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2024-07-18

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精选6篇)

篇1: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填空题

1.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学前教育。2.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5.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7.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 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8.福禄培尔认为:人生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等四种天赋活动本能。9.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和初步知识教育。

10.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

1.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的原则是快乐。

2.“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是《纲要》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之一。

3.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交互作用。

4.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5.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 看法观点 和 主张。6.幼儿美育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各种审美途径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7.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消化的主动反映能力。

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关键在于同化与顺化的平衡。

9.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有:价值规范性,普遍性,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

10.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学前教育 和儿童的自主建构。

11.学前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关于学前期儿童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学前期儿童的要求,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2.从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来看,活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目标要素。

13.品德心理结构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

行为三个部分。

1.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主要包括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2.区角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注意:具体适应性,适度性,发展性。3.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是 特殊性、普及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4.幼儿教师的角色演变经历了 “保姆”、“保育员”和教师的过程。

5.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有:非功利性、自主性、愉悦性、虚构性。

6.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活动时间与活动名称的确立、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准备的设计、活动过程设计、活动延伸的设计五个部分构成。

7.区角活动的主要类型有:学习性区角活动,游戏性区角活动,学习与游戏融合性区角活动。

8.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法包括:言语指导法,操作体验法,演示范例法。9.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合理性的维度主要有:内容的年龄适宜性、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生活性、相关环境材料的适宜性、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10.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形式根据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

11.观察者对区角活动观察情况的记录方式一般可分为: 文字描述性记录和表格式。12.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是主动性和幼稚性、创造性、全面性和细致行 和主体性。

13.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 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

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

料应投放在科学区。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欧美发达国家创制出指称学前教育的新名词是ECCE

1.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

3..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政府保障

4、标志着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设立是张之洞创立的幼儿学校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湖北武昌

6、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和精神的游戏

7、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其特色。

8、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陈鹤琴

9、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孺子室

10、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纪律”建立的基础是: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11、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儿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 和 文学活动

12.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

13.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14、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克鲁普斯卡娅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 《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学前教

育理论第一次尝试。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 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 中国化”、“平民化 ”。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 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

段、具体远动阶段 和形式运算阶段。5.学前教育是面向 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 其攻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 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 现实层次。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学 :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3.幼儿园 :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家庭学前教育 :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社会学前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6.观察法 :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

7.文献法 :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8.调查法 :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况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9.实验法 :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建议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简答题

1.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哪些特性? 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和排他性;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和竞争性;学前教育的外溢性。

2.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学前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3.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幼儿学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小朋友快乐”,不责骂和不处罚儿童、教师表情亲切等教育原则。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基本原则是自我活动。蒙特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自由与工作。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方法是“做中学”。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4.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而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地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活教育的课程论,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多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育的方法论,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各领域的目标。答:(1)健康领域目标:第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第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第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语言领域的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3)社会领域目标:第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第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第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第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第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4)科学领域目标:第一,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5)艺术领域目标:第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第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什么是儿童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儿童发展是指0——

6、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其特征包括: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有个别差异、具有“关键期”。

3.分别简述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基本原则答:体育的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2、安全原则,3、趣味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智育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2、“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德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互动的原则,2、正面引导原则,3、实践练习原则,4、连续一致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美育的基本原则:

1、情感体验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4.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答:儿童观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4)启蒙运动时期的儿童观,从洛克、裴斯泰洛奇、卢梭、蒙台梭利、杜威,儿童地位逐步上升,儿童中心观逐步确立。(5)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投资,“国”本位、“家”本位、“神”本位和“人”本位的儿童观。

5.简述儿童权利的含义、意义。答、儿童权利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生命权、健康权和接受医疗关怀的权利;二是受教育权和自主发展的权利,主要是指儿童有接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获得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三是参与权,指儿童有参加家庭、社会和各种文化生活,并就与其发展有关的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四是受保护权,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歧视、虐待和忽略的权利,孤儿、难民中的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儿童应受到特殊保护。儿童权利的意义:

1、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2、儿童身心、道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健康、安全、和谐的气氛和不受任何歧视的环境,享有足以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生活水平是儿童的权利。

3、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与儿童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国际合作有利于保障各国儿童的发展,国际社会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儿童的权益。

