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2024-06-08

教师师德考评标准(精选9篇)

篇1: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泽州一中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教师考德统一由教务处管理,级部组织实施。教师“德”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自评、互评、生评、组评四部分,首先由教师本人进行自评,接着由级部教师进行互评,抽取班级学生代表进行生评,最后由级部参照考评标准和其它评价给出综合考核,并按25%为优秀填写考评结果,最后由教务处审查核实。

附:教师考“德”扣分标准

教师师德考核,满分为20分。

1、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无故缺席一次记负2分,因事请假记负1分。

2、每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无故不参加的记负2分,因事请假记负1分。

3、学校组织的例会、级部会议,无故不参加的记负2分,因事请假记负1分。

4、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不参加的每次记负3分,因事请假记负1分。

5、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无故缺席一次记负2分,因事请假记负1分。

6、学校布置上交的各项材料、数据未能及时上交一次记负2分,迟交一次记负1分。

7、旷课、旷自习一节记负5分,上课、自习迟到一次记负2分。

8、有歧视、讽刺、挖苦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行为者,每次视情节轻重记负5—10分。

9、平时信口开河,说不利于和谐的话,做不利于和谐的事,以至造成很坏影响的每次记负5—10分。

10、有错误不接受批评,不承认错误,不正确认识,甚至强词夺理,无理取闹,造成很坏影响的记负5—10分。

11、不服从学校分配,工作敷衍失责,三心二意的记负5分。

12、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给学校的工作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记负5—10分。

13、违犯学校纪律或暂行规定的每次记负3—5分。

14、有违法犯罪的记负20分。

篇2: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1、以县局《关于重申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规定的通知》和《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十不准》为依据,每月各召开一次党员、行政、年段教师民主生活会对教风师德进行自查。

2、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我校教师教风师德的意见及建议。

3、每月召开一次教师大会,通报我校行风整改工作情况,及时表彰先进,把存在的问题公诸与众。使不良行为杜绝与萌芽状态之中。

4、全体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教风师德工作总结。书面材料存入教师个人档案之中。

5、根据《上涌中心小学教师目标考评细则》每年对教师教风师德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聘任、职称、评先、奖金挂钩。

开展教师文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3: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1 农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

1.1 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等六方面。农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 首先必须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是师德建设的根本。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勇于教改, 善于研究, 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站稳讲台。

1.2 体现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师德特征

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更要热爱农业、农村和农民。老师的“三农”情结, 会点燃学生“学农爱农”的激情, 坚定学生振兴农业的信念。所以, 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要努力提升教师崇尚农业科学、深入农业实践、献身农业发展的思想境界, 在服务面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体现“三农”特色, 把教师着力打造成“农业科技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3 建立师德实践培育机制

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在教学实践和生产锻炼中经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不断锤炼过程后其所达到的境界。所以, 高等农业院校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师德建设的实际, 以实践培育为核心, 创新培育载体;围绕教师自我职业发展, 开展系列校本培训专题活动;以人文关怀和教师归属感培养为着力点, 创设师德培育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师德养成为目标, 搭建教师成长的工作平台, 实现师德培育的多途径和多元化。

1.4 构建科学的师德考评模式

科学规范的师德考评模式是师德建设成效的保障, 是以师德“正能量”, 引领和强化教师提升自我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先的重要内容,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所以, 以多方参与为原则, 注重过程考核, 突出评价的反馈性与导向性,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工作。

2“四层次+一平台”师德培育体系的构建

2.1“四层次”师德培育途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领导把教师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 成立以人事处为牵头单位, 教务处、工会等部门协管, 从学校、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自我践行等4个层面展开师德建设体系。

