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买卖合同

2024-07-15

担保买卖合同(共9篇)

篇1:担保买卖合同

借款方____________

贷款方____________

现有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____________元,用于购买、建造自用住房。售房单位为。为维护甲乙双方利益,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借款合同条例》规定立此合同,并共同遵守以下条款。

一、甲乙双方共同遵守《职工住房抵押贷款办法》及其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

二、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贷款,甲方只能用于购买、建造翻建自用住房,不得挪作他用。

三、甲方的借款由乙方以转帐方式划入售房单位或施工单位在乙方开立的存款户。

四、甲方以交乙方作为借款的抵押。抵押物的现值为_______元,担保________元贷款的偿还。

五、借款期限______年,即由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贷款利率为月息。

六、借款采用本金法按月归还本息,甲方必须于每月______日前向乙方归还贷款,本息____________元。

七、如遇国家统一调整存贷款利率时,按国家有关规定调整贷款利率,依此重新确定每月还本付息金额。

八、贷款期内,甲方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偿还贷款本息,逾期______月以内的,应于下月偿还贷款本息时一并归还,乙方不予处罚,但上述情况________年不得超过两次。逾期超过_______月或________年内发生两次以上逾期的,乙方有权按超过的逾期天数每天向甲方收取逾期额万分之三的罚息。

九、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乙方有权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处理抵押物所得收益抵扣甲方所欠乙方贷款本息和处理抵押物引发的各项费用后,剩余部分退还给甲方,并限甲方按期搬出用于抵押的住房,不足部分由甲方所在单位负责在________月内无条件偿还。

1、甲方在贷款期内_______月内未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全部贷款到期后________月未还清全部贷款本息的

2、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死亡或宣布失踪或移居国外,其法定继承人拒不继续履行甲方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或无力继续履行偿还贷款本息义务的

3、甲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任何条款的。

十、还款保证人应积极协助乙方督促甲方按期偿还借款本息。在甲方不能按期归还借款本息且抵押处理不能履行时,还款保证人必须无条件地负责偿还甲方所欠乙方的借款本息。还款保证人接到乙方要求其代甲方偿还借款本息的通知后,应于________月内无条件地代为归还借款本息。_______月后仍未归还的,乙方有权从其在____________开立的住房基金存款户或其他存款户中扣收。

十一、甲方在未还清全部借款本息前,甲方对抵押物享有的全部权益让渡给乙方,并不得对抵押物作任何有损乙方利益的处理。

十二、甲方需对抵押物办理保险,保险单交乙方保管,抵押物如遇意外毁损,甲方应负责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和乙方,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应首先用于归还借款本息。若保险赔偿金不足以归还借款本息的,不足部分仍由甲方负责归还。

十三、乙方应按合同规定办理贷款,如因乙方原因影响甲方用款,乙方应按影响金额和天数,每天付给甲方相当于影响金额万分之三的违约金。

十四、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合同条款,双方均有权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执行。

十五、本合同正本一式份,副本份,由甲乙双方及还款保证人三方盖章并经法人代表签名、公证处公证后生效,至甲方还清乙方全部贷款本息之日起失效。

十六、补充条款:_____

甲方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款保证人签名: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担保买卖合同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住址:

抵押权人: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住址:

鉴于甲方向乙方借款元暂时不能偿还,甲方为担保还款,经与乙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抵押合同。

第一条乙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位于市区路号房间之房产的全部权益抵押给甲方,以作为偿还借款合同项下之借款的担保。

第二条本抵押合同担保范围为借款合同项下之借款本金、利息、借款人应支付的违约金和赔偿金以及实现贷款债权和抵押权的费用。

第三条本合同项下有关的评估、保险、鉴定、登记、保管等费用均由甲方承担。

第五条抵押期限

抵押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第四条借款利息

每月支付借款利息。每月利息以本合同借款总额的收取。逾期每天按本合同借款总额收取。

第五条甲方的义务及违约责任

1、甲方应保证是该抵押物的合法所有权人,今后如因该抵押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发生纠纷,并因此而引起乙方的损失时,甲方应负责赔偿。

2、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将抵押物转让、出售、再抵押或以其它方式处分。

甲方如违反前款规定,乙方有权立即暂管抵押物,并书面通知甲方。甲方应在接到通知书后三天内,将抵押物交给乙方,逾期不交者,乙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乙方因此所受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赔偿。

3、甲方如违反本合同

第七条

第二项之规定,处分抵押物的行为无效,乙方因此所受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赔偿。

第六条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任何条款,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支付借款合同项下借款额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对方损失的,违约方还应就不足部分予以赔偿。

第七条如因履行本合同而产生任何纠纷,双方应尽量友好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由甲乙双方共同选择下列方式之一:

提交该抵押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提交仲裁委员会裁决。

第八条争议未获解决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各方应继续履行本合同规定的其他条款。

第九条其它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加盖章并经市公证处公证后生效,公证费用由甲方承担。

2、当甲方抵押期限到期,仍因实际困难无法如期偿清贷款本息、要求延长抵押期限者,经甲方提出书面申请,乙方审查同意并签订补充协议和作为本合同书的附件,可以延长抵押期限。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存档一份。

