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

2024-07-11

交通事故责任(精选6篇)

篇1:交通事故责任

论侵权责任法之交通事故责任

作者姓名:***

(****大学,****学院,**省,**市,邮编******)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由于近年来机动车交通事故频发,而很多就是属于交通肇事,为了减少交通肇事的发生以及在发生以后可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对此作出了规定,尽管如此,每年还会有许多的交通肇事发生,所以,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方法:看书,看法条,上网。结果:通过上网和对法条的研究。结论:我国法律对交通肇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交通肇事行为有所减少,但依旧有一些人不顾法律的约束,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危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权益。关键词:交通事故责任、归责、逃逸、危害、优先通行权、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过失相抵。

今天我们在这里研究交通事故责任,首先我们在这里浅谈一下交通事故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时相关主体承担的侵权责任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案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新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致非机动车、行人损害的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机动车一方不必有过错、机动车一方存在肇事行为、非机动车行人一方遭受了损害、肇事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机动车一方致非机动车行人损害的责任承担的基本原则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和非机动车、行人都没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租赁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出租人将机动车交付承租人使用,出租人收取租金,但出租人不提供驾驶员,另一种是出租人将带有驾驶员的机动车一并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不必支付驾驶员的劳务费,仅需按约定支付租金即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被侵权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以上就是我们浅谈交通事故责任的部分。

对交通事故责任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发现,我国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已趋近完善并且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但是仍然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十万,居世界第一,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每五分钟后就有一人葬身车轮,每一分钟就有一人因车祸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近百亿元,对于交通事故的频发,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的,交通事故责任又应如何去承担呢?怎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呢?首先我们说一下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的行为。事故认定书内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办案民警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逃逸事故的责任认定:逃逸交通事故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一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无法查清责任的认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提出复核申请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不予受理复核申请的情形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受理复核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各方当事人。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现在我们说一下案例,并从案例中分析一起经安徽省凤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交通肇事逃逸一案,近日,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八个月,并附民事赔偿958620.27元。36岁的徐基成,安徽省长丰县罗塘乡人,于2010年11月4日10时许,无证驾驶制动不良的且严重超载的皖SA5669低速自卸货车,因观察不够,采取措施不利,与前方同向行驶的牌号为皖D70613电动自行车发生追尾相撞,造成电动车上的3人当场死亡。看到现场后,徐基成弃车逃逸。后经凤台县交通管理大队认定,徐基成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逃逸后的徐基成,想起事故现场都十分恐惧,后来良心发现,如果这样的躲藏又对不起无故被自己车辆撞

车撞飞的死难者,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主动到案发地的公安机关投案。法院审理认为,徐基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3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情节特别恶劣,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且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对徐基成能主动投案,如实供述整个事故经过的自首行为予以确认。本案就是一起典型的交通肇事的案件,案件的主人公在事故发生以后首先想到的是驾车逃逸而不是打电话抢救那些在这起由它引发的案件中受伤的人们,也没有打电话报警,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极其厌恶这样的人的,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难道逃走就不会被抓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发生事故后就要尽自己最到的努力去补救,而不是什么也不管就驾车逃逸,而且这样会加重惩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驾驶人逃逸的被侵权人的救济,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有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所以,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是不明智的,法律对这个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会给与更为严厉的处罚。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法律上来说应该完善侵权责任法上关于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加强对公众的法律上的宣传和教育,公民自己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执法守法的好公民,国家要加强依法治国,提高我国的法治进程,加强普法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18日。

【2】。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学生常用法律手册》。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第四版。

【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北京。2012年10月23。

篇2:交通事故责任

【裁判要旨】

在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时,法官可以运用“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分配交通事故赔偿责任。适用“优者危险负担”,应当在确定双方当事人各自的过错比例之后,再考虑各自的危险负担能力,分配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

【案情简介】

2006年11月9日17时55分许,丁红军驾驶车牌号为浙BQ0655的大中型拖拉机自西往东行驶,在驶上浙江省慈溪市三北江桥超越同方向骑自行车行驶的徐松娥后,在下桥时又遇自东向西驾驶浙BBW175二轮摩托车的姚月平(与准驾证不符且未戴头盔)。在两车交会过程中,姚月平驾驶的摩托车倒地。因无法查明双方在交会时发生事故的过程,交警部门无法认定本起事故责任。姚月平经治疗,已产生医疗费用等各项损失363899.82元,遂向慈溪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丁红军赔偿相关损失。