2.1.1 学校层面以校园文化建设与专题活动为载体, 示范引领师德培育

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以德行政”和“以德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一方面,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 在校园内设立全国模范人物宣传专栏、典型先进人物事迹宣教墙;另一方面贴近生活实际树典型, 像学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 在校报设立名人专栏, 校内网开设创先争优专题网站, 定期举办名师讲坛等, 用榜样的力量启迪、引领, 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育人能力, 营造师德培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建立教师师德校本培训的常态机制, 使教师胜任学校文化精神传承作用, 凝聚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自信心。根据不同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采取分类指导管理, 逐层推进:通过教师入职教育培训, 定期进行教学研究讨论, 加强教学督导, 举办专家报告、名师讲坛、论文征集、演讲比赛、说课竞赛等活动, 带动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常态化与自主化;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培养体系, 引导和发挥其特长, 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2.1.2 系部层面以学习带动、党建驱动, 常态强化师德培育

学校要求全校每个系部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实施师德建设一把手工程。利用每周1次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全面开展师德理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的学习, 同时组织开展校内外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交流会、优秀党员专题交流会;落实学校的各种师德专题活动成效;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教师互听课、公开课与示范课、教师技能大赛等专项活动;制定系青年教师系列培养方案、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规范, 把师德培育当成系部常态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师德建设的常态化。同时, 师德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青年教师作教书育人的模范、作岗位奉献的模范、作提高质量的模范、作师德建设的模范, 以党建工作全面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2.1.3 教研室层面实施教科研项目推动, 以师能提升促师德培育

师能是教师的根本, 是高尚师德的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研室在学校、系部学习、专题活动的基础上, 以强师能促师德为抓手。首先, 教研室根据专业建设、教师自身特点, 制定青年教师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其次, 通过学习、交流、指导、集体备课等各种方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讨论专业建设、行业发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组建团队开展精品课程、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等课题研究,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同时,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建立科研团队, 提高教师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变老师的高学历为高能力。

2.1.4 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自我践行师德培育

课堂是教师师德培育的一个依托体和承载体。要求老师与学生真情面对面、热情心连心;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首先教学生做人做事, 其次教学生学习方法, 然后教学生知识与技能;上好每一节课、站稳讲台。建立校系两级课程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在学生评教、督导组督导、优质课评选等方面引入师德内容,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引导教师做“以知育人、以言育人、以情育人、以行育人、以境育人”、师德规范的践行者。

2.2 服务“三农”师德培育平台的搭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举措, 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品牌”为基本思路, 发挥学校的传统优势, 服务农牧业产业链。所以, 教师的“三农”意识和服务“三农”精神是师德培育的重点。学院依托2009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复成立的“河南牧业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 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政府主管部门等建立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各教学系以学校搭建的平台为依托, 结合本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企业需求等具体情况, 与各成员单位共建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 以项目为载体, 进行实质性合作, 构成“集团搭台、学校引导、各系唱戏、企业共振”的合作运行模式。通过双方兼职、双向交流、双重保障、双向培育等机制, 给老师搭建了走进企业、深入农村、服务农业科技发展的平台, 形成了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校企共育”师德培育平台。

3 多元化师德评价与监督体系的构建

3.1 形成了规范合理的师德建设与考评制度体系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意见》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 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建立师德考评制度, 制定《师德考评办法》, 建成了网上评教平台, 尝试性引入同行、学生、领导、同行、家长、企业 (社会) 的评价, 改变了一元主体的评价模式, 实施综合性、多维度、网络化的师德评价, 增加教师师德评价的公平客观性。通过建设, 学校已经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级评价网络体系。

3.2 构建了监督、激励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师德建设保障机制

3.2.1 分别设立教师和学生师德监督员评价教师师德

教师师德督导由校督导组员担任, 同时在每个班级设立学生师德监督员, 强化师德培育的过程管理, 使师德建设与专业、课程改革相融合。

3.2.2 注重考核结果的导向功能, 完善师德激励机制

一是学校把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对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文明创建、教学、管理、服务工作考核之中。实行创建文明单位“一票否决制”。二是每年进行专项师德考核。三是对新进教师在其工作满1年后, 实行师德考核。四是每隔3年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1次教学水平、管理和服务业绩考核, 将师德考核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五是学校人事部门为全校教职工建立师德档案, 将教职工接受表彰的情况、师德专项考核情况和反映教师道德状况的相关资料, 以及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的情况, 整理归档。

