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2024-07-19

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共12篇)

篇1: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永安社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计划邹永昌理事长说“做残疾人工作是积德行善的事业,是功德无量的事业”,永安社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计划。我庆幸能成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我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2011年的残疾人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贯彻市残联和街道的有关指示精神和部署,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及时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及动态,倾听其呼声,反映其要求,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服务,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

二、做好对本社区残疾人的扶贫、就业、残疾人康复训练、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工作计划《永安社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计划》。

三、开展好助残日等节日期间的活动,努力做好阳光家园、cbm社区合作项目的工作及活动带领残疾人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

四、加强学习各项康复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以便能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永安社区:徐文君2011年1月5日

篇2: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永安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及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三明及永安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紧紧围绕两个体系建设,按照年初的工作要点,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我市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永安市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 “全省组织建设年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成效

(一)领导重视,残工委成员部门密切配合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时发布实施《永安市残疾人“十二五”发展纲要》及纲要主要作务和措施分解表。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8月份市政协还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我市残疾人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帮助呼吁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省、三明市残联领导多次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为提高我市残疾人政治地位,本次政协换届,残疾人首次当选市政协委员,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组织部、市编办等七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市残联联合制定《永安市康复站建设实施方案》,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协作,为我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扶贫解困及法律援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各方面联动齐抓共管、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关爱扶助残疾人的良好局面。

(二)广泛宣传,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为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在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政府副市长、残工委主任严绍裕在永安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在国际残疾人日期间邀请国际影星张静初女士来我市看望残疾儿童并捐赠了15套的助听器;积极推荐爱残助残典型参加三明市文明办、三明市残联组织的三明市第二届“十佳爱心天使”评选活动,吴爱珍、邱招妹两同志荣获 “十佳爱心天使”称号。经常在《永安新闻》、《走遍燕城》、永安残联网站等栏目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发布工作动态信息95条;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置一条固定醒目的宣传标语;征订95份《中国残疾人》、《三月风》分发给各乡镇(街道)、社区和部分重点村(居);利用重要节日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起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

(三)找准核心,不断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

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工作中做到:“低门槛、广覆盖”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一是保障残疾人收入。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农村876户,城镇297多户贫困残疾人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2840多名重度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每月给予城镇50元,农村30元的生活补贴。二是保障残疾人养老。全市4000多名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养老保险,每人每年按个人缴费最低档次100元标准由市财政全额代缴;49名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给予每人300元补助,开展“居家托养”补助活动,对全市51名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实施每人每年5000元 的“居家托养”及22名“福乐家园” 托养补助,解决残疾人老有所养问题。三是保障残疾人医疗。42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大病二次救助;为161名精神病人实施服药住院补助;3名残疾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为4846名70岁以下(精神病人除外)的残疾人办理意外保险;全市76名残疾人死亡得到补助。以解决残疾人病有所医问题。四是保障残疾人安居。实施“安居工程”,帮助80户残疾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16户残疾人建沼气池得到每口300元的补助;五是保障残疾人就学。实施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为85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入学补助款7.65万元,圆了困难学子的入学梦。

“高标准、严要求”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改善康复服务条件。目前,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室),配备了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及亲友满意意达到95%以上。继续做好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对接工作,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50例。争取到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为我市8名聋儿配备助听器,价值20万;争取到省残联为我市30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费补助,每人5000元;为300余名肢残人免费赠送轮椅,为7名脑瘫儿童赠送便携式儿童轮椅;以民办公助形式完成“福乐家园” 建设,解决20名轻度智障、精神病患者康复、托养的问题。市残联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咨询热线,定期为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完成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中心建设,为残障人士提供各类器具的展示、销售、装配及维修服务。二是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是规范机构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试行)》标准,对就业服务大厅进行全面改造,健全工作机制,狠抓窗口建设,规范服务功能,目前已通过省残联机构规范化建设验收。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以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抓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全年共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130名;举办2期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有60余名残疾人参加。二是政策扶持。对缺少生产启动资金的残疾人,为其创业提供免息小额贷款,今年共为15位残疾人提供21万元的小额贷款。给予7名有较大规模的残疾人创业一次性5000—10000元创业资金补助;三是跟踪服务。对创业就业后的残疾人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创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西洋镇残疾人涂春藤,与人合伙种植了10多亩的香菇,市残联不仅为其提供了2万元的无息贷款,向上级争取了5000元的扶持款,还不定期与农业部门一起,指导他在种植香菇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四是促进比例安置。年初市残联加大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宣传,在服务大厅开设专门窗口,方便企事业单位申报及审核,在审核中,严格把关,对虚报残疾人数或只发少量的生活费而不安排上岗的,坚决不给予纳入比例;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单位要求立即纠正。

