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成语复习教案

2024-09-04

六语成语复习教案(通用6篇)

篇1:六语成语复习教案

诵读与积累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三、五、七单元“练习”中的《诵读和积累》。教学目标:

1、诵读这四个单元的成语,感悟词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成语。

2、通过朗读,背诵,运用等活动,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由这四类成语拓展延伸到其它与之相似的成语,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并触类旁通进行运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灿烂的文化宝库中,成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成语的王国,领略它们的风采。

二、整理词语,拓展积累。㈠描写冬季景色的词语。

1、在本学期,我们学了不少的成语,你们还记得吗?那就让老师来考考你。(呈现图片)

2、这样的景象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呈现: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齐读这些词语。

3、通过这些成语,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其实,在春、夏、秋三季,美丽的景色又何止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成语?(呈现其它季节的图片,请同学准备)指名回答。㈡有关《西游记》的词语。

1,小学六年里,我们不仅积累了不少词语,也读了不少的书。《西游记》就是其中的一本。我们还学了不少有关它的成语呢。2,呈现: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3,而其实,很多的成语故事都是跟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有关的,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4,.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初出茅庐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背水一战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

㈢蕴涵道理的词语。

1,成语中不仅有故事,其实也蕴涵着很多的道理。请看下面的这些词语: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学而不厌 苦心孤诣 闻过则喜 见贤思齐 有教无类 不偏不倚 诲人不倦 乐此不疲 托物言志 喻之以理 逝者如斯 川流不息(指导学生朗读)。

2,你能给这些成语分分类吗? 表现时间飞逝的: 形容学习态度的: 说明做人道理的: 讲述写作方法的: 显示教育理念的:

3,刚刚大家是按内容来分,我们还可以

根据结构来分AABB AABC ABCC 含近义词

含反义词 根据来源来分(来自寓言故事的、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来源于历史典故的),4,练习.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成语闯关

[一]

第一关:写正确 填字成词

寒冬()月

风刀霜()

塞外边()银()素裹

神()气爽

不避()险 腾云()雾

明()秋毫

除恶()尽 莫()一是

迷途知()

恍如()世 苦心孤()

见()思齐

逝者如()[二]

第二关:能理解

本册书中的成语很多,要理解它并不难,有时候理解了其中的关键字即可,现在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对这些成语的关键字理解了没有?(要求:先独立练习,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学而不厌

匪夷所思

有教无类

鉴往知来

诲人不倦

除恶务尽

川流不息 明察秋毫

嫉恶如仇

银装素裹

[三] 第三关:会运用

师导言:我们有那么多成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在生活中应用,在运用中考虑用得准不准,用得合不合适,所以第三关就是看你会不会用。

1、填上合适的成语。

①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拥有七十二变,()、();一双()可以()。他曾经(),赢得了“()”的美誉,后来保唐僧去()。

2、巧填成语。

六年的小学生活,弹指一挥间,真是

、。春天的校园(),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学习生活,心里真是()。时光匆匆,真是()。六年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了学习要(),犯了错误要()。相信在()的夏季,我们一定会有收获的。

3、请你们运用你所知道的一个恰当的成语,评价课文中的人和物。(投影齐读)

孔子:______ 刘老师:______

莫泊桑:______ 孙悟空 :______ 白骨精:______ 福楼拜:______ 聂将军:______ 三亚落日: ______

篇2:六语成语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必考考点:

1、理解词语;

2、近义词、反义词;

3、词语排序;

4、词语归类

5、成语;

6、谚语、歇后语、俗语

试题题型: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写近义词、反义词;

3、补充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4、选词填空;

5、词语排序、分类;

6、词语搭配。试题难度:难度增大,考查内容有一部分来自课外。

一、从备选的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 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声和抓鱼时的()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永远和儿时的伙伴()在那条小河边。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⑤④②

二、与“奋不顾身”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是()(2分)

A、诡计多端 B、一泻千里 C、舍己为人 D、夸夸其谈

三、用“望”字组五个词,再分别填入句子中。(5分)

