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礼仪规范刚要

2024-07-29

司法礼仪规范刚要(精选6篇)

篇1:司法礼仪规范刚要

前台文员礼仪培训

培训目标

1、提高员工高素质的形象魅力;

2、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前台是企业的形象代表,懂礼、知礼、守礼,尊重;

3、了解和掌握各种接待工作中以及职场上的礼仪行为规范;

4、以客户意识服务心态为中心,把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5、树立前台接待人员专业的职业形象。

一:

培训项目: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培训主题:《服务意识与礼仪》 内容:

1、职场礼仪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影响;

2、服务意识是如何体现在礼仪行为中的;

3、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培训目标:

1、首先让学员意识了解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其重要性;

2、只有具备了服务的意识,才能在工作中用好礼仪,并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二:

培训项目:职场礼仪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如何打造个人的职业形象?

培训主题:职场礼仪-行为举止篇 内容:

1、行为举止礼仪的原则:站姿、坐姿、步姿等仪态控制。在职业场合的行为限制,控制负面行为的技巧;

2、规范得体的行礼,鞠躬的尺度与节奏

3、表情、眼神、视线、手势的范围区分与得体运用;与客户距离、位置的把握;递送物品的要求与规范;

4、微笑:微笑的训练方法、以及不同情况下微笑展示的尺度,特殊情况下的情绪控制,用“心”微笑的方法; 培训目标:

打造形体语言的魅力。规范前台人员的行为举止,到位的仪表、神情、肢体语言,让人感觉端庄幽雅、大方得体、训练有素。

培训主题:职场礼仪-电话礼仪篇

内容:电话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1、有声语言的传递:电话的“声音表情”

2、无声语言所传递的思想与情感

3、如何接电话、转电话、打电话

4、运用“同理心”进行电话倾听与沟通

5、电话礼仪六要素,以及打电话的注意事项 培训目标:

*使用电话时,表情、眼神、肢体语言对电话沟通效果的影响; *电话沟通的语气、语态等对树立公司整体印象的重要性。

培训主题:职场礼仪-办公室礼仪篇 内容:

1、办公接待区域礼仪3S(整理、整顿、清洁)

2、给客人奉茶(咖啡)的礼仪

3、给宾客引路的礼仪

4、与客人共乘电梯的礼仪

5、会客室接待与座位的礼仪

6、乘车礼仪 培训目标:

*办公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取得顾客信赖的重要因素 *宾至如归,感染客户

培训主题:职场礼仪-接待礼仪篇 内容:

运用“同理心”抓住客户的“感觉”

1、准备礼仪:接待客户的Key-man之道

2、说话礼仪:礼貌得体的话语,说话的清晰度与亲和力技巧,控制负面语言的技术

3、称呼、问候、寒暄的要领

4、介绍礼仪

5、得体礼貌的握手、错误的握手

6、接递名片的礼仪,与忌讳动作 培训目标:

*无论是前台的接待人员,还是客户服务人员,和客户交往中,抓住客户的感觉,留下自己的“真实瞬间”,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礼仪规范的学习都是为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真实瞬间”

培训主题:职场礼仪-仪表仪态篇 内容:

1、工作时间内头发、面容、指甲、香水规范

2、男士仪容仪表的着装规范

3、女士仪容仪表的着装规范

4、工作时间内首饰佩带的规范要求

5、良好的个人仪容仪表习惯 培训目标:

*懂得着装技巧与着装规范,以及着装的TPO原则 *各种场合的得体的着装术

三:

礼仪文化的形成 培训主题:《礼仪文化与企业影响力》 内容:

1、礼仪对个人的影响力,良好礼仪习惯的力量;

2、礼仪对企业的影响力,礼仪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

3、成为良好个人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的执行力关键;

4、态度→思想→行为→结果!培训目标:

*高素质的企业造就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成就高素质企业;

*心变则思想变,思想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结果变,一切变化从内心开始,一切行为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浅谈司法鉴定工作人员的礼仪

司法鉴定人员需要天天同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必须学习、掌握和遵守司法鉴定日常工作礼仪, 以便更好地与各式各样的当事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 力求做到“兵马未动, 礼仪先行, 依礼行事, 以‘礼’服人”, 陈之以礼, 晓之以情。

