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2024-08-30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8篇)

篇1: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设计说明:

本文属于“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的“一花一世界”版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版块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散文的细节美,这就要求学生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传神写照的细节描写,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魅力。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集中在课堂的中间环节,即自主、合作、探究环节,利用探究和诵读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并相机点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通过传神的细节描绘人物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缘何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能令几代读者潸然泪下?让我们再次回顾经典(出示幻灯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就是因为作者用平和而深挚的语言描绘出了传神的细节,使背影成为几代人心目中永恒的雕塑。今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去品味他用幽默滑稽的笔法极绘传神细节,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人生。

由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细节描写导入。(学生听录音)

(板书: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二、作者及金岳霖先生简介

作者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

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金岳霖介绍: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学生说,老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课前已经让学生搜集了有关汪曾祺和金岳霖的资料。)

三、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

穿着打扮 课堂提问 关心林国达 理解专业 对话教学 捉跳蚤 和斗鸡同桌

吃饭 和小孩子比赛 给林徽因过生日 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2、你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这个问题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板演,再由学生点评,然后根据学生

所写得出问题的答案。(性情率真,学问渊博,感情真挚)

3、本专题是“慢慢走,欣赏啊”,第一个板块是“一花一世界”,A组两篇

文章是欣赏景,B组两篇文章是欣赏人,由景到人,其实欣赏的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小事中人的真性情。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

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捉跳蚤 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4、“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

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

“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

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同时他还让我们学习到细节虽小却不可忽视,“粗糙”的贝壳里深藏着的是闪闪发光的珍珠,细节描写它可以让文章“化平凡为不凡”、“化腐朽为神奇”。

五、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 创造美 运用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 以小细节见大

人物的方法, 用欣赏的眼光写出你所熟悉的某位老师的性格特征。

六、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是将本文作为

一篇范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结合“表达与交流”,将写作与口语训练也一并融入本堂课。

在这节课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抓住一个怪字,筛

选了文章的信息,概括了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还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生成过程,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探究,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熟悉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个性中的作用。同时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当场写作,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这样的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兴趣使然,学生对文章中“有趣”的片段很感兴趣,而忽略了其

他可以体现金先生个性的方面,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感受金先生善良的人格魅力”的要求。

第二,而且在作文片段的修改时,也是由于时间太仓促,使得一些学生有敷

衍的态度,没有很好的达到最初的目的。

根据以上几点,给我的启示一是,虽然课堂设计是完整的,但应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跑题”现象,要既放的开,又收的拢。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重要。启示二是,将写作与口语引入平时文本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完善的预习准备基础上,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否则就会出现学生敷衍的情况,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篇2: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同学们,我们来猜两个迷,请看大屏幕:

(1)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这人是谁?

(2“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

探讨: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孙悟空!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就猜得中呢?关健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人物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就不同。

二、导入新课

由刚才的两个人物描写片段可以看到,刻画人物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今天来看的一篇文章也是这一方面的范例。当代散文把大家之一的汪曾祺的文章《金岳霖先生》,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出示金岳霖和汪曾祺简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汪曾祺(1920-),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

明确(出示幻灯: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板书 )

2、那么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下面5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

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

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

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

5、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讨论后明确:

① 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讲课时戴帽,帽沿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童心未泯。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说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6独特的教学风格——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觉得好玩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⑤对生活独特的热爱——有赤子之心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车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3、文章除了表现金先生的有趣之外,还表现他的什么美好特征?

学生讨论后明确,板书:重情:悼国达死,祝徽因寿。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女同学们齐读第12段,男同学找出文中可以用来概括金先生特点的那句话?明确:“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出示幻灯:金岳霖是一个真诚、直率、天真、有学问、热爱生活的人,从他独特的个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散发出来的那让人心驰神往的人性的光辉。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独特的个性刻画人物形象,使这样一个学者在我们面前鲜活起来的。

出示幻灯:伟大的品格在琐细的小事上得以体现,板书:细节

四、思考探究:

1、学生自由讨论,出示幻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写活一个人物?

