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

2024-07-26

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通用4篇)

篇1: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

车队驾驶员、车辆管理制度

一、全面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和因公用车的调度使用,并及时做好派车登记,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每月组织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交通管理部门的精神内容;督促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杜绝事故发生。

三、按照车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公司所有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工作。

四、严格遵守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车辆维修应认真检查核实,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五、负责对驾驶员行驶公里、出车补贴的核准、报批,加强对汽车和摩托车油料的管理和标准核算,每月对车辆用油情况进行单车核算,建好各类台帐。

六、每月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检查考核,严把检查考核关,确保车况良好。

七、扎实抓好对车辆停放的督查工作,对因公派出车辆要按规定及时查询,掌握动态。

八、对违章、违规的驾驶员要做好登记,并及时将信息报办公室。

九、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驾驶员岗位职责

一、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二、精心爱护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要勤检查、勤紧定、勤润滑,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维修,避免机械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车辆出车前后要清洗,保证车容车貌整洁、美观。

四、严格遵守公司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自觉遵章守纪,服从安排和调度。不得私自出车;完成任务后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时报告派车负责人登记,严禁将车开回家过夜。

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驾驶技能,做好节约用油。

六、文明驾车,礼貌待客,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严禁酒后驾车,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七、自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八、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驾驶员安全教育制度

一、驾驶员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按时参加各类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行车规则。

二、车队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传达上级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安全行车的经验和分析典型事故的教训,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客户服务部安全教育例会每月不得少于一次,每月对送货驾驶员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讲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四、安全教育活动档案不在公司的驾驶员要自觉参加所在地交警中队举办的安全教育活动。

五、车队要定期利用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认真吸取他人的教训,警示驾驶员要文明行车,严守规则,确保安全。

六、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办公室每年要组织驾驶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常识测试,对多次测试不合格的驾驶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

七、公司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缺席,车队要严格考勤。

八、定期组织驾驶员开展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幅度的物质奖励。

九、每年邀请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领导进行实例教育,着力提高驾驶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车队对各类培训教育要做好台帐记录,以便备查。

车辆检查制度

一、坚持做好出车前检查和完成任务后的车辆清洗、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维修。

二、车队要定期组织对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原则上

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不符安全要求的车辆要及时提出整改维修意见,并报办公室核准实施,消除隐患。

三、驾驶员要对所驾车辆做到胸中有数,认真检查保养,发现机件损坏、失灵要及时报告抢修,否则因检查不到位而造成事故,要追究责任,并负担赔偿责任。

四、车队长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检查、监督,严格履行职责,否则要追究责任。

五、车队对每次车辆安全检查要造册作好登记,并对隐患整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落实。

六、每次车辆检查情况将作为驾驶员月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奖惩兑现。

车辆及驾驶员保险制度

一、公司所有车辆必须按规定及时投保,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登记实施。

二、所有机动车辆必须按责任险项目投保,客户经理摩托车,由公司统一为其投保车损险、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

三、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告车队,由车队协同保险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评估损失,做好索赔工作。

四、车队对投保车辆要逐台登记,并按时续保,当车辆保险期限到期时,驾驶员应及时向车队报告,办理续保,不得脱保,否则要追

究责任。

五、办公室要加强对车辆保险的监督管理,督促车队建好台帐,尽心尽责做好索赔工作。

车辆事故登记制度

一、公司办公室为车辆交通事故处理、登记、上报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二、在行车过程中发生车辆交通事故,驾驶员要及时如实向事故处理的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报局公司办公室,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妥善处理。

三、客户服务部送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无论事故大小,务必如实及时报告主管职能科室,办公室应根据事故等级损失轻重,做好登记并逐级上报。

四、发生车辆事故,不准隐瞒不报,不准私自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所在部门负责人、驾驶员自负。

五、办公室对车辆交通事故要分类登记,建立档案台帐,并作为对驾驶员考核续聘的重要依据。

大连龙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篇2: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

机关车队隶属于机关后勤服务部门, 重要职责所在就是机关事务公用派车, 进而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上, 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工作特殊性的影响, 机关车队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该也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文章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车队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构成复杂, 待遇不尽相同

就车队人员的构成成分上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总体来说, 行政编、事业编、合同制人员都有, 参差不齐, 这样混合复杂的编制直接造成了同样一项工作, 但不同编制的人做, 所获得工资和待遇完全不同, 很容易出现众多问题, 为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2 活动范围扩大, 公车私用现象频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 机关车辆的运用上也不断呈现区域扩大化的现象, 由于工作的需要很多时候机关车辆必须到很远的距离外去, 在这无形当中也加大了对车辆和人员管理上的难度系数, 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章行驶问题层出不穷。另外, 在机关车队中, 很大一部分是领导的专用车, 这些车辆自主性比较强, 很多时候不听从安排, 难以控制其出车时间。长期之下, 这些车的驾驶员就会有私心, 公车私用的现象就此产生, 而棘手的是对此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控制。

