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04

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精选3篇)

篇1: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 ——2010阳江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阳江市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工作部署,有力有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基础教育概况 阳江市常住人口242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775所,在校生493301人。其中,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68375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34502人;义务教育学校507所(小学425所,初中6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生306047人(小学生175232人,初中生130815人);幼儿园257所,在园幼儿582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2人,随班就读生53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 100.1%,毕业生升学率94.22%,三年巩固率91.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2%。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我市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拓思路,多方筹资,依法加大对 1

教育事业的投入,严格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在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比例”逐年提高和“三个增长”的同时,用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省市教育专项资金和教育费附加资金,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164334万元,占生产总值639.99亿元的2.57%,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15686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653917万元的23.9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财政经常性收入299659万元,比上年251336万元增长19.23%;预算内教育拨款150931万元,比上年124187万元增长21.54%,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31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73元,比上年增加50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59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同时,我市严格按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并结合地方实际印发《阳江市教育费附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费附加资金的管理。2010年全市实征教育费附加5933万元,用于教育5933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943万元,占15.9%。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每年按照省定缺口比例5108万元,全部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我市通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优化配置 2

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我市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功能场室的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0年,我市在2009年106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新增22所。至此,全市128所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25.2%,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防流控辍工作举措。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县(市、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和“教育局——学校——教学班”的双线防辍体系。把防辍工作与学校校长、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并列入县、镇、村三级工作考核“一票否决”项目,从政策层面落实了防辍工作。全市初中三年保留率由2009年的83.14%提高到今年的91.82%,破解了多年难以攻破的难题。

3、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我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执行省的课程计 3

划,规范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学校检查,确保学校按国家、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三年级起均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4、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按照省的工作部署,从2008年春季起,我市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10学年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06047人,免费额1.33亿元。同时,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有效保障了1.4万名非户籍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需求。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全市实行幼儿园审批制度,严把评估关、审批关和复评关,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毛入园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至2010年底,我市幼儿园2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58244人,毛入园率为70.7%。全市已建成镇中心幼儿园24所,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9所。当前,我市按照“公 4

办引领、民办提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几年,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1年改造完成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园幼儿达6.8万人,毛入园率达80%以上;2012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15万人,毛入园率达85%以上;2013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建设,全市在园幼儿将达9.25万人,毛入园率达9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二是建立市、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市、县(市、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市、县、镇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市政府将对2011年毛入园率超过80%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对2012年对毛入园率超过85%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

2、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按照“扩容促优”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2.9万人,5

比上年增2万人;毛入学率达93.12%,比上年增1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普及目标。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位建设。2009、2010年,总投入逾11.92亿元,推进阳江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等“六大工程”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逾2万个。二是抓好招生工作。建立了上下联动招生工作机制,市、县、镇、村,教育局、学校、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招生措施。2009、2010年分别完成高中阶段招生4.2万人和5.2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招生任务。近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赴我市开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阳江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报告呈送省领导参阅,并把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宣传推广。

3、壮大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我市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以各种方式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0年,投入5.5亿元,迁建、扩建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投入3亿元,迁建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占地500亩,办学规模10000人;投入1亿元,建设阳江市技工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投入1.5亿元,6

建设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21269人,职普比为44:56;2010年,全市中职招生27799人,比上年增长30.7%,职普比为47:53,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同时,我市加快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改变办学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产业转移园区积极开展定向委培、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化成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2009、2010年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4、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我市民办教育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领域,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民办学校227所,其中幼儿园198所,义务教育学校26所,高中阶段学校3所,在校(园)人数52672人。市委、市政府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如对新建民办中小学校,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设立规模奖、优质管理管奖等奖励项目,对办学上规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民 7

办学校落实奖励措施。

(四)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改革发展后劲。内涵提升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在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从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质量管理和监控等方面着手,扎实有效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2010年,制定了《阳江市普通高中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德育成绩和教学效果为考核重点,建立了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奖教奖学,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普通高考成绩呈现“每年一台阶,年年有突破”的持续攀升态势。2010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被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人数、总上线率分别为5458人、937人和72.76%,分别比上年增长422人、46人和6.28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6人,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为我市考生。

