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2024-08-0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通用8篇)

篇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练习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置身花丛,追赶蝴蝶;有的伸开双臂,迎接客人;有的手提果篮,采摘仙桃;有的欢聚一堂,翩翩起舞;还有的迎风飘飞,神态安详……

有的手持银笛,吹奏乐曲;有的手拿如意,施展仙法;有的手握毛笔,吟诗作画;有的手持宝剑,切磋武艺……

例: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1)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它们或含苞,或绽放,或吐蕾;或卷,或舒,或展;有的状如笑脸,有的形似碗盘……

(2)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它们有的才含苞,有的刚吐蕾,有的已绽放,有的雍容,有的清雅,有的婀娜……

(3)天上的云朵形态多样。它们或起伏,或缭绕,或弥漫;或高,或低,或飘;有的状如蘑菇,有的形似仙女…… ,们或漂浮,或聚集,或分散;或卧,或立,或俯;有的状如战马,有的形似卧龙……

(5)天上的云朵形态多样。它们或分散,或聚拢,或重叠;或圆,或方,或扁;有的状如奶牛,有的形似绵羊……

(6)天上的云朵形态多样。它们似山峦,似溪流,似雄鹰,似骏马,有的柔似清风,有的薄如丝绸

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称相应,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这个寺庙里的十八罗汉真的是神态各异,或喜或悲,或怒或愁,有的仰天长啸,有的捶胸顿足,古人在艺术在上造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1校园的东南角有一块绿地,(好像铺着一片绿地毯)。

2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央有一个小岛,(远看小岛好像一艘轮船在水面航行)如同一条碧绿的毛毯,走上去舒服极了 如同一面镜子上镶嵌这美丽的绿宝石

篇2: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1、《师恩难忘》通过写,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

2、学了《师恩难忘》,我想用这句诗来赞美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2、请你写一句陶行知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牧童骑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2、《寻隐者不遇》是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 课题的含义是。

3、祖国_______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_________。去吧,去呼吸山水间________,去吧,去打开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________,让人们感受到________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c,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你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变色龙,学名_________,因为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几条带有动物的成语。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蝉尾就出来。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________。1 《成语故事三则》分别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个成语的意思分别是

1、_________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____”字更恰当些。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是一篇。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的后羿,的逢蒙。

2、分别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人物: 嫦娥: 后羿: 逢蒙:

3、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五 重阳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新春佳节 我还知道这些节日:

4、、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拦路虎”指的是(),在文中指的是()。请你说说如何扫除读书时遇到的“拦路虎”?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三篇《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三篇寓言故事分别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意思不变。

2、“鲜花伴着骨灰”中的“伴”能换成“拌”吗?说说你的理由。

1、高尔基是一位,他的作品有《 》、《 》、《 》等。

2、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以及“ ”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以及高尔基()拳拳爱心。

3、“„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________,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_____________和_

2、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入夜后泉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1、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瀑布___、___。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瀑布____、____、____、___。

2、课文按照_____的顺序,依次写了___、____、____。本文是游记,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游记?写出两篇______、____。3、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提多,所以显得气势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齐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课文第一句运用了__修辞手法来写的,你还知道哪些写瀑布的诗写下两句:

(2),用“__”画出作者感受的句子。用“~~~~”引起感受原因的句子。

(3),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文中介绍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介绍“飞天”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科学家_________经过长期观察,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通过________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1、“厄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迁是怎么面对这一“厄运”的?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诺贝尔一生的在______和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_________。

2、诺贝尔奖主要奖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课文中列举了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取得成功的。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 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我们了解是林冲是个 的人,洪教头是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柴进是个 的人。

1、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照得湖水______________。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枝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里有_______________,花苞上__________________,荷叶上水珠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_

3、课文是根据小说 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______________ 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背诵了哪些送别诗?请写四首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 代词人 写的。________是词牌名,是题目。这首词描写了 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相媚好:

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 卧剥 :

分项复习资料

字词专项

一、选择同音字填空:幕 慕 暮 墓 募夜()降临 如()春风()捐()名而来 自掘坟()仰()()色笼罩 朝三()四 和()镇 震 阵 振

()耳欲聋()()有词

临()脱逃()定

练 炼 恋

锻()留()()习

勤学苦()锤()则 择 责 泽

()任 抉()法()

()备 准()光()密 秘 蜜

解()甜()亲()

()封 秘()茂()

晖 挥 诙 辉 徽 灰 恢

天网()(),疏而不漏()心

()毫泼墨()谐 安()

沐 睦春()灿烂()煌 国()

区 屈 曲 躯 趋 岖 驱()散 地()()炎附势 委()求全()指可数 身()崎()并驾齐()崖 涯

生()山()边()天()

质 致 至 置 制

兴()()问()于

()疑 装()()度

布()导()()量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他的咽(yan ye yan)喉发了炎,连食物都难以下咽(yan ye yan)。

2、大海在呜咽(yan ye yan),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3、那年正(zheng zheng)月新春,我刚6岁,便去学校读书。

4、小云正(zheng zheng)坐在书桌前专心地阅读《水浒传》呢!

