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2024-07-24

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通用8篇)

篇1: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

行政事项名称: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设立审批

行政事项类别:行政许可

法律依据: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8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申请条件:

一、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外方投资者应当是在本国独立注册从事 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合法机构;

(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中方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在国内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独立机构;

(三)注册资本不少于35万美元;

(四)具有与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相适应的检测条件和技术资源;具有固定的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和跨国经营能力;

(五)具有符合相关通用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从事检验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取得从业资格,且取得从业资格的人数不少于机构总人数的2/3;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鉴定材料《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

二、中方投资者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大型企业的,经其主管部门同意的;

三、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商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申请,经初审合格的,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

四、申请设立外商独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已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商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申请,经初审合格的。

申请材料:

一、国家质检总局对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许可文件;

二、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申请文件;

三、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大型企业的国务院主管部门同意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意见;

四、董事会成员名单及任命书;

五、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项目建议书;

六、投资各方的资信证明、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投资各方签署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和章程;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审批程序:

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申请人凭国家质检总局的许可文件,向商务部提出设立申请。商务部对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于90个工作日内做出同意或者不予同意的决定,同意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告知方式:商务部批件

承诺时间: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逾期不告知,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审批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审批主办单位及办公电话:外资司 ***

5行政监督:行政监察部门 65197970、65198815、84095353。

篇2: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关于出口商品的检验,程序如下:

1、商检机构受理报验。首先由报验人填写“出口检验申请书”,并提供有关的单证和资料,如外贸合同、信用证、厂检结果单正本等;商检机构在审查上述单证符合要求后,受理该批商品的报验;如发现 有不合要求者,可要求申请人补充或修改有关条款。

2、抽样。由商检机构派员主持进行,根据不同的货物形态,采取随机取样方式抽取样品。报验人应提供存货地点情况,并配合商检 人员做好抽样工作。

3、检验。检验部门可以使用从感宫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各种技术手段,对出口商品进行检验,检验的形式有商检自验、共同检检、驻厂检验和产地检验。

4、签发证书。商检机构对检验合格的商品签发检验证书,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出口企业在取得检验证书或放行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报运出口。根据进口商品登记规定,进口商品的检验分两大类

一类是列入《种类表》和合同规定由我国商检机构检验出证的进口商品。进口商品到货后,由收货、用货或其代理接运部门立即向口岸商检机构报验,填写进口货物检验申请书,并提供合同、发票、提单、装箱单等有关资料和单证,检验机构接到报验后,对该批货物进 行检验,合格后,在进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印章,海关据此放行。

另一类是不属上一类的进口商品,由收货、用货或代理接运部门向所在地区的商检机构申报进口商品检验,自行检验或由商检机构检验,自行检验须在索赔期内将检验结果报送商检机构,若检验不合格。应及时向商检机构申请复验并出证,以便向外商提出索赔。去商检申请认证,申请自理报检证。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出口商品的检验,其程序如下:

1、商检机构受理报验。首先由报验人填写“出口检验申请书”,这一过程即是备案。商检备案需提供的资料有: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盖公章;组织机构代码正本,银行开户行,账号,联系人,联系方式。之后提供有关的单证和资料,如外贸合同、信用证、厂检结果单正本等;商检机构在审查上述单证符合要求后,受理该批商品的报验;如发现有不合要求者,可要求申请人补充或修改有关条款。

2、抽样。由商检机构派员主持进行,根据不同的货物形态,采取随机取样方式抽取样品。报验人应提供存货地点情况,并配合商检人员做好抽样工作。的形式有商检自验、共同检验、驻厂检验和产地检验。

3、检验。检验部门可以使用从感宫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各种技术手段,对出口商品进行检验,检验

4、签发证书。商检机构对检验合格的商品签发检验证书,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

有自营进出口权利的工厂商检这样来做:

1.)登陆(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业务网)---左侧“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新注册单位” 正确输入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填写自理报检申请单-----提交申请后打印出来。(注:此打印需要调整好格式以及缩放正常比例)

2.)带着a.)自理报关申请书b.)公司营业执照 复印件c.)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以及公章到商检局备案登记。