4、6月份,两次与国税、地税、民政等部门到9家福利企业和部分申报按比例安置残疾人企事业进行核查,现场察看提供的安置残疾人名单与在岗残疾人是否一致,以及残疾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情况。今年,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6名,新增残疾人个体就业63名。全市残疾人就业人数达4829名,就业率达85%,其中:个体就业4247名,福利企业集中就业324名,按比例就业258名。五是行业管理。11月份开展盲人按摩场行年检工作,对不合格的场所进行清理整顿。目前,全市现有盲人按摩所6家,安置盲人就业19名。为鼓励盲人就业,今年又输送3名盲人参加按摩培训,对有困难的和安置残疾人就业较多的按摩所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六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设立的专项政府性基金,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地税部门的工作任务,因此市残联、市地税密切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将残保金征收管理规定、服务指南手册等送到各缴费单位,做好宣传工作,特别强调了逾期仍不缴纳的,征管信息系统将产生滞纳金,同时取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以会议纪要等形式明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残保金缴纳,与残联、财政共同下文《关于做好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的通知》,共同开展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重点的宣传工作,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独立申报缴费意识。2011年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40万元。七是结对帮扶。市委组织部、市党工委等几家部门积联合开展“一对一”牵手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有112个单位或个人与残疾人结对帮扶。八是信访维权。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援助服务,及时接待和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查处侵害残疾人案件,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年共接待残疾人来访310多次,来信23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为方便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推进无障设施建设。城市主街道、宾馆、图书馆等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建都设有无障碍设施;今年还为42户肢体残疾住户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120名残疾人机动车发放燃油补贴,改善肢残人生活状况;为提高法律政策知晓率,在重大节日,邀请劳动、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残疾人保障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印制宣传手册,发放到社区、农户提高全社会关心、尊重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四、选择载体,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一是健全机构。市残联调整充实了残疾人5个专门协会成员,实现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活动,市残联成立了助残志愿者协会,永安燕城爱心协会及燕城爱心同盟群的志愿者加入协会,目前登记在册志愿者达1027名。充分发挥残联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建立市、乡理事长联系残疾人代表制度。即市级理事长联系10个残疾人代表、副理事长联系5人残疾人代表、乡镇理事长联系3个残疾人代表、一个残疾人代表联络3-5个残疾人,即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市、乡二级只要牵涉到的有关残疾人发展重大事项时,都有邀请部分残疾人代表列席参与研究。为更好地为我市残疾人服务,各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实现了“九个有”和“六个一”。二是充实队伍。四月份,通过选聘为全市各个乡镇(街道)配备了一名残疾人专职联络员。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工作考核办法,年终对所有乡镇(街道)残联及村(居)联络员工作进行考评,优秀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不合格的联络员予以解聘。三是加强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的形式对全市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业务工作,四月份对乡镇(街道)理事长、专职联络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参训人员30余人;

六、七月份由市残联理事长带队到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28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联络员的办事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四是完善功能。为提高综合服务功能,2011年上半年,按照中残联“七位一体”的要求,对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进行全面改造,完善各项服务功能。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就业服务大厅、辅助器具展示服务厅、康复训练室、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盲人推拿中心、声读音物室,心理咨询室。目前,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已接受省残联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验收。还以民办公助形式开设“福乐家园”,可以解决20名轻度智障的托养问题。五是依法办证。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各种优惠政策,根据省、三明市残联的统一布置,采取五项措施,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证的办证力度。目前办证率已达56%以上,列居全省第二。

五、搭建平台,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一是发动社会助残,丰富活动内容。2月份,与文联、燕江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残疾人元宵诗会,有60余人参加,并征集了100多首的诗歌,并编印《自强之歌》书籍;5月份,“全国助残日”期间,与文明办、团委、妇联、劳动、司法等部门联合在文体休闲广场举办大型残疾人文艺及政策宣传活动。为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与关工委合作,共同开展“三牵手”关爱残疾儿童活动。4月中旬,市燕西街道开展“三牵手”活动启动仪式,共有9对残疾孩子与老同志牵手;5月份,市燕南街道建南社区与特教学校 开展“大手牵小手”剪纸辅导班,共有10位学员参加。同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发挥协会职能开展自助活动。市残联拨出5万用于五个专门协会活动经费,各协会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在“自闭症日”、“肢残人活动日”、“聋人节”、“精神卫生日”、“国际盲人节”等开展游园、智力竞赛、登山比赛、座谈会和义诊等活动,既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六、做好日常事务,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是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综治、文明单位、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和职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全年未发生被机关效能通报及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二是认真做好挂包村、社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署,市残联负责挂包福庄村和红山社区。年初及时与村、社区进行了对接,了解挂包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存在的困难,残联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了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并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帮助。三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拓宽思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完成引资730万元。占任务数的139%。四是参与城市立面改造工作。为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城市立面改造任务,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深入住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好工作,取得住户配合,圆满完成任务。五是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及时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各类统计年报、快报、有关材料及时上报,做到数据准确,档案齐全、整理规范。