另外,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对现场的勘验记录如下:事故现场道路是混合式、桥梁的一般坡道路,水泥平坦路面,双向宽度为4.8米,交通控制方式为标志标线,道路类型为四级。原告驾驶的摩托车右侧与三北江桥北侧发生剐擦,被告拖拉机的车体无明显痕迹。

【裁判要旨】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认为,被告驾驶大中型拖拉机,在驶过双向宽度为4.8米的三北江桥时,应按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即应在桥面中心线右侧行驶,而被告超越同方向徐松娥时,已轧中心线行驶,在下坡时又与自东向西行驶的原告相遇。与原告摩托车相比,被告驾驶的大中型拖拉机回避危险的能力较强,即便没有证据证明原告系被被告所驾车辆碰撞其摩托车或其身体后跌倒受伤,但从事故现场图、证人证言综合分析,至少能够认定被告驾车超越时与原告距离过近,客观上给原告造成了危险,导致原告避险措施不力,造成原告驾驶的摩托车右侧与三北江桥北侧护栏发生剐擦而倒地受伤。故应认定被告对本案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原告未戴头盔,驾驶的摩托车又与其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因交警部门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综合原、被告过错程度,以同等责任认定为宜。判决被告按50%承担原告各项损失计181949.91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理评析】

本案中法院运用了“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分配了交通事故责任。

一、关于优者危险负担原则。

所谓“优者危险负担”原则,是指在受害人有过失的情况下,考虑到双方对道路交通注意义务的轻重,按机动车危险性的大小以及危险回避能力的优劣,分配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机动车之间判断危险的原则是:以质量、硬度、速度、车辆自身控制力等因素来认定机动车的危险性大小。本案中,被告驾驶的大中型拖拉机的危险性显然大于原告驾驶的摩托车。在认定事故事实发生争议时,从有利于弱势车辆的角度作适度推定是符合公平原则的。本案适用优者危险负担原则,不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对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按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规定的突破,而是对该规定的细化,是在过错原则下法技术的衡平。

二、如何确定原、被告的过错程度。

适用“优者危险负担”原则的关键,是确定双方的过错程度。

—1— 本案所涉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造成险情方(本案被告)的过错行为与避让险情方(本案原告)的过错行为共同造成的,即属于险情+避让模式下的道路交通事故。被告制造了险情,而原告处在险情之中,避让不当,且原告自身也有过错(与准驾证不符且未戴头盔)。

在混合过错中,判定双方的过错程度,通常的标准有:一是根据注意义务的内容和注意标准来决定过错轻重;二是根据行为危险性大小和危险回避能力的优劣决定过错轻重。

一般认为,造成险情方的违法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其交通行为状态对险情避让方的避让难易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在“险情+避让”的特定情形下,确定发生险情行为在发生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要从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即时空规律出发,分析行为人的注意义务。

注意义务之设定一是考虑社会共同生活基本秩序的保护,确立人们对他人行为注意程度的合理预期。二是考虑合理限定原则,使注意义务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既可以加强行为人的责任心,增强其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又不能使注意义务无限扩大,使人因注意程度太高而“无法注意”,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业务和行为。判断注意义务之合理,我们必须确立注意之基准:(一)“注意之合理”的判断应考虑注意义务的承担者,即谁应该具有注意义务。(二)“注意之合理”的判断应该考虑诸多因素,如法律政策、损害的可预见性、可能结果的严重性、社会的合理期待、社会价值等等。

本案中的交通事故空间要素是在双向宽度为4.8米的桥面,时间要素是在原、被告交会之际,正处于能见度不强的秋季的傍晚(11月9日17时55分许,天气为阴天)。被告以驾驶大中型拖拉机的营运为业,其注意义务为职业所要求的注意义务。被告的优势车辆对交通安全负有更重的注意义务。而被告未能举证证明自己已履行了充分的注意义务,尽可能地回避自己所驾驶车辆对周围的危险。原告驾驶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上路,且未戴头盔,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明确规定的注意义务。原、被告各自的行为对形成事故的原因力是均等的。所以,一审、二审法院判令被告承担50%的责任,既体现了尊重生命的基本价值理念,又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篇3:交通事故责任

