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案例分析

2024-07-06

德育导师案例分析(共9篇)

篇1:德育导师案例分析

德育导师案例分析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 代福广

一个学期下来,似乎每天都有个案,只不过他们的大小性质有别罢了。今天就采摘一朵做一个叙述。

案例:本学我担任了初三

(四)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叫涂洪强,原来是个能说会道、活泼好动的孩子,最近不知怎么的,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下课了,要嘛足不出教室,要嘛独来独往,不与同学搭话。家庭作业不是全留空白;就是乱写一气,全是错题。一个星期过后,更令人生气的是预习本、练习本居然没了。我多次找他谈天,想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他就是一声不吭,找家长了解原因,也问不出个所以然。科任老师认为,连孩子的父母都不了解情况,我们当老师的又能从何下手?只要他安安静静地坐着,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再说,我们已经尽力了,还费那份劲干嘛?可是我的良心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情突然大变一定事出有因,于是我开始了围绕他的工作。首先,当然是搞清楚他变成这样的原因了。于是,我又找他谈话,可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的缄默不语让我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好几次我都想放弃,可是,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暗暗跟自己较起劲来,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他!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他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冷处理,以静制动,耐心等待时机,抓住机会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两个学生跑来告诉我,涂洪强的哥哥在学校门口动手打涂洪强,我连忙跑下楼去,问清了原因是因为涂洪强拿着爸妈给买文具的钱买了零食,见此情景,我连忙跟他哥哥讲道理,平且安慰他,这是他看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我心里一喜,觉得机会来了,就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仅仅改正,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他低着头,有点不知所措,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今后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从那以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成绩,我找来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给他当小老师,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涂洪强进步了,成绩也一点一点地赶上来了,最让我欣慰的是他能主动帮班级做事了,渐渐地融入到集体中。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当你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枯草也会发芽;当你用爱的一缕阳光照耀一颗颗纯洁的灵魂,他们就会灿烂。对于李茂群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架设沟通心灵的桥梁,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情,情感互动。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2:德育导师案例分析

受导学生基本情况:姓名:江蒙浩

行为习惯:

1、行为习惯差,课堂坐姿不端正,喜欢乱动。2心理比较复杂,批评几句就赌气,顶撞老师,脾气倔。措施:1、2、3、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教育引导该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双管齐下,教育好该生。

一分为二看问题,多鼓励少批评,对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并提出要求,帮助该生树立目标。成效:1、2、3、该生课堂发言比以前积极。老师的教导批评的话语能虚心听取。作业习惯有进步,态度又好转。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地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江蒙浩。通过各方面了解到,他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开朗,但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讲,作业经常抄袭别人的,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很差。

我想,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发展到今天,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他的家庭情况作了一番了解。他的父亲在外是开出租车的,根本没时间管教;他的母亲开理发店生意较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几次找他的父母谈话、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策略。

经过努力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以真心换取信任。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二、以爱心抚慰心灵。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他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三、以关心激发热心

在多次和他的谈话中,发现他很有理想。他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篇3:小议如何更好地做好德育导师工作

一、双向选择

导师和导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 是两颗心碰撞的过程。所以在选择导师和导生时要进行双向选择, 这样有利于德育导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要重视导生的选择, 因为他所选择的导师肯定是他喜欢的、信任的, 这样有利于导师和导生之间的沟通。否则导师和导生之间打不开话匣子, 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不利于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

二、知己知彼, 有的放矢

在和导生谈心时导师先要了解他的性格、家庭情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在此前提下, 针对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才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与内向型学生谈心时, 应多询问他有什么困难, 热情地解答他提出的问题, 多多鼓励和帮助他;与外向型学生谈心时, 可以与他共同探讨甚至辩论, 讲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使之心悦诚服, 通情达理。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 平时就要多注意和关心他的生活和思想变化。

