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

2024-06-25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共17篇)

篇1: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

艺术设计111班安钢

我的疑问——观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感

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如何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观看过后,回味良久,在低头看看现在的社会,心中的问题悄然升起。

入党

开学不久,学校便号召同学们积极入党,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同学们似乎也十分乐意参与进来,几乎没有几个同学会选择白白浪费掉这次机会;反而那些没有参加小组的同学成了异类。但问题也慢慢的显现出来。参加前火日的报名,与参加后冷淡的听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大家的报名并非自愿,而是被某种力量所强迫,情非得已。致使老师们不得不严肃纪律,凡是报名参加的同学,必须按时、按点来参加“党章学习小组”的活动。我以为,人的思想怎能强求?若同学们不愿参加,可视为自动退出,又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呢?更让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当有同学提出退出时,得到的回复是“必须参加党章考试,不能退出”。这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同学们入党意愿是被强加上去的。

不知道从事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种类似“教你如何为人处事”的书籍,使得本应该天真浪漫的我们被“圆滑”了,被功利了,理想对我们来说总是遥不可及。

入党,本应该神圣、严肃,但现在却好像是一种时尚。网络上曾有人戏谑说:“上大学无外乎两件事——入党,找女朋友。”与此可见,这位网友把“入党”同“找女朋友”等同起来。这可能能代表一些当代大学生的想法。入党成为大家日后竞争的一种筹码;用党员的身份直接为自己赢利,而这,或许正是大家“积极”入党的原因之一吧。

我认为,青年人如此现实,和我们青年人对权钱膜拜是分不开的。

而这样的“现实”是道德衰落的表现之一,“官场恰恰成为道德衰落的主要力量。”①而中共党员又掌控着中国官场。那么,党员岂不是成了道德衰败的帮凶?我们入党岂不是助纣为虐?加上“高不可及的道德教条,和毫无道德的现实生活,加深了年轻人对道德的怀疑和价值虚无主义。”②没有道德约束,一切事情在大家眼里仿佛只有“利益”两字;因此,入党,本应是纯粹的事情,现在变得有些肮脏。

生在领导中国数次革命之后,选择了与苏俄合作,与中共联手;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

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超出这种使人象夏洛克那样冷酷地斤计较,不愿比别人多做半小时工作,不愿比别人少得一点报酬的狭隘眼界”(《列宁选集》

篇2: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

人的命运又是与自己的奋斗拚搏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无论世事沧桑如何变幻,身处其中的我们,都在按照自己前进的方面往前走,都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守着一份执着,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方式昭示着我们的存在,也用自己的理想鼓舞着我们前行,用顽强和奋斗实现着我们的人生价值。俗话说,命由天定,运为人求,说的就是人的奋斗和拚搏改变自身命运的道理。

老一辈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已经成为红色中国的发展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页历史被永远地翻过,告别起点,我们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新征程。少了一份“风在吼,马在啸”的豪迈,也少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情,但我们现在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在了前进的大道上。共产党人的那份执着信念和对信仰的坚守得到了衣钵传承,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也正是基于对个人命运发展的思考,基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期网络社会下人们思考和学习的优势,重新聚集起思想碰撞和学习交流的活力,中心第二党支部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了这个党员的思想家园——红色一家e,期以打破时空的阻隔,凝聚思想火花,继续坚守和传承这份信念。

篇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

关键词:东坡词,贬谪,旷达,自然,推陈出新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超一流大家之一, 留给后人的文学、思想、艺术乃至政治财富都是极为丰厚的, 这是因为苏轼本来就具有学者、诗人、词人、画家、官员等多重身份。做为古代官员, 苏轼的政治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奏对策论等政论文中;做为文学家, 苏轼更多地将人生志向和哲理思考倾注于诗文之中, 正所谓诗言志。但读者最熟悉和喜爱的苏轼苏东坡, 却是做为词人的他——既有对酒高歌“大江东去, 浪淘尽”的旷达自适, 也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的壮志豪情;既能静心领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 也能由衷欣赏“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的自然美景。一部《东坡词》细细读来, 对今人仍有诸多可供借鉴启迪之处,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些美丽的长短句中, 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对理想功业的不懈追求

我们熟悉的文学大家, 如李杜苏辛等, 原本的人生志向更多是在政治领域, 文学创作相对而言只是余力为之。所以杜甫心结难解,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陆游自问自叹“此生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黄景仁更是直抒胸臆, “汝辈何知吾自悔, 枉抛心力作诗人”。对于苏轼而言同样如此。与前辈同侪相比, 苏东坡的政治遭遇更为动荡波折, 但相应地, 他对于理想的坚持和执着, 也就显得尤为可贵。

