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

2024-07-25

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通用6篇)

篇1: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

三电设备防雷措施

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建筑物安装避雷针只能防范直击雷,而感应雷则通过外部相连的线路容易在瞬间感应高压危害室内的电器。夏季是雷雨多发季节,容易出现电脑、电话、电视等用电设备因雷击造成其硬件的损坏和通讯故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护公司财产不受损失,要求各单位做好雷电应急工作,并配套相关制度管理。

1、打雷时首先要关好门窗,避免雷电进屋。

2、各单位要设立防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制度,落实各机房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防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雷雨时及时关闭各单位公用网络设备及雷雨后的检查和恢复。

5、雷电时、下班后,必须关闭电视、电脑、音响、影碟机、空调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线、网线及其它信号线路。以防雷电从这几种途径窜入用电设备造成损坏,使用者受到伤害。

6、打雷时尽量不要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机,及时拔掉固定电话进线,防止雷电从电话线路窜入,造成电话损坏或人员受伤。

7、各单位防雷电灾害责任人要熟悉机房设备电源、照明用电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生雷灾火灾时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8、雷雨天气动力厂维管车间三电班维护员全天24小时巡查执行情况。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三电班上报情况,以便及时修复,避免再次遭受雷击。

10、各单位从即日起自查自检,特别是电源线与网络、有线、电话等通讯线路交叉、绞接连接,应当采取防范措施(绝缘隔离)予以整改,确保人身及三电设备的安全。

动力厂 2014年7月23日

篇2: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

微机保护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雷击的案例分析(1)摘要:升华热电厂变电站是2005年新投建的35 kV等级变电站。由于雷雨天气频繁,故误动事故频发,导致部分设备损坏。通过分析误动的原因,认为控制电缆屏蔽层没有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是由于其屏蔽层接地方式存在问题,受到外界磁场干扰,引起误动,并由此

提出相应改造措施。

关键词:控制电缆;屏蔽层;干扰;接地方式

近年来,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机型二次设备要想在这样一个高强度电磁场、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安全、可靠的运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这些二次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耐受电磁干扰的能力;二是进入设备的电磁干扰水平必须低于设备自身的耐受水平,即要求尽量减少由控制电缆侵入的干扰和降低干扰信号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屏蔽和接地的方法。提高二次电缆抗干扰的防护水平,需要正确理解电缆屏蔽层的作用及屏蔽层应如何正确接地。本文主要就控制电缆屏蔽层电缆接地方式,结合变电站的主要干扰途径、原理、屏蔽层作用等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问题的提出和原因分析

升华热电厂变电站是2005年新投建的35 kV等级变电站,全站采用南京力导微机保护装臵。变电站位于钟管镇,属于多雷区,年1 34天,雷暴强度较大。在投运后不久遭受雷害,发生烧

毁微机保护装臵的事故。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

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过电压,损坏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雷电直击,直击站内设备概率很低;绝大多数损坏为感应造成,通过耦合二次回路感应干扰电压等途径对设备产生间接的有害影响。连接导线与设备的电缆端口是电磁干扰的主要传播途径,以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等方式传播。通过检查发现:电源线串有抗干扰低通滤波电容,电源模块采用的是高频开关,外壳金属接地线及保护接地均完好,初步怀疑是由信号控制线引入的。经过现场进一步察勘:电缆沟内未采取多路分层的敷设方式,由于场地限制使众多控制电缆密集的排列于电缆沟内,且电缆沟内控制电缆与接地线、固定电缆的钢筋紧贴在一起,并且控制屏蔽电缆未采取接地措施。据现场运行人员测量,雷击过后控制电缆的屏蔽层电压达200 V。因此,得出结论:升华热电厂内微电子设备众多,各种线路、电缆错综复杂并且大多敷设于电缆沟中与地线紧贴,当控制电缆与接地线在同一条电缆沟布臵时,地线遭受雷击后会在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使控制电缆缆芯间及芯地间产生感应过电压,从而误发信、误动作,严重的甚至损坏微机

保护设备。变电站的主要干扰传播途径 变电站的电磁干扰(EMI)途径按介质分为传导性干扰和辐射性干扰两大类。传导性干扰是指通过电源线路、接地线和信号线传播的干扰;辐射性干扰是指通过空间传播的干扰。按性质又可分为电容耦合、电感耦合[1]。电磁干扰以电磁场的形式存在,主要通过电场、磁场、电磁场等途径对信号传输线及设备信号产生影响。

2.1 电容耦合

由于电气设备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变电站高压母线及设备上的电压通过分布电容在控制电缆系统中产生干扰电压。

电压愈高,产生的电容耦合强度愈强,高压部分距离二次设备愈

近,其电容耦合强度愈强。

2.2 电感耦合

变电站高压母线等一次设备流过交变的电流,将在控制电缆敷设空间产生交变的磁场,由于磁场的变化,就会在控制电缆中产生感应电压。干扰电压的大小由互感的大小来决定,由一次设备与二次电缆的相互间空间位臵来决定。

在生产实际中,各种干扰源对二次回路的耦合方式是非常复杂的,同一干扰源往往会以多种干扰方式作用于二次回路。根据不同的干扰源,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总结抗干扰的经验,逐渐达到变电1 屏蔽电缆的作用及屏蔽层接地方式比较