5、法布尔对昆虫太着(zhao zhe)迷了,连父母围着(zhe zhao)小树林边喊边找都没引起他的注意。

6、几个伐木工人无意间发现了一条绿莹莹(ying ying)的四脚小蛇。

7、荷叶上的水珠晶莹(ying ying)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泽。

8、他从海边回来后,口袋是鼓鼓囊囊(nang nang)的,里面不知装的什么。

9、朋友让小明请客,他为难地说:“实在是囊(nang nang)中羞涩,改日吧?”

10、因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森林里的树木长得高大茂盛(cheng sheng)。

11、每天吃饭前,小红习惯地先给爷爷奶奶盛(cheng sheng)饭。

12、厄运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zheng zheng)脱了出来。

13、他被卷入漩涡后拼命地挣(zheng zheng)扎着,终于游了出来。

14、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王雪给(gei ji)妈妈送了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

15、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记住,给(gei ji)予永远比索取快乐。”

16、这道数学题很难,他花了两个小时都没能解(jie xie)答出来。

17、两个差人押解(jie xie)林冲来到柴进庄上。

18、一学期下来,班级的好人好事班长都做了记载(zai zai)。

19、王冕经常用一辆牛车载(zai zai)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依草附木:

枝繁叶茂:

人喧马嘶:

笔墨纸砚:

四、划去错误的读音。

戛(ji‚ g‚)然而止

崭(zƒn zhƒn)新 暂(z„n zh„n)时

轻拨银弦(xu‚n xi‚n)教诲(hu‹ huŒ)满载(z„i zƒi)而归

锲(qiˆ qŒ)而不舍

机械(jiˆ xiˆ)

贪婪(l‚n n‚n)

缝(f†ng fˆng)隙

呜咽(y„n yˆ)

痛悼(di„o d„o)

车辆(liƒng li„ng)嘴馋(ch‚n c‚n)

凝(nŠng nŠn)望

斟(zh…n zh…ng)酌

锻炼(li„n ni„n)

温馨(x‰n x‰ng)

友谊(yŠ yŒ)

鸟栖(q‰ x‰)虫居 可恶(ˆ w”)

五、选择正确的义项。

逸 ①超过一般 ②安闲 ③散失 ④避世隐居

以逸待劳()名人逸事()隐逸()超逸 逸群()

履 ①鞋 ②脚步 ③踩,走 ④履行

郑人买履()履险如夷()步履蹒跚()履约合同()

策 ①计谋,办法 ②拐杖 ③一种文体 ④一种有刺的棍,可驱马

鞭策()束手无策()扶策而行()策论,策问()

博 ①丰富,多 ②博取,取得 ③通晓

地大物博()以博欢心()博闻强记()博古通今()

残 ①伤害 ②凶恶 ③不完整 ④剩余的

身残志坚()风卷残云()残酷,残忍()风烛残年()

绝 ①穷尽,完全没有了 ②极,最 ③走不通,没有出路 ④独一无二

斩尽杀绝()会当凌绝顶()绝处逢生()绝技,绝唱()临 ①将要,快要 ②靠近,对着 ③来到,到达 ④照着字画模仿

临别()身临其境()居高临下()临阵磨枪()

成语专项

一、补全下列成语并记住它们。

()()敬敬()()教诲 专心()()坚()不拔 鼓鼓()()兴致()()指手()()五()缤纷()()赞叹 凶相()()()()失措 混为一()()()一色()()浪涌()()惜别 震()人心 繁花似()()()群书 鸿篇()()奸诈贪()名()其实 雄浑()()()()不倦 金蝉脱()家()四壁 犹()不决 断()绝壁 宏伟()丽

威风()()()笔()书 名垂()史()山野岭

()水穿石 气势()()满面羞()哀()遍野 官()民()逼上()山()而走险 替天行()人喧马()()满天下()来()受()败无能

二、按要求写成语。

满载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声绘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雕月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人物神态的:慈眉善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二意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身临其境 记忆犹新 戛然而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终生难忘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

5、“(),()”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画蛇添足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1、他的计划(),漏洞百出,大家都反对。