通过规范的过程管理, 督促老师完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实现“要我”到“我要”的内化,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行为示范。

4 实践的效果

3年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师德培育与考评模式的实践效果如下。

4.1 提高了社会对师德的满意度

学生、教师、企业、家长对师德的满意率较以前分别提高了17.82%、20.91%、23.78%、35.61% (发放问卷850份, 其中学生问卷400份, 收回391份;教师问卷200份, 收回186份;家长问卷150份, 收回99份;企业问卷100份, 收回76份) 。

4.2 推进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建设期内获得国家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

4.3 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一次性对口就业率提高17.6%;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率提高23.8%, 参加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获奖率提高10.4%。

4.4 受到兄弟院校的认可和借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师德建设的做法与成果, 受到了各大平面及网络媒体的关注;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务处长边传周教授应邀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做有关师德建设的专题报告;借助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平台, 先后有来自全国60多个兄弟院校的骨干老师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习交流, 使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师德建设的成果起到了辐射推广作用。

5 思考

5.1 师德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原则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方面要领导高度重视, 统筹安排, 狠抓严管;另一方面更要体现“以人为本”, 尊重青年教师成长规律, 从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感情、锻炼师德意识到确立师德信念的规律循序渐进[3]。

5.2 师德建设要体现校本性

每一所高等农业院校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三农”的共同任务, 都面临着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的共同压力, 但每所高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特点、办学背景各不相同。因此, 高等农业院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 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定位与办学实际, 做好顶层设计, 分类指导, 逐层推进, 体现特色发展的校本个性。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师德建设既要包含师德的一般涵义, 又要凸显行业特色。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面临本科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在深入分析学院具体情况和高等农业院师德内涵建设的基础上;以实践培育为载体, 形成了“学校-系部-教研室-课堂”四层次师德培育途径, 搭建了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的“校企共育”师德培育平台;以规范过程管理为核心, 构建了多元化师德监督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农业院校,师德,培育,考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明中.高校重在“双向度”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J].河南教育, 2012 (1) :26-27.

[2]郑婧伶, 徐英.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机制评析与重建[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6 (3) :59-62.

篇4:师德考评必须科学有效

古语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时代在变化,对教师的职责和道德要求也在变化,“传道授业解惑”几个字或许已不能完全涵盖教师的职责和道德要求。因此,出台相应的教师道德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显得尤为必要。不过,进行师德考评想要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应该引起重视。

其一,标准如何定?师德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要对其进行考评,就必须有具体的考评标准。这个标准应全面、明晰、具体,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操作起来难以把握。笔者建议,相关标准制订出来以后,应向社会尤其是全体教师进行公示,以便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而对于像性侵学生之类的恶行,或许已经没有必要做出什么量化,完全可以考虑实行“终身禁入制”——但凡出现这类恶行的教师,将被终身禁止进入教育行业。

其二,谁来考评?对教师的工作和师德有所接触和了解的人,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等。因此,在进行考评时,都应该给予上述人群一定的发言权,以便全方位地反映真实情况。最应该警惕的,是在考评中出现“一言堂”,打多少分由学校领导说了算,进而将师德考评异化为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甚至整人的工具。

其三,怎样考评?师德考评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切身利益,对整个教师队伍的风气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考评流程、时间安排等方面一定要科学,既要扎实全面,又要深入细致,同时还要简单易行,不能因此给教师带来过多的压力,牵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给道德做出量化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容易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对师德进行考评,大体上应该遵循“量大不量小”的原则。对于那些常见的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就应该坚决予以批评和否定;对于某些尚有争议,例如出于教育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教育的行为,就不宜或应慎重进行考评。此外,师德考评还应该常态化,只有定期考评,才能对教师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当然,从根本上说,师德考评与法律法规类似,只能起到守住道德底线的作用,要减少和遏制违背师德现象的发生,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杜绝不合格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其次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常规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篇5:谢坊镇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制度

为扎实推进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我镇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增强师德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全镇在职教师。

