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讲稿pdf

2024-07-28

世界文明史讲稿pdf(精选9篇)

篇1:世界文明史讲稿pdf

文明礼仪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世界说您好”。

在美丽的天堂上,有一天,上帝对天使们说:“你们认为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天使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黄金!”“珠宝!”还有的说是“金钱”,听了她们的回答后,上帝什么也没说,看来上帝并没有得到他所满意的答案…一阵沉默过后,有一个天使饱含着深邃的目光对上帝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是飘逸在浮云上深埋的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听了他的回答后,上帝沉默了一会,然后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么这个天使所谓的“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文明”。

文明,其实众所周知、家喻户晓,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将文明挂在嘴边,然而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生活中不文明的事却是屡见不鲜。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在我们校园的楼梯上,总能够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特别是在中午,那些食品袋、方便面盒更是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我扔了又何妨?;在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的走廊上追逐打闹、推推桑桑都习以为常;甚至有的同学相互之间说脏话、粗话;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同学竟然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设施,难道这一切的一切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好,我再说一个更加严重的例子:天安门,位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核心地带,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代表,然而就在天安门这不足4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竟然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难道这一切的一切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其实,很早就有这样一句话:“先成人,后成才。”这就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然后才能够成才。然而,我们在坐的每一位,作为九零后,是“无知、叛逆、狂妄、高傲”的代表,被誉为“孤独、骚动的青春一族”,所以在此,我想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里告诫同学们,张扬个性、舞动青春、秀出自我其实并没有错,但是请谨记:与此同时,一定不要超越心灵的道德文明底线。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个堂堂正正、一个知书达理的中学生!我们的校训:“文明做人,健康成才。”这八个字,这短短的八个字把这一切的一切诠释的淋漓尽致!…当然,我也不希望我们同学们单纯地去喊什么诸如“争做文明中学生”之类的口号,因为文明并不仅仅要我们挂在嘴边,而是要我们付诸实际的行动,比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看到地上有纸花,主动捡起来”……这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在我,不,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十分非常以及极其了不起的壮举!我为这样的行为感到自豪!搞到骄傲!同学们,让我们试着划亮一根火柴,点亮你内心的那盏明灯,让文明的光芒照耀全世界!最后,静静地、虔诚的、天真的向世界说一声———您好!

篇2:世界文明史讲稿pdf

大家好!我是初二十二班的罗蔚欣。我演讲的题目是: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们的汽车拐进一座秀丽的大山,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渴望求知的孩子们;举行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仪式,送去的是对一个个淳朴自然的孩子的一点点心意。在这座大山深处,住着一个个善良可爱的孩子,他们天真淳朴,如同那清流中的卵石一般坚韧,他们像缥碧色的潭水一样自然。而他们内心最强烈的的渴望就是读书。

这是一所大山里的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相比去年,教室更加明亮、并且新装了多媒体设备。在一个简单的仪式中,我们将一万六千元爱心义卖款交给了长冲金蓓贝希望小学的校长,作为十个孩子下个学期的生活费。

在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个名为龙超的七岁小男孩,是他的活泼开朗和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吸引了我。但在他天真纯朴的背后却隐藏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父亲在他还只有三个月大时就离开了这个小山村,再也没有回来过,在他的脑海里,完全没有爸爸这个概念;而他的母亲一直体弱多病,生下龙超后也没有奶水喂养他,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就在几个星期前,他的母亲的逝世让他成为了一名孤儿。从小他就在外公外婆的抚养下长大,而如今随着外公年纪的增大,想要供起孩子上学越来越困难。他的外公对我说:真怕有一天我垮了,他读不起书怎么办?我真的不希望他一辈子只能待在大山里。是你们给了我希望,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连续三个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外公对外孙的爱与期待,更为那个还在尽情奔跑的小孩感到不幸与幸福。相比于他,我们是幸福的,至少我们不用为随时失学的窘境而担心,至少我们都有一个随时都可以休憩的港湾,他们最渴望的是我们最需要去做好的,学习。还有八十多天,初三同学就要面临中考,初二同学面临生地会考,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次如此重大的考验,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放手一搏,不辜负我们所拥有的好的条件。在空闲之余,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仅给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鼓励他们。

帮助这些孩子让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认为我被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被需要的时候,比如父母需要你的亲情,需要你的膝下承欢;老师需要你上课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同学朋友需要你一起分担痛苦、一起享受快乐;还有一些陌生人需要你的援助之手。我们在需要的同时也在被需要,需要给我们动力,而被需要给我们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篇3: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的地位

一流的工程

都江堰

都江堰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它位于岷江冲积平原的顶点, 可自流引水灌田上千万亩, 兼有供水、航运之利。创始于秦昭王末年 (约前255~前251年) , 李冰主持兴建。

都江堰是天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水工建筑群, 它包括鱼嘴 (分岷江为内、外二江) 、飞沙堰 (分洪减沙, 水大时可自溃) 、宝瓶口 (现宽20米、高40米, 横剖面形状肚大口小) 以及百丈堤、人字堤、金刚堤等, 一般可以保证水小时够用, 水大时灌区不致成灾。都江堰工程巧夺天工, 举世罕见, 中外水利专家无不赞叹其精妙奇绝。它能历千古而不废, 与它的简便合理有关, 也与它拥有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有关。而更重要的是, 它已成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 历朝历代都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

