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技术保护工作

2024-08-24

浅析档案技术保护工作(通用6篇)

篇1:浅析档案技术保护工作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馆藏档案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这些档案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因此完整的收藏和保护好档案,不仅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也是每一个档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年代久远的档案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考验,为了延长档案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利用价值,档案人运用各种保护技术对一些重点档

案进行了抢救,本文仅就自己在抢救档案工作时的所见、所想,引发了对县级档案馆如何才能做好档案保护工作的思考,个人意见,仅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县级档案馆 档案保护

**县档案馆成立至今,现存有档案22233卷,资料14577册,其中列入重点抢救范围的有民国档案1958卷,革命历史档案59卷,毛泽东在**革命活动调查的原始材料63卷,还有一些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用过的马灯、标枪等实物档案,这些档案作为档案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远的研究和保存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代稍久的历史档案,在长期的保管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受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因素影响,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纸张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出现发黄变脆的现象,有许多档案是用复写纸、圆珠笔书写的,时间久了,档案字迹材料发生褪色、扩散而变得模糊不清,军旗因长期置放在空气中,布质变薄易烂,马灯、标枪也腐蚀得锈迹斑斑,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县馆每年都制定了抢救档案工作计划,并把抢救档案任务分解到各人,但仅从这几年我馆抢救档案情况来看,收效不是很大,仅局限于把字迹模糊的档案重新书写复制,抢救水平不高,这对于庞大的抢救数量和需要不同方法进行抢救的档案资料来说,我们的档案保护技术水平显然远远不够,相信这也是其他县级档案馆同样会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档案保护技术水平,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长久的保存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的思考问题。

一、县级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现状

1、重视不够。目前,全社会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档案馆,每年县财政拨给的事业经费连开展正常业务工作都十分困难,用以从事档案研究和保护的经费就更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无法开展档案研究与应用,往往给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缺乏人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开展工作的保证。由于档案保护工作专业性强,需要具备专业档案保护知识的人才,而档案行业却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这就给档案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困难,没有好的人才,就谈不上对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就谈不上对珍贵的历史档案进行正确、及时的修复。像我们县级档案馆,虽然有专门负责档案技术保护的人员,但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正规培训,不熟悉档案抢救业务,档案保护技术水平低,档案修复方法单一,主要是针对字迹模糊、褪变的档案资料采取重新书写的方法,对档案破损严重及档案抢救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往往缺乏经验,难以应付。

3、缺乏设备。县级档案馆一般没有用于抢救档案的专用经费,也没有抢救档案的专用工具,像我们档案馆由于缺乏经费,至今没有购买空调机、去湿机等档案保存所必须的设备,甚至于连存储档案的铁皮橱、密集架都无法添置。面对高温、潮湿、虫蛀等不利因素给档案带来的影响,我们只能采取开窗通风,放置防虫霉药物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4、措施不严。虽然从国家档案馆到县级档案馆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档案保护措施,但真正一一落到实处的却屈指可数,再严密的制度还是要靠人去落实,人不去遵守,制度就形同虚设。就拿放置防虫霉药物来说吧,按说十分简单,可如果档案保护人员不去定期查看,怎么知道防虫霉药什么时候挥发了,如不及时放入新药物,档案就会面临生虫的危险。

二、县级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的内容。

档案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产生于社会各个方面,它不仅可以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产生作用,还可以为后来人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提供参考,因而延长档案寿命不仅是我们档案部门的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在我国,档案的产生可上溯于殷商,据史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典、册指的就是档案。档案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利用才产生的,有利用就要有保护,利用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可见档案保护技术也是很早就有了。其实无论是国家档案馆还是县级档案馆,是对以前的档案还是现在的档案进行保护,以是否受到自然环境中有害因素的破坏为依据,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防。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减缓自然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档案的破坏,是以档案目前安全、完整为前提的。我们要严格按照档案“八防”措施的要求,努力改善档案保管条件,首先要有建筑科学、合理的档案专用库房,这是档

