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2024-06-21

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精选6篇)

篇1: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学习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

2、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学习重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模范人物。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探索建中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的提出:

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 ____________。

3、严重失误: 内容:“___”和__________运动。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等。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2、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请你采访你的长辈,或搜集了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还有哪些宣传口号或诗歌可以反映当时的情况?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发动大跃进运动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整顿国民经济

2、下列人物中,被誉为“铁人”的是()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

3、邓稼先是以下哪个工业领域的劳动模范?()A.石油工业B.电子工业C.原子能工业D.航天工业

4、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A、浮夸风B、整风运动C、大炼钢铁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大跃进”时期的一首漫画诗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所反映的是()

A、高指标和瞎指挥B、浮夸风和“共产”风C、高指标和浮夸风D、瞎指挥和“共产”风6、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①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 急于求成③ 自然灾害④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冒进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现举一例:(顺口溜记忆本节的内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

56年中共开“八大”,主要任务已定下,集中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人民生活要提高、良好开端有计划。58年提出了总路线,全国人民干劲大。国情却没弄清楚,急于求成犯错误,“大跃进”、“公社化”,违背规律受惩罚,左的错误危害大,造成欲速而不达。

(二):

英雄模范了不起,大庆“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人称“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邓稼先,科学发明有贡献。全国人民学雷锋,光辉榜样记心中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篇2: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请你找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及主要内容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你能说出几点?

2、联系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开放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三.当堂检测

1.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6、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反腐倡廉 B 进行“三反”运动 C 改革开放 D 实行民主法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8.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极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包产到户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以胡景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注民生,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新体制?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四、课堂小结

篇3: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关键词:历史,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 (Learning Guide) 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 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从定义中可见, 导学案的制定者是教师集体及个人, 指导标准为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是其编写要求依据, “三维目标”是落脚点。

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总结、环节设置及时间安排、课堂评价、知识链接、预习检测 (自主学习, 可分级)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归纳小结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 、自我评价/反思。根据我的教学实践, 我一般采用以下几部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达标检测、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己做主, 不受别人支配, 不受外界干扰, 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本人在此次课题研究中还特别采纳了宋庆泮先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内涵概括, 即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等。

本课题意在以分层教学理念为指导, 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 形成一整套较成熟的、适用于初中历史教材 (北师大版) 的导学案, 从而为学情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使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的主观起点和学生的真实起点间的差距, 进而为实施有效地课堂转型提供准确的依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受益。

二、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原因

(一) 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重点内容。

本人希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 力求在分层教学理念指导下, 通过设计编写适用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7-9年级) 的完整导学案, 同时作为应用研究验证和充实已有的导学案研究理论, 使导学案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丰富课程标准中的此项内容, 从而有力地推动课堂转型的真正实施和新版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

2. 新课标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强调点线结合。

使用导学案, 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预习, 夯实基础, 进而使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升华有据可依, 从而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3. 冷冉“教会学生学习”理论支撑。

冷冉先生认为, 实施“情·知教学”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 以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冷冉先生说的“教会学生学习”即新课程强调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它包括六项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自觉性和信心, 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耐力的学习态度 (培养兴趣和态度) ;要使学生养成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养成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立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 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 灵活选择对策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 善于探索, 善于试试看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 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学会评价与修正) 。这六项内容能充分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有利于建立生本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并在正确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思维。

(二) 实践依据

1. 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厌教。过重的课业负让教师累, 学生苦, 家长怨。现实中的课堂, 往往是以教师的自我判断为设计的主体, 缺少对学生的精确把握。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转型理念, 通过导学案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课前的“导”和学生学会“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目标和达成目标, 从而便于教师通过课前批阅及时摸清学情, 进而为实施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能力培养搭桥铺路。

