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张俊卿

2024-07-18

教 学 反 思--张俊卿(共12篇)

篇1:教 学 反 思--张俊卿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俊英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半年中,我成长了很多,我很积极地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校的宗旨也是我教学工作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们将学校的习惯儿歌一点点传授给孩子,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钻研新教法 备好每一课

本学期的时间短任务重,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又很大,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是我很头疼的问题。结合了我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法后,我明白了课堂要放手给学生,要让学生会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强硬的灌输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所以在课堂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各种记忆字的方法,比如,形声字记忆,换偏旁记忆,同音字记忆,自编儿歌记忆。比如,在学习“苗”字时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秧苗的样子,并用会意字的知识教学“田地里长出来的草”。这样,抽象的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孩子的成长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一年的经验,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组内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

很好的示范。其次,注重学生的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要作用,一周每节课我都会设计一个新的激励性游戏鼓励孩子们学习、做题,并对此游戏的利与弊做总结与改进。例如太多的激励性游戏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却使得他们不会去听并且失去“坐端正”的好习惯,最终一节课下来孩子只在大脑中保留了自己思考的答案,并未学到什么,因此下节课的训练环节我就会把“听“这个环节加上去,例如:“找人重复第三个人说的什么?” 一段时间以来感觉我们班学生在听课方面有很大改善。

五、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

蔡欣老师的课充满情趣,许慧君老师的课堂容量非常大,田老师每天都会精细的备课,找准第二节课的训练点,其他老师的课也都有其闪光点,每一个细处都值得我深入学习,大家对工作的那份认真与执着更是在不断的推动着我向前进步。

六、懂得感恩 积极进取

我感觉在一年级这个大家庭中很幸福,田老师、钟教师一直都在默默无闻的帮助我们,每一次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田老师总会很沉稳的对我们进行一番安慰,然后告诉我们今后该怎么做。钟老师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从来看不到她的脸上写满烦躁,她对孩子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无形当中就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而我班副班主任慈老师的那种敬业精神、做事麻利的风格、对孩子如朋友般的亲切感更是值得我学习,慈老师总能跟孩子打成一片,孩子们每天都能保持一个很愉悦的心情,这对于我们班级的管理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感谢年轻老师的那份无私,她们总是很爽朗的把自己的点滴收获与经验传授给我,不论我遇到任何苦难,她们总会在身边给我以扶持,感谢她们。这个团队是一个特别昂扬向上的团队,但是我自身做事很拖沓,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自己这方面的恶习,在团队当中起到向上的带动作用。

经过了一学期的努力,我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实践中,还增强了信心。我相信:下学期我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2-1-6

篇2:教 学 反 思--张俊卿

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模式

泰勒模式:也称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的价值论基础。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立足点,选择对社会有使用价值的目标。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效果律和练习律。

二、“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

“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井然的程序。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八年研究”对当今课程开发实践意义最大的是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学校能够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三.目标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2.提供什么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提出学习经验的组织有两种。一是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连续性,是指直线式的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第二是序列性,它与连续性有关,到哪又超越连续性。它强调使每一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的重要性。第三是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给出了评价的步骤:一是界说教育目标。要想知道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必须首先了解教育目标究竟要期待学生产生哪些行为的变化。二是确认情境评价。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评价请静候,使其将所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三是编制评价工具。

四、“泰勒原理”的实质:追求“技术兴趣”

技术兴趣是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技术兴趣是主导现代科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使课程开发过程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过程,为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普适性的程序。

五、评价

历史功绩:权威的、系统化的、方向和指南

缺陷:价值与事实的脱节,过分强调明确而具体的预设性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五个方面:

1、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指学校与社会在促使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或联系。这种联系的主要涵义有二:①社会对学校的良好影响与学校对大量社会信息进行筛选;②学校积极作用于社会,充分发挥社会功能。这种联系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培养人的质量,以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化,即是把人从个体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杜威所著《学校与社会》(1899),也都较早地研究和论述了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自然应以社会生活的形式组织起来,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经验发展的连续性不仅表现为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之间的连续性,而且也表现为儿童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之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受社会进步历程的深刻影响而发生的,儿童在学校的生活应体现出自然、社会、个性三方面的综合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者论述的这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是:①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②社会阶层化对个人人格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④教育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关系;⑤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⑥学校、家庭和社会集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⑦学校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等等。

学校是对新一代实施系统教育的社会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教育设施和选定的环境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成员。为此,学校要启迪学生的智慧,选择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具有各种良好行为道德倾向,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向社会学习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并具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与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认识和责任感。学校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教育学生学习和吸收社会文化,掌握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技巧,充分作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学校只有加强同家庭、社会集体等联系,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对受教育者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联系,对新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做法(见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中国在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方面采取的做法主要有:①学校同校外各种文化教育机构、群众团体和附近村镇、厂矿企业等进行联系,取得它们的配合和协作,共同指导学生的各种课余活动和假期生活,适当开展为学生所喜爱的文体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②邀请英雄模范人物到学校讲演,与师生一起座谈或联欢,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倾向,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志趣。③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商店、农村,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④组织师生进行社会调查。⑤请各行各业人员来校参观访问,了解学校情况,提出改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建议等。中国的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日益取得协调一致。各级各类学校在提高附近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向社会提供各种技术人才及劳动后备力量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显著。关于世界范围的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现状

关于世界各国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主要有: ①学校的社会功能与社会的教育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日趋明显。

