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2024-07-04

医院院长先进事迹(精选8篇)

篇1: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开拓奋进写新篇

廉政为民做贡献

----区人大代表江汉秦同志先进事迹

江汉秦: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2003年3月担任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2011年9月调任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2013年11月和他带领全院职工将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了国家级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2003年以来,连续11年获得区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

一、不畏艰难,锐意改革的开拓者。

接过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的重担。当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毕竟刚从乡镇卫生院发展而来,基础还很薄弱,病房内没有盥洗间,彩超、麻醉机等设备老化、陈旧,还欠几百万元的外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江汉秦院长带领班子认真调研,决定从制度建设抓起,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增强内部活力,提高医院竞争力。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着手,开展学科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院先后购置了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液透析机、碎石机、尿沉渣检测仪,增添了彩超、麻醉机等,全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将彩超室从二楼搬迁至一楼,将心电图室从病区搬迁到门诊,改建了门诊输液室、消毒供应室、扩建了停车场,增加了导医,方便群众就医。他懂得凝聚人心,出台了一系列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政策,如职工免费体检,职工及家属成本医疗,开通了班车,对医院食堂改造,食堂的主体部分专门提供职工工作餐和为病人提供营养餐;搬迁药库,解决职工宿舍,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院职工干劲十足,医院病人不断增多,优质高 1 效的服务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经一年的努力,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江汉秦院长的带领下,在规范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质量、行风建设、医院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医院建设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赞誉,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2012年8月,江汉秦提出了创建国家级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构想。

当时的条件,无论是设备,床位、科室设置等硬件还是人才、制度、重点专科、信息管理等软件方面距国家二级等级医院都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职工认为我们是乡镇卫生院,要跻身于国家二级,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中医院同等级别,困难太大,有些老职工也找他谈心,认为创建是劳民伤财而又没有效果的事,有些卫生局领导也为他捏了一把汗。江汉秦院长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作为主任中医师、盐城市名中医,凭着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盐都人民健康事业的无比热忱,怀揣着让盐都区有一所二级中医医院的梦想,他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创建二级中医医院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他认真学习评审的每一条标准和评审细则,评审总分1000分,17个核心指标,他将1000分分成A、B、C三类,A类必得分,B类经努力可以拿到分,C类为目前条件不具备,必须放弃的分。经过认真分析测算,他认为经过努力中西医结合医院可以创国家二级等级医院。于是他果断向盐城市卫生局作出申请,并向区局党委立下军令状,如果创建不成功,他主动辞职。在全院创建动员会上,他对医院创建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害怕,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医院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他每天加班加点和创建小组成员一起将创建评审标准的每一条认真研读分析,然后将每一条内容逐一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

为了实现创建目标,他将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切实把加强医院 2 内涵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不断加大对医院人员的考核力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在职在岗的培训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他亲自带队到省内、外高校招聘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先后将23名年轻医师送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9名本科生参加中医研究生学习,他本人选择对中医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师带徒培训;加大对疼痛科、肛肠科等重点专科的投入力度,在人才、资金上大力倾斜,通过多方努力,专科特色逐步形成。

每月召开创建会,他亲自督查各项工作进度;认真研读评审标准,他亲自检查各科室,各人资料完成情况。在创建的攻坚阶段,同志们对评审的条款吃不准,他7次带领创建小组去市中医院、东台中医院等医院参观学习,3次请市卫生局、市中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11月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医院的验收。

二、情系百姓,胸怀社会责任的公益代言者。

作为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又是医院的管理者,他积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记着农民的疾苦,不让农民多花一分钱;拒收病人红包达几万之多。他常说,人民健康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担任院长职务以来,要求医生坚决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对于乱开大处方、滥检查的医生处以重罚。中西医结合医院出院病人平均费用连续多年在全市同级医院都是最低的。医院还开设了“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费”“急救病人绿色通道”使危重患者能得到快捷优质高效的救治。我们不是专门的慈善机构,但是我们有义务为慈善事业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江汉秦院长每年组织职工为秦南镇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今年免费对秦南镇4800多名40岁以上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疾病普查普治,在江汉秦 3 院长的倡议下,32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进行了采样。

合作医疗制度是我们党为民办实事、让普通老百姓享受改革红利的好事,虽然实施了多年,但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相对较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时常有矛盾。江院长深知合作医疗是医改成败的关键。他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解矛盾,争取使人民群众满意为止,并对参合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一一记录。针对参合群众小病转诊到大医院,个人和合管办都要多花钱的转诊问题,他将2007年起上级下发的合作医疗相关的十多个文件认真研读,走访了一百多户参合群众,对曾经向医院或向上级反映过问题的群众,一一电话回访,通过认真调研找出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成提案提交区人大,得到区人大的重视。