5、受教育权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幼儿教师基本工作职责是什么,现代幼儿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6.现代幼儿教师用哪个承担的角色有:(1)教育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之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7.简述确定幼儿园活动主题的主要依据。在主题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幼儿。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等。(2)主题自身的特点。(3)教师。(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8.简述幼儿园教学评定的内容(1)评定教学目标;(2)评定教学内容;(3)评定教学过程;(4)评定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5)评定教师

9.良好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有哪些?(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5.简述幼儿园各常见游戏活动的内容、功能及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幼儿园常见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促进幼儿感知运动发展 6.组织指导要注意的问题: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文艺作品;师幼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环境;表演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的观察和记录。

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从狭义上讲,是指

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简述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分析题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谈谈如何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具有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性质

2.思考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我国幼儿园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个地区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为的是解决这个地区或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在计划和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可能只简单地借用或套用外来的课程,包括被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看好的瑞吉欧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条件下,针对时弊进行决策和调整。

篇2: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

1.“鸟儿在天上,鱼儿在水里。孩子们呼吸在童话里”体现了儿童与文学有着(鱼水式的亲和)关系。

2.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真的文学)(快乐的文学)3.(“为儿童创造”)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核心 4.(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

5.儿童文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欣赏)6.儿童文学欣赏的过程包括(形象感受)(审美判断)(体验玩味)等阶段,先从(形象分析)入手

7.儿童文学的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娱乐作用)8.儿童文学的特征:(年龄特征)(民族特征)(艺术特征)

9.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五四”以后

10.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

11.儿童诗的分类中(抒情诗)(叙事诗)是最基本的分类

12.童话的起源是有(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

13.童话的发展分为(民间童话)(文学童话)

14.(安徒生)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第一个对(童心世界进行探入探索)的作家。第一个把作家个性的诗的创作带进了童话。标志着真正属于儿童的童话诞生。他是以往童话所创造的幻想意境与幻想手法的集大成者

15.叶圣陶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他作品的特点(童心童趣)(现实主义)(民族特点)

16童话的表现手法(夸张)(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17.童话的作用(开启思想)(发展想像)(培养美感)(愉悦童心)

18.童话的分类根据作品来源不同,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根据人物形象类别不同可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19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与愿望)

20.17世纪(法国)的(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开辟了民间童话的道路 21.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代表作(《儿童和家庭故事集》)22.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寻常式)、(异常式)、(反常式)23.象征:托义于物的手法。童话的拟人应注意(人性)与(物性)的结合 24.“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25.(《五卷书》)是古印度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寓言童话故事集

26.寓言是从(神话传说)和(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一种问题,寄托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

27.拉封丹为17世纪法国著名寓言诗人,他的创作《寓言诗》《龟兔赛跑》。28外国寓言有克雷洛夫的《狐狸与葡萄》 29.(《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30.(《百喻经》)是天竺僧人伽斯那所写

31.寓言的艺术特征:(寓意明确突出)(比喻形象生动)(故事简洁短小)32儿童故事特征:(情节性)(趣味性)(口语化)

33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严格的科学性)(生动的文学性)(鲜明的思想性)34.儿童传记文学的特征:(具有文献价值的真实性)(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性)35.儿童电视文学的分类:(儿童电视小品)(儿童电视单本据)(儿童电视连续剧)(儿童电视系列剧)

36.儿童影视的基本特征:(极大的综合性)(鲜明的直观性)(往返的群众性)(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二、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上笙一郎

2儿童诗: 以儿童为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3.儿童小说: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充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行为为特征,具有完整的格式情节,描述典型环境的散文叙事文学样式

4.儿童故事: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主题单纯,内容浅显,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语言口语化的适合儿童读和听,受儿童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5.儿童散文:注重抒发强烈儿童思想情感、语言生动活泼、意境清新优美、形式短小灵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6.儿童报告文学: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及时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属于纪实文学,具有新闻性,真是性,文学性

7.儿童传记文学:以形象描绘的手法具体,生动的记叙古今中外有贡献的伟人,英雄,学者,名人等风云人物生平事迹的儿童文学作品

8.儿童游记:是一种记叙性的散文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记叙和描写游览见闻的文学作品