3.)在商检局备案登记后,其会给你一个相应的“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 上边有你的备案登记号。需要你用“九成单据” 来报检,填写完一切正确报检资料,电子转单后向窗口提交:a.)合同b.)商业发票 c.)报检单等所需单据提交资料。d.)如果有纸箱,需要一同提供箱子的检验单 并注明所需要商检的时间。

4.)待到商检局把商检做完,可以去办理电子平条,一票货物办光商检的费用是 95元。但是需要给来检人员提供来往打的费用。(一般为50元)

没有进出口权,那你们出口可以找进出口代理公司代理,然后商检可以用代理的抬头做,首先你们工厂要在当地商检部门备案,然后出口的前想当地商检部门报检就可以了

请问,没有进出口权,如何办理商检证和产地证

一、商检局产地证 经国家经贸部、海关总署批准具有全国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专业为各贸易商或家代理货物进出口报关、商检、拖车、订舱以及办理产地证、普惠证,国际海运,国际物流,报关,商检,水运,国际海运,国际物流,报关,商检,进出口权,国际空运,具体价格敬请来电来信咨询。深圳市海江进出口成立于。

二、没有进出口权没有报检员的工厂能否自己办理商检 没有进出口权,要办理商检,你可以由工厂来办理,但是出产地证和相关的商检证书,都会显示工厂的名称,这样客人就会看到,对你不利。如果买单出口,很少能用自己的名头办商检相关证书和产地证的。你还可以找代理进出口公司操作,这样就会出相关的证书了。

三、如何办理自营进出口权

篇3: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监管模式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现状

1.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现状

我国现行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伴随198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的颁布而得以确定。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200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行修订, 成为我国入世后修订的第一部法律。为了便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3]于2005年8月修订发布。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对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做了特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检验监管也有特殊规定。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基本制度和模式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主要有目录内商品法定检验、目录外商品监督抽查和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等基本制度;对特殊商品如进口废物原料、进口旧机电、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以及援外物资和市场采购的出口商品, 设定了特定的检验监管制度;作为便利化措施, 设定了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免验等差异化管理制度;以及其他很多的配套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是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主管机构, 现行的检验监管模式主要有批批检验模式、分类管理模式、型式试验模式、过程监管模式、共同检验模式。目前, 国家质检总局正在试点推行验证模式。上述模式均建立在批批报检、批批查验放行的基础上。

二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存在的不足

1.《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明确了国家管理商检工作的机构和职责。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区分为强制性检验和非强制性检验两种, 其中必须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 是指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法定检验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不准销售、使用;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合格不准出口。在监督规定章节中, 明确规定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对许可的检验机构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活动进行监督, 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实施统一的认证管理。这就意味着, 商检部门一方面作为检验机关从事检验工作, 另一方面监督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是否依法进行,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2. 检验依据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明确规定检验依据为强制性技术规范。国家商检部门在制定、调整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时不仅应公布种类表, 还应同时公布与种类表相一致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但实际上, 我国仍没有完整的商检技术规范体系, 超过一半的商品没有明确使用的检验依据。这就造成了具体商检工作无法在明确范围内受到约束, 造成随意行政行为的产生。部分目录内商品没有强制性技术规范 (如强制性国家标准) 和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标准, 仍然沿用习惯做法, 按照国家、行业推荐标准或合同要求作为检验依据, 以此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合格评定, 从而作出行政处罚行为, 会因证据不足导致违法。

3. 职能定位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确定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 赋予了检验检疫机构宏观质量管理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但是, 现行检验监管模式让检验检疫机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微观质量监管上, 缺少对产品、行业宏观质量分析研究, 难以提供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产品及行业质量分析报告。我国进出口贸易逐年递增, 需要实施检验监管的新项目、新商品不断增加, 以检验检疫机构的资源看, 势必会出现“检不好”的现象, 造成监管缺失的后果。

