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2024-07-27

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精选6篇)

篇1: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冬至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当天的节日活动有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祭天等等。冬至是汉代以后逐渐形成节日风俗。

冬至之后是小寒节气

公历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是什么时候

2015年小寒时间:1月6日 00:20:32,农历十一月(小)十六。

年小寒时间:2016年1月6日 06:08:21,农历2015年十一月(大)廿七。

小寒节气的气温特点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

小寒节气的饮食风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古时,如皋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冬至之后的节气是什么]

篇2:冬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三候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祝福语

1、当凉意与秋雨结伴;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也打点南归,我的祝福伴随着冬至的到来飘然而至:天气凉了,请记得添加衣裳!

2、冬至送你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快乐与你拥抱,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3、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4、冬至也好,平安夜也罢,不变的是牵挂;圣诞节也行,元旦又来临,连连惊喜送不停!弹指一挥间,时钟又走过多少圈?对你的祝愿一如从前,祝你快乐天天!

5、冬至到,祝福送,短信关怀早送到,愿你:烦恼忧愁全抛掉,寒风冷意都赶跑,幸福平安来开道,开心快乐紧拥抱,温暖真情来储藏,幸福一生乐逍遥。

6、冬至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二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7、冬至到,寒意浓,勤加锻炼需保重;夜漫长,劳累放,按时睡眠身健康;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祝冬至康健!

8、我原是一只羊,在冬至这一天连肉带毛和血,被你吃了,为驱寒。我唯一的贪图是:能躺在的肚子里,感受温暖。

9、再冷的气温,也降不下牵挂的温度;越忙越乱的是心情,越想越念的是牵挂,问候,也是思念。距离,创造真情的空间。今日冬至,祝福朋友:冬至快乐!

10、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11、牵挂不是一段日子,过了就算了;牵挂不是一根蜡烛,吹了就熄了;牵挂不是一季昙花,开过就败了;牵挂是时时刻刻的惦念。送上暖暖的冬至祝福语,冬至快乐!

12、又是一年冬至日,新年已经不远了,悠然岁月,应该祝阖家安康,清心淡雅,富贵恒久远,家和万事兴,愿安康,愿吉祥,愿一切美好!

13、一天,一年,一辈子,流年就在弹指间。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了,这是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冬至大如年。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开心快乐,笑迎新的一天!

14、冬至到,吃水饺,吉祥安康双耳好;养生道,要记牢,汤菜荤素营养高;多锻炼,身康健,幸福快乐过冬天;送祝福,表关怀,思念牵挂真情在;冬至节气,祝你财源滚滚,万事顺利。

篇3:物联网之后是什么?

坐落于硅谷腹地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以下简称PARC),距离斯坦福大学只有8分钟车程。草坪上的几幢土黄色小楼,看似并不起眼,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技术创新者们朝拜的圣地。这里诞生过诸多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科技发明,包括人们熟知的激光打印、以太网、机械鼠标、图形用户界面,还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然而,10年之后,这份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将是一个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仍然陌生的名字。

1988年,时任PARC首席技术官的马克•维瑟博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构想。与当时刚刚出现,到今天依然流行的PC模式不同,这种被称为“泛在计算”的理念,认为未来的计算力,将被很自然地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变得无处不在而又不被人注意。

泛在计算这一概念正式被全世界关注,始自马克•维瑟1991年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一篇标题为《21世纪的计算机》的文章。到今天,已经有上万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计算机、认知科学和电子工程学者,聚集在泛在计算领域,为马克•维瑟预言的最终实现而努力。一篇6000字的短文,缔造出一个交叉学科的庞大研究领域,这在最近数十年来的科技发展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泛在计算的预言

学术界对泛在计算的关注,主要源自以下两个研究直觉。

第一,历史上真正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技术,大多是那些融入生活而消失于无形的东西,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电力网络等等。人们对这些技术的运用,不再需要特别的关注。而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显得突兀而难以使用。

第二,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未来社会人们最稀缺的,并非计算力,而是注意力。把用户从各种信息化服务和电子设备的包围中解放出来,让机器之间直接沟通,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需要,是今后计算技术发展的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泛在计算领域的研究者,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让生活环境中的电器、家具以及其他设备,能够根据需要,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一些日常任务。

