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读后感

2024-05-25

图书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图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图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读了一本叫《学生探索百科》的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这些都对我们的知识了解很有帮住。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看吧?对我们的知识了解很有帮住吧。

【科学图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1.图书《干法》读后感

2.《无字图书馆》读后感

3.《无字图书馆》的读后感

4.图书爱的教育读后感

5.人文图书《方与圆》读后感

6.医学类图书读后感

7.《无字图书馆》小学读后感

8.《白雪图书馆》读后感

篇2:图书读后感

昨天应朋友要求参加了一个入党座谈会——向党组织简要汇报一下该生的生活作风、为人优劣的一些事情。流程很简单,入党积极分子安排好的人轮流着讲一些大家早已熟悉的套路话罢了。在我第一个代表上去为他讲了一通“该生有很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欲望、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类似的话时,心中暗自发问,我这种假装一本正经而又最不正经的伪演讲方式到底意味何在?对毫无信仰趋利入党者的戏谑?对形式化且低效的做事风格的控诉?还是对羔羊一般的思想侏儒的怜悯?

呵呵,这样谈下去便是很左了,于建设“和谐”社会不利,也与我现在想讨论的《1984》这本书越来越远了。

George Orwell 给我们描述了的正是一个这样的极权主义下的虚伪社会,即在1984年,世界分为三个超级大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事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幕”监控人们的行为,对领袖(Big Brother)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着社会的运转。

故事的展开以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为切入点,经由温斯顿对政府的怀疑而发展,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茱莉娅产生感情,直至最后被捕经由残酷的“思想改造”成为一名思想“端正”的纯洁者的故事。

不言而喻,这本小说是一本很优异的政治讽喻小说,倘若仅仅是一本作为单纯的政治讽喻小说而被翻译为62种文字在全世界流行至今便显的有些牵强了。正是在建立在作者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和深刻剖析之上,才使的这个幻想般的故事触摸到了我们现处的真实世界。于这种情景之下,思考就像膝跳反射一样,轻快地一叩,便如泉水般涌出。正是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将作品提高到了一个深刻的高度,便流传了。与其说其是一本优异的政治讽喻小说,还不如说其是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人性的演变录。于这本小书之中,我最想谈的便是我所能理解的作者想表述的东西,从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之中窥视到的自己。

好了,废话码了这么多,码一些其他的废话吧。

“双重思想”,这是关于整本小说之中我最想谈也是第一个想谈的话题。在外围环境的极度压迫下,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将真实将自己的思想以最直接的行为贯彻出来。除了在行为上符合规则要求之外,为了避免在行为上的不经意疏忽而将自己送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思想上我们也必须“说服”自己。即在众人嚷着“2+2=5”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能异口同声的说出“2+2=5”还能用“2+2=5”来进行精准的计算;而出于自我良心的存在和对谎言的根本排斥,“2+2=4”也必须被“隐藏的接受”。一词为模型的基础上,很多事物被我们双重认识并接受了,一个虚伪人格就以此为原点诞生、膨胀直至破灭。

主人公温斯顿和茱莉亚在仇恨会上的表现便是这样。反观现实世界接触到的各种党课、坐堂会都有着这种味道,毛概课更是如此!一群根本不了解共产主义的人,毫无明确清晰的政治信仰写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报告,讴歌着“党”的丰碑,呐喊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却“彷徨”着各种报告是到百度还是在谷歌找比较妥当。一个上行下效的虚伪式组织,究其根本而言,人人都是逐利者却又是最直接的利益受损者。

“新话”George Orwell 在书中创作性的规定的一种新的语言。用书中角塞姆的话说,“新话的全部目的就是窄化思想,(George Orwell还专门列了一章介绍了许多新话的规则),直至最后让思想罪变得完全不可能再犯,因为没有单词可以表达它”。

现实世界中的我们自然还没有处到如此艰难的境地,但思想上的钳制也是有目共睹。八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南李北刘”,现在一个流亡在国外永远不让回国;一个关在牢里,永远不让出国。而那年之后的大陆大学里面谈何“五四精神”,思想上的钳制已很难有“思想犯”得以滋生,多年的党政教育早已让孩子们都没了“审美”情趣,谈何创造?