4.检验监管制度设置

发达国家对进出口商品普遍采用“严进宽出”的做法, 采取以强化监管为核心的进口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 对出口商品一般不采取监管措施, 强调监管责任。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生产大国, 完全放弃出口监管, 就意味着因质量问题放弃国际市场, 科学的监管仍是必要的。目前的“先报关, 后报检”和“逐批放行”的通关机制, 在客观上要求“批次管理”, 令检验检疫工作被认为等同于“批批检验”, 极大地影响了出运时间。“法定检验”又过多地强调行政机构在保证质量中的作用, 理应由生产经营者承担的责任人的责任, 无形中有部分转嫁到检验检疫部门。

三建立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的建议

1.调整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的职能定位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职能调整的目的是把进出口商品检验机关从本应由社会完成的质量检验工作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个管理机关。结合《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条例, 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应当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维护国家安全的五大原则, 对法检目录进行大幅度调整, 逐步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分离, 具体措施包括:一方面重新调整目录, 将大部门的商品检验纳入《目录》外, 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另一方面, 商检机关作为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机关, 可以更多的关注宏观的质量管理。在把住重要商品质量的基础上, 可以把商检机关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 起到真正管理机关的作用。

2.完善中国特色的进出口技术法规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引入了“技术法规”的概念, 从此, 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主要依据就是强制性技术规范。目前, 我国的技术法规由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国家标准组成, 完全技术性的法规很少。我国应参照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 结合我国产业现状, 制定出详细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立法源泉, 制定相应的执行条例, 弥补我国技术性法规不全面的缺点, 以填补某些领域技术法规的空白。如《危险化学品条例》的出台, 呼应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和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 (REACH法规) 等。

3. 完善中国特色的检验监管制度

对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实施准入登记制度, 对其产品实施全申报、自动放行、监督抽查的合格评定制度, 不再实施口岸查验制度。对进口商品, 实施认证或许可制度, 凡是进口到中国的产品必须获得中国的认证或许可, 在口岸实施全申报、验证放行、监督抽查的合格评定制度, 没有获得认证或许可的商品不得进入中国, 对进入中国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抽查检验制度, 不合格商品实施召回退货制度。对一些特殊商品, 如进口废物原料, 仍然采取目前的全过程管理制度。

4. 完善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

对大量的《目录》外商品, 我们将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的结果, 那么就要对第三方机构、认证机构实施资格核准制度, 对其从业人员实施资格考核及管理, 对其业务实施监督检查及检验结果实施抽查验证管理。目前, 对其业务的监督还不是非常充分。

四总结

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之路, 只有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 科学转变职能, 简政放权, 以宏观质量管理为己任, 才能确实实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基本方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4]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篇4: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随着国际货物买卖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为了便于查明货损原因,确定责任归属,以利于货物的交接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商品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或鉴定。因此,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约定好商品检验条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几则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有关的案例进行探析,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案例一:因未规定检验条款而引起的货款纠纷

(一)案情介绍

我国甲公司为了向马来西亚乙公司出售休闲款衬衣,分别于2008年5月16日、9月3日和 9月18日与马来西亚乙公司订立了3份总金额为829352美元的售货确认书,约定付款方式为D/A90天,双方在售货确认书中保证严格按照确认书的规定行使权力并履行义务。

甲公司在确认书签订的情况下,按照合约的要求较好地履行了供货义务,而马来西亚乙公司并没有严格按双方事先约定的金额付款,仅仅支付了300000美元的货款。马来西亚乙公司声称这样做的理由是甲公司提供的休闲款衬衣在质量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同一批货的休闲款衬衣的颜色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休闲款衬衣的尺寸与合同规定有较大出入,休闲款衬衣的重量要比被申请人规定的轻一些等。马来西亚乙公司曾就以上问题提出过一些解决办法,如将剩余货物退回甲公司或将货物打折,但均遭到甲公司的拒绝。由于马来西亚乙公司不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其上述理由的真实性,甲公司经多次向乙公司交涉无结果后,根据售货确认书中的仲裁条款向有关部门提起仲裁,除要求马来西亚乙公司承担本案的仲裁费及甲公司的代理费外,必须支付529352美元的货款及3320.80美元的货款利息。

仲裁庭经审理后裁定:马来西亚乙公司须向甲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及利息共计532672.80美元;对马来西亚乙公司提出的诸如退货、折价等主张不予支持;由败诉方马来西亚乙公司承担全部仲裁费;由于甲公司未能提供相关的证据,仲裁庭对于甲公司所提出的律师费的请求未予支持。