②教育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问题,必须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办好教育的认识,已日益深入人心。

③“终身教育”思想在广泛传播,与此相应,发展学校和非学校形式的教育,使它们相互衔接和协调一致,并贯穿到人的一生的观点和各种具体做法,在各国日益引起注意。

三、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论,通常是指以赫尔巴特等人的教育理论为依据。所形成的课堂教学制度,以及教学原理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在教学任务方面,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为核心。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目的在使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有效地为其政治和经济利益效劳。

在教师作用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至上,学生必须服从,崇尚高压和体罚,无视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对立,学生十分被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教材,确定多种课程,分科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方面,坚持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等四个阶段,使教学的进程公式化。这里说的明了,是指明确地向学生讲述新教材;联合,是指通过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系起来;系统,是指学生在新旧观念的基础上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方法,是把已学的方法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原则方面,重视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和量力性等原则,力图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只求呆读死记,忽视智能发展。

在教学形式方面,以班级上课为唯一形式,忽视小组学习,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因材施教,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才能。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者杜威,把赫尔巴特等人的教育主张,称为传统教育,把他的实用主义教育,当作进步教育和现代教育,所以欧美说的现代教育,实际是指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的总称。

而以杜威的实有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所形成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学原理和方法,就是现代教学论,它是欧美说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

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民主”精神,主张每门学科的教学,都要为巩固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服务,培养捍卫资产阶级民主的人才。

在教师作用方面,强调儿童中心,认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儿童来进行。教师仅处于辅导地位,只起顾问作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活动课程,认为学校的教材,不是儿童经必之外的东西,只有儿童的主观经验,才是教材的中心和依据。活动课程论提倡学生的自我摸索,从做中学,重视实用知识,轻视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阶段方面,重视给予学生创设疑难的情境,提出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假设,整理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在做中检验和修改假设。

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从做事中求学问”,反对从书本中求知识,认为“强迫的作业”和“例行的考试”,不能适应儿童的需要,都无必要,只有实际去做,才能获得人生的经验,学到生活的技能,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在教学形式方面,主张个别学习,反对班级上课,认为班级上课制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适应各类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

上述教学论,容易导致学生获得零散的个人经验,很难掌握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其结果,必然影响学习效果,降低教和学的质量。当然,杜威认为教学要结合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活动能力等,却有其合理的因素。

综合上述内容,可见杜威说的现代教育,是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提出的,在它们的思想观点中,各有精华和糟粕,应持全面观点看待,不可全盘肯定或否定。比如传统教学论中以书本为中心的思想,重视人类的间接经验。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掌握人类的知识财富,这对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种重视学科教材,系统掌握“双基”的观点,已为中外教学实践所证明。它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思想,不能一概否定。但是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吸取本门学科中的最新成果,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同时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须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在高中,要适当增设选修课,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很重要的。

四、泰勒的目标模式(见问题一)

五、课程流派(学科主义、社会政治主义、结构主义)

学科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 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学科中心主义过分注重知识,强调学科逻辑,重视学术性,以致于对于经验、心理逻辑、实用性有所忽视,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四)——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这一课程理论主要依据是结构主义心理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其基本原理为: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2、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个大胆假设往往被人误解,然而它的实质是“使问题配合学生的能力,或者找出该问题的某方面以便作出这种配合。”它要求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课程实施方式相配合,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

3、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布鲁纳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的原理、基础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故可重组为各种特殊的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⑴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⑵有利于识记,特别有利于意义识记。⑶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⑷可以沟通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

4、重视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直觉是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捷径而不遵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直觉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逻辑思维是重要的,直觉思维也是重要的。已有的教育和课程,忽视了儿童的直觉思维,所以要格外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挖掘、运用和培养。直觉与学科基本结构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直觉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基本结构,但是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些特殊,可是其效果则有赖于牢固的、熟悉的学科知识作为背景或基础,直觉的创造性特征才能有所作为。

5、提倡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是人通过独立思考、改造材料、自己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法的优点主要有四个方面:⑴有利于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方法。⑵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态度和探究的思维定势。⑷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6、提出了螺旋型课程

即以螺旋课程来组织和实施学科的基本结构。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五)——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有人将其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从进步主义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克伯屈、拉格和康茨等;20世纪50年代后,使改造主义以新的面貌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忽视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在教育和教学中,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仅注意过程从而忽视了结果,只注意了手段而忽视了目的。社会改造主义认为,学校课程的价值,最终是社会的价值,课程乃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

2、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社会改造主义认为,学生中心课程实质上是帮助学生“适应”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也强调课程的经验性质,主张经验是第一位的,但却坚定地认为,经验是团体的而非个人的,所以改造主义格外强调的是团体经验。团体经验实质在于改造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课程研制不广大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人格出发,而应从社会改造的要求出发,使课程在统一的社会整体内完整

地联系起来。通过课程实施后,帮助学生摆脱对社会制度奴隶般地服从,明确社会改革的需要,形成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塑造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的能力,从而成为改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主人。

3、超越科学技术对课程的主宰

社会改造主义认为,传统的课程是一个不相连贯的教材的大杂烩,其内容过分强调了技术而忽视了人类团体的其他经验。所以要实现社会发展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改造教育目的,就必须加强美学、道德、社会和人文方面的课程。

4、构建社会问题中心的“核心课程”

