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2024-08-29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共15篇)

篇1: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对我来说培训是幸运、幸福的,而有幸成为河南“省培计划”的一员,就意味着自己又多了一次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机会,对此,我内心充满期待、感激与珍惜!

这次培训,人杰地灵的古城徐州给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美丽的云龙山水让我心旷神怡;富有汉楚古韵的彭城让我心生感慨;专家名师的讲解让我心生震撼;同伴的交流互动让我心潮澎湃,更重要的是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来学习之前,总傻傻的以为,自己虽算不上聪明,谈不上智慧,但凭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了解一点点教育理念,得了一点点荣誉,也应该算是了解了语文。但听了魏本亚、黄厚江、张秋玲、步进、秦晓华等专家的讲座之后,我不由汗颜!才发现我真的不识语文真面目!日后还得下工夫。

张秋玲教授提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悖论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课上我在交给什么?鱼?渔?还是愚?“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耳熟能详,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课堂能给孩子们一条小鱼就不错了,很多的时候,我们在满满的自信中却给了孩子愚!我们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花样百出的课堂活动和一个个的问题设计,真的让孩子们学会了吗?我说了就是教了吗?你听了就是学了吗?你学了就是会了吗?鱼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切!我们怎能批评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愿展呢?我们怎还能说“寡人无疾”呢?我们必须知道“言语与精神的共生”才是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果说张秋玲教授让我从宏观上明白了自己对语文教学认识的不足,那么黄厚江教授又让我从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认识了语文,让我明白了我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为什么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了,那是因为自己缺少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从没考虑到要“有选择、有思考的听;有要求有质量的说;让学生带着任务从从容容的读;语文课堂上组织各种各样的写。”太多时候为了自己的安排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解读文本。

最为惭愧的是自己竟然从没有对散文教学应教什么做过认真的研究,只是单纯的凭自己或他人的经验以及教参等去确定教学内容,却不知散文的特点应是“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情感”,我们应了解其“即时即刻的情感变化”。《藤野先生》一文的研讨为我的散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还有时金芳、孙艳、魏本亚等众多专家对作文教学的独到见解让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作文教学的魅力,突然觉得作文之花灿然绽放,作文的春天已然来临!我该努力耕耘,让孩子们沐浴着明媚的春色,快乐成长!

总之,本次培训颠覆了我所谓的“寡人无疾”,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明白了语文、语文教学原来应该是这样!“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进步多读书”,必须时时要求自己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提升自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坚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语文课,必须贴紧文本的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潜入文字的底部、细部,去体会语文独有的魅力!

作者|留固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雁冰

篇2: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我在执教《中国结》这一课时,充分确立学生阅读的立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充分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解读,使语文课堂真正闪烁出“以自主读书感悟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标”的教学思想。

一、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空,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供基础。

要想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必须交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充分地、直接地接触语言材料。这节课上,从初读感知的“四读”到品读精思第3自然段,学生始终是读书的主体。这样的课堂上,既有由读得不准到读准了的进步,又有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的诵读;既有潜心默读的勾画圈点,又有摇头晃脑的书声朗朗。这样的读书,帮助学生调动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些都是他们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和敲击妙悟火花的工具。这样的读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情境,让课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在这样的坚实基础上,每一个学生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

二、透过词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读进去。

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确,文字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生命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的字词,我引导学生细心体味,从语言的表层走向语言的深层,并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味。通过对“巧妙编结、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这些词语的不断研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经历了几个来回,逐步深入地领略了作者文质兼美的语言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促进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振。

三、通过教师语言丰富课文情感,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教师运用语言教学生学用语言。在这里,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运用语言的成功。

在本教学设计中,老师的语言力求与课文情境协同起来,如诗一般优美,就像“液态的火焰”,娓娓道来的叙述表述着教师自身与文本对话后的思考。抑扬顿挫的语调、整齐的韵律、悦耳的语音和富于激情的话语,使课堂弥漫着浓浓的文学意韵,使学生置身其中品读感悟,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四、通过补充资料,填补课文空白,引起情感上的震撼。

