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可行性分析

2024-06-07

活动可行性分析(精选8篇)

篇1:活动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一、说明:由于活动准备较早,怕赞助会影响进度,所以在校学生会出台《申报活动流程》之前,自律会已经拉到赞助,在此望老师见谅。

二、活动背景:进入大学,有的同学选择当学霸、有的同学选择从事学生工作、有的同学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有的同学选择社会兼职,剩下的则碌碌无为的荒度大学时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生足不出户,闭门玩电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

三、活动目的: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外出娱乐的平台,于此同时增进宿舍之间的联系与友谊,在团队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给大学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承办组织:由校学生会校自律会牵头,华侨大学电影协会、音乐协会协办,集三个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共同承办该项活动,在活动流程中分工明确,注入电影、音乐元素,通力合作使活动更加色彩纷呈。

五、赞助商:由“Xpace真人密室逃脱”的黄明华老板全额赞助,提供千元现金及丰厚奖励(海南双人游,正规渠道),也受到大力支持,在老师同意批复后,就进行合同的签订。

六、活动的内容:以电影及音乐的形式呈现,包括才艺表演环节、团队协作环节、团队竞技比拼环节,在“我爱记歌词”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吸引力强、活动趣味性高,应该有较大的影响力。

七、活动举办时间:活动举办时间在期中考后,定于12月初,与学习并不冲突,也可以当做是期中考后的一次放松,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备战期末考,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对华侨大学、学生处、校学生会的认同感。

八、活动的影响:活动过程中参赛者将会认识不同的同学,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可以增进宿舍之间的友谊,对大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平台。

九、活动特色:

1.由校学生会自律会主办、华侨大学电影协会、音乐协会协办,强强联合。

2.活动新颖性强,同学认可度高,宣传效果好的话必然可以吸引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

3.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自行组队,旨在增进宿舍间同学的友谊。

十、自律会和本活动的关系:

1.本活动任何部门办都可以,但是自律会办该活动的目的在于以宿舍为单位申报、增进宿舍友谊;也希望可以鼓励大家走出宿舍多参与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圈。

2.楼栋自律会是校自律会的后备力量,参赛者与观众的安排都可以从楼栋自律会中调拨人员,可以把这个活动办成以楼栋为单位而进行比拼的活动。

篇2:活动可行性分析

1、问卷调查方式方式简便、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低且便于操作。

2、小组内成员在相关课程上系统学习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流程等,保证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3、实体问卷填写方面,校内外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目标访者进行问

卷的填写,保证样本的广度以及抽样的有效性。网络问卷方面利用人人、微博等网络平台可以保证网络问卷填写的数量和人群范围。

4、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

篇3:活动可行性分析

数学建模进行数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是:从若干实际问题出发———发现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论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数学建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拓展知识面,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数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使高职数学教改举步维艰, 主要表现在:1) 教学内容重古典、轻现代, 重连续、轻离散, 重理论、轻应用;2) 教学方式和方法重演绎而轻归纳, 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启发思维少, 课堂信息量小,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3) 教学模式重统一、轻个性, 过分强调教材、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的统一, 缺乏层次性、多样化, 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培养规格的要求;4) 考试内容单一, 偏重于理论和繁琐计算的考察, 忽视数学应用和知识引申的考察, 不能反映出学生真正的数学水平;5) 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不广泛, 大多数教师的教具还停留在粉笔加黑板上, 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不强, 教学效果不理想;6) 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协调不够, 与其他学科不能充分地相互补充。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反映出数学教改的迫切性。审视当前我国的高职数学教育, 寻找其改革的出路和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 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数学建模活动以其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它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数学建模既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又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环节, 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共同参与意识的培养, 改变了由教师单项传输的教学模式。因此, 以数学建模教育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可行性分析及实现途径