9.儿童戏剧文学——剧本,是儿童戏剧的文学因素,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它常常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及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行为中来揭示人物性格即具有戏剧性,又具有文学性

10.儿童电影文学——剧本,是指用文字表达和描绘儿童影片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它是拍摄影片的基础,是导演在创造的依据,儿童电影文学以儿童电影的独特试听思维来构思和写作具有“电影性和文学性统一”的特点

11.儿童电视文学:儿童电视文学是指用文字手段,为电视片绘制形象蓝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兼有儿童戏剧文学与儿童电影文学的双重特征,并在二者交互渗透中把儿童文学的叙事因素,儿童戏剧的情节因素与儿童电影的造型有机的融汇为一

12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着富于观想及夸张色彩的童话故事作品,它是童话与诗的结合物

13.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含法人深思的鲜明寓意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

14.民间童话:指人们口头创作,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的童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加以补充和改造,后来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掌握童话的创作规律进行构思,童话便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

15.文学童话:儿童文学作家对民间童话进行搜索、整理、加工,经过不断的发展。又依据童话的创作规律进行构思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16.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三、简答

1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

1)题材与主题 2)情节与结构 3)儿童文学形象 4)儿童文学的情趣 5)儿童文学语言 6)儿童文学的幻想

2.儿童文学的作用

1)儿童文学的认识 2)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3)儿童文学的美感作用 4)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 3.儿歌的特点

1)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2)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3)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4.儿歌的作用

1)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 2)儿歌是儿童启迪心智的需要 3)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 5.儿童诗的特征

1)饱满的儿童情感 2)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3)新颖巧妙的构思 4)天真而精辟的语言 5)童雅而优美的意境 6.儿童诗与儿童歌的区别

1)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2)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显的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3)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个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的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像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4)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公幼儿吟唱的特点,一般都较为短小

7.神话与童话的异同

同:1)神话出现各种各样的神,但始终按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设计的 2)神话中的神化世界都按当时社会来描摹的 3)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是按照人与人之间关系体现

不同:神话描写神的故事 童话表现人的生活 8.童话的基本特征

1)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2)幻想与现实是最紧密相连的 3)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4)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 5)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9.夸张的特征

1)童话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全面的夸张

2)极度不限的夸张,是为了更好的揭示生活中的真是,具有反映生活本质的意义

3)强烈的夸张早就了浓烈的童话氛围

10.怎样理解童话的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全面的夸张

1)对于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绘,小说即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而《木偶奇遇记》中的戏院经理则是“长胡须从下巴拖到地板上”。小说《暴风雪》中对暴风雪的描绘“刹那间路就被塞住”而在德国童话《敏豪生奇遇记》中,对讲的是敏豪生到俄国去,找个地方过夜,把马栓在小木桩上,自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的马栓在钟楼屋顶的十字架上。

2)其他艺术形式常常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采用夸张手法,而童话的夸张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夸张。

11.我国语言的发展

1)先秦寓言具有“哲理寓言”的特点 2)两汉寓言具有“劝诫寓言”的特点

3)魏晋南北朝寓言具有过度性 4)唐宋寓言具有“讽刺寓言”的特点

5)元明清寓言具有“诙谐寓言”的特点 12.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1)从读者对象看,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和编写的,而寓言不专属于儿童 2)从体裁特征上看,童话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而寓言篇幅较为短小,结构简单

3)童话创作要求幻想植根于生活,尊重童话逻辑,力求真幻虚实的结合自然和谐,寓言则以表述教训、哲理为目的,较多的变通

13.儿童小说的特征(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1)主题积极鲜明而有针对性 2)体裁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3)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以少年儿童为主 4)情节曲折生动,发展迅速而引人入胜

5)典型环境以儿童活动的背景和场所为中心,清晰而具体 6)语言准确、优美、形象适合儿童阅读 14.儿童散文的特征

1)抒发着儿童认同的感情 2)追求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意美 3)带着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4)具有示范作用的语言表达 15.儿童科学文艺的主要体裁 1)科学童话 2)儿童科学幻想小说 3)儿童科学诗 4)科学小品 5)儿童科学相声 6)儿童科学故事 7)科学寓言 8)儿童科教电影 9)科学谜语