目前大多变电站采取的防护电磁干扰手段是采用屏蔽电缆。控制、信号电缆多用带镀层的细铜丝编织层构成的编织层,屏蔽层一般能覆盖90%。针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对二次控制电缆的干扰,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抗干扰方法是电缆屏蔽层接地,有两种方式: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现对两种抗干扰方式特点及适用条件

加以讨论。

3.1 防止电容耦合

不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干扰没有屏蔽作用,而一端接地和两端接地的屏蔽层对电场的屏蔽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屏蔽层接地良好,则电场终止于屏蔽体直接耦合到地。

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具有静电屏蔽作用,使一次线高压电源的强电力线终止于金属屏蔽,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从而使处于屏蔽层内的芯线免受外部强电场的干扰影响。从静电屏蔽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屏蔽层表面是一个固定的等电位面,应将屏蔽层一端接地。

防止电感耦合

屏蔽层中流过的感应电流是由外界电磁场感应产生的,其实际作用是抵消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因此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可以有效地抑制

电磁感应。4 采取相应技术改造

根据上面论述,提出了对升华热电厂控制电缆屏蔽层技术改造措施:对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屏蔽层能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能力主要是基于屏蔽层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干扰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抵消作用。采用屏蔽层两端接地,是因为在短路电流、雷电流通过时,由于大短路电流、雷电流作用时间很短,所以不易烧毁屏蔽层。若屏蔽层一端接地,没有电流回路,但其防止过电压和抗干扰能力都很低,因而屏蔽层无法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整改措施:一是,控制电缆带屏蔽层,将屏蔽层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同时接地,通信电缆的屏蔽层也应正确可靠相连接地;二是,为二次设备和二次电缆敷设专用接地铜排,尽量消除地电位差干扰;三,变电站所有开关量输入输出触点都采用专用的光电隔离。

改造后,经近一年多的运行实践,二次设备至今未发生过与雷电有关的故障,系统运行情况大有改善,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高性,作为升华热电厂的厂用变电站,减少了停电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要根据变电站具体环境、条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方式实施,并采用减小金属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和带高导磁率的金属铠装层电缆及紧凑合理的结构,在一个良好的接地网中采取均压、分流等配套措施为有效消除干扰,提供可靠保

证。

字号: 大

微机保护装臵雷击案例分析(2)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雷电的危害,结合目前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雷电侵害变电所内电子设备的主要途径,并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针对雷电侵害变电所内电子设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防雷;变电所;接地;电子设备

中图分类号:TM6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867(2005)10-0032-02

目前,电子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微机保护装臵、远动装臵、无功电压综合调节装臵等核心设备,也有周界防盗系统、图像监控设备等辅助的电子系统。如何做好变电所内电子系统的防雷保护,是变电所防雷的新课题。长期以来,雷电和过电压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一直是电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雷电直接击中一次系统时,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而对变电所中电子设备防雷问题的研究,如变电所内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中的设备和弱电智能化系统,一直没有摆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传统的电网保护所采用的电磁式保护装臵,对雷电和过电压感应产生的干扰,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保护已成为主流的设备,大量智能化系统也应用于变电所,研究和解决雷电对变电所二次回路的侵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浙江省是雷害多发地区,以苍南供电局为例,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变电所二次设备受雷击损坏的事故,尤其像电缆引出线较多的远动设备等,更易受到雷击的侵害。雷电侵入的主要途径

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通过电阻耦合(由于接地端和电缆屏蔽电阻引起)、电感耦合(由于系统布线的环路和感性部件引起)、电场耦合进入系统。在实践中,其中又以电线、电缆感应电磁场(包括产生雷电二次感应过电压)以及由于接地系统不当或仪器绝缘降低,引入电位差形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对变电所现场的调查,发现对变电所内电子设备造成破坏的雷电侵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1 直接雷击中电子设备 传统的变电所内电子系统,如继电保护装臵、远动设备,在设计时,都考虑处于变电所防雷系统的有效保护范围内,直接遭受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防误操作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大量的新型电子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在设计、施工时,没有完整考虑防雷保护措施,使得雷电波能够直接击中弱电设备或弱电线路,进而损坏二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这已成为雷电危害的主要事故隐患。

1.2 通过电源侵害电子设备

雷电直接击中电源线,通过所用电源,侵入到二次回路中,所产生的高压将直接击坏二次设备,以最大雷电流陡度100 kA/ms来计算,在10 m长的单根引下线上,电感电压降会达到1 MV以上。实际中,由于有电晕损耗,这一电压会低一些,但也足够击毁绝大部分设备。所以,防止雷电从电源线侵入到二次回路,是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变电所场地内,设计中一般采用了避雷针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变电所内电源设备,对于高压线路的进线也采用了避雷器,杜绝了雷电通过高压线路侵入到所内,从而影响二次回路。所以,从理论上讲,雷电通过电源线侵害二次回路的可能性已经被杜绝了。但是,在对变电所检查中发现,由于用电的需要,电源线经常超越变电所原有的设计,私自进行铺设,尤其是在变电所的生活区,甚至还有架空线。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是雷电侵入到变电所电源系统,从而损坏二次回路设备1 引出的,必须要考虑用防雷设备对电源系统进行保护。