案安全保管的前提;其次要有相关档案保护设备,如空调机、去湿机等;最后需要有一个严密的措施来保障“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治。我们平时所做的抢救档案工作就属于“治”的范畴,它是以档案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的因素为前提,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采取去污、去酸、加固,图、字、声、像的恢复,档案的修裱等手段,达到恢复档案

历史原貌,延长档案使用寿命的目的。

三、改善县级档案馆档案保护现状的措施和办法。

档案保护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档案保护工作,多次指示要加大对档案事业的重视与投入,加强档案库房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各级党委和政府拨出专款新建了一批符合档案安全保管要求的省、地、县档案馆,或是给一些档案馆购置了档案保护设备,档案保管条件正得到逐步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全国各地档案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条件好的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高,资金、设备、人才充足,而欠发达地区和一些条件落后的县级档案馆连库房都达不到档案安全保管的最基本要求,保管条件恶劣,严重危及档案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第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县级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县级档案馆作为国家设立的集中收藏档案的基层机构,其首要职责,就是要完整的收藏和长久的保存档案,因此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解决档案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紧迫性。大家都知道,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档案机构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档案展开,没有了档案,档案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档案保护工作,才是尽到了自己的基本职责;其次,从以往发生的档案损坏事故情况看,绝大多数带有人为因素,我们有些部门的领导同志不大重视档案保护工作,忽略了改善保护档案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措施,一旦发生突发灾害,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难以应付,使档案遭到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也应充分认识档案保护工作的伟大意义,建立和完善档案保护制度,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符合档案安全保管要求,能够发挥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基层档案馆,再购置空调、密集架和抢救档案的材料与工具等硬件设备,为维护档案安全,延长档案寿命提供物质保障。

第三、克服“等、靠”思想,创造条件搞保护。由于档案保护工作受经费和人员等条件限制,档案保护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如果经费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固然好,但是如果得不到解决或一时不能全部解决,像兴建档案库房就算已经开始动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好的,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要克服等上面重视,靠上面拨款的依赖思想,而要结合实际,土法上马,扎扎实实做好档案保护工作。如档案怕光,我们可以安窗帘;档案怕灰尘,我们每星期安排专人打扫;怕档案生虫,我们按要求做好入库档案的消毒杀虫工作,放置防虫霉药物,每年进行防虫霉检查等等,其实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所需经费不大,效果又很好,关键是看档案技术保管人员的责任心强不强,肯不肯动脑筋,想办法。

第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档案保护人员素质。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有着大量纸质档案急需保护和抢救的现状,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资金支持,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从事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要有更多有知识,有才能的年轻人积极从事档案修复工作。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基层档案系统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队伍,但是这支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我们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多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借鉴兄弟档案馆在档案保护方面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边看边学,边干边学,以适应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五、建章立制,完善措施,为做好档案保护工作提供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馆各项制度,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把保护档案工作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其次,围绕档案保护工作的内容,制定具体规章制度,争取不遗漏从档案入库到档案销毁前的每一个环节,虽然以县级档案馆目前具备的水平,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敢保证说从此就不再有档案损坏的情况发生,因为有些突发灾害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我们只能说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去预防和减少一切不利因素可能给档案带来的影响。

篇2:浅析档案技术保护工作

2013313313 王铖涛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临近期末了。这门课也即将进入尾声。感慨良多,《档案技术》保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很多很复杂。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我都感到很吃力。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谈一谈档案保护技术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档案学分支学科。

研究档案的定是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的学科。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研究各种档案制成材料的原料特性、化学成分、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与档案耐久性的关系,研究档案制成材 料的标准档案存储环境与措施。研究周围环境中对档案有影响的物理的、化学的因素,以及对此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档案库房建筑和设备,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措施,如调节库房温湿度、防光、防有害气体、防尘、防火、防水、防机械磨损等。档案有害生物防制。研究危害档案的微生物和防止档案霉变的方法。研究档案害虫的生活习性及防制方法。研究损害档案的啮齿动物的防制。档案修复技术。研究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除污、去酸、加固技术,对已经退变字迹的显示与恢复技术,传统修裱技术,特殊形式与严重受损的修复技术。档案复制技术。研究档案复制的原理、特点和技术要求,复制品的质量控制。