抵押人:_____________抵押权人: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

银行及帐号:_____________银行及帐号:_____________

篇3:比较买卖合同与承揽合同

买卖合同是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到另一方,然后由另一方支付价款给原本拥有所有权的那一方。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或卖方是转移所有权的那一方,而买受人或买方则是支付价款从而获得所有权的一方。买卖合同作为有偿合同,体现着最普遍的商品交换形式:买卖。在合同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当法律对其他的有偿合同或者是互易等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未作具体详细的规定时,都以买卖合同所规定的内容为参照。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一样,在生活中也很普遍。它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然后由定作人来支付报酬的合同。在承揽合同中,接受工作的成果并将报酬支付给工作人的那一方为定作人,而完成工作并把工作成果交付给定作人的一方为承揽人。在日常生活中,承揽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个人,并且这许多承揽人就是共同承揽人,并对定作人负有连带清偿的责任。而且,一般来说,即使合同中并没有对当事人双方进行明确的承揽人和定作人的标注,也不会影响其在法律法规中的性质,依旧会以承揽人和定作人来认定。

二、区分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使用是最为普遍的。然而,由于两者之间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都是由一方交付标的物,另一方支付相应的价款,而且都具有有偿、诺成、双务和非要式合同的特征,因此,它们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就非常容易混淆概念,在具体的立法中也并未指出具体的区别标准,这就非常容易促使司法部门在操作中造成混淆和混乱,不利于民众利益的维护。因此,区分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对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有很大意义。

首先,合同的性质对合同纠纷的管辖权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中的合同履行地根据其交货地点或加工行为地依据,并以此来决定法院是否有管辖的权利,同时这也密切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对其能否方便诉讼和举证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如此,区分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还能够明确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是否其中一方有任意解除权。对买卖合同来说,买卖双方都不享有合同的解除权,如果其中哪一方不履行合同都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而承揽合同则不同,其中的定作人是享有合同的任意解除权的,但解除所产生的后果则需要由定作人来承担。当然,定作人在承揽人不及时完成工作并致使定作人蒙受损失的情况下提出解除合同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三、买卖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

1. 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标的物不同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指卖方所出卖的货物。除法律予以禁止或限制的外,任何标的物,无论是动产或不动产,种类物还是特定物,消费物还是非消费物,均可作为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可能在合同成立时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承揽合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为标的。在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必须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得出工作成果,这是与单纯的提供劳务的合同的不同之处。按照承揽合同所要完成的工作成果可以是体力劳动成果,也可以是脑力劳动成果;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其他财产。承揽合同的标的物具有特定性。承揽合同是为了满足定作人的特殊要求而订立的,因而定作人对工作质量、数量、规格、形状等的要求使承揽标的物特定化,使它同市场上的物品有所区别,以满足定作人的特殊需要。承揽合同的标的物在合同成立时必然不存在。

2. 承揽合同中的定作人有监督检查的权利

在买卖合同中,卖方和买方之间交易的标的物要求质量符合,买方是不能监督检查卖方的。但在承揽合同中,定作人有义务协作承揽人及时完成任务,做出工作成果。并且定作人有监督检查承揽人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质量的权利,承揽人有必要接受定作人的监督,并做出让定作人满意的产品。

3.. 承揽合同中承揽人要亲自完成标的物

在买卖合同中,双方交易的标的物既可以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也可以是通过第三、第四个人完成的产品,或者是从别处交易来的,都可以成为交易的标的物,买方是不在意交易的标的物是否是卖方生产出来的。而承揽合同中,标的物是需要承揽人去亲自完成的,并且需要考虑到定作人的需要,满足其特殊的要求。

总结

对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区分,有利于减少对合同内容的混淆不清,促进司法部门更好的行使职能,从而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使民众的权利得到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承揽合同和买卖合同的定义,区分两者所能产生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通过这三个方面对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此来帮助更好的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从而实现司法的合理公正,也让民众自己明白这两者的差别,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迟桂荣,王根柱.从实务看买卖合同和承揽合同的区别[J].东方企业文化,2013(18).

篇4:浅析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关键词:瑕疵担保责任;担保分类;与德国的对比;需要改进之处

一、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之了解

瑕疵担保指的是卖方承担的担保所支付的物品,符合当初所达成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产品的需求,并且不能出现任何的不为人知的缺点。类似于这样的担保是卖方的依照法律义务的所在,亦或是出卖人没有遵守也没有实施该有的行为,那么出卖人就理所应当的对这类的民事案件负责任,那也就是所谓的瑕疵担保责任了。

1.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传统契约的发展

中国传统契约中的瑕疵担保责任也经历了很多复杂的阶段,由最开始的从无到有到后来由简到繁,逐步的发展并且得以完善。相比较现在所存在的一些资料来看,在汉代发展以来,涉及到有关买卖的法律问题几乎是没有提到的,就算是到了汉朝时期,有瑕疵担保条款的契约也非常少见,但早期的保修责任规定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涉及一般主体的质量缺陷问题,如质量差量不足,等等。

发展到唐朝的时期,在相关的条文中就将买卖契约解释的笔墨增加了很多。不仅有对于明确标的物的表述的瑕疵担保,还添加了相关于物上的瑕疵担保责任的一些解释。比如说唐朝的专买骆驼的所有权一说①。到了宋朝,又进一步的对瑕疵担保作了新的解释,并要求在民事交易合同实践中要求加入瑕疵担保内容。

2.瑕疵担保责任的定义

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概念是说出卖人对買卖标的物自身或者是在物品本身的权力所存在的缺陷而要担负的具有一定法律效益的职责。那对于这一职责来说,又归类于物的瑕疵担保以及权利的瑕疵担保责任这两个方面。