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夸大了儿童个人的自由,主张把课程的中心放到社会现实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上。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能力。

六、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完全信任课程专家的学术权威,认同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无条件地接受方案,不假思索地忠实执行方案。2.课程实施的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局部适应、相互适应、修正型改革。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教师和学生具有创造性,课程专家的预定课程计划只是一个火种,它能点燃课程实施者——师生创生新课程经验的精神之火,实施过程中师生亲自开发和体验到的经验、氛围对学生有重要影响。课程实施的策略

1.自上而下策略:以国家行政意志为中心,以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为课程变革的发起人,利用法定的权利和权威,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推行新课程。

2.自下而上策略: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或关心的问题为起点发动变革,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发起人。3.自中而上策略:以学校为发动变革的机构。课程实施模式

1.领导—障碍过程模式:认为教师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障碍,主张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2.研究—开发—传播模式:课程变革的四个阶段:研究、开发、推广、采用。

3.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实施变革的主要障碍来自学校的组织动力和人们的习惯做法,因而必须在实施阶段给学校加入一些鼓励变革的组织变量。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与课程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研究内容的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通过课程实施发生实质性的关联。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占有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这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二)这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

(三)这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

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备课时的选择和过滤;新课程计划实施最终要通过学生上课时的理解和体验。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课程的特性包括:1.实用性,即与流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使用它们时的方便程度。2.明确性,即课程目标与手段的明确性。3.相对优越性,即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计划拥有自己的长处。

(二)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

(三)教师培训

(四)评价的配套改革

(五)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七、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视角如何看待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心理学视角下的课程

首先,尽管课程目标的实质内容主要是有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等方面的考虑说规定 的,但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在确定目标时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确定目标能够达到的人和程度。

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最有用的。

泰勒在分析了逻辑程序与心理程序后,提出了课程组织的三个原则:连续性、循序性、整合性。第二、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

一、学校课程与社会经济有着生生不息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编制过程。

二、学校课程总是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既传递和复制社会文化,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规范制约。

三、关于学校课程的思想,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的,学校课程或者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某种社会环境,或者是为了引发某种社会变革。

四、早期的思想家往往从社会思想出发的,笼统地探讨课程设置与社会构成的关系,而现代社会学家则较注重对社会结构、社会互动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之间关系的具体考察。第三、哲学视角下的课程

一、哲学是学校课程观的最根本的基础。

二、哲学中关于认识的来源和知识的性质观点,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课程设计的模式,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认识论中有关知识的价值问题的探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关系甚大。

四、认识论中有关知识的形式与分类的观点,在学校教育中“折射”为课程的门类和类型。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课程之基础的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虽说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但毕竟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可以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可以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找到根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总是与当时所流行的各种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文化视角:主要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八、《2001基础改革实施纲要(试行)》的争论和观点(见十)

九、概念重构 派纳《理解课程》

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重要的“范式转换”: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20世纪70年代以前课程研究主要围绕“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其目的是探讨“怎样有效开发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拥有更广阔的理论基础,它力求使课程研究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其目的是探讨“怎样理解课程”。最先致力于理解课程的是“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1)“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至少存在三大缺陷。1.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科性质,也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2.传统课程理论受“技术理性”的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即普适性的程序和规则,这就使课程理论成为“反理论的”“反历史的”。

3、尽管传统课程理论标榜“价值中立”,但它却因此而陷入一套保守的、使其政治方向神秘化的价值观念之中,实际上是维持了现行的社会控制体系。(2)“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

第一种倾向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发展,我们科称之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以派納、格林等为代表,他们认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或“存在体验”,课程更主要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识”,而不只是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知识。第二种倾向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我们将其称之为批判课程论。以阿普尔、吉鲁等为代表,他们把课程的本质概括为一种社会的“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行动和反思,课程就是行动与反思的统一。即课程并不只是一套要试实施的计划,它还是由一个蕴含着反思精神的行动过程构成的。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解放兴趣”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通过对个人的“存在体验”的关注和意识水平的提升而指向人的自由解放;批判课程论

通过社会批判而指向社会公正和人的解放。这两种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追求“解放兴趣”,是“人类对解放和权力赋予的基本兴趣,这类兴趣使人们通过对人类社会之社会结构的可靠的、批判性洞察而从事自主的行为”。

反思课程研究的整个历史,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解放兴趣”。课程研究的基本课题由“课程开发”—— 探讨课程开发的规律、规则与程序,逐渐转向“课程理解”——把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来解读其蕴含的意义。

十、钟王之争

新课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钟王之争为代表,经历了关于知识观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论基础的三次交锋.一,对钟王之争的梳理与回顾 第一次交锋是关于知识观的问题

这次争论首先由王策三教授引起,王教授发表<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他认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要认真对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多样综合是教育革新的重要方式,加强理论和学风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论.针对王教授的观点,种齐全发表了回应文章,<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重教授等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价值观念,知识教育观在继承与借鉴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四个维度澄清新课程的的基本理念,同时,批驳了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敢于放弃陈旧、“发霉”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良好学风。