三、无私奉献,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一名老党员、受党培养多年,他对党始终怀着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敬重之情、敬畏之心,对事业始终尽心竭力、尽职尽责,本质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他总是从自己做起,不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各类会议,医院会议不超过一小时,严格落实接待、出访活动规定,来人招待一律在医院食堂,因公出差出访,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超标准住宿、用餐,不向组织提任何额外要求;药品、设备采购实行公开化,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药品和设备。坚决拒收供应商的回扣,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先后与职工签订了拒收红包、回扣承诺书、“九不准”承诺。在生活上,他在医院只有一间十多平方的宿舍,里面没有厨房和卫生间。职工生病住院了,他亲自去看望他们,职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将医院建设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我当人大代表的责任”。怀着为民谋利,为民着想的迫切心情,今年他已十 4 多次到区、市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债,改造手术室、产房,自筹资金开展血液透析项目,新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对医院变压器进行增容。说起医院的未来发展,江汉秦院长说:“盐都在发展势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而言,是机遇、挑战、考验并存。如何办人民群众最放心最满意的医院,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唯有转变发展方式,要更加重视学科建设,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医疗质量,更加重视服务流程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整体实力提升,树立医院的形象、信誉和品牌。”这是一个人大代表的心愿,也是一个人大代表的本质体现。

篇2: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xxx同志是今年2月由卫生局选派到工人医院做院长工作的,他到工人医院不到半年时间,医院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与韩院长本人内抓管理,外闯市场,思路宽阔、思维灵活、办事认真、工作严谨分不开的。首先韩院长本人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用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民主意识,很快赢得了干部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打开工作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山海关地区要想占领医疗市场的制高点,争取社会各界、患者及亲朋的信任和依赖,就要增加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医院的特色,因此,韩院长明确提出了打造四好三无二像一低的服务品牌,即技术好、服务好、设备好、环境好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像做好自家的事情一样做好每一项工作医疗服务价格最低。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及时出台了创建三无医院整顿干部作风向不良作风告别活动实施方案并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院上下呈现出了人心思治抓管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院营造团结、正气、干事、奉献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3月30日医院召开了有包括退休职工外聘职工参加的全院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了市卫生局行风工作会议精神,宣布了医院创建三无医院和整顿干部作风向不良行为告别两个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院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在行风建设上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使真着,办实事,赢民心。为了让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尽快地了解、认知、接受我们医院,在韩院长的部署下,医院各位领导统筹兼顾明细分工,一方面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我们的想法、思路、目标以及惠民政策措施,并抓住山海关区要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时机,争取有关领导的理解支持,承担印制会议材料袋等工作,借以在地区高层宣传我们医院。同时,发动全院各级组织、全体职工利用包括节假日、休息日等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宣传,请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医院的活动情况,不仅宣传了医院,同时,也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和监督。为了把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将打造医疗服务品牌的内容、医院专家出诊时间表、5项惠民措施9项单病种最高限价收费标准、及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索要回扣等严重违规问题举报重奖等内容进行编排,韩院长亲自把关,字斟句酌,先后两次共印制了6万张宣传单。韩院长亲自带头,全院职工踊跃参加,通过采取进市场、入商店、到乡镇、赶集市、走访乡村医生、组织义诊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医院加强行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及各项服务承诺,并充分利用医院的内部、外部网站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体现新风正气的好人好事。强大的宣传声势展现出工人医院打造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医院及向不良行为告别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使工人医院在山海关及辽西地区的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德艺双馨的口碑。

篇3: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1968年, 俞卓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从此, 与白大衣为伴, 与患者为亲, 开始了栉风沐雨45载的行医生涯。

1969年, 那个令千万青年群情激奋的年代, 俞卓伟毅然决然奔赴贵州十万大山, 选择在基层一线当了一名全科矿医, 每天还担负为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诊疗任务, 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的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

1987年,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俞卓伟在上海瑞金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 逐步成长为一名分管1600多张病床、960多位医生、1100多名护士的医疗副院长。2005年, 俞卓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担任院长, 不久兼任党委书记一职。同时, 他还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和上海市慈善医务义工大队队长。俞卓伟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兼具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 2003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医院管理文凭, 先后主编撰写了十多部医学及管理专著, 担任复旦大学及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若干课题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俞卓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荣誉光环, 1989年荣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他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去捍卫生命;他把病人、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第一考虑”, 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励精图治——弹好医院管理的钢琴

俞卓伟的身份是多元的, 在社会角色上, 他是医生;在专业角色上, 他是教授;在行政角色上, 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医院的院长。在院长这个岗位上, 俞卓伟是个全方位、全智能的管理者。他说,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 这需要院长“弹好钢琴”, 他希望在自己的主政下, 医院能做到全方位、全职能。

他励精图治, 强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医院发展工作。他带领班子对医疗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建立了“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他在上海市市级医院中最早制定了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健全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整合全院医疗资源,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管理水准及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在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又统筹规划了华东医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措施。目前, 华东医院“十二五”中期的多项指标均已完成, 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中期评估;他指导相关职能处室创新考核模式, 首次完整、全面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360度绩效反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根据医院工作实际, 逐年在实践中完善。“赢在中层”是俞卓伟院长至深的理念, 因此在市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培训部”, 9年来, 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出彩。