二、考评方式与原则

考评工作由教师任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进行一次。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或家长评议、学校考评的基础上,确定综合评价等次。综合评价等次须向全体教师公示,经公示无误后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具体可采取座谈、个别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

考评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民主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意见;

公正性原则,不偏听偏信,不弄虚作假,公开公正; 注重实绩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工作性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考评等次评定

师德师风考评采用百分制,分为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考评方法

(一)分值计算比例

根据《瑞金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评细则》,教师自评占10%,教师互评占20%,学生或家长评议占30%,学校考评占40%,最后按比例换算成百分制得分,确定等次,连同师德评分得分表载入教师师德档案。

(二)附加得分

期间获国家、省、市、瑞金市级党委或政府表彰的分别在考评总分中按10、8、6、4分计入总分;获得国家、省、市、瑞金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的分别按6、5、4、3分计入总分。

(三)实行一票否决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定为师德“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或公

开散布政治谣言、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等行为的;

2.公开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经批评教育不

改正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体罚学生,情节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

5.连续旷工超过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的;

6.组织和参与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群众反映较大的;

7.参与赌博、色情或迷信等违法违纪活动,造成不良

社会影响的;

8.因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

9.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五、考评结果与效能

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级。优秀等次的数量应控制在学校教师总数的20%以内,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期终考评、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并由学校择优表彰。不合格等次的教师,期间不得申报各类先进,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已聘中、高级教师职务的,实行高职低聘,下调一级职务工资;同时,学校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按照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或触犯法律者,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撤销教师任职资格并予以解聘。

六、组织领导

篇6: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办法

师德师风是校风、教风、学风和教师工作作风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其核心是老师的职业道德。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不成熟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有着终生的作用。因此,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目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重塑教师形象,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反复座谈,制订了《澧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爱生为核心,为人师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一支“师风正、师业精、师仪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师德师风考评领导小组

组 长:尹述红

副组长:吴业辉

组 员:吴红卫、熊方敏、赵冰清、王卫东、皮新宇、陈波、王舟娟、段杰、张帆

三、师德师风评分细则(按学校方案)

四、师德师风考评等级确定

90分以上为优秀

90-80分为良好

60-79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师德师风考评办法

1.综合考评分(由学校考评小组进行,按《考评细则》考评,百分制)占60%;

2.学生民意调查,占10%;

3.家长民意调查,占10%;

4.教师互评,占10%;

5.考评领导小组考评,占10%。

按上述五项得出个人实分,确定等次。

六、师德考核结果一挂钩

1.直接与考核挂钩,即师德考评结果不为优秀者,考核不能评优,不合格者考核为不合格。

2.直接与评先挂钩。即师德考评结果不为良好者,不能参加任何

级别的先进评选。

3.直接与职称评聘挂钩。即师德考评结果为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当年不得申报,聘任职称和职务,师德考订连续三年不合格者,职务要低聘。

4.直接与奖金挂钩。即师德考评结果为不合格者,奖励性绩效停发半年。

5.直接与人事调动挂钩。即师德考评结果为不合格者,劝其调离本校。

七、师德考核时限规定

1.学期结束前进行初评,学年末进行总评确定考核等次。

2.每年全面评选师德标兵4名,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3.考核结果每半年一登记(师德考核台帐),各校除完善自己的档案外,还要完善中学的考核台帐。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篇7:小学教师师德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立德树人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运昌盛和民族未来。要立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党的教育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师德建设是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

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师德。加强师德教育和建设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长期以来广大人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师德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造就一只师德高尚、素质良好、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相信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都能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好教师。

我从事教学工作35年,在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都是从正面教育学生。如遇到某些学生对国家的政策和学校规定有看法或有抵触情绪,我总是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想通。

大学毕业后,我不情愿当一名小学教师。当我走上讲台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看到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促使我有了强烈的要把孩子们教好的责任心。所以在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始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帅。早上早到,放学后迟走,和学生同劳动,脏活累活我抢着干,和学生打成一片。平时关爱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我和他们做朋友。学生有了思想问题都愿意和我谈,从而使我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学生也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要给学生半桶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潜心钻研业务,订阅大量书刊。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平时我认真备课,教课,批改作业。我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习差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课后进行辅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在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也有遗憾,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例如,理论学习不够透彻,没有从实质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教研的力度不够。多年来只上课备课,没有把自己教书的感受,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形成文字记录下来。