黄河大堤

修建黄河堤防可追溯到史前的共工与鲧。战国时期, 沿河各诸侯国纷纷在各自境内修建堤防, 奠定了系统堤防的基础。东汉王景治河后, 新堤防形成系统, 直至海口, 长千余里。黄河夺淮时期, 黄河下游形成了堪称世界之最的堤防系统, 其中有遥堤、缕堤、格堤、月堤、子堤、戗堤、刺水堤、截水堤之分, 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地图上依然可见的“明清黄河故道”。

现在的黄河大堤与明清故道类似, 它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逐渐形成的。从郑州桃花峪至山东利津河口, 河长767公里, 两岸大堤及其他有关堤防总长1583公里, 一般顶宽9米~12米, 高10米~14米, 底宽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人们形象地称它是“水上长城”。黄河大堤被认为是维系东方文明的代表性工程。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长约1800公里,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铁路出现以前的500年里, 它一直是中国维系国家政治稳定和南北经济交流的生命线。京杭运河是在历代运河工程基础上扩建、增建而成的。最早的一段叫邗沟, 始凿于公元前486年。隋代大开运河, 已曲折连通京杭两地。现有航线上最关键的工程建成于元代。全河于1293年贯通, 1688年基本定型。

京杭运河横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翻越山东地垒, 因地形起伏、水源缺乏, 沿线设置了大量陡门、船闸、水柜、水库等, 涉及的水工技术、泥沙工程技术相当复杂, 备受中外学者推崇。

洪泽湖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也是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人工平原水库。

现今洪泽湖水位13米时, 面积2350平方公里, 库容42亿立方米;洪水位17米时, 滨湖圩区破坏, 水面最大可达4345平方公里, 库容176亿立方米。它拦蓄淮河, 为苏北2000万人口和3000万亩土地提供防洪屏障及灌溉水源等。

洪泽湖大堤为均质土坝, 其前身叫做高家堰。1578年大修时, 高家堰仅高4米左右, 长30公里。以后为了抬高淮河水位, 大堤一直加高到10米左右, 最长达67.25公里。创建于1580年的迎水石工墙最长曾达60.1公里, 直立高度7米~10米, 坚固耐久, 宛若水上长城, 极其壮观。现出于防风浪考虑, 大多已改造为缓坡迎水。

海塘

海塘即抵御海潮、台风的堤防, 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海岸, 以钱塘江北岸的浙西海塘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

浙西海塘出现于秦汉, 初为土塘;宋代创修石塘;明清多改为石塘。许多清代海塘经过改造,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古代海塘规模巨大, 举世罕见。江苏、浙江等地的主要海塘, 总长约935公里。明清鱼鳞大石塘, 高6米左右;基础打密桩, 夯三合土;石块之间用油灰或糯米汁灌缝, 用铁锔 (蝴蝶铁) 嵌扣。由于海塘对保护沿海经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历朝历代均不惜人力物力而为之。据文献统计, 公元713~1780年之间, 用工万人以上、筑塘千丈以上的大型工程有35次, 小工程不胜枚举。而国外同时期同类工程的记载尚不多见。

圩垸

圩, 也叫围、垸, 是在近水地带修建环状堤防所构成的封闭的生产活动区域。防洪排涝与引水灌溉是这类工程的主要作用。因此, 圩堤上都建有闸涵, 圩区都有排灌渠系。

圩垸自古以来就是开发湖区和滨江地区的首要工程措施。唐宋以后直至明清, 圩垸在南方大河中下游平原区大量兴起, 不断发展。一个圩小者几十亩, 大者可达二十万亩, 且往往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圩垸相连成片。著名的有太湖地区塘浦圩田、江南圩田、洞庭湖与鄱阳湖区圩垸、珠江三角洲基围等。由于有圩垸水利作基础, 这些地区后来都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一流的技术

坝工

古代挡水坝有许多叫法, 如坝、堰、埝、埭、础。古代坝工类型齐全:从类型上分, 有拦河坝、溢流坝;从材料上分, 有土坝、木坝、砖坝、灰土坝、堆石坝、砌石坝、木笼填石坝、竹笼填石坝、桩基砌石衬砖夯土混合坝等等, 设计、施工都十分科学。南北朝时期的浮山堰横断淮河, 高约32米, 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坝。浮山堰下游不远处的高家堰, 存在历史很久, 在明代被改造成洪泽湖水库拦河坝, 当时长约37公里 (后延长至67.25公里) ,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坝。

埽工

埽工技术是中国在水工技术上的一个创造。

卷埽一般用若干个埽捆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每个埽捆均用柳梢、秫秸、芦荻一类的“软料”分层铺匀, 分层压上碎石和土料, 穿上大绳, 最后像卷帘子一样推卷成捆。大埽直径可达几丈, 上千人同时用力才能移动。

厢埽技术是在堤外置一排厢船, 在船与堤之间铺绳索加料, 就地捆埽, 加土后层层下压, 直到压到河底。

埽工种类丰富, 使用灵活。它就地取材, 可在短时间内制成庞然大物, 而且秸草等“软料”有柔性, 容易缓溜停淤, 所以常常用于黄河等多泥沙河流的护岸、堵口等, 在临时抢险及堵口截流中特别有效。

堰埭和复闸

船闸的发明, 是我国古代航运工程技术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我国船闸的发明, 经历了堰埭、斗门、单闸、复闸等几个阶段。