当医院软件和硬件满足不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时, 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连连推出“大手笔”, 使华东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高19层、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床位800张的新大楼拔地而起;一幢16层的病房楼翻修一新;目前, 又有一座新楼正准备奠基;崭新的景观“连廊”把全院现有新、老大楼全部贯通起来, 既美化环境, 又让病人免受风吹雨淋;医院“螺蛳壳里做道场”, 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 排除万难建造了230余辆车位的两层地下停车库;南北两个花园经改造, 常年绿草成茵、百花齐放、喷泉飞溅、景观别致, 成为病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医院还从国外引进了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光子CT等当代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前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各地患者与日俱增;当他看到非上海籍医生、护工和本地病人交流中存在“语言障碍”时, 在全市医院中率先办起了“沪语培训班”, 由于报名者太多, 办班规模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扩大……。可以说所有这一切, 无不倾注了医院管理团队、特别是“一院之长”——俞卓伟的智慧和汗水。

天道酬勤——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沿用普通门诊价格。老百姓方便了, 更满意了。

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响最强烈时, 他亲自组织和带领专家团队跨出院门, 走向社会,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和疑难杂症现场解答会。上海展览中心、外滩陈毅广场、青浦朱家角、静安公园、航华社区、江苏路街道、南京路步行街、金山廊下, 甚至江苏、四川、新疆、陕西等地, 都留有他为老百姓操劳而忙碌的身影。而每一次活动, 他都是接待咨询最多、义诊结束最晚、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位专家。当社会凸现老年求医、诊治等难题时, 他连续7年组织带领全市34家三甲医院举办“百名医学专家大型敬老慈善义诊”, 吸引了共6万余名老年市民前来寻医问药, 不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更为医务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 俞卓伟院长接到了远在安徽砀山义务支教12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查文红病危的求救电话, 立即星夜兼程赴砀山来回3千里, 将查文红接回医院救治, 终于转危为安, 重返砀山。此事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鞠躬尽瘁——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曾有科主任这样评价俞卓伟:“俞院长目光十分敏锐, 对下属十分信任, 榜样的力量十分突出。”这三个“十分”, 充分凸现了俞卓伟在医院职工中的威望。

俞卓伟是一个用心、用爱去凝聚每一个人力量的知心院长。他每年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职工无论有什么困难, 只要找到俞卓伟, 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无论是在职职工、退休职工还是临时工生病住院, 甚至职工家属生病住院, 俞卓伟都会亲自探望, 实在没空, 他也一定会委托办公室同志代为问候。在职代会上, 俞卓伟提出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病人、职工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第一考虑”, 他执政为民的明晰思路和对职工的关怀备至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 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在他的积极推进下, 华东医院一系列新亮点应运而生,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效益及病人满意度连年提升, 医院改革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医院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评审、“三好一满意暨质量万里行”等大型检查, 并连续数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他尊重知识, 注重人才。他在院内成立了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 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囊团作用;他注重干部队伍建设, 提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十个能力”;他善于更新职工观念, 要求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十二种意识”。他敬业爱岗的专业品质, 细微务实的工作作风, 锐意改革的管理风格和热忱为民的人格魅力, 充分显示了一个现代化医务管理工作者的执政水平和管理风格。

厚德载物——树立医者仁心的好榜样

俞卓伟常说:“病人来就医, 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小的损伤, 最少的痛苦, 最好的效果, 最低的费用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这是一个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准则、”“领导就是服务”、“当领导的就要靠前指挥。”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谁能想到, 只要手机铃声一响, 俞卓伟就会出现在第一线, 而他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 不但对同事, 而且对病人、对社会。他没有双休日, 没有节假日, 一年365天, 天天在医院, 数十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十七、八个小时, 经常一天下来顾不上吃一口饭, 喝一口水。常年累月, 夜以继日, 从不间歇。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 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 俞卓伟已经超前干完了十年的工作!他虽已过了壮年期但却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他曾义务献血12次!有人心疼他, 劝他:“俞院长, 歇歇吧!这样下去, 你要垮的!”俞卓伟却笑笑说:“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 病人生病是不分白天晚上的, 病人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 可谓是重任在肩, 我们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 就要负起一生的责任。”面对多方赞誉, 俞卓伟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 我只不过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做的事情, 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官话套话, 听来却似潺潺流水, 润人心田, 如沐春风般让人读出了他的虚怀若谷和宽大无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位伟人的话“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俞卓伟的身上也同样闪烁着白求恩这“两个极端”的精神。

以俞卓伟为榜样, 医院很多科室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1个小时以上。作为一个指挥员, 没有比看到如此能战斗的下属更令人高兴的了。对此, 俞卓伟做了精辟的诠释:“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宇宙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的凝结, 正如雷锋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 作为院长, 我要发挥每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运筹帷幄——挑好服务社会的重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震惊全国。俞卓伟第一时间3次致电上级领导, 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救援。后因特殊任务需要留在上海的他, 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心愿:他第一时间组织华东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用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精心准备价值近60万元的药品、器械、敷料和干粮送往灾区;在主动要求并获准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任务后, 他立即在本市三级医院中率先提出收治伤员的“八个到位”, 并在短时期内将医院设施、环境较好的一层楼面开设为收治伤员的“爱心病房”, 同时组织起600余名职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疗护理全过程;他每天亲临“爱心病房”, 与医务人员一起研究制订伤员治疗方案。在俞卓伟亲自陆续把康复出院的灾区伤病员一个个送离上海后, 他陆续派出优秀的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团队赴都江堰参加灾后重建, 自己则亲自去了3次。