三、相互尊重, 保护导生的隐私

导师和导生的交流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双方之间谈心可能会谈及对方的真情实感甚至隐私, 作为导师应该为导生保密, 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有一次我和一名导生正在办公室谈话, 双方交流挺顺畅的, 可是逐渐其他老师都来上班了, 我就明显感觉到他就不愿意说了。所以双方在交流时最好找个人员来往较少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双方交流和保护导生的隐私。

四、含蓄委婉, 防止说教

导师与导生谈心时, 除了语气要亲切、真诚外, 内容还应含蓄委婉, 直话曲说。导师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 让他们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 导师应善于引导、善于倾听, 使导生愿说话、敢说话、说真话, 要给导生以申辩或解释的机会, 以免步入“说教”的误区, 让导生口服心不服,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五、适当减少导生人数

减少人数主要是从本校实际考虑的。从本校的课程安排来看, 学生从早到晚都在上课,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老师又不能在其他课上找导生谈话, 又不忍心侵占学生仅有的课间十分钟。所以在不调整课程安排的情况下, 应该减少受导学生的人数, 这样导师既可以集中精力去帮助受导学生, 又可以减少导生扎堆找导师情况的出现。

篇4:实施育人导师 突破德育瓶颈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身上存在下列情况:家长忙于外出打工的多,同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的时间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的多(有的甚至是文盲),家庭教育条件好的少;学生父母急功近利的多,学生有远大志向的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多,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及特长的少。学生四多四少的整体状况,既增加了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传统的只靠班主任个人,而其他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新的教育时空下,育人的方式及内容、育人的管理及评价体系等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同时也反映了德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德育工作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僵化教条,评价体系单一等。

如何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德育工作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校将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焦点,牢固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成就更好的未来”的办学宗旨,突出“育人”主题,在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施育人导师制管理,把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学业帮扶、人格熏陶、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新的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育人导师制的特点

育人导师制,就是每学期开始,由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的综合情况及有关信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问题生三类,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或由这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责任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这种育人模式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贵在一个“全”字上

“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如何让学生在各种育人合力的文化沐浴下,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的丰富,享受教育的幸福,玫瑰学校的德育在“全”上做足了功夫。

一方面,组成以班主任为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每一位导师都有分包的若干学生组成的责任小组。这样全体教师能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且对象固定、责任明晰。

另一方面,学校在努力创建浓厚的德育育人环境的同时,还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让社会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成立了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聘请公检法系统领导定期为全体师生作法制报告,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聘请社会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地为同学们作报告,以洗涤心灵,激发斗志。学校还通过减负减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体验社会、感受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中成长。

2.落在一个“导”字上

全体导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对责任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导师工作主要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概括而言,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在该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学校要求每名导师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要做到“八谈”,即谈人生、谈学习、谈安全健康、谈家庭、谈教学、谈心得、谈交往、谈文明,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八必谈”的内容,也就是成绩进步必谈、学有疑问必谈、安全健康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活动参与必谈、精神不振必谈、同学交往必谈、违反纪律必谈。

3.新在一个“活”字上

导师根据自身特长及受导学生不同时期特点,或与之面对面谈心,或通过家访、家长会、书信等各种载体与受导学生进行交流。采用如激励法、故事法、行为契约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自我教育内驱法等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家庭、生活上的困难。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学科的思想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地理、生物课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育人导师制的效果

育人导师制在形式上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并重,在过程上做到了对学生全程管理,在内容上做到了全方位服务。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德育实效,得到了广泛赞誉。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认可

在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学校明确要求导师每周进行一次以上学生座谈或单独交流,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纪律、生活、行为等表现,提供有效地指导。特别要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帮助。曾遭遇问题学生的张辉老师说:“有时,真的感觉导师就像是捏橡皮泥,捏得好就是一件绝妙的作品,捏得不好,就剩下一堆烂泥。可要捏出一件佳作,就要求导师用真情对待学生,用心灵和他们沟通交流,要学会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学生陈媛媛说:“如果要用几个名词来形容我的导师,我想我会选择恩师、父母、朋友。和导师在一起的感觉很自然,很平静,也很幸福,许多真心话可以向他倾诉,他总会耐心倾听。感觉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变得像小说里的‘友师了。”