篇3: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一、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开展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是通过查看,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寻找学生课堂学习完善、推动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教师借助在课堂观察的效果,来探究、应对具体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展现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同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发展。

(一)设置课堂观察观测点

观察点的质量就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观察只是针对行为的一种快写,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中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观察自身的教学方法、身体状况、声音质量以及体态语言的使用等,也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互动情况以及对教师上课的反映等。

例如:观察教师可以观察课堂内容的呈现、所用的教学方法、甚至背景知识的运用等。作为单一的课堂观察者(不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可以观察任课教师的语言素养,(如语音、语调,语速,普通话是否标准等)、新课导入、知识呈现、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确认具体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和研究主题联系最密切的观察点,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关键连接点。

(二)课堂观察运用

然后根据课前研究主题所确定的观测点去细致的记录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有效的课堂观察:首先需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与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教师全面了解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个体差异以及爱好等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其次是落实观察内容。教师的课堂引导除教学前要精心准备好教学情境、教学材料外,最主要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同时课后要有意识地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开展教学反思

在课堂观察之后的反思中,需要以课堂教学环节为主线,以观察者的观察点为基础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学情景再现或者视频回放等形式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任课教师根据观测者的观察记录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反思和修改。

二、以教学反思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当我们在为进行新课改而不懈努力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反思自身在新课改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分析在教学设计、管理以及实践等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方法。通过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实践的磨练,以此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探究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重复、缺乏启发性。

例如:走进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猜想文中产生这种问题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则思维活跃,各抒己见,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但稍作观察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教师把“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等当成了“万能钥匙”,不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如何而一味使用,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探讨性问题。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注意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且要有目的性,要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点的落实,还要避免因问题过于简单平淡而使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而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不能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管得太死,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学习环境和谐。

(三)教师应该精心的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积极的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讲”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新课改主导的是将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讨论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是新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者,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提高“讲”的艺术,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巧妙的设计安排两个讨论组,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不同的辩论与叙述,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触龙和赵太后这两个不同的人物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一组为触龙这个角色,另一组为赵太后这个角色,辩论内容为互相站在这两个人物的角色来说明触龙要怎样才能说服赵太后,而展开自己的思想,进行不同的思维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思路等有很清晰的认识,以此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定高度,并达到促进课堂生命力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推广应用课堂观察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问题,同时让教学反思有理有据。理性的课后反思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途径,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

篇4: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关键词】语文 教学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1-01

1.当前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途径封闭 实践活动缺乏

阅读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教室成为教学的唯一场所,较少或者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隔断了教学过程与现实生活的天然联系。学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只会机械地套用,举一反三、逆向思维的能力差。

1.2教学过程单一 引导发现不足

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时间一长,学生逐渐习惯性地被动接收,而很少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

1.3教学方法呆板 “牵”“引”求同过多

对个人观点、个人理解一味排斥,求同不存异,为了得出所谓的标准的、统一的答案,进行各种牵引,缺乏创新精神,思维僵化。

2.关于阅读方法的总结

2.1目标阅读法

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挑选读物。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清晰的思路,不管是在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还是在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上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快速抓住与目标有关的材料,然后进行分析,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扰乱思路,掌握中心思想,还能节省时间。

2.2快速阅读法

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迅速从材料中接收有效信息。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加快阅读速度,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同时,阅读时尽力做到一目十行,联系上下文,推广视读广度,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要尽量排除次要的、无关的信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选取主要信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浓缩要点,保证阅读效果。

2.3以意逆志法

对于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古诗、寓言故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自己的思想、经验、知识来推敲作者的思想,加深理解。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这样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2.4一目十行法

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一目十行法往往在考试时比较适用,节省阅读时间,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在短时间里理顺思路,抓住主旨。

2.5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便于查找,写下自己的随感,主旨一目了然。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吃透”文章、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其适合采用此法,用不同的符号或者不同颜色的笔做出不同的记号,有助于小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多读多画多思考,一定会取得成效。