第二次交锋转入关于新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

钟教授发表《中南课程改革:挑战欲反思》认为:我们需要寻求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合理的、适度的、透明的步伐。“不进则退”,“冒进则废”“慢进则毁”,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配套的经费支撑。王教授发表了《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认为课程改革方向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钟教授发表《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作为回应,认为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宣告了凯洛夫教育学统治地位的终结,这是谁也挽救不了的,“概念重建,课程创新”的社会责任已经历历史的落在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力的课程人身上,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第三次交锋深入到关于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王教授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了3万多字的论文《“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2008、7),认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正在笔者成文之后,搜索到钟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2009、1)的回应文章《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钟教授主要回顾了苏联教育史上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借以揭示凯洛夫教育学在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究竟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同时阐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关于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问题的争论,其他学者似乎先钟、王一步进行了讨论。《中国教育报》2005年刊登了一系列文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靳玉乐等(5月18日)认为,不能盲目地将国外的理论进行翻译和组装之后就成为改革的理论基础,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高天明(8月13日)则认为在讲课程理论基础时,不能泛泛搬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在课程哲学上多做些具体和深入的探讨。

二、对两者观点的总结

王策三先生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一提法提出质疑。指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着轻视知识的思潮,进而对将这一提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批评,认为新课改“对现行教育、教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全面进行批判乃至否定。无条件的追求学生个人发展。把情感、意志提到第一位;不重视学科、书本知识,强调个人经验;主张探究、发现和活动教学而贬低传授接受特别是讲授;以学生为中心,弱化教师职能”,并认为新课程改革脱离实际,从概念出发,从理想出发等等。他试图为应试教育正名和辩护,呼吁坚决摒弃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提法。认为“全面发展教育”能够表达素质教育的实质内容和确定意义。并从知识、课程和教学、教育改革等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学轻教”“重知识轻过程”的倾向给予

批评。强调“反思”是必要的,一味“拍手”并不利于改革。

钟启泉:由于矛头直接指向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们和支持者们对其进行了反驳。

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看,指出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是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其唯一目的是培养和选拔精英,教育对象有三六九等之差别,教育内容是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实施的方式是标准化的层层甄别选拔,其后果是加深了教育的不平等,异化了教育本身,无益于教育对象的成长,从而将精英主义的标签贴在了应试教育的身上,认为若以此作为知道思想,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会陷入停滞,而且还会大踏步的退后,进而指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主义的价值观,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现状。

从知识观的角度,指出应试教育受静态知识观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建立动态的知识观,以知识建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默会的知识更重要,表明新课程改革对知识的界定更科学全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各科目的功能和目标,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更在于加深对只是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生成,直接了当的指出王策三的观点“只能在久远的历史车轮上方可寻觅到”。

钟启泉先生认为王策三先生的文章所表露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知识观及作者特别推崇的教学认识论都充斥了“凯洛夫教育学”的思想,而随着我国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个对世界诸多教育思想的了解,今天,这块长期主导我国教育的“奶酪”已经发霉了,处理的方法是义无反顾的摒弃。

三、对论战本身的一点看法:

1.两者还是有共同点的:均重视知识,只是程度不同。两者反对的仅仅是对方的极端化,知识论者反对的是极端的“乔纳森主义”,素质教育论者反对的是极端的“凯洛夫主义”

2.这场论战针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辩论,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的现实与理想、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真理越辩越明”,论战有利于新课改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篇3:卢俊卿幸福名言

据统计,89.5%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大”,40%的企业家认为自己不够幸福,财富越多,精神却越匮乏。企业家如何幸福?创建幸福企业!

据统计,73%的员工刚从上个单位辞职,24%的员工换过3个以上的工作,22%的员工在加入公司第二年就离开。如何留住人才?创建幸福企业!

卢俊卿幸福名言

【卢俊卿幸福名言1】:员工是为幸福而工作的,企业是为满足员工(老板也是员工)的幸福而存在的,企业的根本任务是追求幸福最大化,幸福力才是核心竞争力,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

【卢俊卿幸福名言2】:企业家要摆脱“先用命换钱,再用钱换命”的悲剧人生轨迹,方法只有一个:创建幸福企业。

【卢俊卿幸福名言3】:幸福企业是用心建设,不是用钱建设。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有心,都可建设幸福企业。

【卢俊卿幸福名言4】:建设幸福企业五项修炼: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

【卢俊卿幸福名言5】: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而是致富机会均等,必须做到济贫而不杀富,因为平均主义就是剥削。

【卢俊卿幸福名言6】:幸福浪潮势不可当,建设幸福企业是每个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卢俊卿幸福名言7】:幸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起点,也是珠穆朗玛峰; 【卢俊卿幸福名言8】:开启幸福大门的钥匙就是“心”,我们要留住员工,就要留住员工的心,让他顺心、开心、安心,围绕他们的“心”来开展工作,经营人心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主题。

【卢俊卿幸福名言9】:幸福企业“三多”文化: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别人的好处,多帮别人的难处。【卢俊卿幸福名言10】:幸福企业“四对”文化:对上,尊敬服从,同心同德;对下,严格管理,热诚关爱;对左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外,平等友好,与人为善。

【卢俊卿幸福名言11】:幸福企业“五多五少”:多赞美,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多指导,少指责;多领导思维,少看管行为;多完善机制,少责备个人。【卢俊卿幸福名言12】:幸福老板的三个境界,优秀老板:只要在企业担任一个职务即可;卓越老板:只要活着就可以;伟大老板:离世以后企业照常发展甚至更好。

【卢俊卿幸福名言13】:幸福=生活保障+时间自由+做喜欢的事情。幸福企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微笑的企业、共患难的企业。