上海世博会期间, 华东医院300余名志愿者响应俞卓伟院长号召, 利用休息日, 积极参加“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项社会性质的志愿者工作, 或进驻世博园当起“小白菜”。尤为称道的是华东医院的干保分队在俞院长的亲自参与、指挥、协调下, 在为世博奋战的199个日日夜夜里, 共派出了43批次的医疗组, 圆满完成了国内外贵宾的重要保健任务。台湾政要在接受了华东医院的服务后, 亲笔题词“血浓于水, 恩重如山”。

华东医院所在地街道有将近400多位独居老人, 餐饮有困难, 俞卓伟院长组织了后勤食堂的员工, 自2006年起, 每天两餐为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餐”, 年中无休, 风雨无阻, 至今已达45万份。

“关爱生命, 奉献终生……”由俞卓伟作词的华东医院院歌完美折射出、真挚映衬着他对医疗卫生事业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俞卓伟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下, 他依然在服务病人的漫漫征途中跋涉, 用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 坚守着一名医务管理者的崇高信念!

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 其前身为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楼宇, 院内古树参天, 林木葱郁, 环境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 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 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 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 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 员工2000余人, 其中正、副教授 (正、副主任医师) 300余人;医疗设备先进, 拥有当今世界最新技术的数字化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高清晰度低射线量宝石CT、PET-CT、磁导航血管造影X线机、SPECT、3.0TMR、四维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景苑体检中心组成, 拥有11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老年医学科、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临床营养科、肿瘤科、骨质疏松科、影像医学科、微创外科、乳腺疾病诊疗科, 以及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科, 同时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 ,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A目录《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和WHO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 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最早、历史最久的医院。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 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 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青睐, 2010年通过英国Bupa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资质认定并获银牌。

医院医风严谨, 医德淳厚, 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62年的实践积累, 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为上海医科大学) 教学任务以来, 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55位。

建院62年来, 华东医院除在干部医疗保健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外, 每年还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患者提供150余万人次门急诊医疗服务及近3万多人次的住院医疗服务。

篇4:医院院长的“借钱”玄机

“当理想在与现实接近,当努力在被事实证明,当期待将被成功取代,当掌声和鲜花即将成为对我的报答时,无情而残酷的事实却告诉我——我将成为受人唾弃的罪犯!痛苦和后悔凝聚成忏悔的泪!期待和叮咛化成撕肝裂肺的痛!眼泪又能证明什么?撕裂的心、惨烈的痛不断地叩问自己,我还能脱胎换骨吗?我还能重做新人吗?…… 我强烈地感到我已经晚了,我灿烂的人生道路已经走到了最黑暗的尽头——我犯了党纪国法!” (摘自王德志的悔过书)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知名大学,被学校推荐至一家大医院工作。之后,他返回故乡发展,先后担任卫生局医政科长、办公室主任、镇某医院院长直至市区某医院院长。王德志可谓春风得意,不仅事业蒸蒸日上,家庭也是和和美美。“立志、立业、立家”,王德志的人生一路顺畅。

然而,他在刚从局机关提拔调任镇某医院担任“一把手”不到1年就被供应商打开缺口;在提拔调任市区某医院担任院长不足2个月便开始受贿。追溯其犯罪行为始于2000年5月,持续至2005年6月案发。据其交代凡是在其职权管辖内发生过的重大业务活动都会“雁过拔毛”,或多或少地要收受点钱物。从逢年过节收受几张超市购物券或几条名烟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后来担任医院院长之后的“大手笔”,他先后收受了11个人的14笔贿赂。

2003年10月中旬,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经理王某到王德志工作的医院办公室探访,对其高升至院长表示祝贺。在闲聊中,颇有投资头脑的王德志透露打算买套房子,但手头缺钞票,便提及向王某借钱。王某一听大喜过望:“因为我是商人,对方提出借钞票对我来讲是好事情,一是以后容易搞好关系,二是在以后推销设备过程中也比较好讲话,包括货款的及时支付。所以我就爽快地答应了王德志的借款要求。其实他开口向我借6万元,我以后是不会向他催讨的,他是否还我也无所谓。这些钞票对于我来讲也是作为一种生意上的感情投资。”聪明的王德志自然知道王某是冲着他的位置借钱给他的,只是为了避免以后受牵涉,防止受王某限制,方想出了“以借为名”拿取钱财的好主意,并当场出具了6万元的借条。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王某的感情投资没出二、三个月就有了丰厚的回报,推销出一台彩色B超机,一台便携式彩色B超机,利润高达70万元。随后,王德志将收受贿赂款的大部分用于支付自己买进的一套房子以及在本区购进的一套独栋别墅。2006年3月27日,法院以受贿罪,对王德志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三年,违法所得人民币八万四千元予以没收。■