苏轼一生, 用侍妾朝云的话说, 不合时宜。虽然才华盖世, 但个性耿直爽朗。王安石当政时, 他反对过于激进的王氏新政;等到守旧派的司马光上台, 对改革派的措施全盘否定时, 他却又认为王安石新政也有可取之处。于是落得个新旧两党皆不重用, 不停遭贬。

隔了一千年回望过去, 政治理念的正确与否可以商榷。但苏东坡忘却一时一地之得失, 心怀天下万民之仁爱, 却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每到一地, 他都勤政爱民、锐意进取,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这和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一机杼, 拳拳之意令人动容。正因如此, 苏东坡也受到了人民的深切爱戴, 他到农村查看麦收情况时, 大家会蜂拥而至, “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他和乡亲们唠家常、问天气, 并无一点官架子, “问言豆叶几时黄”, “敲门试问野人家”。这是因为苏东坡从来都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一员, “使君原是此中人”。

苏东坡理想中的为官之道, 应当是人民安居乐业、官员无为而治, 这样一种诗意化的理想境界, 其老师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曾有过完美描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苏东坡缅怀追忆, 写下“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杨柳春风”的句子, 自己则是“卧听晚衙无一事, 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这是一种理想的和谐境界, “春已老, 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 舞雩风软苎罗轻。酣咏乐升平”, 词中隐括《论语·侍坐》篇之意, 人人各得其所, 各展所长, 自然能够“酣咏乐生平”。

二、旷达乐观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的一生, 大多是在奔波于四海各地的贬官生涯中度过, 但他反而认为“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贬谪于这三处期间, 正是他在政治上最为失败, 生活上苦难最多的时期。但也正是他思想上臻于成熟、文学创作上达到高峰的阶段。

对于人生中常见的离别聚散、兴衰遭遇, 他认为应以平常心待之, 不必一味求全,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并勉励朋友,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因此不妨珍惜现有的一切, “暂时流转为风光”。有了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 苏东坡自然能够欣赏到更多美好事物,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纵然遭遇逆境, 也可以从容应对,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如此, 顺境也好, 逆境也罢, 都只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罢了,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胸中自有浩然正气, “一点浩然气, 千年快哉风”。

当然, 苏轼词中颇多“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这样的句子, 对此我们大可不必一味贬之以消极颓放、虚幻主义, 抛开词句之美, 从另一个方面思考, 多一些从容豁达, 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些高瞻远瞩, 少一些蝇头小利, 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其实更多的时候, 优秀的人因为孤独而清醒, 因为清醒而愈发不肯随波逐流、混同世俗, 正如同笔下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的缥缈孤鸿一样, 苏东坡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深刻的认知体察,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这才是我们熟悉喜爱的苏东坡。

三、对自然风光的欣赏热爱

一名优秀的创作者必定和大自然十分亲近, 对自然环境抱有热爱和敬畏之心。居住在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如此, 足迹几乎踏遍大江南北的苏东坡也是如此。

一年中, 对于四季的流转变迁, 作家敏感的心灵有着最为直观而真切的感受, 如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在东坡词里, 哪怕同样是春天, 初春、胜春和残春也是截然不同的。初春是“染得桃红似肉红”的清新可喜, 胜春则是“春庭月午, 摇荡香醪光欲舞”的浓艳动人, 到了残春时节,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又有些许伤感。“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这是炎热的夏天。秋天时, 会有“璧月琼枝空夜夜, 菊花人貌自年年”的悠长深远。哪怕到了冬天, 也有“飞雪似杨花”的绮丽。

苏东坡曾先后担任常州、杭州太守, 常在苏杭一带游历, 对于天下闻名的江南美景自然也情有独钟, 在虎踞龙盘的石头城南京, 他看到了“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的大气深情;在“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畔, 苏东坡更是留下了诸多佳作, 他盛赞“湖山信是东南美, 一望须千里”, 如同“一江明月碧琉璃”的水边, 有着“四面垂杨十里荷”, “淡烟疏柳媚晴滩”的美景, 苏东坡自己则经常“诗酒趁年华”, 徜徉于一片大好河山之间。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 借由苏轼笔下或清丽、或壮美、或幽婉、或清新的描写, 悬想一下我们的地球曾经有过的无污染原生态的山光水色、绿树蓝天, 我们应当更多几分反躬自省的责任感, 多几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四、推陈出新的艺术创造