现在, 重视、开展行业礼仪教育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及端正机关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一个人来说, 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反映。司法鉴定礼仪不仅是司法鉴定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而且它代表着一个司法鉴定机构的整体素质和外在形象。司法鉴定人员在工作中, 必须时刻铭记两点, 即敬人和沟通。

其一敬人:即尊重他人。司法鉴定人员要学会尊重他人,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 古人云“礼者, 敬人也”, “不学礼, 无以立”, “人之所以为人, 礼义也”, 圣人云“克己复礼”, 而今我们要学会“克己敬人”, 尊重别人乃礼仪之真谛, 礼仪本来就是用以敬人的, 老百姓常讲“神鬼怕敬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讲道义、讲礼义、讲廉耻、讲诚信的民族, 尊重别人乃一般的礼仪常识, 不懂得尊重别人, 也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 也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司法鉴定活动的工作性质, 决定了司法鉴定人员常常是被人“求”的, “受人求者常骄人, 求人者常畏人”, 司法鉴定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司法鉴定工作人员,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惯, 处处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不懂得尊重别人, 工作作风生冷硬横, 态度令人反感, 这样于己无利, 于人有害, 是司法鉴定活动之大忌。

其二沟通:即善于与人交流, 学会与人沟通。尊重是礼仪的内在真谛, 而沟通乃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是用来进行人际交往的, 人际交往就需要沟通, 尊重和沟通二者内外联系, 相辅相成, 和谐统一。只有懂得了“敬人”之礼仪真谛, 又善于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沟通, 才能做好司法鉴定工作, 才能树立司法鉴定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良好社会形象。

一般来讲, 司法鉴定礼仪应当包括司法鉴定活动的环境礼仪、仪表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等。

司法鉴定活动的环境礼仪:司法鉴定活动的环境是指司法鉴定活动所在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是一个司法鉴定单位的硬件建设。具体是指一个司法鉴定单位的整体环境如何, 办公条件是否达标, 布局是否合理, 环境是否安静卫生, 外观是否文雅舒适, 它从一个方面代表着这个司法鉴定单位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司法鉴定单位整体布置要像一个司法鉴定的办公场所, 环境要整洁优雅, 窗明几净, 办公场所的物品摆放要有条不紊, 如鉴定室墙壁上可以悬挂鉴定标准、收费标准、工作制度、行为规范、鉴定须知等, 但不宜过多过满, 桌椅摆放的要整齐有序, 桌面上可以摆放日常办公用具、工具书籍等, 但物品摆放切忌杂乱无章或脏乱差, 窗台上可以摆放以观叶植物为主的花卉, 但不宜过多, 以1-2盆为宜, 地面上自然要干净整齐, 没有灰尘和垃圾等物品。

司法鉴定人员的仪表礼仪:仪表即一个人的整体外观,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交往对象一般首先关注一个人的仪表, 即所谓“以貌取人”。仪表礼仪的要求是自然、规范、协调、美观,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仪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 司法鉴定人员要做到自然美、修饰美、内在美的高度协调统一, 工作场所着装要正式规范, 仪容端庄大方, 行为举止庄重得体, 衣着干净整洁, 搭配合理, 不能过分短小暴露, 不能过分艳丽, 不着奇装异服。女同志不要佩戴过多的金银首饰, 不得穿超短裙, 不化浓妆, 不染彩发, 不染指甲。男同志不准穿短裤、背心, 不留长发, 不剃光头, 不蓄胡须, 不得文身等。头发要勤于梳洗, 长短适中, 发型得体, 自然美化。眼部要修眉、保洁。耳部要讲究卫生, 修剪耳毛, 鼻子要清洁, 要经常修剪鼻毛。要经常刷牙漱口, 使口腔清洁无异味儿。行为要文明、优雅、端庄, 举止要美观、规范、互动, 一个人的举止动作, 实际上是其教养、风度和魅力的外在表现, 坐立要得体, 所谓“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工作中不得在办公室内吃零食、抽烟喝酒、高声喧哗, 喝水尽量不能出声, 工作时间不能出现勾肩搭背、挽手嬉笑打闹等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实质上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 既显示了司法鉴定人员的作风轻浮, 又损害了司法鉴定的良好形象, 也使得司法鉴定结论在当事人心目中大打折扣。