(一)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能加速应用数学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培养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能促进数学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和应用型数学人才的培养。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 它不要求有十分高深的数学知识, 但涉及的面很广;并且一般没有事先设定的严格的标准答案, 但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参赛者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数学建模活动采用开放式, 可查阅资料和使用计算机, 每个参赛队由三人组成, 可自由组合, 也可跨系、跨专业组队, 参赛队必须在三天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 计算方法的设计和实现, 结果的分析和检验, 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参赛小组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收集资料, 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 甚至通过网上查询来完成解答。因此, 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加速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应用的极其广泛性 (另两个特点是抽象性和精确性) , 宇宙之大, 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建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很广, 用到的知识面比较宽, 不但包含了较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技巧, 而且联系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背景:如生物、物理、医学、化学、生态、经济、管理等。我们认识到单靠数学系的老师担当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知识传授可能不够深入全面。因此, 学生在课下还需要自学。如建模方法与应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生态数学模型、概率统计排队论、层次模型分析、图论、离散数学、计算机仿真、案例分析、Matlab, Mathem atica等。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视野。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努力自学, 有利于将学生的潜能更充分地发挥,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 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 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得到发展的。教学中, 数学建模方法和思想的融入,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 唤醒学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 而建模既要求思维的数量, 又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其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 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类比等各种综合能力。对一个实际问题而言, 一般不是只有一个正确模型, 许多不同的模型都可以用来解决相同的问题, 而同一个抽象模型又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 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和规定的数学工具, 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模式可以遵循。通过建模, 学生要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抓住问题的要点, 并将问题中的联系归成一类, 揭示出它们的本质特征, 得出解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 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 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 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的实现途径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的训练, 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开设数学建模课, 这个途径受到时间的限制,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由于学制短, 分配给数学课程的时数较少, 这对于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是非常不够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贯穿到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程中去,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初步获得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技能, 为他们日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 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一种教育方法。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中, 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要把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放在首位,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摘要:高职数学教育的目的也不仅是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学习数学思维。正因为如此, 数学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具有极大生命力的分支——数学建模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极大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数学建模活动,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庚.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A].数学文化报告集[R].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篇4:活动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体育活动;定向运动;可行性

一、前言

目前,我校体育活动局限于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在学校秋游、春游中活动,学生大都是散步、聊天,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如今高校中广泛开展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定向运动,是否也可作为引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我校体育活动中开展定向运动是可行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5份。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调查结果分析

定向运动是参与者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以徒步越野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到达若干个被同时标记在地图上和地面上的检查点的运动。该运动既可在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森林、山地和公园里进行,也可在校园和街区中开展。

1.我校目前体育活动现状

在被调查的186人中,有161人参加体育活动,占86.8%。体育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很受中学生欢迎,我校有篮球场17个,羽毛球场3个,足球场2个,乒乓球台8个,尽管这么多,但几乎每天都被占满。我校的秋游、春游、校团委活动、高一新生入学活动内容单一,项目不够新颖。学校应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一种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要根据当代中学生目前对体育的认识及理解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从玩中学,学中玩。

2.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选择新内容的原则

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教师要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并非喜欢什么就可引进什么,定向运动引入体育选项教学内容是符合一定原则的。

(1)目的性原则

新课标对运动技能领域提出了“学生要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的目标。学生在野外条件下,能运用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定向运动能达成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有较大的价值,符合体育的特性,又具有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基本特征。

(2)安全性原则

定向运动有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在野外进行,也可以在公园里举行,更可以在校园和街区中开展。在经过教师精心准备后,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具有基本的安全性。

(3)可行性原则

定向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无须进行大的投资和改变就可以实施,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我校有优秀的定向教练,还有每年两次的公园郊游,更能较好地开展活动。

(4)趣味性原则

定向运动可以搞得很正规,也可以搞得很轻松。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定向运动爱好者以前就开展过公园定向、家庭定向等许多有趣味的项目,这些有益身心的定向活动,因其又有“夺宝奇兵”的游戏性质,很受大多学生的喜爱。

3.我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优势

定向运动对提高肺活量有着极高的价值,这为中学顺利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依据。

(1)简单的场地器材为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定向运动只需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在学校、公园以及野外进行,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像其他项目要求那样高。如“百米定向”等练习,由于其练习场地是在一块100米×100米左右的范围内,检查点的个数和顺序也可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同样能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积极奔跑的能力。

(2)定向运动在我校的开展情况

我校占地9.8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定向运动队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校园里的练习,也吸引着众多学生好奇的目光,这为我们把定向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该项目在我校的开展已7年有余,在我校自主报名参加训练的学生中选拔了一部分参加全国及省市的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学校领导的前瞻意识,为学生参加高级别的比赛提供支持,更为学生有一技之长进入高校创造了条件,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结论

从实验调查中可以发现,通过一段时间定向运动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定向运动是一项健智强体的运动,有利于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由于器材、师资等条件的便利及每两年的校外郊游更适合在中学生中开展定向运动。切实做好安全保障是开展定向运动的首要工作,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瑜,方信荣,尹红松.不多走一步路定向越野[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毛振明,懒天德.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J].学校体育,2006(4).