16.儿童电影电视艺术的区别

1)普及性强,电影一般在影院放映而电视已经普及千家万户,少年儿童可以在家中看丰富多彩的节目

2)周期性短,儿童电影技术复杂,周期长,而电视依据先进的技术简单迅速即时性强

3)灵活性高,电影在影院中放映受约束,而电视节目可以随时随地的播放,调换

4)对电视剧演员的特别要求,它倡导演员在“真实”环境中即兴表演 17,儿童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1)形象的可视性 2)高度的逼真行 3)蒙太奇结构 18.儿童小说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1)准确是儿童小说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2)儿童小说的叙述语言要生动优美,富有色彩和情趣

3)儿童小说的人物语言要力求个性化,要切合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 4)儿童小说的语言贵在创新 19.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是影视文学的独特艺术手段,意思是剪辑、组合,它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进行画面镜头的剪辑、组合,通常有两种形式,①平行式蒙太奇手法 ②复现式蒙太奇手法,它即是一种叙述手段又是总体饿结构手段,极大的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20.儿童小说创造对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1)应努力塑造富于幻想,积极进取,爱憎分明的先进少年形象 2)应当把典型形象的发掘目光积极的投向普通少年儿童 3)主要刻画和塑造少年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成人形象

4)可以把有严重过失,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少年儿童形象作为主人公 5)人物性格应鲜明,有发展,要努力写出不同环境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1.我国寓言与西方寓言的不同

题材上,我国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外国以动物故事为主

思想上,我国古代寓言有很重的政治伦理色彩,西方寓言具有世俗性

体裁上,我国古代寓言以散文为主,西方以韵文为主 22.儿童科学文艺的主要体裁

1)科学童话 2)儿童科学幻想小说 3)儿童科学诗 4)科学小品 5)相声 5)故事

23.儿童小说的种类

按篇幅长短分:长篇儿童小说 中篇儿童小说 短篇儿童小说

按题材角度方式分: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

说、问题小说、知识小说

按叙述方式分:第一人称儿童小说、第三人称儿童小说

按体裁的不同分:寓言体儿童小说、传记体儿童小说、书信体儿童小说、童话体儿童小说

24.儿童故事种类

由作者分:民间故事、创作故事、民间幻想故事、民间生活故事、民间寓

言故事、民间笑话故事

由表现形式分:图画故事、文字故事

由题材分:生活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动物故事、侦探故事、组行见闻故事、知识故事、幽默粉刺故事

25.儿童散文的分类

篇3: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一、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组织基本运算的训练

对数学的学习而言,简单技能训练可以视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对于依据某种法则,有一套操作程序的技能训练,其学习的达成依赖于一定的练习量。特别是对于能通过练习,其运用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很少或不需受意识控制的知识。

就目前高考而言,“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对于运算的要求还是颇高的,而考试时间有限,思维量又大,所以对于基本的运算,学生必须熟练。例如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等)的求解,指数、对数的运算,向量的基本运算,等差、等比数列中基本量的运算,甚至于立体几何中的法向量的应用,等等,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我们反对题海战,但高三复习也不能排斥一定量的练习。对于基本的运算,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限时限量,让学生达到熟练,是必须的。

案例1: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是考查的重点。课上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法向量在判断线线、线面、面面关系,以及在求解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上的用途。在明确了法向量的用途后,同学们认识到正确求解法向量的重要性,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了求法向量的三个层次的要求:1.会算;2算得准;3.算得快。并辅以一定量的同一层次难度的练习题训练,统一格式要求,让学生边算边总结,在正确求解法向量上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这样就为法向量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CPFS结构理论,组织概念、命题的复习

具备优良CPFS结构的学生更能合理正确地表征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没有形成完善CPFS的学生,往往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问题,从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时,前面两年的学习已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果复习时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层次,对概念、定理作简单的罗列,势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这种“炒冷饭”式的复习,学生也往往会感到乏味,并在繁多的定理及综合性的问题面前头绪不清,对提高同学对概念和定理的认识帮助不大。我们应当同学生一起把先前所学的概念和定理穿成线,结成网,组成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我和学生一起对照《高考考试说明》结合课本进行梳理,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CPFS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关注各章节内部的知识,对章节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然后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的目录,组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知识网络,把各科的子系统网络编织成一张更庞大的、严密的、有序的、立体的数学知识网络来储存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掌握所学的知识。