1.3 感应雷侵害电子设备

当雷电将电流泄放到大地时,将产生一个旋转快速变化的运动磁场,邻近的电源线、弱电电缆等相对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高压,在电流的陡度为90 kA/μs,并且环路为10 m时,在瞬时内感应电压可超过1000 kV,这样的高压沿着线路传输,会击毁线路上的设备。当空气击穿放电,电场强度在500 kV/m时,将形成对系统有明显作用的电磁场。在实验室的试验中,50 Ω细缆和粗缆的同轴传输线,当10 kV的放电电流,在距离其10 m处,在传输线的屏蔽层,接地心线感应过电压大于2500 V,将电缆埋入50 cm时,感应过电压仍大于800 V。可见,不仅电源线容易产生感应浪涌脉冲,弱电电缆和传感器电缆,即使埋设在电缆沟或者地下也会受到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影响,更不用

说将其沿地表面铺设了。

由于变电所二次回路中的电缆线一般采用在电缆沟内铺设,有的还沿建筑物表面铺设,因此,容易产生感应半径为几百米范围内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而导致过电压。

1.4 高压反击雷对电子设备的侵害 雷电电荷不能快速全部地与大地电荷中和,必然引起局部地电位升高。由于电位差而引起的二次高压反击。若雷电电流接地引下线或接地装臵与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由接地装臵向被保护物产生反击。此外,由于金属导体与土壤(或混凝土)的电阻率不同,也会将地电位差引入二次回路,从而造成二次回路设备的破坏,特别是当接地电阻不合标准或系统埋入电缆绝缘降低时,就会产生加在设备上的脉冲电压。此脉冲电压将会在作用点或系统耐压低的地方造成破坏,如测量模块、传感器被损,电缆绝缘降低(电缆绝缘包层被击穿出现小孔等),而电缆绝缘降低又会加剧上述后果。

由于雷击点的随机性和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以上感应过电压或雷击反击电压,可能会作用于系统内任一模块,或存在于系统内任意两根电

缆之间。变电所电子设备防雷的具体措施

根据国内外几十年防雷的实践经验,做好建筑物防雷工作的关键是贯彻DBSGP的原则,DBSGP也就是:分流、均压、接地、屏蔽和保护技术。

分流:增加雷电接地引下线数,从而减小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其感应范围也就相对较小;

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

接地:良好的接地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尤其是二次高压反击雷,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消除二次高压反击雷的产生;

屏蔽:良好的屏蔽对于防雷电电脉冲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保护:对电子装臵进行过压和过流的保护,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相对于建筑物防雷,变电所防雷系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仔细考察变电所现场,并且详细分析了典型的变电所设计图纸,发现屏蔽和保护是变电所防雷,尤其是二次回路防雷中容易忽视的措施。根据前面分析的二次回路中雷电造成破坏的几种形式,并结合DBSGP防雷技术,认为变电所二次回路防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杜绝雷电从电源侵入

在实际情况中,变电所中新设备的应用或者所用电源系统,将电源线引出到其他地方使用,很容易忽略雷电的防护,将给雷电从电源线侵害电子设备提供新的可能。所以在电源出线处必须使用电源电涌保护器,防止雷电电流脉冲通过电源引出线,进入所用电源系统,侵害二

次回路及电子设备。

做好屏蔽,削弱感应雷的影响

电缆沟内的电缆铺设要合理,不同系统的电缆在电缆沟内要分开铺设,最好还要屏蔽隔开或者走金属管内;这样在雷电侵入到弱电系统时,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影响。变电所的微机保护、远动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电缆,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并一定要将屏蔽层在装臵端接

地。

2.3 做好接地,杜绝二次反击雷的影响

良好的接地体是可靠防雷的基本条件,不然会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等设备将雷电引入到接地体时,产生的二次反击雷将严重危害电子设备。所以,变电所接地网在变电所投运时,要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要定期对电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检测,确保接地电阻满足安

全运行的要求。

2.4 合理配臵避雷针、避雷器,严防直接雷的危害

避雷针要保证雷电不会直接击中变电所内的设备;高压线路的避雷器,保证雷电不会通过高压电力线侵害到变电所内部;在变电所内新增加的智能化系统,很容易对防雷问题产生忽视,所以这里特别强调,设备的安装位臵和电缆的铺设一定要在变电所防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保证系统不会遭受雷击的直接侵害;系统的弱电电缆前端要采用1 备的侵害;另外,还要注意新增智能化系统的电缆和设备要与避雷针

保持足够的距离。

篇3:室外气象电子设备防雷保护要点

关键词:防雷,区域自动站,视频监控,车载移动

1 引言

雷电是电子设备的大敌,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 其常能够大范围地损毁信息系统和电气设备, 甚至造成人身伤亡[1,2]。气象部门作为雷电灾害防御的主管机构, 对本部门气象预警大楼内等设备密集场地的防雷较为重视, 如:气象台会商室、机房设备及国家级气象自动站的防雷均有通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和施工, 但对室外的一些设备却重视不够, 如零散分布的各类监控摄像头, 屋顶的卫星接收等通信系统, 遍布各乡镇村的区域自动站等。室外这些设备防雷防护工作的好坏, 关系到气象资料采集的延续性、完整性, 也是气象资料传输的有力保障, 同时气象维护人员在露天作业时还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3~5]。本文以区域自动站、卫星接收系统 (室外设备) 、视频监控系统和车载移动气象系统的防雷保护为例, 总结室外气象设备防雷注意事项和要点, 为室外气象装备系统雷电防护提供参考。

