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2024-07-26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精选9篇)

篇1: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本科教材地位分析

最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此后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分化,因此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圆明园西洋楼 西洋楼今遗址

教师: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设计意图:以圆明园今昔对比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 引导学生勿忘国耻,是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战争、罪恶

教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去150多年后,国际法院打算对战争罪犯进行一次缺席审判。假如你是法官,请根据课本第7页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陈述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本案罪犯、作案时间、作案动机、犯罪事实)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本案罪犯:主犯——英法、从犯——俄美;

作案时间:1856-1860;

作案动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犯罪事实: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 割大片领土; 教师:法律讲究的是用证据说话,本案有大量的物证和人证。展示:

证据一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了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18日英骑兵3500人手持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北京报道

证据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维多克·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证据三: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原圆明园珍贵文物 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兔首 鼠首 播放:《佳士得拍卖中国兽首》视频剪辑 教师:中国该不该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如果不,用什么方式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视实况引导点评,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教师: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对中国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展示:

从大葡萄叶到大公鸡

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分别指出哪些时间哪个条约被割占的是哪些地方。

教师:俄国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对这个数字同学们可能没有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这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法国是最大的西欧国家,其国土面积为55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图片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二、反抗、斗争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的伤害,各地抗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学生:(阅读课本,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信息)

时间:1851——1864 领导者:洪秀全 都城:天京(1853年)

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青浦大捷、慈溪战斗、天京陷落

教师:“洋枪队”其实是美国人华尔领导的一支中国军队,西方列强为什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代言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双方勾结起来。播放:《太平天国》视频剪辑

教师: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反抗精神鼓舞后人在救国救民的探索路上继续前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增强对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信息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展示: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土地,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骑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教师: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反抗,其中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太国运动经过十三年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 3 治,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它的失败告诉我们,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那么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又是谁呢?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将会慢慢了解。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战争、罪恶:英法、美俄侵华罪行

二、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也不多,主要让学生掌握英法俄的侵略罪行以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相关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在对本课的讲授中,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从本课的教学立意到课堂设计,再到教师的语言表述,都紧紧地围绕着“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这一主题。这也是在讲中国近代史中一直要注意的问题。

篇2: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侵华罪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历史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师便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顿时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是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的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那圆明园到底是谁烧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去感受那辛酸的一幕,探寻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自主探究】:

学生依据学案中“自主初探”的问题自主学习本内容,解决基本的基础知识,同时将疑惑问题记好以便于组内交流。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2、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说说列强犯下的罪行。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割占土地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了解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太平军的由来、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结果。

【师生互动点拨精讲】:、如何认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

播放相关视频,谈体会说认识:、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大洗劫,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破坏,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罪恶的嘴脸和丑恶的行径,使我们认识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罪恶暴行,它永远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出示地图与表格,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印象深刻。

、英法——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占领土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特点

⑴趁火打劫

⑵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⑶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⑷步步蚕食

4、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它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篇3: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最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 率先于1840年以鸦片为敲门砖, 发动鸦片战争, 并最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部分独立主权, 从而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结局使原有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所以这课正是上承第1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 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分化出了顽固和洋务派, 其中后者掀起了一场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所以第2课又开启了第6课内容, 所以说第2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抗击目标、经过, 因此它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时,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因此向学生讲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三、教学程序

1. 导入

教学过程通过对过去、现在圆明园的对照, 导入新课。揭示出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是我们的国耻, 激发学生学习这课的爱国热情。

2. 新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积极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的作用。有效地运用材料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分组讨论, 师生谈话等形式, 重点与一般相得益彰, 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交相互动, 教师在注重深挖教材的基础上, 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及其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为线索, 依次层层铺展开来。

第一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师如若一上来就让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肯定不会理解, 所以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分析,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总结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 战争爆发的经过比较复杂, 因此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经过, 由于教材叙述的不太清晰, 因此教师结合战争爆发形势图通过电脑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清战争的经过。 (1) “第一阶段清政府以失败而告终签订《天津条约》”,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爆发的第二阶段,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这一内容通过录像再现夕日历史, 图文并茂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看完录像后让学生谈感想, 然后教师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屡遭挨打最根本原因在于国家腐败无能, 即“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 民族要独立, 国家要富强, 人民要富裕, 就需要包括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中国人心怀大志, 奋发图强,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 才能避免类似火烧圆明园历史悲剧的重演。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升华。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2) “教师让学生阅读P8一图一表”, 思考沙俄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中国大片领土?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目:太平天国运动,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在此设计一个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P9内容理清太平天国运动抗击目标及其斗争的经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电脑、录像等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但可以形象而直观地再现夕日历史, 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积极性较高, 对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清晰。本节课教师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叙述有些详细, 应简略些。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 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内政治危机,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分化出了顽固和洋务派, 其中后者掀起了一场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商品经济,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翦伯赞.《晚清史》