篇3:合村并居社区残疾人社区参与探析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残疾人还处于保障基本生活层面。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10 a后的今天,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由农村贫困问题连带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仍受到广泛关注。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6225万,占农村总人口的6.95%,占残疾人口的75.04%。由此可见,我国残疾人口的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才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社区是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空间,社区发展在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发展空间和资源平台的同时,其有待改进之处也较为突出。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是残疾人自身的发展,但残疾人在社区发展中却处于被动地位,当前多数社区在提供资源的过程中有喧宾夺主之嫌,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残疾人的话语权与参与权并忽视了残疾人自身能力的建设。在此情境下,残疾人的需求难以得到真正满足。因此,残疾人的参与是社区提升残疾人服务的关键所在[1]。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合村并居后的残疾居民,其实是原来生活在农村,由于城市化和自然灾害的推动,被动地集中居住在现在的城镇小区,告别了散居临盘,入住单元楼的社区居民。其中大多数人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如种菜、养畜,他们在思想和习惯上有农村残疾人的特征,在社区参与和社会生活上也有城镇社区的特征。这类残疾人如何融入社区、如何通过社区参与改善境况,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保障在社区层面针对具有农民背景的残疾人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学界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最多,其次是残疾人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等。张甜甜等认为,残疾人社区参与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基本领域。郭春宁认为,残疾人社区工作主要包括社区康复、社会救助、社区就业、社区教育、社区无障碍建设和社区维权等。事实上,残疾人的社区参与内容丰富多样,如社区政治活动、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人际交往、社区治安、社区救助和残疾人及其家庭能力提升等。黄荣贵等提出社区参与分为三种类型:抗议型、体制化与公共型[2]。本文所指的社区参与属于公共型参与。

社区参与是一种公众参与,意味着社区居民对社区责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为社区共同利益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社区参与是对各种决策及其贯彻执行的参与,是对社区的民主管理,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向地方政府表达意见,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文认为,残疾人的社区参与是残疾人及家庭与其亲属以外的社区人群发生互动,互动过程和结果都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有形或无形的益处,宏观上也促进了社区建设和社区融合。

2 合村并居残疾人社区参与现状

本文选取的合村并居案例是成都市FT社区,通过30 d的实地调研和观察,了解到该社区是因地震灾害的推动而形成的全国首批农民集中居住区,2008年地震以来,陆续搬迁入住3118户居民,截至2015年底,总人口数为9547人。灾后重建搬迁入住的是第一批,随后几年陆续入住的原因有工业园区占地、道路机场修建、4·20芦山地震安置等。目前,社区仍然在扩建,也有一批失地农民等待入住。

FT社区现有残疾人105人,其中,肢体残疾人数最多,有65人(65.71%)。残疾人年龄普遍偏大,50岁以上的有73人(69.52%),残疾等级分布见表1。残疾等级是指对残废轻重和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而确定的等级。一级残疾是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是极重度残疾;二级是重度残疾,饮食起居需人扶助。一级和二级残疾人对照顾者的依赖程度非常高,30人(28.57%);三级和四级属于中度残疾和轻度残疾,饮食起居偶尔需要人协助,大多时候可以自理,甚至可以从事适当工作或轻便工作,这类人有75人(71.43%)。其中,三级和四级残疾人是残疾人社区参与的主要力量,参与程度高,需求最大,而一级和二级残疾人只能参与有限的社区服务,社区残疾人服务需要视不同情况,服务内容要多样化,照顾到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残疾人。

数据来源:2016年8月FT社区居民委员会统计数据。

FT社区针对残疾人的福利保障仅有残疾人个人补助和困难家庭春节前慰问,也有来自个别企业的慰问,慰问通常以米、油等食物为主,残疾人补助依据残疾等级的不同,金额不等,按月发放。微薄的补助和慰问对于大多数残疾人及其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其现实需求。

3 残疾人社区参与的问题及路径探析

社会化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个人的社会化依赖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和社会实践活动。FT社区的残疾人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的生活依靠,社会化学习的角色技能也是以维持基本生存的技能为主,对于社会基础的接触非常有限,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少,社会化基本停留在家庭层面,缺乏学校和社会层面。这不仅严重影响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也难以满足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社会化要求。

人的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残疾人需要来自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与家庭以外的人实现互动,扮演社会人的角色。社区是残疾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残疾人的社区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残疾人的社区参与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着重讨论残疾人在社区政治、社区康复、社区教育、社区交往四个方面的社区参与。

3.1 社区政治参与

残疾人政治参与包括政治参与机会和政治参与质量两个方面。残疾人政治参与机会主要指政治宣传学习活动、选举活动、社区有关管理工作、社团组织的活动等;残疾人政治参与质量主要指投票是自己划还是别人代划、是否有成为选举候选人、社区治理工作中的角色、社会团体或组织中的角色。残疾人在政治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上述政治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残疾人的政治权利被尊重和保障能够体现政治生活中的平等性,有利于实现残疾人被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求。