对现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状态我曾一度感到很困惑。通过学习,我深知教育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教师面对每个鲜活的个体,要因材施教,要有足够的耐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样才能接近他们,让他们也能接受老师,师生才能更好地沟通,才能教育好学生。

篇8: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一、“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及其拥有的师德的统称, 它在《标准》结构框架中处于关键维度, 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

国内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较早地对教师专业理念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教师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这样定义, 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区分开来。专业理念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 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角色观、职业交往观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

师德是一种职业和执业道德, 师德可以理解为“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通常以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等方式表现出来, 师德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理解与认识, 并体现于外在的行动中。师德缺失的教师, 会失去教书育人的信念, 迷失工作的方向。

显然,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的区别体现在:专业理念更侧重于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的形成, 关于教育对象、内容、方式的专业性观念, 师德则侧重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情操等个人品质。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共同从认识层面支配和制约着其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 对学生、教育教学、个人修养的态度都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相互学习达到认同与内化。《标准》将两者融合在一个维度, 既反映了两者在影响人的思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高度关联性, 也是我国文化传统、教育传统中突出“师德为先”的体现。

二、“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

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实践而动态发展。

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理念的内涵、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划分。陈桂生教授 (1997) 把教师的专业理念诠释为“好教育观念”[2], 这一认识强调了专业理念所具有的主体价值取向。叶澜教授 (1998) 认为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本质观等能统摄教师全部教育行为的基本认识与信念”, 这一观点把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具体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层面上来, 并期望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性信念。兰英教授 (2006) 认为“教育目的观、教师职业观、教育活动观和教师自我发展观”[3]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师专业理念。在当代, 终身教育观、新型师生观、赏识教育观、创新人才观等先进观点也渗透到了教师专业理念中。师德主要由体现社会对一般社会成员道德要求的基本素养和教育职业对教师要求的特殊素养复合而成[4], 涉及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 可概括为师品、师爱、师表等。

《标准》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内涵从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等四个领域进行了分解, 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的18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既是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 如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 也是对“师德为先”理念的具化, 如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注重修身养性等。纵向看,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三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横向看, “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要求中既有认识层面的认识引领, 也有规则层面的行为约束。

“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教师形成其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以及开展专业实践的认识基础。《标准》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专业认同、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等层面作了规定。“依法执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中学教师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深刻理解我国已颁布的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了解国际上一些相关法规, 在国际背景下领会法律法规的内在精神, 同时教师要对照法律法规, 在实践中勤于反思, 不断检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理解和认可中学教育, 才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并激发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同时, 中学教师要在不断体验职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 逐渐产生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并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目标、理想和规划。“专业认同”是教师首要的专业理念。中学教师要认同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性职业, 并且按一个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不断发展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要真正从内心认同并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 发现、体验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在的尊严和快乐, 从内心觉得这个职业对社会、对个人是有价值的, 对他人、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以一个专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并在敬业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从而对职业从接受上升到兴趣、热爱, 实现专业的自觉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是对教师良好师德的高度概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力求做到行为示范, “为人师表”也是教师以自身为资源实施“以德育德”的保障。“团结协作”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本方式。一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家长、同行等各种人际关系的枢纽, 自觉地与他人合作, 是提高教书育人成效的一种明智选择;另一方面, 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可以获得彼此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的共享、能力上的互补, 最终获得共同的提高与发展, 同时也向学生示范了合作的要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是从工作对象的角度对一个合格中学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和师德的要求。教师看待、认识、评价学生的观念和对待学生的行为, 直接影响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以及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路径、方式和行动。《标准》从“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两方面作出规定:“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恪守的道德底线, 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 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尊重信任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深化与落实, 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尺度。“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是“尊重信任学生”方面的禁止性行为, 也是师德的下限, “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之一, “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尊重、信任学生的深层次要求。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是从教师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角度对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诠释。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直接影响其专业实践活动的形态。《标准》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三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规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了将求知、育智与品德养成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是当代培养“知识人”