归纳: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板书)

师: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背影》,当中这样写道————所有的这些描写又来源于平常认真的观察和用心的体会。同学们要记住: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五、写作延伸:

看来大家通过学习,不但认识了一位可爱的老头子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技巧。接下来大家也来写一段200字左右人物描写片段,记本班级的一位老师或同学。写好以后我们可以不说出被写者的姓名,我们同学别的同学猜猜写的是谁。(写完后点评)

六、结束课文:

文章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几个细节的正面描写及通过其他几个人物衬托的侧面描写,表现了作为一代大学者的金岳霖先生有趣、直率、真诚、爱学生、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又满腹经纶的独特之处。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也领略到汪曾祺把人描绘得鲜活生动的功力。而这一切源自于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

七、课后作业:

篇3: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一、“此时”与“彼时”的比对, 看清作者深沉的历史忧患

汪曾祺先生于1987 年初创作《金岳霖先生》, 是有他深刻寓意和应景性目的的。历史的时针指到1987 年时,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近十年, 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大知识分子所认同, 然而这一意识却“超越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相关精神领域的追求”。当时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中真正留洋归来的人很少, 绝大多数人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的理解并不深刻, 在某种意义上说仅是一鳞半爪的了解而已, 但由于不满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双轨”体制下腐败问题滋生蔓延, 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在他们的鼓噪之下, 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便生发“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志, 在各种因素的结合下, 就出现了1986 至1989 年“波澜壮阔”的学潮。特别是当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大规模“和平演变”的浪潮下, 苏东改革出现重大波折的同时, 西方国家趁中国国内政局不稳而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渗透, 诱惑那些所谓“民主斗士”的高校中青年学者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 进而反政府, 最终酿成1989 年的“六四风波”, 对当时改革开放局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时, 身为经历过西方“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熏陶, 并对其有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德高望重的学者、长者汪曾祺先生, 痛感那些中青年学者们由于自身的肤浅与浮躁, 并由于这种肤浅与浮躁以及不负责任的鼓惑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伤痛, 以长者的身份去深刻地刻画当年西南联大那些“喝足洋墨水”、真正理解西方民主自由精神, 又更理解中国当时万事之“要”为“抗日”, 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躬身执教, 培养人才, 服务国家抗日大计的那种真挚情怀。如金岳霖先生那种甘守清平、教育为尚、爱生如子的“教育人”的情怀, 特别是总以他的“风趣”创造自由亲切的教学氛围和挡不住的亲和力, 进而时时处处表现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颗温热的爱心, 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 金先生在整整一堂课上“一直没有笑容”。之所以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对话”, 是因为其他学生对“符号逻辑”这门选修课没兴趣, 金先生出于因材施教的需要而重点予以培养, 王浩后来果真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

汪曾祺先生似乎想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 要分清楚主次, 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 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 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 要注意学习金岳霖先生那一代人, 先做好自己的本业“教好书、育好人”, 然后再以学者的经世治国智慧、智者的匡扶社稷情怀去冷峻地反思当下的社会症结, 并努力寻求如何以平和的方式方法去化解社会矛盾, 在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主流”与“阵痛”的分辨, 读懂作者真诚的长者劝诫

当然,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在其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是什么, 不能以某些不可避免的“阵痛”来否定“主流”。

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闻先生在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一事:

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 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 领子很高, 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 ———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 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作品这里的描写就“金岳霖先生”的形象而言是“闲笔”, 但就作品的整体创作意图则不是“闲笔”, 而是“神笔”。“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 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 意在说明抗战时期国家很艰难, 即使大学的名教授也很清贫。“领子很高, 袖口极窄”, 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刚正不阿的形象。“闻先生在龙绳武家里开的‘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分得清大是大非, 抗战中即使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有诸多不是, 如专制独裁、腐败等, 但当时的中国一致对外的抗战才是万事之“要”, 闻先生充其量也只是在这种极小范围的聚会上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而已, 而绝不会在课堂上这样做, 更不会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 进而反政府, 最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局产生负面影响。

至于抗战结束后, 闻一多毅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胁、恐吓, 置生命于度外, 开始振臂一呼发动民众“反独裁”“反内战”“争和平”“争民主” (学生初中学习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这一表现与上文笔者所述的反差, 对当下的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抗战结束后, 全中国民众都翘首以盼能和平建设国家, 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 置共产党与多数民主党派和平建国的努力以及全中国民众的期盼于不顾, 对内专制独裁, 镇压民主运动, 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对外卖国求援, 与美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换取军事援助以消灭共产党。当时中国的万事之“要”是“和平、民主、建国”, 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社会的主流。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 闻一多等民主人士该有如此表现, 也该有如此作为!

