有将她所信奉的价值观推行于世界,将备受 邪恶价值观侵扰的人民解救出来的责任。这种转变,由“威尔逊主义”发挥到极致。纵观20世纪美国每一次走出“孤立主义”的封闭,其领导人无不是利用道德对美国人的天生感召力:威尔逊使美国参与一战和小罗斯福使美国参与二战的理由都诉诸德国领导人在道德上的出轨,而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理由都诉诸共产主义的邪恶本质。

欧洲的外交传统理念过于尔虞我诈,外交仿佛变成了一种互相欺骗的艺术。但美国的外交传统理念又过于幼稚,妄想跨越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追求一种虚幻飘渺的普世价值。基辛格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从国家至上到均势

17世纪法国主教黎塞留开创了“国家至上”的现实外交。强调国家利益的黎塞留在外交上打败了强调宗教热情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在基辛格看来,黎塞留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他是唯一抛弃中世纪道德及宗教束缚的政治家。基辛格试图用这个例子说明以僵化的意识形态来为基础的外交政策碰上不择手段的国家利益者未免太过不堪一击。这犹如两个参加格斗的选手,一方碍于规矩缩手缩脚招招不致命,另一方则为了保护自己不挨拳头无视规矩期望招招能把对方打倒。显然重视规矩的一方由于思想上的束缚更容易被打倒。当然格斗选手比赛是犯规赛后会有惩处以警示这种犯规,但外交不同于格斗比赛,所谓的“规矩”

都是大家长时间共同默认的,如果一方打破,没有更高的机制可以警示这种“违规”。因而在没有更高机制束缚国家行为的国际关系中,自己给自己套上意识形态的枷锁未免太过愚蠢。

但显然“国家至上”的原则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国家有强弱之分,可以说只有在两个实力相近的国家之间才有适用范围。当弱国面对强国,这里所谓的“国家至上” 原则应该是放弃与强国争夺小的国家利益以换取本身能存在于世上。基辛格后提到:“国家至上可作为个别国家的行为准则,但对如何面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却未提供 任何答案。它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有称霸的野心,或是形成国际间的均势。”显然没有一国希望有别国称霸而本国的利益被随时蹂躏,均势便无可避免地成为“国家至 上”原则之后平衡各国利益的有效机制。

基辛格认为:“均势很少是来自刻意的安排,反而是为了阻止某一国扩张的野心而形成的结果。”由于欧洲没有一个绝对霸权国家,而彼此距离又如此接近,因此任何一国稍有扩张之心,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就能达到均势的结果。19世纪初四国同盟成功阻击了拿破仑的扩张,在维也纳会议后维持了欧洲近40年的和平。均势可以说都不是各国最初所竭力追求的目标,只是在缓解各国利益冲突时而达到的最优结果。基辛格认为均势正是各国互相妥协的最优方案,而更能让各国的 利益都最大化。因而他认为后“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政策应该以均势为基础。

一战休战以后,美国威尔逊总统把一战的原因归于均势,他曾公开指责均势会制造不安,而且是建立在“虎视眈眈的觊觎及利益的对立”至上。但基辛格明显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导致一战的发生正是欧洲各国抛弃了均势:“战前欧洲各国的领袖无视于历代维护均势的苦心,放弃了可免于最后摊牌的定期调整工作。”不同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基辛格在有关和平的认识上可能更倾向于老罗斯福总统:“和平天生便很脆弱,惟有永远的保持警戒,以强者的武力及透过有志一同者的结盟,始能加以维护。”因此,在基辛格给出的对比之中,维持均势尽管复杂困难,均势确是和平的一大利器。

可以说基辛格试图在用他的均势思想说明现实主义外交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黑暗狡诈,唯己利是图。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和平的期望是普世的。从结果主义出发,达到理想结果的手段并不很重要。如果均势能比威尔逊所倡导的全球舆

论力量更能有效达到和平的目的,均势很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篇11:《大外交》读书笔记