转向培养“健全的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如果说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那么学科教学中所渗透的品德教育则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道德人格和公民品质, 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的养成。”[6]新的教育理念呼吁学科教师的德育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学科课程中隐含的诸多价值元素的隐性开发与传递来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 这是教育符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应建立在对教育教学规律及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理解、把握、尊重与运用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强调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 既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也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个人修养与行为”领域涉及的是教师处理与自身关系的一些基本规范与要求, 《标准》从教师的个性修养、心理健康、自身发展等角度对合格教师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进行的规定, 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还要乐于学习, 因为教师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于需要不断地面对变化, 需要不断学习, 并作出创新。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既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手段。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热情、情绪心态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等,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 《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要求, 不仅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相关条文的体现, 也是《标准》中“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等基本理念的细化, 这些要求应成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有追求和践行标准。显然,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要求具有“理解性”和“知行性”两个特征[7]:理解性是指《标准》突出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独特性、专业性要有清楚的认识, 这是教师准确理解政策、履行岗位职责、促进专业成长的认识基础;知行性是指《标准》强调了态度与行为的并重, 明确提出教师要在学生、教育教学和自己三个方面形成应然态度基础上, 外化为合适的行为。

三、“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生成路径

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也是动态生成、终身发展的, 但并非自然而然地自动生成, 而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合作交流、总结提炼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主动获得。

(一) 理论学习: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研读中习得

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教师形成其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和有关师德规范能否有效地被教师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师”之“德”, 理论学习活动是一个重要环节。理论学习的成效取决于教育教学理论能否给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有效指导, 即理论的现实性, 取决于教师现有理论积累能否与所学理论相衔接, 即理论的融洽性, 更取决于教师对理论学习的内部动力支持, 即教师的主动性。要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研读中习得, 首先, 专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管理人员应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了解教师的所思、所为, 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使创生的理论、制订的规范更具指导意义、可读性和针对性;其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一方面要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环境和组织支持, 如购买、订阅教育理论书籍、报刊等, 加大教师师德修养、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另一方面组织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对新教育理论和专业伦理规范的可理解、可接受程度, 这样带有一定行政强制手段的培训才有渗透性和持续性;再次, 教师要忠于职守, 主动激发对理论学习的动机, 生成内部动力支持, 否则难以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认识。

(二) 实践反思: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行动中完善

理念、态度要通过行动落实与体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作用的认识、对学生的看法、职业操守的体现等专业理念和师德镶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教师通过实践反思, 从自身的经验中体悟和总结是他们专业理念和师德生成的实践来源。教育实践中要将感性的、具体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性、抽象的专业理念, 要从具体的根本任务对象、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中总结并展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是一个含认知变化、情感投入、行为反馈的逐级递进、逐步内化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 勇于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构;其次, 教师要有一定反思的能力, 要逐步学会在教育科学理论的视域下从事实践活动, 善于将自己的教育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再次, 学校组织不仅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要为教师的实践反思创造时空环境。

(三) 合作交流: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共享中提升

教师不是“孤独的行者”, 而是一个职能共同体。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学风格、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品德修养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研究, 可以帮助教师在知识上取长补短, 在情感上互相交融, 在思想上互相碰撞, 在行为上互相督促, 最终有助于教师共同生成科学、适宜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当代社会合作对于个人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增强其对他人教育经验学习需要的动机;其次, 在合作交流中, 教师既要对“榜样”的行为进行体察、习得和模仿, 促使自己认同师德榜样行为的价值。教师还要针对自己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化问题不断反思, 对他人教育经验中的行为和师德修养的精髓给予提升;再次, 学校组织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使教师在宽松、信任、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中不断实现个体发展, 在相互学习中推动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 提炼总结: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体悟中升华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一种融合了主体内在价值取向的认识观, 教师的师德素养也极具个性化。教师通过对教育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归纳、总结、提炼, 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与理解, 将感性、具体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性、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同时不断修正、摒弃与时代要求不相一致的理念与行为, 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体悟中升华于内心深处。要做到这点, 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总结提炼也是一种素养, 不断丰富与自己相关的知识经验, 增强自身对教育问题的领悟能力;其次, 教师要明确总结提炼的基础是反复实践, 教师要专注于平凡的日常教育实践, 将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均视为理念与态度的行动实践, 将成功与失败、反思与体会以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 以丰富总结提炼的素材;再次, 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虽极具个性, 但决不是闭门造车, 教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并结合实际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43-48.