汪曾祺先生是想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 要分清楚当时中国整体走向改革开放的良性趋势, 与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所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的问题之间的主次, 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 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 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

三、“学生”与“老师”的抉择, 悟透作者温良的正确引领

学生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的对话”, 以及后来王浩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一事: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 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 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 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 有时会停下来, 问:“王浩, 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 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 我没有见到。……

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 国际知名的学者, 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 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王浩的学问, 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汪曾祺先生意在说明王浩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 与当年能分得清主次, 课堂上非常认真学习, 与老师积极互动, 从而积淀了厚实的学术基础, 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作品深层寓意在于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青年学生, 要分清楚主次, 要认真、静下心来务主业, 日后才能有建设国家、报效国家的本领。不要被那些本身对西方民主自由仅一知半解的所谓“民主斗士”鼓惑, 然后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加入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的游行示威行列。

老师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晚年坐平板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一事: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 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 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 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老年金岳霖乘坐三轮车, 转游于王府井街头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幅特写, 是对其一生孤往精神的一个形象化的写照。彼景彼情想来的确有趣味。不过, 金先生此举另有一番难言苦衷。金先生患青光眼疾后, 尝就医于“协和”。“文革”伊始, “革命派”不许70 多岁的金先生用车。金先生闻讯问曰:“停用专车可以, 可我怎么去‘协和’看大夫?”“革命派”答曰:“给你派辆排子车吧!”在“革命派”来说, 此为戏言, 揶揄, 抑或是推托之辞?不得而知。反正金先生欣然从命, 乐不可支。每每于就诊之日, 准时自携一木制小马扎, 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 且东张西望, 不胜惬意……

这里的金先生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 且东张西望, “不胜惬意”的“有趣”为与作品主线的“有趣”遥相呼应并圆合, 有如诗的复沓, 有如京剧慢板的拖腔, 使全文的最后的抒情也似乎是余音袅袅, 意味无穷。而问题的真实极可能是金岳霖先生洞悉了人生与社会的纷繁, 进而表现出面对文革那种“无趣”的隐忍, “有趣”只是外显而已。

汪曾祺写王浩同学、写金岳霖老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持与隐忍, 恐怕是要以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的行为为1987 年时的高校学生与老师作一指引, 树一榜样的。

平时上课、公开教学、大型竞赛, 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上《金岳霖先生》, 那是因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说, 比较方便操作;另外, 围绕本文的文眼“有趣”来析事品人, 也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甚至能引发学生的笑声!可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能透过《金岳霖先生》“有趣”的文本外显, 悟懂汪曾祺先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一颗忧虑之心呢!

摘要:课改推行了十年, 成就显著, 弊病也明显。以语文学科为例, 重文本解读的理念深入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 只注重对文本进行文法技巧方面 (语文工具性) 的穷尽自我的所谓的深度解读。囿于语文相关必要学养的缺乏 (诸如历史知识积淀等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 以及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专业引领, 使得当下语文课堂“工具性”的深层解读大行其道, 而人文性的相关探究严重缺失的局面愈演愈烈。找寻一条文本的“语文人文性”分析的有效途径值得研究。

篇4: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摘 要:课改推行了十年,成就显著,弊病也明显。以语文学科为例,重文本解读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只注重对文本进行文法技巧方面(语文工具性)的穷尽自我的所谓的深度解读。囿于语文相关必要学养的缺乏(诸如历史知识积淀等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以及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专业引领,使得当下语文课堂“工具性”的深层解读大行其道,而人文性的相关探究严重缺失的局面愈演愈烈。找寻一条文本的“语文人文性”分析的有效途径值得研究。

关键词:《金岳霖先生》;文本解读;历史忧患;长者劝诫;正确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28-03

近期我校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针对《金岳霖先生》一文进行了同课异构,八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依托文本进行写人散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二是借助教学参考挖掘金岳霖背后的联大精神。《金岳霖先生》的确可作写人散文写作技法指导的范本,但仅把此文作为一篇范文来“解剖”,不知汪曾祺先生创作此文的良苦用心是否会受伤;由金岳霖先生到西南联大,挑明汪曾祺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呼唤联大精神的回归,学生也能够接受,但西南联大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汪曾祺又为什么要在1987年再说联大精神?恐怕学生只能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了。鉴于此,笔者想借《金岳霖先生》一文对“语文的人文性”分析作一尝试。