对于物上的瑕疵担保的法定意义,有时也会被称作是物品的质量的必要性。那就是说出卖人要确保自己向承受人所提供的物品,或者是涉及到别的一些利益的时候,在转移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有关有损失或者是降低该商品的价钱或者修补有存在的缺陷。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必须具备当初约定要负责担保的质量保证;比如说要确保他所供应的配套产品的质量质地,要和当初在签订合同时介绍和允诺的一样。对于权利瑕疵担保来说,就是出卖人要确保他所交易物品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相关的权利提出质疑和防止不良现象的出现。

3.瑕疵担保责任的特性所在

瑕疵担保责任,是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在一般的大陆法系的国家,权利亦或是物上存在着缺陷,要承担后果的必然是出卖人,所以此时就相当于无过错责任。这与违约责任的过错归责责任大同小异。这个制度存在的目标就是为了要将出卖人和买受人的利益与风险放在一个天平之上。前面说过瑕疵担保责任是有一定的法律约束的,所以这也是其与违约责任的区别所在。

二、瑕疵担保的分类

包括物的瑕疵担保以及权利的瑕疵担保两个方面:

1.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物的瑕疵担保,就是卖方对于所要交易的物品在质量和服务上的,要保证该物品没有任何本身的问题。换句话说,卖方保证买方在主体的转移后,质量或价值不存在缺陷②。也就是物品的卖方对于标的物自身所存在缺陷应该要承担的担保责任。不管是在国际上的相关法律,还是在一些国家相互对比之下来看,都没有把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放入到一般的法律体系之中。因为我国还没有比较系统的民法典章,所以有关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这方面的问题都在合同法中有所体现。那就是说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中是如何规定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2.权利的瑕疵担保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150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条是关于出卖人对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的规定。如果出卖人对于出卖的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或者其处分涉及到第三人的物权、知识产权等权益,那么如果标的物存在权利上的瑕疵,出卖人也就要承担相应的瑕疵担保责任。

三、关于完善这一制度的不足与建议

我国有关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法的一些法条中。这些法条从内容和表达上都是相比较来说完整到位的。但在一些规定方面依然有些不妥之处:

1.过度的保护了买方的利益

合同法中有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出卖人违反第154条规定,买受人可以要求修理,重做,更换,减少价款,解除合同及请求损害赔偿。根据法条的规定买受人享有选择的权利,买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要求出卖人承担法律责任。但立法者却忽视了这样一种情况:比如说在标的物可以修理的情况下,买方选择了解除合同并且要求卖方赔偿自己的损失,买方根本不需要考虑标的物是否可以修理直接解除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卖方举证证明买方的恶意是很难的。依据法律,卖方没有任何的抗辩的理由,所以这个规定有过度的保护买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不能受到平等的保护,这样就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2.对于修补缺陷的建议

整个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规定应当与违约责任的规定联系起来,同时两种瑕疵担保的责任应当应该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不能像权利瑕疵担保中一样缺少具体的责任后果的法律条文,在对于两种瑕疵担保中的买方的权利规定不能太过于偏向任何一方当事人而不顾另一方的利益,所以需要对权利担保的相关法条进行完善,对买方的权利进行限制,要让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达到一致的水平。

我国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要随着时代发展,不仅在理论中而且在实务中都要精益求精,共同发展。另外也要加强公民对这一制度的了解,以便及时的维护自身的权利,使法律充分发挥保护人民实际权利的职责。

注释:

①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02、207、202、48页。

②沈宁﹒从德国法改革看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第158页。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1,3(56).

[2]王泽鉴.民法学说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3]梅仲协.民法要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4]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5]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篇5: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担保)

卖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地址:电话:

共有人:身份证:地址:电话:买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地址:电话:担保人(以下简称丙方):身份证:地址:电话:担保人(以下简称丁方):身份证:地址:电话: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原则,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向甲方购买供销新村小产权房产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小产权房屋的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坐落于,房屋为独幢别墅,空置、无门窗及任何装修,建筑面积 420平方米(详见原房屋买卖合同),土地面积 243.1平方米(土地证号为)。

第二条 出售价格:

双方约定上述房屋及土地总售价为人民币万元整(¥:)。

第三条 付款方式:

乙方于本合同签订之日向甲方支付120万元整,余款万元在2012年 10 月 31 日前付清。

第四条 房屋交付:

1、甲方保证对上述房屋及土地具有所有权,并没有任何出租,也没有其他的共有权人,对于该房屋及土地的出售,没有任何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人,该房屋及土地没有任何诸如抵押等他项权利,该房屋也不存在任何诸如法院查封等权利处分受到限制的情况,否则,甲方将承担全部违约责任。

2、乙方给付首付款时,甲方需将房屋土地证交给乙方保管。乙方付清全部余款之日,即该房屋及土地的正式交付之日,甲方需将该房屋、土地、原购房合同及原购房发票交付乙方。交付之后该房屋及土地之上的一切权利都有乙方享有。

第五条 关于房屋及土地过户的约定:

本合同签定时,该房屋为小产权房,不具备过户条件,今后国家政策允许过户时,甲方应无偿协助乙方办理房屋及土地的过户手续,过户时发生的税费全部由乙方承担。

第六条关于房屋拆迁的约定:

本合同签订后,若该房屋遇到政府拆迁,甲方同意由乙方全权办理该房屋及土地的拆迁手续,拆迁补偿款、安置房等全部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拆迁过程中若需要甲方配合的,甲方需无偿配合。