案例2:在复习了三角函数、向量、解析几何之后,我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与学生一起组建了如下三角函数概念系的网络:

在此概念系中,我们看到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逆运用、三角代换、圆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辅助角公式、向量,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椭圆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跨章节地串联了三角、向量与解析几何中的有关知识。熟悉这个网络,一旦一个知识点被激活,必将激活与之联系的其它几个知识点,同时向四周扩散,使联系能够在网络中自动而快速地传递。熟悉这个网络后,它所呈现的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压缩为三角函数的定义,利于知识的长时记忆。

在与学生编制知识网络时,我提醒学生把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互相联结起来,以使得检索知识可从不同的通道,便于知识的提取。

案例3:在立体几何中平行问题与垂直问题这一部分,教材中命题多而且分散,复习时以线线、线面、面面关系为线索,整理形成如下命题系的网络:

学生脑中有了这张“网”,不但可以沿着这张网中的各条线路迅速找到证明平行问题与垂直问题的依据,而且可以为以后“一题多解”奠定基础。

在编结概念与定理网络的过程中,我还与学生一起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一个大的知识单元不仅含有知识点的网络结构,而且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等交织在一起的“图式”。

三、根据元认知理论进行解题教学

我校是一所较偏远的郊区中学,生源不太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很多学生对稍有综合性的题就无从下手,解题盲目,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薄弱。在复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解题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进行了训练。

首先从单纯性习题入手,这一类题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命题、法则和方法单一,学生较易入手。训练时学生每作完一题,我就请两到三个同学描述自己在解此题时的想法,并回答如下一些问题:(1)读完题后,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2)当解题遇到障碍时,你是否想过改换解题策略?3.解完题后,你对结果检验总结了吗?本题还有其它方法解吗?在刚开始的训练中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提示,如第一问中还必须回答: (1) 把题设和结论中的文字语言改为数学语言、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了吗? (2) 有哪些知识可以联结题设和结论?在这一段的训练初,用于自问的问题要少,便于学生记住,而出示的数学题目不宜难,但这些自问的问题必须回答,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解题时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能自我监控,不再盲目,让学生明白原来解题也是有章可循的。有了第一层次的训练之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小综合习题的训练上,这一类习题是在较小范围内知识结合运用的论证题、计算题和作图题。从题设到结论有一到两个弯子,思维量和解题长度都在加大,有了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对自己的提问,有目的地进行题设和结论的整合,得出一些新的可用的或待证(待求)的条件,在此提示学生重复对自己的提问,直至找到原已知和结论之间的知识链,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训练,师生一起讨论并整理出解题表,在高三的整个复习中都应用解题表解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大有提高。

四、对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产生的过度焦虑及时疏导

由于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过度焦虑,部分学生数学本身基础不太好,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大大影响成绩的提高。对复习过程中学生产生的过度焦虑,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必须及时疏导。

首先,在高三开学之初鼓动士气,让学生做好吃苦的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与缺点,不妄自菲薄,提出努力的方向,不好高骛远,提高对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充满信心地迎接高三的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每一节课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特别是要增强数学成绩在中下等的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觉得数学课能听懂,只要努力,数学成绩就能提高。最后,对待学生态度和蔼,教师要与学生情感相融,让学生觉得数学虽然可怕,但数学老师可亲,由亲近数学老师,渐渐地亲近数学。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恰当的期望是鼓励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动力,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

在复习之末,做好应试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要回归基础,比如:立体几何回归平面几何,回归结构图;解析几何回归坐标和方程,回归定义;排列组合回归枚举;数列回归等差、等比,回归基本量,等等,从基础的角度加以概括,让学生有举重若轻的感觉,考试时要以“稳”字当头,合理筹划,扬长避短,让学生满怀信心参加高考。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2]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祥兆.知识分类与提出数学问题[J].数学通报, 2005, 11.