2、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新装备”工程,重点加强功能室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常规仪器配备,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档次、上水平。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258间,计算机15042台,生机比例 8

为25:1;多媒体教学平台1085套,数字语音室130 间,电子白板教室315间。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实现了“校校通”。

3、稳步推进校安工程。我市按照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顺利地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结合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工程三年总体规划、每年的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校舍130栋,面积38.8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72.58%;竣工校舍82栋,面积24.72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46.26%;完成工程投资7.53亿元,占三年规划投资的74.78%。

4、共建和谐平安校园。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防范责任,落实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措施,并就构筑校园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防范体系建设等作了政策规定。建立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小组,采取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学聘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干部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帮助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同时,我 9

们在全市范围建立了警民联系点、执勤点,由政法公安部门专门安排警力值班,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教育、公安、综治、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网吧、游戏机室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通过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有效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

1、引进激励壮大队伍。近年来,我市面向全国高校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2010年由市领导带领由教育、人社部门组成的招考团,赴知名高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600多人。同时,我市建立了奖教奖学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市政府共表彰奖励172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奖励金额达20多万元,为全市教育树立起先进标杆;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高考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奖教奖学,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

2、强化培训优化队伍。2010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全市中小学校长赴中山市跟岗学习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在职培训班、输送外出学习、脱产进修、学历提高等途径,有效 10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2010年,市级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97万元;全市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达2万人次,先后分期分批派出校长、教师105人次赴珠三角地区跟班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同时分期分批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山区、老区学校支教,加强了城乡教师的业务交流。

3、提高待遇保障队伍。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印发了《阳江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方案》、《关于抓紧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月增加不少于300元的津贴补贴;2010年每月再增加150元。至2010年10月,我市已全面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同步增长机制,实现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城镇教师工资与农村教师工资基本持平。同时,我市积极稳妥推进“代转公”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共招录代课人员266人、转岗105人、辞退130人、自动离职16人,彻底解决了517名代课人员问题。我市解决代课人员问题的做法得到了宋海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防辍难度较大。2010年,我市通过努力初中 11

三年保留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市除江城区、市直学校和阳江农垦系统学校外,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防流控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均衡发展水平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村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配套设备设施缺乏,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较艰苦,存在个别教师不安心工作现象。

(三)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分布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教师超编,而农村学校存在缺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中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任教师相对饱和,而信息技术、中学历史、心理、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尤其缺少小学英语教师。(供稿:阳江市教育局,撰稿:曾令存(***),审稿:林进侵)12

篇2: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谋发展

2009年某信用联社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社各项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的一年。我县联社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人行、银监部门的依法监管和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联社党委、理事会的正确决策和监事会的监督下,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增效为中心,以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各项经营指标全面完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创了我社工作新局面。

(一)统一法人改革顺利完成,各项制度日臻完善。2009年,我县联社严格按照一级法人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分别制订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议事规则和绩效考核办法,并于2009年3月30日实现以县为单位一级法人的“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顺利开业。同时,我县联社还按照一级法人体制的要求,在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设立了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贷款审批委员会、财务审批委员会、不良资产管理委员会等29个专项职能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作为实施决策和内部控制的支持机构,各个机构的职责明确、权限清晰。并根据联社业务发展的需要,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共198项,制度基本涵盖了 1

各个业务操作流程,涵盖了各个岗位和部门,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和即将实行的合规流程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把资金组织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存款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联社经营班子认真分析了组织资金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早下达任务,强化考核,抢抓机遇,认真做好征地款和沙糖桔款的吸存,并创新以“珠江平安卡”为载体,推广移动POS、上门代收款新服务品种,促进存款增长。2009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任务XX万元的XX%。

(三)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配合县委县政府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突出抓好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初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二是严格规范评估机构准入条件,降低评估值偏离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三是规范大额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大额贷款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扩大并优化贷款管理人员队伍,落实贷款风险前移和贷后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信贷资金营运质量。200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万元;实收贷款利息XX万元,实现利润总额XX万元。