1、凡卡的生活没有()了,连猪狗都不如。

2、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许了一个美好的()。

3、小时候,我多么()去省城玩一趟。

4、忙碌了一年,人们都()今年有个好收成。

5、我对外来充满了()。

四、下面近义词错误的一组是()(2分)

A、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B、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C、成足在胸——心中有数 D、心惊肉跳——泰然自若

五、将符合句子中画线的意思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计较:A、计算比较 B、议论;打算 C、争论

1、他对这些小事从不计较。()

2、你不要和他计较了,气坏了身体怎么办?()

琢磨:A、雕刻和打磨(玉石)B、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C、思索、思考

1、他正在琢磨着怎样渡过这次难关。()

2、再好的玉也要通过琢磨才能显露它的光彩。()沉重:A、分量重 B、责任大 C、思想负担重

1、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比游人走得还快。()

2、奶奶的突然离世使他的心情顷刻间变得沉重起来。()

3、这副沉重的担子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才能挑起来。()

六、请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思相当的四字成语。(8分)

1、人家没有明确是说你,你去解释,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2、他的结局,对于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再不动动脑子,还是这样干下去,肯定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4、让我这个大老粗在这么多人面前作报告,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七、把下面句子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8分)

1、活动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少年宫,同学们都很留恋,谁也不肯离开。()

2、考试开始了,同学们精神非常集中地答卷。()

3、解放军战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落水儿童。()

4、实现“四化”,是振兴和安定国家的伟大事业。()

八、按解释填成语。(8分)

1、【 】言【 】语:简短的话

2、【 】言【 】语:虚伪而动听的话。

3、【 】言【 】语:为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得十分动听的话。

4、【 】言【 】语:背后制造、散布的污蔑诽谤之类的话。

九、将下列成语按感情色彩分类。(9分)

狗仗人势 落花流水 情不自禁 万古长青 欣欣向荣 锲而不舍 水落石出 阴谋诡计 川流不息

1、褒义词:

2、贬义词:

3、中性词:

十、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8分)

新鲜:

1、新鲜,没有枯萎:

2、少见的,稀奇的: 骄傲:

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自豪:

十一、把下列成语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6分)A、愁眉苦脸 B、刻舟求剑 C、昂首阔步 D、万紫千红 E、成群结队 F、奇花异草 G、兴高采烈 H、成千上万 I、不计其数J、坐井观天 K、桃红柳绿 L、掩耳盗铃

1、用故事说明道理的:

2、说明数量、范围的:

3、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

4、描写自然景物的:

十二、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10分)

1、只要功夫深。

2、路遥知马力。

3、在家前日好。

4、外行看热闹。

5、少壮不努力。

十三、将下列三国故事中的歇后语补充完整。(8分)

1、周瑜打黄盖——()

2、草船借箭——()

3、张飞使计谋——()

4、徐庶进曹营——()

十四、照样子,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写在给出的谚语后面。(4分)多读 多问 多练 多思 多学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3、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4、好学深思,必知其意——()

十五、将下列三字俗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6)

A、替罪羊 B、睁眼瞎 C、门外汉 D、纸老虎 E、糊涂虫 F、应声虫

1、不明事理的人。()

2、外行的人。()

3、外强中干的人。()

4、随声附和的人。()

5、目不识丁的人。()

6、代人受过的人。()2014年春季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词语】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必考考点:

1、理解词语;

2、近义词、反义词;

3、词语排序;

4、词语归类

5、成语;

6、谚语、歇后语、俗语

试题题型: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写近义词、反义词;

3、补充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4、选词填空;

5、词语排序、分类;

6、词语搭配。试题难度:难度增大,考查内容有一部分来自课外。

一、从备选的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欢呼 ②欢聚 ③欢笑 ④欢乐 ⑤欢唱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的小伙伴们戏水时的(③)声和抓鱼时的(①)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④)。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永远和儿时的伙伴(②)在那条小河边。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⑤④②

二、与“奋不顾身”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是(C)