【卢俊卿幸福名言14】:员工跳槽带来的三大伤害:高层管理人员辞职——心如刀割。中层骨干人才流失——揪心之痛。普通员工“跳槽”频繁——难言之苦。【卢俊卿幸福名言15】: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客户,一个是员工。其中,员工应该是第一上帝,是我们一切生意的来源。

【卢俊卿幸福名言16】:您的企业可以不做幸福企业,但您的竞争对手肯定会做。被动做不如主动做,迟做不如早做,早做不如马上做。

【卢俊卿幸福名言17】: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幸福力=竞争力,幸福企业=人才“吸铁石”。

【卢俊卿幸福名言18】:企业家的幸福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财富、尽情享受生活、真诚奉献爱心。

篇4:张俊平述职报告

作为一名幼儿园副园长来说,工作责任和付出已经比一个普通教师大多了,这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才能将幼儿园工作做好,我深感自已肩付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不敢松懈自己的学习。转眼又一年结束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和老师们立足本园,了解自己,摆准位置,依靠自身优势,创造出自身发展的空间,尽可能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先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我深入第一线,坚持上课,评课。认真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关心教师、关心幼儿,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以孩子的生活节奏为依据,制定一日作息时间,合理按排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和生活环节。充分体现动静交替,重视创设与深教相适应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积极动手参与玩教具制作。重视幼儿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愉快。特别是在今年的亲子活动中全力配合黄花菜老师,认真指导节目。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体会到自己在本班幼儿这个小集体里面的重要性,为使亲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献计献策。中午不休息练好节目,一致亲子活动深得家长的好评。

二、业务方面

我坚持和其他老师一样,每天到校后接幼儿打扫卫生、做好晨、午检记录,坚持和老师们团结一致,不摆老资格、老架子。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创建以美育人,以美施教的办园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为管理好幼儿献计献策。

三、保教方面 为切实提高幼儿的保教工作质量,我们首先抓家园联系,家园共育成为扩展教育发挥各科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我们和家长建立家园联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支持幼儿园工作,让家长建立全新的育儿观。

四、教育工作与幼儿发展

我坚持立足一日活动,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孩子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去实践,切实提高了多种能力。

此外,我还要继续坚持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真正融入社会,走进自然,让幼儿安心、家长放心。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和大家要上下一致,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面临新的问题,克服新困难,谱写新篇章。

2012.12

园 长 述 职 报 告

东宋门幼儿园

篇5:张俊林观后感1

《乡官说责》通过插播介休市张兰镇石灰窑非法生产案件和榆次区张庆乡纪委副书记李天福37年如一日为民服务两个短片,从正反两方面教导乡镇干部如何知责、履责,如何心系群众,情连百姓。下面,联系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一、作为一名下乡包村干部,我们更应该吸取介休市张兰镇石灰窑非法生产案件的教训,发扬踏实工作作风和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把根扎在基层、把情系在群众,学会说“土话”,面对朴实的人民群众,我们不应该高高在上,空洞说教,而应该促膝谈心、循循善诱。与群众产生感情共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学会说方言俚语,讲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道理。

二、通过观看学习,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赤热的爱民之心,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俯下身子,用心、用情做事,时刻牢记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学习李天福同志三十七年不谋官、不谋利、不谋权,扎根在基层,战斗在一线,任劳任怨,勤勉工作,吃派饭,访农户,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学习李天福同志入情入理,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化解农村矛盾的能力,切实把我们身边的“信访村”变成“和谐村”。

四、学习李天福同志帮扶济困、亲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帮扶困难群众兴建起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发挥好保驾护航的作用;学习李天福同志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巩固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力争做上对组织负责,下令百姓满意的好干部。

篇6:张俊鹏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张俊鹏,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武都洛塘人,2002年10月入党,2007年12月毕业于甘肃省党校行政管理本科班,2000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洛塘计生专干。

一、政治思想表现

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高,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能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工作作风扎实、吃苦耐劳,能够长期坚守工作岗位,组织纪律性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二、工作实绩

该同志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三仓计生服务所工作期间,自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年考核为优秀等次。2008年12月调入洛塘镇计生服务所,负责盘底片香树坝、石家坪、肯头坪、西沟、李家山、李家沟、六村计划生育软件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5%,环孕情服务率达100%,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入户访视率达98%,能够长期深入到村社农户开展访视服务宣传政策,帮助了部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农户摸底,办理够条件的奖励扶助8人。能够做到每月一次深入到每位重点育妇家庭,访视服务,宣传致富信息。对所包村的节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做到底子清,数字明,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去年“7.15”洪灾发生后,该同志第一到达灾害现场,进行抢险救灾,组织群众抢修通了石家坪至西沟、李家沟等村的乡村公路,本人亲自和群众一起劳动5天,并详细统计上报灾害损失。在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协助驻村干部完成香树坝村126户集中重建任务,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困难,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廉洁自律

该同志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公私分明,自任我镇计生专干以来,都是严于律已、严格按各项制度办事,热情为群众服务,虽然是本地人,但在二孩指标审批、节育技术服务证明等工作方面从不因亲情和朋友而违规办事。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做到克已奉公、廉洁自律。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工作主动性不强,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