2、冬季长跑比赛即将来临,为了班级荣誉,同学们都积极锻炼,没有人敢()。

3、平时他说话口若悬河,可一到关键时刻,却(),说不出来。

4、这篇文章的结尾有着()的作用,毫无()之嫌。姹紫嫣红 翩翩起舞 皓月当空 奔腾不息 手舞足蹈 蓬勃生机

1、春风吹来,()的花儿(),散发出阵阵花香,引来了一群群蜜蜂。

2、(),蔚蓝的大海静静地睡了,与白天()的样子迥然不同。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螳臂当车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一无所获 一事无成

1、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地并有所成就呢?(),一味等待的人将();不懂装懂、()的人,必定();如果只是()而不去独立思考,最终也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2、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大势所趋,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台独行为完全是()、自取灭亡。他们种种所谓的民主表决无非是(),其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险恶的用心——分裂祖国。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纹丝不动 锲而不舍 微不足道 安然无恙 惊叹不已

1、水滴不紧不慢地滴着,而石头却()。水滴明白 :虽然自己(),但是只要(),总有一天会把石头滴穿。

2、洪水过后,他看到()的防洪大堤和脚下有惊无险的村庄,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3、李警官以()擒住了正在行凶的歹徒,让围观的群众()。无稽之谈 冷嘲热讽 坚持不懈 轩然大波

1、李洪志的种种歪理邪说纯属(),不足为信。

2、富兰克林的推测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面对别人的(),他毫不理会,仍就()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不绝于耳 引人注目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 无能为力

1、校运会赛场上,最()的要数100米赛跑了。发令枪响后,运动员都()地冲出了起跑线,拉拉队员的呐喊声(),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2、老朋友提着烟酒来找张法官,请他网开一面。张法官说:“对不起,这件事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啊!”

四、读背下列成语,并选用成语在所选择的情境下写几句话。聚精会神 装腔作势 难以置信 怒发冲冠 万籁俱寂 措手不及 持之以恒 古今中外 半途而废 忍无可忍 望而生畏 不足为奇 情境:

1、课堂上

2、小树林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炉火纯青 脍炙人口 欣喜若狂 众所周知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天衣无缝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情境:

1、演讲台上

2、书画展览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深火热 化为乌有 依草附木 相依为命 妻离子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劫富济贫 志存高远 依依不舍 情境:

1、电视里

2、爷爷家中

篇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 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 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 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 “是什么就教什么”, 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 更有语文味。

【教学流程】

一、唤醒记忆导入

1. 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谁讲给你听的?你知道他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吗?

2. 这也是作者伊索写这个故事的目的。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伊索和他的著作《伊索寓言》?

3. 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 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唤醒学生的记忆, 强化认识寓言是一种故事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二、多样方式品读

1. 展开想象读故事—— 《牧童和狼》。

(1) 《狼来了》其实就是——《牧童和狼》。 (出示:“狼来了!狼来了!”) 故事里, 牧童最后悲惨的结局其实与他的叫唤有关。他前后叫了几次?每次叫唤时, 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同吗?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答案。

①交流:前面几次叫唤时, 他心里会怎么想?

②最后一次喊叫呢?你能想象当时的情形吗?他的表情、他的叫喊声。

③小结:想象让简短的寓言故事更丰满具体, 更生动形象!

(2) 可现在他再撕心裂肺地喊叫, 在人们听来都与前面几次是一样的。那是因为—— (出示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生齐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常会有一些空白, 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本段教学, 紧扣牧童前后几处叫唤浓墨重彩, 想象当时的情形, 体会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 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寓言情境, 触“言”感“意”, “意”由“境”生。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了寓言鲜明的形象性。学生越是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形象, 就越能深刻领会寓意。)

2. 变换角度读故事——《狐狸和葡萄》。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 出示: (狐狸)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①请用刚才的“想象法”丰富这个故事的情景。

②狐狸够葡萄是不是就这几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想尽办法”去想象和感受狐狸为吃到葡萄而费尽心思)

③在讲述故事时狐狸用的这么多方法是不是都要讲出来、讲具体呢?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最大特点——短小而精练)

(3)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狐狸感到“无望”, “无望”就是——绝望, 感觉没有了希望, 所以他只好转身离开, 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①这句话狐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用怎样的语气说的?你也这样说说。

②指导朗读:加上语气词“哼”, 读起来会更有嫉妒时酸溜溜的感觉。 (学生练读, 指名读)

③言由心生,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现在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词“哼”走入狐狸的内心, 品味出它的酸葡萄心理)

④所以, 作者这样说—— (出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读懂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结:换角度去读寓言故事,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读同样的寓言, 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段教学,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故事寓意后并没有止步,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注重多向思维训练, 启发个性表达、独特见解, 能使学生在模仿概括新寓意中创造、积淀言语智慧, 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则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学生会越学越聪明。)