1.3 机动车少, 活动增多, 增加了工作难度

在车队的所有驾驶员中, 专职为领导开车的驾驶员不少, 他们的工作安排多听从领导,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能形成统一的车辆部署, 车多但可供支配的机动车辆很少。政府职能的扩大化带来了机关后勤保障的工作的分化和细化, 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会议接待和检查活动的逐渐攀升, 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车, 所以车队的压力可想而知, 可供支配的机动车辆日渐紧张, 驾驶员也是明显不足, 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是其无法承受的, 租用外来车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之, 活动的增多带来了车辆的紧张, 甚至达到工作无法完成的窘况, 这些也都增加了车队管理的难度。

2 解决车队管理问题的措施

机关车队最为根本的工作重心就在于保证单位和领导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的各项工作, 进而保证行车安全, 高效快捷的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单位和领导的日常工作要想更加顺利的完成与机关车队的驾驶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工作效率的完成度、服务质量的高低密不可分。快捷高效的完成单位和领导的日常工作有利于树立机关的办事形象和工作作风。由于机关车队的工作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 与其他部门不尽相同, 所以加强对其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管理机关车队工作, 也是更好保证服务质量, 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措施, 希望与同行们分享:

2.1 制定规章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 合理用人

各个机关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 进行合理的公务用车配备。并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 统筹兼顾, 对领导用车和机动用车的驾驶员配备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用车高峰时段采取一些灵活手段, 做到调度有效。加紧制定驾驶员的职责、工作制度等相关的驾驶员管理上的行为规范, 还可以利用一定的奖惩制使其管理上在最佳的范围内。

2.2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作为机关车辆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机关驾驶员是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加强驾驶员的管理是当前工作较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要将其纳入机关工作议事日程, 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应该对此提高重视的程度, 将思路进一步理清, 找准发展方向, 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给予关注, 将各项工作积极落实到实处, 使驾驶员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3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在一次出车的工作中, 安全是第一位的, 没有安全别的事情都无从谈起。车辆是机关车队所使用的主要的工具, 所以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系数, 是驾驶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交通堵塞的状况也与日俱增, 城市交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行车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也在逐步完善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无疑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便能够保证驾驶安全。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全部的车辆进行检修, 以便保证车辆在安全上能够达到标准, 驾驶员安全操作, 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更好的完成运行任务。

2.4 强化使命意识, 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驾驶员的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时刻能够以安全第一为工作的主旨, 增强服务意识, 积极选拔行业典型, 树立先锋模范。培养其爱岗敬业、文明行车、优质服务优良的工作作风, 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也对机关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加强专业技术教育, 争做合格的驾驶员

对于车队的建设, 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良的驾驶员队伍, 对于每一个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都要有起码的了解,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工作上的档案。车队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技能、工作作风、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科学, 内容要适当, 以便驾驶员有效的接受。

2.6 严格督促检查, 规范驾驶员行为

首先, 抓好制度落实。坚持车辆安全周检查制度, 对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形象不佳等问题实行重罚;坚持驾驶员考核月通报制, 对驾驶员违规操作的问题及时批评指正。其次, 加强教育, 提升驾驶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再次, 驾驶员奖惩要严格。驾驶员这个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和医生有很多相通之处, 如果有事故发生, 就有可能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每年我国在车祸中的死亡人数数字大得惊人, 所以更应该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遵章驾驶, 安全为先。对于那些不把违章当回事的驾驶员, 一旦发现, 从重处理, 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2.7 不断健全规范制度, 实现科学调度

要按照法律、文件等规范要求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章立制, 对车辆采购、车辆使用、车辆维修、车辆更新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这样才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才能对全系统的车辆依据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运作, 从而实现机关车辆有序的管理。要实现调度的科学性, 一是要本着公平合理、综合利用的原则调度车辆, 确保工作用车;二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 充分考虑车少、人多、工作量大、供求矛盾突出的实际, 最大限度提高车辆利用效率。

2.8 坚持经常化, 确保管理不失控

要使机关驾驶员管理的经常化, 就要真正“管起来、训起来、学起来”。因此, 必须推行驾驶员集中居住、集中训练、集中管理制度, 通过“集中”, 消除管理“空档”。同时, 建立驾驶员出车后的汇报制度。通过全时纳人, 全程管理, 使机关驾驶员时时、处处都处在严密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中, 确保管理经常化。

摘要:机关车队的驾驶员是保证机关单位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该加以重视。文章在分析了机关车队驾驶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对机关车队驾驶员的管理工作上提供些许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机关车队,驾驶员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邓汝春.车队的管理与沟通[J].驾驶园, 2008 (07) .

[2]周健.浅谈单位勤车队的管理[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6, (11) :84.