在导师们充满爱的帮扶下,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师生的融洽度空前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友爱关系已经形成,导师们都享受到了育人的快乐,玫瑰学校师生们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推动工作整体攀升,学校受益

通过育人导师制,玫瑰学校推动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师队伍优化、学生潜能发掘、教学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整体攀升,如果说育人导师制代表了学校文化并不为过。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在导师与导生组成的小组团队中,同学问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助,而心理有压力时,也可通过与老师交流,得到及时释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不再是知识体的加工厂,而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园。学校不再是师尊生卑的传统关系,而是和谐、平等充满亲情和友情的乐园。

几年来,学校依托育人导师制,在保优、转优和补差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科学的工作,使优生不掉队,中等生大批转化,成绩薄弱者紧紧追赶。特别是一些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无法顾及的中等生,由于得到导师的及时关怀和帮助,他们从成绩下降或提高困难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批优秀导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逐年递增,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这些无一不浸透着导师们的心血,无一不与育人导师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

3.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家长、社会赞誉

在玫瑰学校,学生都有一个“导生成长档案袋”,它是育人导师制覆盖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一个缩影。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从玫瑰学校的实践看,在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下,教师正从导“学”走向导“育”,从学生“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真正负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们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延伸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把受导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特别让留守学生、单亲学生、特困生等特殊群体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导师对学生来说,既是任课者又是班主任,还是生活指导者、感情沟通者、人生规划者……也许,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它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彩虹。随着育人导师制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每一个学生必将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必将享有教育的幸福!

篇5:德育导师教育案例

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王某,性格偏激,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待班级工作消极,但也有他的闪光点就是热心于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同时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小摩擦,常常很闲得无聊的去惹是生非,属于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那种,是科任老师中麻烦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爱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每次犯错后,通过教育,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属于“坏学生”,而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挽救过来的。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典型的“初二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常常想通过一些“大事”,也就是他觉得可以“出风头”或引起人关注的事情或是别人不敢而他敢做的事情来“体现”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平时主要关心孩子是否有吃饭及是否有准时到校上课,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思想教育几乎没有,也不懂怎么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认为孩子大了,不好管。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该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上课总喜欢讲话,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不对,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教育方法和思路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坚决不能实行“棍棒管理”,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最近的心里表现和状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

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给他留点“面子”,而是在课后,再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该生热爱志愿者工作这一闪光点,鼓励让他把这热情带到班级中来,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让他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让老师头疼的问题。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并大力褒扬他对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6、某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在班级里安排了两个表现较好的同学作为他的辅导同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顺利渡过初二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危险期。

教育效果

通过辅导,某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

事后反思

篇6:个案分析--德育导师案例3

自然情况:

俞晓峰,男,11岁,二附小五(3)班学生。爸爸,俞建忠,新凤朝市场生意人,性格过于急躁;妈妈,黄红碟,安利公司员工,对孩子照顾过少。至今跟爷爷奶奶生活过多。

基础情况:

俞晓峰同学热爱劳动,不诚实,性格内向、固执,孤独,平时与同学、朋友相处不够好,作业经常不完成。

存在问题:

上课如果老师不叫从不发言,注意力不集中,很会做小动作,思想常开小差,下课后在操场比较贪玩,朗读能力欠缺,记忆力较差,写字速度过慢,一些过于简单的字常不认识或写错,基础过差,成绩很差。

诊断及措施:

(1)父母照顾过少,使孩子形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爷爷奶奶依赖心理较重的性格。(2)性格内向、固执,平时少言寡语,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3)写字的速度较慢。

(4)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过差。

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不记忆生字,掌握生字较少;二是学习不用心,前面抄对的字后面又抄错现象,抄的作业错别字较多。

(5)家长自以为是,既没有耐心,也不懂教育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只说孩子太差而不采取措施与老师配合,任其自由发展。