篇4: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关键词:复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复习课应该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果说数学新授课是“画龙”,而复习课则是“点睛”。怎样上一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复习课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1.复习课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达到高效。

2.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要体现灵活性;要注重针对性;要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和生活性;还要加强开放性和情感性。

二、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我校构建了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儿童的发展为本,让复习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

1.明确内容,交代任务

上课伊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交代复习的目标,让师生明确本节课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2.知识再现,唤起回忆

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如,我在教学“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在家整理网络图,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梳理知识,导引练习

“梳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如,我在复习“大数的读法”时,先结合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最后总结归纳出大数的读法、写法,包括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由数位顺序表串成一条主线,同时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其实“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4.综合训练,拓展提高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如,典型多样练习:填空、选择、判断、运用等。一题多变练习“成竹在胸”这一环节的第六题,用0、0、1、5、5、8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精确到万位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精确到万位是( )。综合发展练习:最后的猜一猜。

总之,综合训练题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总结深化,提出希望(2分钟)

这一环节是全课总结,教师提出希望,布置一些实践作业等。如,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下节课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总是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但是教无定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大胆创新,潜心钻研,真正实现“复习课”的高效。

参考文献:

宗香.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J].新课程:小学,2010(08).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篇5:旅游心理学复习材料6

因此,旅游服务人员在客我交往中必须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兼顾,让每位客人都满意。

一、名词解释18%(每题3分,共18分)

2.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为了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观察力,作为服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倾听(2)仔细观察(3)尽量少讲

(4)不要把旅客留下的第一印象,当作信条加以肯定。(5)做好事先准备(6)注意谨慎(7)保持超然

2、良好的记忆能力。如何提高记忆力:(1)要明确记忆的目标和记忆的目的。(2)要精力集中,力求理解记忆。(3)要反复运用,加深印象。(4)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

3、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事物上的能力。(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要有坚强的意志。(3)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4、较强的交际能力。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际能力的要求应具备以下几方面:(1)应重视给客人的第一印象。(2)要有简捷、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2)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3)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2.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或团体特征的知觉。

3.晕轮效应是指从知觉对象的某个特征推及整体特征,就象月晕一样,由于光环的虚幻作用,使人看不清对象的真实面貌,又叫做光环效应。

4.刻板印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某类事物、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概括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样难以改变。

5.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6.特质论中的首要特质是指足以代表个人独特个性的特质。

二、简答题32%(每题8分,共32分)

1.旅游工作中客我交往的有何特殊性?(1)短暂性。

客人在一个目的地逗留的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只有一两天,因而客我之间接触的时间也相应短暂.客我之间相互熟悉了解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客我交往的深度短而浅。(2)公务性。

客我之间的接触只限于公务而不涉及个人关系,更不可能了解对方的全部历史。客我之间若发生公务以外的往来,一般是不可取的。(3)不对等性。

所谓不对等的接触,是指这种接触过程中只有客人对服务人员下达指令提出要求,而不存在相反过程的可能。

不对等接触也表示服务人员必须服从和满足客人的意愿。

但必须指出,客人的要求一定要合法,服务人员应讲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艺术性。(4)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

每一位客人的心理特征都有差异,因而他们有着不同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服务人员应尽量提供个性化服务。

但由于旅游活动的复杂与特殊性,往往使得一些同一社会阶层、同一文化、相同或相似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同质旅游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便出现从众、模仿、暗示、对比等群体消费特征,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善于总结同质群体的共性。

2014年6月2日

共页第1页

3.旅游知觉的有何特性?(1)旅游知觉的整体性

旅游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旅游刺激情境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旅游者的感官时,旅游者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旅游者对旅游刺激情境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称为知觉的选择性。(3)旅游知觉的理解性

旅游者在感知旅游对象时,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理解和解释,把它归入一定类别的范畴之内,并形成一定的概念,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者在知觉旅游刺激物时,虽然感知条件(如距离、位置、光线、时间等)发生变

共页第2页

化,但知觉印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旅游知觉的恒常性。4.简述游客投诉的原因、投诉时的心理特点和处理投诉的策略。

游客投诉的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由于旅游企业服务人员自身的原因,而使客人不满引起投诉(2)客观原因。第一,因为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很难量化,而旅游者的个性又存在着大的差异,对服务质量的理解也就不同,这就可能导致客人的投诉。第二,旅游企业的硬件配置未达标准,影响服务质量。

