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2024-05-28

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通用10篇)

篇1: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海安县曲塘镇共有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100多名。对青少年来说,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目前,曲塘镇已在各学校开设了“闲暇阅读与法治教育”、“少先队课程与法治教育”课等特色法治教育课程,确保了法治教育进课堂活动的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考核“五个落实”,形成了各具所长、独树一帜的法治教育特色体系。

今年以来,曲塘镇已开展“法治教育进课堂系列法治讲座”20余次,法润江苏、法制网、南通普法网、海安日报等多家媒体已先后报道本次法治进校园活动。

习近平强调,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曲塘司法所在完成县委、县政府规定的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堂的规划外,积极探索幼儿园的法治教育,目前已在双楼幼儿园开展“快乐六一 法治护航”、李庄幼儿园开展“暑期安全法治教育”等专题法治活动,力争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健康、科学的学法、知法、守法的法治意识。

(曲塘司法所 胡纯 时晨)

篇2: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人生路上每一次选择就如同系扣子,这个比喻并不是非常恰当,应该是人的每次成长都如同系扣子。系对了,就成为了一次正常的成长。大家也看到了,是“正常的”成长。若系少了,把“幼年扣”与“成年眼”对在了一起,就成了一个“发育不完全”的成年人,太幼稚且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万一系多了,把“成年”系进了“幼年”,在生活中就多了一个过于稳重,“老谋深算”的孩子,痛苦的丢掉了童年,是一种“心灵残疾”。所以,成长如系扣,一个一个仔细地慢慢来。

当然,我又怎能不来谈一下“选择”呢?第一次的选择对人生又有何碍?

陶渊明大家知道吧,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可实际上,他也曾经“选错”过,《归去来兮辞》中有这样一句:“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因为他为了养家糊口才出来入仕做官。可当上这彭泽县令后,且有要奉承上级,搜刮民脂民膏,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他的心中早有挂印归隐的念头。正巧,他的姐姐去世了,他想去吊唁,可又来了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他便以此为契机,挂印归隐,事后,他说:“一次选择错了不算什么,只要知道再返回来,就是对的。”名人尚且有出错的之时,又怎能强求于人第一次必须选对呢?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箭做工优良,射击精准,一个人非常好奇,便去询问其中的奥妙,当地土著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啦,只要箭杆是直的就行了,别的方面马虎一点没关系的。”听过后,我打心底鄙视印第安人工作的态度,难道一只好箭只要一根笔直的箭杆吗?难道只有笔直的箭杆就可以射得精准了吗?有笔直的箭杆,而有两片破烂的尾羽,箭可以射准吗?有一根笔直却非常脆的箭杆,能否射出尚成问题,又怎能射准呢!所以,一支完美的箭要从空气动力学开始,再找完美无缺的箭头,削用好木头制的箭杆,挑两片绝对完美的尾羽,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在射出之前是有机会改的,是可以挽回的。

篇3:扣好青年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

不可否认,当代青年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眼界的开阔度、选择的多元性空间都大为不同。他们更幸运地成长在国家的盛世,但社会问题投射到一代年轻人身上,不再是“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课桌”,而是在“怀疑的时代”,信仰何为;在“平庸”的生存困境中,梦想如何安置。

看到同在一个课堂,但有的同学毕业时可以凭借“拼爹”而轻松获得一个起点更高的发展平台,便错误地以为“出身”决定一切;起居于同一寝室,只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了隔阂,便相互仇视,以至于在网上“谢谢你当年不杀之恩”成为黑色幽默;在“60分万岁”的小环境中,在就业的重压之下,对知识的渴求、对国家未来的承担一再衰退;或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或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当社会上各种思潮汹涌跌宕,可能会盲目跟风,被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裹挟,是非、正误、主次不分;看到社会上一些人靠权力或者其他捷径获得“成功”,便深受“成功学”的感染,不肯踏踏实实从当下做起……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在多元价值观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宝贵的青春积攒绽放的能量与机会,则是他们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