采取的措施:

(1)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针对家长性情急躁,进行说服教育,使他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孩子的转化工作。

(2)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应该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并采用“奖票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让他担任班级组长,通过收发作业,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增强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

(5)鼓动其他同学多与他接近,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友好交往,消除心理阴影,找回自尊和自信,使他变得开朗起来。

实施过程:

以前刚教这个班的时候,通过几次上课,我就知道了“俞晓峰”这个名字。因为他的美术作业一开始就不很好完成,而且图画作业要么应付,要么就拖欠。上课老是做小动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少参与课堂,看到这种现象,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课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总想不明白他怎么就不喜欢参与课堂呢?我耐心地问他是怎么回事。面对我的时候就不做声,保持沉默。有时候跟他好好说教,他也表示接受,可是时间不长“老毛病”又犯。从同学们那了解,他在任何一个学科中表现都很不好,我知道了这种现象后,因此课堂上特别注意他的学习情况。我有意地告诉班里几个举足轻重的同学,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多与他接触,不要使他整天孤零零的,连个朋友也没有。课余时间,我也经常鼓励他说:“孩子,你基础差不要紧,但一定要努力!”为了刺激他的上进心,只要他有时写了作业,我就给他一个奖票;如果错别字少些,我就给他两个奖票。逐渐地,虽然他的语文作业错别字仍然不少,但能按时写了(可总是仍写不完),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以激发他的上进心。

一天早读时,我走进教室,刚安排好同学们读书的内容,郭清宇背着书包出现在教室门口。只见后面跟着一个身材瘦长、长相与郭清宇有些相似的青年男子。不用说,这肯定是郭爸爸了。我连忙迎上去,用平和的语调问:“你是郭清宇的爸爸吧?”“是。”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聊城话回答说。“郭清宇的学习还应该抓紧呀!”“这我知道。”我正与他交谈着,与我搭班教数学的兰老师到一班上课走到了这里。郭爸爸看到了数学老师,边摇晃着脑袋边显出异常不解的样子,说:“郭清宇的数学太差!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兰老师一遍遍地重复着这句话。“郭师傅,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来看看。孩子学习不好,我也不好意思来。他妈催我来看看,我就来了。”“孩子学习有困难,你更应该来多与我们交换意见,有什么不好意思来的呢?你对我们有什么意见,提就行,不用有什么顾虑。我们一定尽可能地接受。”“孩子学习不好,我只是来看看,没有什么要求。”他仍然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兰老师见从他口里问不出什么实质性的话,便耐心地对他说:“你有什么建议跟李老师说好了,回头我们再交换意见。我要上课去了。”说完她走进了一班教室。我一边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早读,一边仍客气地问他有什么想法。他竟滔滔不绝地给我上起了政治课:“数学是什么?数学其实就是1、2、3、4、5、6、7、8、9、10十个数(错矣),这十个数都不会,还怎么学数学?”“郭师傅,你对数学高深的理解,我不敢苟同,因为时间关系,咱们暂时不谈了。你对我有什么要求?你对郭清宇的知识水平了解多少?”“很差,错别字连篇,这我知道。不过有一次我带他去一个地方,看到一首古诗,他很快就背下来了。还是什么什么名人的呢。我觉得你让他们办报纸,这很好,可以让孩子多读点儿书。我收集课本,我家里有几套民国时期的,你要用,我给你拿来。”“郭师傅,咱还是先管管孩子的学习吧。暂时,我对你没有过高的