篇3: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

摘 要: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支撑这些职能的是高校的众多基层学术组织。基层学术组织兼顾学习与创新,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和产业进步提供动力。因此,如何最大化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当下,基层学术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形式松散、结构单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就如何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科学确定职能定位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组织结构;职能定位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一个学者的集合,是高校学术系统的最小组织单位,也是构成整个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细胞。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研究是一个管理学的命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也经历了多次突破和变革,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但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却鲜有改变和提高。我国的高校起步较晚,其组织架构大多借鉴前苏联的体系和模式,且缺乏创新,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高校都是沿用“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结构。基层学术组织是创新创意和重大科技进步的孵化器,良好的組织结构、运行规则能够“让智慧擦出更多的火花”。基层学术组织要追求专业、高效和高质,而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每一所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的优势科学地确定一个目标,给基层学术组织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有利于最大化地发挥和释放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热情,让他们沿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探索。关于定位,要多一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少一点盲目跟风、不切实际。

一、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沿用“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结构,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学术组织,从最初的以教学为主要任务逐渐发展为教学科研并重。组织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教研室,而进一步发展出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甚至更高的国家实验室等形式。虽然形式多样化了,但是从始至今,高校学术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层级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大多数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遵循自上而下数级的管理体制,这一点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术组织创新的积极性和效率,过度的行政化使得学术组织的前进和发展方向变得模糊。所以,基层学术组织要想发展、要想突破,首先要解决的是“权利”归属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掌权者,或者说实际决策者可能并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即便是专家学者,其所决策的也并不全是其所擅长的领域。这就造成了广大的基层学术组织虽然是最贴近研究领域的主体却无法决定其发展什么的问题。大学的过度行政化,管理层级的繁杂使得“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时有发生。去行政化,把科研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学术组织本身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由各自领域的专家来决定各基层组织和基层研究机构的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在获得了自主权之后,至少可以带来两点优势:(1)减少了管理的层级,使得决策能够更加高效、及时和准确。(2)改变了以往一条线的多层结构,使得管理层级扁平化,有利于各专业的交叉,各领域的交流,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的网状结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优化是学术组织发展壮大、做出成果的关键前提。

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立目前还存在着过于独立和单一的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历史问题,却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目前的组织形式基本以最简单的本科专业来划分,某组织内的学者也多有相似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背景,而此种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学发展多学科深度交叉的特点。在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发展改革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也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以单位或者以专业的组织形式,多发展发展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跨专业建立学术组织呢?以课题或者以项目为导向,可以集合各专业的科研力量,对某一课题进行集中公关,该组织的生命周期与项目相同。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没有必要标准化和量化,以项目为导向,或者以人为导向,能够极大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可以是因某一课题而成,也可以由某一位学者召集。形式的多样扫除了科研本身的制度障碍,交流顺畅了,带来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研景象。

高校的过度行政化对科研的发展是一种戕害。几千年来,我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且根深蒂固,校园这方净土也不能幸免。高校的管理者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行政管理是要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一套运行规范,让高校的所有活动在规范下运行,而不是为了行政而行政。行政管理者要管好自己的手,要理解自身的职能,行政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为高校的各组织的运行服务,并监督运行情况,而并不是去干预、去替大家做决定。国外的高校许多学术组织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人事任免,根据组织内的级别和分工拥有各自范围内的权限;他们还有财政自主权,可以编制自己的科研预算并决定如何使用。更多的自主权让基层学术组织在科研当中具有跟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这也是我国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方向。

此外,长期的计划经济思想使得我们在高校建设方面也受到影响,基层学术组织追求大而全,追求教学与科研并重。实际上,教学和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基层学术组织要有所侧重,有所区分。学术组织是偏向教学还是偏向科研,应该有个侧重,两者的科研方式、组织形式及发展方向都是有区别的。

二、基层学术组织的定位

关于基层学术组织的定位,前文已有所提及。定位首先要与高校的定位相统一,同时兼顾各学科发展情况,突出特色学科的特点。我国的大学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技术教学型大学,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主要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第二类是教学型的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为代表,其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第三类是教学科研型大学或称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开发人才;第四类是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与此对应,高校在发展基层学术组织的时候要结合学校特点。所谓术业有专攻,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促进高校发展的科研道路,这也是各基层学术组织建立的初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以致用;基层学术组织一定是学习型的,并应该非常关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教学型的大学同样要将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对于自身的优势专业也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基层科研组织的设置以学习型为主,重点和优势学科要加强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注重产学研的结合,这个层次的学校接近生产实际同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划分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能;研究型大学是科学进步和突破的主要力量,需要承担许多科技发展重大课题,专业、学科深度交叉,这个层次的大学需要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赋予基层学术组织更大的自主权。围绕某一专家或某一课题都可以设置学术组织,各学术组织相互介入,相互合作。