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1培养阅读兴趣 增加阅读量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本上的十几篇、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看课外读物看的兴趣、培养其阅读意识。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双管齐下。学海无涯,谁都不能穷尽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這说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新的课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有时也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也难于解答,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的情况。这并不是说老师不如学生,只是学术有专攻,各自擅长的不一样而已,所以广学博览是很有必要的。小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适当向学生地介绍符合其阅读水平的读物激励他们去广泛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启发学生质疑 调动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学生永远都不可能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真正学会阅读这项基本的技能。教师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不懂就问,而不能一味的回避不同的声音,要尊重不同意见,给出合理解释,使学生意识到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学会主动学习了。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一遍,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加深印象。真正不能解决的,向老师提问,请老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给同学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可以主动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别的同学帮忙解答,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学习,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给出答案,潜移默化中对他们形成影响。

结语:

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和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参考文献:

[1]张琴.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转变[J]. 新课程导学. 2012(09)

[2]黄斐. 小学语文阅读图式专题教学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3]娄阿利. 9~12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1

[4] 樊敏生. 基于电子书的小学语文阅读学生学匀效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5]杨婷. 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比较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管小兰.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2(05)

篇5:关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感悟

我是一个很喜欢语文的人,从我的学生时代开始,我便喜欢写作,看文学作品。和这些事物在一起,我会感到快乐和兴奋。它就像是我人生之中的一剂调味品,能够改善我生活中的酸甜苦楚,让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一些,所以因为这一点,我毅然决然的走向了教师这个行业。我选择教师,是因为我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全部给予他人,我也想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奋斗学习,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和人生。因此步入工作以来,我一直都非常的认真,非常细致,不敢对工作上的事情放松警惕,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理想。

这是做语文教师的第一年,实习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些基础。通过考试进入学校也证明了自己还是有一些能力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珍惜在三尺讲台上的每分每秒。平时的教学我也会想方法进行创新,因为我知道只有创新,才能让教育进步,也只有创新,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前进。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是要求,而自主学习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段工作中,我常常鼓舞自己多参加培训,夺取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去在脑海里勾画一个更大的世界,去一一的探索和追寻。

篇6: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 ”展开的。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教学时,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中的.重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第一步给此段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二步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由于教学时我立足于综合运用小学阶段的基本功,从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 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该提倡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之心。还要通过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做到“善于”提问,这里最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通过读书,思考去探索答案,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篇7:小学老师课堂教育培训心得感悟

有人说:培训是给员工最好的福利。我喜欢这句话,即使是在忙碌之后的休息日,史淑芹校长带领我们向阳小学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携着最美的愿景,相聚在进修学校一起培训学习。史校长是一位有思想、有魄力的教育管理者,总想着给我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尽最大的努力想让我们个个成为最棒的自己。

苏元威老师“以小学语文为例浅谈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表述与落实”的报告,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科学制定的重要性。无论是苏老师在报告中的语言、肢体表达都透露着语文教育的迷人素养,我能想象出苏老师的课堂一定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同时也能看出苏老师对语文教育的喜爱和专注。他是一位倾心教育的人,他的句句话语都彰显出语文教学的生命色彩,彰显出他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考、研究。整场报告中他都用课本上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诠释着怎样进行有感情朗读。

候建华主任作为从向阳走出来的专家,既有才华又有智慧,对“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建华主任的报告给我启迪,促我反省,震撼我的心灵,让我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了清晰的思路,引领滑县语文课堂改革的新方向,同时为促进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规范化做出了精细化的科学评价。

王长丽主任的“如何观课、议课”的报告,围绕课堂教学的四件事,句句饱含智慧的教育箴言,紧扣实际、细致入微地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观课、议课,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她的报告既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有实践指导,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实例,拓宽了我的思维,让我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方向。

我校张鸿飞校长作为主抓教学的领头雁,带头与老师们真抓实干,引领老师们向着科研型奋进,在培训学习中深入到小组与老师交流,一起质疑、探索、碰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观看孙主席制作的短片时,美好的瞬间在心头荡漾……

通过培训学习,我明白了:只有教师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带领孩子们穿越知识的海洋,潜移默化、互相影响,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扬帆起航。

参加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紧张,但对我的教学影响却是长远的。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培训——就是遇见最好的自己!