要求,你能不能先督促孩子把家庭作业完成呢?”“这主要是他妈管,我使劲吧。”看看上课时间已到,我暂时先让他走了。

不知不觉到了期中考试时间,全年级三百五十多名孩子,仅用一节课就做完的语文试卷,而他竟用了两节半课,还空着许多内容把试卷交了上来。成绩自然可想而知,除他只是及格之外,其他学生全是优秀。面对他如此差的成绩,我沉默了许久,既有气愤,也有无奈,但我没有泄气,而是对此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等我把症结琢磨透彻以后,我把他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孩子,你真实地告诉我,你是不是对老师、家长有看法?是不是本身就不想学?”他冲着我边“嗯、嗯”地答应着,边重重地点了点头。“老师、家长有时批评你态度过于严厉,虽然方法有问题,但首先你要明白,出发点是好的。你这样与他们顶着干,不努力学习,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好处?人基础差不要紧,但重要的是看你学不学,有没有不甘失败的品质。他们批评你,过于严厉,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些不该做的事当然不对,可你以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就对吗?你可不是给他们学的呀!如果我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替他们给你道歉。你是一个明白的孩子,好好想想罢。”听了我的话,他低下头,眼里流出了泪水„„

第二天,我不但让郭清宇担任了数学组长,而且特意找来了他的爸爸,与他交换对孩子的看法。郭爸爸见了我,未等我开口,就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对我说:“没办法,这家伙依赖性太强!都是他姥姥惯的,小时候晚上在床上尿尿就用尿壶,一直到现在还是那样,只要你一晚上不喊他,肯定把床尿得精湿。这不,一个星期至少得尿三、四个晚上,现在大了,不好意思,尿了也不说。课间时间我来学校好多次了,每次都看到他在操场上独来独往的。你看他那个样,玩都不会玩,就别说学习了。本来还好点儿,上学期期中后又摔了胳膊,近三个月一个字没写,就更差了。现在晚上在家学习,她妈妈要坐在旁边专门陪着,查个字典,还得由他妈妈来做,一靠就到八、九点,玩的时间都没有,也没学好。我说说她们吧,她们还生气。哪像我小时候,班长、团支部书记都当着,更不用说学习了。”“郭师傅,话不能这么说,孩子是你的,不管怎么能行?摊上了,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有尽心尽力。如果你都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那我这当老师的算什么?我才能教他几年?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不要急躁,应该耐心一点,多进行鼓励、表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孩子就一定会进步!”“哪你说怎么管?”听了我的劝诫,他的态度平缓了许多。我给他谈了一些自己亲身的作法,并希望他也回家实践实践,看能否管用。最后,他终于诚恳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决心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尽心尽力„„

令人欣喜的是,郭清宇的学习态度真的在变。他不但每次家庭作业都写的较为理想,错别字不多,而且课堂作业也很认真,错别字极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了朋友,变得比以前活泼多了。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

也许愉快的寒假使郭清宇过得太“愉快”了。家长没有持之以恒的品质,松散了对孩子的管理,孩子的寒假作业质量如何自然可想而知,更令人害怕的是我各方面的努力有可能付之一炬。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重新给学生调换了座位。虽然他个头较高,但我在保留他组长职位的同时,还是往前给他移了几排,并将自己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心平气和地告诉了他,以激发他对求知的欲望。他虽然一再地表示继续努力,但除了朗读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外,记忆生字、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仍然不强。于是,我又和风细雨地与他进行了亲切地交谈,说明了人生的实质——为一口气而生,希望他作为一个男子汉活在世上,一定要争这口气。他也宣誓似地决心要争这口气,并且在谈话后第一天做得还好。至于下一步如何表现,那只有看他的实际行动了。因为他的家长不能积极配合,这使我的转化工作难上加难。为了他,我真是费尽了心机啊!

