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2024-04-23

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通用8篇)

篇1: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手续流程

步骤

一、协议备案

1、毕业生进入“毕业生就业系统” bys.wxrcrs.gov.cn(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点击“毕业生入口”,注册个人账号,进入“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通中专”申报模块,登录个人资料(请认真填写毕业生类型),将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及网上填写的“申报密码”提供给用人单位。

2、用人单位进入“毕业生就业系统” bys.wxrcrs.gov.cn 点击“用人单位入口”,进入“签订协议”模块,输入拟录用毕业生的身份证号码及其申报密码,完成网上协议签订手续。『注:单位人事专员持单位介绍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开户,获取账号、密码』

3、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网上签约申报进行审核。(非无锡籍专科毕业生由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到市530大厦办理手续)

4、审核通过,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持《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原件以及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领取《毕业生接收函》。

5、毕业生凭《就业协议书》、《接收函》回学校办理《毕业生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转递。

步骤

二、确认档案是否寄(送)到 确认方式:

1、登录无锡人才服务网“人事档案管理专栏”(>>资料下载>>人才中心栏内)。

7、完成报到后,毕业生凭报到证复印件、户口迁移证、户口簿(已签注迁出)或派出所迁出证明、毕业证(原件、复印件)到无锡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办理落户手续。办理地点:无锡市解放东路888号 联系电话:82829770

未就业惠山籍毕业生落户手续(档案转至市人才服务中心后方可办理)

凭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毕业证(原件、复印件)、户口簿(已签注迁出)或派出所迁出证明到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办理,联系电话:82829770。

解除协议、改派、市外调档手续

提交解除就业协议书面证明。如改派到市外,尚未落户的毕业生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已落户的毕业生持报到证、外市公安局开具的户口准迁证)到市人才服务中心签注同意改派意见。改派后凭外市人才中心或毕业学校开具的调档函办理档案转出手续。

终止聘用(劳动)合同手续

用人单位填写《无锡市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通知单》(退工单)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到区人才服务中心盖章,提取档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街道(镇)劳动所、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办理退工及停缴社会保险手续。

毕业生职称初定基本条件

在我区工作的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继续教育公修课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者(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可免考),符合以下条件可按从事专业初定专业技术资格:

(1)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初定“员级”资格;(2)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初定“助师级”资格(工作满一年可享受“员级”资格,但暂不办理员级手续,待再从事工作满二年后直接初定“助师级”资格);(3)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初定“助师级”资格;

(4)硕士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初定“中级”资格;(5)博士毕业,可初定“中级”资格。

以上人员到区职称办(电话:83597000-7418)领取《初定专业技术资格呈报表》填写盖章后,进行审核初定(初定时间为每年9月底之前)

篇2: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一.就业协议书填写要求:

1.组织机构代码为自己实习公司的;

2.年,工作岗位不能填写为实习;

3.就业协议需要盖用人单位公章和主管部门公章(如工作地点在财务室则需要盖财务部的公章)。

二.就业证明填写要求:

1.到岗时间:2014年7月1日

2.聘用期限:12个月(或12的倍数)

3.就业证明需要盖用人单位公章或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三.以上注意事项:

1.就业证明和黄颜色的就业协议书最迟在明年3月份交予班主任;

2.就业协议书人手只有一份,填写时请勿涂改,否则后果自负;

3.就业协议书请勿拿铅笔填写,勿垫纸打草稿,否则上面会留下印记,请一次性填写。

篇3: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一、毕业生就业类型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转变, 高校毕业生开始走向市场, 自谋职业, 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 这些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的外部就业环境目前并不轻松, 就业压力的广泛存在使得毕业生在掌控自己职业生涯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使得不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大相径庭, 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就业类型:

1.行业指向型。

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尽管就业形势严峻, 但扎实的专业基础、卓然的自身能力和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为他们的就业增添了成功的砝码。这类毕业生往往对自己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对于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有目标明确。这类毕业生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或兴趣相符的用人单位或职位, 凭借自身良好的就业力, 在双向选择中脱颖而出。在寻访活动中我们发现, 就业难的存在使许多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放弃对“专业对口“的追求, 但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有增无减。行业指向型毕业生占到所有就业毕业生的半壁江山。

2.区域指向型。

北京、上海等地及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当地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总是满载而归。对一地区的向往和对未来机会的预期使部分毕业生即使在落不了户口的情况下也蜂拥至这些地区。这类毕业生在大城市激烈的竞争中或败下阵来, 或愈挫愈勇, 干出一番事业。在寻访活动中我们发现, 目前区域指向型毕业生仍然是有增无减。这同时也凸显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就是“大学生到西部去”目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 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常常只能虚位以待。如何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出区域的限制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3.感恩归根型。

此处的感恩特指那批怀着感恩的心, 立志回故乡或者为报答社会而到偏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衣锦还乡无疑是每个毕业生藏在心底的愿望。当大学毕业生回家养猪种菜、做菜农当园丁已不再让世人大跌眼镜的时候, 这股利人利己的热流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08届毕业生中, 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中自发自愿的感人力量、目睹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风采后, 许多毕业生愿意从区域的限制或专业的牢笼中走出。