2.对边远村社重点育妇没有完全做到月访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应更加积极进取。

3.政策理论水平还不高,思想上还不完全开放,工作还需努力。

篇7:无私奉献 升华自我——张俊

无私奉献

升华自我

高银地产C/G项目部—张俊

陈超英(1958.04~2011.06.13),女,11976年插队湖南省长沙县农村,1978年入党,1978年12月考入中建五局技校,1980年11月进入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前身为五公司)工作。其间于1984年至1986年带职就读大学。陈超英参加工作以来,曾任知青农场副场长、工程处团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及公司女工委主任、工会副主席、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生前担任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是中建五局党委第五、第六届委员。2011年6月13日,陈超英在慰问职工家属返程途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时年53岁。2011年8月25日,湖南省总工会决定,追授陈超英同志湖南省五一先锋荣誉称号;2011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追授陈超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5月,中央纪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追授陈超英同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是从网上百度百科中获知,也从网上看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陈超英阿姨的生平事迹、人物评价和相关书籍《“大姐书记”陈超英》。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见过她,但是从事迹介绍中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在脑海中树立了这样一位拥有众多光芒璀璨的头衔,但却如此简单纯粹、平易近人、忠于企业和无私奉献的领导。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会这样深入一线,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法想象一位领导低调简朴到鲜为人知,亲和形象却广为流传;更无法想象一位挥洒青春热情的领导骤然消失于我们的生活,虽未谋面却被震撼和感动。这样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折服,如此的鲜明形象让我们肃然起敬。生命如花历经过风吹雨打,热情似火淬炼了光辉人生。分管着住房而自身却在蜗居,掌握着权限却从不假公济私,位高权重却和蔼可亲,年过半百依然奔赴公司各个项目工地深入前线。

从陈超英阿姨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信仰”——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企业美好前景的期盼、对职工群众强烈的责任感;一种“执着”——在很多人来不及、顾不上、看不见、做不到的地方,她痴心而专注地发挥作用、竭尽全力,默默无闻的为职工做着小事;一种“诚信”——凡是对职工的承诺、没有不兑现的她从不逃避、一诺千金;一种“无私”——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正义的信义、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一种“正气”——不争名利、不逐浊流,对错误行为旗帜鲜明地批评、大度处事、宽厚待人。陈超英阿姨的无私奉献无形中就完成了对生命的升华,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种为后人引路和追赶的标尺——“超英精神”,超英精神是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言行一致的作风,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关爱群众的美德。超英精神是五局“信和文化”的结晶,是“四组关系”的投射,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陈超英事迹,充分反映优秀五局人、模范企业人“以企为家,以人为本”的心智模式。超英精神是平凡又不平凡的奉献,因为一生如一日的奉献;超英精神是简单又不简单的努力,因为尽善尽美的要求;超英精神是普通又不普通的存在,因为人人可做超英。“超英精神”显著的特点在于忠诚与奉献,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陈超英同志立足平凡追求崇高,成就了她纯洁的党性和高洁的人品。“超英精神”与中建八局“铁军精神”一样,都是中央企业先进精神的象征和代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诠释,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建八局天津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我为能有陈超英阿姨这样一个领导而感到高兴和骄傲,为能有陈超英阿姨这样一个亲人而感到温暖和自豪。

超英精神让我不知不觉的审视自己,从2011年7月份大学毕业,2011年8月份进入中建八局天津公司,至今已经参加施工管理工作3年,但是扪心三问:一问公司为我提供了什么?二问我为公司做了什么?三问我今后应该怎么做?公司为我提供了什么——公司给了我信任,让我成为公司的一份子;公司给了我一个大家庭,让我得到了同事们的关怀与帮助;公司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可以开心的工作于学习;公司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尽情挥洒青春、释放激情、放飞梦想的机会;我为公司做了什么——想想这个问题其实自己真的很难回答,工作三年来,虽然增加了管理经验,学到了基本的技能知识,提升了工作能力,但是青春的梦想已经慢慢的被淡忘,工作的激情慢慢的在退化;每天虽然也在忙忙碌碌,但是忙的都是本职工作;也曾经对公司有过抱怨,也曾经和同事有过摩擦,也曾经抱怨过工资太少,也曾经抱怨过工作量太大,其实到头来想想还是自己对公司不够忠诚,对同事不够耐心和热情,对工作不够仔细,对自己要求太低,内心不够无私······ 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从简单中成就不简单。以陈超英阿姨为镜,我对自己今后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与愿景:

——信仰,因为没有信仰,人生没有方向,精神缺乏支柱,很多人感到精神空虚,生活颓废;身为中建八局的一名青年员工,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带给领导、同时以及群众一种精神上和感官上的美。

——勤奋。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不言放弃,百折不挠、忍辱负重,努力积极的开展工作;坚持勤奋学习,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不仅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无私。我要秉持实事求是作风,把有利于企业发展、不愧对领导、同时和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义,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陈超英阿姨的无欲无私,她才能问心无愧勇敢的面对人们。她的工作充满快乐,如她说的那样—“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她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当妥善接受这份财富,用这份财富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她留下了一面旗帜,我们应当接过这面旗帜,高举在祖国的蓝天下;她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应当在这座丰碑下,时刻反省自己,激励自我,将自己提升到无私奉献、升华自我的境界。

篇8:浅析卢俊卿的幸福理念

卢俊卿说,企业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种,是处理企业内部问题的一种方法。他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制度流程当做企业的一个法律,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它的作用就是凝聚人心。因此,卢俊卿联系到自己的幸福企业,并表示幸福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不幸福与不和谐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遵守幸福企业所倡导的幸福文化。