3. 借助表演读故事——《蝉和狐狸》。

(1) 这个故事中也有狐狸,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 故事里的狐狸是怎么夸蝉的?先轻声读读它的夸赞, 再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待会表演出来。

①学生表演练习。

②师生共评:狐狸当时是这样夸的吗?眼神是这样的吗?表情、声音、动作呢? (引导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满脸堆笑的表情、甜甜的甚至发腻的声音、前倾谄媚的举动来表演狐狸)

③小结:表演, 能使寓言故事“活”起来。

(3) 蝉有什么反应, 上当了吗?读读书上的描写。 (出示: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

①理解“有诈”。

②当狐狸看到有东西从树上落下时, 它会怎么想?

③当它扑过去, 发现只是一片树叶时, 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儿?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4) 出示:“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 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①这时蝉说话了, 它当时和狐狸是怎么说的?读读想想, 在它的话语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然后再读读, 读出蝉的语气。

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蝉?它为什么没有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上当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蝉的智慧)

③所以故事最后写道—— (出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④从蝉身上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 你还想说什么?请用句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说说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对比被骗的乌鸦进行思考和总结)

⑤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它身上又获得什么启示?也用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一下。

(5) 一则寓言能让我们悟出这么多独特的感受,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正如《伊索寓言》的译者所说—— (出示:《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 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 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生齐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式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方式, 适合寓言故事的教学。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 能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 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对寓意自然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悟。借助表演, 还可启发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处、微妙处、关键处, 察言会意、涵泳品味、明意赏言, 从而收获不同的启示。)

三、复述寓言故事

1. 《伊索寓言》真有意思 , 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复述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2. 学生复述, 师生评议。

3.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 你觉得《伊索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4.交流、总结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主人公大多是动物, 但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揭示寓意。

5. 作业:把寓言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篇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诺贝尔》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1833年10月2  1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bànɡ),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洲。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力量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liànɡ)跄(qiànɡ),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少年王冕》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jì)。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示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同王冕来到隔壁秦家。秦家人牵出一头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离这不远就是七泖(mǎo)湖,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十棵合抱粗的垂杨柳,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喝水。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lónɡ),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黄鹤楼送别》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jiàn)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kuài)炙(zhì)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篇6: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按课文内容填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____________,但远比它__________,所以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瀑布从岩壁上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2.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陪客松正对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在陪同游人_____________。送客松_______________,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_”。4.读了《黄果树瀑布》,我不禁想起一句描写瀑布的诗句来了:_______________。5.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______________,随风飘飞,_________,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_________”的奇景。6.莫高窟保存着_______多尊彩塑。这些彩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______________的力士。7.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__________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这些______________,就像是走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8.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段话中4次用到了数据,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吴捷蓓 常州智睿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按课文内容填

9.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请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道:“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想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这位大师的做法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这两个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欣赏了__________的黄山松,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课文中是这样来描写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来到黄果树瀑布前,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位于我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更令人神往,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彩塑、__________的壁画,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11.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_______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_,照得湖水通红。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树木葱茏,_______________。树枝___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___。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_____________,荷叶上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还认识了一些杰出人物,美国科学家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_;明朝史学家___________面对厄运不低头,完成了___________的新《国榷》;瑞典科学家_____________不顾生命危险发明了炸药。13.我们还从“滴水穿石”中得到这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编写人:吴捷蓓 常州智睿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按课文内容填

15.李白的《黄鹤楼送别》一诗,送的是老朋友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这位朋友也是______代的一位大诗人。我们学过他写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透出来了_________________。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枝像____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_________________,荷叶上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默写《清平乐·村居》,并完成后面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首词是______朝词人________写的一首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词作。“清平乐”是词牌句,“乐”读__________。“村居”上这首词的__________。2)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农村的幽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一对老年夫妻酒后聊天的情景。3)诗中“无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读到最后一句时,展现在你眼前的应该是这样的一幅情景,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水浒传》的故事,它是我国第一部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故事中,除了课本上的人物外,你还知道《水浒传》中哪些人物?请你至少再写两个,然后从中选择一个(用“√”标出),编写人:吴捷蓓 常州智睿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按课文内容填

用一两句话写出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水浒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给你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朝代歌”补充完整

唐尧虞舜__________,__________乱悠悠,_________晋统一,________是对头。隋唐五代__________,宋元明清_____________。

20.《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这部长篇小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你对下列人物的印象是:林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岸上杨柳________,江上沙鸥________。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______,消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见一江春水__________________流向天边„„他__________________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写出历史上这些时期的名人