篇8: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一、引导学生挖掘其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感悟文本, 首先是培养阅读兴趣。教师是文本的第一学习者, 要感悟理解文本内容, 分析开发文本, 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因此, 教师备课时, 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文本内容, 挖掘文本阅读的兴趣点和情感共鸣的关键点。

1. 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如《詹天佑》一文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 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它们都是本文的关键字, 统览全局辐射全篇。只要把握住了这些关键字就好像小船夜航中找到了明灯, 可以使我们更快地进入与文本的对话状态。

2. 反复推敲典型精彩语句, 阅读揣摩。

不少课文中有典型的语言和关键句子, 我们要重点推敲, 仔细地阅读揣摩。如《鱼游到纸上》对青年看鱼、画鱼时的动作及其神态的描写, 体现了他“爱鱼的忘我境界”。像这样具有语言规律, 或描绘生动的精彩语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很有好处, 学生通过阅读—揣摩—积累, 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3. 用“心”读故事, 开发思维大胆想象。

文本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 有的使人感动、有的使人向往、有的使人好奇、有的引人思考, 我们可以融情感于文本, 大胆地想象。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一文教学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有一天小钱与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会有怎样的感人故事?”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生命桥”的理解, 兴趣浓厚。

4. 巧用方法, 解决阅读困惑。

文本中有一些语言或现象,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及地域差异等原因理解起来有困难,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 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如在讲解《燕子》一课结尾的比喻句时, 探讨把什么比作什么, 孩子们的说法不一,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孩子去理解。我们可以反复引导学生朗读, 观看插图;也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 巧妙点拨,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美美朗读, 感悟文本

叶圣陶先生主张提倡“美美朗读”, 他说“我们读一篇文章……总要像吃东西一样, 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品出来。”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朗读是语文学习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朗读可以使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 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紧抓课本中的精彩语句, 让学生反复诵读, 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欣赏、去思考, 在美美地朗读中学生会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有爱读、多读、美读、有感而读才会读出兴趣、读出乐趣、读出水平。

三、抓住课堂提问, 感悟文本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积极有效的课堂提问, 既要统领全文, 又要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促进文本阅读。提问应把握好三个“度”:一是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过于简单, 激发不起孩子的探究兴趣;太深, 让人无从下手。有效的教学提问,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形成。二是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有启发性、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触动心灵。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重点突出, 抓住内容实质,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问题学习中。三是问题要有适当广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语文教学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预设,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答案要具有多元性, 能够让学生广泛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静心品读思考, 感悟文本的魅力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静心品读思考文本开始, 从而感知其魅力所在, 体会阅读乐趣。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开启思索的大门。

在阅读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 既有利于使学生加深文本的理解, 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对于文本中的发现,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启迪,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发现的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深深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精妙, 与此同时抓住文章的重点,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在发现与思考中感悟文本的魅力。

2. 融心灵于文本, 拨动孩子情感的心弦。

喜欢阅读, 常常是因为语言打动了我们, 将我们的情感融于文本。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个人的感情与文意的表达相统一。首先, 深情品味, 师生入境。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课文的一字一词一句中的。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到学生精神的需要, 便更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 加深情感体验, 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融汇于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产生与作者心灵的相通。

篇9:浅谈小学语文老师反思的学问

一、形成反思的意识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你给两个不同的班级同时上一节相同的课,给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效果也会明显好于第一个班级,原因何在?就是教师在上完第一个班级后会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会反思改进的方法等等,说明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多么的重要。有人曾经说过,你写多年的教学设计你不一定会成为著名的教师,但如果你坚持写多年的教学反思,你就很肯定成为一个著名的教师,可见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反思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自觉形成反思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主动并创造性地反思自己的一切活动,如教育目的的制定,如课堂情境的创设,如评价方法的实施等等,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要用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并进行反思、分析,力求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一定层次的提升。