档案保护技术学以档案的物质方面为研究依据,是与植物纤维化学、染料化学、胶片化学、高分子化学、光学、电学、热学、昆虫学、微生物学、气象学、建筑学、空调技术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文物、图书的保护技术也有密切的联系。对各种档案制成材料变化的研究,一是从其内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入手,一是从其外在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光线、气体、灰尘、火、水及有害生物入手,探求其变化规律,进而研究预防和治理的措施。预防即改善档案的存储环境与保护条件,防止或减缓各种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治理即对档案的技术处理,清除有害因素,尽可能恢复档案的原本面貌。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现场调查观测、实验室试验和模拟,宏观调查与微观测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在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我直接头就大了,我仿佛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些内容如何美丽的蝴蝶在我眼前翩翩起舞,我的眼神也随着蝴蝶的翅膀在流动。

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积累了丰富的档案保护技术和经验。古埃及很早就知道根据天气条件保护纸草档案,把卷轴装在木桶或象牙桶内以防止昆虫、灰尘和潮湿的侵害。古印 度人将棕榈叶手稿夹在木板或象牙板之间,外面包上一层织物,并使用雪松油、藏红花涂抹以防虫。欧洲国家对羊皮档案的羊皮加工、软化平整和防虫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一直以石室金匮的传统方式保管档案,东汉时就用黄檗染纸以防虫,宋代则以蜀椒液处理纸张,明代用以铅丹为主要成分的“万年红”防蠹纸作封面或包装。纸质档案的修裱技术也历史悠久,如浆糊的制作与防腐,纸的原料选择、除污、修补、染潢等都有讲究;明代周嘉胄所著《装潢志》则是修裱技术的总结。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是现代在少数国家形成的。在苏联形成于20世纪 40年代,1950年出版了Л.Я.米津和Н.Α.采列维吉诺夫合著的《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中国于1957年翻译出版了苏联的著作,并将保护技术学作为高等学校档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1961年出版了冯乐耘编的《档案保管技术学》,1984年又出版了李鸿健主编的《档案保护技术学》,表明这门学科在中国得以发展和完善。这门学科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档案出现的那天起,相关的保护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发展到如今,这门课已经非常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篇3:海南高校档案保护工作浅析

一、海南省高校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

海南省高校档案, 从载体来看, 既有纸质档案, 也有电子档案、胶片档案、磁载体档案、光盘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然而由于我省高校的档案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还没有做到把多种载体档案作为档案保护工作的对象, 一般的高校只重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保护措施, 甚至个别高校还专注于纸质档案的保护和修复。

海南地区由于四面环海, 雨水天气居多, 温度较高, 气候非常潮湿, 所以海南高校档案保存难度会更大。现阶段, 各高校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材料, 大部分是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由于潮湿环境的影响, 纸张在生产、使用、保管过程中色泽、强度、弹性等性能易发生改变。所以省内高校在档案保护方面是非常重视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工作的, 稍微不注意, 纸质档案会发霉和生虫, 电子档案的存储也随之增加技术难度。

据了解, 我省的大部分高校都投入一定资金建立了符合标准的档案库房, 购买了所需的档案保护设备, 如, 档案盒、柜, 抽湿机、空调等设备, 积极提高档案保护技术水平。

二、高校档案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保护意识淡薄。在档案保护工作中, 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 就是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保护的主体是两者, 既指的是档案管理人员, 也指档案利用者。即便是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保护意识也非常薄弱。这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国家《档案法》颁布以来, 我省各高校因宣传力度不大, 人们依法保护档案的意识不强, 导致档案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档案保护意识的的淡薄, 必然导致日常工作中的疏于保护, 进而使档案遭受各种损毁。

(二) 档案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等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着漏洞, 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平时很少到库房去监控, 有制度但是没有严格执行, 档案保护制度的制定只停留在防止借阅遗失和修补破损方面, 缺乏全方位专业的档案保护工作制度。

(三) 档案保护技术欠缺。档案载体出现多样化后, 对档案保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大。而档案保护是一门技术型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知识, 而且也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技术防护设备和药物。而目前我省高校档案保护中, 还大多停留在简易防护设备上, 档案人员的保护知识也非常的欠缺, 档案技术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水平。