4.开拓创新型。

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自主创业常常是毕业生的终极梦想———在为别人打工赚足了经验和金钱后自己做老板。然而一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以其“业”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聚拢了众多眼球。这种创业的最初目的多为谋生, 在近年来政策的鼓励下, 许多大学生出奇制胜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创业更需详尽的规划和过人的个人能力, 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商潮中站稳脚跟。在访谈活动中, 我们接触到的成功创业者多是先就业后创业, 凭多年“给人打工”的经历, 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 (智力和财力资本) , 而在创业中崭露头角。

5.观望犹豫型。

有一些毕业生, 当发现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似乎离自己太遥远, 而愿意录用自己的单位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当发现自己在一门心思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招考中失利, 面对愿意与自己签约的单位而犹豫不决导致最终没有就业, 或者在签约后频繁跳槽, 或者对自己持有放任自由的心态而随遇而安, 随便签约便开始工作。尽管这些毕业生, 只占极少数, 但是这种状态对他们自身和用人单位的影响是消极的。工作中, 他们常常好高骛远, 但却忽视自身实力, 做事浮躁, 不能安心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类型分化的启示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域, 我们的毕业生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也需要一定的基础, 而这个基础的构建, 不仅需要国家宏观的调控、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社会人才的“加工厂”和“输送厂”的高校, 除了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还担负着培养毕业生就业力, 使他们尽快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适应社会, 造福社会。近年来, 山东大学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扩展指导范围, 针对目前大学生不同的就业趋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了一些工作。

1.职业指导———束炬夜驰, 不如早行。

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即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是我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特色。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导航仪。从新生入学就业指导教育开始, 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理想和心理特点, 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人员为主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就活跃开来。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选择职业发展目标到职业生涯测评、职业心理测评, 一直延伸到毕业期间进行的职业生涯危机处理教育、就业方向具体目标设定等, 甚至包括毕业生毕业后的相关延续帮助。

2.咨询指导———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1) 学生就业咨询值班制度。我校建立了学生就业咨询值班制度, 组织校内职业指导教师对在校学生集中开展就业咨询服务。

(2) 学生就业讲座。我校通过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 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近年来, 邀请企业HR、成功校友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准备教育、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等讲座获得了学生良好反馈。尤其近年来由山东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主办的求职特训营项目更是好评如潮, 在形式多样的课程中帮助学员培养了职业素质, 提升了求职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 学生就业社团。活跃的学生社团扎根于学生, 成长于学生, 在学生中有广阔的感召力。由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直接领导的山东大学职业发展协会每月印发的《前程攻略》非常贴近学生需求, 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他们组织举办的模拟现场招聘、兼职信息的发布等以激情灵活的表达方式向同学们传播就业的讯息, 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4) 就业寻访活动。与历届校友建立有效的咨询网络是我校就业咨询指导的又一重要特色。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寻访活动, 促进校友与学校的互动,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5) “三支一扶”、到西部任职宣讲与奖励。支援西部建设、支援新农村建设是目前破解西部和农村发展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宣传和支持西部建设是山东大学的一贯做法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大学依托学生原先所在学院, 与“三支一扶”、村官等就业队伍有多种形式的支持和交流, 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同时邀请往届毕业生介绍西部建设、支援农村的经历, 以切身感悟感召在校生。

3.信息指导———走出去, 请进来。

掌握就业信息资料是毕业生为就业做准备的第一步。我校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各类就业信息, 再通过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 学校还秉承“走出去, 请进来”的战略, 依托校友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 稳定原有就业市场, 不断拓展新的用人单位, 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也使我校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不断扩展和延伸。

4.技能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毕业生就业的趋势也不再是一辈子一个岗位。合理的人才结构整合, 不囿于一个行业的追求, 我校历来重视社会实践工作, 认识到仅仅“空对空”的就业指导与纸上谈兵式的发展理论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诸多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 加强就业实践、就业实习, 获得实际工作能力仍然是破解毕业生就业之困的发展方向。因此, 联合各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就业实习基地遍地开花是我校目前正在实施的方针和长远目标。

5.创业指导———变供血为造血, 早栽树可乘凉。

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能够帮助别人就业, 具有示范效应。当然, 目前大学毕业生创业规模较小, 且成功案例较为鲜见, 但未雨绸缪的创业教育可培养毕业生被动找工作为主动创造工作岗位的思想, 为部分毕业生的创业生涯打开通道。我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外, 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竞赛, 利用创业社团、参观实习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树立观念, 提高创业技能。

摘要:本文通过山东大学近五年的“就业寻访”资料, 总结分析了毕业生的行动指向型、区域指向型、感恩归根型、开拓创新型、观望犹豫型等五种就业类型。同时提出从全程化就业指导、多形式咨询指导、多渠道信息指导、多实践技能指导、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就业类型,就业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84-86.