教育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健康地发展甚于使孩子身体健康发展,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使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扬起希望的风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下一步的打算:

篇7:德育导师制个案分析

问题的发现:

庄源是我们班中的一个男孩。长得人高马大,眉清目秀,一张小嘴还爱说话。开学初我就发现他缺乏纪律观念,经常爱打人,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是别人一动他,他就大哭,且不分场合也不分时间。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做作业,对于课堂问题倒也十分积极举手要求回答,但都不经过大脑思考。

问题的症结:

通过调查我发现庄源的父母对他的教育过于简一,且充满暴力。但爷爷奶奶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自私、放纵、懒惰的性格。

问题的解决: 1对策与方案

通过调查了解,我认为造成庄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于是,我建议庄源的爸爸爱孩子,更要管孩子,关心孩子,孩子犯了错误,耐心对待,多给予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庄源在班级中与同学的关系紧张没有知心好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做老师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体贴他、关心他、信任他,让他真正感受师爱。同时,在班级里努力为他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同学们和他做朋友,帮助他一起成长。方案的实施

第一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学习胜利感和自卑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青少年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 努力。反之,受到表扬越少,青少年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我特别注意发现捕捉庄源的“闪光点”。化学课庄源反应快,回答问题积极,我鼓励他,表扬他;他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让他负责班级卫生,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工作很认真负责,而且态度也比以前有所改进。

第二步,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后进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给予启发诱导,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象。庄源的家境比较贫寒,加之父母离异,学校为帮助他为他送去学费,并找他谈心,从而使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步,放手让他参加各项活动

后进生惹事生非,好出风头是为了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所以,单纯的禁、堵、防的办法往往禁而不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庄源是个好表现的男孩,为老师做事他非常积极。每次课下他都抢着搬作业,抢着倒垃圾,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特意安排他为劳动委员,管理卫生角。

3、实施的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庄源有了一些进步,和同学能和平共处了,不再爱拿别人的东西,也不再爱打人了。但在学习方面依然不尽人意。

(四)反思与讨论

这个孩子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怎样做到“润物细无声”?对待后进生犯了错,是批评还是讲理?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怎样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他们感受被关心的愉悦,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教育和转变庄源的过程中,我感到教师要广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感染学生,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不要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篇8:中职校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三多”现象。

大学、高中连年扩招, 社会就业门槛逐年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日趋困难, 学校的生源结构复杂, 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出现“三多”现象:一是特殊生多。特别是春季招生后, 春季班学生90%以上都是特殊生, 其他班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是特殊生。二是留守生多。越来越多学生的父母亲外出打工, 导致留守生越来越多。三是独生子女多。这些学生自律能力差, 辨别能力差, 法纪意识淡薄, 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强, 好冲动, 容易接受社会不良影响, 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

2. 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出现“三虑”。

在学生管理中, 出现了“三虑”:一是教育难以到位。由于特殊生多, 违纪学生较多, 学生违纪反复性强, 靠政教处、班主任等德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二是社会不良人员渗透校园, 拉帮结派, 干扰正常的学生教育。三是教师对学生管理弱化, 师生之间存在代沟, 特别是科任教师, 他们与学生的沟通不多, 难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向, 再加上现在的学生确实难管, 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少之又少。

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全校每个班级成立了班级教育小组, 教育小组由一名行政人员 (含年段长) 、班主任和若干科任教师组成, 由行政人员或班主任任组长, 全面负责指导班级的教育管理。开学初, 政教处将包班教师安排到各班级, 由包班行政人员或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分类搭配, 搭配好后由教师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指导对象。导师与学生形成“亲情”小组, 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为核心, 以“导”为主, 以“控”为辅, “导控”结合,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措施

落实对学生的“五个监管”:对“特殊生”的监管, 对违纪学生的监管, 对学生放学返家时的监管, 对寄宿生的监管, 对节假日留校学生的监管。监管工作可以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 充实常规教育的内涵, 是一种变换形式的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来约束自己, 提高自律意识。为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 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 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督导队、膳食管理委员会、文明礼仪队等各种服务性团体,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 树立起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

四、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成效

1. 创新了德育理念, 探索了教育新路。

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为核心, 以导为主, 以管为辅, 导与管相结合,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在它的指导下, 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提高了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 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有少数人在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 迫使导师不断提高德育水平,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加强了德育工作力量, 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

3. 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融洽了师生间的情

感关系, 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班级只由班主任一人来管, 学生只跟班主任熟的局面, 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管理上, 而且提升了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能换来更多学生的尊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德育导师制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改变了过去德育工作者居高临下进行说教的形象, 同时使学生信任教师。