二、确定反思的内容

反思,教师到底该反思什么呢?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首先反思一节课中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又有哪些缺憾?听一节相对成功的课,听课者都有这种体会,就是在时隔多日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其中最最精彩的片段。每一节课教师都会精心设计,而且不同的人在设计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等等,这些独到之处就形成了课堂上的闪光之处,如精彩的导课,如重难点的突破之处,再如合理的评价语言等诸方面都值得教师去反思,并记下反思日记,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同样,在每一节课中也一定会存在一些令教者不满意的地方,如表达不当,如过渡牵强,如朗读指导不到位,再如练习的难易不恰当等,这些不足之处教师课后都要仔细分析,然后再做出改进的措施,这样在日后的教学中就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反思这节课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其实所有学科的最终目标都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到不同的发展,那教师就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没有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跳到相同的高度去摘吃桃子?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常常是参差不齐,表现在学习态度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基础也不一样等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程度的认知要求,如我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我要求一般的学生去初步背诵文中出现的春联,中等偏上一点的学生再去识记一点课外的春联,班级的几个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则让他们在感受春联的音律美的同时学会自己根据一定的主旨创作春联,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三,我还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过激行为,老师们在有人听课时一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堂上出现什么状况都会心平气和地跟学生交流,可在平时的随堂课教学中,教师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了,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用“会”说一句话,我们班上有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立即给他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谁知道他的答案竟是:“我家的公鸡会下蛋。”我当时好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一样,直接追问那个学生:“你长脑子了没有,你家的公鸡是从外星上来的,你哪只眼睛见过公鸡会下蛋的?”我话一说完,那个本来就胆怯的学生满脸通红,把头低得很低。课后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时大错特错,我应该首先表扬这个学生,首先肯定从语文的语法角度看,这个同学说的话是正确的,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学生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违背了自然现象。也许我这一骂,会使这个孩子仅有的一点勇气丧失殆尽,我就是一个刽子手。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二节课一上课我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向那个同学道了歉,并告诉他那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只是要把公鸡改成母鸡就行了。反思后,我要自己诚心的道歉呵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

三、讲究反思的方法

反思是一门学问,反思的效果也高低相同,这就表明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还必须讲究反思的方法,基于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我就简单说说我常用的几种方法。第一,日记反思法,就是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记下日记,日记中可以记载教学中的成败,可以记载教学中教师突发的灵感、顿悟,也可以记载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独特的反馈意见等,养成记反思日记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是听课反思法,就是把自己的课摄下来,然后通过录像再现,自己以听课者的身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反思的效果,这种方法中教师成为“旁观者”,才能清楚地分析本次教学实践的得失,再修改教学设计,重新再在其他班级上课,有时间的话再重复一次上述活动,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实践活动中的缺失等等。

篇10: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感悟与反思

作为一个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任教时间仅一年半的年轻教师来

说,我曾一度以为课堂是我施展才华的地方,我还以为,凭我的能力可以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可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才知道,我错的离谱。

回顾这一年半的教学之路,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一方面想尽己之所能,教好学生,不留遗憾;另一方面却不能摆脱来自分数之上的压力,这现实中的矛盾实在另人难以平衡。

从今年教研室的“推门听”及近期教育局组织的去各个小学听课中,经过观摩和学习收益颇多,下面就自身的看法结合各个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浅谈一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感悟与反思。

一、之前的新课,为了节省时间,我并没有利用过多的导语来作为新

课之前的热身,孩子大都提不起精神,没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经

过这一年来的取经,我收获颇丰。我开始试着借鉴优秀教师的授

课方式,上课之前,播放或者师生共同唱一首英语歌曲,或精心

挑选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采用师生对话或学生对话的形式,不

但复习了旧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创设了学英语的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新课传授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不会深入的思考,有的学生习惯于