一、“此时”与“彼时”的比对,看清作者深沉的历史忧患

汪曾祺先生于1987年初创作《金岳霖先生》,是有他深刻寓意和应景性目的的。历史的时针指到1987年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近十年,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大知识分子所认同,然而这一意识却“超越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相关精神领域的追求”。当时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中真正留洋归来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在某种意义上说仅是一鳞半爪的了解而已,但由于不满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双轨”体制下腐败问题滋生蔓延,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在他们的鼓噪之下,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便生发“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志,在各种因素的结合下,就出现了1986至1989年“波澜壮阔”的学潮。特别是当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大规模 “和平演变”的浪潮下,苏东改革出现重大波折的同时,西方国家趁中国国内政局不稳而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渗透,诱惑那些所谓 “民主斗士”的高校中青年学者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进而反政府,最终酿成1989年的“六四风波”,对当时改革开放局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时,身为经历过西方“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熏陶,并对其有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德高望重的学者、长者汪曾祺先生,痛感那些中青年学者们由于自身的肤浅与浮躁,并由于这种肤浅与浮躁以及不负责任的鼓惑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伤痛,以长者的身份去深刻地刻画当年西南联大那些“喝足洋墨水”、真正理解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又更理解中国当时万事之“要”为“抗日”,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躬身执教,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抗日大计的那种真挚情怀。如金岳霖先生那种甘守清平、教育为尚、爱生如子的“教育人”的情怀,特别是总以他的“风趣”创造自由亲切的教学氛围和挡不住的亲和力,进而时时处处表现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颗温热的爱心,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在整整一堂课上“一直没有笑容”。之所以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对话”,是因为其他学生对“符号逻辑”这门选修课没兴趣,金先生出于因材施教的需要而重点予以培养,王浩后来果真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

汪曾祺先生似乎想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要分清楚主次,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要注意学习金岳霖先生那一代人,先做好自己的本业“教好书、育好人”,然后再以学者的经世治国智慧、智者的匡扶社稷情怀去冷峻地反思当下的社会症结,并努力寻求如何以平和的方式方法去化解社会矛盾,在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主流”与“阵痛”的分辨,读懂作者真诚的长者劝诫

当然,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其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是什么,不能以某些不可避免的“阵痛”来否定“主流”。

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闻先生在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一事:

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作品这里的描写就“金岳霖先生”的形象而言是“闲笔”,但就作品的整体创作意图则不是“闲笔”,而是“神笔”。“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意在说明抗战时期国家很艰难,即使大学的名教授也很清贫。“领子很高,袖口极窄”,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刚正不阿的形象。“闻先生在龙绳武家里开的‘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分得清大是大非,抗战中即使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有诸多不是,如专制独裁、腐败等,但当时的中国一致对外的抗战才是万事之“要”,闻先生充其量也只是在这种极小范围的聚会上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而已,而绝不会在课堂上这样做,更不会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进而反政府,最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局产生负面影响。

至于抗战结束后,闻一多毅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胁、恐吓,置生命于度外,开始振臂一呼发动民众“反独裁”“反内战”“争和平”“争民主”(学生初中学习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这一表现与上文笔者所述的反差,对当下的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抗战结束后,全中国民众都翘首以盼能和平建设国家,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置共产党与多数民主党派和平建国的努力以及全中国民众的期盼于不顾,对内专制独裁,镇压民主运动,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对外卖国求援,与美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换取军事援助以消灭共产党。当时中国的万事之“要”是“和平、民主、建国”,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人民的意愿,社会的主流。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闻一多等民主人士该有如此表现,也该有如此作为!

汪曾祺先生是想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要分清楚当时中国整体走向改革开放的良性趋势,与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所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的问题之间的主次,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

三、“学生”与“老师”的抉择,悟透作者温良的正确引领

学生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的对话”,以及后来王浩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一事: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汪曾祺先生意在说明王浩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与当年能分得清主次,课堂上非常认真学习,与老师积极互动,从而积淀了厚实的学术基础,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作品深层寓意在于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青年学生,要分清楚主次,要认真、静下心来务主业,日后才能有建设国家、报效国家的本领。不要被那些本身对西方民主自由仅一知半解的所谓“民主斗士”鼓惑,然后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加入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的游行示威行列。

老师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晚年坐平板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一事: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老年金岳霖乘坐三轮车,转游于王府井街头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幅特写,是对其一生孤往精神的一个形象化的写照。彼景彼情想来的确有趣味。不过,金先生此举另有一番难言苦衷。金先生患青光眼疾后,尝就医于“协和”。“文革”伊始,“革命派”不许70多岁的金先生用车。金先生闻讯问曰:“停用专车可以,可我怎么去‘协和看大夫?”“革命派”答曰:“给你派辆排子车吧!”在“革命派”来说,此为戏言,揶揄,抑或是推托之辞?不得而知。反正金先生欣然从命,乐不可支。每每于就诊之日,准时自携一木制小马扎,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且东张西望,不胜惬意……