第三,价格不合理。第四,社会影响。

旅游者投诉时的心理特点。客人在投诉时的心理特点主要有:(1)求发泄。(2)求补偿。(3)求尊重。

处理投诉的策略。

(1)认真倾听。(2)保持冷静。(3)简要重复。(4)尊重同情。(5)弄清真相。(6)及时解决(7)善始善终。(8)完善制度。

(1)旅游前客我心理 :潜在游客的心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大众性活动,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游客。

潜在游客在成为现实的游客之前,人们通常要经历以下消费决策过程:问题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

拒绝的心理 拒绝的原因:

第一是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不够。第二是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项目不了解。

第三是本人在已往的旅游活动中曾经受到过伤害、失望,故对未来的旅游失去信心。

第四是受他人旅游的不好体验介绍的影响,而对旅游产生畏惧心理。

第五是人们自身肩负的责任,如工作的繁忙、子女的教育、父母需要照顾等。旅行社的心理策略

第一,利用广告的作用。

第二,做好现有旅游产品的服务及售后服务工作。第三,推陈出新不断变换旅游产品。(2)旅游中客我心理

游客的心理

游客在旅游中对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a、希望提供周全的导游服务。

b、要求导游服务讲究质量和信誉。c、服务的收费要合理。游客在旅游各阶段的心理

a、途中阶段的需要。这一阶段游客的需要可以概括为“安全、快速、舒适、愉快”八个字。

b、入境初期阶段的需要。游客初到异地,求安全和求新异的需求比较突出。c、游览阶段的需要。这一阶段游客主要表现为好奇、求美、求全的需要。d、结束阶段的需要。游览活动结束,即将返程时,游客此时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忙乱心理,二是回顾心理。导游的心理策略

a、预测游客的心理。

b、注意第一印象与最后印象。c、激发游客的兴趣。d、调节游客情绪。

共页第4页

三、论述题30 %(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旅游消费知觉与消费行为决策的关系

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旅途要快,游览要慢,一切要准时。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对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 对旅游交通的知觉:(1)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

乘飞机的旅客主要追求的是快捷、安全、舒适,他们对飞机的知觉印象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起降时间、着陆次数和服务态度。(2)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

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印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速度、时间、舒适度。(3)旅游者对汽车的知觉

通常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车窗的宽敞明亮程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听系统的效果,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

(4)旅游者对游览船的知觉

旅游者对游览船的知觉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游览船中途停靠岸的次数;第二是旅游目的地的远近;第三是游览船客舱、餐厅的卫生和装饰状况;第四是服务质量的好坏。

旅游目的地知觉: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受下列三个因素的影响: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2.分析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客我心理及其导游服务对策。

2014年6月2日

共页第3页

e、尊重游客。f、微笑服务。g、使用柔性语言。

(3)旅游后客我的心理 旅客的心理

其一,如旅游过程是成功的或顺利的,这种顺利的情绪,会延续到旅游结束后,还会表现也轻松、愉快及满意的心理反映。

其二,如旅游过程是不理想的,或是未能达到旅游者预期的目标,在旅游过程中就会产生不愉快、紧张、焦虑,甚至是气愤的情绪,这种情绪同样会延续到旅游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

11)金坑大寨梯田

12)其地(请注明)

5、来到龙胜以后,龙胜给你留下印象最好和最差的地方(景点)是什么?

l)最好印象的地方2)最差印象的地方

6、你对于龙胜在提供给外地游客服务方面的整体水平如何?

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4)不太满意5)非常不满意

7、您到龙胜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1)逛商场、购物2)参观县城3)游览旅游景点4)走亲访友

5)工作6)娱乐7)走进民族村寨8)其他

8、您对龙胜的总体评价

1)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差

9、您最喜欢龙胜的哪一类旅游产品?

1)欣赏自然风光2)参观民族村寨3)漂流4)参加民族节日5)其他

10、你认为最能代表龙胜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什么?(请注明3项)l)2)3)

四、综合题20 %

设计一份某地旅游形象调查问卷(最少设计10个问题),并说明问题的设计理由。

设计某地旅游形象调查问卷10分,说明问题的设计理由10分。

例如:龙胜县旅游形象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您好!

为了更好地发展龙胜县的旅游业,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需求,请您提供宝贵的意见,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的序号打“√”。谢谢您的合作。

桂林工学院旅游规划设计院

1、请问,你是第几次来龙胜?