在运河上的缺水地段, 为了节水, 最初的办法是隔一段修一道拦河低坝, 称为堰或埭。

堰埭工程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堰埭的上下游坝坡很缓, 以便顺斜面拖船过坝。拖大船时需在两岸架设绞车, 在堰埭表面涂抹水草、稀泥作润滑, 这就是原始的斜面升船机。

唐代运河上出现了许多斗门, 即单闸;也有“扬子津斗门二所”的记载, 似乎是复闸, 但不太明确。宋代乔维岳于公元984年创建的楚州西河二斗门, 交替启闭, 送船过闸, 文献记载十分详细明确, 是不折不扣的复闸 (即船闸) 。西河闸比欧洲同类船闸要早五六百年。

防洪工程

中国古代的各大江河上很早就出现了形式多样的防洪工程, 其中以黄河最为突出。公元前21世纪前后, 在埃及和中国就有在尼罗河和黄河上筑堤防洪的传说。中国在战国时期 (公元前5世纪) 即沿黄河筑堤防洪。司马迁在《史记》中, 记载了公元前132年黄河上著名的瓠子堵口工程。随后, 公元前69~前66年, 在黄河下游曾开直河道裁减急弯3处, 并修筑类似丁坝的护岸建筑物。宋代已有了埽工护岸、木龙护岸、挑溜护岸等。国外则在1817年才有德国莱茵河裁弯工程。中国唐代在海河流域的永济渠 (今南运河的一段) 以东开挖减河, 增辟入海水道, 并在永济渠以西利用大量的洼淀滞蓄洪水, 减轻洪水压力, 保证通航。明代潘季驯治河时期在黄河下游修建了由遥堤、缕堤、格堤等组成的堤防系统, 修建了骆马湖、洪泽湖等作为滞洪水库, 并在黄河两岸建有许多分洪溢流坝, 使防洪治理由单一的措施逐步发展到各种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并由局部河段的治理向流域的全面治理发展, 不少河流特别是黄河下游已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水力机械和提水工具

古代水力加工机械有水碓、水磨、水排、水硙等。据记载, 水碓出现于西汉。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时期, 水磨、水硙已普遍使用。唐代关中水碾大为流行, 并将这一技术传入西藏。宋元时期, 水转大纺车问世。这是水力机械对手工业技术的一个重大改造。

据文献记载, 中国早在2500~3000年前就开始使用桔槔和辘轳等提水工具。有人研究认为桔槔的历史甚至可上溯到3700年前。东汉毕岚创造翻车 (又叫龙骨水库) 和筒车。自唐以来, 始出现用畜力、风力、水力驱动的龙骨水库。

古埃及和古希腊几乎与中国在同一时期使用吊杆 (类似中国的桔槔) 提水。在古希腊还出现了唧筒 (即简易的往复式泵) 、阿基米德螺旋管 (即简易螺旋泵) 和波斯轮 (即蹼轮) 等提水工具。

一流的理论

《管子·度地》

《管子·度地》全文仅2000字, 但它反映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是十分卓越的,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贾让三策

西汉贾让提出, 治理黄河的上策是:开辟滞洪区, 移民让地, 实行宽堤距, 禁止乱围乱垦、与水争地。他认为这样做花费不太多, 却可以千年无患, 所以称为上策。中策是:开渠建闸, 设置水门, 旱时开引黄闸门灌溉, 涝时开泄洪闸门分杀水怒。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一是淤灌可改良土壤, 二是旱地改水地可提高产量, 三是可以发展航运。他认为这个方案花费最少, 但不能一劳永逸, 只能维持数百年, 所以叫做中策。其下策是:维持旧堤, 加高培厚。修修补补, 永无终止, 所以称为下策。

贾让三策是最受后人重视的治河议论。贾让运用了经济比较概念, 批评了单纯的堤防政策, 对后代治水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堪称人类治水思想宝库中的明珠。

泥沙理论

在泥沙理论方面, 中国从古至今在世界上保持了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从战国以至明清, 凡论及治河者, 无不兼论泥沙。如《管子·度地》中就论述过弯道会引起河岸河床冲淤变化, 西汉张戎第一个提出了利用水力刷沙的思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人们在实践中能主动地运用泥沙理论知识解决泥沙问题。古代治沙主要为五大类。第一类为上游水土保持。这是南宋时提出来的。保土拦沙措施有农业种植措施、涧谷淤地堰坝、引山洪淤灌及放淤。山洪淤灌相传始于先秦。第二类为下游治沙。常用的治沙方略有散水匀沙、束水攻沙、放淤固堤、引洪淤灌和以清释浑等5种。最典型的散水匀沙是清代对海河水系的治理。明代潘季驯则系统地提出了束水攻沙理论, 在黄河下游大力实施“以堤束水, 以水攻沙”, 并在黄淮交汇处修建洪泽湖水库“蓄清刷黄、以清释浑”。明代后期至清代, 北方多沙河流上普遍实行放淤固堤和引洪淤灌, 并有系统的经验总结。第三类为放淤及淤灌。利用泥沙肥田造田, 起源甚古, 自然淤灌可以上溯到史前, 人工放淤也有几千年的历史。第四类为渠道中之治沙。古代除了人工挖沙以外, 还通过改变渠道断面来冲沙或沉沙, 如宋代汴河上修建狭河木岸以防淤积, 通过沉沙池 (湖泊) 使浑水变为清水。第五类为沟洫治沙。明清两代都有散水以治河、分沙以肥田的治沙理论。