三、强化高校档案保护工作的策略

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以便达到加强海南省各高校档案保护工作的目的。

(一) 增强高校全体人员依法保护档案的意识。在各大高校内部应该加强《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学习, 保证全体教师员工对档案管理拥有比较充分且深刻的认识, 增加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保护的自觉性。首先是要加强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要让他们对档案的日常保护负有特殊的责任, 要有主动保护档案的意识, 不要等出了问题才想起保护。其次要对全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归档和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要让材料在形成就主动保护好。

(二) 完善档案保护制度。制定标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际工作, 各高校应规范管理档案, 结合国家档案保护的相关标准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确保档案工作的运行和档案安全。并且在制定档案保护制度时一定要细致和专业, 不能停留在表面。严格把关制定档案从形成到入库使用的一套完善的制度, 使档案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 加强档案保护技术。目前我国高校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 有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 在新的环境背景下, 现有的保护技术有待改进。对于不同的档案载体应注重强调个性化的保护。我省各高校的库房都配置了温湿度控制系统, 但是技术含量不高, 控制精度不够, 必须加强档案保护技术。抢救修复应系统化、科学化,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保护技术知识, 定期给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有关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知识, 并经常检查考核成绩。在必要时各高校还可以申请当地档案馆保护技术专家支持指导和帮助本校的档案保护工作。我省高校的数据档案信息化都在建设中, 为了能更好地发展此项工作, 档案保护的技术方面还得大力推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档案管理与计算机》的知识, 深入了解电子技术, 与档案保护技术结合以便达到妥善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新兴.浅议档案保护工作[J].云南档案, 2010.05

[2] .刘小仙.电子档案的存储和保管探析[J].档案管理, 2007.06

篇4:浅析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保护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护;工作

档案是一种珍贵的记录资料,其中记录了社会历史变迁及人们真实的生活与工作,档案信息因此具有真实性与历史性,这主要体现在档案内容及保存媒介方面。档案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存储物质,档案管理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做好档案保护保密工作,适应当下发展趋势。

一、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特点

档案室及档案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就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及较大保密性。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收集、整理、鉴定及使用工作都必须将档案内容作为线索依据,档案保护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相比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虽然两者的主要工作对象都是档案文件。档案制作成材料后,需要借助一定物质载体来保管,在保管过程中使用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了解掌握档案物质材料运动变化规律,还要依据档案物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找到相应的技术方法做好档案的保护工作。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需要通过先进高超的档案保护技术来完成[1]。

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保护工作的有效完善

(一)重视档案形成过程的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保护、保密工作需要从源头上做起,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单位及部门的档案保密工作不单单是保密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责任,也是单位部门全体员工的责任与义务。档案保密工作在实际情况中,具有非常广的涉及面,档案资料中简单图纸或者是一份非常普通的文件都很可能有涉密的内容。如果这些图纸或者是文件流失,将会给国家及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做好保密工作。单位开展档案管理的保护、保密工作时,需要按照以下方式、活动开展,首先是成立专门的保密领导小组,选派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这个小组要负责起单位日常事务秘密进行保护、宣传及监督检查工作等。档案管理部门还要重视对领导干部及涉密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逐级逐层地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合同。划分涉密文件资料密级及保密期限,在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中遵守权责明确、分工明确的原则[2]。最后就是要制定一个严格的档案保密工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单位有关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关心这方面工作,而且还要将其纳入到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保护好国家及单位的利益。