[2]徐幼文.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比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7, 1:026.

[3]王惠.从美国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 2008, 26 (2) :96-98.

[4]杨薇薇, 张向菊.关于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研究的综述[J].科技信息, 2008, 20:278.

[5]周红, 夏义垄.英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发展启示[J].江苏高教, 2006, 5:121-123.

篇4: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就业指导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三个原因将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提到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2016年就业任务非常艰巨,从就业率来说,研究生高于本科、本科高于高职高专、工科毕业生高于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重点大学高于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虽然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

一是我国各省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越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相应更多,这就导致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东南部地区城市以及高收入行业就业;二是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校毕业生,但工资相对低、发展空间相对小,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有限;三是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就业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不匹配,就业政策不平等,就业机会不均衡。以上三大矛盾导致多数高校毕业生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活,在大中城市就业,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二、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职业指导也成了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的重要手段,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高校毕业生

一是能促使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帮助高校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就业途径和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从而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树立理性的择业观;二是能够促使高校毕业生掌握正确的就业方法,通过指导、培训和沟通联系,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出正确的抉择;三是能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指导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项重要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四是能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在高校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课程,毕业生通过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提升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确定就业及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对于用人单位

一是职业指导实现双向促进,合理匹配,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促进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帮助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需要的人才;二是促进职业信息的传递,使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形成紧密联系,避免双方沟通不畅,学校职业指导人员采集就业信息和岗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凭借就业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大大加强了学校、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联系,有效搭建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三是职业指导能够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通过摸底调查等手段,确定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逐一登记,建立动态信息库,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重点的帮扶,进而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等帮扶措施,帮助其实现就业。

三、如何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

1.以就业为导向,丰富职业指导内容

目前,高校的主力群体多为90后,他们对就业创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往往个人意识强,心理期望高。

一是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服务能力。校内学习是学生的主阵地,也是职业指导的主阵地,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应大力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服务,提高其政策水平,丰富和完善各大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提高实用性,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规划。

二是将职业指导送进校园。离校前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也是最需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关键期,在深入了解高校毕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分析单位岗位需求,大力宣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组织高校相关职业指导人员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介绍求职技巧、模拟面试现场、进行职业规划等。

三是岗位进学校。校园招聘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应多渠道采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洽谈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

四是选树典型。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坚持突出实践性,注重校本化,多以毕业生的成功范例为素材启发引导在校的学生。

五是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进校园。通过联合培训机构,将职业培训相关政策、信息送进校园,使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特长参加相应培训项目,提高职业技能,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新型人才。

2.多方位开展职业指导,千方百计促就业

一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社会适应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特色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吃苦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指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应聘能力和就业能力,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和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掌握面试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推销自我的能力。

三是高校应开辟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提前认识行业,提前接触就业岗位。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提前感受就业岗位、接触就业岗位。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学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四是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解决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到底数清,登好记,情况明,进行主动服务,加强就业帮扶,使每一位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五是推进创业服务建设,响应双创号召,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联合相关部门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平台,提供配套服务。

总之,为保证就业形势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大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调整好心态,提升就业技能和水平,同时高校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进培养人才的模式,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能促使学生正确学习知识,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加“接地气”。

篇5: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各系:

现发放2016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请各系就业工作专员于12月1日8:30—16:00到行政楼就业指导中心(3119室)领取。就业协议书每位毕业生一式三份(一个编号),请各位辅导员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妥善保管、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1、“毕业时间”填写:2016年7月1日

2、学制:三/四

3、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共青团员/群众

4、培养方式:非定向;专业不能简写

5、学校联系人、电话、邮编、通讯地址统一填:崔老师 0371-67698872,450007,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155信箱;

院系联系人、电话统一填:系就业工作专员相关信息

6、院(系)意见:加盖系行政章;学校意见:各系收齐后,由就业工作专员尽早统一到就业指导中心(两区皆可)加盖公章。

7、提醒学生在与非国有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时,上级主管部门一栏一定要签章(一般为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省、市级人才交流中心)。

8、未尽事宜请致电67698872或62499603。

招生就业处

2015年11月30日

附件: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相关说明

一、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需注意的问题

(一)就业协议书相关说明

1.《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依据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填写,学校和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人事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注意:就业协议书主要两个作用,一是规范公司和学生的行为。二是迁移人事档案和户口的依据。而实际上第二个作用才是主要的作用。如果单位不能解决户口,实际上就没有权利签就业协议书,如果签了,只会让学生浪费申报户口的机会。

2.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办法(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上后,均须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2)《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定,省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翻印,各高校集体购买,按编号分发给每位毕业生,每人只有一套《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每套一式三份。

(3)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复印、复制、翻印《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在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书时,如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因破损等情况而不能使用时,可持原件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申请更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不得挪用、转借、涂改,否则视为无效。