司法鉴定人员的语言礼仪: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司法鉴定人员要善于与人交流, 言谈举止要文明、优雅、端庄, 在交谈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与人沟通的一个捷径, 可以表现出本人的友好、和蔼和善意, 表现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 有利于双方的沟通、理解、信任和互动。在日常工作中, 要牢记五句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与交往对象进行交谈时, 要主动热情, 以礼相待, 谈吐优雅, 姿态良好, 态度诚恳, 语言文明, 努力使自己谦恭、友好、真诚, 切不可虚情假意, 敷衍了事。交谈中眼神要正视或仰视对方, 而不能斜视或藐视对方, 要保持真诚友好的微笑, 还要表里如一, 当笑则笑, 切忌冷笑、窃笑、大笑等, 与人谈话时表情要自然, 举止要得体, 态度要真诚, 语态要舒缓, 用词要文雅, 口齿要清晰, 语速要快慢适度, 语音要有高低轻重, 语气要抑扬顿挫。同时要注意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谈话, 并且谨慎发言。在用电话进行交流中, 开始首先问好, 最后进行道别, 不矫揉造作, 言语礼貌, 态度平和, 声音清楚, 咬字准确, 语句简短, 音量适当, 努力使人感到闻其声知其人。司法鉴定的书面语言具有服务性、缜密性、凭据性、严肃性的特点, 必须做到“逻辑严密、文字精确、字斟句酌”, 大到整篇文章, 小到标点符号, 都不能马虎。同时应当注意, 司法鉴定人应当慎言, 学会适时地保持缄默, 以庄重沉稳为职业形象, 应当依据法律规定, 符合职业身份, 言所当言, 不言所不当言, 切记言多必失。

司法鉴定人员的公务礼仪:司法鉴定人员的办公礼仪相对比较简单, 一般涉及到办公、接待等。在司法鉴定活动中, 需要不断加强行风廉政建设, 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要不断加强司法鉴定人员的公务礼仪, 完善司法鉴定人员的个人形象, 只有维护好司法鉴定人员的个人形象, 才能维护好司法鉴定机构的整体形象, 也才能赢得交往对象的尊重和理解, 牢固树立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同时, 司法鉴定人员要有时间观念, 包括按时上下班, 按时完成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 与有关人员的约定要按时到达等。这也是尊重他人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精诚的敬业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 工作精神饱满, 工作态度真诚, 工作热情高涨。工作中严于律己, 勤于政务, 钻研业务, 协调关系。接待来访人员态度和蔼热情, 语言文明礼貌, 有问必答, 依礼接待, 做到来有迎声, 问有应声, 走有送声。切忌耍态度、冷硬横, 工作中要谦虚热情、慎重处事, 防止简单粗暴、推诿搪塞、敷衍了事;即使遇到一些不讲道理、不够冷静、不听劝阻的人和事, 也要冷静的耐心解释, 保持有理有利有节。对那些情绪激动、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无理投诉的来访者, 要态度冷静,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待之以礼, 不卑不亢, 不温不火, 不急不脑, 耐心对待, 灵活处理, 及时报告。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把自己当作当事人, 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 急当事人之所急,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以化解社会矛盾, 服务社会。

司法鉴定人员的社交礼仪:在当今世界人人都要进行社交活动, 社交礼仪一般有握手、介绍、名片等。握手要区分场合, 掌握时机, 端正态度, 伸手的先后顺序一般为:女士同男士握手时女士首先伸手, 上级同下级握手时上级首先伸手, 长辈与晚辈握手时长辈首先伸手, 先来者与后到者握手时先来者首先伸手, 社交场所握手时首先伸手等。递交名片时要观察意愿, 把握时机, 讲究顺序, 表现谦恭, 先打招呼, 双手递交。接受名片时要态度谦和, 认真阅读, 精心存放, 表示感谢, 礼尚往来。