众所周知, 苏东坡对词这一文学体裁的最大贡献, 在于将词摆脱了偎红倚翠、花下月前的小道, 而成为另外一种抒情言志的得力工具, 天风海雨之气由此扑面而来, 令人耳目为之一开。从柳永到苏轼再到辛弃疾, 经过几代大词人的努力, 宋词终于能够和唐诗并列, 成为一代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

具体到苏东坡的个人创作上, 他往往能从常见故事中翻出新意, 或无中生有, 或推陈出新, 或古调新弹, 或自出机杼, 无论哪种, 都是词中难得的佳作。如其名篇《洞仙歌》, 在只有开头两句残词“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的情况下, 妙想天开, 清气横斜,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云云, 堪称绝唱。又如咏燕子楼关盼盼事的《永遇乐》一词, 深沉幽美, 对关盼盼的不幸命运予以感同身受的浩叹同情。《水龙吟》咏杨花一词, 虽是次韵别人的原作, 但却空灵飞动, 青出于蓝, 这种艺术上推陈出新的勇气和创造力, 千载以下, 仍然生气勃勃。

文化的魅力, 可以穿越辽远的时空, 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具备着多种多样能够被重新反复解读的丰厚内涵, 合乎中华民族积淀深厚的主流审美观和价值观, 经历了沧桑岁月, 仍然熠熠生辉, 这是人间的正道, 也是生命向上的通途。

参考文献

[1]薛瑞生.东坡南迁词考辨[J].西安:人文杂志, 1996 (01) .

[2]张亚萍.东坡豪放词风的流变[J].泉州: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02) .

[3]李月.转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试论苏东坡对宋词发展的贡献[J].平顶山:平顶山师专学报, 1998 (01) .

[4]卢建平, 陈朝霞.东坡词中“柔情”探析[J].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01) .

篇4: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出所料,他做的是个生活服务APP。如《苦逼的生活服务类电商》所言:虚拟世界和现实经营中难啃的骨头都会在生活服务类电商创业的过程遇到,稍一不慎,还会陷入多此一举的困境。

然而,对于无法拼爹又有些想法的多数“穷二代”而言,生活服务类电商以其门槛低、切入点多、貌似投资不大、题材又好、一夜暴富传说层出不穷的特质,成为创业的热点。而一旦入行,人们会发现:没有所谓的好行业,也没有所谓的坏行业——好行业人多、钱少、活儿苦;坏行业人少、钱少、要头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啊,创业从来是荆棘之道,何来那许多轻省的成功!

这条沧桑之路该怎么走?

第一,创意失灵。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接近“日光之下无新事”。idea该有的几乎都有了。穿衣搭配、菜单优惠、租房装修、打车排队,乃至记录生理期的、统计跑步里程的,林林总总,只有想不到。做投资的L先生说:项目听得太多了,有时候对方一开口三句话,就知道他项目是做什么的。以创意为DNA的电商遭遇创意失灵,拼什么?

第二,拼的就是苦逼。拼地面部队,拼管理能力。这些基础的工作谁也别想绕过。APP能自己吸引大量客户?别做梦了!它充其量是一个标识、一个展示,而非手段。尤其是生活服务电商,一手牵商户一手拉消费者,全靠地面部队的功夫。费时、费力,还烧钱。费时费力的结果有时甚至比不过脏乱差的路边夫妻店!

第三,自知者明。生活服务题材创业者做的与其说是电商,不如说是服务业。《升级之路》说:回归服务的本质,面向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才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未来出路。而唯有明晰了自己的核心的不可取代的价值,才能保证不陷入“多此一举”的陷阱。道理很简单:你想整合人家,让人家消费前去网上绕一圈,总得让人家知道为什么让你整合、好处在哪里后,才能心甘情愿。

第四,直截了当。从大类来讲,生活服务类电商的盈利模式有广告和佣金两种,当然,更多的是讲不明白也想不清楚自己怎么盈利的。那些免费策略、聚集粉丝、打造平台、互联网思维等等讲了一世界,那些绕了十万八千里也不一定能见到钱的面,见到了也不一定能揣兜里的人,还是慎入!

唉,苦逼之后还是苦逼,为什么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呢?我想:拼的就是希望!也许最后的结局是一败涂地,或者是被BAT收购,无论怎样,总不要枉费了自己的青春、智慧,把最应该拼搏的岁月用来空想、抱怨和迷茫。人间正道,无论在哪个时代,拼爹还是拼自己,都是沧桑。

总要心怀希望,如励志马所言:what if dreams come true!