[2]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3.

[3]兰英.教师的教育理念内涵透析[A].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4]蒋向红.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78-80.

[5]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OL/EB]. (2014-04-08) [2014-04-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6]叶飞.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J].2011 (7) :15-17.

篇9:教师师德考评标准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合格教师的标准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合格教师的标准

从1999年的秋天开始教书育人,到如今已经是13个年头,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这点认识源于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

四年前的春节,意外地接到小学同学秀秀的电话,她从海南回来了,邀了几个老同学聚聚。聚会的那天虽然寒冷,但有着和煦的阳光,那样的阳光洒在身上很惬意,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生活和事业。这时候,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要是吴老师还活着,那该有多好!”他们说的吴老师是我的爸爸,他是我们小学的班主任。这样的一句话竟然染得我们当中唯一的男士成军眼圈红了。成军激动地说:“没有吴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如今的成军是某公司驻xq的总经理,事业春风得意,家庭和睦幸福。他告诉大家,在他读小学时家里很穷,经常面临辍学的危机,是我爸爸经常拿出工资帮他交学费,就这样坚持到小学毕业。升初中那年,成军准备去南方打工了,又是我爸爸亲自到他家劝说,并且拿出了50元钱帮他交部分学费的。那一刻,成军幼小的心里似乎有了无穷的力量,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回报自己的老师。至到那天我才知道爸爸的这个故事,听完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后我心潮澎湃,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骄傲。虽然爸爸已经不再人世,但他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同样作为老师的我:教师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从那以后,我便用这句话作为我工作中的座右铭,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做这样的老师。对这两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要有高尚的品质是要求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是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我想爸爸是彻底地做好了这两点。

聚会回来后,我便朝着这两个方向去做。学生文文的爸爸突然病逝,我便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天冷了帮她买来毛衣,并悄悄地帮她交了中餐费却对她妈妈说“学校免除了她的费用。”实际上学校只减除一半的费用。蓉蓉家发生了火灾,一切都烧毁了。我知道的当天晚上便“收刮”到朋友们半新的小孩衣服,第二天就送到蓉蓉妈妈的手上,她妈妈哭着感激我说:“吴老师,你想的真周到,我们真的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了!”我忙安慰道:“家人都没事是最幸运的事啊,以后有什么需要只管说。”转来的新同学涛涛天生舌头畸形,说话含糊,学习成绩不佳,我细心地观察他的发音,耐心地辅导他的功课,涛涛喜欢上了学习。一天一天过去了,我发现做这样的老师简单又快乐,充实而满足。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可是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深深刺痛了不少人,如今这个社会明明有人做点好事,却被人视为“作秀”,我该如何去做我理想中的师者?我思考着这个问题。今年三月,学校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高峰,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播报着《雷锋日记》,听着小主持人清脆稚嫩的声音,我豁然开朗。“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字字,一句句,深深地烙进我的心里。对!做老师就要做雷锋式的好老师!不要理会其它总总。

今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路第四中学门前突然发生四车连撞车祸,在威胁逼向放学的学生的危急时刻,第十九中学的女教师张丽莉,猛地推开2名学生,自己却被压在到车轮下,双腿被截肢。张丽莉老师被广大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将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学生,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张丽莉老师一样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影响自己的学生,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充满希望!我更希望老师们用我们慈母般的爱去关怀我们的学生,唯有这样,祖国未来的栋梁才是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一代。

上一篇:我的班主任高中优秀作文下一篇:教师专业化成长学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