春秋__________

战国__________

秦国__________

汉__________ 三国__________

晋__________

南北朝________

隋__________

唐__________ 五代十国__________

宋__________

元__________ 2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吴捷蓓 常州智睿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5-7单元按课文内容填

2)敕勒川,_______,天似穹庐,________。天苍苍,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4)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5)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不肯过江东。7)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

篇7: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只:zhī(船只) zhǐ(只有) 看:kān(看门) kàn(看见)

解:jiě(理解) jiè(押解) 发:fā(发现) fà(头发)

转:zhuǎn(转学)zhuàn(转圈 尽:jǐn(尽管) jìn(尽力)

二、解释: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座无隙地:形容人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叽叽呱呱:形容说话声音很高。

成千盈百:盈,满。形容人很多。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进玉兰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含的精神、力量,都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3、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4、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5、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6、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小天使、繁花、春光。

7、作家卡片:

篇8: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部分课文仿写

一、在揣摩中品读语言的芬芳———“言”的表达

语言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但这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只要语言表达,表达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艺术,它的载体始终是语言本身。课标中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文本”为核心,从而让学生由言解意,在揣摩中知道文本写了什么,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芬芳。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时,笔者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介绍了彩塑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文本,从“两千多尊”读出了彩塑之多,从“慈眉善目”读出菩萨的平和,从“威风凛凛”感受天王的威严,从“强壮勇猛”品出力士的有力,从而引导学生读出彩塑的不同特点。学生在赏文、析字中想象彩塑的不同神态,在字斟句酌中感受作者用四字词语准确、传神地概括写出了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教学中,精彩的字词、关键的语句,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课堂上,留足时间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让他们充分地静思默想,深入感悟、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纯美,在“言”与“意”的融合转换中,让他们自由地言说抒怀,张扬个性,表达言语。

二、在赏析中关注文本的表达——“法”的习得

第一次试教《莫高窟》,笔者把目标定在了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和藏经洞曾经的藏品丰富,并在每一段的教学后,对莫高窟是“一颗明珠”“艺术宝库”进行反刍,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但试教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现的文字形式,结果是徒劳无功的。”夏丐尊先生的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被文字的内容所打动时,应该冷静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

于是,笔者以课后习题4“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为抓手,以五个教学片段串起了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列提纲。

课前谈话,让学生自我介绍,知道自我介绍时要抓住姓名、年龄、学校、特长、爱好、成就等要点进行,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让对方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

复习导入时,让学生回忆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完成第一课时所列的一级提纲(如图),对新课内容进行预热。

在品读了彩塑的特点后,引导学生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有序地将彩塑的不同特点描写出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作者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接着略写几类彩塑,详写卧佛,最后总写游客感受.教师帮助学生拟列了提纲。

教学壁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仿照第二自然段编写提纲的方法试着给壁画列提纲吗?教者智慧放手,把学生推向了前台。

教学结束后,对整篇课文的提纲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提纲的妙处,知道这就是文章的构思。这篇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学生平时习作的最好范本,笔者再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试着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以帮助学生巩固文章内容。

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把书读厚,在编写提纲中把书读薄,课堂上学生在厚薄之间走了个来回,将诵读积累、审美鉴赏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起到了言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得“法”。

三、在空白处实现言语的迁移——“能”的提升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应在引领学生对语言进行寻绎与品味,对表达的探问与获取的基础上,为学生见识文章的情感和言语的迁移搭建平台。将“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做到“言意”共生、“言意”兼得,从而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

例如,教学飞天时,笔者引导学生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式,进而发现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和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美丽迷人。教师以诗歌的形式重新排列文字,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悟作者整齐的句式与精练的语言。那成百上千的飞天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飞天的姿态、动作,进而让学生仿照文中的排比和四字词语写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飞天。

出示句式: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生1: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手持莲蓬,脚踏祥云,有的自天而降,势若流星。

生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飞舞花间,闻歌起舞;有的相互追逐,嬉戏打闹。

生3:壁画上的飞天,有的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载歌载舞,尽情联欢。

……

教学时,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给学生机会,引领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上,将学生的视角引导至自我需要的实践运用上,把文中的句式表达迁移到新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以“言”表“意”,以“言”化“意”的效果,切实提升学生“语用”的能力。

“言意”共生,打破了一味追寻“意”的文本解读方式,构筑起新的教学策略,寻找言意共生的训练点,设计言意共生的线路图,展开言意共生的阅读场,让语文教学向“语用”渐进。

参考文献

[1]吴建英.语文教学的本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2023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试题含答案下一篇:高中政治课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