卢俊卿列举了海底捞的例子。他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把人作为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在海底捞的内刊里有两行大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正公平之风。海底捞努力为员工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员工期待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这一期待逐渐成为现实。可见,海底捞的价值观非常契合员工的心理,这样才避免了像富士康那样“16连跳”的悲剧。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把企业的天职定义为满足员工关于幸福的需求,并把它作为企业真正的出发点。然而在实际的商业经营中,由于现实的压迫,企业往往会走得很远,而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是很多企业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篇9:张俊鹏事迹材料6.1班

——最美“好少年”学生代表事迹材料

他叫张俊鹏,男,现年12岁,就读于三古中心校六年级一班,学习委员,升旗手,“蓝精灵广播站”的班级播音员。他矮小胖墩的个儿,白皙红润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口齿伶俐的嘴唇,显得十分可爱。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是同学们学习的标杆和楷模。

一、品德高尚,乐于做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至始至终地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拾金不昧,处处以身作则,认真履行了一个班干部的职责;他在学生中从未做一些不利于团结的事,而且经常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有时还主动调解班上学生偶发的矛盾纠纷。同学们管他叫“调解员”和“包青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每天下午放学后,他总是先把歪斜的桌凳摆放整齐,然后清理黑板槽里的粉笔灰,他的执着与坚持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二、笃志好学,超越梦想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是一名留守儿童,家境不好,父母常在外面打工,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上学路程远,2012年春从老家新房村搬至街上,住在一间不到30平米的租房里。勤劳懂事的他并为此而沮丧,而且在奶奶和老师们的关心和呵护下,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学习刻苦,孜孜不倦,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不折不扣地完成,书写工整,一丝不苟,不懂的问题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白天在学校里学习功课,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回到家里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还要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孝顺的孩子深得邻里的夸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学习和生活中的他,有时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他不是茫然,而是树立自信,不为失败找理由,而为失败找原因。记得有一次月考,他没有取得最佳成绩,竟然还落泪了,深深地忏悔„„.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他敏而好学,课余时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他把在书中学到的一首经典的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几年来,他就是凭着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困难,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他还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诗人或老师,多么美好的理想啊!他会为梦想而不懈地追求和努力。

三、才艺双星,再创佳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位阳光少年富有朝气与激情,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幼小的心灵里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给予了无限的希望。他不但品学兼优,而且还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比赛。他是一个会表演的“演员”,在学校开展的“成长的明灯”情景剧大赛中,他扮演的角色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他曾被学校评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艺术之星”。

“英俊少年梦,鹏程万里行”。有梦才有希望,有梦才有未来,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从小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人的远大目标,会让梦想带着自己在人生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尽管前进的路上有汗水,可能还有眼泪,但一定会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和享受。

篇10:卢俊卿分析传统广告的现状

卢俊卿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多次强调人才是21世纪的最宝贵资源。随着社会逐渐迈向信息化时代,人才的供求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明显,人才的流动也成为了企业最大的难题。

谈到跳槽,卢俊卿分析了不同层次人员跳槽的影响。首先,高层管理人员辞职,可能会造成商誉损失、商业秘密丢失等问题,可以用心如刀割来形容;其次,中层骨干人才流失会造成企业的关键技术流失,技术工作停滞不前,必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机;最后,普通员工频繁跳槽,特别是在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中,会造成班子不好带的现象,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这些都是使领导头疼的问题。

除此之外,卢俊卿还谈到了员工跳槽的原因,可总结归纳为四点:对目前的薪资待遇不满意、对晋升空间不满意、对工作氛围不满意、对工作缺乏新鲜感。这四点是员工跳槽比较集中的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可能还会包括专业问题、交通问题、家庭原因、学习原因等等。

篇11:卢俊卿谈环保适应社会适应经济

在企业家卢俊卿的发展观里,环境文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环境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是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一种表现。在卢俊卿眼中,企业发展需要贯彻这种相协调的管理制度,同时,企业更应借助经济手段实现环境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相得益彰。

卢俊卿强调,我国环境问题存在复杂的形成原因,包括人口分布和企业发展多重因素在内,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环境发展造成影响。尤其对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结构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础能源主要依靠煤炭,这样能源现状导致了污染等众多负效应的日益突出。此外,除了基础的能源结构,还包括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一外延型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居高不下。

面对企业发展的现状,卢俊卿提出坚持有效的经济治理原则,从资源改革入手,以企业资源带动企业自身电力系统的改革,借助经济发展形成新阶段的联动改革。同时,企业发展也应该充分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作用,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发展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合理安排企业的市场运营,以此促进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的发展信号积极主动地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

篇12:教 学 反 思--张俊卿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庄重,不妄言笑。父死,执丧如成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秩满,秦桧当国,察其不附已,以为南外睦宗院教授。

金主亮渡淮,俊卿受诏整浙西水军,李宝因之遂有胶西之捷。亮死,金主褒新立,申旧好,廷臣多附和议。俊卿奏:“和戎①本非得已,今不若先正名,名正则国威强,岁币可损。”因陈选将练兵、屯田减租之策,择文臣有胆略者为参佐,俾察军政、习戎务以储将材。

隆兴初元,张浚初谋大举北伐,俊卿以为未可。会谍报敌聚粮边地,诸将以为秋必至,宜先其未动举兵,浚乃请于朝出师。已而邵宏渊果以兵溃,俊卿退保扬州。主和议者幸其败,

乾道元年,入对,上劳抚之,因极论朋党之弊。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论人才当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小有过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