环境感知,因此成为泛在计算技术的核心。它的目的,是节省用户的注意力资源,在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的帮助下,自动探测用户需求,并作出应对。过去数年间全球蓬勃发展的“基于位置服务”,其实就是环境感知技术的一个应用。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未来产品概念,如智能家庭、自动驾驶汽车等等,也是环境感知技术在不同环境中应用的例子。

2007年微软推出的“未来之屋”,是泛在计算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样板。进入房屋时,安全系统会对来访者的面部进行扫描,确认身份后自动打开房门。客厅冰箱上的液晶显示器能列出保存的食物清单,厨房水槽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节高度,而排风机会根据油烟浓度自动开启。此外,每个房间的墙壁颜色、装修风格和温度,都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和情绪自动更换。

微软的未来之屋,展示的不过是泛在计算技术在一个封闭空间中的应用。当一个社区内的所有电器设备彼此连接,甚至与互联网连通之后,能够催生的衍生应用将更加丰富多彩。让冰箱能够自动向楼下超市订购食品,或是根据食物清单上网查询菜谱,用户所要做的仅仅是下载安装一个小程序那么简单。

大概是因为诞生于一种预言式研究动机的缘故,国外不少学者对泛在计算,尤其是环境感知技术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它能否真正被用户接受。从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面临的技术转移难度看,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有很多因素,比如用户隐私问题、基础设施部署成本高昂、商业模式缺乏等等,都在阻碍着泛在计算技术进入主流市场。

但与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在推动泛在计算发展时表现出来的决心相比,这些似乎都不会成为问题。日本、韩国先后出台的智能城市计划,以及去年底横空出世的IBM“智慧地球”战略,无一不闪现着泛在计算的影子。

而数月前开始在国内大行其道的物联网概念,也是泛在计算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为了实现环境感知,在现实世界中部署大量传感器,并将其连接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便成为一切泛在计算技术应用的基础。能够收集温度、压力、声级、环境光等各类信息的传感器网络,是泛在计算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最早实现产品化,甚至商业化的技术之一。

上世纪末诞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智能微尘”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智能微尘,是一种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在几毫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系统和电源等各种复杂的电子部件。将一些智能微尘散落在一个场地中,它们就能够相互定位,收集数据并向基站传递信息。如果一个智能微尘功能失常,其他微尘会对其进行修复,这使得整个传感器网络的维护变得非常容易。

美国国防部早在10年前就开始资助智能微尘项目的研究,希望能将其部署在战场,用来监视敌方的军事行动。而随后在民用方面,这项技术却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应用,尤其是在远程健康监控和自然灾害预防领域。例如国内外的海洋科学工作者,已经开始将大量的微尘撒落在海面,收集海洋监测数据,用以预测海啸等灾害的发生。

今天,智能微尘的批量生产成本已经降至10美元以下,并仍在快速下降。

如果将今天的电脑比作人的大脑,那么形形色色的传感器,就好比人的五官和皮肤。人体的感知器官不仅要能够独立工作,还需要通过体内的神经网络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因此,今天各种传感器网络的部署,是为未来泛在计算预言的实现,进行基础设施层面的准备。

而1999年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物联网概念,指的是把生活中的物品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技术,原本主要应用于零售和物流领域。当超市中的每一样货品都被内置了电子标签,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来查询,那么库存管理将不会再是问题,甚至连盗窃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因为物主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物品所在位置。

在底层传感器网络之上,物联网增加了对物品标识的赋予和管理,并将底层网络与互联网打通。当网络用户能够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特定网址,来访问现实生活中某件物品的各种信息时,物联网的目标就可以说基本实现。

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为泛在计算时代的到来所作的铺垫。

韩国U-City项目的启示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3年。

当年末,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政策刚刚出台,方案更多侧重在光纤、交换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当时,没有人能够预测到这个平台将会催生出诸如雅虎、谷歌这样伟大的信息服务类公司,并给未来20年人类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方式带来巨变。

同样,今天关于“物联网之后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些国家用行动给出自己的设想。

在把文化创意产品、家电和汽车卖给全世界消费者的同时,如何实现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应对下一波全球竞争做准备,对韩国政府来说是个重要的课题。2008年,韩国的家庭宽带普及率高达95%,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这是上世纪末韩国确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后,取得的丰硕成果。