(文中人物为化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供稿

实习编辑:夏梦颖 xmy0930@126.com

首先,不要与工作对象打得火热。亲君子,远小人;还是亲小人,远君子?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身为党员干部一旦手中掌握权力,应当意识到自己往往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攀附的对象,他们极尽手段拉拢腐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健康向上的人際关系观。该市卫生系统有关党委领导曾经善意的提醒过王德志“交友要慎重,所交的朋友要有一定的层次”。他也清楚地知道,如蜜蜂般萦绕在他身边的所谓朋友无非垂涎于他手中掌握的大“权”。但是长期与“生意人”为伍,赚钱、享乐的话题谈论多了,便使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产生了“我用手中权为他谋利,他感谢我也是应该的”权钱交易的错误想法。

其次,不要任由侥幸心理作祟。2003年前后,该市卫生部门接二连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时任院长的王德志,多次关切的向局纪检监察干部打听“检察机关掌握了什么问题?”、“到底要了解什么情况?…… ”等等。做贼心虚的他是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据其交代:他也想在区卫生系统自查自纠活动中把收受的贿赂款主动交出去,但就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任由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再次,不要超出能力范围的消费。在信用卡使用还不是很普遍的时候,王德志就新潮的拥有了自己的信用卡,将号码提供给供应商、承包商等自己的工作对象,便于他们送钱,收受的贿赂款大部分用于支付别墅款、房款,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

最后,不要不受监督制约的一言堂。该市卫生系统党委根据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专门设立了“卫生产业管理中心”,集中采购医疗器械和药品。据调查,王德志就任“一把手”的医院部门的设置和职能的划分十分明确。但是在医疗器械采购和基本建设招投标过程中,他每每跳过本院的设备科、局产业管理中心等部门和分管人员,直接插手,具体洽谈,致使供应商、承包人排队与其洽谈业务,院长室成了设备科。不受制约的“一言堂”使得供应商、承包人将拉拢腐蚀的目光锁定在他的身上,为行贿者打开了大门,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篇5:医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从医三十载,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三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勤于奉献,廉洁行医,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他将全部的身心铺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爱岗敬业痴奉献,以院为家勤为患

多年来,刘长杰始终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医院、给了患者。一年365天,他每天工作时间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几乎全天都在和医院、病人打交道。不管是下夜班,还是公休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漆黑冬夜,无论什么时间,一旦医院有紧急事情,一旦有病人出现危急情况,他总是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开展工作。早来晚走对于他更早已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2003年,“非典”肆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全身心的投入到“抗非”工作中。三个多月的时间,他吃住在医院,被子脏了,来不及洗;衣服脏了,来不及换。那里出现险情,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面对家人,他只能用电话问候一声,安慰几句。2006年9月他由中医院调到县医院任院长,为了尽快了解医院情况、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他白天深入到各科室了解情况,晚上坐在办公室翻阅文件、查看资料,在上任三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每晚都工作到深夜,有时还吃住在医院,就是这样一种责任感,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受到全院职工的广泛赞扬,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带着感情进病房,想着农民开处方

他深知,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召唤,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一切就是一名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正是这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工作精神,使他对待患者如亲人更似亲人。在全国普遍呼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时,他提出“带着感情进病房,想着农民开处方”的服务理念,开展“零距离沟通”、“亲情化服务”的人性化服务。在临床工作中,他总是习惯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在医院开会时他经常说:“对于我们医务人员,面对患者也就是面对弱者,要进行换位思考,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转化为一种动力,要以关怀式语言接触病人,人性化服务渗透医疗,尤其面对的大多数是不大富裕的农村患者,我们更要一视同仁,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他把医患沟通当作临床一线的重点工作来抓,为医务人员订阅书籍,邀请专家来院讲课,组织职工收看沟通方面录像片,全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他自己也积极与患者沟通,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揭示病情,制定出经济可行的诊疗方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一次,一名身患重病的外地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因为病情比较复杂,经多次转诊、转院都未能确诊,大量的检查费用为病人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刘长杰得知情况后,通过详细的与患者极其家属沟通病史,研究国内外类似病例,翻阅书本、上网查找资料,最终确定了病因,即为患者及家属节省了近千元的检查费用,又避免了重复检查。

三、无私奉献廉为本,以身作则练精兵

“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医者德为先的高尚情操”,是刘长杰一贯的宗旨。为了提高自身修养,他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医务人员五不准”以及“文明市民公约”。并从古代中医名家为医做人之道中吸取精神营养,把中医前辈精诚做人,悬壶济世的精髓与当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广纳古今中外优质临床服务理念,廉洁自律,筑牢道德防线。在工作中,严把廉洁关,努力做到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坚持与患者换位思考,面对利益的诱惑,从不动心。几十年来,他拒绝了多少宴请、拒收了多少好处,捐了多少钱,根本无法用详细的数字来统计。一次,鸦鸿桥镇大和平村一名患者因车祸住进医院,家里实在困难,一万多元的医药费对于他们全家人无疑是天文数字。于是他几次与其他医师会诊研究,调整诊疗方案,既保证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又千方百计降低医疗费用。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及陪床家属生活仍难以支撑。刘长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便把当时身上仅有的400元捐给了病人,并组织科室人员对病人进行捐助,共为病人捐款2480元。他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的精神,为医院赢得了