当我最初看到这本《大外交》的作者是基辛格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一本基辛格的个人传记,比如中美建交等内容,为此,处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还找来英文版一读。但是,这本书才看开头的部分章节,便发现我想错了,我低估了基辛格的智慧和雄心,这本书一下子杀到了17世纪,一位位外交大师跃然纸上,一桩桩外交事件栩栩如生,作为部分历史的局中人,基辛格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想的更深,让这本书也成为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外交,不同人对其定义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各国外交也有不同风格,而关于外交到底重在国家实力,还是外交大师的权谋纵横也有争议。我个人对外交的理解是,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而战争本身也是外交的一极端体现,甚至工具,外交基于国家实力,但是在具体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上,以及最终效果上却与关键人物密不可分。而《大外交》正是沿着这样的脉络,基辛格仿佛在构筑一部史诗电影,还是N部曲,他如画外音一般交代背景和格局,接着便“放出”诸多外交关键人物,让他们上演外交史上的一出又一出精彩的悲喜剧。

由于牵涉的时代,国家,人物众多,基辛格在展开上也有所侧重,首先,尽管外交每天都在全球各大地方展开,但是基辛格始终聚焦的是对应时代的“中心”或者冲突聚焦点,所以本书开场聚焦欧洲,从黎塞留到梅特涅,俾斯麦,对应的正是当时欧洲大陆居于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是冲突频发的“火药桶”。而此后,伴随德国、日本跋扈到二战全面爆发,从美国崛起、苏联发威到冷战大时代,这本书在时间与空间上自然切换,大气磅礴。其次,基辛格始终很有自知之明,他写的是“外交史”,所以交代相关背景,特别各国内政秉承的是倒置的“内政史是外交史撰写的铺垫”思路,直击与外教事件相关的核心内容,绝不发散,保证了本书的主线始终聚焦在外交主题。

很多时候,审视同样的历史,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给你带来新的感觉,这本书在描述17到19世纪欧洲历史的时候,以黎塞留、梅特涅等政治人物切入的角度就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外交史上,活跃于17世纪的黎塞留可谓非常著名的人物,甚至开创了一种风格。尽管身为红衣主教,但是同样身为法国路易十三时代权倾一时的当权人物,他却跳出了外交中宗教利益的传统,更关注法国实际利益,这一如今看起来好像自然而然的思路,在当时却是具有开创性的。黎塞留堪称当时最伟大的战略大师,他面对的情况有些类似日后德意志的俾斯麦,有个强势的西班牙跟它打个不停,东边是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还有紧邻的德国诸多势力,更别说还有隔海相望的英国时不时来搅局。

黎塞留面对的是一个极端不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内还有不断上演的宫廷阴谋,路易十三和其母玛丽 美弟奇的争斗更是堪称狗血,而由于一些宗教、财务争端,还时不时来些内部叛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黎塞留本着务实的态度,与邻国时而死磕到底,时而务实和谈,时而带着法国军队直接上阵,时而幕后撺掇各方冲突,最大程度保证了法国的利益。在外交权谋上,黎塞留没有后来的俾斯麦显得那么得心应手,但是在法国当时其实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他能做到如此成绩已经堪称大师。关于黎塞留的`更多事迹,推荐大家阅读有本年头的老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黎塞留传》。

而与黎塞留坚决维护法国和路易十三利益,甚至不惜多次挑起战争相比,19世纪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就是另一种风格了。梅特涅活跃的时代,正是拿破仑纵横欧洲的时代,中间甚至还有拿破仑借梅特涅夫人,向梅特涅传话要娶法国公主这样绕弯的趣闻。而梅特涅最大的外交事迹却是在后拿破仑时代,如同后来的一战、二战后一样,经历了一场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大战后,如何建立更稳定的欧洲新秩序是当时充满挑战的大事。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梅特涅来回周旋,成为英俄奥普“四国同盟”的主要缔造者,以及后续一系列活动的运作者。尽管在今天的一种解读的语境中,“四国同盟”是反动的,保守的,压制法兰西兴起的自由运动的。但是,站在那个时代节点,在当时的人们,发轫于法兰西的这场战争无异于一场“浩劫”,稳定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时代的呼唤,而梅特涅能在几个互不信任,利益冲突的大国间寻找今天所谓的利益“最大公约数”,也足见这位“蝴蝶大臣”的不凡之处。