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善于思考和记忆,我带的四年级的学生,就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比如: 有些单词属于四会单词,我每节课会抽几分钟的时间听写单词,有些学生掌握的非常好,而有些却很差。这或许是因为记忆单词真的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学生家长关注孩子的时间也较少,也是导致英语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教师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的讲解,学生缺乏平时的练习,导致农村小学英语存在很大的弊端。解决这类问题,的确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为,但我会尽我所能改变这种现状。基于此,我试着用比较鲜活的图片、实物和PPT来进行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化,趣味化。除了这些,我还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具,让学生在做中学,享受做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我很注重Practice 这一环节,新知授完之后,利用游戏的方

法,让学生演演说说,摸摸猜猜,跑跑跳跳,在时间允许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同时参与教学活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而学生也很喜欢这

种“玩中学”的方式,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的效果也

很好。所以,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一场英语竞赛,鼓励

学生参加这种英语知识竞赛,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增长英

语知识,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作为教师,不管哪一门学科,我们都知道,鼓励性语言对孩

子的意义。一个小红花,一颗小星星,甚至是一句“很好”

都能激发孩子们的信心,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这方面,我也

不例外,每节课我都会使用大量的鼓励性语言如: “Well

done.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Good job.”等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开始喜欢上英语课,喜欢上我,并且在课下也开始习惯用英语和我打招呼,虽然不是很熟练,但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我惊喜和骄傲,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身上存在的潜能其实大的惊人,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看身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去发掘这些潜力。

都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的地方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单独回答问题或有说的机会,每节课我都会考虑到时间的问题,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互动中来,还有忽略成绩不好的学生,今后我会更好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并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课堂上来,让学生因为兴趣而喜欢英语。总之做每件事情都有利与弊,学习英语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学会英语,作为一名

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终身学习,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恰夏乡中心校

周运霞

篇11: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培训反思与感悟

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飞机模型,学生讨论飞机是怎样飞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3、学生讨论:飞机从诞生到发展都是人类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的?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

先介绍人们遇到的困难: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

再写研究蜻蜓翅膀的特点:末端比周围略厚。

后写再造飞机。

二、学习课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出示表格,学生自由读课文、填表。

发明创造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3、学生汇报填表

三、全文

1、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知识的事例。

四、课堂

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的收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学生对这课比较感兴趣,教学时第一课时时,我引导学生读完课题后针对课题质疑,学生们有很好的观点: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能成为人类的老师?……我将比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朗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朗读生字词、课文,在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将问题解决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主要是出示一张表格,引导学生找出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在讲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查资料,看看人类的老师还有哪些。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很多学生找到的资料非常有价值。

★ 听课教学反思范文

★ 关于初中化学听课教学反思

★ 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六

★ 听课反思

★ 课堂教学反思

★ 听课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课堂教学之习作教学反思

★ 文言文教学展示课听课反思

★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反思

篇12: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悟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要占多大比重呢?王荣生教授曾经统计过:80%的语文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老师们(也包括我自己)作文教学的欠缺,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二是认为学生作文分往往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上花那么多时间。实际上作文真的是不可教吗?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有不可教之处也有可教之处。比如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读写结合、快速构思写作思路等,还是很有效果的。

学生为何怕写作文?有两个原因,一是没啥写,二是不会写。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没啥写,一让写人就是写妈妈,一写事就是妈妈送伞。有一次月清,作文题目是《那一幕,心在我的脑海中》,一个班的孩子几乎都是写的妈妈照顾生病的自己。孩子们没有生活积累,笔下的文字大都是生编乱造出来的。

文章是高楼,素材是砖瓦泥沙。必须有“砖瓦泥沙”这些材料的积累,才有可能建造“高楼大厦”。平时,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素材,问题是学生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所以鲜活丰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无意义的。然而本质上,写作是对生活的表达,“生活即文章”。没有了日常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我们的作文就会苍白无力。只有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他们笔下的文字才真实可感。