第七条关于房屋再次买卖的约定:

1、本合同签订后,乙方有权将该房屋转售给其他人,所售金额全部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

2、本合同中乙方拥有的权益,新的买受人同样拥有,甲方需要积极配合。

第八条关于房屋收回的约定:

由于该房屋属于小产权房,甲方有权随时收回该房屋,但在收回房屋之前需向乙方支付补偿金,补偿金按要求收回时该房屋市场评估价的叁倍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第九条违约责任:

1、因甲方隐瞒事实或者无权处置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甲方除了退还全部已收房款外,还需向乙方支付已付房款20%的违约金。

2、乙方付清全部价款后,甲方不同时交付房屋及资料,每逾期一天,甲方按累计已付款的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逾期超过30日,乙方有权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时,甲方除了退还全部已收房款外,还需向乙方支付已付房款20%的违约金。

3、甲方未按约定协助和配合乙方办理过户手续,甲方按照已付总房价20%向乙方支付违约金,并继续按照约定办理过户手续。

4、甲方不同意授权乙方全权办理拆迁手续或者不同意无偿配合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拆迁时房屋评估价格的50%支付违约金。

第十条担保人责任:

丙方和丁方充分了解甲方及所售房屋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充分了解上述合同,并自愿为甲方向乙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且本担保不可撤销。

丙方和丁方的担保范围是因甲方不履行本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约定产生的全部债务,包括退款、违约金、补偿金、利息、综合费用、实现债权的费用等。第十一条 其他事项:

1、本合同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

2、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3、本合同的附件共印件、结婚证、交易时房屋现状的照片。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及共有人(签章):

乙方(签章):

丙方(签章):

篇6:担保买卖合同

分析

2014年第12期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登载了“朱俊芳与山西嘉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有分析认为,该案通过“以房抵债”协议的特殊约定,规避物权法对“流押”的禁止,得到了最高法的认可。但是,针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案情和法律关系,最高法机关刊《人民司法》2014年第16期引用的“广西嘉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杨伟鹏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案情简介与裁判摘要

1、有效:最高法公报(2011)民提字第344号判决(以下称“判决一”)

2007年1月25日,朱俊芳与嘉和泰公司签订14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朱俊芳向嘉和泰公司购买14套目标商铺,并于同日办理了销售备案登记手续,嘉和泰公司出具了相应销售不动产发票。

2007年1月26日,双方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嘉和泰公司向朱俊芳借款1100万元。嘉和泰公司自愿将其开发的目标商铺抵押给朱俊芳,抵押的方式为“和朱俊芳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办理备案手续,开具发票”,“如到期偿还借款,则将抵押手续(合同、发票、收据)退回,到期不能偿还,将以该抵押物抵顶借款,双方互不支付对方任何款项。”

该借款到期后未能偿还,朱俊芳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有效,判令嘉和泰公司履行该《商品房买卖合同》。一二审法院均认为“借款协议”约定将到期不还的借款作为给付的房款,实际上是为已签订并正在履行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附加了解除条件,该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应受保护,支持原告的诉请。抗诉机关与原再审法院认为,双方形成的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借款合同的抵押担保内容,合同中“到期不能还款用抵押物抵顶借款,双方之间互不再支付对方任何款项”的约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

最高法认为:当事人实际上是先后设立商品房买卖和民间借贷两个法律关系,两份协议属并立又有联系,即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方式为之后的借款协议所借款项提供担保,同时,借款协议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履行附设了解除条件,即借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偿还借款的,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但是,两份协议没有约定,借款到期不能偿还,朱俊芳直接通过前述的约定取得“抵押物”所有权,而必须通过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实现;而通过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方式提供担保并为商品房买卖合同设定解除条件,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两份合同均应有效。

2、无效:(2013)民提字第135号判决(以下称判决二)

2007年6月27日,杨伟鹏与嘉美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涉及53间商品房,并约定了过户、违约责任等问题。次日,双方于房屋登记部门对合同办理了备案登记。杨伟鹏向嘉美公司支付340万元并收取61万利息。后杨伟鹏诉请确认该合同有效,判令被告交付房屋,被告嘉美公司答辩称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而是民间借贷关系,商品房买卖合同只是民间借贷中的担保环节。一二审法院均支持了原告诉请。

最高法再审认为:结合双方签订该合同的具体情况、杨伟鹏未能提供销售不动产发票原件、不能说明支付款项性质等事实,应认定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借款法律关系。双方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办理备案登记的行为为非典型担保方式。既然属于担保,就应适用物权法有关禁止流押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债权人实现担保债权时,对设定的担保财产,应当以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受偿。最终最高法驳回了杨伟鹏要求交付的诉讼请求。

二、争议的实质与摇摆的司法观点

首先,两份结论相反的判决的争议实质在于:《物权法》第186条:“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即所谓的“禁止流押(质)”和生活经验里的“作死”。实践中,一般处于优势地位的抵(质)押权人,为了避免物权法对流押的禁止性规定,会采取某些变通的做法。两份判决里通过另一份买卖合同担保借款合同,其与标准意义的“流押(质)”的区别在于:债权人并非约定债务到期不能偿还时直接发生物权变动行为(取得所有权),而是约定债务不能偿还时发生其他的原因行为(如本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其他的原因行为不是取得物权的直接原因。用通俗的话解释,钱如果还不上,不是直接拿走你的房子,而是要履行一份新合同,虽然这份新合同可以让我拿走你的房子。