[4]张长勇.小学生定向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J].学校体育,2006(3).

[5]王翔,彭光辉,张新安,汤万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5:社会实践活动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调查主要是在北京市范围内展开,外出乘坐公交

方便出行,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同时可用手机拍照片、录音等,没有额外的花销。如果调研成果显著,还会得到经费支持。

(2)时间可行性,在周末的时候,我们选择大家都空闲的时间去发

放调查问卷,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一起开会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在工作日时,每个人自主上网查资料,并分析调查结果,为写调查报告准备。在总体框架下针对不同情况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完成各自的任务。

(3)组织可行性,在实施调查前,我们小组成员做了充分的资料收

集,认真探讨了调查思路,详细的安排了调查进度,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别负责具体的工作。就工作需要建立了公共邮箱和QQ群,方便资料共享和交流。

(4)社会可行性,我们的课题是调查人口及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问

题,了解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居民带来的影响,倾听他们的心声,结合实际,对这项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利于政策的更好实施,更加切实的保障居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5)技术可行性,我们的调研形式以调查问卷,访谈为主要形式开

篇6:活动策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活动简介

活动开展意义

可行性分析

外部环境

内部活动

可行性分析结论

应急方案

天气状况

设备故障

观众秩序

一 活动简介

二 活动开展意义

三 可行性分析

⒈外部环境

⑴举办的时间以及空间

⑵学校环境

⑶社会环境

⑷安全问题

⑸如何面临其他组织在同一时间内所开展的活动(竞争力、优势)

⑹影响的评估(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⑺自然状况(比如天气)

⑻预测活动参与者的响应程度

⑼经费的安排

⒉内部环境

⑴活动前期准备的时间安排

⑵经费(是否能在有限的经费内开展活动)

⑶学生会各部是否能够满足活动的开展

⑷承办活动的部门举办活动的优势

⑸所需道具的提供

⒊可行性分析结论

四 应急方案

篇7:社团活动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报告

一 社团发展交流发展交流研讨会 我校并没有社团组织这样的研讨会 2 部分社团发展缓慢,且方向不明确 研讨会易于组织并且对社团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 两社一家 部分社团(协会)干事相对较少活动举办难度较大 2 目前很多同学都愿意尝试参与多个社团活动的举办

三 与新生交流 学院迎新晚会相对较晚 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效果更加

就社管会批复我们的不同观点

社管会观点:

两社一家 研讨会晚会 缺少可行性

我们的观点:

两社一家 研讨会活动对我校部分社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部分社团应为干事不足,举办活动是人力资源有一定的缺乏;研讨会能为社团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观点方向。两社一家和符合我校部分学生的愿望。况且研讨会两社一家两个活动易于组织对组织能力要求不是非常高。因此我们认为此二活动具有可行性

社管会观点:

新生交流的不必要性

我们的观点:

各学院的观点大都在军训过后而我们针对的是军训期间,而这段时间也是新生们最难以适应的时候,因此我们认为其具有必要性 社管会观点:

敬老院活动与宗旨不符与爱心社活动重复

我们的观点:

我们选择敬老院目的有二,其一:我是看望老人,最重要的是老人们的过去经历对我们都是珍贵的财富。与老人们交流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何况关爱老人也不仅仅是爱心社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样的活动又怎么能说是重复呢

社管会观点:

社交能力讲座与演讲峪口擦此协会 礼仪协会重复

我们的观点:

对于社交能力讲座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演讲与口才协会礼仪协会在形式上可能相似,但目的各不相同,这就好比同样的一条路我们大家都在走但我们的终点是不一样的。

团委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你们能抽时间来看我们的社团策划,交|流社是我们去年十一月开始策划的一个待审社团,我们成立社团的宗旨在于给我校同学提供跟多的锻炼学习的机会。而我们都把这当做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