(二)重视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形成之后的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单位档案保管重要基地是档案的库房,因此要重点治理库房来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根据我国《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库房最好单独建馆,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单位都不具备单独建立档案保密馆的资质与条件,因此多数单位通常将库房设置在单位的普通办公楼内。如果有条件建设档案库房,在选址时应该谨慎,更加重视其保密功能,不能将档案库房设置在办公楼最底层,而且档案库房的门窗也要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盗窃情况;另外,档案库房还需要专人看管,严格遵守执行《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这种对档案库房的科学化治理,为档案保密及档案安全工作做好了基本保障。档案保护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这些工作人员因为在身份与地位上具有特殊性,对保密档案知道早、知道多机知道深等特点。档案保密管理人员对党与国家秘密档案管理中担负着更大责任与义务,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档案保护保密工作的质量。档案保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首先就是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在内心及思想上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念,爱岗敬业;第二种素质是档案管理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了解熟悉档案法律法规内容;最后一个是文化素质,档案保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知识,对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总结与分析,总结把握保管工作的规律,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具备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及保密意识,在任何情况下尽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3]。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应该加强,涉密如果需要移出、销毁的话,应该严格遵守有关办理程序与规定,经过单位指定领导人的审批后,完成好各项手续办理工作,不经允许,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调阅。使用完涉密档案后,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做好检查、清对工作,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密或者是泄密现象,如果一旦发现有这种现象,应该立即找出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注重在网络环境下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与时代,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这也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要求,处理好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保护及利用工作现在已经构成了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在思想上要解放、转变观念,在工作时坚持“保,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关系,做好信息公开共享工作,既要做好档案保密防范工作,又要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保密与公开交流渠道要处理好。单位档案部门应该改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及理念,做好档案严格保密工作,保密好涉密档案的同时,还要发挥出保密档案的意义与价值,使涉密档案在规定时间、地点等限制性范围内使用,在做好保密工作同时,也要发挥其使用价值。档案使用一定是建立在保密基础上的,否则就会造成单位及国家安全及利益受损,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机局域网络应该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和制度,选派专人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本单位向其他单位传送涉密信息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当单位局域网与其他计算机或者是网络连接时,应该采用安装防火墙等保护技术措施[4]。涉密信息计算机安装、调试及维护时,本单位一定要亲自监督进行,如果需要送出维修,必须首先清理计算机硬盘上存储的数据信息,维修后还要检查。绝密信息不准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内,存储有绝密信息的软盘,应该依据相关规定的密级期限,像纸制档案一样进行分级管理,严格遵守执行借阅、使用及保管、销毁制度等等,提高档案管理保护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与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档案传统保密工作也受到了较大冲击。档案是一种资源,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档案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保密工作。档案蕴含的信息资源对个人及国家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档案管理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重视档案信息载体的保管与保护,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芳.蓝图档案在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浅析[J].办公室业务,2013,(23):68,72.

[2] 张瑞琪.加强文化场馆档案史料保护与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3,(15):109,113.

[3] 程娅.论品牌经济时代对品牌档案的管理与保护[J].兰台世界,2009,(8):40-41.

篇5: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2009年05月21日

在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珍贵档案中,国家重点档案有1200万卷。这些重点档案时间跨度长达近1300余年,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档案形成年代久远、载体形态各异、保护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种种原因,一些国家重点档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破损、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现象。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并使之传承后世,是各级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数量不断增加。党和国家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央财政开始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经费投入从过去的每年4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十五”期间又增加到每年1200万元。“九五”、“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补助费达7800万元,地方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经费与此大体相当。这些经费使694万卷国家重点档案得到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占应抢救档案总数的57.8%。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经费投入达到每年9000万元,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现有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任务。此外,一些地方的档案部门也争取到一些专项经费用于本地区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如,四川省财政2004年、2005年两次拨专款540万元用于清代巴县档案的抢救。陕西省从1995年开始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内蒙古自治区从2001年开始,每年拨专款90万元用于档案抢救、100万元用于档案保护。吉林省专门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档案抢救费,档案保护费明确为1.5元/卷等。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不断规范。为明确全国重点档案的范围、标准,以及重点档案抢救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推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早在1987年,国家档案局、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随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发展,财政部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抢救经费数量的不断增加,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对《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这对于推进全国重点档案抢救工作,规范和加强对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新形势,促进“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的发展,经财政部批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项目得以设立。随后,财政部会同国家档案局在原《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经与财政部教科文司多次讨论、修改后,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征求意见。国家档案局和财政部还共同组织召开了部分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档案部门和财政部门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6月正式下发了《国家重点档