其次,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以担保借款合同的方式在房地产开发融资中并不少见,学者如杨立新教授称之为“后让与担保”。判决一关注债务未能履行时,债权人并不能直接获得物的所有权,只是依据合同取得债权,物权效力的发生与否依赖于合同履行情况,故不属于流押(质)条款,并独辟蹊径地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角度予以解释;判决二强调“禁止流押(质)”是物权法的原则性规定,对非典型担保亦应适用,该做法变相实现了流押,自应认定为无效。

作为统一裁判尺度标杆的最高法,“神仙”打架,自然令司法实务工作者“小鬼遭殃”。虽然判决一为最高法公报案例,但判决二亦为《人民司法》、《民事审判与指导》等权威刊物刊载,且做出时间晚于判决一(2013年做出),合议庭成员包括最高法民一庭庭长张勇健法官与民一庭审判长韩玫法官,亦具有相当权威性。两份具参考价值的判决相互矛盾,应如何把握其中的裁判规则?

三、以房屋买卖合同担保借贷合同应无效

1、非典型担保的担保物。

两份判决的交易模式在实践中没有统一的称呼,但两份判决都承认商品房买卖合同实际上是借款协议的担保(“双方当事人实际是用之前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为之后签订的《借款协议》提供担保”,见判决一)。

首先,以另一份合同为债权提供担保,无疑不属于“成文法有明确规定、法律适用清晰、担保效力易于确定、担保权利义务稳定”的典型担保方式。厘清这种非典型担保的担保物和担保作用如何实现,是必须的。

其次,回顾最高法判决一,其之所以认定商品房买卖合同不是“流押(质)协议”,潜藏的法理实际上是将担保的标的物视为合同债权——因为担保物是债权,债务到期并不直接变动物权,而是获得对债务人的合同债权,这种非典型担保并非以物权为担保物的“物保”,自然不需考虑流押禁止。

然而,从实质上看,对借贷合同发生担保作用的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而不是该合同的债权。杨立新教授将这种所谓的“后让与担保”发生担保作用的链条概括为“行使买卖合同债权——交付买卖标的物即房屋——房屋价值抵偿债务——消灭借贷债务”(判决一中“将以该抵押物抵顶借款,双方互不支付对方任何款项”反映了这一点),可见实质上商品房买卖合同发生担保作用的不是债权,而是债权即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房屋。

被担保的标的是贷款人的借款债权,而贷款人基于买卖合同又对借款人享有债权,不可能存在贷款人用自己的一个债权担保自己另一个债权的情况。杨立新教授便主张,买卖合同作为借贷担保时,是“物的担保”,属于“非典型担保物权”。

2、以房屋买卖合同担保借贷合同有违“禁止流押(质)”的规定

诚然,非典型担保并不必然缺乏合法性,关键在于,案涉的非典型担保合同是否有违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房屋买卖合同担保借贷合同这种交易模式下,担保物实际上是物权,物权法“禁止流押(质)”的原则自然应一并适用于这种非典型的物的担保。

禁止流押(质)旨在防止债权人利用优势地位损害债务人的利益,造成对抵押人实质上的不公平。在本案交易模式下,债权人通过房地产买卖合同在债务到期之前就固定了担保物的价值,且由于预售登记的存在,债务人不可能另行通过交易途径实现担保物的市场价值,房地产买卖合同事实上达到了“流押(质)”契约的效果,有违强制性规定。最高法判决二强调“既然属于担保,应遵循物权法有关禁止流质的原则”与本文的思路是同一的。

事实上,在判决一的思路下,不仅不动产担保,所有的流押契约都可以通过另行签订买卖合同的方式获得合法性,这无疑“架空”了物权法“禁止流押(质)”的规定。

3、认定这种担保模式有效突破了“物权法定”原则

本案的交易模式中,担保权的作用发挥根本上还是要通过不动产即商品房来实现。需要指出的是,两份判决的案情中,商品房买卖合同都在行政机关办理了备案登记,尽管备案登记的有无不会影响到合同的效力,但基于《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买卖合同预告登记之后可以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之前将商品房卖给第三人将无法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即,尽管只是合同担保,但债权人可以结合行政管理手段,避免标的物被转让,实现准担保物权的效果。

这种“准担保物权”有违物权法定这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即便是支持这种“后让与担保物权”的学者如杨立新教授,也只认为这种担保物权属于“习惯法”,最高法判决一直接认定买卖合同有效,判决继续履行买卖合同,有待商榷。

4、其他的司法判决支持买卖合同无效的认定

首先,主张以房屋买卖合同担保借贷合同应无效虽是本文的一家之言,但是,这种观点并非没有司法观点和判例佐证。除了最高法自身做出的判决二外,人民法院报选刊的重庆五中院“张桌玮诉怡豪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体现了相同的司法观点;更为直接的是江苏高院2013年《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会议纪要》第3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之间以借贷为目的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作为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双方名为房屋买卖实为民间借贷关系。出借人以房屋买卖关系提起诉讼,请求履行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其释明按照民间借贷关系变更诉讼请求;出借人坚持不予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其次,退一步而言,即便考虑到意思自治和债权与物权的两分,认定合同有效,也应该调整买卖合同条款,避免达到实际上的“流质”效果。正在征求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处理就是很好的途径,其第25条规定:“借款人为借款而与贷款人签订买卖合同,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贷款人要求以借款本息抵顶买卖合同价款的……买卖合同约定的价款明显高于或者明显低于合同履行时的市场价格,当事人主张以市场价格履行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篇7:房屋买卖担保书精选