B、诡计多端 B、一泻千里 C、舍己为人 D、夸夸其谈

三、用“望”字组五个词,再分别填入句子中。

指望 愿望 渴望 盼望 期望

1、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猪狗都不如。

2、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许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3、小时候,我多么(渴望)去省城玩一趟。

4、忙碌了一年,人们都(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5、我对外来充满了(期望)。

四、下面近义词错误的一组是(D)

A、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B、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C、成足在胸——心中有数 D、心惊肉跳——泰然自若

五、将符合句子中画线的意思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计较:A、计算比较 B、议论;打算 C、争论

1、他对这些小事从不计较。(A)

2、你不要和他计较了,气坏了身体怎么办?(C)

琢磨:A、雕刻和打磨(玉石)B、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C、思索、思考

1、他正在琢磨着怎样渡过这次难关。(C)

2、再好的玉也要通过琢磨才能显露它的光彩。(A)沉重:A、分量重 B、责任大 C、思想负担重

1、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比游人走得还快。(A)

2、奶奶的突然离世使他的心情顷刻间变得沉重起来。(C)

3、这副沉重的担子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才能挑起来。(B)

六、请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思相当的四字成语。

5、人家没有明确是说你,你去解释,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欲盖弥彰】

6、他的结局,对于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见异思迁】

7、再不动动脑子,还是这样干下去,肯定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徒劳无功】

8、让我这个大老粗在这么多人面前作报告,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强人所难】

七、把下面句子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8分)

1、活动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少年宫,同学们都很留恋,谁也不肯离开。(恋恋不舍或依依不舍)

2、考试开始了,同学们精神非常集中地答卷。(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3、解放军战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

4、实现“四化”,是振兴和安定国家的伟大事业。(兴国安邦)

八、按解释填成语。(8分)

1、【三】言【两】语:简短的话

2、【花】言【巧 】语:虚伪而动听的话。

3、【甜】言【蜜】语:为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得十分动听的话。

4、【流】言【蜚】语:背后制造、散布的污蔑诽谤之类的话。

九、将下列成语按感情色彩分类。(9分)

狗仗人势 落花流水 情不自禁 万古长青 欣欣向荣 锲而不舍 水落石出 阴谋诡计 川流不息

1、褒义词:万古长青 欣欣向荣 锲而不舍

2、贬义词狗仗人势 阴谋诡计 落花流水

2、中性词: 情不自禁 水落石出 川流不息

十、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8分)

新鲜:

1、新鲜,没有枯萎:

2、少见的,稀奇的: 骄傲:

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自豪:

十一、把下列成语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6分)A、愁眉苦脸 B、刻舟求剑 C、昂首阔步 D、万紫千红 E、成群结队 F、奇花异草 G、兴高采烈 H、成千上万 I、不计其数J、坐井观天 K、桃红柳绿 L、掩耳盗铃

1、用故事说明道理的: B J L

2、说明数量、范围的: D E H I

3、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 A C G

4、描写自然景物的: F K

十二、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10分)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三、将下列三国故事中的歇后语补充完整。(8分)

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草船借箭—(坐享其成、满载而归)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十四、照样子,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写在给出的谚语后面。(4分)多读 多问 多练 多思 多学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多问)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4、好学深思,必知其意——(多思)

十五、将下列三字俗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6)

A、替罪羊 B、睁眼瞎 C、门外汉 D、纸老虎 E、糊涂虫 F、应声虫

1、不明事理的人。(糊涂虫)

2、外行的人。(门外汉)

3、外强中干的人。(纸老虎)

4、随声附和的人。(应声虫)

5、目不识丁的人。(睁眼瞎)

篇3:成语复习方略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 是汉语里面一个特殊的现象, 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具有形式整齐、结构固定、韵律和谐、言简意赅的特点。它是每年高考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也是检测同学们语言运用能力的绝好题型。

既然如此, 那么我们如何在成语的复习上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第一, 掌握正确的方法。

若想正确使用成语或快速准确地解答成语运用题, 立足教材, 留心课外, 广识成语, 日积月累, 勤查工具书, 了解其内涵, 熟悉其用法, 圆熟地掌握, 恰当地运用才是关键。