3.2 社区康复参与

中国残联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人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基层康复机构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具有就近就地、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等特点,是残疾人康复最为有效的形式,也是对医疗康复服务的有效补充。合村并居中的残疾人并未享受到这一服务,残疾人及家庭因长期贫困,只能勉强保证基本的生活,维持现状。残疾人社区康复需要社会的支持,基层治理主体相互联动、共同发力,社区需要提供康复设施,并制定相应的机制来吸引、使用、维护、管理康复设施。这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不仅能够满足其生理需求,也能增强残疾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因而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也为其他需求的满足打好基础。

3.3 社区教育参与

残疾人的社区教育可以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其中,为残疾人就业和拓展职业兴趣做准备。残疾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贫困是残疾人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残疾人不仅难以为家庭增加收入,反而需要家人的照顾。单纯的物质救济只能缓解一时之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提升残疾人参与经济活动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也可通过社区教育传递科普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地方民间文化等,为残疾人打开生活以外的世界,使其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潮流。这些都有助于残疾人丰富见识,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社区教育参与是残疾人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对个人教化的最佳体现,为残疾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打基础。

3.4 社区交往参与

社区交往是基于一定的社区亚文化而产生的人际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通常在社区建设和社区融合方面产生较好的效果。社区建设是现代社区的重要内容,主要指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的新型社区。残疾人能参与的社区建设内容宽泛,包括社区的社会环境建设(如无障碍设施的广泛使用)、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如融洽的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的建设(如适合残疾人参与的文化活动)等。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力量,促进社区各方面的改善,同时促进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与普通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社区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社区亚文化圈。残疾人通过社区交往参与,一方面可以满足其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参与社区建设,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和社区作出贡献,能增加残疾人的自我效能感,是残疾人自我价值的体现,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有助于残疾人更加自信、自主、自觉地融入社区生活。

4 残疾人社区参与的保障

残疾人的社区参与是在残疾人的立场上思考如何走出家庭,更多地参与社区,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增加残疾人的效能感。残疾人的社区参与需要管理者和组织者、经费、运行机制及社会力量的支持,更需要制度保障。本文将残疾人的社区参与保障分为组织体系保障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

4.1 组织体系保障

组织体系保障分为组织机构保障和政策法规保障。政府主导、社区组织和社区残疾人协会参与并直接推动是我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残疾人社区工作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牵头,并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对社区组织和残疾人协会的残疾人社区工作进行监督。社区组织是残疾人社区参与的主要推动者、组织者、责任人,它可以连接多方资源,为残疾人社区参与提供最为便捷有效的服务。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民间组织(如社区社会组织、兴趣协会和社团等)。社区业主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利益的代言人,其成员应包括残疾人代表,协助社区居委会和民间组织开展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业主委员会对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残疾人协会是由社区中热衷于残疾人事业的人牵头,由残疾人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居民团体。政策法规保障是政府、社区组织和残疾人协会三个层面制定多维制度框架,制度在横向上强调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保障的严密性和完善性,在纵向上要强调部门之间、组织机构直接工作的协调性和分工的明确性。既有总揽全局的统一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制度,又有针对某类残疾人或残疾人工作者的专项规章制度。残疾人组织和政策法规共同构成残疾人组织体系,为残疾人的社区参与提供硬件保障。

4.2 社会支持

社区服务组织和机构提供的社会支持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和精神卫生服务于一体,以有偿、低偿和无偿等方式提供义务抚养、托收照顾、康复医疗、咨询培训、心理安慰和文化娱乐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服务;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司法所为残疾人提供的免费法律咨询,代其写法律文书时根据情况给予减免收费的照顾;基层医院在接待残疾人就医时,给予减免挂号费、减半收取治疗费的照顾;卫生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接待残疾人就医时,给予减免挂号费、减半收取治疗费的照顾;集镇市场对残疾人租赁的摊位给予优先安排;企业、个体经营者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促进残疾人融入职业生活,设置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社区发动青年学生、党员团员、社区热心人士、社区外来打工者,以及学校的老师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给予各种帮助,协助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组织举办各种残疾人活动[3];社区民间组织、残疾人协会接受社会各界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捐赠。

5 结语

作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空间,社区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获得社会资本、建立社会网络的基本平台,还是残疾人连接社会的纽带,所以残疾人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从合村并居的残疾人的立场提出适应FT社区当前情况的四个方面的参与内容,并指出组织体系和社会支持作为残疾人社区参与的保障。此外,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应积极参与和配合社区服务,走出家庭,实现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应给予包容和接纳。社区建设要重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

社区服务能够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改善,进而增强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融洽社区关系,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总体上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4]。残疾人的社区参与是以服务施与方为本位,以残疾人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不是新的课题,针对合村并居后的残疾人的社区参与的研究是本文的独特视角。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残疾人进行分类研究和讨论,残疾儿童和残疾老年人是残疾人中更为弱势的人群,FT社区50岁以上的残疾老人将近70%,更需要专项措施和服务加以对待,今后的研究中,笔者会继续关注。

摘要:社区参与是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基于此,以合村并居为背景,讨论具有农民身份背景的残疾人在并居后的社区如何实现以社区政治、社区康复、社区教育、社区交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参与,融入社区、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进而满足自身需求。合村并居社区残疾人的社区参与应以组织体系和社会支持为基本保障。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参与路径,合村并居

参考文献

[1]张甜甜,汤祖传.参与式发展视角下的残疾人社区参与问题论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5):17-20.