(二)案例评析

1.本案例涉及到索赔的依据即商品的检验问题。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马来西亚乙公司单方面所提出的货物质量问题能否成立。从本案例的具体情况来看,质量争议问题应依据合同中的商品检验标准及检验条款来处理,因为甲公司向马来西亚乙公司所提供的商品不在法定检验的商品范围之内。

2.关于货物质量的异议能否成立的问题。《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规定,“(1)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2)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第39条第1款规定,“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

3.关于对买方仲裁的依据问题。仲裁庭认为,在双方当事人均未对检验条款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应据《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中的有关规定来判断。依据《华沙—牛津规则》第19条的规定:“如果买方没有被给予检验货物的合理机会和进行这种检验的合理时间,那么不应认为买方已经接受了这项货物。这种检验是在货物到达买卖合同规定的目的地进行,还是装船前进行,可由买方自行决定。在完成此项检验后3天内,买方应将他所认为不符合买卖合同的事情通知卖方。如果提不出这种通知,买方丧失其拒绝接受货物的权利”。由此可知,在本案中,仲裁庭对被申请人提出的退货、折价等主张均不予支持是正确的。因为被申请人始终未向仲裁庭提交任何可以证明其所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的检验证书,特别是在其接受货物后,未在检验后的3日内向卖方发出检验不合格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就丧失了声称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权利。

案例二:未在规定时间检验货物而失去索赔权

(一)案情介绍

香港甲公司和中国内地乙公司于2010年3月20日签订了总金额为9万美元,由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台湾生产的电脑部件的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甲公司所提供的货物必须在4月10日前发运,且规定货物到达目的地后12个月为甲公司对产品的质量保证期。4月7日,甲公司按合同规定的标准向乙公司提供产品。4月20日,乙公司在货物到达后请检验部门对产品进行了检验,并获取了由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证明。

1个月后,乙公司突然致函甲公司要求换货,如果甲公司不能换货则要求退货,并要求甲公司承担相关费用及损失,其理由是乙公司在使用由甲公司提供的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发现甲公司提供的部分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而甲公司在回函中声称,货物大部分已投入生产使用,且在入库前乙公司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核对、检查,因而拒绝了乙公司有关赔偿的要求。由于乙公司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项下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于是在2010年6月2日,即在收到货物13个月后,自行到中国商品检验机构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了检验。根据中国商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证明,该批货物在6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且在发货前已存在,是由于甲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监管不力所导致的。6月5日,乙公司据此提起仲裁,向甲公司索要6万美元的赔偿费。而甲公司以第二次商检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索赔有效期,商检证书不能发生效力,以及乙公司不能证明第二次送检的产品系交货时的产品为由,拒绝向乙公司进行赔偿。

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甲公司对乙公司没有赔偿责任,对乙公司的请求不予支持。理由是乙公司未在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内对货物质量进行检验,因此便失去了索赔权。

(二)案例评析

1.本案例涉及检验期限问题。《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第1款规定,“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这就确定了买方收货后应当在双方约定或合理的时间内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验。

2.商品质量的检验问题。买方在收到货物后,依据合同的规定对商品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并获取了中国商检机构的检验证书,此商品检验行为符合合同的规定,其检验结果应该是有效的。但乙公司作为买方,并未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口岸12个月,即卖方对货物品质的保证期限内,就货物的品质问题向甲公司提出过异议,乙公司从而丧失了向甲公司要求质量索赔的权利。

3.买方提出索赔的依据问题。《公约》第39条第1款规定,“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在本案例中,乙公司作为买方失去了向卖方提出质量异议的权利,因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了长达12个月的产品质量保证期,买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时间上均有足够的时间对产品的质量问题提出异议,而在此期间乙公司并没有任何表示。基于上述事实,对于乙公司在货物到达目的地13个月后,再次通过商检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及商检机关出具的检验证书的效力不能予以支持,乙公司不能以其提供的质量检验证书作为索赔的依据。