(一) 掌握记忆方法

背诵成语行之有效而有趣的方法有:

1. 求其源。

即弄清成语的出处及含义。如“杯弓蛇影”, 源出《风俗通义·怪神》, 后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疑神疑鬼, 妄自惊慌。

2. 找特殊。

即其真正内涵恰好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的四字成语, 如“望其项背”“万人空巷”。

3. 抓引申。

即有些成语的引申义往往才是其精华之所在, 如“满城风雨”, 很容易用它来形容暴风骤雨来袭的情状, 而实际上这里的“风雨”引申为议论、流言, 议论流言就像满城风雨一样散播各地, 挥之不去。形容事情传遍各处, 到处都在议论着, 而且多指不好的事。

对于一些高频易考易混易误成语我们要熟记, 如:“不负众望”“不刊之论”“不赞一词”“差强人意”“侧目而视”“久假不归”“空谷足音”“美轮美奂”“目无全牛”“七月流火”“首当其冲”“危言危行”“炙手可热”等。

(二) 了解特定指向

有些成语具有语意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等特定指向, 只有细致了解, 方可力避出错。

1. 有些近义成语语意轻重不同。

如“爱财如命”和“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 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 语意轻一些。

2. 有些近义成语范围大小有别。

如“别具一格”与“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 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不同的是, 前者偏重在“格”, 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 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 范围小;后者偏重在“生面”, 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 适用范围广。

3. 适用对象有异。

其一, 有些成语只专属于某一对象, 不可扩而大之。如“举案齐眉” (限于夫妻) 。“汗牛充栋” (仅用于表示“书籍”的数量)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 “崭露头角” (多指青少年) 。类似的成语还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指男女儿童) ;“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指夫妻) ;“穿云裂石”、“响遏行云”“六马仰秣” (指歌声的效果) ;“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 (指文艺作品) ;“功高不赏” (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等。其二, 有些近义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如“源源不断”与“络绎不绝”, 前者形容物资供应连续不断, 后者形容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类似的成语还有如“大庭广众”与“众目睽睽” (场合不同, 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 “鱼目混珠”和“鱼龙混杂” (前者比喻以假乱真, 后者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 成分复杂) ,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前者指消息传播, 后者指东西丢失) 等。

4. 情感态度不同。

如“等量齐观”与“一视同仁”, 前者意为对本有差别也应有所区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后者意为对不应视作有差别的人和事不分厚薄, 同等看待, 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三) 辨别协调问题

要注重仔细辨别成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

1. 语法搭配。

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规则不能违背, 比如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因此, 辨别成语时分析语法结构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首当其冲”, 一般只能作谓语, 但常被人误用定语;“叹为观止”的主语是人, 如果主语是物, 要说“令人叹为观止”;“风云人物”相当于一个名词的用法;“风卷残云”相当于一个动词的用法;“风调雨顺”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 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 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须注意分辨。常见褒义易被误用的有:“胸无城府”、“文不加点”、“蔚然成风”、“高山景行”、“凤毛麟角”、“羚角挂角”、“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寥若晨星”等;常见贬义易被误用的有:“无所不为”、“粉墨登场”、“振振有词”、“上行下效”、“如丧考妣”、“师心自用”、“弹冠相庆”、“始作俑者”、“梁上君子”等;中性的有“光怪陆离”等。

3. 整体语义。

有些成语有本义, 还有引申义、比喻义, 有的还有几个含义, 我们需从整体上去把握其内涵, 以免出错。如“目无全牛”, 语出《庄子·养生主》, 写一个姓丁的厨师初杀牛, 眼睛看到的是整头的牛, 三年以后, 技术纯熟了, 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 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又如“美轮美奂”, 源自《礼记·檀弓下》, “美哉轮 (高大) 焉, 美哉奂 (众多) 焉”, 本义是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 后来用此形容新屋高大美观, 现在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还如“秀色可餐”, 既形容姿容非常美丽, 又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第二, 明确误用类型。