[2]黄荣贵,桂勇.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J].社会,2011,31(6):1-21.

[3]李宗华,龚晓洁,丛晓峰.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调查,2003(1):149-152.

篇4: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关键词:社区;残疾人党建;和谐社会;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6-02

随着我国社会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党员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并能在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事业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城市社区中建设专门的残疾人党组织,有利于残疾人党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残疾人党员的特殊性,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有着与一般社区党建不同的特殊意义。

第一,开展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和发展,是对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说的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在城市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把残疾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残疾人党建活动,让这个组织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发挥残疾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党的关怀,体会到社会的力量,使残疾人这个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在推动社会发展以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充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的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基层建设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肌体的健康运转。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基层党建理论,基层党建理论的性质始终是与时俱进,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建设正是随着基层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运而生,又因其组织工作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党建理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属于基层党建的一部分,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送到残疾人的家门口,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服务型党组织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更具有凝聚性、向心性。残疾人党建工作体现的正是这种服务型政党的精神实质,它顺应了我们党当今基层党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又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

第二,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人群的政治影响力。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城市中的残疾人生活在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重在基层,基层残疾人党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所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残疾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各机构、健全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区内的广大残疾人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务,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中的残疾人党员,他们以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社区中的残疾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残疾人党员比普通党员更容易接近残疾人群众,可以很快地融入到他们中间,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同时残疾人党员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残疾人群众的需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依靠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团结和带领残疾人群众去贯彻落实,同时,残疾人群众的各种意愿和要求,也可以通过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及时反映到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中来。社区中有能力的残疾人党员可以经常走访社区中的残疾人群众,为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和残疾人相关的惠民政策,帮助他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更好地凭借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残疾人群众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党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为我们党制定更加符合残疾人实际的政策方针提供真实的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残疾人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第三,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有利于幸福社区的建设,继而有利于实现幸福中国的目标。“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的论述,体现了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残疾人是社会最底层、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关注和发展弱势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与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成立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通过残疾人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有利于幸福中国的建设,只有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幸福中国的设想才有可能实现。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因素,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残疾人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的生活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第四,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有利于我党吸收考察残疾人新成员,便于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党员的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我党的不断壮大,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发展党员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党的队伍新的基础工程,是党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十八大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社区中不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残疾人,但以前很少真正能够成为中共党员。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设立为那些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残疾人提供了机会,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其中残疾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吸引党外残疾人积极靠拢党组织,并对他们进行严格慎重考察,通过相应的程序把优秀的残疾人吸收入中国共产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更好地为社区残疾人群服务。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壮大残疾人党员队伍,有利于我们党保持活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成立丰富了基层组织建设,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残疾人党组织从残疾人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组织建设工作模式。不但保障了残疾人的生活无障碍,关怀温暖无障碍,同时做到了精神和政治生活上的无障碍。在社区设立残疾人党支部是残疾人党建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了残疾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五,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助于凝聚人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赖以执政的强大而巩固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和重点应当而且正在向社区转移,社区显然是党的建设更为巩固、更为稳定的载体。新的实践表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加强社会稳定,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社区活动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生活。社区管理应是围绕人的生活开展的。因此,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也应落在人这个中心上。在社区成立残疾人党组织,让残疾人党员找到了家,他们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帮助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尽到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把社区中的残疾人凝聚在一起,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让残疾人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拥护党的领导。社区残疾人党组织不仅是残疾人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而且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残疾人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仅如此,通过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凝聚民心,使群众与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区残疾人党建对于如何的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提供了好的措施和方法。

总之,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组织并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在残疾人事业中的实践运用,丰富了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幸福中国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辉.基层党建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王长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0,(5).

[5]刘迎雪.残疾人党员的家[EB/OL].北京朝阳新闻网(2001-

06-30).

篇5: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永安市立医院托管的燕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位于巴溪湾马夷口路217号,总投资260万元,使用面积2100平方米,负责燕南街道辖区50787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卫生局和市立医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院领导,团委,护理部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不断加强完善对辖区居民的服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防保健工作

(一)预防接种

1.免疫接种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共建卡办证851人次,补办证190人次,预防接种共计43326人次,其中一类疫苗28923人次,二类疫苗14403人次,全年业务收入1877977.5万元。

2.全年犬伤患者960人,接种狂犬疫苗5252针次,狂犬病免疫球蛋白337支。

3.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强化应急接种任务4次:1月和3月的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应急接种4557人次,4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接种2343人次,5月的适龄儿童乙肝疫苗补种漏种4877人次,9月的8月龄—4周岁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接种4320人。次

4.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免疫接种,全年未发生接种差错事故,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0%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85%以上。