水文学

我国古代水循环理论早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吕氏春秋·圜道》中就有记载, 所谓“云气西行, 云云然, 冬夏不辍;水泉东流, 日夜不休……”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所处海陆地区水循环的客观规律。水文测验有悠久的历史, 考古发掘表明, 战国时代李冰在都江堰工程上开始用石人观测水位, 其他地区也有历代的“水则”保留下来;唐代开始, 在四川涪陵长江里的“白鹤梁”上已有枯水题刻 (石鱼) 。至于洪痕或洪水题刻则遍布全国, 不计其数。降雨观测方面, 秦代就有了各地向中央报雨的制度;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还提出了各种量雨器计算雨量、雪量的方法;清代故宫有《晴雨录》, 依照十二时辰记载1724~1903年北京地区的降水情况, 其间资料共有174年, 昼夜不断。泥沙测验起源也很古老, “一石水而六斗泥”即是先秦时期关于黄河、泾河的普遍认识。关于流量, 宋代改建汴渠时用平方尺计量河槽断面, 用水流的“湍缓”来定性描述流速, 初步有了流量概念;元代文献把一平方尺称作一“徼”, 以徼计算的水量叫“水程”或“水直”;计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水量的方法在清康熙年间陈潢已完整提出, 同时代的康熙皇帝本人作了更明确的描述:“先量闸口阔狭, 计一秒所流几何”。这与现代流量概念完全一致。

对于江河涨落, 古人早有总结, 秦汉已有“桃花水”“秋水”的称谓, 北宋时每个月的水涨水落均有专名, 并认为河道涨水有定期出现的规律, 所以起名叫“信水” (守信用的水) 。到明清, 信水的说法被“水汛”取代, 相沿至今。快马报汛制度至迟始于16世纪。

我国古代水文测验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确凿的记载, 以至国内外专家谈到水文测验史, 言必称埃及、中国。但是我国古代水文学理论定性描述的多, 定量描述的少, 在测量工具、数学计算、模型试验等方面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以致近代落后于西方。

水利文献

中国古代水利文献之多为世界之最。现存水利专著有通史、专史、河道史、地区水利史、渠塘史、闸坝史等, 粗略估算在300种以上。正史、政书、各种一统志、省志、府县志及地理书中也有大量水利记载。加上各类著作中的水利事迹记载, 字数在1亿以上。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名著为《尚书·禹贡》, 它成书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480~前222年) , 记述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的水利科学总结是《管子·度地》。第一部中国水利通史是《史记·河渠书》。第一部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专著是《水经》, 约成书于公元220~232年间。现存最早的河工技术专著是《河防通议》, 成书于1048年。最大的古代水利总集是《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和《再续行水金鉴》, 它上起远古, 下至1911年, 共有1000多万字。其他名著还有《治水筌蹄》《河防一览》《治河方略》等。丰富的水利文献记述历史, 探讨理论, 指导实践, 对促进中华水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流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科学家, 都江堰的创建者, 他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王末年 (约公元前256~前251年) 为蜀郡守, 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都江堰工程, 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 这是我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一带开凿滩险, 疏通航道, 又修建汶井江 (今崇庆县西河) 、白木江 (今邛崃县南河) 、洛水 (今石亭江) 、绵水 (今绵远河) 等灌溉和航运工程, 同时修索桥、开盐井等。人民怀念他的功绩, 建设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神话。

王景

在东汉初 (公元69年) 王景治河后, 有几百年史书上关于黄河水灾的记载几近空白, 以致有了“王景治河, 千年无患”的说法。但不论是否“千年无患”, 王景治河确实功劳不小。这次治河动用几十万人, 从荥阳至海口摆开千余里, 其规模在古代空前绝后, 其措施除了常规的疏河、筑堤以外, 过人之处是“十里立一水门, 令更相洄注”。王景是“墕流法” (侧向溢流堰泄洪技术) 的发明人, 与贾让提出在黄河上“多张水门”以“分河流”设想的时代 (公元前6年左右) 也很接近。由此有学者推断, 王景是把贾让中策的设想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在黄河上采用了建闸控制分流的技术, 至少在黄河、汴河分流处是这样。许多学者认为这也是王景治河成功的关键所在。王景在黄河这样的大河上建闸, 人为控制水流, 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实践, 是人类水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郭守敬

郭守敬 (1231~1316) 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 擅长水利及天文历算, “巧思绝人”, 曾任都水监、太史令等职。他在今宁夏河套地区、京冀豫地区以及京杭运河山东段开通前夕的汶泗河地区做了大量的勘查测量工作, 提出了二十几条有关水利的建议, 治理河渠塘堰几百所。

在元大都 (今北京) 附近, 他主持重开金口河引永定河水, 主持建设了最后打通京杭运河全线的通惠河工程。郭守敬设计制造了20种天文仪器, 进行了南北一万一千里、东西六千余里的天文大地测量, 1280年完成《授时历》。他首先提出了“海拔”的概念, 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早560多年。