在参与我校专门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而开展的“青春快车”系列活动中, 我学习和研读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一书, 同时通过多方面参与课改的过程, 深深感到打造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导学案的使用。无论是山东课改“三驾马车”———杜郎口、昌乐二中、兖州一中, 还是河北天卉、辽宁立人, 导学案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必杀技。借用我们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 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大势所趋。此外, 在参与区域科研活动中, 我在观摩其他老师高效课堂听评课的过程中, 深切地感受到, 无论是区域研讨还是校内展示, 以案导学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由此我更加萌生和坚定了要在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导学案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

2. 以研促教。

进一步促成我开始真正运用导学案来源于我前一阶段教师小课题研究———《课堂转型中初中历史通过教学前测落实学情分析的实践研究》。其实施过程使我感受到以导学案为平台, 教师通过抽查、批改班级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策略, 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导学的同时, 有助于教师以此落实教学前测、进行有效学情分析, 提高教学针对性, 做好预设, 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常说,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正如河北天卉中学一位校领导所言, 其实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你一上路, 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你会体味到从事教育无法言说的妙处。于是, 我从2014年9月开始了大胆的实践。

3. 就教材版本和区域学情看, 如何使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推动区域“读议展点练”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 以我区正在重点研究的小班化教育为背景, 作为区域历史学科基地校,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导学案体系构建对推动区域学科教学和重点课题推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时, 针对我校正在探索实施的“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科内化, 有关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则具有更加现实而迫切的意义。可以说, 学校“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教学模式的探索落实, 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搭建了新的更加稳固的实施平台。

三、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经过组内研讨, 结合实际, 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 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尝试,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 导学案容量与内容的确定

1. 导学案容量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 根据学前调查, 目前在小学接触导学案的学生较少,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使用较为陌生;其二, 从学生小升初适应性和初一课业量考虑, 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角度。经过与同组教师商讨, 结果将导学案容量确定为A4纸正反面, 页边距四面均为2.5cm, 正文小4号, 行距为20磅。

2. 在各种关于导学案的书籍和文章中就导学案内容提出了诸多建议,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学定教”“以学定案”, 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

同时, 出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考量, 最终, 我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整理归纳、拓展练习五部分最终作为初一历史导学案主要内容, 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将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或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等) 作为机动内容适时出现。

(二) 导学案各部分内容设计意图及使用

1. 认定目标:即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部分我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表述除了要科学、准确外, 要特别注意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地图”, 目标表述应尽可能具有可测性, 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在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整理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如“说出”“写出”“背出”“找出”“根据……完成……”等就比较易于学生掌控。

二是在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初一第一学期缺少对学生历史成绩的摸底反馈数据, 同时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考虑, 尽可能避免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动力。我在初一上学期没有专门在此部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而是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尽可能的共同达成目标。但在初一下学期则根据上学期期末历史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目标等级, 即A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20%的学生, B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70%的学生, C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10%的学生。如此划分是参照了许多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如典型的昌乐二中“271模式”。这样, 在目标认定中对不同等级的学生也会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量力而行, 一直前进。

2. 预习检测:主要采用填空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达成情况。

虽然目前初升高考试中早已不再采用填空题这种普遍认为比较僵化的题型来考查学生, 但从版面控制、容量和效益角度, 采用这种题型的好处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预习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 能够最直观有效确认基础知识点。因此, 设计中我通过使用说明提醒学生“请认真阅读教材 (XX页) 内容, 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并记忆。”二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前批阅导学案过程中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从而准确把脉, 为课堂提速做好学情调查。三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标注知识要点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使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够养成预习完后在教材圈画出知识点的习惯, 同时, 这种圈画只针对关键词, 而非之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盲目的成行画线的低效行为。这也为今后学习中利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把握试题题眼等学习训练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学生对导学案的适应情况和学习水平的逐渐提升, 我在初一上学期前十课导学案设计中普遍采用教材原文缺词填空, 而在其后的设计中则逐渐采用调整语序、合并同类词或抽象概括等手法对教材稍作修改, 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在文本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为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铺路搭桥。