高校对整个国家科教文化的推动,决定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其次要有改革的勇气,更要有改革的决心。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者来说,革命是革的自己的命,他们要能够释放出手中的权利,赋予基层学术组织自主权,并为其做好服务和监督是改革成功的最大红利。需要看到的是,在具备了改革的眼光和决心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关的规范以及规章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能否焕发活力,能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向前,需要我们的制度指引、规范约束。高校基层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希望所在,广大的高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因该对此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苑梅.辽宁省新建本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3(1)

[2]苏君阳.我国学校内部组织管理:科层化与扁平化的冲突和协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吴培群.日本国立大学的讲座制及其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4]朱博群,冯景新.美国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

[5]胡成功.五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5)

篇4: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

关键词:组织传播 新媒体 组织创新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它们的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一、传播是组织的基本属性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考察组织传播,也就是考察组织本身。

(一)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方面

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主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主要类型有

1、公关宣传。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 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

3、组织标识系统宣传。(CIS)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三)企业传播的功能及类型

具体就企业而言,企业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输出。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企业文化的主动输出式传播;企业文化的示范传播;企业文化的交流合作。

企业传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传播的载体可以分为:

第一,产品传播。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而言,企业通常是以畅销产品为主流载体,让消费者在认识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由此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魏杰等,2001)

第二,人员传播。通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语言与行为等符号系统传播本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三,媒体传播。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企业文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组织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平常所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实际不是媒体,而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工具。具体如传统网络时代的即时通讯呼叫系统(IMS)、网络日志(BLOG)、以及社区 论坛 ( BBS ), 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APP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改变了组织的沟通方式、传播方式。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以新媒体为主的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突出表现在对空难、矿难等重大事故的报道明显增多,灾情信息的公开传播也相当迅速及时,如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矿难,禽流感和奶粉事件等的报道。但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传播报道过程中,新媒体显示了它的强大优势。

尤其近年来,微博成为新媒体极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微博是互联网的革命性变化

微博出现后,企业的直观感受是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无比丰富。微博上除了有企业和媒体发布的信息,还有生活者自身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含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生活者自身所感受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就组织传播中的企业传播而言,紧紧抓住“微博”这一机遇,小米以低成本的“微博营销”而拥有广泛的粉丝群,是成就小米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传统企业如GE、ABB、碧浪等企业,也纷纷开通自己的微博,以鲜活的、有趣的、互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并且改变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严肃、传统、古板的形象。

了解新媒体沟通形态下大家普遍认为,小米在商业模式尤其是传播手段、营销手段上有很多“毁三观”的做法,所以造就了它现在的成功。在小米的内部管理中,一改以往企业开会讨论问题的形式,而是“不开会,甚至做出的决策都不发邮件,有什么事情就在米聊群里解决,连报销都在米聊截个图就可以了。”

新媒体时代,数字传播时代充斥着风险与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和期待,这种变幻莫测是一种魅力。直播时代和信息海啸的特点,使得企业作为生活服务者必须每时每记得迅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发现危机,即时应对;挖掘机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这个行业的价值,也是做任何事的动力。——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李国威 ),动态传播;发现可利用的资讯,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微博的迅速发展首先让企业感觉到的是“微”机四伏。

“微”机首先是危机。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2009年以后有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微博之“痛”,一些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高管负责应对微博。但“微”机同时还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已有一些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这个人间中蕴藏的机会,但是却发现现有的管理框架和传播思路不能得心应手,或者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三、组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传播的价值

对企业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随时可能形成,而传播随时要跟进,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企业必须把传播提升到战略和管理层面,改变现有的管理框架,单独建立传播管理部门。

传播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的组织机制上,通过对传播管理的重新定位,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提高传播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带来的价值,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组织创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来由工业文明时代引进的组织形式已经失效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二是任何一个组织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必然会变得官僚、涣散和僵化。这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一个组织是很难自我改变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相比互联网和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慢慢做一件事情,有了好产品再发布出去,但是如今你的产品两三个月不被人所接受,可能就死掉了。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叫 “先进用户引导型创新”。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过去的工程师都是闭门造车,小米的文化是工程师必须面对用户,必须在微博、论坛、线下等渠道与用户沟通。

小米把管理员工的权力从老板身上转移到用户身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扁平化,每个部门要小巧且灵活。

参考资料:

[1]《创业邦》《李善友:向雷軍和小米学习组织创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车队驾驶员组织形式】相关文章:

4车队驾驶员奖罚制度04-28

车队及驾驶员管理办法07-06

车队队长与驾驶员押运员责任书06-20

车队述职报告车队08-13

高校车队06-04

车队管理公告05-18

车队奖惩制度05-20

车队春运总结06-03

车队报账须知07-06

车队年度总结08-02

上一篇: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下一篇:关于贴春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