5.按要求9月份开始对辖区18所托幼机构和5所小学进行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共计查验人数4015人次。

6.为辖区供电局单位接种乙肝疫苗741人次,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758人次。

(二)妇女儿童保健

从10月份开始已为辖区孕产妇建卡56人,产后访视102人次,儿童保健建卡人数13人。

(三)健康教育

从9月份开始在辖区各村及居委会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0余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千余份,通过宣传讲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9月份开始在医院团总支的努力下,中心现已完成9973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燕南辖区居民建档率达到了55.9%。

三.老年人保健

中心已为65岁以上老年人1630人进行健康管理,使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8%。

四.慢性病管理

中心已为918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为261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使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50%和78.7%。并对35岁以上人群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

五.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中心已为40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并按省厅要求认真做好比对工作,使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45.38%。

篇6: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一、宗旨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即“平等、参与、共享”。

二、基本任务和工作职责

(一)基本任务

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地方性法规;及时掌握本社区残疾人情况与动态,了解和反映社区残疾人的呼声和需求,及时通报社区残疾人工作情况和问题,团结教育残疾人,义务为残疾人服务,主动配合残疾人协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在残疾人协会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残联的要求开展工作。完成本级社区残疾人协会和上级残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向残疾人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残疾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密切联系残疾人,经常走访残疾人家庭,掌握本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建立残疾人档案。

4、开展需求调查,及时向社区残疾人协会转达和反映残疾人的诉求和愿望,充分发挥助残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5、协助社区残疾人协会完成上级下达的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康复、扶贫、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者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任务。

6、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等节日为载体,宣传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工作政策性强,各项工作的落实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具体工作中就会缺乏预见性,执行政策中就会出现片面性,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盲目性。因此,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关键在于学习,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相互交流,网上浏览等都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内容也要广泛,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掌握,法律法规也要了解,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政策规定更要把握,学习要注意的放矢地,要切合实际,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本领。

(二)是要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直接面对残疾人,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触角延伸各个领域。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首先要树立奉献的精神,培育敬业的思想,牢记服务的理念。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是残疾人工作的实践者,也是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示范者。生活在社区,与社区居民和残疾人朝夕相处,要用实际行动赢得社区残协的支持,赢得社区居民的帮助,赢得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的信任。所以,要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和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团互助的模范、做自强奋进的模范,做勤奋工作的模范,用较高的道德水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热爱残疾人工作,关心残疾人,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时刻将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想残疾人之所想、帮残疾人之所需、解残疾人之所难,耐得住艰辛和劳累,受得住误解和委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甘于奉献;

(三)是要提升服务水平。

社区残疾人工作情况复杂,问题繁多,具体情况需要具体解决,只有热情和精力,缺乏工作技巧和服务能力,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才干,丰富工作经验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锻炼中不断探索,在点滴小事上逐步积累,在彼此之间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技巧、掌握丰富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一名合格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是精通业务的里手,解决问题的高手,协调各方的社会活动家,宣传发动的演讲家,帮扶解难的慈善家。在工作上要真心帮助残疾人、细心服务残疾人、耐心教育残疾人、知心结交残疾人。用诚心为残疾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认真倾听残疾人的意见和呼声,全面掌握社区残疾人家庭情况,主动反映残疾人的愿望和需求,让残疾人情有所系、心有所依、所归;用爱心为残疾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积极调动社区方方面面力量,尽其所求,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及时解决社区残疾人生产生活困难,使残疾人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用热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将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贯穿于为残疾人服务的每个环节,积极倡导扶残助残社会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人文环境,使残疾人在社区能够平等参与各项活动,共享社区物质文化成果。

(四)是要严格工作程序。

篇7:※※※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联:

※※※社区2010年康复工作继续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设。现就※※※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康复工作原则

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为原则。坚持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残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完善康复组织

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在社区残协指导下开展工作。康复小组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五清”、“五落实”。即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基本需求状况清楚;走访、帮扶、培训、安置、服务工作落

1实到位。密切同残疾人的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有效服务。

二、形成服务网络

康复工作形成“三个网络”。即助残志愿者服务网络、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网络、社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的社区公众参加助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设立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专干任专职联络员,加强残联、协会、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口入户需求调查表,并一一进行登记,对有康复需求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

三、提供帮扶服务

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残疾人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康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协助社区内个体、企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开设康复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康复。结“帮扶对子”,帮扶措施详实具体,责任到户到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扶服务。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并按表里的要求分月进行记录。

四、开展社区康复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他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和宣传康复知识,推广残疾人科普读物,并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生活。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应及时向其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

篇8: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2012年10月前,永安小区因物业费收缴率低,遭到小区物业公司的棄管。眼看着小区内垃圾堆积的越来越多,如遇到大风天垃圾更是漫天的飞舞,这可急坏了小区内几位热心的业主。于是他们集体找到了该小区所在东街社区求助,社区立即走访了该小区内的8栋楼514户居民,综合了大部分业主的建议,在小区内实行了居民自治管理。