四年十月,制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俊卿以用人为己任,所除吏皆一时选,奖廉退,抑奔竞。或才可用,资历浅,密荐于上,未尝语人。每接朝士及牧守自远至,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

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俊卿至福州,政尚宽厚,严于治盗,海道晏清,以功进秩。明年,请祠②,提举洞霄宫。归第,弊屋数楹,怡然不介意。

十三年薨,年七十四。,赠太保,赐谥正献。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凡所奏请,关治乱安危之大者。雅善汪应辰、李焘,尤敬朱熹,屡尝论荐。其薨也,熹不远千里往哭之,又状其行。

(节选自《宋史·陈俊卿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①和戎,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②请祠,请求任祠禄官。宋初,大臣老年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问以时政得失,人才贤否 贤否:贤能与邪恶。

B.凡所奏请,关治乱安危之大者 治乱:治理乱世。

C.秦桧当国,察其不符已 当国:掌管国事。

D.因极论朋党之弊 朋党:拉帮结派。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

B.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

C.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

D. 俊卿孝友忠敬/得于天资/清严好礼终日/无惰容/平居恂恂若不能/言而在朝廷正色危论/分别邪正斥权势/无顾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俊卿孝顺、友爱、忠诚、尊敬。他尤其敬重朱熹,曾多次上书推荐。他死后,朱熹不远千里赶来吊唁他,又写传记记载他的品行。

B.陈俊卿甘于清贫。他在年老时请求担任祠禄官,回到家后,看到自家破旧的房子只有几根柱子尚存,他却能怡然自得,毫不介意。

C.陈俊卿主张富国强兵。他认为议和是不得已的事情。他向皇帝建议选择有胆略的文臣主持军务,但张浚计划北伐时他却表示反对。

D.陈俊卿做人正直。他不巴结秦桧,在任职期满后没有升迁,后被秦桧派任南外睦宗院教授。他当政后被授官的人都是当时的杰出人才。

1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近主藵新立,申旧好,廷臣多附议和。(4分)

(2)气节者,小有过党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4分)

参考答案

11.B(治乱,国家太平、混乱)

12.A

13.C(“他向皇帝建议选择有胆略的文臣主持军务”有误,据原文“择文臣有胆略者为参佐”,陈俊卿只是向皇帝建议选择有胆略的文臣参与军政,并不是“主持军务”)

14.(8分)(1)金主完颜褒刚刚即位,表达(恢复)过去(与宋)的友好关系(的意愿),朝廷大臣大多都附和(他的.)和议的建议。(4分)

“立”(动词,即位),“申”(动词,表达),“好”(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附”(动词,附和)四处,一处1分。

(2)有气节的人,(即使)小的方面有过失也应当宽容他;奸邪的人,(即使)很有才能也应当明察他。(4分)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过”(名词,过失),“容”(动词,宽容),“察”(动词,明察)四处,一处1分。

【参考译文】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年时严肃持重,不随意谈笑。(他的)父亲死时,(他)像成年人一样主办丧事。绍兴八年,(陈俊卿)考中进士,被授予泉州观察推官的官职。(陈俊卿)任职期满,(正遇)秦桧掌管国事,(秦桧)看他不依附自己,派他任南外睦宗院教授。

金主完颜亮渡过淮河,陈俊卿接受诏命整顿浙西水军,李宝凭借浙西水军的力量取得了胶西之捷。完颜亮死后,金主完颜褒刚刚即位,表达(恢复)过去(与宋)的友好关系(的意愿),朝廷大臣大多都附和(他的)和议的建议。陈俊卿上奏说:“和议本来不得已,今军事业务来储备将才。

隆兴元年,张浚当初计划大规模调动军队北伐,陈俊卿认为不可行。正遇侦察敌情的人员报告说敌人在边境囤积粮食,各位将领以为(敌军)在秋天一定进军,应在敌人行动前发兵,张浚宏渊果然因此兵败,陈俊卿退守扬州。主和议者庆幸他们的失败。

乾道元年,(陈俊卿)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皇上慰劳并安抚他,(陈俊卿)于是极力阐能也应当明察他。

)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陈俊卿以用人为己任,所授官之人都是一个时期的杰出人才,奖励廉洁、谦让之人,抑制跑官的人。有的人才能 可用,(但)资历浅,(陈俊卿)就私下向皇上推荐,未曾对他人说。每次接待士人和从远方来的牧守时,一定询问他们对时政得失、人才贤能与邪恶的意见。

凭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统帅福州。陈俊卿到福州后,政策上崇尚宽厚,在打击盗贼方面严厉,海上航道平坦畅通,(陈俊卿)凭借功劳升职。第二年,(陈俊 卿)请求任祠禄官,(皇上授予他)提举洞霄宫的官职。(陈俊卿)回到家,(看到)破旧的房子只有几根柱子尚存,(但)他仍怡然自得,丝毫不放在心上。

淳熙十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陈俊卿)太保的官职,赐予谥号“正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 学 反 思--张俊卿】相关文章:

张俊以格言04-09

张俊爽—大别山学习心得体会05-04

台江施小张俊(学习专家理论报告总结)04-25

张俊江老师先进事迹 - 龙岩市教育局-网站首页04-30

上一篇:电力法结课报告书下一篇:高层写字楼物业前期介入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