之所以对本书这两位人物所处时代的外交描述影响深刻,正是因为它一方面延展了我对欧洲一战前外交格局和风格的视野,另一方面这也是本书叙事风格的典型体现。本书始终以人物为视角,并没有把视野拉的过高,法国写一点,英国写几笔,西班牙再补上几句,而是聚焦核心人物,因为核心人物的外交活动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主线,中间在穿插几个人物的支线,自然的就把一个时代的外交格局展现出来,而且更加生动。

而也正是从黎塞留时代起,利益在欧洲外交关系中才成为核心要素,以至于基辛格在后续的其它时代的外交格局阐述中,也一再提及黎塞留,以及梅特涅时代的“四国同盟”模式,足见两人已经构造了经典的外交范式。在阅读《大外交》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尽管我们提倡独立自主,但是正如我们社会的运转,不可能单靠每个人“自主”为此稳定而高效的发展一样,国与国间的外交关系同样需要一个共同维护的秩序,而这个过程中也必然有挑头的。很多时候,“世界警察”并不见得是贬义词,不同的时代,总是需要一个或几个当时的强国,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所以,当这种格局松动的时候,缺乏一个“话事人”的时候,激烈的多国间的战争便会爆发,而战争结束后,紧接着必然是多国参与的会议尝试构造新的平衡,选出新的平衡体系下,那么一个或者几个有分量的主导。

以“功利”的态度进行外交,显然不如“让世界充满爱”这样的口号来的激动人心,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事例证明了,这又是最现实,反而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出发点。《大外交》正是让我们领略了数百年全球外交历史的主线,尽管视角还是西方化的,但是也确实代表着书中涉及时代的历史现实,欧洲、美苏争霸本来就是这段时间全球外交的主流,所以视角“西方”些也无损其思辨的价值。

篇12:《动物大逃亡》读书心得

自由有多重要?当你看了《动物大逃亡》就知道了,在露朵和汉斯家的动物园中,有那么一群渴望自由的动物们。它们看到了书中的野生动物乐园,那里的动物自由自在的,跟它们整天被囚禁在笼子里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这些动物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它们要进行一场动物大逃亡!

你瞧瞧,连小动物都渴望自由,自由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岂不是更加重要?由此我想到了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学生,他们正被沉重的学业压着,还要出入于各类辅导班、学习班之间,谈不上自由快乐而言。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制定可行的措施,真正为学生减负,还学生以快乐,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再不能像逃走的动物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动物园,不能是露朵做的一场梦,也不能是学生的一场梦。

人与动物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这个深刻的.主题让作者用幽默有趣的文字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如梦似幻的故事让人不忍释卷,真实也好,梦也好,这次“动物大逃亡”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反思。这本书很有想象力,获很多国际大奖,我很喜欢读,作者通过拟人化,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说话了。