关键词: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

一、对《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具体法律条文的分析

《侵权责任法》中的四十九条对交通事故中车主和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车辆使用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 赔偿责任的划分问题作出了法律上的解释。条文指出, 对于租赁、借用等情形而造成的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况,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对于机动车一方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不足部分, 机动车所有人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仅是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 车主过错责任是最后才考虑的问题, 如果赔偿发生在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 便无此问题, 如果有不足部分, 那么这部分的赔偿中需要考虑车主的过错责任。在现实问题的情形下, 法律条文中的机动车所有人应该作扩大解释, 而同样地, 对于赔偿责任, 也存在着是按份责任进行赔偿, 还是按连带责任进行赔偿, 不同的选择也会对各方的利益造成不同的影响。

二、对机动车所有人的扩大解释

在法律条文中提到机动车所有人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但实际上在这里, “机动车所有人”应该扩大解释为“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

在法律条文中很明显是只考虑了机动车所有人与机动车出借人或出租人是同一个人的情形, 而在实际情况中, 两者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更现实的例子就是, 汽车租赁公司和其所拥有的汽车的车主, 往往是不一致的, 汽车租赁公司是法人, 机动车所有人是一个自然人, 二者无法相等。如果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不只是机动车所有人需要承担, 对于汽车租赁公司所有在车辆出借的行为中承担管理责任的, 或者是可以从中获取利益的所有人, 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这些人当中对于责任的判定, 可以直接适用“平均分担”原则。

三、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的选择

( 一) 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分别对车主和受害人的影响

首先对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给出相应的解释。按份责任是在责任人为数人的情况下, 按照其过错或原因的大小因素为尺度, 衡量和判断每个人对于受害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而连带责任是指在责任人为数人的情况下, 由他们共同承担对受害人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 连带责任是一种加重的、法定的责任。

车主如果存在过错, 且需要对赔偿不足的部分进行赔偿, 那么我们就要讨论赔偿责任承担的方式, 是按份责任还是连带责任。在同一起纠纷处理案件中, 两种处理方式给车主、受害人、机动车使用人三方带来的影响都有不同。

如果按照按份责任进行赔偿, 首先对受害者是不利的, 且在实际的责任裁量过程中, 法官往往无法客观公正地对车主的过错进行定量, 造成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法官要裁量所有人对于结果的过错大小, 其标准难以把握。另外, 按份责任的实行, 受害人可能无法完全获得相应的赔偿, 因为在所有人都按照过错对受害人完成了赔偿责任之后, 剩余的赔偿责任全部落在机动车使用人身上, 机动车使用人很有可能就无力赔偿。

如果按照连带责任, 则车主同车辆使用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这种赔偿方式对于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是有利的, 对于车辆所有人, 也并没有显示出不公平的现象。车主对于赔偿的超出部分, 可以向其侵权人进行追偿。但在个别情况下, 有可能出现侵权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因此这种方式, 会增加车主的风险。在这个赔偿方式的选择问题上, 本文更倾向于后者, 即车主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并且要对出借行为这一车主的过失当中存在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和界定。

( 二) 存在出租方或机动车管理者的情形

在出租方或机动车管理者存在的情形下, 如果按照按份责任进行, 则法官在进行过错裁量的过程中, 要考虑机动车车主、机动车出借或机动车动车管理者、机动车使用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诉讼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大量涉入, 会使得正常的司法程序难以完成。对于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机动车所有人承担按份责任, 而出租人却承担连带责任的做法, 也是没有法理依据的。

四、结语

本文中主要对《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相关法律名词和概念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作出解释, 即“机动车所有人”应该扩大解释为“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而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出借行为, 应该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1]苗欣.车主承担过错责任的立法选择[J].江苏法制报, 2010.06.

[2]周天宝.浅谈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车主的过错责任[D].武汉工程大学, 2015.03.