篇5: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有时候,认真看一部好的电视剧的时候,就像在读一本书一样,台词和情境,不同的电视剧高下之分还是很明显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算是当作看一部小说一样来欣赏的。贯穿始终的,在我看来,就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用事实讲述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另外一个就是一个情字,爱情在剧中没有,有,但与以整体态势出现的亲情、血脉相连之情比起来,并不是剧本要强调的重点,贯穿全剧主要人物的是亲情和民族之情。

立仁是做情报工作的,说白一点,就是特务工作,他最出色的工作表现就是在八年抗战中对日本人的的情报工作,这个时期,亲情和民族之情成为他不竭的营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是跟自己的兄弟终于在同一个战线上,所以收到立青发来的“白毛浮绿水,黄掌拨清波”时,那种感动,再也抑制不住。立仁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他作为杨家长子,始终都希望维系一个温馨圆满的家庭,所以才有败退台湾前,看着少了立青的全家福,那句伤感的“少了一个人啊”!想来最后一个人到台湾,怕是要朝思暮想在大陆的弟弟妹妹和长眠的父亲了。杨老先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国民党、共产党,不管怎么斗争,作为杨家大家庭的一份子,他都将他们写在了一本家谱上,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篇6:《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国家的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的惊险事件,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次合作,北上抗日的事迹。整个电视剧以一个不太和睦相处的家庭为主线索——因为家中哥哥杨立仁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而弟弟杨立青则是共产党的一员大将。兄弟俩经常短兵相见,也偶尔欢聚一堂、关系融洽、其乐融融,充分反映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介石抗日时的那一集。杨立仁为了救蒋介石而不幸被捕,半个月后才得以回家。她妹妹杨立华听说后又是着急又是高兴,因为中国人民终于联起手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站在了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

在人间,会有许多沧桑的精力和痛苦的折磨。电视剧中的哥哥和弟弟曾有相互残害的经历,但那只是一点点曲折,一点点风雨,因为风雨过后,将会是美丽的彩虹。明朝举国闻名的“四家”王守仁不就是经过了几年的磨难与艰辛,终于成为了圣贤吗?

另外,这部充满欢乐和痛苦的电视剧还告诉我们齐心协力,方可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祖先们不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地打败侵略者,我们还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吗?只有团结起来,把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一起,拧成一股麻绳,才可以战胜困难,战胜敌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宋朝的杨家将用自己的牺牲感染了士兵们,士兵们和将领们全都团结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终于战胜了入侵国家的辽兵,取得了胜利。

篇7: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500字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国民党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邪恶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就在于就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会信仰这种靠杀戮掌握政权的主义,所以中国人信仰这两种主义只是文化的表像,而骨子里依然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清楚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据有关的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匪军”之类,加上共产党的近千万烈士……应决不少于数千万吧!其中国民党和蒋介石的确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不过,难道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就可以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篇8: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张建鲁被誉为战地诗人和作家的当代“儒商”;一个武术世家、军人家庭出生的革命战士;一个嗣承父业、十八岁就参军、曾亲历过战争炮火洗礼的退伍军人;一个著有多部诗集和散文集的当代作家。他历经多年搜集整理,以满腔的热情和赤诚写成的这部百余万字的家史式小说,语言优美,情节动人,且在层层推进、险象丛生、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中,到处闪耀着作者不变的理想主义光芒。

小说立足齐鲁大地,跨越了140余年的时空,真情演绎了张家四代人悲欢离合的家史,其实也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黑暗中艰苦探索、誓死推翻封建统治、同仇敌忾抵抗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悲壮过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中,小说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作者的老爷爷张震子这名侠肝义胆的民间豪杰写起,通过诸多不堪的遭遇,逐渐完成了自爷爷这一辈积极投身滔滔革命洪流的伟大转变,再后来又写到了父亲张永川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直至作者自己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立功受奖。张家一代代接力赛式地紧随时代洪流,前赴后继地与华夏儿女一同并肩走在了时代变革的大道上!如果说这是故事发展的一条脉络和主线的话,串起这根线的珍珠就包涵了对郭家潭神秘传说的动人描绘;对震子与红颜知己香兰那种超凡脱俗的爱的诗意勾勒;对张守营和张永川为了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的深情表达;对白热化战争场面的真实再现;对革命志士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感人描写;对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悲情痛陈;对快意复仇、伸张正义的酣畅挥洒……