我们策划的社团活动主要以小型活动为主,小型活动的优点是易于组织操办,但我们也会适当的举行相对较大的活动,毕竟大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更加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老师我们衷心的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这样的一次机会·· 此致

敬礼

篇8:活动可行性分析

网络化时代, 无“微”不至。将公益以“微”冠之便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借助微博平台发起的公益行动;二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着手, 强调积少成多, 将点滴公益汇集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将慈善的门槛降至最低, 将可行性升至最高。

笔者所在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以下简称“越秀”) 从2007年起, 立足学院SPT (Successful&Practical Talents) 人才培养方案, 提出了普及全体在校生社区义工服务模式, 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越秀的社区义工, 尤其是注重义工精神的培养, 在很大程度上已优先于国内其他许多高校, 将公益以思政课程并结合服务实践的形式在在校学生中予以推广。六年来, 社区义工服务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目中, 公益服务精神已成为越秀学子崇尚的道德理念。然而, 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校内义工服务, 完成各类义工项目获得义工工时及学分的同时, 校外义工却因各方面的限制难以实现全员普及。学生在校内公益全员参与的影响下, 公益的意识自我内化, 亟须一个推手, 将公益的习惯带出校园, 走向社会。“微公益”以其平民性、迅速性、利他性及创意性的特点, 十分符合越秀大学生的公益需求特点。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大学生能够以“草根”的身份践行公益。“每个人都是平凡人, 每个人又都是伟人”, 举手之劳, 片刻之间, 点滴善行。这就是微公益给学生带来的全新道德理念以及价值观。

纵观目前越秀社区义工服务的实践环节, 校园微公益活动的组织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形成一系列的微公益活动平台尚未搭建, 缺乏具有越秀特色的微公益品牌。笔者认为, 在传承义工精神的基础上, 校内普及微公益活动有着极大的动力、意义及可行性。通过分析调查校内现状, 笔者深入分析微公益在越秀校园开展的所具备的条件及形式, 同时,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 证实微公益活动将成为日后社区义工课程实践部分的重要环节, 并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

2、越秀校园普及微公益活动具备的条件

在义工课程的引领下, 人人义工已成了越秀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此基础上全面普及微公益活动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2.1 社区义工理论课程强化主体意识

2.1.1 义工课程的有效设立

越秀社区义工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宗旨为“We serve, We enjoy”,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能力, 牢固树立公民意识、服务意识。课程目标为通过义工服务让学生及早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在义工课程的引领下, 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年起便接受义工理论课程的学习, 并配备相应的义工教材 (社区义工理论与实务) 及专业思政课教师, 理论课总学时长达30课时。学生对于义工服务的概念, 国内外义工发展的概况, 义工的素质技能, 组织管理, 服务内容到公益服务的基本知识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于什么是微公益, 微公益服务及活动, 学生在完成大一义工课程的同时基本能了解其内涵和意义。这为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1.2 学生公益意识强化

当今大学生存在“智力因素高, 非智力因素弱;政治热情高, 综合素质弱;理论水平高, 实践能力弱;自我评价高, 社会责任弱”的现状。笔者曾在校内做过一项调查, 针对100名越秀国际商学院大一新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 只有17.5%的学生表示入学前曾参与过公益活动, 但经过一年的义工课程学习, 87.9%的学生参与了校内的义工服务, 平均服务工时为29.5小时, 最多的一名学生仅半年, 服务工时便高达105小时。校外义工的参与率也达25.3%。这说明学生从思想上已树立了公益的意识, 并愿意用行动付诸实践。微公益活动的全员参与需要学生的从思想根源上牢固建立奉献、服务的意识。义工课的开设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公益观念。

2.2 社区义工服务实践带动公益习惯

目前, 越秀校内义工服务项目甚广, 固定项目包含餐厅服务、公益服务、校园保洁服务、双语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大型活动服务、超市服务、打印事务服务、外事服务九大类, 临时项目包含医疗辅助服务、行政辅助服务、教学宣传服务、考务服务、校园保卫、接待服务等。课余时间,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适合的项目参与义工活动。在校的学生中, 每一个人对于义工服务都有自己的一段经历, 做义工已经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另一项针对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微公益的调查中显示, 93.5%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加。在这种人人义工的氛围下, 公益习惯得以逐步养成。而微公益活动的全员化就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参与。