在积累了一定的成语, 且能够了解特定指向、辨别协调问题的基础上, 再来研究高考试卷中成语试题设置错项的特点, 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达芬奇密码”, 按图索骥, 正确解答此题并非难事。具体说来, 我们可以将高考成语的干扰角度归纳为十种类型。

(一) 望文生义

成语都有固定的意思, 如果不知其意, 仅凭字面去理解, 往往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 20多年前, 两人产生了矛盾, 一直互不理睬, 退休后, 一件偶然的事, 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 两人和好如初, 白头如新, 大家也为之高兴。

[解析:“白头如新”的意思是“相交虽久而并不是知已, 像新知一样”, 下句是“倾盖如故”, 这两个成语合起来的意思是说, 两个人可以认识了一辈子, 却仍像陌生人, 而有的人可以一见面就能成知交了。]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在考试中常见的有“细大不捐”、“别无长物”、“差强人意”、“高山仰止”、“不以为然”、“一念之差”“筚路蓝缕”、“不胜其烦“、“不容分说”、“五风十雨”、“久假不归”、“洛阳纸贵”、“不足为训”、“不刊之论”、“为虎作伥”、“硕大无朋”、“灯红酒绿”、“间不容发”、“惨淡经营”、“罪不容诛”、“大方之家”、“噤若寒蝉”、“功败垂成”、“忍无可忍”、“无出其右”、“春意阑珊”、“并日而食”、“杀回马枪”等。

(二) 褒贬误用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用的过程中, 必须辨别褒贬, 否则就会误用。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 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 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解析:“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食物大量涌现, 蓬勃发展, 是个褒义词。句中说的是造假者, 属于感情色彩误用。]

类似感情色彩易误用的还有:“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半斤八两”、“不稂不莠”、“火中取栗”、“墙倒众人推”、“弄巧成拙”、“弹冠相庆”、“巧舌如簧”、“拍手称快”、“睚眦必报”、“评头论足”、“巧立名目”、“不堪入目”、“推波助澜”、“趋之若鹜”、“颐指气使”、“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倾巢出动”、“蠢蠢欲动”、“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走马观花”等。

(三) 错用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有特定的对象和方向性, 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 张冠李戴, 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若不了解其特定使用对象及特定的方向性, 就会出现毛病。如: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 从源头连续不断地流去, 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解析:“特立独行”, 指有操守、有见识, 不随波逐流, 适用对象是人, 不能用来指历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独特性。]

类似的易将适用对象弄错的成语还有:“拍手称快” (多用来形容仇恨得到消除、正义得到伸张或目的得到实现时的痛快心情) 、“栩栩如生” (指人或生物的形象) 、“眉飞色舞” (用于人) 、“相濡以沫” (用于患难中, 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 (用于权势大, 气焰盛) 、“绘声绘色” (描绘声音和形貌) ;“萍水相逢” (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耳鬓厮磨” (用于夫妻) 、“比翼双飞” (用于夫妻)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 动作纷乱) 、“琳琅满目” (多指书画或工艺品) 、“珠圆玉润” (指歌声婉转和谐或文字流畅明快) 、“楚楚动人” (指女子娇柔秀美) 、“如坐春风” (指受到好的熏陶或教育) 、“脱颖而出”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等。

(四)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 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只可对人。如果不明就里, 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我下面将要证明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解析:“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廉价的砖, 引出珍贵的玉。比喻说出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论。该成语多用做谦词, 在此错用了。]

表谦称的还有:“蓬荜生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雕虫小技”、“才疏学浅”、“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不足挂齿”、“问道于盲”、“忝列门墙”、“敝帚自珍”、“百无一能”、“不揣冒昧”、“恭敬不如从命”等。

表敬称的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不吝赐教”、“洗耳恭听”等。

(五) 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 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 尽管是高科技工具, 拥有它, 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解析:“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劳力大, 收到的成效小, 与“事倍功半”混淆, 应用“事半功倍”。]

类似易混淆误用的还有:“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不以为意”和“不以为然”、“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不足为训”和“不足为戒”、“不胫而走”和“不翼而飞”、“无可厚非”和“无可非议”、“处心积虑”和“殚精竭虑”、“侧目而视”和“刮目相看”、“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谈笑风生”和“谈笑自若”、“独树一帜”和“匠心独运”、“耳闻目睹”和“耳濡目染”、“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等。