小说中写道,由于出身武术世家,又有着与生俱来、一脉相承的赤胆报国之心,作者的先辈们积极参与重大社会活动,与众多的伟人、名人多有深厚的交往,与百年来社会上的许多大事件都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实,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正是由于千百万个像作者的先辈们这样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才终成大业,才谱写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共同掀开了神州大地崭新的一页。

《追寻岁月》这部长篇小说,追忆的是百年风云,寻找到的是伟人那首诗里表现出的朴素真理: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9: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boxun)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篇10: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0集大型历史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甫上映即轰动了海内外,刚刚以高收视率落幕。《正道》是继《走向共和》后又一部颇值得一看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由著名演员孙红雷等主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正道》第一次以大型历史连续剧的形式,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全景式地展现、细致地描绘了自1920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的世纪内,中国现代史上一对最大的政治弄潮儿--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那是现代中国最波澜壮阔、最翻天覆地、最错综复杂的一段历史。《正道》以在两岸都具有典范好处和人气的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轴,故能在海峡对岸引起共鸣、得到认同。如果你不熟悉国共的那段合作、斗争史,当你看过《正道》后,四分之一世纪的中国现代史已了然于胸。

《正道》的编剧、导演颇善于透过一个个镜头讲大故事。他们把一段复杂恢宏的历史表现得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却丝毫不受沉重的历史压迫,更不被敏感的历史事件束缚。由这段大历史写就的大故事,虽历经沧海桑田,虽早已时过境迁,仍留给后人感慨万千。看《正道》,能够让观众时而击节叹赏唏嘘,时而替英雄泪洒满襟。今人能够“一杯浊酒论英雄”,但作为炎黄子孙,对在这段沧桑悲凉的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却远远做不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千钧沉重放不下,万千头绪,无语复加,惟有片名的点题最能道尽我等胸中的块垒:人间正道,遍是沧桑!

篇11:纪录片《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肖怀忠的作为,亵渎了党的政策,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在剧中,毛主席对此案件做出了公正的处理,它不因肖怀忠曾对中国革命有贡献而徇私枉法,毛主席的表态,是一篇共产党人倡导法治精神的宣言书,它彰显了我们共产党领导人民秉公执法,彻底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和意志。这种气贯长虹的作为给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做出了表率。我们共产党人只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功再高,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殊阶层,他打破了几千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陈腐信条。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此影片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特权和公权的天平上,在情感和正义面前,这部片子使人敬佩,让人折服,使人晰然泪下。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部片子和《黄克功案件》是一个石惊天破的醒世恒言。“党内没有特殊党员,谁犯罪都要伏法”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不同之处。依法处理肖怀忠是我们共产党人严惩贪腐,公正执法的铮铮誓言。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嫉恶如仇,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敢于执法如水的典范。执法公正,民心所向,执法不公、不严,失去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而且断送的是支撑政权基础的民心。看罢此片最后的结局,正义的枪声为贪腐送终,让人情怀激荡,但愿处决肖怀忠的枪声能穿越历史的时空,每时每刻都在广大党员的耳边萦绕,能震撼每一个当政者的心灵,愿我们都能以此为戒,做一个心底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愿我们每一个当政者能善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计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在人生奉献中升华自己。

古人有言;为政重在廉,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做人,德不善而弊显,行不俭则祸生。任何时候,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在官唯明,理事唯平,要让国清民安,就要奉法为重,就要一碗水端平,只有一碗法水端平的社会才是清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才会国泰民安。

篇12:人间正道是沧桑

抗战劲旅

1938年9月,国民党为加强福建沿海的防御力量,以第12军团第75师与第2军第80师合编组成第100军,隶属福建闽省绥靖公署。陈琪任军长,涂思宗、刘广济任剐军长,参谋长为张伯纪。下辖第75师、第80师。全军随即奉命参加了福建沿海方向抗击日军的登陆作战。

1939年1月,第100军改隶属第25集团军,同年12月,通过整训补充,参加了冬季攻势作战,收效不大,随后撤至福建漳州一带。

1941年8月,第100军直隶第3战区,由福州调驻赣东北地区,部署于鄱阳湖南侧,担任湖防任务。其所辖第80师留守福州,改隶属第70军:另将第70军第19师和第3战区直辖独立第33旅,改隶属第100军。此时,第100军下辖第19师、第75师、新编第20师。9月23日,第3战区奉命开始在辖区全面袭击日军的活动。第100军对南昌周边日军第34师团各据点频频发动攻击,前进至牛行、乐化和南昌近郊,夺占了楼前市、黄溪渡,并打退日军多次反击。