良好的信誉,先后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多年来,他在抓好医院管理的同时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研究工作,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康复起来,他博览古今专业名著,结合临床经验,悉心求索,使自己在神经内科研究领域取得较大成功。2001年,他组织建立了唐山市首家卒中单元,提高了卒中病人的治疗水平和生命

生活质量,达到省先进水平。同时,在县内最先开展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解决了本地病人长途跋涉到省市级大医院才能进行的手术,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他先后独立完成《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体会》、《芎防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2例临床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加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形成136例》等多篇学术论文,并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他的“三治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哽塞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获唐山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颅内外动脉狭窄干预及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化研究》多点中心的负责人,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获优秀入组中心三等奖。目前还承担着国际级科研项目《阿卡波糖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

篇6:县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他常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这位医者,就是四川省唯一荣获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英雄荣誉称号的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XX市特殊津贴专家劳动模范第七届XX市优秀青年XX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天虎。

这位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善于管理、才华出众的县医疗系统拔尖人才,1965年生于XX县,199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获得国际医院管理mba学位。自1990年起,历任XX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院团支部书记、内一科主任、副院长。2005年12月起担任XX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牢记大医精诚

对医技精益求精

刘天虎同志先后三次到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先后开展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全信息动态血压监测》《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心力储备监测》《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填补了XX县医疗事业在这些项目的空白。承担和自拟科研课题13项,科研立项在省卫生厅2项、市科技局2项,先后荣获XX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 1项,获得XX市政府科技进步奖4项,XX县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学术文30余篇,发表 sci论文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次、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2000年被XX市人事局、卫生局破格晋升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为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2013年因该同志在基层医院学科建设上德突出成绩,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英雄称号,2014年被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评为第十一届学术技术带头人。

牢记党员宗旨

时刻模范带头

5·12地震时,正在成都办事的刘天虎同志心急如焚,在交通拥堵不能及时赶回的情况下,不断努力用电话向在院的各院领导作出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并迅速与县、局有关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赶回医院时,医院收治的地震受员已越来越多,他一边迅速与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相关领导同志协调病员安置、分流和救治问题,一边召集科室主任、科长、临床及医技科室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由他担任组长的抗争救灾医疗工作领导小组,以外科、麻醉科为主的临时抢救领导小组。同时,他向全院职工发出了紧急动员,要求全院职工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尽最大努力抢救地震灾害中受伤的伤病员。抗震救灾期间,刘天虎同志每天往返于医院与医疗救助中心之间,指挥着全院的医疗救护,协调着全院各科的分工合作,本来消瘦的他,由于整整一周未能睡上一觉安稳觉,声音嘶哑了,双眼也布满血丝,其他院领导及医院同志一直劝他好好睡上一觉,他摆摆手,仍然固执地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刘天虎同志的带动下,县人民医院全体职工昼夜奋战、毫无怨言的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忘我工作。抢险救灾前八天,全院转移住院病员265名,接诊地震灾害所致伤病员479人,转送上级医院71人,清创136人,脊柱、四肢手术20人。2011年5月,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川商杂志社授予《感动中国·大爱医院》称号。[!--empirenews.page--] 提升医院管理

让更多群众受益

2005年5月该同志担任XX县人民医院院长后,按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管理科室,并加大管理力度,医院管理及科室业务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XX市卫生局面向社会对XX市55家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检查中,XX县人民医院在XX市二等甲级医院中名列首位;平均住院日7.3天,列XX市二级甲等医院名列第三位。2012年9月,XX市卫生局发布全市上半年96家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与质量综合检查排位,XX县人民医院获全市第十七名;XX市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结果我院得分93.8分,位居全市首位。同时,与全县乡镇卫生院签订支援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县级人民医院在本地区医疗、教学、科研中心的作用。十年来,该同志从行政管理、医疗质量、医院安全、医院服务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医院管理,2012年院优质护理服务获得XX市第一名,2013年11月成功创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XX市模范单位。

不忘医生职责

对患者一腔热情

篇7:医院院长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

她是一位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更是一位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好市民”。她———就是首届**省道德模范获得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市**痔瘘医院院长刘**。多年来,刘**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用一个好医生的道德情操和一个好女人的悲悯情怀,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每一个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

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

刘**从医28年,创办**痔瘘医院17年,从公立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到自办的民营医院的院长,她始终秉承着“医者父母心”这一人道主义精神,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马长义老人,****县东山乡农民。他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便血不止。7年前,他慕名来到**医院看病,由于家境贫困,来的时候,他身上只带了200元钱,当得知手术需要1000多元时,他准备放弃治疗。刘**得知情况后对他说:“你就安心住下来治病吧,我们不收你一分钱手术费、医药费。200元你留着住院时买些好吃的。”马长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刘院长在和他开玩笑。刘**说:“放心吧,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因为你没钱,就让你带着病痛回去。”就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素不相识的农民,一分钱没花,在**医院治好了多年困扰他的顽疾。以后的7年中刘**给他和她的老伴长年治病,减免了4万多元的医药费,马长义流着泪说:刘院长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为了病人,刘**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她是医生,还是院长,熟悉刘**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只要不是出差在外,她必是天天提前来到医院,来到病房。