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将过去的“全国重点档案”改为“国家重点档案”,这不只是名称、名词上的变化,而是工作思路的变革;在《办法》中还体现了“绩效考评”、“以奖代补”等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原则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的内涵、范围,抢救和保护费的支出等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从“抢救”到“抢救和保护”虽然仅仅几字之差,却体现出工作方向和工作内涵的巨大变化。这一《办法》的出台,将使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加规范有序的进行。

一些地方档案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也出台了本地区加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具体措施。如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山西省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细则》,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细则》,云南省专门成立了档案抢救中心,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对本地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又提出了具体要求等等。

三是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抢救是保护档案的手段之一,把已抢救的档案保护好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根本目的。各级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组织开展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尝试加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的创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国家重点档案在抢救补助费中优先支持。二是在副省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建立特藏室。特藏室建设从2001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到2004年正式推广以来,全国部分副省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已开展了此项工作,一些馆藏量大,国家重点档案多的市级档案馆也做了尝试,他们对入选《中国档案遗产名录》和特藏室的国家重点档案实施了特殊的保管条件,并制作仿真复制件代替原件对外提供利用。三是加大档案馆馆舍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力度,增加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设备,这是改善档案保护条件,避免边抢救,边破损的现象发生的根本所在。

四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申报和审核工作不断细化。项目申请采取逐级申报的制度。按照《办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作为申报单位,填写《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项目申报书》,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逐级上报;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所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审核并经省级财政部门同意上报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对各省项目推荐报送的项目进行汇总审核和筛选,提出初步意见送财政部,再由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委托有关方面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共同下达补助项目预算,以使项目评审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此外,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还共同组织研发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再次说明了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以此为契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要求,做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第一,切实提高对实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建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制度,加强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保护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对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更好地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档案部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认真做好本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按照濒危优先的原则,突出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重点;加强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上报项目的审

核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好地方经费投入,加强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的管理,管好、用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深刻领会《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2006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国家重点档案的范围、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内容、经费分配使用原则、申请中央财政补助经费的数额、《申报书》上报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各级档案部门要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时间及时向财政部、国家档案局报送相关材料。

第三,规范填写《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申报书》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项目名称科学、合理,持续项目应注明抢救或保护档案的数量;档案的抢救和保护数量统一以“卷”为计量单位,对以“件”为单位的国家重点档案按每十件折合为一卷计算;征集档案项目应有明确的线索和具体量化方案;未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不出现在《申报书》中;每个申报单位的抢救和保护项目以流水号顺序排列等。

篇6:浅析如何做好企业档案档案工作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它原始地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对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历史面貌、为企业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科学不断出现,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企业对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企业档案室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深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档案室的应用,使得衡量档案室的水平不再以馆藏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看其以最便捷的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需求为最佳标准。本文对如何做好企业档案室的档案工作做简要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一,提高软硬件水平

(一)是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构建局域网或连入外部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设施是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采集、管理、长久保存和共享利用的前提,是实现数字档案室各项功能的硬件保障,应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投入,本着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配备必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终端和打印机等外设、数字化扫描设备、光盘刻录机、网络服务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等等。档案数据量较大、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基层单位,可考虑配置其他离线或在线存储设备,如磁带库、光盘塔或采用SAN等存储构架的其他海量存储设备。

(二)是构建数字档案室的软件平台。

在信息化环境下,软件系统已代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核心,档案信息的采集、管理、利用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软件平台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已开展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的基层单位,必须配备与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数字档案室软件平台。但数字档案室软件平台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标准规范建设、业务功能需求分析、软件平台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大量工作,很难由一个基层单位直接研发。

二,实行人本化的管理

管理模式是对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的通用性和规律性的概括。档案室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也就是以物为本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以档案材料等实物为主要管理对象,是围绕档案馆(室)馆藏而开展工作的。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档案室管理中把人(包括利用者和工作人员)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

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者的需求,考虑本馆(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和各种需求等情况,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从而使档案室的活力不断增强。

(一).以档案用户为中心,积极开各种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

企业的需要,是企业档案存在的前提,企业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档案工作也必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位置,坚持服务宗旨,在服务中求生存,在提高服务质量中求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利用需求,尽可能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员工认识档案的价值,感到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者的需求是企业档案室组织一切工作的源头,档案室能否吸引利用者是衡量其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二)、尊重档案人员的发展机会。