潘季驯

潘季驯 (1521~1595) 是明代著名治河专家, 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 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 在治黄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建树。针对当时河势散漫的情况, 他在徐州以下黄河两岸高筑大堤, 挽河归槽, 实现束水攻沙;堵塞高家堰决口, 加固高家堰大堤, 逼淮水尽出清口, 以清刷黄;以洪泽湖拦蓄淮河洪水, 并为运河提供水源。他还提出了利用黄河本身冲淤规律实行淤滩固堤的措施。由他奠定基础的明清河道一直维持了300年之久。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点:把治沙提到治黄方略的高度, 实现了治黄方略从分水到束水、从单纯治水到注重治沙的转变;提出并实施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条措施, 即束水攻沙, 蓄清刷黄, 淤滩固堤;著成《河防一览》一书, 系统总结、完善了堤防修守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后人评价说:“治河人员只要能记住他书上的一两句话, 提出的措施办法就会高人一筹”。

李仪祉

李仪祉 (1882-1938) 是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教育家。他早年留学德国攻读水利, 1915年学成回国后, 在中国第一所水利学校———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授、校长, 以后又任陕西水利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在陕西, 他应用近代技术规划了“关中八惠”灌区, 并亲自参与了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建设。1933年他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李仪祉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水利技术, 通过对黄河、淮河、长江治理的规划, 将许多西方的先进水利科学技术引入我国, 同时还培养了大批近现代水利人才。1931年, 他倡议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学术团体———中国水利工程学会, 并当选为会长, 以后连选连任, 直至去世。

在近代史上, 古老的中华水文明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已落后于西方。而李仪祉则是这一时期促进东西方水文明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水文明在世界水文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很久以前, 勤劳聪明的中国劳动人民就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水文明, 在中国的大地上建造了许多奇迹般的水利工程, 这些工程为中国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篇4:从心理学角度看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包括人類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世界主要宗教的产生及其相应的文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展望等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蕴育着人类本身心理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以及其中涉及的心理学问题,从而引起心理学工作者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心理学思考。

二、问题探讨

(一)文化成就与心理学的相关

1、文字与心理现象

人们创造使用文字的过程是从记忆里提取有用信息加以加工、组织信息,用相应的符号表达这个信息。

2、建筑、艺术与心理现象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之一,艺术则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文明当中。这两种文明都离不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3、自然科学与心理现象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性、科学性认识的成果,离不开感知觉,思维、想象、推理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二) 科学革命与心理学的相关

1、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发展经历了系统化的实验科学阶段、社会科学形成阶段和微观世界和物体的高速运动领域阶段。

2、科学革命与心理学的相关

科学革命与人类发展的心理需要相关。人类的心理需要已经开始转向外部世界。研究者把研究活动本身当作自己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科学革命的发展与人类的心理需要、心理过程密不可分。

(三) 人类文明与集体无意识心理现象

1、人类文明中的宗教和无意识

①人类文明中的宗教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宗教对人类的影响最深的是对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影响。

②集体无意识心理现象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思想和行为。

③宗教与集体无意识

宗教正是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作用于信奉者,渗透到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中,使得群体成员自觉自愿地遵从集体规范。

2、人类文明中的“产业革命”与集体无意识

①人类文明中的“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②人类文明中的“产业革命”与集体无意识

产业革命使社会分工变化,导致人们社会“角色功能”的扮演也发生变化。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各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导致人们心理转化过程中心理的不适应性,压力背后人们试图寻求心理释放与心理补偿。人们宣泄之后自我潜能在变革中渴望得到极大发挥的需求也不断膨胀,并将这种需求通过自我实现的方式表达出来,创造发明应运而生,必将成为生产力背后无形的推动力将人类社会带到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3、政治变革与集体无意识

①政治变革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政治的变革无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②政治变革与集体无意识

政治变革的实质是人类寻求自己所在领域的安全感,通过政治手段以维系这种领域边界的安全感。安全感则是人在母体之内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意识需求。人在母体之内子宫的边界,获得在母体内的安全感。衣被有遮羞、避寒之用,还使得个体有了一种与外界划清边界,建立自母体而来的那种自我安全感的体验。当这种边界以国家、民族形式出现的时候,政治变革实质也就成了人类重新建立边界、维系所在群体安全感的集体无意识需求。

4、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心理学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①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城邦到同盟,从民族国家到地区一体化,分散的世界逐渐整体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②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趋势。心理学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范围研究的学科之一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

③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心理学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文明史,又能更好地去理解人类的文明和心理的发展。

三、问题与展望

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研究离不开人类群体心理现象的总体把握,与人类的文化、文明密不可分的,这就有了从心理学角度看世界文明史的基础。

世界文明史研究人类的种种现象,如何更好地把两门学科结合应用,笔者认为可否考虑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充分利用现有世界文明史中已经被有效归纳与整合的史实。应很好地利用这些已经有效被归纳和整合过的史实,分主题进行心理学领域研究内容的联合,找到两者切实可行的结合点。

(二)所做得心理学结论要放回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解释。把对人类的心理学研究结论放回到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解释。

(三)注重对人类文明史中无意识因素的探索,如人生观、价值观的等个性倾向性方面。注重对人类文明史中集体无意识因素的探索与把握,有利于对人类文明史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透过人类文明的现象深入到对人类文明的实质的探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1]计翔翔.世界文明史简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6).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

[4]应用心理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7(2).

[5]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M].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57).

[6]李醒民.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一种卓有成效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准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第140-157页.

[7][美]文森特·帕里罗等.当代社会问题.[M].华夏出版社,2003.

[8]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 [M].商务印书馆2001.