3. 共同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问答题或材料解析题。这部分的设计中我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 材料的选取与情境的创设。由于版面所限再加上学生刚接触导学案学习, 我最初多提示学生从教材上的某段史料、课文或图片中提取信息, 思考讨论。随着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熟练和对历史学习的逐步适应及方法的掌握, 我会选取部分课外典型材料或最新时事加以佐证, 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 进而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其二, 适当的提示引导。为了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尽可能的获取到有效信息, 在某些问答题后面我会给出不同形式的温馨小提示。如用④提示该题有四条答案;提示此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或列出大体框架,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史实或结论, 从而掌握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评判思路;抑或提醒学生根据之前对某历史人物、事件的原因、意义或评价的方法来完成本题。总之, 适当的提示引导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望题生畏的心理,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让分层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其三, 出于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和历史学科史鉴功能发挥的考虑, 除了每课必须要求掌握的问题外, 我在每课的这部分尽可能都设计一道开放性试题供学有余力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毕竟除了考试, 历史最有魅力的是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无声的影响。而一旦缺少了这些开放性问题, 导学案也必将沦为昔日学生异常厌恶的题海练习册。这也鼓励同学们能够不拘泥于教材, 打开思路,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寻找和感悟学习历史的智慧, 享受这份应有的乐趣。

4. 整理归纳:

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归纳本科学习要点, 重点是梳理历史脉络, 理清历史线索, 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在初一年级先后采用了三个阶段进行———理解打样、动手模仿、自主选择。

初始阶段, 即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属理解打样阶段。经过与组内教师研讨,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选择了相对来说最为恰当的知识归纳形式, 如表格、时间轴、结构示意图、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完后将所学知识填入相应的位置上。通过这种训练, 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梳理方法, 并逐渐理解每种方法的优劣或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最佳归纳方式。

在此基础上, 进入到动手模仿阶段, 即上学期的后两个单元。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按照要求规定的形式来梳理归纳所学知识。这是一个下水实践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每种归纳方法的掌握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巩固练习, 从而使其真正掌握这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 进而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线索和相应的知识网络。

最后, 在初一下学期就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尊重个性, 多元呈现也是教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逐步实现的是学生从心理到能力上的自主。

5. 拓展练习:

即对本节课所学的巩固应用。为照顾到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 一般多采用选择题为主, 后附有一道材料解析题。由于版面所限, 这部分试题必然是较为经典性的问题。其中, 选择题采取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 这种学生熟悉的题型既便于学生接受、易于产生成就感而树立学习信心, 也有利于教师从中直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材料解析题仍然采用由易到难的思路, 但最后尽可能设计一个与现实有关的启发性问题, 以照顾全体, 兼顾满足A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 为了增添学生语文本的亲切感, 拉近与导学案的距离, 我在每个部分标题后都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激励性的话语, 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收获一份心理上的满足。如:“心中有目标, 你就会走向成功!”“翻开一页书犹如推开一扇窗, 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不依附, 不从众, 让思考成为习惯!”“小试牛刀, 拾级而上, 顺达成功的顶峰!”

四、导学案的使用模式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 我在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践行学校“五环三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 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 有效融入了我组已有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探索制定出切合我组实际的、以导学案为抓手的教学流程。

(一) 学案导学———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能力目标要求、学习方法、课件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因素, 设计制定导学案, 在课前下发给学生。

具体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即要求预习检测必做, 教师据此给基础分;其他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情况选做, 教师在这一部分给出相应的附加分。 (落实三十九中“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环节[“五环三动动静转换”教学模式———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教学模式, 刘艳, 2015, 5])

(二) 摸底反馈———课前收全体或部分学生导学案, 批改, 反馈。

(三) 合作探究———课堂上, 导入新课后, 根据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批改, 互相对照教材, 修改导学案, 扫平自主学习障碍, 并将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以关键词的形式落实到教材上。

各小组将学生问题汇总反馈, 共同探讨解决, 教师适时点拨。 (落实“互助探究、组间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同上])