企业应更多的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让员工朝着既定目标与事业发展并进。同时,给档案人员升迁的机会,配合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计划,让档案人员认识到只有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个人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

(三)、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首先,物质鼓励。其次,精神激励。第三,领导行为激励。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知识性要求企业档案部门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以及对信息研究能力。档案工作人员在提供档案利用工作时应该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树立明确的服务观点,端正档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档案馆、室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认识档案部门是提供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职能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肩负这样的重任,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服务观点,积极主动提供档案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寻求最佳利用手段,千方百计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根据社会需要,尽力扩大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开展档案情报交流,馆际协作等等。

(三)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利用规律。

档案是一种价值无量的信息资源,要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必须从研究利用效果出发,研

究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影响档案利用的诸因素,以便获得最佳利用效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素质,即:懂得档案管理知识,知晓有关专业情况;了解馆(室)藏档案资料内容,掌握各种档案资料的应用范围;既要知己一一熟悉缘底”,又要知彼一一了解社会需要。还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做好提供利用工作。

四,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功能很多,在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的归档、整理、编目。

按照档案著录的格式将档案目录或全文存储在计算机磁盘、光盘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进行档案的自动整理、编目等,节约手工劳动,提高效率。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索引、文摘、专题资料的编制。

根据档案用户的需要自行选择有关专题、利用计算机编制、打印档案的各种索引、专题资料、文摘等。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的流通管理。

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档案案卷题名、档号、存放位置、利用者、借出及归还时间、鉴定、销毁、移交等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实现档案流通全过程自动化管理。

(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检索。

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及时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五).联机检索档案。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不同单位、地域之间档案的联机检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五,用户至上

拥有用户是档案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最初“重藏轻用,以藏为主”的观念一直到今天还在一部分档案工作者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新强调档案机构的服务性宗旨是十分必要的,即要“一切为了用户”;以档案用户为中心,积极开展各种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逐步深入,科学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即是档案用户对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有 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原件,而且要求档案部门编写出他们所需要的参考资料;他们不仅要求档案部门提供原始的档案信息,而且要求档案部门要提供二次档案信息,甚至是深加工的三次档案信息

六,科学管理做好档案保管工作

(一)改变室藏

改变以保管上级(红头)文件和本单位发文为主的单一文书档案管理的状况,坚持以我为主、兼顾需要”的归档原则,形成“门类齐全、收集完整、整理规范、方便适用”的档案管理新格局。“以我为主”就是归档以本单位形成文件为主;“兼顾需要”,就是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适当保存与之有关的外来文件和信息材料,同时,力求保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与系统配套,这样既可防止室藏杂乱臃肿,又能满足企业的各种利用需要。对于企业产生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则按其形成规律和特点,分别建立文书、财务、经营、工程、大型活动和声像等档案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而为形成档案管理新局面和实行室藏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室藏

就是伴随企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不断增加扩充新的档案,以满足企业利用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深化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的保存利用价值。这些文档不仅内容新、内涵丰富,而且种类不一,形式多样,既有纸质文件也有电子文件,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声像材料。经系统归档后,不仅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而且使室藏结构日趋完善。

丰富馆藏,除将企业自身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新型文件材料及时纳入室藏外,还应根据企业利用需要,收集保管各种外来信息资料,如行业动态、经营指标、有关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资料,从而做到内外结合、全方位和多层次地丰富档案室藏,确保企业利用信息的各种需求。

(三)优化室藏

就是通过鉴定剔除保管期满和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优化室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档案鉴定理论研究滞后和多年来形成的档案保管期限“宁长勿短”观点的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存在“怕”字当头、“难”字挡路、裹足不前的消极被动状况,这也是造成众多立档单位室藏臃肿、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上级或同级档案机关的指导下,借档案执法检查之机,从清理保管期满档案和撤销单位档案入手,依据有关规定程序,慎重而坚决地对一些过期和无保存价值的文档进行清除,既使室藏档案得到优化,又便于档案保管的利用。

上一篇:vi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学校运动会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