2 区域自动站的防雷

由于受地形地域及防火防盗等因素的影响, 区域自动站多布设在野外的空地、屋顶、高地等偏僻处。单雨站多半布设在河谷, 土壤水份观测站、农田小气候站多半在水田附近, 交通站在高速路边的草地上。安装自动站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周边环境的不支持, 建设人员多半是综合观测业务人员, 对雷电防护重视不够, 而自动站设计及安装流程上也不太重视防雷, 使得这些仪器的雷电防护常被忽略, 防雷措施极不到位, 在此对野外自动站雷电防护作如下几点提醒。

(1) 自动气象站建设防雷应按照《QX4-2000气象台 (站) 防雷技术规范》及《QX30-2004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等规范执行, 在自动站选址上要综合考虑自动站建设、通信、防雷等因素, 以最经济的角度确定地址, 在自动站做基础预埋时就应把接地的预设做好。

(2) 凡有风传感器的自动气象站, 为降低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尽量避免安装在山顶等突出部位。

(3) 气象观测站点主控机箱内部应设有弱电防雷保护系统, 气象观测站点顶部需要安装接闪器 (通常接闪杆方位使其平行于风杆, 位于风杆正东侧) , 并与基础防雷接地装置有效连接, 防雷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4) 气象观测站点应做等电位连接, 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均应做等电位连接, 其过渡电阻≤0.24Ω, 等电位接地端子与接地装置电阻应小于4Ω。

(5) 自动站的电源是由低压输电线路提供的, 当电力线路遭到雷击时, 雷电流沿输电线路以脉冲波的形式侵入到设备, 造成设备损坏, 因此, 建议电源线路在接入自动站的前一段应埋地敷设, 埋地长度l≥2√ρ, 且不小于15m。

(6) 自动站内的信号线应尽量避免架空布设。从提高防雷性能出发, 建议所有穿线管采用金属管, 特别是对雷击易发区或重要自动站的穿线管宜采用金属管。金属管应与接地体做好有效连接。

3 卫星接收系统室外设备的防雷

气象局的卫星接收系统有CMACASE卫星接收系统和北斗卫星接收系统等, 它们对气象资料的接收、应急通讯等起到重要作用, 且一般安装于大楼的屋顶或阳台等相对空旷无遮挡的高处, 入室后多半直接与机房设备相连, 所以应特别注意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和机房设备遭受感应雷击, 注意事项如下。

(1) 为了防止卫星天线遭受直接雷击, 在离天线3m以上安装独立的接闪杆, 使其保护的天线位于直击防护区内。

(2) 卫星天线与防雷装置连接 (可用圆钢将立柱和防雷网可靠焊接起来) , 使天线与大地处于等电位状态。

(3) 天线金属部件均应良好接地, 卫星天线面金属部件的接地用不小于16m2接地线单独引至接地网, 保护天线的接闪杆的接地可以与办公大楼的接地体进行共用接地。防雷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Ω。

(4) 在设备与馈线间、电源进线处应安装避雷器。当信号传输距离较远, 如达20m以上时, 需考虑信号电涌产生的信号衰减可能影响信息接收, 实际实施中可只对卫星接收机进行电源防雷保护。

(5) 天线高频头与室内接收系统之间的信号线路应穿金属软管沿墙屏蔽处理, 特别提醒的是金属软管底端一定要可靠接地。

(6) 卫星接收系统的室内设备需作屏蔽接地, 同时对设备的所有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必须进行等电位接地处理, 接地线按最短路径布设引下。

4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

近年来,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监控设备被布设在气象档案室、人影弹药库、观测场、农田小气候气象观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 这些监控既是安全的需要, 也是气象资料的有益补充, 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证明, 查看灾害性天气的及时有效手段, 但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却没有得到重视, 常见监控设备随意搭设, 供应商也对这块极其忽视, 而近年来的不少雷灾都是因为雷电通过监控设备影响的, 建阳雷达站就曾出现因为监控设备的防雷做得不够而造成空调、电子门、监控头等损坏的事件, 因此必须重视监控设备的雷电防护。现根据本市气象部门的视频监控情况提几点建设。

(1) 视频监控室的外部防雷装置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物的防雷要求统一考虑, 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如:应该在房顶四周安装接闪带, 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2) 选用的设备应符合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要求, 目前市场上有带防雷功能的监控设备, 或者单独加监控防雷器、摄像机防雷器等防雷设备。

(3) 系统应有防雷击措施。应设置电源避雷装置, 宜设置信号避雷或隔离装置。

(4) 监控系统的室外设备如摄像机, 要用独立接闪杆进行保护。首先利用滚球法计算, 以确定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雷电防护区域, 然后将室外设备安装在防雷装置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目前市场有监控摄像头专用接闪杆 (直径约12~14mm, 长度约0.3~1m) ;为防感应雷时, 接地防雷器尽量不用, 宜采用防雷电路保护。