这里的金先生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且东张西望,“不胜惬意”的“有趣”为与作品主线的“有趣”遥相呼应并圆合,有如诗的复沓,有如京剧慢板的拖腔,使全文的最后的抒情也似乎是余音袅袅,意味无穷。而问题的真实极可能是金岳霖先生洞悉了人生与社会的纷繁,进而表现出面对文革那种“无趣”的隐忍,“有趣”只是外显而已。

汪曾祺写王浩同学、写金岳霖老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持与隐忍,恐怕是要以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的行为为1987年时的高校学生与老师作一指引,树一榜样的。

篇5: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3.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教学重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本文故事吸引人,一方面与人物本身的趣味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关。前者,作者善于选取有趣的材料,组织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其间叙事的先后、详略,描叙、议论,过渡、照应等,自然,妥帖恰当。作者写作本文的初衷是描写一个现代学术史上的富有个性的人物。

2.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品味本文的语言,需要有相当好的语感。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粹,语言的形象生动、精彩有趣,说出个人品味的感想。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所写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情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文字。

明确:本文中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1)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2.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

用心爱心专心 1

了他的学问品格。

3.本文叙事写人有什么特点?

明确: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三、研读探究

1.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2.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明确: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明确:(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四、总结扩展

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再有,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

五、布置作业

P107“活动体验”

篇6:《金岳霖先生》教案

单县五中王晓光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描写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金岳霖先生学高德更高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导入课堂:(时装秀)

模拟金岳霖先生形象,神态、语言。(打电话)

有一次他给他的朋友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我叫啥”。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那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大家猜出我演的是谁了吧。你们怎么知道的?

他就是现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岳霖先生,他痴迷于学问,竟达到如此忘我的境界。我们要感谢作家汪曾祺,是他的这篇回忆性散文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生活中的金岳霖,使“金博士”在我们心目中不再那么遥远。那么,就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吧。“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幻灯片)

三、作者介绍:(幻灯片)

汪曾祺:(1920-1997)中国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

他的短篇小说《受戒》获北京文学奖,短篇小说《大淖记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四、检查预习:(幻灯片)

1、字音提问同学读,齐读。

2、加强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积累。

五、文本研习:

通过前面的介绍,现在我们了解了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博士、学问家,那么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金岳霖先生。

1、第一段总领全文,这一段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个核心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请读第一段找出来?(幻灯片)

明确:“西南联大有很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文眼是:有趣。

2、既然金岳霖先生有趣,那么让我们看看他首先是什么有趣?(幻灯片)明确:(1)样子有点怪(第2段)——呢帽、脑袋、眼镜、皮夹克(侧面描写)、走姿,让人莞尔。

(2)师表形象有趣:(从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写金先生有趣,让学生记下有趣的具体的人物形象特点)

(第3段)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诙谐幽默。(第4段)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机智风趣。(第6段)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率真可爱。

(第7段)对话式教学——和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第9段)讲“小说和哲学”——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坦诚直率。

讲着讲着,出现了个小细节,把金先生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是什么细节描写:“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一连串的动作,甚为得意(看你往哪跑),不拘小节。

那么一位教授、博士、大学问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动作呢?明显不和他的身份啊,为什么会有跳蚤呢?(跳蚤生活在脏、乱、差、潮湿的环境中)。其实这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此时,插入对背景的介绍,链接视频。

插入图片,联大大门,旧教室。

闻一多、华罗庚两家共14口人,在一间阴湿的、只有16平方米的偏厢房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年多,人均占有空间不足1.2平方米。闻一多一家住屋子东头,华罗庚一家住屋子西头。雨天到来的时候,两家孩子一起把脸盆、漱口缸、饭碗集中起来,抵挡雨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由于社会**,薪金微薄,有一次,一名乞丐在大街上追逐朱自清先生乞讨,朱先生被纠缠得无可奈何,便回头甩了一句话:“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那位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

听到金先生的话,我们笑了;想想他的处境,我们懂了;看看当时的中国,我们痛了。无论政治多么黑暗(闻一多的话),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他不泯良知,坚持教书育人,坚守文化阵地。他幽默风趣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伤痛。(幻灯片)

(3)单身生活有趣:

明确:

1、(第10段)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模拟,不是单纯的养宠物,简直就成一家人了,读到这里我总会涌起一阵阵的酸楚,有趣的背后是不是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凄凉呢?),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第12段)写他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逛王府井大街“接触社会”——人虽老而心性依然自由活泼,热爱生活。

小结:从上面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一位古板的老学究,而是个随意自然、机智幽默,率真可爱、不拘小节,童心未泯,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人。(幻灯片,齐读)

3、金先生不但“有趣”还“有情”,体现在哪里 ?(幻灯片)

明确:(1)(第5段)林国达游泳淹死了,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诚挚浓郁的师生情。

(2)(第11段)林徽因死后,给林徽因过生日——高尚圣洁的爱情观。

林徽因是谁呢?让金先生如此牵挂。(幻灯片)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一代才女,风华貌美,金先生对其也是倾慕已久,她嫁给梁思成后,金先生为她终身未娶,将爱情转化为友情,与梁思成夫妇结下了深厚友谊。

金先生给林徽因过生日合适吗?评价一下他的这种做法。(讨论、提问)明确:体现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深深思念,深厚纯洁的友谊。

也许有些同学会疑问,这不是三角恋爱吗?可他们却不是一般的三角恋,你爱我,我爱你,你又爱他,爱的稀里糊涂,爱的争风吃醋(模拟:①姓梁的,你敢和我决斗吗?②姓金的,你是第三者插足,破坏我们的和谐家庭。)

他们都是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其实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有一次林徽因郑重地对梁思成说:“我痛苦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沉思良久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幸福。”后来,林徽因把事情告诉了金岳霖,金先生答道:“思成能这么说,可见他真正爱你,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

大度的背后,可以想象他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在林徽因死后还给她过生日,可见金先生的重情。

注意他的语言: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才”(为什么不提前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我在北京饭店请客,大家都来啊)字可见先生态度之郑重与神圣。“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去“林”而单以名呼之,寥寥八字,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道尽了爱的真谛。遥想先生当年,已是白发苍苍、年老垂暮,如此言行,可谓情之深,意之浓。

谁也无法剥夺一个人爱与被爱的权利,金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这份神圣的爱一直埋藏在心底,作为自己一生当中的一份美好的珍藏。相对于世俗的低级和庸俗,金先生对于爱情却表现的如此高尚而圣洁。(高尚圣洁的爱情观)

4、金先生不但有趣、有情,还有才,体现在什么地方?

(1)(第8段)教出来的学生好——王浩,国际知名学者,(写的是王浩呀,不是写的金先生啊,衬托手法)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2)(第13段)治学精深,著作不多。(学问高,属于略写,下面我们稍微详细的了解一下金岳霖)(幻灯片)

金岳霖(1895—1984),浙江人,生于湖南省,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人”。16岁入北京清华学堂,19岁考取官费留学生,25岁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金岳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5、这就是金岳霖先生,他既有趣,又有情,还有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作者用来概括金先生形象特点的那句话?(幻灯片)

明确: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文中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事情零零散散,但金先生那学识渊博,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形象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这也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尤其文中的细节描写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也选择一个人,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展现他们的形象。

六、课堂练笔:(有时间当堂练,当堂评)

要求:①符合人物身份。(有时间就展开一些)②运用细节描写。③五分钟以内,100字左右。

七、课后作业:

1、整理课堂探究练习,完成课后延伸练习。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搜集西南联大名人成就和感人事迹。

八、结束语:

这样我们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一一解决了课堂探究部分的问题。本文中金岳霖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我写了一小段话,作为今天讲课的结束语,并以此缅怀金岳霖先生。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炮火轰鸣,眼前浮现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我们忘不了义薄云天、一身正气的闻一多;

我们忘不了温文尔雅、一丝不苟的朱自清;

我们同样也忘不了您,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金岳霖先生。

您不泯良知、甘于清贫,用微笑面对生活的苦涩;

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用责任诠释生命的价值;

您终身未娶、始终不渝,用高尚演绎动人的真情;

您博闻强识、治学精深,用智慧播撒科学的种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红旗迎风飘。

您那学高德正、诚挚天真、热爱生活的高贵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冒着生活的风雨,前进,前进,前进,进„„

(情感目标)

篇7:《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中细节描写说出其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2、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达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认识。

3、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4、感受金岳霖天真、率直、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形象。

二、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进入高中,你已经接触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中立即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以“老师”或“同学”为题,写一组片断。(ppt幻灯片)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过这个作业,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我们班同学的几篇作品,先猜猜他们写的是谁?。

(学生作品交流)

大家觉得这几个片段写的怎么样?