2、未向他人设置抵押、典当、转让、赠与或以其它任何方式处分过;

3、抵押物无被查封、扣押、受追索的情况;

4、抵押物无第三人主张权利或提出异议。

十六、在抵押期间,乙方发生合并、分立、变更、撤销、破产、法定代表人变更等情况,其合并、分立、变更后的法人或其它组织仍继续承担或连带承担本合同项下的反担保责任。

十七、违约责任:

(一)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若擅自处分抵押物的,其行为无效。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恢复抵押物原状,且乙方应按甲方为丙方提供的担保额的2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乙方应按甲方为丙方提供担保额的2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还应进行损害赔偿:

1、抵押物存在权属争议;

2、已向他人设置抵押、典当、转让、赠与或以其它任何方式处置抵押物;

3、抵押物有被查封、扣押、受追索的情况;

4、有第三人对抵押物主张权利或提出异议;

5、有擅自转让、隐匿抵押物的行为。

十八、乙方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甲方:

1、法定代表人更换、改变住所或经营场所、减少注册资金等; 2、因承包、租赁、联营、股份制改造、分立、被兼并(合并)、对外投资及其它原因而改变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等。

十九、乙方被其他债权人诉诸法律等情况发生时,应在情况发生后二日内将情况通知甲方。

篇8:口头买卖合同司法认定刍议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 商业交易要求交货及时, 付款快捷, 古老的口头合同的缔约与履行延续至今, 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此我国《合同法》第10条上半款和《联合国贸易保护公约》第11条也认可了口头合同是交易形式的一种。但口头买卖合同 (1) 有优点也有其缺点, 缺点在于:发生纠纷时难以取证, 不易分清责任, (2) 如笔者及同行处理的案件中, 履行口头合同交货后延期付款, 买受人以各种理由拒付货款, 出卖方就存在举证困难, 从而使法官居中裁判时, 需审慎查明间接证据, 确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依法裁判, 本文抛砖引玉, 从亲历的司法实践出发, 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甲公司与乙公司数年钢铁交易, 双方一直遵循诚信交易的商业惯例交货付款, 但由于遭受金融危机, 乙公司资金困难, 拒付货款, 甲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根据乙方提供的交货清单和有效的付款凭证, 一二审法院根据双方对账单、付款凭证, 质证后, 认定甲乙两公司存在交易数年, 难点在于甲乙公司之间无书面合同, 经过庭审后, 根据双方庭审质证过的对账单, 判决乙公司应付甲方货款。

(案例二) A公司与B公司做了近十年生意, 习惯交易模式由B公司业务员李某向A公司口头通知送货物 (品种有螺丝、钢帽、弹簧等) 。A公司业务员司某按照通知送货交付, 货物到B公司仓库, B公司李某签收。因B公司签字收货人职工Y离职未交付相关货物凭证, B公司拒付A公司应付款项, A公司向B公司索要货款, 但B公司称签字收货人职工Y个人收货, B公司以未收到A公司货物为由拒付应付款项。A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经过通知B公司签字收货人到庭核实收货事实及双方习惯交易流程, 确认B公司签字收货人代表B公司收到A公司货物。本案难点有两点:其一, B公司否认收到A公司货物, 而庭审B公司签字收货人Y到庭作证, 证明Y在职期间收到A公司货物, 但是Y在职期间工作失误, 造成B公司财务部门未收到A公司的相关交货凭证;其二, A和B公司之间无书面合同, 但是法院确认B公司签字收货人Y在职期间收到A公司货物, 法院认为:B公司签字收货人Y代表B公司履行职务行为, 并根据双方交易习惯和庭审质证的对账单, 增值税发票、数年来的付款凭证, 支持了A公司, 判决B公司给付A公司货款。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 虽然口头合同的出卖方都取得了胜诉的结果, 但本文在探讨供货方的口头合同交易出现欠款纠纷时, 供货方应通过间接证据及取证方式。

依一般交易形式, 交易双方约定交易品种、交易质量标准、交易价格、交货地点, 验收条款、付款时间等合同要件, 在口头合同中, 出卖人现场交货, 买受人当场验收货物, 即时结清货款或者出具签收货物凭证, 约定付款时间, 但如买受人或者相关人员遗失交货签字凭证或者买受人收货后发现质量瑕疵/短缺等, 就可能诉至人民法院请求裁判。

根据笔者的司法实践, 口头合同请求人民法院裁判与书面合同纠纷不同的地方有两处, 即立案阶段和审判阶段。口头合同诉至人民法院, 在口头合同纠纷中, 首先要证明有买卖合同这一事实, 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的案件材料才能审查立案。 (3) 笔者认为:口头合同立案时作为原告方应当提供双方交易公司 (或者个人、组织) 名称、地点、欠款事由、付款凭证等立案标准, 本文作者认为在立案程序中, 人民法院审查的重点是双方存在交易及纠纷这一事实, 从而人民法院立案要求。