【素材解读】

青年人的未來,与国家的未来一样,同在“远方”。而使得旅人难以远行的,有可能是鞋里的一粒细小的砂砾。错误的价值观,就是那粒细小的砂砾。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在青年人的手里,扣好人生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以“勤学、修德、明辨、笃行”来时时擦亮自己的青春,方能不辜负人生唯有一次的年华,方能不辜负时代提供的舞台。

【适用话题】

人生价值、信仰与梦想、传递正能量、自我鞭策等。

篇4: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近平近平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勉励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如何扣好年轻干部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这一课题亟待解答。

青年时代是最积极向上、阳光进取的时期,然而个别年轻干部面对诱惑无法自持,走上以权谋私、满足私欲的歪路生逢伟大时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大批年轻干部通过锻炼和培养迅速成长起来,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但极个别干部在人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走上了歪路,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更毁了自己的一生,令人扼腕叹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民中心余杭分中心不动产交易窗口原工作人员田琦浩,是一名“95”后。1月到12月之间,他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国家财产,而他参加工作刚满11个月。

河北省南宫市水务局财务股干部李晓飞,在8个月时间里,挪用、贪污巨额公款;北京市东城区某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原出纳员王雪,仅一年多时间,就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这些年轻干部本是前途大好,却在金钱的漩涡中失去方向,采取虚列开支、公款私存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

从违纪违法金额来看,年轻干部的贪腐行为呈现出专业性较强、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特点。

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年轻干部普遍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熟悉,一些年轻干部便利用这一优势寻找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的漏洞,从中谋取私利。而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贪腐行为更加便捷,也更隐蔽。

除却贪腐的方式,赃款的流向同样令人深思。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奢侈品……王雪侵吞的公款均用于个人奢侈消费。

在工作、生活和网络游戏中,王雪结交了大量“出手阔绰”的朋友,养成了畸形的消费观念。工作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用以满足消费欲望。买完东西,她会拍照发在社交媒体上,大家的“追捧”让她的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

爱慕虚荣、热衷炫富攀比,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应有的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最终因沾染不良嗜好,跌入违法犯罪深渊。

很多年轻干部栽倒在“赌”这个坎上。1992年出生的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徐勇,沉迷网络赌博不能自拔,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疯狂挪用巨额公款进行赌博。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数据显示,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州共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9名年轻干部,其中因赌博问题而走向腐败的有9人,占47.4%,参与网络赌博的有6件涉及6人。

篇5: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怎么样,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党的干部队伍整体状况。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坚持原则立场,标定价值航向,让党性修养强起来,让自我约束严起来,年轻干部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律向来是干事创业的基石。专注于为百姓谋利的廖俊波,坚持“亲”“清”原则,“任何人打着我的旗号去办私事,你们都不要理”;群众心中“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被同事视为严于律己的“好班长”,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不参加应酬的潘东升,一句“干净是对党最大的忠诚”掷地有声,热血铸警魂,清白留世间……试看那些众口夸赞的好干部,无不是以党性立德修身,以清廉养浩然之气,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从现实分析,年轻干部经历的锻炼少,社会阅历不足,容易被利益诱惑、被人情世故蒙蔽。许多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如果不加阻止,必会由小及大,一步步滋生严重的腐败问题。在年轻时打好廉洁自律的底子,涵养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方能高筑正风肃纪反腐的防火墙。常掸灰尘、常照镜子,保持严肃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慎独慎微以增强自制力,正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好苗离不开培根筑土,好树离不开修枝剪叶。书记指出: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培养年轻干部,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精耕细作”,在日常中加强“田间管理”,在关键处及时“修枝剪叶”。实践中,有的地方把严管厚爱贯穿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以典型案例警示录强化纪律意识;有的地方综合分析被查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以专题报告梳理潜藏风险的突出环节;有的地方成立警示教育志愿服务组织,以学党纪、普国法打好“预防针”……从严从紧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才能培养造就更多优秀干部。