(4)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签署个人意见之后,用人单位或学校两方之中只要有一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毕业生即不得单方面终止协议的签订工作。毕业生违约时,必须办理完毕与原签约单位的解约手续,然后将原协议书交还就业指导中心,并提交申请和原单位解约函,补办新的协议书。

(5)毕业生如果不慎将协议书遗失,学校原则上不再补发,到毕业派遣时,毕业生派遣回原籍自主择业。若因特殊情况需要补发时,毕业生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由所在系副书记签字并加盖系行政章,经就业指导中心调查并研究之后酌情处理。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时,就业指导中心方予受理:

A、经核查,协议书确实属于遗失者;

B、就业指导中心收到毕业生的申请书两个星期以上。

C、毕业生须交纳相应费用。

(6)凡是通过地方或部委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签约时可使用他们提供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但是毕业生回校后,必须与学校补签《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如果另有选择,则必须与原签约单位解除所签订的协议。

3.《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订程序。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后,签约程序是:

A、毕业生认真如实填写基本情况及应聘意见,并签名。

B、各院系签意见。

C、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签意见。

D、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人事调配部门签定意见。

E、用人单位一定将档案详细转递地址填好。

F、省就业指导中心签证。

需要说明的是:按正常程序最后到学校签章,由学校作最后审查,更有利于维护毕业生合法利益。有些毕业生图方便,要求学校先签章,再交用人单位,容易写上有损毕业生权益的条款,产生不利后果。学校把关,意义还在于确认签约手续是否完备,否则由于手续不齐等原因,导致报方案时通不过,或派走后到用人单位无法报到,会加大毕业生心理负担。

注意:目前我院为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方便毕业生顺利就业,暂时采取学校先盖章的程序。

(二)基本注意事项

1.单位主体资格是否合格。协议双方的资格是否合格是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这里主要是指用人单位的资格)。用人单位,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必须要有进人的权力。如果其本身不具备进人的权力,则必须经其具有进人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因此,毕业生签约前,一定要先审查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2.审查用人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签署的具体意见。用人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签署的意见应具体、准确,应和协议书的内容相一致。

3.协议的形式要合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签约时要注意完整地履行手续。首先,毕业生要签名并写清签字时间;其次,用人单位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时间,不能用个人签字代替单位公章;第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后需将协议书交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履行相关手续,以便及时制定就业计划和顺利派遣。

4.写清补充协议内容。由于现在使用的格式协议书内容简单,毕业生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就原协议书中未能体现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用补充协议形式表达出来。按照《劳动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就业协议书协议内容至少应具备以下条款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服务期;工作岗位;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协议变更和终止条款;违约责任。必须指出,补充协议书和主协议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写明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协议当事人因过错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保证协议履行的有效手段。鉴于实践中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违约率有所增加的状况,协议书中违约条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协议内容中,应详细表述当事人双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后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写明当事人违约后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来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履行协议,也有利于以后违约纠纷的解决。

6.正确区分协议期、试用期和见习期这三个时期,这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权益维护。

协议期:是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始,一直持续到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双方终止协议为止。在协议期内,双方已经确定了工作意向,但未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

试用期: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的时间应在试用前,而不是试用合格后。一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试用期内,往往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一旦试用期满,就找种种借口辞退。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一致。试用期一般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

见习期:见习期制度是我国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与考核的一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国有用人单位招收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合同中约定了见习期的,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见习期为6个月至12个月,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注: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有1个月或3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和见习期只取其中之一。

7.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8.填表须知。填写用人单位名称时,务必注意,它与单位的有效印章上的名称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协议无效。学生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不能简写。

9.违约金。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指定高额违约金,以此约束学生。学生可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

10.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属于“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可将签约前达成的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说明,如发生纠纷,可以及时向法庭举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对于违约现象,协议中写明为“甲乙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协议,一方解除协议不当或违反本协议条款规定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毕业生要明白,不能把违约当儿戏,一旦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会影响自己的诚信记录。用人单位对手持多份协议、“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是相当忌讳的。

11.毕业生协议书通常备注事宜

录用条件: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和身体健康状况、薪资待遇、违约金等。

12.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13.提出不给毕业生办理户口却要和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要求的单位,往往是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制度一无所知。

二、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件,两者紧密相联,分别签订于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不同阶段。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1.法律依据不同:就业协议的依据是1983年3月2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1997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而劳动合同则依据于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前者属于部门规章,后者属于国家基本法律,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国家劳动基本法律。

2.签订内容不同:就业协议书主要是毕业生和单位的工作约定。劳动合同是学生和单位的从事具体工作和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约定,内容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签订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就业协议书签订在先,劳动合同签订在后(一般是学生到单位报到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书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签订目的不同:就业协议书是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认定,是确定学生工作意向、用人单位愿意接收、学校编制就业计划和负责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签订主体不同:就业协议书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即具有法律效力,学校鉴证后列入就业方案;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鉴证方。

6.时效性不同:就业协议的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学生到工作岗位报到之时。就业协议的作用仅限于对学生就业过程的约定,一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协议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就业协议不能替代劳动合同,不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凭证。