师:我们来看“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家翻开100页,《金岳霖先生》。

(二)文章要有中心句。

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快速的找出核心句和文眼。(速读课文)

提示:金岳霖先生是位很有趣的教授。

(三)充实须从材料来。

师:金岳霖先生很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找出来。(分组讨论)请每组派代表声情并茂地传达出来。

提示:

1、样子有点怪――上课戴帽子;戴特别的眼镜;穿麂皮夹克;

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

2、特别的提问――今天,穿红衣服的女生回答问题

3、认真的听答――很注意的听;说:“Yes!请坐!”

4、凡问必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耐心

5、幽默的答问――林国达 is perpendicur to the

blackbord……

6、伤学生之死――“林国达死了,很不幸”没有笑容

7、热爱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

8、对话式教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9、讲座时捉跳蚤玩――……伸、捉、捏、看,得意

10、和云南斗鸡同桌进餐,与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大小

11、为逝者林徽因过生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2、坐平板车逛王府井――东张西望

材料的堆砌并不能表现人物个性,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人物个性表现出来的呢?

肖像(呢帽、眼睛一黑一白、夹克)

语言(穿红毛衣的

女同学回答问题;

我觉得它很好玩) 行为(和斗鸡同桌用餐、和孩子比水果大小;给林徽因过生日)

很有趣

表情(一直没有笑容)

动作(微仰着脑袋;捉跳蚤)

你喜欢哪个细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生动总要细节功

师: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活生生的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的,那么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人物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前提:观察

写作者首先要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活生生的源头啊,而同学们往往不知道怎么观察生活;那我告诉你,我们就观察文本,看别人写什么,汪曾祺先生写了金岳霖先生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等,那我们以后观察人的时候也从这些方面入手;怎么写的呢?

我先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啊,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可以删掉的内容?

提示:有关王浩大量的描写;闻一多等其他教员服饰;给林徽因过生日等。

看似闲笔其实不闲;形散而神不散。

艺术效果:传神

如何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呢,我们归纳两种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1、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2、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出示参考改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结论:精工细笔、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2、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请同学动笔自己改写)

出示参考改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3、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比如: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

(五)课后训练:

篇8: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现代文阅读

问题的提出

1.电子白板使用上的普及

从2006年电子白板引入中国至今, 无论是电磁感应的还是红外线感应的电子白板, 其发展速度都很快, 据不完全统计, 电子白板有95%的应用在教育行业。然而, 在电子白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其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 电子白板如何更好应用到具体的学科当中?如何利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成为教育领域关注且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对于学科教学, 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在不同层面应用着电子白板, 他们解决教学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那么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其应用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以现阶段福建某高中电子白板示范校x的高一和高二年级部分学生为对象, 做了调查 (国家“十二五”课题《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及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2013重点课题) , 部分统计结果如图1、图2。

3.现状分析

从部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电子白板已逐渐在高中应用起来, 但各学科的应用情况大不相同。同时, 可以看出电子白板的应用还是比较被学生认可, 但电子白板在学科间的应用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例如, 利用电子白板解决问题的理科占多数, 而文科, 特别是语文学科对电子白板的应用频率较低, 效率不高, 调查显示现代文阅读课的应用比例最低。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抽样听取了福建省某高中学校的“聚焦课堂”活动, 结合电子白板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以教学过程为基础, 来分析如何提升高中阶段语文现代文阅读课电子白板的应用效率。

问题的解决策略设计

我们选取了《金岳霖先生》这一课, 截取其中的部分教学过程, 来讲解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金岳霖先生》是一篇浅显平实的叙事写人散文, 很好地体现了散文文体的美学特征:以真情入笔、以含蓄见长。在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 隐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1.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首轻音乐, 配上教师旁白的内容“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学校,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 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70多年前, 有这么一群人,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 用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思想固守着士大夫的精神。当时代远去, 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 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也逐渐湮灭在喧嚣的尘世中, 今天, 我们就走近这群人, 走近他们中的一员。”请两位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将几个人物和名字一一对应。

对于情境的导入和大多数学科一样。从技术角度看, 资源的运用是重点。电子白板的运用方面, 我们采用了交互电子白板笔连线的方式, 使学生首先对讲解的对象有一个初步了解。这里我们可以选择用电子白板笔和文字的连线方式, 也可以选择用选择工具拖动文本框, 和相应的任务一一对应或者随机插入适配的音频和图片等任何一种形式展开这节课的教学。

2.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自主学习

现代文阅读的自主学习环节有阅读文章体会其情感表达、文章的含义、写作的特点等, 对于《金岳霖先生》这一课中的自主学习环节我们截取了其中一段, 触摸人物内心。

外貌:特立独行。“我的眼睛有病, 不能摘帽子。我不是不尊重你们。”对学生很真诚。

提问方式:“红毛衣”既认真又随性表明老师受欢迎。

林国达怪问题:不厌其烦, 循循善诱。 (学生提问:老师说的那句英语是在讽刺挖苦吗?)