1942年5月,第100军参加了浙赣会战。浙赣会战中,第100军负责鹰潭地区的守备任务,阻击由东乡及金溪进犯的日军第34师团。6月16日,铁路西端日军分两路进犯鹰潭。第100军部分部队在鹰潭岱宝山阻击日军,随后在贵溪流口与敌激战外,主力撤出鹰潭,退守贵溪、资溪一线。鹰潭地区即被日军侵占,军长刘广济被撤职转押重庆交军法审讯。

8月,第100军负责资溪、上清宫、金溪地区防务,确保浙、赣人闽之隘路。8月20日,第100军第75师收复鹰潭。11月,施忠诚升任军长。

1943年,第100军隶属第六战区,参加了常德会战。第75师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坚持作战,最后仅剩300余人,常德失陷。

常德会战后,第100军在常德、桃源一带整训。1944年3月,军长施忠诚调离,李天霞任军长,在李天霞军长的调教下,第100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100军先后又参加了长衡会战、湘西会战。在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日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最后一战》即以此为背景)。第100军杀出了威名,一跃成为国民革命军甲等攻击部队。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共颁发了“陆海空军武功状”107张。其中,第100军荣获14张,李天霞所率领的第51师获“第1号武功状”。

内战屡败

解放战争时期,由第100军改编的第83师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均以战败告终。

1947年5月,师长李天霞因在孟良崮战役中指挥不力被撤职查办,周志道接任师长。1948年8月,该师整编第19旅,为加强济南城防力量由徐州空运济南.改隶属第2绥靖区直辖。在济南战役中,整编第19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9月,整编第83师恢复第100军番号,周志道任军长,这是第100军第一次被解放军歼灭后重建。

第100军恢复番号后,重建第19师,改编第44师、第63师,隶属第7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第100军被解放军歼灭于江苏邳县碾庄地区。副军长杨荫、参谋长崔广森被俘,第44师师长刘声鹤自杀身亡。

1949年4月,其残部在湖南衡阳重建第100军,隶属长沙绥靖公署,周志道任軍长。6月,杜鼎继任军长。第100军此次重建后下辖第19师、第197师、第307师。这是第100军第二次遭解放军歼灭后重建。

起义风云

1949年8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于8月4日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3个军共7万人宣布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起义部队达成协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起义部队在湖南省浏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

8月7日,由于特务分子策反,第100军军部率第19师大部、第197师1个团叛逃,被白崇禧改编入黄杰第1兵团。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第100军残部参加了衡宝战役,军部和第19师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12月中旬,第100军残部在广西战役后逃入越南。1950年2月,第100军残部随第17兵团部窜回国内进行反攻时被歼灭。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1军被改编为第21兵团下辖的第52军。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副司令员王劲修兼任52军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14、215、216三个师,全军共1.5万余人。

改编新生

1950年12月14日,中央军委调21兵团由湘人桂支援广西剿匪。21兵团所部对大小瑶山48路匪军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进剿,共歼匪6.4万余人,收缴各种枪支9.6万余支。而后随着人民解放军部队改编,原100军后称21兵团的人员一分为二(在此之前第216师撤销,其人员补入第214师、第215师)。

1952年4月,原第21兵团部、第214师改组为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赴湖北修建荆江防洪工程。几个月后,至海南海口参与国防建设与临战训练。1953年1月,铁道工程第9师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9师,进入朝鲜。1954年6月被整编为铁道兵第9师,先后参加了西北高原铁路的修建、东北等地的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1984年1月1日,该师划归中国铁道部,成为中国铁道部第19工程局,参加京九线、青藏线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2000年9月其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武温福、夏京石等国家客运专线铁路等建设项目。

1968年12月,隶属第52军建制的第215师调入江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9年10月,该师划归福州军区建制,由江西省军区领导。12月,第215师改称第89师。1975年4月,第89师划归第29军建制。1976年又改番号为第87师。1985年9月,第87师归南京军区直属,10月,以该师师部、炮兵团和炮兵第3师一部,组建南京军区炮兵第3旅。20世纪90年代,炮兵第3旅调入福建,被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旅。如今,该旅已划归第二炮兵52基地建制,担任重要的国防任务。