篇6: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就业须知

一、签约流程

1.毕业生登陆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下简称信息网),向学院提交省外就业申请;

2.二级学院网上审核通过后,向毕业生发放教育部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纸质,一式三份,统一编号),系统同时锁定毕业生网上签约功能;

3.毕业生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并登陆“信息网”录入签署的《协议书》内容;

4.毕业生将已签章的协议书送至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审核确认符合签约条件后,盖章交招生就业办公室;

5.各二级学院招生就业实训办公室在信息网上审核毕业生录入的省外就业协议(同时再次审核已签章的纸质协议书),审核通过后转入就业方案库,签约完成;

6.各二级学院招生就业实训办公室留取一份签署完备的纸质协议书存档。

二、注意事项:

1.为保障毕业生切身利益,要积极鼓励省外就业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2.二级学院须随时保持与省外就业毕业生的联系,了解单位所在地签约、落户政策及用人单位具体情况,及时与各二级学院招生就业实训办公室交流;

3.严格审核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所在地档案接收和落户要求,用人单位的接收资质以及是否愿意接收毕业生档案等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协议书一律不予审批,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1.申请省外就业期间,毕业生省内签约受限制。所以毕业生要确认落实省外就业单位后,再进行网上省外就业申请。

三、二次派遣及调整改派

省外就业毕业生的二次派遣和调整改派工作参照山东省人事厅2008年《关于做好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报到、二次派遣和调整改派工作的通知》执行。二次派遣

1)二次派遣省内院校毕业生出省就业的手续办理流程:毕业生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约,并在“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到生源地人事局开退函------>带以上材料到省人事厅办理派遣手续;

调整改派

2)省内院校毕业生出省改派手续办理流程:毕业生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约,并在“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与原就业单位的解约函------>带以上材料到省人事厅办理派遣手续;

3)省内院校毕业生进省改派手续办理流程:毕业生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提供解约函------>登陆“信息网”,与接收单位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网上鉴证后,打印出来并加盖相关公章------>就业协议书鉴证和派遣手续由新接收单位的同级人事部门办理;

4)解约后回生源地的改派手续办理流程:省内院校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到生源地市级人事部门办理;省内院校非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函到省人事厅办理。

招生就业办公室

篇7:毕业生就业须知

一、毕业生就业应聘须知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应聘成功率,请参加就业应聘毕业生熟知:

(一)参加应聘面试前

1、应主动对用人单位有关情况进行调研,除了要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用人机制、薪水福利等内容外,要着重了解用人单位的业务范围和应聘岗位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2、精心做好自己的求职简历,客观、公正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学习成绩等相关内容一定要真实、准确,需要被确认的部分一定要加盖公章或请有关人员签字。有关的技能证书、各种奖励证书等应附复印件。

3、精心设计自己的外观形象,衣着整洁、大方,头发整齐,男同学不蓄胡须,女同学不过分使用化妆品。尽量不穿运动服装。

(二)应聘面试过程中

l、已报名参加面试的毕业生应提前15 分钟到达面试现场,熟悉面试环境,了解必要的信息。

2、讲究面试礼仪,尽量运用礼貌用语,尊重考官及工作人员。

3、介绍自己应简明扼要,应突出介绍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特长,回答问题应实事求是,提问问题应有理有节。要委婉了解福利待遇等问题。

(三)应聘面试结束后

应主动向有关老师询问面试结果,如被录用应积极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按时上岗报到。若未被录用应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的面试做好准备。

二、毕业生顶岗(就业)实训须知

经用人单位就业面试合格录用后顶岗实训的应届毕业生,应注意:

(一)离校前的注意事项:

l、积极主动参加院、系就业部门组织的离校前安全守纪专题教育,在此基础上写出离校后顶岗实训期间应承诺的有关内容的保证书。

2、与所在系联系,办妥离校的图书借阅、公寓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手续,不能带走需要继续放在学校保存的私人物品,应委托同学或老师代为保管。

(二)到用人单位顶岗实训后的注意事项:

1、应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虚心好学,规范操作。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与生产安全。主动委托用人单位代办意外伤害保险。

2、要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性质和职责范围,认清工作关系中领导赋予自己的职权和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3、要处理好在企业中与其它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少说多做。作为新员工,留给别人第一印象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印象对今后在职场中顺利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尽快做到从学校到企业、从就业岗位的外行到内行、从学生到“企业人”的“三个转变”。应放弃学生身份,溶入到企业中去,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5、要经常与班主任(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学院、系及班级的有关事宜。利用工余时间加强未结束课程的学习,及时完成有关考试,争取准时毕业。

6、因用人单位原因,或因自己原因确实不适应继续顶岗实训的,应与实习单位说明情况,沟通意见,并及时向学院、系就业部门反映,经用人单位或学院有关部门同意,方可离开实习岗位。离开前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移交相关的财物。