[9]C.G.Jung.The Type Problem in Psychopathology.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6. 2nd e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p.280.

[10]C.G.Jung.Symbole of Tansformation,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5.2nd e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

篇5:共创文明和谐世界国旗下的演讲稿

今天是三月三十号,这意味着的3月份即将成为过去。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这个月我们主要开展了学雷锋黑板报、爱心义卖、校园义工、学雷锋演讲等活动,这些活动,使我们再次接受到了雷锋精神的熏陶,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更加深刻、清晰。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也越来越多,如:1406班的谢航程同学,捡到人民币200元,当即交给了生活老师。1407班,彭缘,陶宇锋,夏睿敏同学,一学期如一日的为班级义务劳动,每周五都是认真打扫好卫生,最后离开;1405班肖蕊,刘欣怡多次拾到钱物主动上交。1404班刘乐权,他总是会随时捡起地面的垃圾。有一次发试卷,他自己选择了一张破了的试卷,而把好的试卷留给后排的同学。 1408班,李净宸同学,每周五离校都会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多次拾金不昧。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雷锋精神吹遍了湘郡校园的每个角落,同学们的思想境界都在提升,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在3月22日,小学部的四(3)班的二十多名同学看望了光荣敬老院的五十多位老人,给敬老院带去了歌声和欢笑,给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快乐,这些同学是我们身边的小雷锋。现在,雷锋活动月已接近尾声,但在我们心目中,每个月都应该是学雷锋月,每一天都是学雷锋活动日。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其精神成为我们的一份良好的品格。

亲爱的同学们,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是相郡的本色,乐学有才,不断强大自己是湘郡的理念。怎样充实自己的实力呢?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强大。而掌握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读书,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做个有修养的人。

读书的好处很多,但是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书拿来读都是好的,要挑那些有价值有益的书来读,要读那些有高尚的思想的书,至于有些平庸无奇的书,低级趣味的书,不值一读,读了不仅浪费时间,甚至还会腐蚀我们的思想。

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手里捧着五颜六色的校园小说,或是厚厚的玄幻小说,或是争相传阅《暴走漫画》之类的漫画书,大家沉迷其中,自得其乐。这些同学也在阅读呀,可是这种阅读老师们是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校园小说里写的世界太简单了,简单到什么程度呢?里面的人物不用考虑吃饭穿衣的现实问题,不用考虑未来靠什么生存,根本不用认真读书,也不用思考人生的追求和价值,里面就只有天马行空的情节和各种所谓的情感故事。但老师们知道,有些同学喜欢读,因为阅读读这些书可以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可以现实中的种.种烦恼,因为,凡是这些同学不喜欢的,书中都没有。不愿用行动去实现梦想却又异想天开的同学就沉迷其中了。而一些漫画书,文学成份不多,错别字成堆,玩笑开得庸俗,稍微看一两页是放松心情,再多看一些就是浪费是时间,如果一本本地看,那就是想要培养自己的低级趣味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造!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歌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篇6:世界文明史讲稿pdf

http:/// 如何将PPT格式的演讲稿转换为PDF文档

PPT文件作为办公中常用的文件格式之一,它通常用于在一些较大的会议或者远程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人员展示文件的主要内容。不过有时候由于文件的特性我们需要将它转换为PDF文件格式,说到这里,可以通过那种方式将PPT格式转换PDF呢?

1、如果要将PPT文件转换为PDF格式的话,我们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的文件格式转换工具进行格式转换。首先我们需要到百度浏览框里搜索关键词迅捷PDF文件器,然后点击软件官网进行下载。迅捷PDF转换器

http:///

2、转换工具安装完成后,回到电脑桌面,鼠标双击运行PDF转换器,进入转换器主界面。

3、我们会看到左侧有一列栏目,都是一些文件转换格式,然后我们迅捷PDF转换器

http:/// 选择栏目其它文件转换PDF。它分为好几个子栏目,毕竟我们需要将PPT转换为PDF格式,鼠标点击文件转换PDF。

4、选择完合适的文件格式转换栏目后,接着就可以添加文件了,点击添加需要转换的PPT文件。

迅捷PDF转换器

http:///

5、文件添加成功后,我们点击页面上面输出目录选择原文件夹或自定义设置一下转换后的文件保存路径。

6、然后点击选中转换的PPT文件,我们会看到有个全部字样,点击打开它我们可以在这里设置文件转换范围,输入转换的页码。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右下角的开始转换按钮。转换成功的文件会自动保存到设定的位置。迅捷PDF转换器

http:///

篇7:世界文明史复习提纲

1、简述文字的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简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古罗马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

4、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难点是什么,并试析该问题将以何种方式解决?

5、论述宗教在人类文明形成及发展进程中的影响,以及宗教是否会消失。

(4、5题并无标准答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自行解答,如与其他同学雷同不得分。请转告本班其他同学,谢谢!)