2016年6月的一天,刘**随专家医疗队送医下乡,在草峰农村义诊时,她发现一位姓李的大爷患肛肠疾病已经好多年了,却没有去医院治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捱日子”。与老人攀谈中她得知,老人儿子出外打工多年未归,杳无音讯,儿媳等不到丈夫回来,就提出离婚改嫁了。现在,老人不但要负责照顾两个孙子,还要种地务农,很是辛苦。加之家里境况不好,一直没有去治疗。刘**听着,看着老人雪白的胡须和满脸的皱纹,以及因病痛折磨而蹒跚的走路姿势,她落泪了。当天下午,她就将老人接到医院,连夜为老人做了手术。在住院半月后,又将老人送回家里,未收一分钱费用。同时,她还给老人的两个孙子带去了衣服和书包、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像这样类似的事迹在刘**身上是数不胜数的。

据悉,自**医院开办17年以来,得到刘**资助和减免医药费的患者有1300多人,共减免医疗费用约38万余元。

山区孩子心中的“好阿姨”

也许是因为女性的细腻本性,也许是缘于与人为善的家教传承,在**痔瘘医院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员工无一不受到刘**精神力量的感召:大家心甘情愿地追随她一起投身公益。热心公益在她的医院里成为一种文化。

篇8: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1 我国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的实施现状

职业院长是以经营管理医院为终身职业,以契约的方式接受医院产权人的聘任,取得医院法人财产的使用权,以经营者的合法身份经营管理医院,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以自己的人力资源为资本获得个人收益,并取得职业业绩的人[1]。有研究者指出,国内医院目前最欠缺的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具有职业化观念的管理者。我国医院管理者长期沿袭“医生—专家—院长”的成长模式,不利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430030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航空路13号(2)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局,300457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大街79号

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2]。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卫生部2004年下发的《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对全国医院院长的上岗提出了明确的管理培训要求。近年来,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大学相继开展了职业化医院院长培训[3]。各地区在推进院长职业化的进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潍坊在2006年就已经取消公立医院院长的行政级别,实行聘任制和年薪制[4];黑龙江在2008年出台全省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方案,分期分批对省内二级以上医院院长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化培训[5];北京在2012年首次对公立医院院长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6]。

2 公立医院院长对院长职业化管理的态度认知调查

2.1 调查内容与抽样方法

山东省在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早。为了解当前公立医院院长对于院长职业化管理的认知与评价,探讨他们对相关政策和工作进展的理解和支持程度,我们分别对30家医院的院长、副院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医院的基本情况、个人的基本情况、对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认识等三大方面。

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内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层抽样,每个地区分别抽取三级、二级医院各5家,对其院长、副院长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样本医院中,省属6家(占2 0%),地辖市属1 4家(占4 6.6 7%),县属1 0家(占33.33%)。本次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36份。

2.2 基本情况

在1 3 6名被访者中,男性9 9名(占7 2.7 9%),女性3 7名(占27.21%),平均年龄47.64岁。受教育经历以本科为主(8 9人、占65.44%),其次为硕士研究生(21人、占1 5.4 4%);大多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副高以上1 1 8人(占86.76%)。技术职称为临床系列的有109人(占80.15%);业务、管理工作双肩挑的90人(占66.18%);所属业务科室是该医院重点科室的109人(占80.15%)。

在个人职业经历方面,被访者参加工作的年限平均为25.99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年限平均为11.22年。84人(占61.76%)在医院(卫生)管理学术团体任职,98人(占72.06%)担任院长后接受过管理培训。目前掌握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来源顺序依次为:工作经验(116人、占85.29%),业余自学(99人、占72.79%),短期岗位培训或专题讲座(68人、占50%),学历教育(60人、占44.12%)。

关于当选为院长的方式,被访者中有59人(占43.38%)为上级组织任命,53人(占38.97%)民主推荐,24人(占17.64%)公开选拔竞聘。

2.3 院长与副院长对院长职业化管理的态度认知

2.3.1 关于职业化院长的成长模式。

对院长职业化的了解程度,在被访者中有71人(占52.2%)表示为了解,仅有5人(占3.68%)表示不了解。有86人(占63.23%)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仅有5人(占3.68%)认为不必要。关于在中国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可行性有多大(0~100分),平均给分为53.74分。可以看出,通过多年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与发展实践,院长职业化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院长们所认可。

114人(占83.82%)赞同“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4 0人(占2 9.4 1%)选择了“卫生管理专业毕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3 3人(占2 4.2 6%)选择了“医学专业毕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10人(占7.35%)选择了“其他管理相关专业毕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

关于可能影响院长不想成为职业化院长的因素中,8 1人(占59.56%)选择了国家对职业院长的

·36·Chinese Hospitals,June.2012,Vol.16,No.6

政策不明确,66人(占48.53%)选择了不愿意放弃临床专业,42人(占30.88%)选择了职业院长的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2人(占16.18%)选择了职业院长的薪酬水平不高,20人(占14.7%)选择了个人个性能力不适合,13人(占9.56%)选择了个人对专职管理工作没兴趣。