总之, 无论在什么场所, 无论是握手还是交换名片等, 都要时时处处表现得真诚和友好, 牢记对别人的尊重。

司法鉴定机构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一个弱势群体, 它像春天里的小苗, 虽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在其成长过程中, 需要经风雨、见世面, 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打击。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勤奋工作是司法鉴定人员的内在气质, 而司法鉴定礼仪作为司法鉴定执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 是司法鉴定人员内在修养和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对实现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公平, 塑造司法鉴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牢固树立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 充分展示司法鉴定人员的个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学习司法鉴定礼仪, 必须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高个人内在素质, 增强司法礼仪理念

司法鉴定礼仪具有自律、平等、敬人、真诚、宽容、适度等项原则, 它并非仅仅是个人的言谈举止, 从根本上说, 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 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 心里有“礼”举止才合“仪”。因此, 学习司法鉴定礼仪, 首先要提高个人的素养, 即所谓修身养性, 司法鉴定人员举手投足都应符合礼仪, 一言一行都要体现文明, 时刻保持司法鉴定人员庄重、文雅、得体、大方的仪容举止, 把司法鉴定礼仪浸透于自身的血液之中, 随时随地都要体现礼仪精神, 树立正确的理念, 从小事做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在细微之处见素养。这样便有利于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司法鉴定人不懂礼、不学仪, 司法鉴定人的素质就会在当事人心目中大打折扣, 就会引起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怀疑和反感, 就容易使其对司法鉴定结论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 增加被投诉的几率。

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树立良好礼仪形象

对于司法鉴定人员来说, 每个人的言谈举止, 风度气质不但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而且直接影响到司法鉴定单位的整体形象, 甚至关系到司法鉴定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司法鉴定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 增强礼仪观念, 掌握礼仪知识,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都应主动地习礼、知礼、行礼,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时时处处事事以礼律己, 以礼行事, 以礼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饱满的工作热情, 做到仪容严整, 举止文明, 仪表端庄, 才能树立司法鉴定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三、弘扬司法鉴定文化, 建设司法鉴定队伍

礼仪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个重要方面, 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不但在古代, 在现代社会交往中, 早已成为具有时代共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司法鉴定礼仪就是在司法鉴定执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司法鉴定特色的行为规范, 是司法鉴定文化的积淀, 是司法鉴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配着司法鉴定人员的言行和活动。一个司法鉴定机构的礼仪如何, 不但反应着该单位的文化建设, 也是该单位整体水平的“晴雨表”。司法鉴定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必然要求有符合司法鉴定规律的礼仪准则, 因此, 司法鉴定人员除了要遵守普通公民普遍遵守的礼仪规范, 还应当遵守因其特殊职业身份所要求的司法鉴定礼仪规范。以适体的司法鉴定礼仪来反映司法鉴定文明, 博取民众对司法鉴定的尊重和信任, 把司法鉴定工作做大做强, 司法鉴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尽快颁布司法鉴定礼仪规范, 并在年度考核中对有关司法鉴定礼仪进行考核, 使司法鉴定活动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使司法鉴定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3:礼仪规范提升司法公信力

“我曾经遇到过开庭过程中找不到法官了,只听到法官的声音传出来,原来他蹲在审判台里侧,跟人打电话。” 现任北京大禹律师事务所主任的张燕生对《望东方周刊》讲起2004年她在某中级法院刑事审判庭亲历的情景,“此类明显不当的行为,包括我曾经还碰到过的法官把脚踹在审判桌上,喝酒以后在法庭上说醉话等,近两年的确是很少看到了。”

“这种转变,与近年来各级法院不断将规范司法礼仪作为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有一定关联。”张燕生说。

有助于缓和不信任感

2012年2月17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并施行《贵州省人民法院文明司法礼仪指南》。

这并非第一个省级高院发布的司法礼仪规范方面的文件。早在2006年,浙江省高院公布了《法官司法礼仪规范》,从法官职业形象、接访接诉等五方面对法官提出要求。此后,河南省高院也于2008 年8 月1 日试行《河南省人民法院司法禮仪规范》。