林国达死了:既是对师生之情的真实流露, 更是对生命意外消失的悲悯。 (重情重义) (真情流露)

逻辑好玩:对所学的痴迷。 (痴迷学术)

这里面对人物内心的体会, 我们选择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聚光灯、幕布、遮屏、插入功能。

(1) 聚光灯、幕布和遮屏的运用

电子白板这三个功能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突出要分析的重点内容, 屏蔽掉与阅读无关的内容,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充分展示出各个特征的描写, 教师点评的内容可以利用此功能先进行遮挡, 互动合适的时候再直接利用电子白板笔拖拽即可。

(2) 插入音频、图片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采取音频朗读引导的方式。对于学习重点的引导, 采取了现场插入图片的方式。在这节阅读课中, 几部分朗读音频和图片的展示都是利用电子白板现场插入, 这样的好处在于, 共同分析金岳霖先生的神态、表情时, 教师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关于笑的多种神态表情, 插入的时候可以与学生互动, 共同选择这一类的图片, 然后再结合课文共同分析金岳霖的这一神态所表达的情感。

(3) 书写功能的运用

书写功能在这一环节可以广泛应用, 特别是阅读中重点词语的强调, 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听写中也可经常用这两个功能, 这对于课堂的师生互动和教师对整个自主学习环节的总结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合作探究

本节课要求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细节读一读, 并交流心得。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 我们也选择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

我们事先将整篇文章分成不同的几块, 分别提供给学生们选择阅读细节,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漫游和批注功能, 首先将内容无限放大, 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写出这段文字所体现出的细节, 及时形成学生的分析和鉴赏, 教师再对此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评议。这样, 就避免了以往PPT演示时因为细节描写的文字过多, 而产生的放不下、写不下、分析不完整、分析不及时的缺憾。

4.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总结归纳

在这节课中, 以鸟瞰图的形式, 我们能清晰看出整节课教师讲解的思路, 无论从学生角度去概括总结, 还是从教师的角度, 以及对整体课堂的一个自我评价都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利用点。例如, 哪一个地方应用了音频资源, 哪一个地方应用了电子白板互动连线的方式, 哪一个地方又应用了批注强调了重点, 在这些时候, 教师可做一个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鸟瞰图功能进行总结归纳整节课的重难点, 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

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通过本节现代文阅读课的教学, 我们发现利用电子白板解决语文教学 (特别是现代文阅读) 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教师不熟悉电子白板的很多基本功能, 不知道其优势, 不知如何利用电子白板里的资源, 不知道如何自己生成可被电子白板利用的资源, 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解决阅读课中的交互探究, 以及如何实现电子白板利用情况的反馈和评价。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 生成学习资源

首先, 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要非常熟悉, 要充分了解课件的演示和电子白板的不同, 在阅读课教学前生成一些阅读资源。电子白板里语文学科可以利用的数字化资源并不多, 但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录制功能, 制作出一些阅读的音频资源, 或者形成部分教学过程的视频实录。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利用合适的资源, 使其更适合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也便于资源在后续的教学上有一个延续应用。

2.增强交互, 解决教学重难点

增强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是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与以往黑板和课件演示的不同, 电子白板给我们提供了很强的交互空间。对于语文现代文阅读课的教学, 我们不能局限于电子白板的技术层面交互, 如拖动、移动、连线等;也不能局限于物理层面的交互, 如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和学生的互动。我们更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针对具体语文阅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开发出相应的朗读或者情感表达的资源交互, 真正与学习者交互, 让学习者自发地互动起来。

3.及时反馈, 评价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课中我们除了归纳总结, 没有对电子白板的利用情况和学习者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宇, 解月光.面向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研究[C]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 2010.

[2]邢郁.甘肃省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2.

[3]苏青.在高中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06) .

上一篇:计算广告学课件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