2.3.2 关于职业化院长的管理能力。

关于适合担任医院院长的人选,有101人(占74.26%)选择经管理培训后的临床专家,30人(占22.06%)选择专业管理人员,5人(占3.68%)选择临床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实际管理需要,院长们认为经管理培训后的临床专家有内在优势,更懂专业,也更了解和熟知医院发展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更有针对性,管理上更得心应手一些。此外,也反映出院长们更看重该岗位对于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强调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懂管理的临床专家并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有88人(占64.71%)认为,职业化院长必须具备管理学的专业学历背景。关于实行职业化院长管理后的院长来源,71人(占52.2%)选择了本医院管理人员,63人(占46.32%)选择了由医院自主向社会公开招聘,55人(占40.44%)选择了上级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委派,51(占37.5%)人选择了本医院业务人员。

被访者认为,职业化院长急需提升的能力依次是:医院规划经营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前瞻性思维、决策能力、医院与外界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会责任感、计划与组织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医院文化建设能力、服务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要提高医院院长的管理水平,106人(占77.94%)认为应“加强对院长的中长期培训”;86人(占63.24%)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专家型院长向职业化院长转变”;43人(占31.62%)认为应“至少有一位院长具备管理学专业背景”。

2.3.3 关于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影响因素。

当前影响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被访者认为:有体制因素(89人、占6 5.4 4%)、人才因素(2 2人、占1 6.1 8%)、管理因素(1 5人、占1 1.0 3%)、资金因素(1 0人、占7.35%)。说明改革现有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当前院长们的共识,相对于资金不足而言,加强人才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医院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关于院长职业化管理,127人(占93.38%)所在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尚未颁布相关的政策文件。由于政策不明朗,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具体实施还存在难题。

对阻碍我国实现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影响因素打分,按得分高低依次为: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医院缺乏自主权;管办不分;管理岗位缺乏独立的职位晋升体系;现行的院长薪酬制度;院长行政级别规定。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管办分离;取消院长行政编制;提高院长用人自主权;完善院长绩效考核制度;改革院长任免方式;实行院长年薪制;形成和完善职业院长培养体系;提高院长的内部分配权利;改革院长任期制;完善职业院长准入制度;完善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系列政策;规范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有96人(占70.59%)认为,目前的医院组织结构约束了医院院长职能的发挥。111人(占81.62%)认为人事权应下放给医院,85人(占62.5%)认为大型设备购置权应下放给医院,81人(占59.56%)认为医院管理层薪酬确定应下放给医院。7 1人(占5 2.2 1%)认为政府应与院长签订绩效管理合同;55人(占40.44%)认为应实行院长年薪制;108人(占79.41%)认为应实行院长问责制。97人(占71.32%)认为,政府对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应与院长任免、奖惩等挂钩。

3 讨论

3.1 职业化院长的最佳成长模式

本调查发现,院长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经管理培训后的临床专家是当前最适合院长管理岗位需要的人选;职业化院长的最佳成长模式为“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该模式也是当前大多数院长自身职业发展经历的缩影,提示在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发展现状下,这种路径或许具有某种内在的合理性。对于“其他管理相关专业毕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这种职业化的管理模式,仅有7.35%的院长们认可。说明他们观念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对院长职业化的概念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

3.2 职业化院长的专业化管理培训

公立医院院长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专家、医院发展的掌舵人,院长的管理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管理观念落后,院长职业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影响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在本研究中,院长们普遍赞同加强医院管理培训,尤其是探索建立符合医改要求的培训体系。目前我国医院院长的特点是医疗专业知识与技术过硬,而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精于经营、善于管理的职业化院长更是缺乏。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加强院长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推动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将更有助于加速制度变革。

3.3 职业化院长建设迫切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

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力。相关政策不配套,导致院长职业化的建设非常缓慢,严重影响院长职业化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尽快出台院长职业化的相关政策,给职业化院长明确的地位,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院长职业化能够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包括选拔、任用、考核、薪酬、奖惩等在内的资格管理、准入退出和激励约束制度,也需要各地医院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道路,使公立医院院长真正成为会领导、善经营、精管理,并且能够驾驭市场和承担医院医疗风险的职业化院长。

摘要:目的:了解公立医院院长对院长职业化的态度与认知,为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方法:在山东省内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共计对30家医院的院长、副院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个人、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态度认知。结果:院长职业化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院长们所认可。74.26%的调查对象认为经管理培训后的临床专家更加适合担任医院院长,提出职业化院长急需提升的能力和阻碍院长职业化实现的因素。结论:职业化院长的最佳成长模式为“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此外,应加强院长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制度,推动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陈绍福,徐捷.如何做一名真正的职业院长[J].当代医学,2002,8(11):26-29.

[2]王琼,蒲川.推动我国医院院长职业化进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676-679.

[3]孙馨,高阳.亟须建立院长职业化培训体系[N].健康报2011-10-24(7).

[4]单俊楠,韦丽丽.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院长将摘官帽[EB/OL].(2011-3-8)[2012-2-20].http://www.sina.com.cn.

[5]衣晓峰,段丽红.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刻不容缓[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7-8.

上一篇:化学式与化合价计算下一篇:学生会外联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