省高院外,各级人民法院也有相似司法礼仪规范文件。以河北省为例,2011年8月31日廊坊中级法院公布了《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试行)》,成为该省首例针对法院工作人员礼仪的规范文件。此前在2010年11月25日,河北省还成立了法院司法礼仪研究会,当时河北省高院院长高勇发表书面讲话说,“成立司法礼仪研究会,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要以此为平台,在全省法院系统引导一种规范、文明的司法行为风尚。”

业界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司法礼仪对基层法院仍是奢侈品,但近来基层法院在司法礼仪建设方面却频频出招。去年底,河南洛宁县法院在新制定的《干警综合绩效评估办法》中,首次将规范着装、内务卫生、言行举止等司法礼仪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并由监察室负责对各部门的司法礼仪进行检查。今年2月,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法院将2012年定位为“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年”,整肃司法礼仪是其中重要内容。3月底,四川开江法院组织开展评查活动,其中“遵守司法礼仪,规范庭审语言,避免对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亦是评查法官要求之一。

事实上,各地出台的司法礼仪规范并非“地方创新”,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做的进一步细化。

这些规范大致包括法官礼仪、庭审礼仪、接待礼仪及违法司法礼仪后的处理措施等方面,集中针对各种乱象,例如开庭时服装打扮不注意形象,耐不住烟瘾,坐在审判台上前俯后仰、跷二郎腿、随便进出、接听手机、耍威风、随意训斥当事人等行为进行规范治理。此外在规范中往往还附有特别说明的“司法忌语”,如“你当法官还是我当法官;你懂法还是我懂法;你大还是我大;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听你的还是听我的”等“不当语句”。

“这些规定平时对法官培训时都提到过,有些细节没有规定的,我们也会很注意。比如双方当事人都来了,有一方的律师可能我认识,甚至是同学熟人,但当着当事人的面我是不能过去握手的。”曾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的高级法官李大元对《望东方周刊》说,他曾参加过多次关于举止言行、文化修养、法官规范、纪律要求等方面的讲座。

在李大元看来,之所以对司法礼仪格外重视,与当下整个社会心态有关。“当下,社会诚信受到质疑,不少当事人对法官甚至有不信任的成见,而司法礼仪带来的执业规范感和神圣感能对缓和这种不信任感起到一定作用。”

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在法官的基本仪容仪表上有很大改进,但张燕生认为,直接关乎审判公正性的庭审礼仪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刑事审判庭的情况看,现在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对当事人的大声呵斥。”张燕生说,尤其是当事人自我辩解或对公安机关表达不满时,法官常会使劲敲击法槌予以制止。

2010年11月底,张燕生接手一个强奸案,当年12月在法院庭审中,被告人辩称自己被诬告,审判长即说,“噢,你没罪,都是别人陷害你,是吧?”当被告人辩解说受到刑讯逼供时,“话都没有说完,法官就拿着法槌使劲敲,坐在他附近的书记员吓得一哆嗦。”

事实上,关于法官的此类行为,各级司法礼仪规范中均有明确提及。如法官在庭审中不得随意打断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等的陈述等。

在张燕生看来,法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自身在法庭上的角色认知。“在我国的传统思维中,法院被当成打击犯罪的工具,法官也站在打击犯罪的角度考虑问题。当被告人辩白自己无罪的时候,有些法官就可能会显得愤怒,有的甚至有时候帮着检察官跟律师吵架,一时忘记了自己的居中裁判地位。”

“尤其是不公开审理的,有的法官就表现得不够严谨。2007年的一个案子审理中,我说公诉人没有出示某个证据,公诉人就马上低头找,很长时间找不到,法官急了,说‘我帮你找,就不信没有’。” 张燕生说,还有一种常见问题是不准时开庭。“通知9点开庭,可能9点半才开始。我曾经在一个中院门口碰到院领导站在那里查时间,说明这个问题在法院内部其实是很重视的。”

回应张燕生所说的“委屈”,李大元说至少他本人在担任审判庭庭长期间对司法礼仪规定是严格遵守的。“纪律检查部门会专门调取录像看。法官庭审态度不好,举止不文明,当事人说话时法官不认真听,只要群众一封信举报,肯定就会被查,轻则写检查,重则被调离岗位。因为这关乎整个庭的荣誉。”