篇6: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上好“历史课”,涵养历史思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很多年轻人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一腔热血、胸怀大志”竖起了丰碑,用“踔厉奋发、无私奉献”谱写了诗篇,用“风华正茂、不负韶华”散发了芬芳,我们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有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略定力。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年轻干部要从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以史为镜,方能扬帆远航。

上好“纪法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年轻干部在成长中权力观更易错位、遇到挫折更易迷失、拒腐防变考验更大,守纪律讲规矩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党规党纪、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都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胜利的不二法宝。加强对年轻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宪法法律法规的教育,是年轻干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升执政本领的关键一环。年轻干部要讲纪法、知敬畏、存戒惧、守规矩,才能真正成为挑大梁、堪当重任的有用之材。

篇7: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是年轻干部的从政之基。主席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干部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干工作、出成绩、创事业的黄金期。只有从一起步就把廉洁从政的扣子扣好,从一开始就把防微杜渐的关口守住,才能为个人成长成才牢牢把正航向,在为党工作中筑牢发展基础。

“一”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第一道“防线”一旦被突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汹涌而至。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年轻干部担负着干事业促发展的重任,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从政的第一步怎么走,是必须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如果“第一粒扣子”没扣好,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久而久之必然弊病丛生、积重难返,最终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也可能发展为大塌方。可以说,扣好了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就守住了为官从政的第一道“防线”,就把牢了防止思想越轨、行为越界的第一道“闸门”。

篇8: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把“清正廉洁做表率”置顶,是新时代组工人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书记强调:“清正廉洁作表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近日,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的违规组织公款吃喝,有的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的干部不履行职责甚至执纪违纪等。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组工干部作为管理干部的干部、服务人才的人才、发展党员的党员,可以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路上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因职务便利而存侥幸心理,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牢牢守住初心本色。

把“清正廉洁做表率”置顶,要将竹子的清廉品性融入党员教育。“虚心报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纵使“居无竹”,但使“心有竹”。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根本;

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基础。书记近期对作风建设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锲而不舍、持续发力、再创新绩,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四风”工作指明了方向。把“清正廉洁做表率”置顶,组工人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需立足岗位,聚焦群众关切,加强党员廉政教育,做好事前审核把关,加大考核力度,搞好警示教育,助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深化出坚韧不拔、刚正不阿、清廉自洁的廉竹”精神,做好源头预防。

篇9:扣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颗扣子

人们常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然而,现在正是我们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穿衣系扣,如果第一粒就系错,剩余的扣子都会系错。所以,正值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拼搏努力,以史为鉴,时刻警醒自己,扣好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题记

《幸福人的衬衣》大概讲了国王有个宝贝儿子,视坐掌上明珠,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一点也不快乐,国王请了很多学者、教授请他们看看他的儿子。学者和教授们说:“只要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把他们的衬衣交换王子便会快乐的。国王不顾一切,找了牧师、邻国国王,可他们都不是最幸福的人。直到最后……国王找到一个正修建葡萄藤的小伙子,为之所动,认为他一定是幸福的,可是小伙子并没有穿衬衣。

读后,我最大的感想便是:幸福的来源是自己。而不是用衬衣换取得来的,要是幸福是换来的,那么这位小伙子呢?他的幸福也是换来的吗?王子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他是王子,所以不快乐。这个解释看上去很荒唐,其实不然。王子与生俱来拥有一切,他不需要去努力,去追求,只要动动嘴,勾勾手便能得到天下,那么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他追逐呢?这个天下都是他的,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只能由王子自身去体验,外来力量的帮助只满足某种条件的达成,但并不能决定快乐和幸福。王子没有任何的追求,甚至连理想都没有,不用做任何事,无欲无求,正如人们所说的“饭来张口,食来伸手”。而小伙子不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他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他每天劳动着,又何来的烦恼呢?他每天忙绿着,又哪儿来的时间去想呢?