事实上,韩国政府已经早早开始在信息技术领域,寻找下一个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技术热点。其2006年开始筹划的U-City(Ubiquitous City,泛在城市)计划,已经让韩国在泛在计算应用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这一宏伟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建设遍布整个城市的高速有线和无线网络,让市民可以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地使用各项社会服务,了解环境和交通状况,遥控家中的电器,甚至追踪未成年子女的动向。在U-City城市的建设中,IT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网络、触摸屏终端、RFID读卡器等等,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要素被应用于居住、经济、交通、公共设施等各个领域。

U-City计划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普通用户,它还为大量的IT、通信类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在新城市建设初期,该计划可以开拓出传感器、触摸屏设备,以及WIMAX、HSDPA等通信基础设施构成的全新市场空间。而其成熟之后带来的应用创新方面的商机,其规模我们现在根本无法预测。

如今,互联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不过数十亿台。而依照维基百科的预测,在物联网普及后,其连接的具有计算能力的物品,将达到万亿的数量级。在这一大过互联网百倍的平台上,唯一限制应用开发商发挥空间的,只能是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U-City计划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通过建立样板城市和现实应用,拉动物联网和泛在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泛在计算技术带来的诸多好处。二是,政府把泛在计算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力推动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迅速实现。

2009年下半年,规模达5千亿韩元的U-City计划正式全面启动,计划到2012年完成六大创新城市中的大田道安、仁川青萝、世宗幸福城市三处的U-City基础设施建设。届时,韩国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数座大型智能城市的国家。

谁的物联网?

目前世界各国对泛在计算将成为新一波信息产业革命的主题这一判断,基本没有异议。但大家选择的切入点,却不尽相同。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高度发达的日、韩等国,均选择了基础设施与上层服务整体推进,通过普及新型应用拉动信息产业升级的战略,其目标定位在更加便利的国民生活,强调科技的人性化。

在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美国,IBM公司正积极向奥巴马政府推销其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是把传感器部署到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设施中,并与由超级计算机构成的云计算平台普遍连接,让人们能够以更加精确、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作为全球企业IT服务的主要提供者,IBM提出这一方案显然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与酝酿已久,在本世纪中期相继出台的日、韩泛在计算推广计划u-Japan、u-Korea相比,去年底匆匆登场的“智慧地球”战略,带有明显的救场意味。IBM希望奥巴马政府能够效仿十多年前克林顿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把美国经济从当时低谷带出的方法,力推“智慧地球”。然而事与愿违,将近1年时间过去,“智慧地球”在美国仍然雷声大、雨点小,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为其庞大的花费买单。

令IBM欣慰的是,在其不懈的公关努力下,“智慧地球”战略终于在中国找到了知音。如今国内的物联网产业规划,基本上对“智慧地球”贩卖的概念照单全收。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拥有全世界执行力最强的政府,中国具备强力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条件。从长远来看,物联网技术,以及建立在其上诸多泛在计算应用的普及,也的确能起到大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国民生活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经济刺激作用可能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才能体现。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与日、韩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忽略对民生的直接改善。与U-City等日、韩计划相比,我们的物联网规划似乎与老百姓的关系不大。目前国内各种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通常由一些硬件和通信厂商、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组成,习惯于制造概念和圈子内的自说自话。这与泛在计算技术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制定过于宏大,且与民生脱离的科技发展计划,往往存在一个隐患。美国著名IT研究咨询机构高德纳的“炒作周期”理论认为,一项技术创新,在为市场广泛接受之前,通常会经历一个从炒作高峰跌至谷底,而后又回到一个平台期的过程。从物联网概念目前在国内被炒作的高度及其侧重点看,其势必会经历一个不能满足大众和媒体预期,而迅速被质疑、遗忘这样一个阶段。这对一个具有无限前景的技术创新领域来说,无疑是一件憾事。

尽管在国内,物联网好像一个横空出世的概念游戏,但其实际上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技术积累让我们将眼光放远,就会发现物联网其实仅是泛在计算技术冰山之一角。而后者,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内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泛在计算理念诞生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更易用的计算环境。在此目标下,物联网是术,而非道。与东亚邻国相比,在迈向泛在计算时代的道路上,中国起步稍晚,却选择了一种类似于大跃进的方式。这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一切仍需留待时间来检验。■