篇4: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目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鸦片。

二、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识图)

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万平方公里。

四、1851年,(人物)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时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2、右图所示的文物是被侵略者从圆明园中掠夺的,曾流落海外多年。当年掠夺该文物的侵略者指()

A.英国侵略军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军D.八国联军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A.红巾军B.太平军C.义和团D.洋枪队

篇5: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课,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课后小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何时?主凶是哪国?帮凶是哪国?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共割占多少领土?

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

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4年 B.1856年 C.1860年 D.1858年

2.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爱浑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黄埔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道光皇帝 D.光绪皇帝

三、双项选择题:

1.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清政府不准英国输人鸦片

C.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 D.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

2.1854年,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加沿海通商口岸 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 )

篇6: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及太平军的反抗斗争; 2.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重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2.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___________。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占北 京后犯下的滔天的罪行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领土_________平方千米。4.在中国近代史上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

5.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 约是________________。

6.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间和领导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7.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的军队名称 是______________,洋枪队的统帅是美国人________。8.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是在________战斗中。9.思考:“动脑筋”(第9页)、和“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火烧圆明园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第二子目: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

第三子目: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一历史事实,反映了太平天国起义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有什么区别?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一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下列图片中,为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华尔的是()A B C D

5.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A.金田起义以后 B.定都天京以后 C.攻占长江中下游后

D.连克常州、苏州、松江后

6.下图中B处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给俄国的()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7.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8.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9.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0.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以战争为主要侵略手段 C.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讨

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除了上述原因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下面的“天王府西花园”说明了什么?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附:参考答案 【扣标整合】

知识结构图:

认识: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这段屈辱的历史事实告诫和激励我们: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达标测评】

篇7: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及太平军的反抗斗争; 2.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重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2.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做标记 教师点拨做批注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带★号的是学困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___________。★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占北京后犯下的滔天的罪行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领土_________平方千米。

4.在中国近代史上割让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

5.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6.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间和领导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的军队名称 是______________,洋枪队的统帅是美国人________。

8.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是在________战斗中。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

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A.金田起义以后

B.定都天京以后

C.攻占长江中下游后

D.连克常州、苏州、松江后 5.下图中B处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给俄国的()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6.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7.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8.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9.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以战争为主要侵略手段C.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讨

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除了上述原因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下面的“天王府西花园”说明了什么?

篇8: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案解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

.正文的授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②三大板块:由全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方式

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

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可谓当之无愧(详细内容见资料)。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先人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

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一、野心——由来已久

二、手段——趁火打劫(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步步蚕食

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识记法)。

③第三板块,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

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的更清楚、准确、全面。

这个题目结合到“谴责沙俄割土占地”中进行。学生可示图解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练一练

A

活动与探究

谈观感

观看《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把印象最深的一幕叙述出来,并谈谈感想,彼此进行交流。

结合“痛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进行,教师可把在学生叙述过程中不重复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等学生讲完,黑板上就留下列强罄竹难书的罪恶写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完后归纳成简单语句,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马神甫事”和“亚罗号事”——英法的两个借口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10)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2.《天津条约》(188)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186010)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0多万平方公里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4.永安建制

篇9: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教师:同学们,上面这首歌谣讲的是义和团运动,他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所以帝国主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镇压义和团运动,那么帝国主义仅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才发动这场战争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探究下列问题: 1.1900年,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受到义和团的围困,狼狈逃回天津。3.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二)阅读教材“《辛丑条约》”探究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借口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镇压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有哪些罪行?教师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成员;炮轰北京城;抢夺白银及物资等;侵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探究二:《辛丑条约》

1、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学生讨论回答略)【归纳】:A、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B、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而且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而现在的使馆区是各国在华的指定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是归中国所有的.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C)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C)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C)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C)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A)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D)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C)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传上述对联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进行谈判前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某国谈判代表盛气凌人地作出了上联,清廷的一个小文书也毫不示弱地对出了下联,但最终清政府仍然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历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八大王”的统帅是谁? 答: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2)小文书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为大清赢得了“尊严”,但清廷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该条约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答: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上述这场战争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答:帝国主义阶段

(4)联系材料一,再结合这场战争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认识?

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别国欺负;我们要富国强兵等。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学习了本课你还有什么疑惑?

上一篇:散文、诗歌(玲片)下一篇:未来的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