“老大哥”,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偶像,而是一个代表着绝对权威的领袖。其到底是否真实存在在小说中并没有严格说明。当问中每每出现对“老大哥”的极端崇拜时,我总是会想到我们这个民族“酷爱”的造神运动,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如此,几十年前的领导人如此,就在文明发达的今天里被米粉捧上神坛的雷军都有点这个味道。这种类似于宗教崇拜的运动将一些意志薄弱或纯洁的人彻底培养为其拥趸。如果说“老大哥”是整个政党的大脑和灵魂的话,那么像奥勃良、却林顿先生这些人就是政党的四肢,一个“健全”的政党就这样形成了。

日志不谈时政,我的小原则,这点就不谈了。

篇3:图书读后感

2009年3月某天, 那个上午我都是在南大图书馆的机房里昏沉沉地度过, 过了12点半才觉得应该出去吃点东西。室外的空气闷热而混沌, 吃的过饱的我强打精神到处闲逛。正愁无法打发时间, 忽然想起还有一家看起来比较雅致的书店——万象书店。这家书店我早就知道, 但怵于它的外观:宽大的玻璃门、有点欧式的装潢, 一切看起来幽静而雅致, 与门外喧嚣的马路似乎是两个世界。而我喜欢书堆得满满的到处都是且无从入脚的书店, 因为这样显得很亲切。但鉴于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于是还是步入这家书店。

走入万象书店, 发现所有的书架都不是很高, 书按类别整齐地摆放着, 店里的人也不很多, 我就这样随便浏览着书的封面或书脊, 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图书馆之恋》, 原名:L’Amour des bibliotheques, 法国人古勒莫 (Jean Marie Goulemot) 写的。

我在图书馆工作有些年头了, 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对图书馆的感情有多深, 也没有认真去探究读者对图书馆的感觉是怎样的, 于是乎这么一本书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立即买了下来。

1、阅读是一种自由

在古勒莫先生看来阅读是一种自由, 它让人在没有优劣之分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心灵的自由与舒适。他对于书的这种爱跨越了凡尘俗世, 这种深厚的情感对身处丰饶阅读时代的我们, 显得是那么的纯粹与高尚[1]。

阅读通常是那么的让人愉悦, 五柳先生曾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在《图书馆之恋》书中古勒莫先生也产生了类似的感受:他认为在图书馆阅读时, 人们会不在于甚至忘记投射到自己身上的不管是愉快还是不以为然的目光, 人们也会逐渐忘却了身体的束缚[2]。可见在图书馆, 在那里阅读是一件让人放松、忘记烦恼而惬意的事情。

2、阅读与图书馆

2.1 阅读与图书馆环境

阅读离不开图书馆, 古勒莫先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发现了“阅读”对于图书馆的意义, 即图书馆特有的环境对阅读的意义。

古勒莫先生注意到虽然自己家里有很多书, 但他仍喜欢到图书馆去阅读这些书籍。在图书馆他感受到与在家中读书完全不同的、奇妙而独特的体验:在书房里, 没有其他人的存在, 没有了“图书馆里的成千上万种细小的声音, 像胳膊在桌子上的摩擦声、翻书声、用笔写字的声音, 加上现在的电脑开机的声音”[3], 他已经无法进行阅读。对他来说图书馆所有这些声音包括无数其他的声音是在阅读时不可缺少的。这一切构成了古勒莫先生所希望的书和阅读的那种生活。古勒莫先生说:“我从书上抬起头, 是为了欣赏对面那个沉浸在书中或是梦想中的一张脸, 它就像是另一个我一样让我感动”[4]。图书馆具有的群书环绕的独特环境, 及人与物所凝成的那种的静谧美好的氛围深深吸引着古勒莫先生, 也就促使他能够安心地、微笑地投入到美妙的阅读中去[5]。而这就是在图书馆阅读的巨大魅力的原因所在, 是现代网络快餐式的阅读无法给予的。孔子曾云:学而不思则罔。一个阅读的空间加上一个思考的空间这一切使得在图书馆阅读显得非同寻常。但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再次体验到图书馆阅读的那种自由、舒适的心境呢?