三、毕业生就业后向学院提供就业证明须知

省人社厅有关文件中对正式就业率统计范围主要包括: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并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将就业报到证签发到用人单位;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本科生;③毕业生出国学习、工作;④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包括“三支一扶”计划);⑤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⑥毕业生与外省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但不办理户口迁移;⑦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获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⑧毕业生应征入伍。

1、毕业生可根据自己就业方式提供相关就业证明。

第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在山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可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进行网签《就业协议书》(网签方法见附件),毕业生需提供网签后打印出来的《就业协议书》,须有企业盖章和毕业生签字;在山东省外就业的毕业生,需提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中须有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就业主管部门盖章及毕业生签字。第二,毕业生“专升本”被录取的。由院教务处提供名单,不需毕业生提供证明。第三,毕业生出国学习、就业的。通过学院统一组织出国学习、就业的,由学院相关部门提供证明,不需毕业生提供证明;毕业生自己出国学习、就业的,需提供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中介公司的出国就业证明。第四项主要是指本科毕业生。第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需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印章要清晰)。第六,毕业生与外省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但不办理户口迁移。需提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中只须有企业盖章和毕业生签字即可。第七,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需提供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第八,毕业生应征入伍的,需提供《入伍通知书》复印件。

2、以上就业证明中,网签《就业协议书》和签订劳动合同就业是毕业生最多的就业方式,省内大部分企业均可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进行网签《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在就业后应及时与企业网签《就业协议书》,个别企业不能网签《就业协议书》的,应及时与企业沟通,尽快签订劳动合同。

3、我院将于2013年6月20日前上报2013届毕业生就业方案,毕业生应在该日期前将以上就业证明提供给所在系。

四、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须知

在往年毕业生所签劳动合同中,发现有毕业生就业单位与合同单位不符的情况,经调研主要有一下原因:①毕业生为应付差事随意找一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本人并不在该企业就业;②毕业生先在一家企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后交学校,后又到另一家企业工作,没有更新所交劳动合同;③有个别班主任为省事,替毕业生签写劳动合同,使毕业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就业。针对以上情况,要求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做到一下几点:

1、所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必须是本人同就业企业签订。学院将组织人员对毕业生所交合同进行审核。

2、所签劳动合同印章要规范,日期要清楚,内容要完整。印章必须是企业印章而非部门或其他专用章;日期不能有修改,且要跨;内容要完整,不能有空白处。

3、送交劳动合同时要附有企业联系电话和毕业生本人联系电话。

4、如发现其他毕业生有签订虚假劳动合同或在毕业生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被就业现象,可向学院进行举报。学院就业监督电话为:。

五、毕业生就业派遣相关手续须知

(一)毕业生就业报到

毕业生就业报到是指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就业报到证》等有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人事部门办理的登记、注册等手续。毕业生按时报到是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

保障,对自就业报到证签发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指定单位(部门)报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不再为其办理就业手续。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和单位要求的有关材料直接到接收单位办理报到手续。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网上报到”栏目,按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到”后,持签发到各市、县人社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毕业生证书和到相关的人事部门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

(二)二次派遣

二次派遣是指离校时就业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人事局的毕业生,在规定期限(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落实就业单位后办理的派遣手续。

⒈毕业生在省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手续办理流程: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接收单位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网上鉴证→打印并加盖公章→到生源地人社局开退函→带以上材料到负责鉴证的人社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⒉毕业生出省就业的手续办理流程: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约,并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到生源地人社局开退函→带以上材料到省人社厅办理派遣手续。

(三)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就业报到证已签发到接收单位,在改派期(自毕业之日起1年内),因特殊情况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申请回生源地或与新接收单位签约后办理的派遣手续。

⒈毕业生在省内改派手续办理流程:毕业生与原接收单位解除就业协议,可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走网上解约流程→打印解约函→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接收单位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网上鉴证→打印并加盖公章→带以上材料到负责鉴证的人社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⒉毕业生出省改派手续办理流程:向学校申请省外就业协议书与接收单位签约,并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信息→与原就业单位的解约并开解约函→带以上材料到省人事厅办理派遣手续。

⒊解约后回生源地的改派手续办理流程: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到生源地市级人事部门办理;非山东生源的毕业生带报到证、解约函、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函到省人事厅办理。

(四)就业报到证

⒈什么是《就业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经山东省人社厅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报到凭证,其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收毕业生并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就业报到证》具有唯一性,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协保管,凡自行涂改、撕毁,一律作废。

⒉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何作用?