(5) 整个监控系统应做等电位接地, 其主要分为室外金属构件等电位和室内金属构件的等电位。我们都知道, 无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感应的防护, 都是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释放到大地, 所以就必须对监控设备进行安全可靠接地, 监控机房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其接地阻值宜≤4Ω。共用接地装置还应满足系统抗干扰和电气安全的双重要求, 并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6) 室外立杆接地要求:现场土壤情况较好 (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 时, 可以利用立杆直接接地, 可将摄像机与防雷器的地线焊接在立杆上, 但摄像机立杆要尽量远离接闪杆;现场土壤情况恶劣时, 应借助导电设备, 可利用40*3的扁钢沿立杆拉下, 防雷器和摄像机的地线与扁钢连接, 用镀锌角钢打入地底3 m左右, 与扁钢焊接。

(7) 室外的信号线路及通讯线路必须穿金属管予以屏蔽, 并做好等电位连接。信号线路也可采用光缆信号传输, 两端的转换器进行屏弊和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电源线、信号线不能平行布设在同一金属线槽内, 且其布设间距不能小于30.0cm, 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而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8) 应满足系统基本的安全要求, 确保做到系统单点接地。如摄像机安装与金属立杆不绝缘、与钢结构不绝缘, 大量使用接地防雷器等等, 这些措施都会造成多点接地, 存在人为造成的系统安全隐患。

5 车载移动气象系统的防雷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程度的加剧, 重大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给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气象支持[6,7], 移动车载气象系统应运而生, 如移动雷达、移动自动站、移动检定系统及移动人影作业系统等。这些移动气象车载系统的配备, 对应对重大社会活动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的应急服务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应急移动系统内部集成了众多的电子系统, 其抗雷电干扰能力极差, 而且大部分应急服务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车载移动气象系统的防雷装置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凸显。下面是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车载移动气象系统防雷的几点建议。

(1) 野外作业选址:空旷地带, 要尽量远离铁塔、金属立杆、孤立大树等。为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移动车载系统野外作业地点宜选择在比较潮湿, 现场土壤情况较好 (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 的地方。

(2) 宜在应急车上架设独立接闪杆进行直击雷保护, 应按照应急车的外型尺寸、车上天线的高度以及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来布置接闪杆。接闪杆的支架应与车体绝缘。根据接闪杆在野外使用的客观原因, 应尽量采用具有提前放电功能或可防止侧击雷击的接闪杆。并可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 在车顶按对角线设计安装可折叠式或可拆卸式接闪杆。

(3) 系统设备、车体、发电机、通信设备等所有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止在紧急忙乱中出现多点接地现象。同时, 系统所有构件 (含系统附属设备) 都应与车体进行等电位连接。

(4) 做好信号防雷: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线应选用不同类型的保护器, 通信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处和网络设备接口处, 安装适配的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处安装天馈线路电涌保护器。

(5) 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 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6 结语

本文通过近年来在室外气象设备建设中遇到的雷电防护问题, 建设后试图对雷电防护做一个经验小结, 为后续室外气象设备建设提供参考, 确保气象设备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时, 安全、高效地发挥重要的气象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鸣晓, 林建民, 马光进, 等.电气设备防雷工程设计探讨[J].气象科技, 2013, 41 (2) :417~421.

[2]李辉, 张艳, 王云林, 等.烟花爆竹场所雷电防护及检测技术探讨[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23 (1) :51~55.

[3]王新清, 李广智, 孙喜明, 等.区域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7) :48~50.

[4]刘柳成.视频监控系统防雷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4, 21 (8) :44~45.

[5]李斌, 周圣军.移动气象台防雷设计方案探讨[J].山东气象, 2009, 29 (118) :79~81.

[6]徐文, 陈红兵.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J].气象科技, 2012, 40 (4) :661~665.

篇4: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

关键词:核电厂电气设备绝缘污闪爬电比距长周期燃料循环

中图分类号:TM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22台和在建机组26台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存在多盐雾、高湿度的气象因素,这对核电站室外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上,500千伏和220千伏开关站配电装置均采用室内GIS,以避免污闪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室外仍有少量电气设备(主要是500千伏和220千伏架空线路、开关站出线侧部分设备等)裸露在盐分较重的空气中,发生污闪故障时可能导致线路跳闸,引起机组甩负荷,甚至停堆停机。本文通过介绍沿海地区污闪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某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防污闪措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室外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水平,降低污闪事件发生,保障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1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污闪发生原因

长期露天运行的架空线路和变电站绝缘子其表面的污秽成分,按其导电特点分为非导体、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其中,沿海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表面主要受海水污秽影响,以离子导体为主。即海边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海水微粒随风飘落到绝缘子上,形成污秽层,在潮湿的空气中,含大量离子的微粒溶解后呈离子状态,在电场作用下,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形成泄漏电流。随着绝缘子表面污秽物的不断增加,泄漏电源也不断增加,使得呈容性阻抗的绝缘子串逐渐呈电阻性,并且绝缘电阻也逐渐变小。由于泄漏电流的作用,绝缘子表面形成局部干燥区,从局部打火演变为小短电弧、长电弧,直到击穿整个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海水污秽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在一定不利气象条件下,海水水滴或盐粒构成雾核而形成盐雾,使绝缘子表面湿润,加剧污层的导电性,严重影响绝缘子的运行。

