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2024-08-21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精选2篇)

篇1: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摘要:为贯彻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健康第一”的精神,开拓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向,重点发展实践教育,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健康课的发展。

关健词:公共体育课 体育健康 测评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大多是以专业竞技项目和应试教育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单一教学模式功名式教育等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为应付于考试的内容和分数,而从不考虑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是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用,不能享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得心理和生理快乐,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提高,使教师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中,而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试,试验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1.1初始资料获得阶段

1.1.19月对济南大学人学新生进行调查,掌握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并进行测试。

1.1.2查阅高校体育教育文献及对专家进行咨询。

1.1.3掌握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参加体育锻炼的状态等。

1.2实验阶段

以体育课教学班为单位,在大学内进行教学体育实验班的教学改革试验,体育理论教学占40%,外堂实践课占50%,考勤情况占10%的教学计划,并且每周进行2次以同学自由选项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活动。

1.3总结阶段与推广提高阶段

从新生人学就进行教改后的体育教学,我校体育系推出了《面向21世纪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材《大学体育实验教程》,对体育教学课进行了全面改革。

1.4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

在全校实行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报教务处批准后全面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为:依据体育理论各方面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依据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以课题组负责人为主编写了《大学体育教程》和《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导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全校实行了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计划。

2各学年教学内容及测评方法

2.1一年级以发展身体一般素质为主,进行一般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理论了解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及运动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课考试为笔试,试卷答题占400,6,平时及出勤占100,6,外堂实践课测评结合军事综合测评方式进行测试,实际方式内容包括原地举手铃,男(5Kg)、女(4Kg)共15次,然后曲线地滚球15米,接仰卧起坐20次,进行折返跑5mxlOmx15mx20m,最后原地跳绳男100次、女80次停表,这样既能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安排,又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成绩占50%。 2.2第二学年以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为主,理论以体育保健学、营养学、体育竞赛知识为主;在身体素质学习中以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为主。在学习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身体素质能力。

2.3第三学年在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讲授体育竞赛知识,三大球(篮、排、足)及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欣赏方法和身体素质锻炼处方,实践课以耐力练为主。

2.4第四学年根据学生的自我爱好进行专项选修课体育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项,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毽球、魔球、交际舞等项目。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有了更加探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技术、具体测评方法,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注重了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知识,而且对于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竞赛方法及如何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理论上掌握了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2实践课综合素质的学习,克服了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使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了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观点,使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和训练方法,达到了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3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适宜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注意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及专业性练习方法的培养,克服了专业课必须有专业场地、专业器材不足的缺点,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加探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爱好。

3.4体育项目选修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加自已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习,并利用所学的专项参加班、系、校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增加了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优秀者在省、全国各项大运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促进了专业项目成绩的提高。

3.5对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理论课教学需要教师参阅补充大量详实的资料及教学书籍,了解体育运动的最新动态,提高理论课水平,而实践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提高了教师体育专业技术的教学实践能力、技术素质、组织能力及思想教育能力。

篇2: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

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然而, 在总体上讲, 高校体育教学的观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教学组织等方面, 还是没有突破20世纪后半期所形成的模式。在高校体育课虽被列为是教学计划的必修课范畴, 但大多上是高中体育课的延续, 体育教学的手段还是通过练习规范动作来锻炼技术和技能, 最终增强学生体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处在呆板、封闭的状态, 明显重技术而轻健身, 继续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教育方法, 教师包打天下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大学生的身体和头脑。

1.1 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大多是中学教学内容的再现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计划, 大学一年级是以田径为主要内容, 另加部分球类和武术;大学二年级则是开设专选体育项目, 例如:足、蓝、排球以及一些专项的武术和艺体。这样的教学内容乏味, 使大学生们产生一种轻视感和距离感, 认为大学的体育课只不过是中学体育课的延伸, 这种认识大大地削弱了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陈旧老化的体育教学内容, 已不能够适应21世纪的大学生追新求变的心理需求, 没有开发利用最新信息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导致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甚微。[3]

1.2 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一直提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是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进行被动的动作练习, 过分地强调教师这一角色在实际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作为主体和对象的学生地位, 直接导致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强制化,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使大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 这种过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校体育教学压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兴趣的发掘, 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1.3 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够不明确, 首先, 表现在在体育教材上, 与中学内容重复得太多, 属于提高或者新领域的部分太少, 不能够体现出大学生身体发育和更高级别体育锻炼需求的特点。其次, 则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能够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在教材方面, 明晰处理好中学教学内容与大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并根据大学生需求而有所超出;在制定教学计划方面, 既要有统一大纲, 又要给予各地结合本地区特点的空间。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类型, 在体育教学上展现专业特点, 如可以为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太极拳。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发挥高校体育的教书育人功能, 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这才是符合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1.4 过于竞技化、达标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所审定的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大纲, 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竞技性类型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所构成的内容体系, 其具体表现为各类专项体育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过分看重学生是否达到“标准”, 将“体育达标”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体育达标”, 这必然会限制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从而导致其教学过程的封闭, 很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 达到均衡、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从而妨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 日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 日本国民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心不断提高, 人民对体育运动和锻炼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社会需求直接驱动了日本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次改革具有如下特点。

2.1 体育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进入80年代以后, 日本对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日益减少, 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相应, 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职于企业的也逐年增加。由此, 一些传统的专业体育院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大规模地培养体育教师, 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多方面的体育运动人才, 各大体育院系纷纷转变培养目标, 进行了全面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日本体育大学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本学校随着时代的变化, 进行课程改革, 旨在培养在各行各业都能出色工作, 而且具有实力的毕业生,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

2.2 适应社会需要, 增设新的专业

日本体育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在学校专业设置改革方面充分得到体现。传统的日本体育专业设置为四个, 即:保健体育、社会体育、健康教育和武道教育。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则增添了一些新的专业。发展至今, 日本体育院系现有7个专业:体育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体育学、武道学、运动管理学和运动科学。进入21世纪以来, 这些专业还呈现出进一步的分化和细化。

2.3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人才, 日本教育界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为重点。其课程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明显呈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1) 基础体育教育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 (2)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得到普遍重视; (3) 大幅度提高了体育选修课的比例;四是运动管理学等课程成为常设课程。

3 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21世纪, 基于“健康第一”的观念, 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展现科学发展理念的体育健身观念, 让高校体育教学摆脱竞技体育观念的束缚, 将其纳入到“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发展规划系列中。健身性体育项目将会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而课程的设置则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1 以终身体育为发展方向

以终身体育为方向是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 就要科学地处理高校体育教学的近斯、中期和远期效益间的相互关系, 分清主次, 紧紧围绕“终身体育”这个目标, 引导学校课堂教育不断开发学生的运动能力, 为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播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最终让学生成为受益者。

3.2 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

大学生对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的掌握程度, 与其增强体质和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掌握得愈熟练、愈扎实, 其体育水平就愈高, 从而越能激发出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因此在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 要重视体育技术和锻炼技能的传授, 给大学生提供科学锻炼、快乐体育的经验和方法。

3.3 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

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应主要着力于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 扩大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教师应丰富教材内容, 激发大学生锻炼的热情, 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能力。

综合来讲,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培育现代体育教观念, 既立足于现实, 又着眼于未来, 坚决彻底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由于国家的倡导, 使得“健康第一”的观念日益贯穿到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我国高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也积极贯彻这一观念。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了探思, 希望能够为构建我国高校21世纪“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健康体育,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500下一篇:危废品库房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