篇8:世界文明史作业(范文模版)

答: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当我们探讨和研究不同文明如何相处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和借鉴世界上各种文明,做到博采众长、开阔胸怀、拓宽思路、启迪灵感。近年来,“欧盟”的统一进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所以欧盟的统一,可以看作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社会条件下,欧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国家,在试图重新协

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共处的一个实例。当然,欧洲的“统一”并不就是未来“全球化”的模式,全球化并不是世界“统一”。地球上如此众多信仰不同、风俗各异的民族和国家,情况远比欧洲复杂得多,而且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严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问题,决不是一个“模式”就能解决的。这个尝试和实践之所以引起我们注意,是因为它能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提供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世界上所有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每一种文明都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像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宗教关系极其复杂的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处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经验;同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强大国家和各种强势文明,诸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阿拉伯文明、南美文明、非洲文明等等,这些庞大的多民族的社会实体,无不在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方面,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地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应该下功夫研究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为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全球化”的同时,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二、分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不要抄网上的)(30分)

答: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共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以及同文同种的历史却把他们紧密相连。他们那“无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古老的希腊民族不但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明,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

罗马文化是民族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它所取得的成就也完全扎根于罗马民族的特性之中。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崇拜权威与道德的结合,追求现实主义的现实生活。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西方文明之源一一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它构成了两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基督教文化的涵盖极广,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上称西方文化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这种共识来自罗马帝国晚期和漫长的中世纪发展时期基督教在西方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历史作用。杜维明教授曾指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古希腊文明,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对物的反思,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古希腊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法制传统,发展为近代的法制观念。”而这三大源头都在基督教中汇总。并以这种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从上诉介绍中可以看出罗马文化中对希腊文化有一个继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关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继承,同时,由于在古希腊自然科学的那一部分东西都包含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因此,罗马文化也把自然科学这一部分也继承下来了。

另一个方面就是全盘继承了古希腊的宗教,古希腊的宗教是多神教,因此,在基督教出现以前,罗马也是一种多神教的宗教。

而希腊的政治制度古罗马没有继承下来。希腊实行的是一种民主制度,而罗马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这是希腊和罗马的一个本质区别。

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也有一个继承关系。这里面,基督教文化主要继承了罗马文化中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并以此对耶稣创立的基督教进行了改造,使基督教由一个民族宗教上升为世界宗教。在基督教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研究认为,完成这项工作的是保罗。

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一个是宗教内容上的变化,罗马文化原来是多神教,后来吸收了基督教后,变成了基督教的一神教。这是一个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有的西方社会学家据此认为,由于一神教是宗教的最高阶段,因此罗马帝国由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同意这个观点。

篇9: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一)《世界文明史》一书将第二次布匿战争写的史诗一般。很享受的八这一章看完了。

汉尼拔在九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名将哈米卡尔带到巴力神面前,让他发誓,不要忘记向罗马复仇。我难以想象,邪恶的巴力神面前还有如此集智慧、坚定、美德于一体的完美的人。而迦太基则是败坏、贪婪的过度,一如他们在迦南。

汉尼拔26岁离开父兄经营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带着4万名士兵进入意大利。在征战的15年中,他战无不胜。或者说,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了所有可能的胜利。

但是,汉尼拔没有攻克罗马。罗马有几十万可以动员的兵力,但他始终只有四万士兵而已。由于迦太基的贪婪和惧怕,他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母国的任何援助。

汉尼拔没有失败,他靠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意大利坚守。但是他的祖国和迦太基都遭到了罗马的打击。45岁的他返回迦太基,失去了很多部队,然后在对抗罗马时战败。

57岁的汉尼拔在迦太基想要除掉他的时候去了东方安条克,继续与罗马为敌。但是安条克还是失败了。他又逃往克里特,但是仍然是罗马孜孜不倦想要获得的人。最终他来到了黑海南岸的城市,那是当时希腊化世界的尽头了。罗马人仍然不放弃抓到他,最终汉尼拔在67岁时候为了不落入罗马人之手,自杀。

迦太基为什么失败?作者杜兰特看的清楚:这是自由人的罗马对雇佣军的迦太基的胜利。罗马人富有爱国心、团结、沉着,而迦太基则堕落败坏,甚至赔款的时候还要克扣百姓的钱款。战略重要吗?当然。但是战争的背后总是民族性格的对决。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二)《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 , 世界文明的发端 , 包括古埃及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希腊文明 , 古罗马文明 , 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 , 产业革命和现代化 , 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按照时期划分世界文明史可以分为上古前期 上古中期 上古后期 古典时期 中古时期近代前期近代后期 当代前后。古典时期随着中东列国争霸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波斯人也在远征希腊中遭到毁灭性打击 世界文明的中心由中东逐步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进入中古时期一方面是阿拉伯人爆炸般的崛起席卷了整个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是公元 7 ― 8 世纪,穆斯林统一国家――阿拉伯帝国形成后,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以“传播伊斯兰教”和“展开反对异教徒的圣战”为借口,强行吞并西亚、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行动。在这其中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场影响着人类文明战役――西亚弯刀。在这场战役中阿拉伯远征军征服北非迦太基和摩洛哥。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欧洲,灭亡了西哥特王国占领西班牙。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的计划初战告捷,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原来的君士坦丁堡。而是整个欧洲的基督教世界。阿拉伯统治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异教徒”彻底纳入自己的宗教势力范围。整个西方文明再次面临来自东方亚洲文明的威胁。这是欧洲自公元 452 年匈奴人入侵后再次遭到的最严重的威胁!()整个西方世界再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看来,这是轻而易决。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进入“异教徒”的心脏罗马城去参观。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入侵迎头碰上了一个在欧洲地区新兴的强有力的对手。这个对手是阿拉伯人以往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个强大对手就是当时西欧高卢地区正在崛起的由日尔曼族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是欧洲日耳曼族的一支兰克历史上一代英雄克洛的带领下与与阿拉伯展开了斗争。其中发生在公元 732 年高卢的法兰克王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普瓦提埃战役是一场决定整个人类西方文明命运的决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惨败而归的阿拉伯人在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对西方文明世界发动入侵。这直接保证了西方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战役的胜利直接强有力的支援了东罗马帝国的反击。当时东罗马帝国是整个西方文明硕果仅存的一支。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在东罗马得到完成的继承和发展。如果阿拉伯人绕道的阴谋得逞,西方文明在东罗马这最后的一点生命之光将被灭亡。也就不可能有后世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的改变世界命运的文艺复兴运动。