(六) 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 就易造成混乱。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协调, 但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 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 需注意辨析。如:

例 (1) 谈起电视、互联网, 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例 (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 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例 (3) 折扇和信封上面, 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解析:“左右逢源”意为做事得心应手, 顺利无碍, 比喻办事圆滑, 此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上, 而不是做, 该成语不能作“说”的补语。“信手拈来”不能带宾语;“龙飞凤舞”是个形容词短语, 句中把它当作动词短语用并误带了宾语。]

(七) 重复累赘

成语一般都十分精练, 使用得当, 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效, 但如果不注意成语与句子语意的比较, 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

例 (1) 绵延七八年, 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 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例 (2) 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 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例 (3)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 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解析:例 (1) “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 再加上一个“人民”, 犯了重复的错误。例 (2) “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 形容伤势重, “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例 (3) “忍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 与该句中的“笑”重复。]

(八) 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 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掌握其含义, 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使它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矛盾。如:

例 (1)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未雨绸缪, 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 (2) 令人忧虑的是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 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例 (3) 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点燃了他重读《庄子》的兴趣, 他马上找出《庄子》来读, 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

[解析:例 (1)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应改为“出现之前”。“未置可否”指不表明态度, 后面又有“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说明态度明确, 前后矛盾。例 (3) “相见恨晚”指“一见如故”, 与前面的“重读”矛盾。]

(九) 轻重失度

成语在意义表达上有轻重之别, 当遇到表意明显较强的词时, 要注意研究其语境, 看语境到底需要表意轻还是表意重的词, 区分轻重, 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例 (1) 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 全村人都很难过, 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

例 (2) 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 但方向正确, 无可非议。

例 (3) 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 勤勤恳恳, 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例 (4) 大唐太平公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家碧玉, 令人赞赏。

[解析:例 (1) “哀鸿遍野”指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这里显然言过其实, 程度太重。例 (2) 既然有缺点就不能说“无可非议”, 显然用轻了, 应换成“无可厚非”。例 (3)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需处理上万件事务, 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 这个成语词义很重, 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例 (4)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太平公主贵为皇胄, 用“大家闺秀”来形容她都不足以显其尊贵, 显然该词是“小词大用”了。

(十) 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 如果使用不当, 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如:

例 (1) 当暴雨如注, 满地泥泞, 汽车无法行车, 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 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例 (2)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褔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例 (3) 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 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解析:例 (1)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 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 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 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 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 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 是不恰当的。例 (2) “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 积极主动地做, 不退让。仁, 指仁义之事, “奥斯卡奖”与“应该做的事”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不合语境。例 (3) “不足为训”是“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之意, 而此句子中要表达的意思应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足挂齿”, 明显地与语境不合。]

第三, 把握解题技巧。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 再佐之以科学的解题方法, 就完全可能稳操胜券。

(一) 冷静审视, 看清题干, 辨清设问正误取向。

(二) 细读选项, 体会语境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 , 借助语感, 初步判定成语在语境中运用是否合适。

(三) 审视初步选定的答案, 如果是错误项, 查找其错误运用的原因, 或者看其他选项有无明显的病因。

(四)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 用常见的误用类型进行鉴别, 作最后取舍。

(五) 分析病情, 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关键语素、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 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篇4:如何有效复习成语

一、了解成语

(1)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珍品,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又较能体现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便于记忆和使用。

(2)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如它承载古代寓言——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承载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承载历史故事——一鼓作气 。

(3)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

(4)成语来源丰富。如来自寓言——刻舟求剑;来自神话传说——精卫填海;来自历史故事——指鹿为马;来自名家诗文——学而不厌;来自口头流传——同病相怜;来自当代创新——莺歌燕舞。

二、多积累成语,温故知新

如成语接龙游戏展学识:

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人微言轻 轻诺寡信

信口开河 河决鱼烂

烂醉如泥 泥古不化

化整为零 零敲碎打

节外生枝 枝词蔓语

语重心长 长篇大论

论功行赏 赏罚分明

明珠暗投 投其所好

好高骛远 远走高飞

飞黄腾达 达人知命

命世之才 才疏学浅

浅尝辄止 止于至善

善始善终

三、学习成语讲方法

(1)了解字面意思: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木柴下面,比喻潜藏很大危险。

(2)把握应用意义(陈述对象及意思、感情色彩、用法功能)

临渴掘井:口渴时才挖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3)实践运用

单丝不线:一根丝不成线,形容力量薄弱。

四、成语试题有解法

(1)检查句子陈述对象与成语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陈述对象是否正确 )

例:A.朱光潜幼年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一次被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他成了父亲最年幼的学生。

B.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以说是不名一文。

C.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戏珠,有的像莲花盛开……真的是巧夺天工。

(2)检查成语的义意与语境所需义意是否吻合或重复

A.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不论大家怎样劝说,他仍然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沉默不语,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其它如:当务之急 芸芸众生 民不聊生 记忆犹新

(3)检查感情色彩是否符合语境(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B.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其它如:无所用心 亦步亦趋 胸无城府

(4)检查成语的用法功能是否合适

A.这则笑语,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B.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C.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篇5:六语上《负荆请罪》上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

3、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幻灯片。

2、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图片。

3、出示话剧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了解话剧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的一般方法。

2、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毫不惧怕、唇枪舌剑、侮辱”等词语。

3、学习第一幕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揭题。

1、出示《完璧归赵》的图片。

师给学生讲这个故事。

2、出示《渑池之会》的图片。

师给学生讲这个故事。

3、结合上面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负荆请罪

4、生读课题。

二、了解话剧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剧本是什么?剧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阅读剧本?

出示(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人物。剧本开头和中间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解题。

负:背着。荆:荆条。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分。

3、大家想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如何?

4、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剧本。

三、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得的词语,想想“负荆请罪”的意思。(3)、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指读。

(赵 廉 韩 惧 唇 庸)(2)、组词

(3)、指读课文,理解词语。

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惧怕:害怕。宽恕:宽容饶恕。昏庸:糊涂而愚蠢。

四、再读课文,思考:

1、先回答解题时提出的问题。

2、再回答:本课两个剧幕,每个剧幕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研读课文。安排学生表演。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后,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廉颇:知错能改

蔺相如: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现在的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学生讨论交流。)

(1)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2)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1)这是剧本第一幕的片段,写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两人的对话。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提示: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问: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没有提示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其他同学注意听,评价一下,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

师:职位是上卿的蔺相如掌管着一个国家的一切事物,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他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可引读。)

师: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老师读一遍。老师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可引读。)

师:(1)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

(2)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3)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4)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

师: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引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大家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再补充出动作、神情的提示就可以了。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第二幕的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把剧本第二幕廉颇真诚的认错行为读一读,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引读。)

师:(1)你们读后觉得廉颇这是在干什么?(自责、悔过)

(2)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

(3)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

(4)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

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读一读吧。(5)、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出示:(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

(6)、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引读。)

师: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想一想,蔺相如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的内容想)

师: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引读。)

6、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四、感悟人物。

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

出示: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2、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引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五、排演节目。

要求:

1、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2、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 班级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3、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附: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当街挡道)(有意避让)蔺相如

(以诚相待)(负荆请罪)

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该故事的前因后果,课前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明白人物的心理,突出人物各自的品质。学生清楚了来龙去脉后,再通过剧情表演,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了兴趣,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6:高考成语复习教案

一 成语误用

一戒:望文生义

病例1: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文不加点”的“点”理解成了“标点”,“写文章不加标点”确实是毛病,应该改掉。但是“文不加点”的真正含义却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非但不是毛病,反而是非才思敏捷的写作高手不能达到的优点,为什么要改掉呢?“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病例2: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的“刊”理解成了“刊载”。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这样的稿件任何一个编辑部都是求之不得,怎会无法采用呢?