[3]黄贤宏, 蔡惠娜, 莫爱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难点[J].人民司法, 2013 (21) .

篇4:交通事故责任

关键词: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责任;竞合处理模式

一、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现状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无疑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与工伤竞合的典型,2011年1月起施行的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中第十四条第六款中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为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也成为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典型情形。

从我国立法现状来看,无论是《民法通则》、《工伤保险条例》,还是《侵权责任法》都没有对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而《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也仅是针对受职业病危害与安全生产事故侵害的劳动者提供法律保障。目前司法审判领域解决该竞合问题主要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二款,由于条文的不明确性,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同。目前学界还没有普遍认同的处理办法。

二、我国处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几种模式

(1)总额补差赔付。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地方性法规判定在发生第三人责任事故后,先由第三人进行偿付,第三人赔偿不到位或者无能力赔偿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要先向第三人追索,后总额补差。第二十八条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按照该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执行。

(2)有条件的双重赔付。部分地方性文件中规定,在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职工人身伤害的情况下,在工伤保险赔偿时要相应扣除侵权人根据有关规定已经赔偿的同等项目的费用。2011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第 42 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根据该条规定,在发生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工伤医疗费用是不能重复取得的。但是该法没有对医疗费之外的费用能不能获得双重赔偿的问题做准确规定。

(3)双重赔付。有的地方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同时获得交通事故保险责任赔偿和工伤保险责任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贵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贵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作出的《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原则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倾向性意见。即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近亲属,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險待遇补偿。”《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三、处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与工伤责任竞合相对合理的模式

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双重赔偿模式最为合理,理由如下:

(1)两种保险的性质不同。工伤保险是属于劳动法领域的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属于公法规范的范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主要依据的是第三者责任险,属于民事侵权责任是私法范畴,二者不矛盾。

(2)两种保险的赔偿范围不相同。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主要有医疗费、辅助医疗器具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交通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待遇的主要有:工伤医疗待遇,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治疗的费用,辅助医疗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护理费,伤残补助金。通过对比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和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可以发现工伤保险赔偿标准明显低于交通事故侵权赔偿标准,并且工伤事故对于造成被侵权人和其家属精神伤害的没有规定给予精神抚慰金。

(3)双重赔偿并不是伤者的不当得利,而是其基于法律的规定应当合法获得的赔偿,但笔者认为,处理二者竞合的案例时,可以将二者完全重合的部分扣除,该部分只能由伤者自己选择其一来主张赔偿,但因为工伤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标准不一样,在进行伤残鉴定时所依据的标准也不一样,除开完全重合的部分,其余部分应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予以赔偿。此外,笔者认为应当支持双倍赔偿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不论是工伤保险还是第三者责任险,投保人在投保时都支付了相应的费用,并不因为有其他机构或者组织给予了伤者相应的赔偿就免除自己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翔,曾宪伟.《工伤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竞合问题探讨》,载《法制与社会》,2013.8(下)

[2]卢良友.《论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的竞合——以保险的补偿原则为视角》,载《浙江省2013年保险法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3]裴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作者简介:

篇5:交通事故责任

目录

摘 要................................................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一)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二)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一)事故是机动车造成的.........................(二)事故是机动车在使用中或运行中发生的........(三)造成一定的损害............................(四)机动车事故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五)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过错..............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主体及权利主体.........(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主体..............(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权利主体..............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及分担制度......(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贵任分担制度................结 论...............................................经典案例(详见北大法宝)............................注释:..............................................摘 要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是民事侵权行为法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赔偿义务人对权利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本文详尽阐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减免规则及分担制度。以求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能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一共分为四个标题: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的问题,学者和实务界的意见并不统一,甚至曾经存在很大的争论。我国《民法通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都有相关规定。但是它们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各不相同,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从无过错责任到过错责任再到过错与无过错责任并存的发展过程。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对受害人承担的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这种无过错含义,不仅是指保险公司无过错也承担赔偿责任,而且指保险公司所承保的机动车辆在事故中无过错时,保险公司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本部分具体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的争论、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与构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及分担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是指减轻或者免除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则。基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其肩负的损害填补的功能,各国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实行严格的控制。当今社会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更是一个处处隐藏着难以估测危险的风险社会。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机动车每年都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巨大的损害单靠侵权责任制度难以承受,必须借助于其他损害转移、分散制度方可较高程度的完成对损害的填补。现代各国,除侵权责任制度外,另外建立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以实现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损害的填补。本部分主要探讨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及分担制度两方面的问题。