案例三:货物的复验权与最终检验权

(一)案情介绍

2009年2月24日,中国甲公司和印尼乙公司签订了购买棉布布料的合同,购买总量为6000米,单价为每米4美元,采用CIF条款,以即期信用证方式结汇。该布料主要用于加工休闲服装,然后向欧盟出口,由甲公司受某市服装加工厂委托进口。鉴于服装以欧盟为出口地,所以合同对布料中甲醛的含量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OKO-TEX100标准,最高含量以100PPM为限。对于商品的检验,合同规定:在目的港卸货后30天内,货物经中国商检机关进行复检,如发现品质或规格与本合同规定不符的,买方可以拒绝收货或凭商检机关的检验证书向卖方索赔(属于保险公司或船公司责任的除外)。在此情况下,买方可应卖方要求将样品寄交卖方再由第三方进行检验。

乙公司于2009年4月 9日向泰国商检机构提出申请,对货物进行检验,泰国商检机构出具的检验分析证书表明,甲醛含量为100PPM,符合合同要求。随后,货物装箱运至中国宁波。4月29日,在货物全部卸船后,甲公司通过银行议付全部货款。甲公司与某市服装加工厂签订合同的货物品质与外贸合同相同。5月12日,某市服装加工厂在收到货物后,向该市商检局提出申请对货物进行检验。5月20日,商检局向服装加工厂出具的货物品质检验证书表明,货物的甲醛含量为103PPM,超出了合同规定的最高值。5月25日,甲公司在收到服装加工厂关于甲醛超标及要求其承担由此所导致的损失的通知后,以商检证书为据要求全部退货,并向乙公司提出索赔。乙公司于6月5日对甲公司进行了回复,要求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并于7月5日亲自将所抽取的货物样品送交瑞士纺织品鉴定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进行检验。1个月后,该代表处出具的检验证书表明,货物甲醛含量为102PPM,稍高于双方合同的规定。随后,双方就两份质检证书的法律效力问题产生争执。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甲公司向有关部门提起仲裁。甲公司认为,双方合同规定到岸30天内品质交货,合同系品质保证。因为双方事先约定,所以中国商检机构出具的复检证书具有法律效力。此外,商检程序合法,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而乙公司辩称,已完全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交付货物的义务,其理由是在发运地装货时的货物质量符合合同规定。

仲裁庭认为,作为卖方的乙公司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因为其所提供货物的品质不完全符合合同的规定。在本案例中,虽然由于使用不同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检验的结果可能存在差距,但后两次检验结果均表明货物甲醛含量的指标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标准。最后,经仲裁庭调解,各方就处理意见达成一致,由于甲醛超标,服装加工厂将改变出口地,用该棉布布料生产的服装转销其他国家,但前提是货物必须在原价的基础上降价12%。

(二)案例评析

1.本案例涉及检验权与检验证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与货物交付后的检验权有着直接的关系。买卖双方为了明确责任,通过在买卖合同中就买方是否行使和如何行使检验权及最终检验权的归属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尽量避免因商品检验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因此,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商品检验的相关问题,如商品检验的标准、检验的地点、检验的机构和最终检验权的归属等,将直接关系到各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2.货物最终的检验权属问题。在本案例中,货物一共经过三次检验。第一次检验是由泰国检验部门在转运港使用泰国标准对货物进行的检验,并提供了相应的检验证书,但该检验证书不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因为依据合同规定复验权为买方,因此在双方发生品质纠纷时,卖方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提供证明。第二次检验是由买方依据合同规定,在用货地使用中国标准,证明货物的甲醛含量与合同的要求不符,其出具的检验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本次检验由中国法定检验机构进行,与合同规定相一致。第三次检验是由卖方抽取样品后经第三方进行再次检验。按照合同规定,“买方可应卖方要求将样品寄交卖方再由第三方进行检验”。由此来看,货物的最终检验权实际上属于卖方。

篇5:进出口商品检验四个环节

○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局报请检验。

○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

○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通关单(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通关手续:

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箱单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装箱明细。

○发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证明。

○报关委托书是没有报关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委托报关代理行来报关的证明书。

○出口核销单由出口单位到外汇局申领,指有出口能力的单位取得出口退税的一种单据。

○商检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是各种进出口商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进口清关流程及基本程序