2.2 读者与图书馆

图书馆之于读者是怎样的呢?对于古勒莫先生而言:“它们 (指图书馆) 奠定了我的阅读生涯, 甚至还可能奠定了我的生活本身”[6]。对于作者来说“在整体上赋予图书馆特性的, 是阅读在书籍和公众之间建立的身体和智力的联系”[7], 读者身体与图书的密切接触使读者沉醉于图书馆, 图书馆的这种特性促成了读者对阅读的喜爱, 也融入了人的生活中。

古勒莫先生认为图书馆也是读者们的梦想滋生的地方。“在读者们的沉静中孕育着欲望, 酝酿着梦想, 进行着暧昧的摩擦和转瞬即逝的碰撞”[8]。梦想就在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活动中孕育、繁衍, 并迸发出闪烁而亮丽的光芒。

古勒莫先生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港湾。对于他经常光顾的黎塞留路的图书馆, 他说:“ (图书馆) 是一个理想之地, 不会受到世间沧桑和偶然事件的影响, 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能够被它接纳, 我感到骄傲和幸福”, “对我来说, 这个图书馆就是天堂存在的证据[9]”。

图书馆有这样的魅力?它具有怎样的宽厚的心胸接纳它的读者?图书馆具有怎样的气质, 让它的读者流连?图书馆就是天堂?这是怎样的褒奖啊!

3、图书馆阅读的困境

古勒莫先生在那个时代也已发现图书馆的阅读慢慢离我们渐行渐远。网络阅读促使更年轻的人们也坐在了家里面对着电脑或手机进行阅读, 曾经有过的图书馆阅读的感受人们在逐渐忘却。

在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无比丰富, 各种网络阅读手段层出不穷, 无论是电脑阅读还是手机阅读使用的人越来越多。据2012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10]。有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2年, 读过一本电子书的成年人比例有所上升, 从16%增加到23%[11]。网络阅读带来的更多是快餐式文化, 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信息密集式的轰炸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实际阅读的贫瘠。读者从阅读中获得的有多少或许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0万种图书中, 有3万种图书读者没怎么使用过。10万新书只有60%是在两次以上的借率, 40%是在两次以下和零借次的现状[12]。人大图书馆副刘春鸿先生在反省图书馆借阅问题的同时提到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即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发生了改变。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自由阅读史。当代图书馆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没有人来阅读的图书馆还能称为图书馆吗?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是否会从此断裂了呢?

4、未来的图书馆阅读

未来的图书馆阅读会怎样呢?

据2012年第九次全民国民阅读调查统计结果:让人欣喜的是图书阅读率由2010年的52.3%增加到53.9%[13]。同时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报告发现在2012年经常读书的人当中整整89%的人都表示之前12个月至少读过一本纸质书[14]。可见人们还是需要纸本图书的阅读并且愿意去阅读的。

现在手机、电脑及平板的运用, 虽然当读者不再被图书馆及其开放时间的所限制。但由于这些阅读器在屏幕大小、清晰度等方面的原因, 极大地影响到数字阅读的愉悦感;同时网上信息海量丰富, 其特有的链接、交互方式很容易诱惑读者迷失其中, 难以专注阅读。从这里可以看出图书馆在阅读环境中的优势也依然存在。

因此我坚信热爱图书馆、热爱阅读的人们依然很多, 就像古勒莫先生认为的那样, 图书馆是热爱阅读的人的天堂。我想念起我的图书馆来, 虽然它很普通, 但它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念图书馆中书的味道, 想念刚清洁过地板后空气中弥漫的气息, 想念走廊上同事熟悉的脚步声以及她们爽朗的笑声。

让我们坚守我们的天堂,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

摘要:法国人古勒莫的作品《图书馆之恋》是一部有着隽永而清丽文字的书稿, 当我们阅读了这本书不由得热爱阅读, 热爱图书馆, 更让我们这些图书馆人更加珍视我们的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之恋,古勒莫,阅读,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杨祖逵.阅读—图书馆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兼评让.马里.古勒莫的《图书馆之恋》[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7) :138-140