国民革命军第100军,诞生于抗战爆发的忧患岁月,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大旗,取得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曾深陷内战的泥沼不能自拔,却又在历史关口回到人民的怀抱,走上了光明正义的大道,宛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重生。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它在历史画卷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1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看之后的观后感

——《共和国记忆60年》读后感

借用时下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剧名,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让我从回望共和国历史变革的复杂历程中,体味发展道路的崎岖和屡屡创造的奇迹。

《共和国记忆60年》这部编年纪事体的著作,本没有小说那样生动的故事和悬念,但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历史事件再一次梳理我的记忆和经历。共和国的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而前进,每一刻都有抹不掉的记忆。

共和国开创于多难的岁月,毛泽东等有着伟大理想的共产党人联合多党派人士宣布了共和国的成立,此后经历了恢复经济、保卫国家、如火如荼的大跃进,经历了刻骨铭心史无前例的“文革”,经历了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共和国从此走向国富民强。

对于共和国来说,最值得书写的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它标志着政治思想的彻底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从此,中国社会经济的巨轮,在经历多年艰辛和探索之后,做出重大航向性选择,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渐进式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文化思想,全面改革的进程逐渐展开;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开启。经济奇迹由此创造,世界经济版图从此改变。“小平您好”代表着十亿人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支持和拥护。

最近三十年,是我人生经历和留有记忆的三十年,中国的巨变,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中国的GDP已超越英法等世界强国,进出口额名列世界前列,外交上的多面出击,让世界听到了巨人的脚步声。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令世界不敢小觑。联想、海尔、长虹、奇瑞,国产品牌走向世界。国有银行和中信、招商、民生银行则已全面市场化、全球化。中国银行业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中外合资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仅积极地“引进来”,正在谨慎地“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时代巨轮快速前进,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0 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0多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30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00万,将录取新生600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3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州七号”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次在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同年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连续获得多项世界冠军,目前已跻身世界体育大国。2008年8月8日,当奥运主火炬在北京点燃时,全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综合国力无比强大!

共和国强盛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我们成功实施了“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实现了三通,国共两党又开始了60年后的握手和合作。共和国的强盛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有效地掌控了巨轮的航向,在无数次惊涛骇浪中平安驶向更加宽广的领域。

今天,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未来就像人类之于星空,只能知道目前已经发生过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可知本身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原动力,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创造下,中国巨轮一定能

够驶向更为光明的未来!

篇14: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电视台词

老董说:无论在那里,你真是要有出息,就一句话,多做事,少言语,无论吃什麽苦,你都要忍住。

年轻人,不要取笑纸上谈兵。这纸上之功,大有深浅!学得好的.,有一二分之见。学得再好的,就有六七分之见了!

就算你是个人才,也需要有人来度你,年轻人!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弄得那么庸俗。

那些苏俄人懂什么?钱这玩意儿,挣起来不容易,花起来也不易。花钱,也要有本事的!项羽倒是很抠门,结果让刘邦坐了天下!要我看,刘邦就是钱撒得好!

我还以为我是伯乐,却不知道成了千里马的草料。

草地是旧的,吃草的牛是新的! 经典

杨廷鹤:“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

世上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

成人是什么?就是脸皮厚的男人

这个世界是两个人的,三个人以上,就没有真诚了

该忍时忍,不能气短,该狠时狠,不能手软。

古人云,杀一人而震三军者,杀之 !

老范说立青:这小子是属贾宝玉的,是个女人都喜欢他。

你要相信 大海有自我净化和调节的能力

你不关心政治 政治就会来关心你

老穆在床上对老婆瞿霞说:“这事由主席来操盘”

立仁:趁着日头好,赶紧凉稻草

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

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

董建昌: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而实现。

莫斯科不是天堂

篇15: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词赏析

毛泽东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品赏析: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为教训,不能像项羽那样,不能放松警惕,要善始善终。

篇16:人间正道是沧桑

步入仕途,刘父多次提醒刘鹗在官场要左右逢源,该打点的要打点。不善交际的刘鹗对送礼一事十分抵触,认为有才能就会谋到一个好官位。然而事与愿违,虽然他在治黄工程中成绩显著,却迟迟不被提拔。官场昏庸、腐败的气息令他深恶痛绝,刘鹗只好转而经商。