观察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人,观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观察社会现象,观察自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一是要细,比如观察人物,应利用多个感官去观察,眼看到的人物的外形和动作,耳听到的人物的声音,手触到人物的感觉,甚至鼻嗅到人物的气味;还应全方位观察,即观察人物不同部位的表现——整体外貌、面部表情、手的动作、腿的动作、脚的动作、所说的话等等。就像鲁迅所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点就写”。二是观察要勤。比如观察树,树是什么样子,远处如何,近处如何,阳光下如何,月光下如何,雨中如何,雨后如何,雪中如何,雪后如何等等。

只是观察并不能使之真正成为写作素材,只有经过写的过程,哪怕没有写成一篇成熟的作文,他也会成为比较深刻的记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记日记是记录生活的最好途径。魏书生老师把记日记成为道德长跑。可我们的孩子往往把记日记当做一种负担,流于形式,不能让日记真正起素材作用。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公开日记、评价日记!我们可以使用小组循环日记本,即一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小组成员可以给日记本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在扉页上写上前言,也可以在前面编上目录,在结尾处写上后记。小组成员轮流来写,组长第一个写,接下来每个同学在写之前,首先对上个同学的写作进行评价。一周至少两个循环,也就是说一周至少写两篇,一周交一次日记本,老师每周也在循环日记本上写一次。一学期至少一次对各小组的循环日记本进行评比,以激励学生写好日记。

小组使用循环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生活的办法,写素材本也是一种办法。这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孩子,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使用循环日记本,而是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素材本。每周至少写三篇素材(也就是生活中所观察到想到的事件),怎样既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又不让写素材流于形式呢?我采取的方法是:把小组成员编成号,1号是学习不错又最负责的同学,然后按成绩依次编排。每周一检查上一周小组成员的素材写作情况,从字数、内容、语言方面进行评价优良中差,并把评价结果填写到我之前打好的一张大表上。每天上课前几分钟,我会从中抽取写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其读自己的素材,一天一篇,并提出建议。另外最好一周给一节课写素材的时间,我通常利用晚自习的一节课。素材内容有时候是老师拟定,有时候是自由写作,比如学校有拔河比赛活动啦,班级里发生一个新鲜事儿啦,学校里发生一个特殊事件啦等等,就可拟定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米”,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积累习惯,才能让学生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一) 重自主形式, 轻学习效果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自主学习形式, 而忽视了学习实效。

1. 现象一:

一位教师教学《鲸》的4至7自然段时, 指导学生总结出这几个自然段总写鲸的“生活习性”, 分别从“食物、呼吸、睡觉、寿命”四方面写的。接着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那段, 不到两分钟, 学生正读得起劲。老师就叫学生依次汇报了, 汇报时老师问一个问题, 学生举手回答一个。

2. 反思:

(1) 难道自主学习前老师不指导学生概括出各段内容, 学生自然就总结不出来吗?显然这是不相信学生, 其实这么简单的问题, 学生自己去读, 去思考, 一定能解决。 (2) 不到两分钟时间学生能深入学习吗?学生的自主学习刚刚开始就昙花一现似的结束了。有的学生刚读完一遍, 有的学生正读得起劲, 老师就让他们停下了。没有充分的读, 更没有深入的思考, 学生能有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吗? (3) 既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学, 那汇报时为什么又要按课文顺序依次进行呢?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 深入领会、感悟, 为什么汇报时不让学生自己谈, 而要一问一答呢?这样岂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仍然牵着学生鼻子走吗?表面看是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际上学生是被动学习。

3. 对策:

(1) 让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要大胆放手, 先不告诉学生所学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学习方式, 然后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体验。学生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2)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 只要课文段落之间并不是承接关系, 应该让学生自主汇报, 自己学的哪一段就讲哪一部分, 不必依照课文顺序依次说。学生汇报时, 应让学生讲理解、讲感受、讲体验、讲作者表达方式等。老师不能问得太多, 搞串讲串问, 学生没涉及的主要内容, 老师可适当启发引导。