2.3 校园的网络化

实现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全员参与, 需要依靠网络传播力量。“90后”的大学生, 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是校园微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的主力军。学生在校园里有人人, 有微博微信, 有QQ等等多种网络沟通交流平台, 一条微公益的信息可以转发成百上千次, 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网络化下的校园微公益, 为实现公益全员化增加了砝码。

3、越秀校园微公益活动开展的原则及方法

3.1 越秀校园微公益活动开展的原则

3.1.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管理的原则

学生是校园微公益活动参与的主体。这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权, 教师从旁指导, 给予意见。即便在活动初期学生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要舍得放手并积极引导。在不断的磨炼中, 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信息得到增强, 从而提升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3.1.2 坚持活动开展连续性的原则

微公益活动的连续性可以打造成一个品牌特色, 扩大其影响力。分析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的时间段, 低年级参与的积极性较为强烈, 但进入高年级后, 由于求职、考研等种种压力, 时间的分配上使他们很难再投入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不得不放弃或中断, 使活动失去连贯性, 缺乏吸引力。因此一方面要使活动常态化, 另一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及时吸引和培养一批新人, 保证参与人员队伍相对趋于稳定,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3.2 越秀校园普及微公益活动的方法

3.2.1 立足于校园、扎根于基层

校园微公益活动的普及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立足校园, 扎根基层。笔者所在的国际商学院从2012年发起“青春暖流·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至今, 已陆续推出六项内容不一的活动。如一“薪”一意心手相连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 凭借自己的双手, 打一天工, 赚一份收入, 为农民工子女献上自己的心意, 将收入捐给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用于购买新华字典及汉英词典。另外有“青春闪光”微行动教育帮扶团志愿者们利用暑假对“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家庭孩子”进行教育帮扶结对。这样的微公益活动就在学生身边, 方便参加, 也容易体现自我价值。

3.2.2 创越秀特色微公益网络服务平台

通过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 可以使微公益活动有规模有秩序, 常态化发展, 也有助于建立校园特色微公益品牌, 扩大活动影响力。网络平台的建立, 学生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学院各类微公益活动开展的情况, 各学院之间的微公益信息也能通过网络平台互通有无, 架起服务桥梁。配合微博、QQ、人人等多种传媒方式, 将微公益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校园内传递。这是信息集中化给微公益活动开展带来的便利。

另外, 平台的成功搭建, 能使志愿者队伍集中配置。如参考绍兴县微动力 (2012年被省委组织部官方网站做典型推荐) 网络平台的创建模式, 志愿者可直接在网上进行报名注册, 填写个人职业专长等等, 达到活动项目和个人专业特长相匹配的效果, 使志愿者个人的资源得到有效发挥。

3.2.3 完善组织及管理体制

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的建立, 有助于实现微公益活动开展的长效有序化。越秀校园微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 需要完善组织及管理体制, 做到管理组织化。由各二级学院团委牵头发动, 集体统一注册志愿者, 并制订落实相应管理制度。

在兼顾团队有序管理的同时, 激励制度必不可少。将志愿者个人服务实践量化, 分别设立个人和团队两个服务时间的排行榜, 评选月度和年度“志愿者之星”并给予适当奖励。这对于保证个人及团队服务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否则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微公益活动开启了越秀校园义工活动的新时代, 只要有爱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通过对越秀校园微公益的实践、尝试与思考, 通过校园微公益活动平台的搭建, 使大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进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这对于目前越秀社区义工课程的实践环节树立了一个新的航向标。

参考文献

[1]曹恒涛, 沈洪波.高校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实证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 2012.3 (上)

[2]冯莹姣, 周瑞法.微公益:具象化公益的道德内化——浅谈微公益对公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J].2012. (01) .

[3]徐左平, 杨成森, 何海翔.社区义工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2.

[4]郑玉婷, 胡宇齐, 缴蕊, 吴婉秋.高校“微公益”:爱, 并快乐着[N].中国教育报.2012 (008)

上一篇:社区捡垃圾活动总结下一篇:我的奋斗目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