(二)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不同的机动车虽然在体积、速度、硬度、重量等方喈在差异,但同属高速运输工具,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在机动车相互之间,如都是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相互损害,没有必要实行过错推定原则,由于双方都是具有较高的道路交通素质的机动车驾驶人,能够证明对方的过错,因此,实行过错责任原则是完全正确的。”①

第二、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钳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除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形以外,般可根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并参照下列比例承担:(1)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通常情况下应承担70%的赔偿责任,但并不绝对,因为不同的案件,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及其行为在事故发生中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具体责任比例,应根据具体案情确定,可在90%-60%之间合理确定。(3)在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4)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通常情况下承担30%的赔偿责任根据具体案情,也可以在10%-40%之间合理确定。(5)不负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6)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形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7)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通常可由双方各自承担50%的赔偿责任。但也可根据案卷具体情况,考虑优者危险负担原则,对比例作出适当

件多由法律加以特别规定。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 二元化归责原则体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具有密切联系。归责原则属于更为基础的范畴,它解决的是加害人或其他赔偿义务人承担责任的依据问题,只有具备了承担责任的依据之后,才能对某人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考量,考量的标准就是构成要件。因此可以说,归责原则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构成要件的不同,不同的嘱贵原则决定了应该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适用二元化的归责原则决定了其需要不同的构成要件。

(一)事故是机动车造成的

机动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机动车须是由机械力驱动的动力车辆。这就把人力所推动各种交通工具,如脚踏车、脚踏三轮车、以及牛、马等牲畜驱动的非动力车辆排除出机动车的范围之外。其二,机动车一般属于非轨道运输车辆。轨道运输的车辆,如火车、有轨电车等应排除在外。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轨道运输车辆一般有独立的确定其责任的特殊规则,不需要机动车方面的法律进行调整。其三,机动车属于陆上行驶的车辆,这就排除了轮船、汽艇等水上运输工具。这是因为水上运输工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适用于其特殊规定。其四,机动车一般以在公共道路运输为目的。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3)项的规定,“机动车是指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根据同条第(4)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公安部2008年9月19日发布,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对机动车作了更详细的界定。机动车是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有轨电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和特型机动车。从上述规定看,我国法律以及相关标准对机动车的界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一般要求机动车是以运输为目的,不以运输为目的的车辆一般排除在机动车之外。2.有轨车辆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规定机动车包括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指以电动机驱动,设有集电杆,架线供电,有轨道承载的道路车辆。这可能主要是考虑我国无调整有轨电车的专门规定。3.挂车

公安部《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规定挂车是指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或载运货物或特殊用途。这些挂车的使用往往伴随着机动车危险的上升。另外,在大量的机动车牵拖挂车而发生交通事故中,受害人

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能够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留有空间。可见,机动车的制定不仅是一个机动车交通事故认定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攸关多个主体利益的重大问题。

(二)事故是机动车在使用中或运行中发生的

所谓使用中或运行中,是指机动车在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致人损害,也不能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如机动车在车展中由于展台倒塌致使观众受到人身损害,此时车辆就不在运行中,应该适用一般侵权责任或者其他特殊侵权责任的规定,而不能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又如,车辆停靠在路边自燃导致他人损害的,也不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

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并无“使用中”或“运行中”的明确限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认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时不需对这个要件进行限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其中并未提及“使用中”或“运行中”。但是在该法对“交通事故”的界定中似乎暗含着上述要件。该法第119条第(5)项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造成一定的损害

有损害才有赔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造成一定的损害是指机动车在使用中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侵权责任法》第2条对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侵害上述民事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当然属于救济的范围。但是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造成的主要是一些人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导致受害人精神损害的,只要符合《侵权责任法》第2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条件也可以获得救济。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引进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被有的学者认为是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新动向。理由主要是把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限定在以故意、过失为要件的一般侵权行为类型缺乏逻辑上的必然性从对受害人保护的强化这一点上讲,精神损害抚慰金向危险责任扩张当然是理想的。