一般在初一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我坚持将导学案全批全改, 以摸清学情, 利于学生逐步熟悉导学案的使用,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之后, 只收各组组长的导学案进行批改, 然后指导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小组内部对照批改, 总结出本组尚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在班级交流分享、探究解决。待到初一下学期, 学生按照单元组内轮流上交导学案, 并根据教师批改带领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对照批改。

(四) 情境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教学设计等, 酌情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课堂展示, 适时点拨。

(落实“互动、点拨提升”环节, 此间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上])

(五) 小结巩固———利用导学案先点拨方法, 再结合所学检验、归纳, 论从史出, 得出结论, 夯实所学, 提升认识。

巩固练习, 选择性完成导学案作业。 (落实“达标验收”环节[同上])

经过某一阶段的使用后, 我在导学案右上角又增添了“本课自学部分用时分钟”一栏。其目的, 一方面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 以便于根据大多数学生完成时间的长短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做出一定的判断, 从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自学效率, 对学生是一种提醒和鞭策, 有利于其自主发展。

五、取得的成效

(一) 学生方面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导学案使用, 学生自主预习意识逐渐形成, 并随之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利用导学案自主预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他们会在每节课结束后主动向老师索要下节课的导学案, 并及时主动上交;根据导学案教师批改反馈来圈画落实教材要点也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必备的有效方法。

2. 通过导学案学习,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切实提升了学习历史的能力。

导学案中“认定目标”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信心;“预习检测”让他们养成准确圈画知识要点的良好习惯, 感受到有效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共同研究”中学生们尝到了合作学习乐果,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思维习惯, 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归纳整理”的过程, 学生逐步接触并学会了运用图表、示意图、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等梳理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收获了学习的喜悦。复习阶段, 学生捧着一学期导学案, 回顾所学, 查漏补缺, 导学案成为他们自主学习, 复习和总结的学习宝典。

(二) 教师方面

1. 导学案成为教研组内教师多种教科研成果综合运用的成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过程中, 巧妙融合了我组教师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 将我之前关于时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教学前测问卷、芦翠老师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和运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等研究成果都融入其中, 并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使学生享受到教师智慧教学的成果, 推动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2.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转型的探索实践中,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最大的成果。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与探索中, 不乏对美好教育丰满的理想与构图, 但能落到实处, 真正是学生受益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 方法和技术是必须的, 也是最容易学会的, 最难解决的是观念!思想是行动之本, 理念是课改之源, 头脑在任何时候都比嘴巴和手脚重要。这段时间的探索中, 我开始更多的关注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关注学生的所思、所乐, 关注个体差异、目标与学生、不同学生与不同目标, 思考的是怎样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 从而真正推动课堂转型。观念的转变让我看到课改前行路上的希望和动力。

六、新的思考

经过学习、研读相关资料, 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例如, 怎样将史料运用和情境创设相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接下来如何重点讲思维导图训练逐步引入到导学案教学中,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提升思维水平的主要方法。

此外, 针对不同年级和课标要求, 抓住细节, 运用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逐步构建出一套切合我校或区域实际的导学案体系是下一步实践研究的目标。教学中, 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完善跟进, 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导学案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未来我探索学习的方向。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教师就是从事这门艺术的工匠;而能否成为能工巧匠, 则取决于工匠的技巧和钻研。我愿成为一位勤于钻研的巧匠, 更愿通过我的精雕细琢, 让我的课堂教学不断的焕发出新的色彩, 让我手中的教材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

[2]张海晨, 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10

[3]尹兴宇.课堂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9.

[5]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

篇4:“水资源”导学案设计(人教版)

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联系实际,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逐步树立珍惜及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思想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千百年来,她给予炎黄子孙无尽的力量和营养,被誉为“中国民族的母亲河”。当你阅读完“母亲河的遭遇”后,有何感想?在图1中的这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危机。那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水资源。

★自主预习,探索新知

教学提示:①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75~80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疑问。②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③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时空分布不均

(1)通常将分布在陆地的 称为水资源。 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从时间分布看, 季我国降水丰沛,河流水位上涨,流量急增,水资源供应充足,容易造成 灾害; 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以上,北方不足 。我国北方的 和 ,缺水最为严重。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