“高级法院比基层法院的情况要好一些,一些基层法官在跟律师、当事人沟通时态度比较生硬。” 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主任孙中伟对张燕生的看法比较赞同。他告诉《望东方周刊》,民事审判庭与刑事审判庭的情况也有不同,“刑事审判庭,涉及到跟公权力当庭抗辩,法官可能会‘偏袒’公诉方,司法礼仪上就会失衡;民事审判的话,当事人双方是平等关系,一般有经验的法官只要能驾驭法庭,遵守基本的庭审礼仪还是不难的。”

除了审判长,陪审员与书记员的行为也关乎庭审礼仪规范。“最近的一个刑事案子,从早晨9点多开庭,持续3个小时,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下午又审了3个小时,案子比较复杂,审判长是一个50多岁的女法官,她本人一直保持着注意力,但旁边的两个陪审员到下午都趴在了桌子上,看上去像是快睡着了。”大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赵亮对《望东方周刊》说,这种疲劳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不是主审,精力不太容易集中,书记员也是如此。以前书记员用笔记,必须得认真听,现在技术水平高了,书记员就可能会走神。”

目的是实现公正判决

法袍与法槌制度是司法礼仪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

“1980年代初法院刚恢复工作的时候,法官穿便装。1985年左右给法官穿类似警官的衣服,大盖帽、肩章式。”张燕生说。

到了2000年初,“两高”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00式审判服检察服换装试穿工作的通知》,法官袍正式进入社会的视野。按照当时的官方通知,换装法官袍的原因是:“法官、检察官戴肩章、大盖帽在外观上近似军警,人民群众早有批评意见。为了体现中国法官和检察官的公正形象……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开庭审理案件时,逐步改着黑色法官袍。法官穿着法官袍象征着思想的成熟和独立的判断力,并表示始终遵循法律,对国家和社会的负责。”

2002年初,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的通知,法槌开始进入法庭。按照规定,法官在宣布开庭、休庭、判决等情况下“应当使用法槌”;在面对妨害审判、扰乱法庭秩序等情况时“可以使用法槌”。对敲击法槌还有细节规定,如敲击“轻重以旁听区能够听见为宜,不得连续多次敲击法槌”。

“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是法官主导法庭审判,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才大幅度地引入了对抗制因素,这样,法庭上的礼仪要求也就更加突出,从根本上说是要营造一种开明、公正的司法秩序,使控辩各方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平等、公开、文明地博弈。”张燕生说。

法庭环境亦与广义上的司法礼仪有关。一些法律界学者认为,不少地方建设的法院建筑,其设计风格与司法礼仪的神圣庄严性不一定匹配。

“从根本上说,司法礼仪规范的出台是司法改革的措施之一,是追求司法文明的表现。其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法庭秩序,实现公正判决。”张燕生说。

篇4:规范司法从规范司法习惯抓起

“收到了,已经到卡上了,谢谢!”放下电话,宋婷立即在该院赃款赃物处理台账上做了记录。“这可是我们主动送过去的钱呢!该处理的事情,一天不耽误,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好习惯了。”填好台账,宋婷讲起了事情的原委。

2014年7月,孙某的丈夫陈某因涉嫌受贿罪被该院立案侦查。为争取宽大处理,在被取保候审期间,陈某夫妇主动携带12万元到该院退赃,该笔款项随后被该院扣押。

今年1月初,一审法院认定陈某受贿6.2万元,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陈某不服,提起上诉。4月9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陈某上诉,维持原判。收到二审裁定书后,该院案管科根据赃物管理规定,立即对涉案款物进行核查,发现陈某夫妇的主动退赃款比法院最终认定的金额多出5.8万元,遂立即督促该院反贪部门迅速将该笔款项退还。

“在以前,涉案款物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与办事拖拉等不良的司法习惯有关。”该院检察长徐承业介绍,为了切实整改不规范司法行为,去年年底,该院共收集了八十余条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的问题,经分析发现,其中与不良司法习惯有直接关系的就有三十多个。