修剪葡萄藤的男孩获取快乐与幸福的密码是什么?把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去追求,努力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你幸福吗?又或者说你有不幸福过吗?我想没有吧!父母始终在我们的身边,照顾我们,当公主似得宠着,一点伤着就得到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完全幸福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不是居于高位的神父,不是拥有一切的国王,却是乡间葡萄园里的一个穷小子。他没有穿衬衣,因为幸福不是别人给的,它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

人们常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然而,现在正是我们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就好像穿衣系扣,如果第一粒就系错,剩余的扣子都会系错。所以,正值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拼搏努力,以史为鉴,时刻警醒自己,扣好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题记

《幸福人的衬衣》大概讲了国王有个宝贝儿子,视坐掌上明珠,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一点也不快乐,国王请了很多学者、教授请他们看看他的儿子。学者和教授们说:“只要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把他们的衬衣交换王子便会快乐的`。国王不顾一切,找了牧师、邻国国王,可他们都不是最幸福的人。直到最后……国王找到一个正修建葡萄藤的小伙子,为之所动,认为他一定是幸福的,可是小伙子并没有穿衬衣。

读后,我最大的感想便是:幸福的来源是自己。而不是用衬衣换取得来的,要是幸福是换来的,那么这位小伙子呢?他的幸福也是换来的吗?王子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他是王子,所以不快乐。这个解释看上去很荒唐,其实不然。王子与生俱来拥有一切,他不需要去努力,去追求,只要动动嘴,勾勾手便能得到天下,那么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他追逐呢?这个天下都是他的,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只能由王子自身去体验,外来力量的帮助只满足某种条件的达成,但并不能决定快乐和幸福。王子没有任何的追求,甚至连理想都没有,不用做任何事,无欲无求,正如人们所说的“饭来张口,食来伸手”。而小伙子不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他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他每天劳动着,又何来的烦恼呢?他每天忙绿着,又哪儿来的时间去想呢?

修剪葡萄藤的男孩获取快乐与幸福的密码是什么?把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去追求,努力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你幸福吗?又或者说你有不幸福过吗?我想没有吧!父母始终在我们的身边,照顾我们,当公主似得宠着,一点伤着就得到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篇10: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有一个场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学校里的教室外一个人大声地念《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仿佛教室里学子们的心声,他们纷纷走出教室外,与青年毛泽东同声朗诵。自觉地将中国的重量放在自己的肩上,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自我价值设定,激荡一代青年的人生洪流。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年代、“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建设年代,直至今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改革新时代,历史的书写从不曾离开过青年的热血、责任、奉献。

“五四青年节”,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四点希望,寄语青年人,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养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不可否认,当代青年人与他们的父辈们相比,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眼界的开阔度、选择的多元性空间都大为不同。他们更幸运地成长在国家的盛世时代,但社会问题投射到一代年轻人身上,不再是“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课桌”,而是在“怀疑的时代”,信仰何为?在平庸的生存困境中,梦想如何安置。看到同在一个课堂,但有的同学毕业时可以凭借“拼爹”而轻松获得一个起点更高的发展平台,便错误地以为“出身”决定一切;起居于同一寝室,只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了隔阂,便相互仇视,以至于在网上“谢谢你当年不杀之恩”成为黑色幽默;在“60分万岁”的小环境中、在就业的重压之下,对知识的渴求、对国家未来的承担一再衰退;或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或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当社会上各种思潮汹涌跌宕,可能会盲目跟风被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裹挟,是非、正误、主次不分;看到社会上一些人靠权力或者其他捷径获得“成功”,便深受“成功学”的感染,不肯踏踏实实从当下做起„„每一代年青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对于当下的年青人来说,多元价值观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宝贵的青春积攒绽放的能量与机会,则是他们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青年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一样,同在“远方”。而使得旅人难以远行的,有可能是鞋里的一粒粒细小砂砾。错误的价值观,就是那粒细小砂砾。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在青年人的手里,扣好人生的价值观的“第一颗扣子”,以习近平所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行”来时时擦亮自己的青春,方能不辜负人生唯有一次的年华,方能不辜负时代提供的舞台。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共塑青年向上的价值观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如何不负这大好年华,迈出坚实步伐,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考题。人生的选择如同穿衣,青年时期就等于系上了第一颗纽扣,每一个目标、每一个理想、每一份事业都是从这一颗纽扣开始。它是一块基石,也是命运的闸门。