随着欧迈尔? 阿里? 哈立德等人的远征在极短时期内进而扩展到了整个中东为中心的三大洲交界区域 另一方面则是东欧与保加尔斯拉夫人的崛起以及拜占庭千年文明的持续。拜占庭时间是最长的,敌人也是最多的帝国,它的敌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我们就以拜占庭的历史来做主线。波斯的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蒙古,存在的时间都没拜占庭帝国时间长,拜占庭帝国在其前 700 年都是无论经济还是军事很强的,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处于世界的交通的中心,经济的角度来说非常的优越,而战略的地理位置就相当糟糕了,要同时对付 2 个以上的劲敌,而且还都必须取得胜利!所以拜占庭帝国建立在封建小农基础上的军区制度是非常优越的,它的军事技术组织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以重骑兵为核心,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无论是对西方的诺曼人的重装部队,还是对东方的轻骑兵部队都是胜多负少,而且当时它的海军也是最强的,它的秘密武器“希腊火”在火药出现以前,简直就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武器。

**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东面的波斯人、北面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海军主要敌人是西方的诺曼人。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甚至恢复了古罗马的疆域,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但是历史的车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多的战争与瘟疫使得国力逐渐被消耗,兵员枯竭,税收减少,经济恶化。这时候崛起了新的国家,东方的萨珊波斯由于长期与拜占庭的斗争,已经是国力衰微,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取代,西方的诺曼海盗被先进的强大的威尼斯取代成为拜占庭海军的主要敌人。拜占庭由此经历了王国复国的历史,最终在复国的五十年后再一次灭亡。

公元 6 世纪中叶,世界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并不是查士丁尼大帝的哥特战争,也不是北魏帝国的分裂,更不是印度笈多帝国的灭亡,而是突厥人在中亚的骤然崛起。突厥人也就是所谓的阿瓦尔人。乍看上去,这个游牧民族与阿提拉的胡人或辛尼昂的保加利亚人没有太大区别:一样的服装,类似的语言和风俗,相近的“秃顶+猪尾巴”发型,只是多留了一些头发,并用丝带扎成许多条辫子而已。如果换在同时期的中国南朝,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们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赠给这些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外号:索虏。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崛起影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并毁灭了拜占庭与中西亚列国文明,此时期围绕蒙古人与突厥人的扩张变的十分激烈。东亚列国则在长期文明的碰撞中处于较为封闭的位置。

突厥的崛起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人类文明进程还在继续。近代前期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以及西班牙人 英国人 法国人先后的殖民扩张世界的根本格局发生变化。近代后期 随着法国 普鲁士的先后崛起 欧洲列国的局势更加复杂化。再来是当代前后 随着两次世界战争与欧洲列国的角逐 世界格局呈现两级碰撞随着苏联解体 日本 亚非拉 欧洲的地域性联盟 世界呈现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

(三)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在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装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为丹尼斯?舍曼(Dennis Sherman),五人皆为美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这本排版、印制、配图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别具一格的读史方式,让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鹤立鸡群于各种“文明史”书之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怎样读史。

毋庸置疑,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留下过“以史为鉴”的忠告和劝诫。然而,真正会读史(知道怎么读历史、读得懂历史)的人,其实很少。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历史课,是最趣味盎然、最容易让学生长智的一门课程,变得已和序列化的乘法口诀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无异。不会思考(或不愿再思考)的老师、总是按照上下五千年一路写来的引人瞌睡的历史课本、永不褪色的“背景-原因-意义-影响”套路学习法……失败的历史教育,导致长大后的学生们不再多读史,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学会怎么读历史,历史没给他们带来智慧。与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看这些没用的过去的故事?看小说,岂不更乐哉?

历史究竟该怎么读?估计不同的历史研究者和学术大家,都可以给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读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没有明确写出一个读史模式,它的独特,在于它不按惯有的方式去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告诉大家历史是这样或那样。它没有作者的个人评说、臆想和推断,而是将历史资料精心的编排起来,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设置的思考问题,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的“世界文明史”。

书中一共有26章和一个主题分类目录,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组成,所以,真正读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该如何去读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学家们常用的历史文献资料),视觉资料(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类艺术材料及历史地图,很像一个微型博物馆),第二手资料(各历史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后发表的重要文章,像专家的研究作品集),这些都不是作者观点的文字,行文间处处渗透的是“思考”二字。历史资料、历史记载、历史事实,就是那些东西,从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史和看史的区别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绝佳的领路人,领你踏上读史的正确之路,当然,此后的造化还得靠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为作者选取的很多资料,都是人尽皆知而又特别具有可读性的,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轻松。而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历史学教育者,能看到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领更多的孩子真正走进历史的天空。

上一篇:2024年征管科工作总结下一篇:校园道路工程技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