[编辑 李正曦]

篇4:冬至节气是什么意思含义

冬至的到来代表寒冷即将来临。冬至节气是全年中昼夜最长的一天,到了冬至节气后天气也会逐渐变寒,进入到全年温度最低的数九寒天,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有“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的说法。

冬至的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_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持续低温加暴雪天气

如果要从天文上来看,冬至才是真正冬季的开始,是北半球冬季的到来,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冬季来得比较早,冬至时节冬季气候已经非常明显。我国最早进入冬季的地方是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地方,即西藏的双湖县与黑龙江的漠河县是我国入冬比较早的地方,早在9月中旬前后就已经迎来冬季气候特点,到了冬至的时候寒冷已经达到一定的峰值。

冬至日的时候,白天日照时长一年中最短,可想大地能吸收和释放的热量是极少了,这热量供源少了,整体温度和体感就下降了。冬至之后虽然日照时长会慢慢加长,但速度着实缓慢,这热量远远没法足够供给保暖。本来没有足够的热源供给就已经感到寒冷了,再加上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不断侵袭,两种条件下,这温度不低都难,在持续的低温下,较强的降雪天气便出现了。

从南北方冬至气温来看,北方西北较高的地方冬至时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了,东北地区冬至的时候平均气温应该在零下7度左右;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也在零度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在7度左右,个别高海拔地区气温会普遍偏低,地河谷的地方气温会偏高,其中川西南地河谷的冬至时期气温在10度以上;和地河谷地区气温同样温暖的还有华南地区的“无冬区”,尤其是海南地区,冬季最低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而且即便出现十几度的气温,也维持不到三天,很快便又会升温回暖。

篇5:夏至之后是什么节气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北方俗叫“蛐蛐儿”。一类有害的昆虫,身体黑褐色,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蟋蟀音的频率取决于每秒击齿次数,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000周/秒。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有诱导雌性交配的求偶声,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

二候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鹰是一种禽类,属于猛禽。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广义的鹰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鵟和鹞),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也是某些非鹰禽类名称的后缀(因为汉语取名多类比而有)。

三候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返回目录

夏至和立夏有什么区别

日期不同

一、立夏和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在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中国自古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

二、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温度变化不同

一、立夏节气,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

二、立夏后,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

三、夏至后,是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期,瓜果蔬菜也是如此。因此,此时的瓜果蔬菜要特别注意护理,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

风俗活动不同

立夏活动

一、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煮鸭蛋,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鸭蛋能祈祷夏日平安。

二、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也不会病灾缠身。

三、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四、在民间,还有“立夏尝新”的风俗活动。例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夏至活动

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二、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祛邪补身,抵御瘟疫。

三、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四、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返回目录

夏至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分别是多少

答:夏至日日出时间为早上5点16分48秒,日落时间为6点43分12秒。

已知日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纬度A,求地球上任何一点(已知纬度为B)的日出时间,我们得到过一个公式:T=12*arcCos(tgA*tgB)/π(适用于北半球)

计算可得,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也在北回归线,A=B=23°26′,带入公式得T=5.28,即日出时间为早上5点16分48秒。而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是以中午12点为对称的,故而夏至日的日落时间为傍晚6点43分12秒。

日出日落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一般人会直觉认为夏至当天的日出时间也是一年中最早的,日落时间是最晚的。但事实上一年中最早日出时间通常发生在夏至之前的6月上旬,最晚日落时间是在夏至之后的6月底至7月初。

同理,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虽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这使地球公转时不是均匀的等速,再加上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面有一约23.4°的倾角,这造成了以上的现象。而同样的原因,也让每天太阳升到最高位置的“中天”或“正午”时刻,实际上不一定和钟表上的中午12时吻合,所以有些有“过午不食”习惯的人,就非常注意每天真正的正午时刻。

篇6:小暑时节之后是什么节气

小暑过后是大暑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我们知道,在高气压系统控制下,高压产生的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我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

同样,在夏季,我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可见高压系统是高温天气产生的基本条件,高压的维持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持续。

小暑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小暑定义

上一篇:煤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下一篇: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