(四)狠抓不良贷款压降,实现了不良贷款“双下降”。一方面完善管理机制。本着“绩效挂钩”的原则,以季度考核为主,对各个考核单位实行季度考核、季度兑现效益工资,以此推动不良贷款清收考核机制执行。另一方面,创新不良贷款清收办法。推出了攻坚清收、打包清收等清收办法,多法并举推动不良贷款 2

清收工作深入开展。积极与多方协调,争取党政部门的配合,形成依法清收的合力,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并注重提高诉讼质量,强化已诉案件的执结。年末,不良贷款余额XXX万元,比年初下降XX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任务的XX%;不良贷款占比为XX%,完成省联社下达任务的XX%。

(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高。在抓好传统代理业务的基础上,以珠江平安卡为载体,大力拓展珠江平安卡业务和商业银行代理业务。通过现场开卡及刷卡有奖的宣传促销活动、举办信企篮球大赛以及以珠江平安卡为核心的各项宣传活动,珠江平安卡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到2009年12月底,全辖珠江平安卡累计发行XX张,存款余额XX万元;同时,与三家商业银行签订了代理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XX万元。

(六)完善内部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抓好员工培训。举办一系列业务及管理培训班,有效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推行联社机关员工岗位竞聘制度。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XX名为联社机关工作人员,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营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三是实施营业网点规范管理。在2009年7月,以XX信用社为营业网点规范化管理试点,通过试点社的操作,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网点规范化管理指引》,以点带面在全县推行规范化管理,把规范化管理落到实处,使信用社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有效防范了风险。四是全面推行柜员制,加强会计结算工作。2009年,在借鉴兄弟联社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全面推行柜员制,3

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及竞争力。此外,在XX月份成立事后监督中心,对辖内信用社每天的所有会计业务,实施全方位的流程监督,从而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和案件的发生。五是通过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强化财务核算、实行报账制、清理非生息资产、提高生息比例、强化其他应收款的管理、严格压缩不合理资金占用等措施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职能,降低经营成本。同时提足拨备,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夯实我县农信社经营发展的基础。

(七)抓案件防控工作,纵深推进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做到五个“到位”:即是组织到位,成立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动员部署到位,召开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动员大会,营造活动开展声势,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案件专项治理学习;全面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包括小额贷款真实性、账外账、内部账、大额贷款以及检查“回头看”等各项案件专项治理检查;整改查处到位,对检查中暴露的各种问题隐患整改查处到位,强化案防管理成效;体系构建到位,实施案件防范“联保互保”责任制,自由组合成立案件防范“联保互保”小组,签订案件防范“联保互保”责任书、案件防控责任书、遵纪守法责任书、反赌博承诺书,坚持互相监督与责任追究并重的原则,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二、主要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省联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指标还没有达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一是不良贷款压 4

降任务艰巨,清收的办法不多,清收的思路仍不够开阔,步子不够大,新账贷款仍有部分不良贷款产生,存在前清后增的现象。二是存贷比超负荷运营,持续偏高。2009年我社存贷比高达XXX%,去年年中一度超比例运行。三是经营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班子战斗力不强,合力不强,责任心不够,普遍信用社服务意识不高客户投诉反映较大等等。部分信用社片面追求短期经营效益,忽视贷款质量,贷款潜伏较大的风险隐患。四是拨备提取不足,财务包袱大。五是闲置资产处置缓慢,增大了经营成本。

三、2010年主要经营目标

2010年总体经营目标是:一是按照省联社部署稳步推进产权升级指标达标冲刺和流程化管理工作。二是确保上级下达目标的完成。实现各项存款净增XX万元,增长XX%,余额达到XX万元;全年发放珠江平安卡XX万张;贷款增加投放XX万元,增长XX%,余额达到XX万元;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绝对额下降XX万元以上,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XX以内,新账不良率控制在XX%以内,抵债资产处置XX万元以上;实现财务总收入XX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XX万元),比上年增加XX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XX万元,增长XX%;全年实现经营利润XX万元,增长XX%,资产利润率预测为XX%,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XX%,历年挂账亏损XXX万元。三是完善各项内部管理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四是继续深入开展案件治理工作,实现全年安全无事故。