(二) 重读的数量, 轻读的质量

老师们都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学生读书。但很多老师在具体操作时常常指导不力, 效果不佳。

1. 现象一:

一位老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 把第5自然段让学生反复齐读了5遍。另把第7自然段中“我不敢朝他那儿看, 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这一句写在小黑板上, 问:“这一句应读出什么感情?”学生说读出伤心的感情, 然后学生一遍一遍地读, 努力读出伤心的感情。

2. 现象二:

一位老师教学《凡卡》, 让学生齐读全文。学生开头读得起劲, 渐渐地声音小了, 有的孩子只是张嘴, 不出声音了。

3. 反思:

(1) 难道让学生一遍遍重复地读就是以读为本吗?这样机械重复地读, 其实是呆读、傻读, 学生毫无收获。教师忽视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培养语感, 对段落中优美语句视而不见。 (2) 单独的一句话, 不联系上下文, 学生能体会出感情吗?这显然是把感情朗读抽象化了。这样把前后相连的一段话, 一句一句地割裂开来, 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读, 势必割断情感, 不利于感情朗读。 (3) 难道放声朗读是读书的唯一方式吗?像《凡卡》这么长的课文, 为什么要让学生马拉松式地读呢?学生已读得筋疲力尽, 能边读边想吗?为什么不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呢?

4. 对策:

篇1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着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篇1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摘要:语文课程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情达意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直观化和形象化,在视觉上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避免枯燥性和乏味性,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以兴趣引导学习,以实践自我感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多种感官去让学生接触知识,从而得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方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感悟融合前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以后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遵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本内容的设置也是通过简明有趣的趋势来安排的,教师要善于将所教的知识形象化,并且有效的付之于活动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从理论到感悟,从认知到情感的升华,达到语文教学的“知、行、意”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引导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联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第三,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环境,开放的课

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

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以形象化和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入讲解过程,这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为学生的下一步打下基础的一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青少年最先接触的汉语拼音知识的学习:

1.汉语拼音的故事、图片和诗句引入。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黑纸白字和发音上面,更要配之以图片及实物展示的形式去教学,同时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从多种感官去启发学生的记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

我们从a/o/e/i/u/ü的基本字母学起,为了让学生们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或图片,使之具有象形性。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解道,如果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大夫,大夫让你张开大嘴,喊出“啊”的声音,这个“a”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字母,一个圆圈一个小尾巴,这个圆圈就是你的嘴,这个小尾巴就是你的舌头,这样才能看出你的病情,大家要记牢。教师可以拿出一张图片,关于看病的“啊”音图片,这时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个关键点就在于图片直观的引入,学生自会将图片的形象与拼音的形象结合到一起记忆,这就是引入一个小故事的前提下,加入图片引入的直观作用。再例如“e”

这个字母,发音如“鹅”,教师拿出鹅的图片时,从鹅弯曲的颈部到尾巴,正好是弯曲的“e”形,教师可以在此附上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曲项向天歌”一句,去让学生体会这个字母犹如鹅曲颈歌咏的姿态,这样同时接触到了诗作,起到一举两得教学功效。

2.汉语拼音多媒体引入的概述。多媒体是集声音、文字和图片于一体的教学好助手,能将文字、图片同时展现出来,并且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如果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减轻学习疲劳,例如教师可以搜集关于汉语拼音拟人化的动画,使拼音能够进行自我的变形,从拼音缓慢的弯曲变化当中,让学生认识拼音的书写规律,配上发音,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学习感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阶段,无论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记忆和背诵,还是实践性的活动,还是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分析,教师要努力做到其直观形象性和趣味化,并且尽可能的运用多种外接手段和辅助材料进行直观的演示,在寓教于乐和趣味昂然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的有效目的,在遵循课本基本设置顺序的情况之下,做到层层有序的教学推进,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2]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3]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M].呼和浩特: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4] 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

上一篇:顺丰实习小结下一篇:2023中考专题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