(四)机动车事故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五)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过错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二元化归责体系。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主体及权利主体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确定责任主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对于维护受害人及其他赔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是要机动车的所有人还是占有人或者保有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还是其中的两个或三个均为责任主体?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主体 1.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责任主体认定标准

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识并不一致。其一,作为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保有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且具有不断拓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对受害人的救济。其二,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与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或者直接致害人并不処完全一致的。直接致害人一般是机动车的驾驶人,但是由于机动车的所有与占有之间或结合或分离的关系,责任主体并不一定是直接致害者。例如,在个人雇佣他人驾驶自己的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肇事的,直接致害者驾驶人,雇主是机动车的所有人,故责任主体是雇主。其三,认定保有者的核心特征是相似的判断机动车保有者的标准是损害发生时对机动车拥有实际支配力并对其享有运营利益,即“实际支配力加运营利益。”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责任主体与责任行为往往不一致,由此也

2人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已经采纳了大陆法系国家盛行的保有人的判断标准。目前,在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接受了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相结合的二元说。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对责任主体把握不准是各地法院反映最强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确定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有两个标准:“一是运行支配权,即谁对运行的车辆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即谁从车辆运行中获得利益”③

“根据危险责任思想和报偿责任理论来确定机动车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具体操作就是通过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项标准加以把握。所谓运行支配通常是指,可以在事实上支配管理机动车的运行地位。而所谓运行利益,一般认为是指因机动车运行而生的利益。换言之,某人是否属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要从其是否对该机动车的运行于事实上位于支配管理的地位和是否是从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得了利益两个方面加以判明。进一步说,某人是否是机动车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以该人与机动车之间是否有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关联性加以确定。”

2.对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第一,因租赁、借用等原因致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形。《侵权责任法》第49条

第二,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转移登记的情形。《侵权责任法》第50条

第三,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情形。《侵权责任法》第52条

第四,机动车挂靠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的权利主体

一般情况下,在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人身权益或者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的一方为受害人,是赔偿权利人。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颁布前,我国常用“受害人”来表述有权获得损害赔偿的当事人。但是这样的表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多数情况下有权请求赔偿的人为直接受害人,但是赔偿权利人也有不是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使用了“赔偿权利人”这个概念。该条规定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依法由赔偿权利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中,由于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不同,各类交通事故的赔偿权利人也不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任何一方均可称为赔偿权利人。从理论上,可以将赔偿权利人分为作为直接受害人的赔偿权利人和作为间接受害人的赔偿权利人。1.直接受害人

肇事机动车以外的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作为赔偿权利人并无争议,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赔偿权利人有扩大趋势。如一些共同驾驶者和乘客也逐渐被称为权利人。2.间接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此而使人身权益受到间接损害的受害人。”④间接受害人作为赔偿权利人主体的情况主要是在直接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

“所谓被扶养人,也称问接受害人,是侵权行为虽未直接造成其损害,但因加害人的行为侵害直接受害人的生命权或侵害直接受害人的健康权造成劳动能力丧失,因而导致扶养请求权闻接受到侵害并丧失的受害人。”⑤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第2款的规定,直接受害人死亡情况下的赔偿权利主体主要有“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8条第2款的规定,这里的“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的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直接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上述被扶养人、近亲属可以依法请求赔偿。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及分担制度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减免规则

过失相抵作为损害赔偿制度中公平分担损失的一种规则,不论损害赔偿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基础如何,均可适用,属于适用于侵权损害赔偿和违约损害赔偿的通用原则。过失相抵是否适用无过错责任案件呢?对于该问题曾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过失相抵原则仅仅适用过错责任案件,在无过错责任案件中不适用过失相抵也有观点认为,在无过错责任案件中也可以适用过失相抵。