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 工程,该工程分 、 、 三条调水线路,将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 和 地区。

(3)《 》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 。

(4) 用水, 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设计意图:“自主预习,探索新知”部分,根据教材最基本的知识设计了6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图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其目的是在省时高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提示:①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②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③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④此环节用时15分钟。

活动一:探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1.探究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随季节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有何规律?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 我国降水丰沛,水资源供应 ;

降水少,水资源供应 。另外,我国降水的 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点石成金】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造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另外,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形成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2.探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小组探究】

读“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色笔描出我国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指出它们分别大致是哪两个水资源分布带的界限?

(2)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哪种产业?为什么?

【归纳小结】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 , 和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点石成金】

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发展畜牧业。

活动二: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我突破】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各是什么?

(2)说说水库有哪些主要功能?

(3)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小组探究】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图4),完成下列活动。

(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流域的水调到什么地区?该工程连接了我国的哪些水系?

(2)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西线方案的路线。你认为哪条路线工程量最小,最易施工?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你所了解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南水北调示意图”,说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专家点评:该导学案的学习流程清晰流畅、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具体高效,便于操作,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精讲多练,努力打造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情感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生活中感知地理。本学案多处凸显地理学科的“生活性”,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是从图像中发现地理。学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地图、图片等,通过设计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从探究中感悟地理。本学案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栏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探究结论、点石成金三个流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能够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案在“当堂检测,知能升级”环节设计上,缺乏多样性,建议教师精选试题,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山东省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汶上县地理教研员 高艳峰)▲

(4)联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当地实际,说说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小结】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 流域的水调到 和 地区。该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方案,其中,解决西北地区缺水的是 工程。

【点石成金】

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分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活动三:探究保护水资源

【自我突破】

读漫画“瀑布洗车行”和“就地取‘材”(图5),完成下列活动。

(1)两幅漫画各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针对漫画反映的水资源问题,人们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小组探究】

读“中国节水标志图”(图6),完成下列活动。

(1)谈谈你对“中国节水标志”含义的理解。

(2)目前,面对我国严峻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作为当代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就如何构建节水型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3)请你设计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

【归纳小结】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采取的相应措施为 、 。

【点石成金】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中面临着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节约用水、 治理和防治水污染等措施。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心”,“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对“自主预习,探索新知”环节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梳理总结,强化目标

教学提示: 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②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是什么?③此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图7),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识记重点知识。

★当堂检测,知能升级

教学提示: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图8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出表1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我国正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9),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4.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5.河流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河流中,属内流河的是 ;③、④河流中,含沙量较大的是 。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

(3)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吗?(至少列举2条)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知能升级”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即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篇5: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

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 ∴∠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

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课本74面1、2题。作业:

篇6: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设学习目标:

1、归纳掌握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体育的发展情况;

2、分析我国文学艺术、体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3、通过学习“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了解中国体育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路子,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激励青少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学习重点: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学习难点:

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新中国成立之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你知道原因是什么?请你举出几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2、文革后,文艺创作又迎来一个春天,其类别有哪些?

3、新中国影视艺术发展迅速,请你举出五部 优秀作品,4、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

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5、新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请举出几项重大体育成就,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三、问题大盘点: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1你知道文学艺术作品有哪些形式? ○2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自所喜爱的文学作品及其内容,对比你所喜爱的,比较后谈感悟

○3为什么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四、拓展延伸:

2001年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你认为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有何意义?你能为此做点什么?

五、巩固归纳:

1、知识建构:新中国

{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

体育

——〉走向世界强国:表现} 原因

2、方法归类:列举文学艺术与体育的成就

六、巩固训练: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2、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暴风骤雨》

D、《平凡的世界》

3、下列作品中获矛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A、(1)(2)(3)B、(1)(2)(4)C、(1)(3)(4)D、(2)(3)(4)

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A、容国团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5、列举: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

上一篇:历史教材培训感受总结下一篇:读小熊袜子的夏令营有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