4. 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德育导师工作制度由于师生双方比较熟悉, 导师也往往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对其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异, 对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充分尊重指导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强化了对学生的监管, 杜绝了学生违法乱纪。

导师在平时加强了对所指导学生的监管, 在学生中设立信息员, 让信息员协助自己对学生进行监管, 对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及时反馈和制止, 基本消除了不良现象。

6. 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学校的形象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

因有不定期的导师家访联络制度, 所以学校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 双方的整合优势会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学校的形象也会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 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导师工作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 班主任应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 开展班级工作, 全面教育和指导学生。同时, 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建立班级常规, 指导班委会和本班团支部开展工作, 培养学生干部,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 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尤其是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 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2. 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

篇9:德育导师案例分析

一、加强德育工作立体化建设

德育工作立体化,强调全员参与德育、处处彰显德育、各方支持德育,让学生在全方位、立体化、合力德育的文化沐浴下,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的多彩,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是全员参与德育。在导师团建设上,每个年级组根据班级数量成立若干个导师团,班主任为导师团的组长,学科教师为导师,确保每一位导师都有相对固定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导师。既保障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又保障每个教师工作量尽可能的均匀。

二是处处彰显德育。德育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模式、方法的软件上,而且在学校环境、硬件上也要处处彰显德育。因此,在学校的建设上要切实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学校的每处建筑物、每幅宣传画、每个景观花园、每条文化走廊、每期班级黑板报等等,都要用智慧去打造和完善,切实造浓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三是各方支持德育。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作激励性的报告,达到洗涤孩子心灵,激发学生斗志的目的。

二、注重德育模式的科学灵活

全员德育导师制要一改以往德育模式,尝试将育人模式与课间活动、学科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德育模式的科学化和灵活化。

一是巧用课间活动。我们可以尝试将德育工作和每个课间灵活地结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小活动,比如:大课间操、成语沙龙、两人三脚走、互相评价找差距、折纸比赛等等,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平等、欢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调节心情、减轻压力、增强意志、树立自信。

二是植入学科思想。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科思想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比如: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要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科学地利用大自然,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是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导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他们都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有兴趣。

三、强化导师三重角色的协同

德育导师制下的教师,不光是学生传道授业的良师,还是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益友。概括地说,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一是像父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导师要牢固树立“爱而后教”的教育理念,要学会用两只眼睛去看学生,一只是母亲慈爱的眼睛,一只是教育家期望的眼睛。

二是做良师。导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要认真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对自己辅导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期开展“导师主题活动”,如打球、郊游、游戏、德育体验实践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学生。

三是成益友。这个时代,学生越来越敏感,我们要想成为学生的益友,就要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例如,导师可以和学生多谈谈近期的奇闻乐见,多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可以毫无遮掩地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对症下药,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做足学生励志教育的文章

全员德育导师制的重点即为励志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励志载体,完善励志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对失败和消极的意识进行严格控制,让每一个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里都充满积极向上的因素。

一是文本励志。朗诵励志经典是最好的励志途径,因此,建议每天早中晚集体朗读励志文章各一次,周一升旗时,全校学生在国旗下集体朗读励志经典。同时,指导孩子认真填写成长记录,勤于反省每一天的收获,记录成功点滴,学会运用Franklin(福兰克林)自我评价法,克服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是班会励志。班会是学生最为认可的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励志因素植入班会,班主任每周要确定一个励志班会主题,让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这样就可以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是活动励志。励志活动是让学生保持昂扬斗志、乐观豁达人生观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尽可能的丰富活动载体,活化活动形式,例如:在学校里开展各种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搜集励志故事比赛、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及名牌大学优秀学生进行励志专题报告、组织观看励志影片等。

总之,德育导师制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切实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内容丰富多彩、德育模式科学灵活,德育因素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上一篇:关于第十一天军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执法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