四、2010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0年是我社深入推进产权升级改革关键的一年,将在联 5

社党委、理事会的领导和决策下,重点围绕“抓管理、抓效益、上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完成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占比、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弥补历亏四项风险指标三年达标规划,并力争提前达到农村商业银行准入标准,力求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一)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努力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1、坚持把组织资金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存贷运用比例连续多年偏高的局面。一是发挥网点多、人缘熟、地缘清、网络全等优势,完善综合柜员制,以优质的服务实现存款快速增长。二是全力做好数据大集中上线前后阶段工作,以“珠江平安卡”和高科技手段为载体,加快柜员机安装和POS机业务推广,稳定代理业务、刷卡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巩固农村市场。三是突出抓好低成本资金吸存,通过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联系,努力吸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其他重大项目征地款,不断壮大资金实力,巩固存款市场半壁江山的地位,提高同业竞争力。

2、坚持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不断创新服务。一是在资金及规模允许、摸清市场需求和风险可控基础上,积极配合县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主动营销贷款,促进贷款合理增长。突出扶持县域经济、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力争全年新增贷款XX万元,继续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二是继续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首先是在进一步完善桂圩勿坦村模式的信用户、信用村建设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确保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取得较快发展,有效支持和 6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次是稳步推进扶贫基金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有效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脱贫致富;再次是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林业)项目贷款、水果协会成员短期联保贷款、农林产业链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继续探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三是争取人行、银监的支持,将我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给予政府贴息支农再贷款,并给予适当放宽存贷运用比例和支农再贷款用途的优惠政策。

(二)在压降控升上取得突破,努力提高资产质量

1、加强风险预警监测,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动态监测的风险防控措施,实行大额贷款集中管理和贷后报备管理;继续优化新账贷款考核,切实防止不良贷款反弹。二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检查、突击检查和 “回头看”检查,有效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流程管理。三是按照银监部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从严把握政策界限,严格信贷资金使用及管理,将信贷风险关口有效前移。

2、多措并举清收存量不良贷款。继续贯彻内抓责任、外重协调、内外联动、大力清降的思路,狠抓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对内,实行“绩效挂钩”加重考核压降不良指标,实施内部招标清收、成立攻坚组清收、打包清收相结合;对外,积极与多方协调,争取党政部门的配合,形成依法清收、统筹抵债清收的合力,加大涉政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全年力争在完成省联社下降XX万元任务基础上通过政府统筹以土地抵债XX万元以上,彻底解决我 7

社历史包袱沉重的问题。

(三)在内部管理上取得突破,强化内控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按照流程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建立起覆盖所有机构和业务领域的操作流程,细化各岗位之间的交接流程,理清岗位职责,严格以流程操作为重点的规范化业务操作,完善岗位自控、部门互控、稽核检查三道防线,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二是通过抓好财务管理上线,规范财务管理,夯实财务核算基础,科学调配财务资源。三是继续以“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监管要求为主线,加强财务管理,全面落实银监部门主要风险指标三年达标规划,重点改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历年挂账亏损等指标的状况,并力争提前达到农村商业银行准入条件。四是强化管理责任制,改革机关员工绩效管理办法。主要办法是把联社机关的绩效考核成绩与分管业务业绩和挂钩的信用社考核成绩联系起来,强化条块管理,克服机关员工做好做坏一个样思想,提高机关员工责任感和工作水平。五是突出案件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重点加强信贷、银行卡业务、资金营运业务、资金清算业务、员工薪酬管理、安全保卫等一系列风险排查,继续深入开展纪律和法制等专题教育和家访活动,提高案件防控水平。六是严格按照上级监管部门安全标准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建设。七是加快中心库建设进度,从二季度开始分步实施,年内基本实现库款集中管理。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突破,加快企业文化建设