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青年始终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奉献;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音,到“为广袤土地带去无尽生命力”的坚守,这些在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的价值坐标,无不说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生命的灯塔、人生的航标。人无德不立,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会生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穷定力,就会扛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担当,就会开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笃行。“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每一个时代核心价值的质量和分量。

一位去西部支教的大学生感言,多受些历练,对顺境会更珍惜,对逆境会更从容。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多经历一点摔打,多积淀一些信仰的力量,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反之,囿于“小我”,哪有广阔天地?沉迷物质,何来青春锐气?精神上“缺钙”,怎会有刚健的人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核心价值观是人生的扣子,也是生活和社会的镜子。它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才能逐渐内化于心。它的彰显,需要于实处用力,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才能不断外化于行。看得见的哲理最有说服力。有道德的生活,始于我们对他人的每一次善意微笑,源于我们对弱者的每一次热情相助,也在于我们对丑恶现象的每一次毅然说不。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社会提供更多价值正能量,我们就能写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人生诗篇,就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社会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朴素又生动的比喻,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深刻揭示了价值观教育要抓早、抓实的重要性。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期,是迈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时。西谚说: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青年时代的步子怎么走,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无论是坦途还是陡坡,平川还是险滩,直道还是弯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就不会迷茫。正如习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接受过相同的教育、同时步出校园的同龄人,踏上社会后的人生轨迹会发生变化,甚至走到两个极端:有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作出业绩;有的则利令智昏,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大是大非,有的旗帜鲜明,有的退避三舍;面对灾难降临,有的舍生忘死,有的自顾保命;面对利益诱惑,有的岿然不动,有的蝇营狗苟,等等。为什么成长背景相同的人,会走出毫不相同的人生道路?从根本上看,还是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所造成的。尤其是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一旦有了隐患,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这是我们的先贤对青春、对人生的美好期许。人生最累的时候,往往不是最苦的时候,而是在刚开始起步,看不到目标的时候。如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青年时代不打好扎实的根基,就很可能在迷茫和迷失中虚度年华、浪费青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化,新的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新媒体勃兴、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永固于心,成为人生航船的压舱石、航标灯,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越是环境复杂,青年人越要思考如何树立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正如习总书记曾引用过的哈萨克斯坦诗章:“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人的命运可以改变,人的出生身不由己。如果出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青年人即便有宏图大志,也往往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纵然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胆识,也往往徒唤奈若何。习总书记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地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而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正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机遇,个人的梦想和家国之梦、民族之梦融合在了一起,诚可谓生逢其时。“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诗人郭小川笔下青春之美好,对人生之路注定与中国梦交织在一起的当代青年来说,已经是真切的现实。让青春为实现中国梦而绽放,将奋斗的平台放在祖国伟大事业上成就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以何种姿态投身这一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检验着每个青年人是否具有理想与担当。

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总书记的指示,指明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之所在。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同祖国和人民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这样的人生注定有深度、有厚度、更精彩。但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言,“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肩负着崇高使命的当代青年必须要有思想的支点作支撑,打牢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之魂、动力之源。这个支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了核心价值观之基,才能站得住脚跟、稳得住心神;才能既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为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而不懈奋斗。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支撑和引领,就会不惧摔打、挫折、考验。青年人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上一篇:社会实践调查包噶(关于学生消费情况)下一篇:雨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