随着小区自管委员会的成立,孙长海、王东升等12位居民成了小区的“主心骨”,社区也联系了辉南县综合执法局为小区申请了8个垃圾箱,就这样居民一手一脚将小区内的垃圾清运干净了。为使小区内的卫生环境能继续的保持下去,居民们又雇用了清扫员,负责小区内的垃圾清运、剪枝绿化、积雪清扫等服务项目。

春节期间,东街社区为该小区送去了8盏火红的大灯笼,居民们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社区一直关注我们小区自治管理,现在小区卫生环境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的日子也一定能像这些火红的灯笼一样红红火火”,居民李大娘说。

篇9: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计划

一、残疾人康复,在县残联的领导下,配合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完成残疾人白内障康复手术等工作,资助重病精神患者免费住院治疗。

二、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开展助残就业培训,残疾人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和法制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较好层次的技术培训项目,做好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助学补助工作,规范残疾人就业登记、推荐、安置程序等,加强残疾人职工的权益保障力度。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帮扶救助工作,采取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救治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采取一系列的政策,结合全镇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帮扶救助工作。

四、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抓好村(居)残疾人联合会专、兼职委员队伍,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五、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让残疾人知道相关政策法规等,结合全镇各种重要工作和助残日宣传活动,增进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残疾人工作的支持,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

六、努力未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县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权益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尽力解决我镇所有残疾人生活方面的困难。推进我镇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篇10:永安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老年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在传统佳节“重阳节”和第23个老人节到来之际,永安社区工会举办“九九重阳 浓浓敬老情”系列活动,利用社区内独特的资源优势,组织社区老年居民、社会各阶层的老年同志,开展以“登高健身、赏菊怡情,看城促发展、记美景传文化、文艺表演等”,表彰一批热心支持社区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老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旨在激发社区居民敬老爱老,热爱家乡促发展的政治热情。

一、活动时间:2011.10.5二、活动地点:会珍休闲广场

三、活动内容:1.徒步登上云台山赏菊怡情看美景相约古渡吟诗作画。2.欢度重阳看文艺表演摄影作画留记忆(以从老年人的视角把城市的变迁与发展,通过摄影、书画、作诗词等形式表达老年人对家乡十年来变化的感慨)。以上活动中,摄影、书画、诗词创作,主办方将邀请我市的专家学者进行评比并颁奖。3.表彰10名热心支持社区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老人。

四、参加人员:社区老年工会职工代表、社会各阶层的老

年同志、市区内的老年摄影、书画、诗词爱好者。(参加登高活动的年龄:50-70之间且身体健康者,70岁以上必须有家属或有组织上的陪同方可参加)

五、主办单位:永安社区居委会

六、具体活动:1.登高:5日上午7:30在天长山水库入口处集合,一路上参加的老人可用照相机、书画、诗词创作等形式表达古城的变迁,参与人员须在四天内(5日下午6:00前将摄影电子稿,书画、诗词创作稿送到社区办公室,由社区统一制作成展牌,邀请专家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

2.表彰:下午3:20在社区会议室社区邀请的参与活动的各单位领导,向获十佳“社区文明健康老人”的老同志颁发荣誉证书。3.文艺大联欢:下午3:30开始在会珍休闲广场看,由社区戏曲队、歌舞队、时装队表演节目。

七、参与单位:绥芬河市文明办、市老龄委,市总工会、市退管中心。

永安社区办公室

篇11:永安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残疾人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环境,既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长兴社区残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打基础、抓落实、促发展,上台阶”的指导思想。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社区残疾人组织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实用高效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逐步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通过发展志愿者等社会助残形式,开展各项活动,真正使残疾人的问题有人管,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二、具体内容和工作部署:

(一)按照社区组织建设的要求,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建立残疾人工作网络、工作制度。

(二)运用宣传窗、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新残疾人观,宣传他们的长处,优势,需要,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注重实效多为残疾人办实事。

(三)建立完善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卫生机构,对残疾人开展残疾预防及咨询等服务。

(四)广泛动员各界人士和志愿者,建立社区志愿者助残队伍。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认真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都纳入低保范围。

(五)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助残扶残,自强不息,共同建设美好社区”为主题展开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各界人士开展“一助一,众助一”的形式与残疾人帮困结对。

(六)社区残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之心,专门为残疾人备有轮椅等助残用具,随时可借用。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七)适时组织残疾人参与社区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走出家门,真正融入社会。

(八)针对残疾人的需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辖区派出所为社区残疾人开展“爱心手拉手”活动,为残疾人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对当前形势的认识,使残疾人紧跟形势,置身大局之中,同时提高群众保障残疾人合法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残疾人的正当权益。

残疾人的事业任重道远,要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并突出地方特色,才能真正把社区残疾人工作搞好。