篇13:小小实验作用大

一、运用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 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 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实验“筷子提米”,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 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又如神奇的“魔镜”实验,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平面镜特点。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 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运用实验, 降低教学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好物理的关健是正确地理解概念, 掌握规律。对于中学生来说, 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以及对事物的不够全面的认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干扰或误导着对概念的正确建立和理解。那么, 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来排除干扰, 突破难点就非常必要。例如:教师手拿一只鸡蛋高高举起并“失手”落入地面的纸盒中, 在学生一片“破了, 烂了”的惊乎声中, 教师信心十足地取出一完好无恙的鸡蛋, 在学生的惊讶声中露出谜底——原来纸盒内垫着一层厚海绵, 提出为什么会这样, 由此引出冲量的概念。由于石头入水会沉没而得出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下沉这种思维定势, 教师如做一个空牙膏盒既能沉在水中又能浮在水面上的小实验便能马上排除学生这种定势思维的干扰。由串联电路中一个灯泡短路而不亮, 另一个更亮的实验便能突破部分电路短路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实验, 利用实验的客观性, 直观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 建立正确的要领并且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三、运用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不会把所学过的知识用来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实验或观察, 可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亲切, 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 在实验中会出现两个现象: (1) 是红色酒精与水混合后整个管中液体变红色; (2) 是总体积减小。从视觉的感觉特点来看, 往往红色酒精和清水间的混合变为红色现象 (颜色的变化) 比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更引人注目。此时教师就必须提醒学生应该注意观察体积的变化, 分析得出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这一结论。在摩擦力教学中, 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有哪些应用?哪些地方应减小摩擦?哪些地方应增大摩擦?通过学生自己亲自观察、讨论、分析、弄清滚动摩擦和滑摩擦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好实验,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规律, 灵活运用。

四、运用实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通过实验发展新知的事例举不胜举。伦琴通过气体放电现象发现了X射线, 爱因斯坦从迈克耳逊和莫雷实验出发, 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念。在中学物理实验中, 教师应创造新情景, 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去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讲光学部分知识时, 要用到激光光学演示仪, 而这仪器价格很昂贵, 不经济。此时可根据学生手头上现有的激光笔等物品,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器材来制作简易的光学演示仪, 并用它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废物再用”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的指导, 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 多开展“低成本实验”。如:小孔成像, 简易天平的制作;自制指南针、浮沉子、电动机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 学习将会充满乐趣, 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总之,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 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摘要:实验在物理学科中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 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篇14:小日记,大作用

一、数学日记的作用

1.数学作业的新形式

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欢。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数学日记,使得数学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体验生活的好帮手

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是一座沟通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写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

3.反思教学的大镜子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数学日记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解题的思路、推理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最终为增强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奠定学生基础。

二、数学日记的写作内容

数学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首先,学生可以写出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如: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爸爸带我去沃尔玛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3包饼干,每包5元8角;买了3包薯条,每包6元2角;买了1桶色拉油,56元8角。我是这样计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2元,再乘以3包,共36元。加上买色拉油的56元8角,总共是92元8角,与发票上的数目一模一样。啊!我真棒!

其次,学生可以写自己看到或学会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如: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种速算方法,用来计算15×15、25×25等尾数是5的两位数的乘积,我一下子就学会了。我能快速说出算式的结果:如15×15,就用1×(1+1)=2,把2写在百位上,后面写上25,即15×15=225;又如25×25,就用2×(2+1)=6,把6写在百位上,后面写上25,即25×25=625。依此类推,35×35=1225,45×45=2025,55×55=3025,65×6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我掌握了这种速算方法后,就和同学比赛。连续几次都是我赢,我觉得学好数学真的很有意思!

第三,学生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在学数学、上数学课或者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发现等一一记录下来。如: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阴

今天,我在《数学伴你成长》上看到四道笔算题:100÷4、200÷4、300÷4、400÷4。当我计算出100÷4=25,200÷4=50时,我发现50和25相差25,于是我猜测300÷4等于75。果真如此,答案真的是75。400÷4=100,100也比75多25。从这些题目中,我发现被除数多100,商就多25。原来,数学也是有规律的。

第四,学生可以记录疑难问题。如果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了疑难问题,学生可以把它们写在日记里,请求教师帮忙;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教师讲解的例题,学生也可以把它们写在日记里,请求教师给予个别辅导等。

第五,学生可以写意见或建议。如果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写在日记上;想对数学教师说说心里话,学生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第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学习数学的心得以及学习方法、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等。

总而言之,写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在数学日记里记录下的思维火花,必将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好处。

上一篇: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下一篇:春雨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