2某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防污闪措施

某核电站设置有500千伏和220千伏GIS开关站及出线装置,于2003年完成安装投入运行,均按照污秽等Ⅳ级设计,设备额定爬电比距31mm/kV。室外高压电气设备主要有:棒形支柱绝缘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氧化锌避雷器、GIS出线套管、盘形悬式绝缘子串等。

自室外高压电气设备投运以来,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运行良好,未发生污闪故障。采取的防污闪措施是定期清扫,辅助监测措施包括红外检测、盐密测试、绝缘预防性试验等。

3 防污闪面临的问题

a)根据2013年江苏省电网污区分布图,沿海地区的污区等级高于内陆地区,其中核电站处于e1级,相对应的变电设备污秽等级、额定爬电比距与实际爬电距离要求如下:

污秽等级名称额定爬电比距,mm/kV不同电压等级设备实际爬电距离(不小于)mm

500kV220kV

e132176008064

通过将核电站500千伏、220千伏室外高压电气设备实际防污等级和爬电距离与江苏电网2013年防污闪要求对比,只有500千伏、22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盘形悬式绝缘子串满足要求,其它设备爬电距离偏小。

b)目前该核电站正在向长周期燃料循环过渡,由初始设计的12个月停堆换料向18个月停堆换料过渡,燃料循环天数的增加使得500千伏出线停电检修间隔变长,仅靠设备清扫来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受到很大限制。

4改进建议

a)通过PRTV涂料等材料增加绝缘子的爬电比矩

PRTV涂料材质为室温硫化型硅橡胶,是以较低分子量的活性直链聚硅氧烷为基础胶料,加入填料、硫化剂和颜料,在常温下即可硫化的硅橡胶。它具有较强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绝缘子外部表面的水膜形成,从而很好的对绝缘子的绝缘特性进行维持。

b)室外高压电气设备区域设立空挂绝缘子串,用于定期测量该区域等值盐密。对本地区设备外表面污秽物质的等值附盐密度监测,是掌握户外绝缘设备污闪特性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电站盐密测试采取停电时选取运行绝缘子串样本运行,受停电窗口限制,取样周期较长。

c)在设备现场维护方面,必须遵守“逢停必扫”的原则。根据核电站长周期燃料循环过渡规划、长周期燃料循环运行规划,合理安排线路清扫周期,充分利用每次停电窗口进行设备清扫,保证每年至少清扫一次。

d)增加红外检测、绝缘预防性试验的频次,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缺陷,保持电气设备正常的绝缘水平。

5结语

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核电站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核电站室外高压电气设备受沿海地区大气环境影响易发生污闪事故,因此在设计上需要提高电气设备污闪等级,同时应加强运行期间防污闪措施的实施。以上提出的改进建议,能有力地增强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大大降低设备发生污闪的几率,进一步提高核电站机组和电网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S].Q/GDW152-2006

[2]王辉.沿海核电站防污闪设计采用新标准的必要性[J].水电能源科学,1000-7709(2011)06-0163-03

篇5:室外设备防雷接地措施

新年将至,一年时光已悄然离去。南京公司室外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同事的支持配合下,在“尽心尽力,恪尽职守,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班组文化激励下,全体员工服从工作安排,加强义务学习和锻炼,认真履行职责,以较高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室外班来说每一次困难都是很好的锻炼,困难也让室外班逐渐成熟起来。现将这一年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成果 : 为了网络运行安全,2014年维护班组全年开展整治147个机房,为市场做好后台支撑,全年开通,:大客户PBX软交换专线49处..PCM电话接入专线17处.10-100兆宽带专线43处.OSN500传输专线24处26台设备.OLT设备新建6处.新建一体机4处..割接割接更换电池22组.搬迁上坊.宏苑机房.优化撤销:东大.罗庄.技术监督局.佳润.银通.高炮团.高庙.青干院.怡雅.宏苑合计10个机房.2014年设备维护工作中故障抢修578件.话务台抢修.94次.计费抢修.68次.宽带抢修.146次.窄带抢修.167次.电源抢修.103次.要点割接.63次.A类大客户和A类机房共抢修.53次.我们着重分析了宽带设备故障:其中单板故障占15%,数据问题占比23%,光电问题占25%,网线类故障9%,风扇故障占8%,用户端等其他问题20%。

二、经验总结: 2014年的维护工作中,我们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望:进现场多看, 在阳光的直射下,如电池上面有一条上下直线,那就说明电池的液体在挥发.必需更换该电池.2闻:进现场多闻,正常机房散发的是静电味道,还有电子原件上灰尘散发出的淡淡的焦炭味.如果电子原件烧毁或电源线长期过流散发出的是焦糊味,电池漏液挥发的腐臭味.3问:接到故障报修,多与网管,数传,现场工维,用户等沟通,做到问完就知道故障原因.处理办法,不用到现场就能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现在已经能做到接到电话问问设备信号灯就能对故障进行预判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定位真正的故障点.4切:平时多往现场跑,多分析故障原因,多研究故障案例.提高准确判断故障的能力.缩短故障延时。