[2-4]让.马里.古勒莫, 孙圣英译.图书馆之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范梅兰.深深的眷恋漫漫的忧虑— (法) 古勒莫《图书馆之恋》试评[J].图书馆杂志, 2010 (3) :21-22, 66

[6-9]让.马里.古勒莫, 孙圣英译.图书馆之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7月) [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4.pdf[2013-4-9]

[11]纸质书会彻底消亡吗?[EB/OL].http://www.cn.wsj.com/gb/20130115/opn071912.asp[2013-04-09]

[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24/content_11246685.htm[2012-04-11]

[13]纸质书会彻底消亡吗?[EB/OL].http://www.cn.wsj.com/gb/20130115/opn071912.asp[2013-04-09]

篇4:图书读后感

【关键词】政法类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

【作者单位】张虹,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现有两处馆舍,分别位于松江校区和长宁校区。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以法学文献资料为馆藏特色,同时关注经济、文史、语言等社科类文献的收藏。目前,图书馆共收藏纸质图书200余万册,中外报刊1500余种,电子图书78万余种;提供在线数字报纸500余种,在线电子图书70万余种;同时拥有北大法意、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Lexis、Westlaw、HeinOnline等50余种数据库。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

作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学生阅读的大平台,只有建设好文献资源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获取。近几年,很多学校开始根据专业的比重设置图书馆书籍量。作为服务于学校教学研究的辅助机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主要以学校教学的专业特点以及相应的文献需求来进行文献采购,以此体现自身馆藏图书配置的特色性。

一、现有的文献资源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除了包含重点学科文献资料,还有与本学科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的文献资料,形成了馆藏图书结构的交叉和多维体系。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法律法规。这类规范性文献是法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会时刻关注并采购最新、最全的图书。二是学术著作。比如新修订的法律释义、指南、讲义等。这些法学图书大多是复本馆藏,以满足广大在校师生的需求。三是案例类图书。为学习法律的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直观的参考。四是社科、经贸、外语等各学科的文献资料。除了法学,图书馆也兼顾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采购了相关的图书,形成多媒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每个法律院校都会配置与自身学科相适应的馆藏图书,拥有一些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各个特色文献资源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我国较为综合的文献资源体系,这也是学生和教师所期望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机构,不仅实现了资源在整个学校范围内的共享,也满足了各种类型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此外,通过特色馆藏和馆际合作,各个高校可以共享自身缺乏的文献资源,这样互通有无也起到了节约资源的作用。

二、图书馆藏书布局

以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整个图书馆是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二、三线书库的布局体系,即“三线典藏”制藏书布局。三线典藏制是图书馆学重要的经典理论之一,是以美国图书馆专家R.W.Truesovel提出的藏书利用“二八率”为理论依据的。

根据这一理论,“三线典藏”制是按照读者的借阅需求和借阅方式进行布局的,它体现了文献利用分布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的规律。一线书库实际上为开架书库和阅览室。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高,针对性强的图书。一些具有现实性、 推荐性的图书, 实行开架借阅,复本数根据每种图书的流通情况灵活掌握,一些常用的工具书集中放置在专门的书架上,便于师生查阅。二线书库为闭架或半开架辅助书库。 其藏书特征是: 利用率较高, 参考性较强, 近期出版的书刊。 三线书库为典藏书库。 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较低的滞架书刊, 陈旧过时书刊, 资料性书刊等, 这些藏书不对一般读者外借阅览,采用闭架形式。为了满足部分师生的需求,这类图书只要进行预约依然可以借阅。

三、图书馆图书借阅榜

对于本校学生来说,图书馆法律类的参考书籍最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出自名家的著作,比如梁慧星的《民法总论》《物权法》等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咨询预约。由于图书馆开架书库的复本有限,很多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版本,即便是放置在密闭书库的旧版图书,其借阅量也依然很高。

近期学生借阅的法学类图书以《银行与金融机构法概要》《中国行政审批指导案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学》以及《合同法》等为主,社会科学类的图书以管理学、心理学等为主。