进口清关流程

1、确认订单.合同.发货日期

确认订单——确认货物价格,货量。

确认合同——确认好合同的成交条款,最终发货量,货物价格,最晚出运船期。

2、通知国内代理,联系货代

B/L,发票,装箱单,合同,原产地证,质检证书,包装声明等(单证需根据具体的品名,进口国家等具体而定)

3、清关流程

换单——去货代或船公司换签。(根据手中提单来确定是到何处换单。货代提单 换船东提单)

电子申报——电脑预录、审单、发送、与海关联系/放行。

——电子申报放行后,出通关单或敲三检章。

现场交接单——海关现场交接单

查验——海关根据货物申报品名的监管条件,与当日查验概率给予查验,如有查验会开出查验通知书

放行——海关放行有以下几个步骤:

1、一次放行

2、开出查验通知书或无查验直接2次放行

3、查验后,做关封后放行。

4、运输

如有动卫检查验,则需提前半个工作日预约。动卫检查验必需去查,逃检所产生的 费用是RMB2-5万之间或暂停其单位报检资格。车队需在港区排提货计划,如:港区计划,理货,放

箱计划等。一般情况是提前1个工作日 排计划。

5、入库.分销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2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决定》修正)

(相关资料: 法律2篇 行政法规3篇 部门规章365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1篇 地方法规42篇 最高法公报案例1篇 裁判文书18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7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3篇 条文释义1篇 实务指南3篇 英文译本)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进口商品的检验

第三章 出口商品的检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法。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二条 国务院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以下简称国家商检部门),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国家商检部门设在各地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商检机构)管理所辖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三条 商检机构和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依法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2篇)

第四条 进出口商品检验应当根据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由国家商检部门制定、调整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公布实施。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2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五条 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

前款规定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前款规定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出口。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进出口商品,其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免予检验条件的,由收货人或者发货人申请,经国家商检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免予检验。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裁判文书6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六条 必须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合格评定程序包括:抽样、检验和检查;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各项的组合。(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第七条 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八条 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外国检验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九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检验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或者检验项目,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条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应当及时收集和向有关方面提供进出口商品检验方面的信息。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的职责中,对所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2篇 实务指南)

第二章 进口商品的检验

第十一条 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报关地的商检机构报检。海关凭商检机构签发的货物通关证明验放。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二条 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商检机构规定的地点和期限内,接受商检机构对进口商品的检验。商检机构应当在国家商检部门统一规定的期限内检验完毕,并出具检验证单。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三条 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四条 对重要的进口商品和大型的成套设备,收货人应当依据对外贸易合同约定在出口国装运前进行预检验、监造或者监装,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商检机构根据需要可以派出检验人员参加。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三章 出口商品的检验

第十五条 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商检机构规定的地点和期限内,向商检机构报检。商检机构应当在国家商检部门统一规定的期限内检验完毕,并出具检验证单。

对本法规定必须实施检验的出口商品,海关凭商检机构签发的货物通关证明验放。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十六条 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发给检验证单的出口商品,应当在商检机构规定的期限内报关出口;超过期限的,应当重新报检。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七条 为出口危险货物生产包装容器的企业,必须申请商检机构进行包装容器的性能鉴定。生产出口危险货物的企业,必须申请商检机构进行包装容器的使用鉴定。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不准出口。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1篇 地方法规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十八条 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的船舱和集装箱,承运人或者装箱单位必须在装货前申请检验。

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装运。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商检机构对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根据国家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国家商检部门可以公布抽查检验结果或者向有关部门通报抽查检验情况。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条 商检机构根据便利对外贸易的需要,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对列入目录的出口商品进行出厂前的质量监督管理和检验。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一条 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办理报检手续的代理人应当在商检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办理报检手续时应当向商检机构提交授权委托书。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二条 国家商检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考核,许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实务指南)