其二, 在法院合议庭审理时, 法官按照买卖合同的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裁判。在《常见民商事审判思路与尺度》一书中, 张传大臣等人整理了合同效力、合同履行等几点, (4) 在《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中, 海淀法院法官认为:送货单、收款凭证及庭审质证;如收发单位为个人的, 往往要求签字人出庭作证。 (5) 笔者认为:口头合同由于便捷、简单的特点, 原告方应当注重间接证据的收集, 如托运单、签收单、付款凭证等证据;必要时应有意识收集电子证据 (如电子函件、电话录音、视频等证据) ;在难以获得上述证据时, 可以采用证人证言、警方报警、税务发票等关联证据, 从而形成间接证据的闭合性的证据要求。 (6) 笔者在代理的口头合同纠纷中提交了双方交易的往来账目、证人证言、发票底单、历史收款凭证, 从而使法官根据庭审质证的结果, 根据证据三性标准 (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审查, 达到内心确认, 双方交易确实存在并且欠款纠纷确实存在, 付款义务方应当履行付款义务。 (7)

二、人民法院口头合同的裁判实例举例

在本文案例一中, A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举证了销售明细清单、发票关联货物的付款凭证、双方对账材料等间接证据, 法官根据原被告双方向法院提交的证据材料及庭审质证情况, 裁判B公司应当向A公司付款。在本文案例二中, A公司向人民法院提供了送货清单。关联性付款凭证, 从而证明A、B存在买卖合同的事实,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 又根据案情的疑点, 核查了双方业务员的庭审证言, 查明了案件事实, 即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 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 裁判B公司应当支付贷款及延迟履行的利息请求。

三、笔者办案的思考

现代交易形式多种多样, 口头合同作为一项古老的交易模式延续至今,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书面合同易于确定买卖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但口头合同却由于交易的直接性、便利性、快捷性, 却仍然大量存在, 口头合同的权利义务履行在发生纠纷时, 诉求方难以举证, 基于此, 笔者认为, 合同供货方应当具有相应的证据意识, 具体建议如下:

1. 保存相应的收获方签收货物的证明。

2. 保存相关货物的付款凭证。

3. 如在证据已经被收货方强制扣留的情况下, 应当及时收集电子证据 (如电话录音、往来电子函件) 、索账报警、记录证人证言等等证据, 以便维护自己的权利。

综上, 笔者认为, 口头买卖合同存在风险显而易见大于书面合同的风险, 为了出卖方应当有意识在买卖合同的交付货物的环节, 具有保留书面证据、录音证据等证据意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买受人一方也应当及时付款, 在接受货物时, 应当及时清点货入库, 出现质量瑕疵应及时提出异议。笔者特别提示一点, 买受人预付货款时, 出卖人以次充好, 以其他货物短颈少量等手段, 出卖人要有充分的证据意识, 保留必要的证据, 以利于自身的维权。

同时, 笔者认为, 口头合同是一种形式, 但认定有无口头合同的事实, 合同交付情况、合同纠纷情况等事项, 应当采取证据中心主义, 这就提醒口头合同交易双方交易时具备必要的证据意识, 以便发生纠纷时己方利益得到维护。 (8)

另,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登载《王林祥、陈卫东诉雄都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2002年第三期第92页) 系口头合同案例, 有意读者可以查阅。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 商业交易存在大量及时履行的交易现象, 此即为《合同法》规定的口头合同。口头买卖合同因其直接、简便易行、即时履行的特点, 故在民间买卖合同实务中大量使用。其惯常交易模式是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的形式。但, 如人们进行交易 (采用口头合同) 时发生纠纷, 一旦发生纠纷, 就存在取证困难, 需要间接证据来审查口头买卖合同的是否应当付款。文章就口头买卖合同的司法实际进行探讨。

关键词:口头买卖合同,欠款纠纷,间接证据,司法认定

参考文献

[1]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4.1. (第三版) .

[2]张传臣.常见民商事审判思路与尺度.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1.8, (一) .

[3]刘亚平史笔.人民法院常见案件审理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8.第一版.

篇9:买卖合同水也深

【案情简介】

上海万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成实业”)与上海伟峰金属结构厂(下简称“伟峰金属”)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截至2006年8月17日之前,万成实业已向伟峰金属交付金属材料为4000余吨,货款总计为600余万元,而伟峰金属仅向万成实业支付货款100余万元。万成实业多次向伟峰催讨货款,并于2008年5月 9日以挂号信的形式向伟峰金属书面催讨货款。在万成实业多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万成实业于2008年11月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伟峰金属支付拖欠的货款500余万元。

庭审中,为证明送货数量及货款总额,万成实业向法院提交双方之间通过传真缔结的合同、伟峰金属仓库人员“李永平”签收的送货单、万成实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为证明万成实业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万成实业向法庭提交2008年5月 9日的挂号信存根及催款函复印件一份,证明已经向伟峰金属催讨过货款的事实。

针对万成实业提交的证据,伟峰金属提出几点抗辩:第一,传真件并非原件,性质上等同于复印件,所以对其真实性不予认可;第二,伟峰金属公司内,以及仓库管理人员中没有“李永平”此人,所以其签收的相关送货单不予认可;第三,增值税发票虽然已经全部抵扣,但是这与具体收货多少没有因果关系,不能借此认定伟峰金属收货的总金额;第四,伟峰金属的确于2008年5月 9日左右收到过万成实业所发的信函,但是拆开信封仅为万成实业的宣传材料,并无任何催款的内容,所以万成实业提起诉讼的时间已经超出了诉讼时效。