我认为,过失相抵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案件,因为在这些案件中仅仅是在归责时考虑加害人的过错或者推定加害人的过错责任,并非是指在确定损害赔偿时不考虑受害人的过错。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中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用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这是我国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过失相抵的基本规则。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各方当事人过错的认定,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过错的认定多采用客观的认定方法,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义务对于过错的认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形下,应该由机动车一方证明书!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是否具有过错。第三,交通事故责任中是否适用过失相抵并不是强制性的。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贵任分担制度

当今社会乃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更是一个处处隐藏看难以估测危险的风险社会,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机动车毎年都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巨

额的财产损失,巨大的损害单靠侵权贵任制度难以承受,必须借助于其他损害转移、分散制度方可较高程度的完成对损害的填补。现代各国,除侵权责任制度外,另外建立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浏度以实现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损害的填补。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范围内予以赔偿。”理解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具有强制性的责任保险。主要体现在投保人投保的强制性、保险公司承保的强制性、赔偿限额的强制性等。第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针对交通事故的一种保险。第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对“本车人员、被保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8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处理问题。对此我国学界存在以下不同观点。其一,补充模式,即原则上受害人对于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可以同时请求,但是其所获得总额不得超出所受损失的总额。其二,“原则上采纳替代模式,而在特别情形下辅之以改良的选择模式。”⑧其三,“以替代模式为原则,兼采补充模式为例外。”⑨关于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这里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中多采用兼得的观点,而在学界多持补充模式的观点。侵权责任法对该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该问题的解决尚需探讨。

02110.张云敏等四人诉陈聪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保单上非投保人亲笔签名免责条款效力的认定

注释:

① 杨立新主编《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② 张新宝 《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63页

③ 祝铭山主编《交通事故损害损害赔偿纠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④ 杨立新主编《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⑤ 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第4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99页

⑥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3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32页

⑦ 邹志洪主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律实务指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⑧ 张新宝《工伤保险路偿清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载于《中国法学》第2007年第2期,第25页

⑨ 林嘉、马特《工伤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载于《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第18页

篇6:四川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四川省公安厅)

第一条 此规章是四川省公安交警部门为规范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保证事故责任认定公正、公开、公平,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的。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划范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确定当事人责任,适用本规则。

法律、法规、规章对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采取对应原则:全部责任对应无责任、主要责任对应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对应同等责任。

交通事故有多个当事人的,可以确定多个当事人共同承担对应的一个事故责任,也可以确定多个当事人分别承担对应的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既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的违法行为,也包括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其他过错行为。

第五条 交通事故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六条 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应当全面分析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当事人的道路通行权利和义务等因素,权衡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综合评判。

第七条 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是指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通常不作为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第八条 确定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评判:

(一)当事人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当事人的行为侵犯了其他当事人的通行权利;

2、当事人的行为具有突变性;

3、当事人未履行注意义务;

4、当事人在危险出现时,未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

5、当事人明知危及交通安全的险情出现后,未履行法定义务。

(二)车辆具有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

(三)道路、环境具有影响安全通行的重大隐患。

具有以上特征之一的,应当确定该行为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

第九条 交通事故当事人具有以下情形的,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

(二)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第十条 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的,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大的,确定为主要责任。

第十一条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应当确定为次要责任;如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应当确定为主要或者全部责任。

(一)当事人无驾驶资格、饮酒后、吸食或者注射毒品、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驾驶机动车,醉酒后驾驶非机动车的。

(二)车辆严重超载、严重超速或者车辆机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三)驾驶车辆违反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指挥手势通行的。

(四)驾驶机动车逆行或者越过道路中心分道线、隔离设施与其他正常行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五)驾驶机动车在人行道、人行横道或其他行人通行范围内刮撞行人,在非机动车道或其他非机动车通行范围内刮撞非机动车的。

(六)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逆行或在人行道行驶,与正常行驶的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

第十二条 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的,其行为在事故中作用相当的,确定为同等责任。

第十三条 当事人在事故中具有过错行为,但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小,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确定为次要责任。

第十四条 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无因果关系的,不确定责任(本规则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其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第十五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一方当事人逃逸的,负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逃逸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当事人承担次要责任。第十六条 车辆在道路以外发生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规则确定当事人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发生的交通事故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的,依照本规则确定当事人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则由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西南政法大学2008级本科法学专业(律师方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诗句——《早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