病例3: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大方之家”这一成语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出自《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亦简称“方家”。在这里“大方”音dàfāng。而“大方”(dà·fang)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其不能与“之家”构成成语,作者显然是将这两个同音词混淆了。二戒:褒贬不分

病例4: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 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怎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呢? 病例5: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

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

病例6: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 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这 里感情色彩不当;还有如“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来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身、好为人师等

三戒:张冠李戴

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用于女性的成语:

花样年华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巾帼英雄; 千娇百媚才貌双全天生尤物天香国色 夭桃称李水性杨花含情脉脉沉鱼落雁; 秀外慧中林下之风待字闺中秋波微转 红颜薄命风韵犹存彩风随鸦衣香鬓影; 嫣然一笑仪态万方齿若编贝蕙质兰心 琵琶别抱莺声燕语体态轻盈倾国倾城; 珠圆玉润珠围翠绕豆蔻年华二八年华; 破瓜之年及笄年华等。

病例8: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病例9: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如“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美仑美奂”只形容建筑,„罄竹难书‟只形容罪恶,“不瘟不火”只形容戏剧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言谈举止,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如“这副画炙手可热。”又如“他把这理论批驳得遍体鳞伤。”“遍体鳞伤”只能用于人,这里应用“体无完肤”。这一类的成语还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巧夺天工”、“青梅竹马”等

四戒:轻重失当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见《现代汉语词典》)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病例11: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上面例句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

病例12: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 有余辜”或“罪有应得”。五戒:自相矛盾

病例13: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成语“功亏一篑”见伪古文《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 连连失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病例14: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病例15: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六戒:画蛇添足

病例16: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病例17: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病例18: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七戒:胡乱模仿

病例19: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很明显,“拿你是问”是作者模仿成语“唯你是问”而造的一个短语,但是他并没有理解“唯你是问”中的“是”是一个文言助词,只起提前宾语“你”的作用,并无实义。“唯你是问”即“只问你”。照此看来,作者仿照的“唯你是问”只能翻译成“拿问你”,这从语法上无论无何是讲不通的。

病例20:今天镇上恰逢集日,只见人流涌动,摊前若市。

很明显,“摊前若市”是模仿成语“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而造的一个短语,但是“门庭”与“市”是不同类的地方,可以相似。而“摊前”即是“市”的一部分,又谈何“若(像)”不“若(像)”呢?

病例21:有的人事前信誓旦旦,拍胸脯打保票,但一出了问题就躲之夭夭。很明显,“躲之夭夭”是模仿成语“逃之夭夭” 而造的一个短语。成语“逃之夭夭” 是逃跑的诙谐说法,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桃之夭夭(意思是桃树长得枝叶茂盛)”一句,后以“桃”谐音为“逃”。而作者仿照的“躲之夭夭”中“之夭夭”既无来历,又无意义,可谓东施效颦、弄巧成拙了。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都有“随口乱说”的 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再如“朝三暮四”与“朝秦暮楚”都有反复无常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朝秦暮楚”多指大的原则方面的反复,比喻不讲原则,反复无常。例“中国现代史上的军阀都要依靠一个外国势力,但他们朝秦暮楚,没有一个准后台。”“朝三暮四”比喻经常改变主意,例“他研究学问朝三暮四。”再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前者侧重徒有虚名而毫无实际,犹如镜花水月一般,虚幻而不能捉摸,后者指以物示人而不落实,望梅虽不真正解渴,但有梅可望总比虚幻不可捉摸实在一些。所以“画饼充饥”比喻根本不能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望梅止渴”则比喻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例“在今天的时局下,空言民主因属画饼充饥,预约民主亦仅望梅止渴。”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光明磊落”、“光明正大”、“迫不及待”与“刻不容缓”等。

二 成语练习

成语修改练习题通过查词典下面成语为什么用错了:

1.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六语成语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成语复习教案05-19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05-19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06-19

期末成语复习05-24

高考复习成语06-02

高考成语复习06-03

成语期末复习06-28

成语复习 解释07-24

成语一轮复习08-22

高考复习成语熟语06-30

上一篇:会计岗位职务职责说明书下一篇: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