篇3:乘风破浪谋发展 抢抓机遇铸新篇

(抓机遇、谈发展、看前景征文)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回顾裕民的发展历程,正好证明了世界著名大企业家西蒙的这句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裕民经历了改革开放、建设大西北热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金边工程、重点扶贫开发工程、援弱工程以及全国高速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勤劳、朴实的裕民各族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带领下,不徘徊、不踌躇,踏着机遇的点子,奏着发展的乐章,在这片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热土上,创造了著名的“裕民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当初的裕民,地旷人稀,一穷二白,条件十分落后,是典型的“边、穷、少”地区。当地老百姓用“一条马路几盏灯,一个喇叭全县听,一辆破车当街横,半脚油门出了城。刮风尘土飞的凶,雨天道路多泥宁。土墙破房乱不整,几颗榆树站院中,接听电话邮局等,牛车爬犁最流行。”的顺口溜描述了那个时期的县城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族人民发扬“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珍惜每个机遇,抓住每个机遇,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共谋发展,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使裕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裕民县城;“街道马路平又宽,两边的路灯亮闪闪。美丽的公园天天变,楼房节节往上攀。新建的住宅一片片,户户

都有幸福感。道路新设了斑马线,新车常把旧车换,通讯覆盖大如天,如今边城不遥远。园林卫生大家赞,裕民旧貌换新颜“,一个”生态、特色、旅游观光型“的县城初具规模。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党和国家给的机遇,靠自己的努力,没有机遇光靠努力不行,有机遇不努力也不行。如果,没有抓住机遇,我们今天只能悔恨中叹息,如果没有努力就我们会在贫穷煎熬。抓住了机遇,付出了心血,取得了成绩,我们今天在赞歌中生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春以来,国家东部省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刚刚结束,我们又迎来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这两会精神,象强劲的春风,把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关心、爱护、支持的暖流,吹进新疆各族民族人民的心中,我们又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面临更美好,更广阔的前景。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裕民各族人民又到了抢抓新机遇,筹谋新篇章的大好时期。我们要以敢为人先,时不我待的步伐,百倍的信心,众志成城,投入到抢抓机遇,筹谋发展的大潮中去,掀起建设裕民的新高潮。

机遇是守在天堂和地狱门口的魔鬼。因此,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是成败的关键。当前,我们至少面临四个重大机遇:一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加大对新疆的投资,计划到2015年新疆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

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奔小康;二是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裕民县被确定为重点示范县;三是塔城地区“援弱工程”正处在实施最好时期;四是我国已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稳步回升。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有目标、有政策、有措施、有平台、有环境、有项目、有干劲地加快起步速度。充分认清机会来之不易,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会获得先机,把握机遇就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四大发展机遇,把裕民的发展臵身于全国的发展,臵身于全塔城的发展大局环境,全面发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跳跃式发展。

要实现新跨越,必须突出重点,不能胡子尾毛一把抓,要提纲携领、纲举目张。要抓好民生工程,保证稳定发展;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点,发挥地方优势;要抓好项目的选择,使项目建设合民心、顺民意,促进和谐发展;要研究项目与政策的一致性,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高效发展。要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多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抓好队伍建设,胜任新的挑战。机遇是奔有准备的人而来的,我们只有谋划中突出重点,做好准备,机遇到来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才会在筹谋中得到胜算。

抓落实是谋发展的重中之重。展望未来,机遇多,政策好,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不是躺在机遇中睡觉就能实现。

要大兴“求真、务实、见效”之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工作,高标准落实。要主动出击,立项要“快上“,优化服务要“快办”,具体实施要“快干”。落实目标任务要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层层落实,用全、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反对一切刚说不练、有职不为、有责不为的行为,做到部门无闲职,单位无闲人,干部无闲时,工作无闲事,整合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凝聚全县智力,推动裕民大提高,大发展。

机遇是现成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俯下身子,全力以赴,用今天的汗水代替明天的泪水、拿今天的用心替换明天的伤心,用今天的智慧造就明天的繁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裕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抓机遇谋发展的征途中,要百舸争流,起航快,动力足,才会冲在前面,才会把前景变为现实。

上一篇:新春佳节学生家长慰问信下一篇:学校团总支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