刘鹗想承包铁路工程,可不打点到位,哪能争得到。他遂携五万两白银进京寻找门路,刚开始打点一些小官倒是顺水顺风,可最终定夺大权在同乡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手里。他得知翁同龢喜欢字画,通过层层关系终于见到翁大人,并贡以数十件字画。怎奈翁大人当面回绝,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翁同龢不念同乡之情,不为重金所动,还讽刺挖苦了一番,着实让刘鹗大跌眼镜,之前花的大把银两打了水漂。一年后刘鹗才得知,拿到铁路工程的是内务府大臣荣禄的亲戚,里面的黑幕超出他的想象,这样的工程光靠钱是很难打通的。

买卖做不成,刘鹗开始拿起笔写小说,将官场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内心的矛盾变成文字,直击晚清社会的贪腐现象。刘鹗生当乱世,目睹国事糜烂,批判腐败成为他晚年的精神寄托,也由此变身清末的反腐英雄。他的坎坷经历,成为创作《老残游记》的素材,由此名声大振,人生达到新高度。

事实证明,仅靠歪门邪道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即使一时得逞也不会长久,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编辑/张金余)

篇17:人间正道是沧桑杂文随笔

一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尽数十年的尘封厚重,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热血,定格思想,血腥残酷,追求真理,探寻革命道路的岁月。围绕杨,瞿两个普通的家庭艺匠。

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细腻,有血有肉。杨家兄妹三人抱着共同的理想,投奔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劳苦大众的国民革命信仰;开始各自追求真理,实现真理的道路。

当历史的抉择出现拐点,真理的探寻遭到挫折;当原先的思想产生蜕变,没有沿着有序的历程接受洗礼;当前进的道路改变当初的既定路标,走开了岔路。这一切的发生与改变虽然是政治上的大地动,但同时也是每一个追求者在原先的思想信仰与改变之后产生的思想信仰之间的选择。

这种选择几乎是苛刻无情的,也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信仰产生改变,必然将产生对抗;不管是何种思想信仰,一旦选择,就意味着将与另一种信仰的斗争,不管是任何人,即使是亲人朋友信仰不同,也会走到对立的一边,甚至为了思想信仰血腥杀戮,战争决绝。杨家兄弟就是这样,信仰的改变,让他们重新选择了各自的信仰,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兄弟之间,亲情在政治信仰上被抹杀,反目成仇,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同学之间,昔日的黄埔同窗之谊,在黄埔精神的宣洒下,钢刀归钢刀相见战场;师生之间,自己学生时期的老师戴着沉重锈迹斑斑的铁索,在上刑场前含笑地接受着对方曾是自己学生的最后敬礼,面色从容的死在昔日的学生枪下,血腥与杀戮,仇恨与泪水交织着。

当民族的利益受到外在的损害,民族面临灭亡的境地时,双方的利益会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兄弟摒弃阋于墙而同抵御外辱。抗日战争的爆发,兄弟俩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又毅然的结合。民族利益大于意识形态,双方抛弃原先的对抗,共同投入到抵御侵略这个大的目标上来,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完成,就会重新产生对立,意识形态所体现的思想信仰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依旧会再次操刀挥向对方。解放战争中杨家兄弟再次成为敌对双方,兄弟,同学再次反目,最终以一方的失败而结束。一个是站在离开大陆远行的军舰甲板上,海浪拍打船身;一个是挺立在和平解放的古城门前,接受着受降的仪式。两个不同的境遇,带来的是无限的沉思。对前者来说这是残酷的,是难以割舍,难以接受的!对后者来说,则是难以抑制兴奋,激动的!信仰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让一切追求的人为之牺牲的,原本的亲兄弟和黄埔同窗相见的距离越来越远。

没有政治信仰上的介入,转为普通的家庭之中,杨家兄弟却没有仇恨杀戮,过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睦,一起相互评头论足,亲情的流入;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叙旧同窗战友加兄弟的战场感慨。每个一人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彼此涉及着对方。

家庭之上是家族,家族之上是民族,民族之上是国家,国家之山是苍天。无论任何政治力量殊死对抗,但是都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都是有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根本。追求者他们个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仇恨,没有任何利益纠葛的。原先的血腥纷争,决战战场都是为了各自所追求的信仰,所代表的利益。只要把自己融入信仰,追求自己既定的信仰之路,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在决定中国多种命运的时刻,每一个追求者都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为实现各自信仰,追求各自信仰采取的要求和各种方法手段,不管信仰导致的结果对与错,这对信仰追求者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只要不违背信仰的既定目标,不违背历史大势之趋,顺应历史发展人心所向,就是人间发展的正道!

上一篇:关于调整德州市印花税核定征收比例的通知下一篇:造价工程师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