篇12: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健身现状调查

残疾人社区体育开展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使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残疾人体育也是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重要环节,是社区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数仍在逐年上升。目前有多项研究也表明,残疾人社区体育开展还严重不足,由于社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尚处于构建之中,尚未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周口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开展现状情况,探讨和解决目前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健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自身体质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取的周口市陈州社区、纺北社区、邦杰社区、文化社区、水光社区、史滩社区等6个社区残疾人为调查对象,对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健身现状进行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周口市残疾人对健身运动的认知状况

2.1.1周口市残疾人对健身运动的感兴趣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周口市社区残疾人有59.3%对健身运动感兴趣,而有13.1%的残疾人对健身运动没有兴趣。可以看出健身运动在残疾人中具有一定影响,大部分残疾人对参与健身运动有一定的兴趣。另外,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残疾人对健身运动的兴趣程度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如:天气的变化、场地器材的数量配置、没有人一起练习、残疾的程度等。

2.1.2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

通过对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健身的动机调查可知增强体质休闲娱乐是残疾人参与运动的实用性动机。可以看出残疾人参与健身的动机是积极向上的,对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是认同的。另通过访谈得知,在经过专业的教练指导后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使残疾人有很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使他们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精神享受。残疾人参与健身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不错的交友平台,使不少的残疾人在健身的过程中收获了友谊,从而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2.2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健身现状

2.2.1健身场地的选择

残疾人由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健身时场地的选择上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周口市残疾人在健身锻炼场地的选择上有46%的人集中在社区健身区,有31%的人选择在公园或空地区,这可能是由于残疾人自身身体状况的局限性造成了他们的参与健身运动比较分散,难以集中的结果。

2.2.2健身时间和频度的选择

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下午。参与健身的频率主要是两到三天一次,而每周一次和没有参加过健身的人在少数。可以看出:周口市多数残疾人在健身时间上的选择是同正常人相似,是科学合理的,对增进健康是有益的,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健身频度上的选择不能同正常人一样而有他们的局限性。

2.2.3健身运动的形式

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许多种,特别是合理的组织形式对改善残疾人的人际关系与更好的融入社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残疾人通过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培养群体意识,还能提高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调查结果可知,约有214%的残疾人经常以群体形式参加体育锻炼,而经常进行单独锻炼的人数占到388%,仅有很少一部分残疾人喜欢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可以看出周口市残疾人喜欢自由随意的健身,不喜欢被束缚。从另一方面说明周口市社区残疾人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织人员缺乏组织健身这面的知识与经验,不能吸引残疾人的健身兴趣。

2.3影响周口市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的主要因素

2.3.1生理因素

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生理原因,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局限,因此在做动作过程中可能因体力、肌肉力量不够、神经支配不到位而导致技术动作不到位,甚至摔倒、受伤等等。

2.3.2心理因素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得知,很多残疾人在参与健身时存在心理原因,主要表现有:怕暴漏自身缺陷,别人笑话等,更有甚者由于自我封闭,逃避生活,逃避社会,与世隔绝不愿与社会交流。这可能是由于残疾人长期在家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心理得不到安慰,从而使他们不愿意与社会交流,更不愿意参加体育健身。

2.3.3缺少合适的锻炼场地

调查表明,周口市自从启动了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市内的体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全市的体育场馆总数不断增加,场馆内外安置的各类健身器材也不断增加,但是,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周口市的体育场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体育设施不太完善,这些都忽略了残疾人的健康把残疾人拒之门外。

2.3.4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

研究表明,通过采用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制定的健身处方可以更科学的使残疾人达到健身目的,使健身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与残联及相关人员的访谈发现,周口市社区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非常缺乏,由于考核制度的不健,指导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不少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不高,很难胜任指导市民科学健身的重任。加上目前周口市体育指导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健全人群进行的健身和康复运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而缺少对有关残疾人健身、康复方面的培训。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周口市残疾人总体上对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且大部分残疾人对体育运动有兴趣并且普遍被接受。

3.1.2周口市社区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大部分残疾人在体育锻炼中,收获了健康、得到了快乐、更好的融入到了社会当中。目前残疾人体育锻炼意识虽在提高,但活动内容却较为单一。

3.1.3周口市社区残疾人主要是在社区健身区选择单独练习和家人朋友一块的较多,锻炼的时间主要是在早上和下午,每周锻炼两到三次的人数较多。

3.1.4影响周口市残疾人参与健身锻炼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心理、缺少合适的锻炼场地、却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员等。

3.2建议

3.2.1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残疾人健身的宣传,突出《纲要》的全民性,以免因宣传不到位导致残疾人健身成为盲区。

3.2.2政府部门应以残疾人健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依据,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现有的健身设施和健身器材,同时建设更多符合残疾人健身特点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以期能更好的为残疾人健身服务。

3.2.3各社区和残疾人体育组织应经常组织和开展群体性活动,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增进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为残疾人健身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2.4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培养社区指导员的工作步伐,利用现有人才,培养一批能够自主指导残疾人健身的专业人才,提高残疾人健身的质量,使残疾人健身更加科学合理。(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勇.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37-39.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世界水日的作文下一篇:现代公安政工工作规划与队伍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