为此,该院决定将规范司法习惯作为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切入点,逐项列出不良司法习惯的行为表现及整改措施,狠抓干警的工作态度、办事效率和司法行为习惯的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目前该院干警司法办案中的不良习惯已不见踪影,规范司法已成为干警的“习惯性动作”。(文/张士海 汪彦)

篇5:深入推进规范司法行为

创办“一季刊”。针对退补案件存在“退”而“不补”、“可补”而“不去补”或者仅出具“无法补证的工作说明”重新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该院创办了《交流与提高》季刊,建立了每季度移送审查起诉案件质量情况通报机制。每季度总结提炼办案经验,汇总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质量情况及侦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发成内部刊物《交流与提高》,向该县公安机关领导、法制室、相关办案单位进行书面通报,重点通报退侦率及退侦后补证质量情况。同时,建议县公安局将补查案件质量纳入考评机制,由法制室对各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一段时期内的补查案件质量考核,对退补案件质量不高,补侦态度消极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个人绩效考核。

上好“一堂课”。检察官主动为公安民警授课,提高侦查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针对该县公安机关新进年轻干警较多,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收集固定证据意识不强的现状,该院变“被动应邀授课”为“主动授课”,抽调侦监、公诉部门办案骨干,采取分片包办案单位集中授课辅导的形式,着力提升侦查人员的证据收集固定能力和严格依法办案意识。该机制的建立,不仅增进了公安民警和检察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使侦查人员充分掌握了审查起诉案件证据标准,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办案效率。上半年,该院已主动到侦查机关授课4次,先后200余人参加听课。

开展“一评查”。案件质量评查,加强案件质量内部监督。该院以案件质量评查为抓手,围绕程序、实体、卷宗质量、社会效果等指标,坚持承办人自评、科室互评、组织评查小组交叉评的评查模式,找问题,提建议。坚持网上评查与纸质卷宗评查相结合,评查人员通过统一业务查询功能,从流程节点、法律文书、涉案款物管理登记情况等方面,对照纸质卷宗开展动态评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评查人员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业务部门和上报检委会。经过梳理汇总,该院利用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在全体干警会上进行点名通报,使办案干警“红红脸”、“出出汗”,确实起到通过案件评查“倒逼”规范办案的作用。半年来,该院共随机抽取了56起案件进行集中评查,通过问题查摆和整改,检察干警规范办案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效果进一步提升。在“全市检察机关优秀法律文书评选”中,该院审查逮捕类文书制作水平位居全市第一。立案监督的李某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被洛阳市院推荐到省院参评“全省检察机关十大侦查监督精品案件”。办理的齐某玩忽职守、受贿案已入围“全省检察机关十大反渎精品案件”。两名干警被洛阳市院评为“首届未检业务竞赛能手”。(文/刘玉辉)

篇6:“五加强”助力司法规范

一是加强案件管理规范。坚决做到受理规范、分流规范、结案规范。对检察机关受理的案件,做到统一受理。严格按照案件管辖的规定,把握案件受理关。

二是加强案件监督规范。案件监督主要体现在案件办理中流程监控和案件办结后的案件质量评查。日常做到流程监控日志,对快要到期的案件,进行预警记录和提示;对发现存在问题的案件,及时口头提醒纠正或发书面流程监控通知书。案件评查主要采取重点案件评查和一般案件随机抽查两种方式。评查结束,要形成案件质量评查档案,作為考评各部门、各承办人执法办案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将评查结果进行通报,业务部门对通报内容作出反馈,以促进规范化司法。

三是加强法律文书规范。一方面,严格文书的网上制作、网上审批,强化对权限、程序的监管。另一方面,对以本院名义出具的各类法律文书,从制作规范、证据运用、事实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口头提示或发出流程监控通知书。

四是加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接待工作规范。严格执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充分保障律师阅卷权,同时利用受理律师申请会见函、申请调取证据函的条件,监督办案部门是否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答复,以及相关理由是否符合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

五是加强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范。 2014年10月份,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网正式运行后,该院案管部门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切实做到依法、全面、及时,推进案件信息公开网健康发展。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下一篇:武大硕博连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