⑴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就业时,须持“报到证”,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⑵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凭“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

⑶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

⑷“报到证”一式两页,正页由毕业生本人持有;副页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该页装入毕业生本人档案。

⑸“报到证”由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时交给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⑹“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的证明。其中的姓名必须与毕业生身份证中的姓名一致单位名称和单位所在地必须准确。

⒊丢失《就业报到证》补办方法。

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是毕业生报到的重要凭证,要妥善保管。如果《就业报到证》丢失,可申请补办,需准备的材料为:⑴《就业报到证》副本(存于档案中);⑵到当地报社刊登丢失广告的报纸原样;⑶学生所在系出具的证明。材料备齐后送交学院就业科,由学院统一到省人社厅办理补办手续。注意,就业报到证仅在毕业2两年以内可以补办。

(五)毕业生的档案专递

毕业生档案由其高考档案和在校学习期间的材料两部分组成。在校材料包括学业成绩、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奖惩情况及毕业论文等,由所在系办整理并转递。

档案转递一般采用机要、特快专递或专人送达三种形式。通过机要和特快专递形式转递的档案,由所在系办通过机要局、邮政局统一办理,其它的由系办组织专人送达,不允许个人携带和保管。

档案转递原则:⑴升学的毕业生档案,直接转至录取学校教务部门;⑵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转至生源地地市级人社局毕分办;⑶到省(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部队或驻鲁单位就业的,直接转至用人单位人事部门;⑷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根据协议要求,转至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⑸到省外就业的,按协议书注明的地址转递。

六、学院及各系就业科电话

附件:

一、毕业生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方法步骤

(一)注册:毕业生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在首页“用户登陆”部分,点击“毕业生登陆注册”→选择“省内院校”点击“下一步”→查看注册须知后点击“下一步”→查看服务声明后点击“接受”→进入注册帐户信息界面,选择毕业年份,毕业院校、身份证号码、姓名点击“下一步”录入现户籍所在地、现家庭地址、Email手机号等信息,自行设置用户名、登陆密码(正式登陆系统时使用)及验证码等信息后点击“确定”完成注册。

(二)登录信息网:毕业生注册成功后,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页“用户登录”区选择“毕业生登陆入口”,在毕业生登陆区内输入注册时的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点击“登陆”,再点击“进入毕业生专区”即进入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网中的个人专区。

(三)完善“个人简历”:毕业生进入个人专区后首先要完成“个人简历”的完善工作。系统提供一份简历模版,毕业生选择“新建简历”铵钮按照简历向导一步步完善简历内容,最后生成一份完整的简历。完整的简历由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教育培训、技能专长、社会实践等几部分组成。填写完整后,点击“完成”按钮完成整个简历的创建。在“简历维护”中点击“生成简历”按钮即生成简历,同时激活该份简历。简历生成后,毕业生可以通过“简历预览”按钮预览简历内容。通过“打印简历”按钮打印出电子简历(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如果要对简历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维护,可在“简历维护”中进行,修改后要点击“生成简历”按钮,才会重新生成简历。

(四)毕业生可以补充个人基本信息。具体操作是:点击“个人信息维护”栏目下“基本信息维护”,即可进行个人信息维护。其中个人信息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必填信息和详细信息三部分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来源于学校上报的生源信息,禁止毕业生修改(灰色显示),必填信息和详细信息要求毕业生及时修改。

二、毕业生网签就业协议书方法步骤

(一)与省内用人单位网签就业协议书方法步骤:毕业生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完善“个人简历”后,可以使用网上提供的相关功能,检索用人单位发布的需求信息,并随时向意向单位投递“个人简历”,与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双向选择和签约。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毕业生进入个人专区点击“快速搜索” →输入单位名称→选择“招聘职位名称” →选择“投递简历”。

第二步:用人单位在单位专区中收到毕业生的简历后给毕业生发签约邀请函。

第三步:毕业生在个人专区点击“应约管理” →选择“应约”。

第四步:单位所在地人社局在人社局专区中签证(如果人事局不签证,则签约失败)。第五步:用人单位打印出就业协议书三份,学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其中一份送回学院就业科存档,网签就业协议书完成。

(二)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方法步骤:

第一步:毕业生到各系或院就业科领取三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由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就业主管部门盖章。

第二步:毕业生进入“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个人专区,点击“省外就业申请”向学院提出省外就业申请。

第三步:学院在学习专区审核通过。

第四步:毕业生在个人专区点击“录入省外就业协议书”录入协议书相关内容。

篇8: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它是否调整到位, 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优劣, 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就业结构的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第一产业生产规模小, 先进技术应用少, 产量质量都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成本不断攀升, 收入增长却十分缓慢, 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第二产业在巨大的产能背后, 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我国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技术上缺乏优势, 企业难以获得高利润和高附加值, 对其发展扩张产生严重制约, 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 仍处于浅层工业化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在结构中占的比重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基本在GDP的40%上下, 总量和规模不足, 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支撑不够, 阻碍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第二产业的支撑。尽管目前第三产业发展明显, 但传统服务业等占据的比重很大, 新兴行业发展缓慢, 创新不足, 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劳动力的流通。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就要不断调整并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产业生产率提高, 产值降低, 劳动力必然过剩, 从而大量的劳动力会不断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不断淘汰高耗能低产出, 环保问题严重的加工制造行业,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必将解决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抛弃固有的产业发展模式, 进行深入的产业结构调整, 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 才能不断适应国内国际经济新变化新趋势, 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繁荣。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 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饱和。