最后法院综合考虑,认定了万成实业发出催款函的事实,然后依据增值税发票的价税合计金额,认定了伟峰金属的收货数额。进而判决支持万成实业的诉讼请求。

【律师感言】

重视送货单签收人

买卖双方可将收货人的名字列于买卖合同之上,或办理阶段性对账

在买卖纠纷中,最重要的,也是法院首先要明确的是买方究竟收了多少货。所以法院往往让买卖双方在庭上或是庭后一起对账。如果对得清楚,那么案件事实自然简单明了。但要是一笔糊涂账,或者是部分糊涂账,法院只能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来认定收货的数量。其中一个重要的直接证据就是买方签收的送货单或其他单据凭证。本案中,伟峰金属否认存在签收人“李永平”,这的确给万成实业的举证造成较大的困难。因为根据证据规则,如果买方否认存有此人,则卖方应首先对存在该签收人举证,如果举证不能,那么法院就难以认定送货单或其他单据凭证是买方签收的。本案中,万成实业曾试图调查“李永平”是否在劳动部门办理过录用来证明伟峰金属有“李永平”该员工,但是劳动部门没有查询到相关记录。

发生这种情况,对卖家来说无疑是非常凶险。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建设施工合同中比较常见的做法,将施工代表或项目经理的名字列于合同之上。同样,买卖合同的缔结方可将收货人的名字列于买卖合同之上,如果本案中买卖双方已将“李永平”确定为收货人,那么本案的审理就不会变得那么曲折复杂。另外,由于买卖关系的特殊性,收货人员不固定,所以还可约定:如卖方发现收货人员变更,可发函要求买方在一定期限内确认,如过期未确认也未提出异议,则视为认可该收货人员。还有一个办法,同样借鉴建设施工合同中的阶段性结算,买卖双方可以约定进行阶段性对账,比如在卖方交付了5笔货物之后对账一次;或者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之后对账一次,从而确认买方已收货的金额。同时可以进一步约定:如果买方在一定期限内,对卖方出具的书面对账金额,未确认也未提出异议,视为认可卖方出具的金额。

顺便提一下,笔者常常看到有些卖方在制作送货单据时,未将其所送的货物的金额数量明确地写在送货单上。如果这样的话,出了纠纷很容易造成麻烦,法院为确定总价,不得不去找关于该货物的单价约定,假如没有这方面的单价约定,法院甚至需要委托司法鉴定。所以,笔者建议卖方在制作单据时,最好不要忽略这一举手之劳。

税票认定收货金额

如果买方用卖方出具的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法院可依发票金额来认定买方已收货数额

在本案中,万成实业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成为法院认定伟峰金属收货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上,卖方开具给买方的增值税发票,如果买方确实用于抵扣,则法院依据发票的价税合计金额来认定买方已经收货数额的证明。虽然如伟峰金属所抗辩的,发票金额与实际收货金额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商业上还有“虚开增值税发票”这一情况。但是法院的思路是建立在举证责任相关规则上,在伟峰金属用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的事实情况下,已经发生了举证责任转移,即可视为伟峰金属已经收到了与发票金额一致的货物,伟峰金属如需推翻这一结论,必须提出相反的证据,借此来证明其提出的无因果关系的异议。

可能说到这里,思路活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如果伟峰金属拿了发票不去抵扣税款,或者是反过来,万成实业多开了增值税发票,而伟峰金属又都拿去抵扣税款,那么真实的收货数量不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吗?笔者认为,如果是刻意为之,的确会发生这种结果。但是实际操作上,买方很少情况下会有票不用,而卖方也很少会去多开票,这与各方在税收方面的常识相背离。所以,除非暗藏祸心,实务中发生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传真并非证据原件

传真件不是“尚方宝剑”,建议慎用传真件

传真件的认定与否也是本案的争议焦点。笔者见过很多当事人拿着传真件当作“尚方宝剑”,甚至有些律师对传真件是否可以作为原件使用也不置可否。因为在实践中,由于传真的便捷性,通过传真来缔结合同,通过传真来相互函告,早已在社会上被普遍采纳,并被根深蒂固地理解为传真件即是原件。

《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释民商裁判疑难问题》一书中,针对传真件是否能作为原件使用这个问题答疑时,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传真件并非证据原件。所以笔者建议慎用传真件,如果读者觉得原件快递来去比较麻烦,完全可以改用电子邮件,这种形式反应出来的内容比较容易认定,如果对方否认,则补办一个公证手续即可。当然,如果合同双方能在原始的合同中确定双方来往的电子邮件地址则更好。

邮寄凭据适用举证

只要符合事态的发展,又拿得出相关邮寄凭证,法院一般都认定律师所称的发函内容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一般为2年。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法定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诉讼时效的时间重新起算,也就是在2年中,发生了法定事由,则从法定事由发生当日起重新计算2年。2006年8月17日是万成实业的最后供货日期,如果没有发生诉讼时效中断,起诉日期2008年11月5日显然已经超过2年。一般来说,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是权力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如果本案中万成实业于2008年5月 9日向伟峰金属寄发的挂号信被法院认定为催款函,则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那么伟峰金属所称的未收到催款函,而仅收到宣传材料的抗辩能不能成立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司法实践上基本上只要权利人能够举证相关的邮寄凭据,则认为权利人的举证产生举证转移的法律后果,如果义务人不能举证证明邮件上没有催收的内容,则应认定权利人已向义务人主张了权利,引起了诉讼时效中断,如义务人能够举证证明权利人的邮件不存在催收内容,则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

上一篇: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按颜色归类》下一篇:搞笑圣诞节个性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