第二十三条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依法对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可以对其检验的商品抽查检验。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四条 国家商检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对有关的进出口商品实施认证管理。(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五条 商检机构可以根据国家商检部门同外国有关机构签订的协议或者接受外国有关机构的委托进行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工作,准许在认证合格的进出口商品上使用质量认证标志。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二十六条 商检机构依照本法对实施许可制度的进出口商品实行验证管理,查验单证,核对证货是否相符。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 条文释义)

第二十七条 商检机构根据需要,对检验合格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加施商检标志或者封识。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二十八条 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商检机构或者其上级商检机构以至国家商检部门申请复验,由受理复验的商检机构或者国家商检部门及时作出复验结论。(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商检机构、国家商检部门作出的复验结论不服或者对商检机构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三十条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履行职责,必须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严格执法,接受监督。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应当根据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使商检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商检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执行职务。商检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文明服务,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一条 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商检机构内部负责受理报检、检验、出证放行等主要岗位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控告、检举。收到控告、检举的机关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并为控告人、检举人保密。(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或者使用的,或者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报经检验合格而擅自出口的,由商检机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擅自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由商检机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第三十五条 进口或者出口属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或者以不合格进出口商品冒充合格进出口商品的,由商检机构责令停止进口或者出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3篇 条文释义)

第三十六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商检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商检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相关资料: 部门规章2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实务指南)

第三十七条 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2篇)

第三十八条 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的,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或者玩忽职守,延误检验出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商检机构和其他检验机构依照本法的规定实施检验和办理检验鉴定业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第四十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篇7: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第三条:商检机构和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的检验机构,依法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

第八条: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外国检验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第二十二条:国家商检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考核,许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九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机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注册资本、技术能力、人员资格等条件,经国家质检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获得许可,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后,方可接受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第五十七条 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检验机构超出其业务范围,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扰乱检验鉴定秩序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国家质检总局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暂停其6个月以内检验鉴定业务;情节严重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吊销其检验鉴定资格证书。

(三)《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第58号令)。

二、申请条件

(一)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依法在国内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独立机构;

2、注册资本不少于相当于35万美元的人民币;

3、具有与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相适应的检测条件和技术资源;具有固定的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和相应规模;

4、具有符合相关通用要求的管理体系;

5、从事检验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取得从业资格,且取得从业资格的人数不少于机构总人数的2/3;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外方投资者应当是在本国独立注册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合法机构;

2、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中方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在国内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独立机构;

3、注册资本不少于35万美元;

4、具有与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相适应的检测条件和技术资源;具有固定的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5、具有符合相关通用要求的管理体系;

6、从事检验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取得从业资格,且取得从业资格的人数不少于机构总人数的2/3;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003年12月11日前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暂不允许外资控股。2005年12月11日前暂不允许外商独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设立。

三、申报材料

(一)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向浙江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下列材料: 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申请文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的证明文件

检测条件、技术能力的材料

质量管理文件

以第三方身份依法在国内从事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的证明

投资各方的资信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从事检验鉴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法律法规及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文件

(二)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向浙江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下列材料:

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申请文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投资各方签署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检测条件、技术能力的材料

质量管理文件

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的证明文件

投资各方在本国提供检验鉴定业务3年以上当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证明

投资各方的资信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从事检验鉴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办理程序

(一)提出申请:

1、申请设立中资检验鉴定机构应向浙江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

申请设立的中资检验鉴定机构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大型企业的,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后,直接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

2、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检验鉴定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向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浙江省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中方投资者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大型企业的,经其主管部门同意后,直接向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提出申请

3、申请设立外商独资检验鉴定机构,应向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浙江省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委托的其代理人提出设立申请,委托代理人需提供申请人的申请委托书)

(二)提交材料

1、《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申请表》一式两份。

2、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分别装订。

申请表应使用中文填写,申报材料为其他文字的应附有中文译文,并以中文为准,并声明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三)受理申请

浙江检验检疫局对申请材料提出的设立检验鉴定机构的申请,根据下列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人需补正材料的,应在三十日内补正材料,逾期未补的视作自动放弃;

2、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属浙江检验检疫局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予以受理。

浙江检验检疫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单位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受理凭证。

(四)初审

浙江检验检疫局受理申请的,由浙江检验检疫局负责初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最终审核。初审应进行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