三、设备维护班事迹: 2014年12月晋溪商贸多次闪断,等我们感到现场时故障又早就好了,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跟用户协商后晚上多次在用户端测试,终于发现了问题,是用户交换机的一个接口点少了一根紧固螺丝,引起松动,跟用户协商,让用户更换引入线后故障消除.2014年5-9月,设备班对所辖100多个机房的设备风扇和防尘网进行清扫.每清扫完一处,鼻子嘴巴里都带有灰尘,用水冲一下,又去下一机房.就这样保障了设备在炎热夏天的安全.

2014年,设备维护班全体员工按照公司要求,加强机房安全设备巡检。2014年11月享佳机房备用电源(UPS)不停的闪断,设备维护班20分钟赶到现场,发现是用户自己铺设在管道里的备用电源线线芯太小过流,线缆已经发烫烫手.正是由于设备班人员抢修及时,并很快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一次严重威胁机

房及设备安全的事故。

2015年1月2日,铁路高原病南京康复医院财务室范主任打电话给王向东说至兰州资金结算专线中断,王向东10分钟就赶到现场,正在休息的数传室工长姜天也赶到通信楼帮忙处理, 范主任很感动的说:大过节的,就为了我们这点事,你这么及时的就赶到了,耽误了你们休息,真应该给你们单位写一封感谢信,表杨你们.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在和移动协同发展的阶段,对职工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班为了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利用维护中心现有模拟机房,每月进行一次内部实地模拟故障处理考试,该机房包括了目前公司在用的所有宽窄带和传输设备,通过实地考试,不仅使员工在机房建设上提高标准化工艺水平,并且让员工有条件熟悉每套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制作数据,使员工技术普遍得到提高,新员工也能快速掌握,实现了技术全面提升。

四、2015工作思路 和工作计划:

在各位领导的亲切指导和关心,同事们的帮助下,设备维护班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虚心学习,使工作能力不断的充实。他们工作态度端正,作风严谨,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论是为了保证工作进度而加班加点,还是为了网络质量一次又一次熬夜割接。他们都毫无怨言,只要调度一个电话,他们又马上拿起工具包,跑在抢修的路上。在未来的一年,我班组将继续保持这种良好态势和干劲,并努力上进,将公司工作更加高质量,更出色的完成好。分局所有机房整治为标准化机房.加强班组人员的业务学习, 每月进行一次个人业务水平素质比武, 奖励业务水平素质特出的个人.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 规范抢修流程, 缩短抢修时间.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班组明年的规划已有雏形,我们将在区域、机房网格化规模上完成新的布局和突破。

五.存在的问题:

2014年设备维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部分机房周围环境差,灰尘多,机房空调效果不好,夏季设备温度高,部分机房没有动环监控系统,设备陈旧、备件返修质量不高,部分机房蓄电池老化,部分高开电源设备陈旧无备件。备品备件严重不足,影响抢修的速度.交换设备和电源已经老化,特别是几个端局的刀匝设备.设备陈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15-1-24

篇6: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措施

专业论文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措施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措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住宅管道安装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考虑到室外管网的施工质量对往后使用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应该加强室外管网的施工质量控制,改进施工工艺,从而保证给排水管网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1.1给水管网爆管现象严重

给水管道在施工、运行过程中,对爆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管道接口是管道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接口形式及填料选择是管道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管道接口填料存在着过硬、刚性过强的弊病。管道受侧向推力作用,承口受拉,插口受压,而铸铁管抗拉强度差,导致承口破裂。

1.2室外排水室外排水管网堵塞问题

造成排水管网堵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私自变更设计,不按图纸施工。

(2)排水管接口质量差,不按规定作渗漏试验,致使污水渗漏危害环境及地下设施和基础结构。排水管接口未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管道埋设前不作灌水和通水实验,造成污水渗漏,严重影响邻近的地下设施及建筑下沉。

(3)施工时偷工减料。主要表现在管道接口不清理、不捣实、不养护,管道转弯处和存有建筑垃圾,基槽超挖不夯实,回填土不密实甚至虚填,检查井内壁不做水泥砂浆层,导致使用时因接口、检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井渗漏而局部沉降,形成沉淀区,天长日久堵塞管道。

二、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

2.1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图纸会审、三通一平等,这是关系到后续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1)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

在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现场掌握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在施工开始前同时需要协调与其他施工专业可能存在的工期冲突问题;做好施工前的培训和交底工作,包括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熟悉图纸

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在施工前仔细阅读图纸,熟悉图纸中管网的走向、管道数量及规格等细节,以免在开工中出现差错,具体的内容包括:

(1)做好与甲乙三方图纸交底工作。

(2)结合图纸了解现场的基本状况,包括地下管网的长度、管线走向、管道直径、检查井数量及规格等,同时还需要了解管沟开挖相关的地形、地貌等情况。

(3)根据设计图纸中的桩号进行管网走向测量,减少图纸设计中地形资料不全导致的误差,同时可以在测量中发现地形变化及土方开挖的问题,减少工程预算造价不准确的问题。

(4)每隔100m设置一个水准高程点,建立准确的水准高程控制网,方便施工中管网的布置,有效保证管网的坡度。

3)排出故障

施工前需要做好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一般在土建施工中都已经处理完成。还需要在开挖前了解管网走向、了解施工开挖工作面及弃土堆占地面积,对所有的交通问题都应该仔细核对,不得出现纰漏;对任何妨碍施工的因素都进行统计和处理,如原有地下水管、电线、电缆、煤气管道等,如果稍不注意,出现施工损坏,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使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1)管道施工工艺流程

室外管道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管沟的放线与开挖→地基处理及管道支架安装→管道铺设及安装→管道附属设施的安装→管沟回填。

2)管沟的放线

施工时,测量人员应该根据管道中心线的位置进行放线,首先应该分别在起点、分支点、转弯点、终点设置控制木桩,测量各个控制桩的标高,然后设置龙门板,对龙门板进行找平,在木桩上标示出管沟开挖深度。

3)管沟的开挖

完成测量工作后就可以进行管沟的开挖,管沟的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的方式,管沟开挖中,首先根据管沟放线位置进行机械开挖,当机械开挖到设计标高20cm左右停止开挖,然后改用人工开挖方式,人工开挖能够控制开挖边坡的平整度,并且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管沟的标高,提高管网的铺设质量。管沟开挖应该注意:

(1)管沟应该采用分段开挖方式,按照坡度由低向高进行开挖。

(2)弃土堆距离管沟的距离不得小于0.8m,弃土堆的高度不得超过1.5m。

(3)管沟开挖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管道敷设,应该在管沟底部预留0.2m左右的原状土,待管道安装前再开挖到设计标高。

(4)管沟底部不得超挖,如果有超挖情况,应该立即用相同的土质进行填补,然后进行夯实。

(5)为防止水浸管沟,每隔100m-200m,应留约1m长的管沟不挖,在铺管时进行开挖。

(6)开挖有地下水位的管沟时,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

2.3管道边坡施工

管道施工顺序为先室外后室内、先暗装后明装、先主后支、先深后浅,分别进行施工。施工前应该根据施工场地的情况清理地上、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下的障碍物,清理完毕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工作。为了保证管网铺设不会出现边坡滑落情况,应该在管沟开挖时,根据当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深度和埋设方法选择;挖好的沟底应平整,沟边不坍塌,保证铺管、接口的操作安全,并且保证管道铺设后的中心线、标高和坡度均能符合设计要求。

2.4管道铺设与安装

(1)管道铺设

管道安装前,应该申请监理对管沟进行验收,管沟底部运行偏差为:管底标高不得超过4-10mm,中线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00mm。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的安装和敷设,敷设时需要检查管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有裂纹、锈蚀、砂眼等质量问题。管带吊装就位时可以利用绳索进行平吊或者套捆立吊,严禁将绳索穿过管道进行吊装。

(2)管道接口

①UPVC管道接口。这类管道优先采用承插粘结剂进行粘接,粘结前需要清理干净承口面的浮灰、然后将其插入到管道中,插入过程中需要控制管道插入深度和插入质量。

②球墨铸铁管接口

球墨铸铁管接口可以采用橡胶柔性材料进行连接,这种方法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密封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收缩性、造价低廉成为目前处理管道连接的主要方式,并且这种处理方式对管基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强。

③钢筋混凝土管接口

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抹带及接口用1:2.5水泥砂浆,水泥应为425#水泥,砂子含泥量≤3%,抹带与基础相接处混凝土及管口与管外壁抹带应凿毛,并冲洗干净;抹带砂浆应分两层做完,第一层砂浆的厚度约为抹带厚度的1/3,并压实使管壁粘接牢固,在表面划槽以利于第二层结合,用弧形抹子捋压成形,初凝时再用抹子赶光压实;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洒水养护3d~4d;管径大于700mm的管道接缝时,可以选用水泥砂浆内缝填平,然后反复碾压密实,灰浆不得高出管内壁。

2.5管沟回填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该及时进行管沟回填工作。管沟回填可以分为两个步骤:①回填过程中采用人工分层回填,首先从管道两侧填筑管道底部的空隙,然后将管道两侧和管道顶面上0.5m的土用于最后回填;②管沟其余土方填筑前,应该对干管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在管道回填过程中,应该注意:①管沟内如果有积水,应该立即进行排水,排完管沟内的积水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②管子两侧0.5m范围内应该采用人工夯填,控制夯填的密实度;③分段回填的交界处应该做成踏步形,逐层进行填筑,保证接合密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室外给水管网的爆破和排水管网堵塞问题的发生,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管道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按验收标准检查,埋深要够,覆土要密实,管件制作要标准。另外,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考核上岗,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理,逐步加强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新型材料的使用,提供更大的施工操作空间,促使管道施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满 浅析排水管道的施工与管理策略 建材发展导向 2011

[2]成纯赞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若干通病及其防治》[J] 给水排水 2006.[3]丁丰锐 赵凯 室外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上一篇:员工隐婚入职违反劳动法吗?下一篇:因病去世哀悼词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