四、图书采访途径

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采访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荐购信息,走访校内各个学院教研室,收集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源。此外,图书馆还定期举办讲座,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图书荐购大讨论,并在微信平台开设学生荐购通道,收集学生推荐的图书信息。同时也延续以往的采购模式,通过招标选择几家规模大、资信好、进货渠道正规、服务完善的供应商作为定点采购单位,以现场采购与目录订购相结合的方式,使图书馆的藏书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将本馆的特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编制了图书书目、索引、文摘、述评、手册、指南等,方便在校师生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使本馆的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五、图书馆的法律类电子资源

1.主要的法律数据库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的多种数据库主要以法律数据库为主,如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Westlaw等。

北大法律信息网凭借其北大法学院的学科优势,所含的法律内容全面、权威,数据量大。其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库、司法案例库、法学期刊库、英文法规库等。法律法规库可以查询到70余万篇法律法规,平均每天上传的最新文件达到200余篇,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规动态;司法案例库由民事案例、刑事案例及行政案例3个数据库组成,全面收录我国大陆法院的各类案例,收录案例数据近10万篇,不仅可以根据师生需求提供全方位检索、导航功能,还具有个案系统呈现、案例帮助系统及刑事比对功能;法学期刊库目前已全面收录《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学杂志》《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河北法学》《当代法学 》《比较法研究》《法学论坛》《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行政法学研究》《犯罪研究》《清华法学》《科技与法律 》等16家专业法学期刊全文,13家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期刊总期数达2000期,全文文献共3万余篇;英文法规库目前提供7000余篇中国法律法规的英文译本(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金融业常用的惯例通则),700余篇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和发布的典型司法判例的英文译本(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经济、知识产权和海事等多个领域),同时提供中外税收协定中英文文本、公报目录、法学期刊英文目录。

2.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图书馆逐步采购了许多电子资源,但由于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编码结构和检索界面,读者若要详细检索则需要了解不同的检索技巧。对于本校大部分学生而言,缺乏电子资源的检索技能,不能得心应手地检索与利用电子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使用兴趣。

此外,虽然图书馆会定期使用其微信平台、馆内的电子屏幕和举办各种数据库的讲座等途径,对本馆的电子资源进行宣传介绍,但由于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有限,以至影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加之有些培训讲座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阐述分析的几点原因,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将图书馆文献检索设成必修课,同时,针对数据库使用的高峰期开展相对应的系列培训和讲座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巧和技术。此外,也要提高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并以此作为业务考评的一个指标,督促馆员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作为政法类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进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文献资源藏书体系,建设独具自身特色的图书馆藏书模式。虽然图书馆的馆舍是固定的,但可以通过优化馆藏建设,合理布局馆藏文献,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通过统计分析纸质资源的搜索量及借阅量,合理剔除部分利用率不高的书籍。

[1]刘金玲,叶艳鸣. 三线典藏制度与动态典藏管理模式[J]. 图书馆杂志,2004(11).

[2]何翠华. 南开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3]孙长虹. 探析提高电子文献使用率[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

篇5:图书读后感600字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农家。雷锋生前是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班班长、五好战士,1962年8月12日因公殉职,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政。同年夏天,乡政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城里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天,雷锋到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应支援的号召,到了鞍山做了一名拖拉机手。

下午放学了我这部电影久久不忘,我保证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篇6: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文献选编》,从这本书可以得出我党必须要严抓党风,只有把党风搞好,才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在我国现代社会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到,对自身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要坚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使我更深刻感受到现代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从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抓的很紧,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这番话道出习主席对腐败治理的严格力度。

从种种大型的贪污案件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党员身份,有的是一些党员高级官员,他们利用自己的官职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压榨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要说最近最大的贪污案件莫过于“刘志军案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部长、元党组书记,他利用职位之便,贪污受贿,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种种党员贪污案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他们他们忘记了自己在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忘记了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想到的是入党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这样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贪污腐败,但最终他们也一个一个得到应受的惩罚。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导致腐败,只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才会实现廉洁社会,学院2013年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最终才会造福大众。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是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上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践行党员的应尽的义务;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廉洁书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国家大事,扩充自己的眼界;在学生工作上,尽到自己的责任,要有一种我选择,我负责的心态,积极配合班上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和班上交代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要作为一名同学值得去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上一篇:2016学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无行贿犯罪情况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