(五)上报

浙江检验检疫局初审符合的,应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及时报送国家质检总局最终审核,初审不符合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办理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初审符合或不符合的决定(现场审核时间不包括在内)。

六、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浙江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处

篇8:进出口商品检验习题

一、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不规范

由于我国进出口检验机构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有机构变更原因, 加上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不统一及部门利益垄断保护等原因, 导致检验机构不规范, 存在管理体制松散及服务定价无序问题。

(二) 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不健全

1.进出口商检技术法规体系缺失。

在缺乏国际和国家统一技术规范的状况下, 一些地方商检部门往往只能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和本地区情况, 制定各自的商检操作规程。这就导致各地商检标准、程序不一致, 技术规范制度不完整, 规范性和可行性较差等现状。如近几年提出的“全链条管理”、“进口全检验、出口全申报”等, 由于缺乏相应的各种资源与制度条件相配套, 几乎没有可操作性。再比如, 目前对出口商品要求按进口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实施检验, 而全球进出口商品种类更是不计其数, 检验人员难以掌握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商品的检验标准。

2.检验量激增影响商检质量。

近年来, 我国进出口商品数量激增, 而各检验部门在编人员却几乎没有增加, 即使聘用大量的编外人员, 仍然不能满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检验频次, 致使检验质量难以保证。

3.成本增加, 通关效率下降。

传统的逐批逐项检验把关方式和不分重要商品及项目、重点企业及不同贸易需求区别监控的管理方式, 导致检验检疫机构及其检验监管人员存在执行难且效果不佳、工作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检验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隐患,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进出口成本, 影响通关效率。

4.现行法规与现实需求脱节。

如果简单、机械地规定出口商品必须达到一些技术法规和标准来作为检验合格依据, 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成阻力和障碍。事实上我国企业向南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一些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时, 出口产品虽然符合国外使用标准要求, 但质量不一定能达到我国检验检疫部门标准要求, 报关时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部门不会给企业出具商检报告放行单。一边是检验不合格的商品, 一边是急于出口的企业, 放行就违反规定, 不放行造成签约企业违约, 同时影响和阻碍地方经济发展, 检验检疫部门经常处在这种两难的境地。

(三) 检验信息利用率低, 监管设备和方式落后

目前, 检验检疫部门信息服务于经贸活动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检验信息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 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仅仅依靠检验检疫机构现有的设备和监管方式, 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商品检验需求。

二、完善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对策

(一) 规范检验机构

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体制改革。要加强环境建设, 治理整顿市场秩序。首先,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检验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引导其规范运作。其次, 政府要加强监管, 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第三, 统一商品检验标准, 引进国际先进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 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 进一步完善商检制度

首先, 建立健全一套商检技术法规体系。完善现有的商检法规内容, 使检验工作有法可依。制定统一的商检操作规范, 完善操作流程。其次, 要注重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检验队伍的素质建设。第三, 采用合格保证模式, 落实对进出口货物的全面监管。合格保证模式是以监督管理为基础, 根据对进出口企业审核的符合性声明和必要的抽批检验, 确定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主要包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分析和监督管理等。如尝试运用风险分析理论, 从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消除四个环节对进出口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动态化管理。逐步对大宗和重点进出口商品建立风险分析模式, 对收集到的进出口商品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安全隐患监测和重大安全事故分析, 在进出口商品 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产品风险分级, 以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等为重点监控内容, 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对高风险商品制定实施重点监控。

(三) 提高商品检验信息利用效率

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 提高进出口商品检验信息利用效率。一是创建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立信息库, 及时收集检验人员所需的和掌握的各种信息。二是重视与口岸信息的交流, 利用商检与海关联网的有利条件, 及时查阅口岸进出口商品信息, 以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出口货物的完整信息。

在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 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担任“国门卫士”的职能, 对外增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 对内维护了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只有不断坚持改革创新,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促进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与对外经贸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杨岚.完善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对策思考[J].中国商贸, 2011 (8) :31-33.

[2]张明.创新检验检疫模式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 2008 (4) .

[3]莫于川.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 (第四卷)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张莉.行政法教程[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乡村发展调研提纲下一篇:语文、建筑工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