2000年前后高校开始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的受教育面不断加大, 不再是精英教育, 逐渐成为平民教育、大众教育。让大多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随之带来的是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 而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却变化不大, 加上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生自我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 造成了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 并在全国性的严峻就业形势下, 出现待业现象, 并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 这些待业的毕业生, 累加到新毕业人员上, 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加大基数, 进一步恶化了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形式逐年严峻, 安置工作压力巨大。

(二) 大学生就业质量逐步下降。

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不对等,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无法保证。就业的门槛不断提高, 一些不需要多高学历水平的岗位, 也提出了学历要求, 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 只能选择这些低水平工作, 先就业再择业实属无奈之举。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也在不断下降。

(三) 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偏低。

调查显示, 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高于初次就业率,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几乎都超过了80%, 甚至部分专业大类达到90%。这是由于毕业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进行选择, 并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择业标准, 降低初期求职的心理预期。尽管如此, 我们依然要看到每年还在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总量和庞大的未就业总量。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可以引申为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为了直观的反映二者的关系, 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们引入以下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一) 结构偏离度。

该经济指标是指各产业产值占三大产业总产值的比例与各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之间的均衡关系, 可以用来考察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对称状况, 计算公式为:

结构偏离度β=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

β>0, 表示该产业产值比例大于就业人数比例, 可以继续吸纳更多的劳动力;β=0, 表示该产业产值比例与就业人数比例一致, 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β<0, 表示该产业产值比例小于就业人数比例, 无法继续吸纳劳动力, 甚至需要从该产业转移劳动力到其他产业。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小于0, 并且数值不断减小, 表明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和隐性失业现象, 属于劳动力净流出产业, 不但不能吸纳劳动力, 还向其他产业不断加大输出, 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大于0, 但呈现近年来逐步下降的趋势, 表明第二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但就业需求不断减少, 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也在逐年减弱;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大于0且逐渐趋于均衡的状态。表明第三产业在不断的吸纳劳动力, 并且吸纳能力不断加强, 这对高校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 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就业弹性系数ε=就业增速/产值增速

ε>0, 就业增速大于产值增速, 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 数值越大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越明显;数值越小拉动就业的作用越弱。ε=0, 就业增速为0, 经济增长不具有拉动就业增长作用。ε<0, 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就业增长为负而产值增速为正, 产值的增长带来就业的负增长, 这就是“挤出”效应, 说明劳动力已经饱和无法继续吸纳, 且劳动力存在流出的现象;另一种是就业增长为正而产值增速为负, 产值的负增长带来就业的正增长, 这就是“吸入”效应, 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现象。

同样,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近年均为负数, 这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 劳动力减少对产值的影响不大, 只能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来吸纳部分农业科技型大学生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数, 但呈现减小趋势, 这表明第二产业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 但作用在下降。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产业就业增加比重不会太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值, 且变化相对稳定, 这表明第三产业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 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通过对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系数的综和分析, 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的, 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劳动力基本饱和, 吸收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不强。第二产业还有部分就业空间, 能吸纳一部分大学生。第三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最强, 产业结构正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转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其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四、产业结构调整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

产业结构的调整, 造成各产业之间劳动力的相互流动, 各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科技人才, 尽管我国大力发展教育, 但离满足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在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多举措并行,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 提升劳动力自身素质, 让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 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 完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缩小与就业结构的偏差, 不断提高就业率。

第一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农业, 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农业新科技类大学生用所学知识投身农业建设, 构建起以科技农业为主题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尽量挖潜第二产业的人才需求, 改造传统工业, 推进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发展就业需求量巨大的第三产业, 增加技术性岗位, 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 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 包括与企业之间沟通平台的建立, 就业信息的公开透明, 平等的工资医疗体系等。

(二)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最强的新兴行业。

计算机软件业、信息传输业、金融业、电子科技业等新兴行业, 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有很强的吸纳能力。重点发展这类新兴行业, 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点。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选择领域,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对就业弹性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政府在财政、金融等政策方面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增加科研经费和研究人员费用的投入, 扶持新型业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

(三) 大学生要防止故步自封, 加强专业技能, 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不能闭门造车,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专业结构的设置,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 培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高等院校要根据人才的需求结构, 调整培养人数, 改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要突出自身特色, 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采取多种途径, 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技能, 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度。

同时, 大学生也要自觉培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观念上不要将工资、地区作为选择职位的主要标准, 应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自己的生存理想, 东、中、西部地区有各自的发展优势, 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毕业生要有失业危机意识, 要制定计划坚持学习, 有效进行职业规划,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 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

(四)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建立人才梯次储备。

企业应当看到高校毕业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为缺乏社会阅历和就业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去积累经验, 而不是只求实用。企业只有主动自主创新, 才能提升就业需求, 优化高端人才就业环境, 提供高端产业的高端就业, 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只有建立起丰富的人才储备, 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也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聂振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管理, 2013.12.

[2]杨小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6.2.

上一篇:2011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整理好的)下一篇:战胜困难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