1)第1次2)第2次3)第3次4)4次以上

2、来龙胜之前,你对龙胜市的了解主要通过下列何种途径?(可多选)

l)电视2)报刊、杂志3)广播4)书籍5)口传 6)旅行社7)旅行指南小册子8)以前在龙胜市的经历 9)英特网10)其他(请注明)

3、你首次来龙胜市之前,龙胜市在你心目中的形象,请选用3个词汇描述。1)

2)3)

4、你认为对于首次来龙胜市的旅游者,下列哪些地方是必须一游的?

1)龙脊梯田2)温泉3)银水侗寨4)岩门峡漂流5)白面瑶寨 6)黄洛瑶寨7)金竹壮寨8)温泉森林公园9)花坪自然保护区10)红瑶寨

2014年6月2日

共页第5页

篇6:儿童心理学复习材料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关键词是: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

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知识掌握心理学;

3.技能形成心理学;

4.品德心理学;

5.教学心理

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

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

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

• 1.我国的分类:

⑴知识的学习

⑵智力技能的学习

⑶动作技能的 •

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

⑴言语信息的学习•

⑵智慧技能的学习•

⑶认知策略的学习•

⑷运动技能的学习•

⑸态度的学习

3.布卢姆的分类

⑴认知领域的学习

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⑶情感领域的学习•

(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盖茨(A.L.Gates)1956年说过

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在盛行唯智主义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提醒人们不要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初尝人生经验,感受发现的喜悦,回味奋斗的乐趣,体味创业的艰辛,领悟朋友的情谊,重温父母的恩情,理解老师的胸怀。

三、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

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心理学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1.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

2.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

4.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

5.教学: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指导方法。

6.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实例1: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1)尝试法

(2)有次序地计数

(3)知识建构法 •

四、学习动机含义、结构与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景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 •

2.情景动机与人格动机 •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

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

4.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的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

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4.学习动机和学习是互惠的。

5.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五、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

(一)驱力论和强化论

驱力论

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满足需要、降低内驱力的活动。•

强化论

一个反应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就增加。所以操纵有机体行为发生以后的强化事件,就足以引起并维持其学习行为。

习得性失助

相反的情况: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学习者的反应时,学习者学到了另一个事实:不管它作出反应与否,不管它如何反应,他将都得不到强化(奖赏),他作出任何努力都是无用的。这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成为习得性失助。

(二)需要层次论(A.Maslow)

1.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包括认识需要、审美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的壮况,但其中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

激励动机要着眼于满足学生需要;

需要是有层次的,心理上不安全的、没有受到集体接纳、关爱的学生不会主动探索和理解新知。

(三)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1938)提出。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四)归因理论(B.Weiner)

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的后果是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即: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

内外源 •

稳定性 •

可控性

• 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A.Bandura)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 的能力所持有的一种主观判断与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动机。

班杜拉区分了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对自己具有成功地完成这种特定行为能力的信念。

功效期待建立在几种信息源基础之上

1.操作成就

2.替代性经验 •

3.口头说服 •

4.情绪触发 •

5.情境条件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培养有关技能;

发展敢于尝试的精神; •

获得成功经验;

获得反馈,受到鼓励;

对自己的成败经验做积极归因; •

观察他人成功范例;

营造宽松氛围,减少焦虑。

(六)自我价值论

该理论由卡芬顿(M.V.Covinton)提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

那些追求成功而又不能成功的学生,为了不承认自己能力低下,以维持自我价值感,只有不努力、不发奋,甚至为自己学习设阻。

自我价值论可以解释: •

差生为什么不学习?

优等生为什么也会不愿格外努力? •

为什么会产生学业自我妨碍现象?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学习动机为什么降低?

学业自我妨碍:“在成就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学业自我妨碍的表现有:

学业拖延、减少练习、降低努力、声称考试焦虑、情绪不良、选择不可达到的目标、选择妨碍学习成绩的环境。

五、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学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积极化。

例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例2:力臂与力矩

问题情境的特征:

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例3:0.999···<1 •

设X= 0.999···

(1)•

两边同乘以10得 •

10X=9.999 ···

(2)•

(2)-(1)得

9X=9,两边同除以9得 •

X=1,即 •

上一篇:学校运动会贺信下一篇:中建三局新员工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