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2024-06-30

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通用9篇)

篇1: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节之年,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充满更高期待之年,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工作重点,找出工作难点,结合工作特点,使我镇疾病预防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一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里,在县疾控部门和镇党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明确分工,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完成。

二 2011年工作总体部署

继续以防控流感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二号病为代表的肠道传染病、狂犬病为代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重点。全面落实艾滋病、结核病防控项目。以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置为重点。抓好传染病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目标,提高接种率为重点,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职业卫生、消毒监测及职业健康为重点,全面抓好卫生检测工作,以学校卫生,地氟病、地甲病、慢性疾病防控为重点,抓好地方病、慢非疾病的防控工作,突出抓好预防接种门诊与实验室能力建设,以绩效考核、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为重点,抓好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结合卫生宣传日活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一类疫苗发放和二类疫苗推广位重点,搞好生物制品分发与购销记录工作。

三 工作措施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运行与协调机制。

篇2: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攻坚克难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提高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和实验室质量管理。2011年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基本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各县(市、区)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率达到50%;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训,重点培养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现场流行病学人才,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完成30%市县级疾控中心检验人员集训工作和30%的县级疾控中心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

病的暴发。

二、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控制疫苗可预防疾

(一)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2011年,麻腮风疫苗覆盖适龄儿童数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组织对兴国、南康、信丰、全南、龙南、寻乌6县(市)以乡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进行复核。2011年计免达标复核将更加严格,须达标县(市)卫生局要认真组织,统筹抓好有关工作,要落实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卫生院的责任和任务,确保验收合格。

(二)落实《2010—2012年江西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实施按发病率分类别分年龄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策略,确保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全市麻疹发病率保持在0.2/10万以下。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开展以病例个案为基础的发热出疹性病例症状监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分类,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的考核,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市为单位,符合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三)加速控制乙肝,适时开展大年龄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策略,强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育的新生儿10ug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对所有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四)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全面开通,加强对基层人员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培训。全市所有县(市、区)、95%以上乡可向省级管理平台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实现省、市、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以县为单位,及时上传数据的乡级接种单位达到85%以上;以县为单位,疫苗接种剂次3天内上传及时率达到80%。

(五)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和《江西省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要求,及时妥善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100%以上,48小时报告率90%以上,48小时调查率达90%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率达90%。

(六)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维持无脊灰状态。做好流脑、乙脑、甲肝等疾病监测点监测工作。

(七)加强对流动儿童常规接种工作的管理,认真做好漏种儿童的及时补种工作。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建立与教育部门长效配合机制,认真做好入学、入托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学校及幼托机构查验率达到100%,儿童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八)加强疫苗的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安全有效。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二类疫苗的管理,二类疫苗与一类疫苗除了付费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一致。各地要重点加强二类疫苗流通、冷链运转和预防接种及接种资料的管理。今年,卫生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项整治,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疫苗接种单位的疫苗使用与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检查。

三、着力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整合艾滋病综合防治资源,落实各项艾滋病性病防治措施。以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市疾控中心今年要开展CD4、病毒载量检测,全市乡镇中心卫生院要积极创建艾滋病筛查检测点,扩大重点人群的筛查面;要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示范活动,加大对妇女、学生、农民工、男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继续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管理工作,重点查处非法开展艾滋病检测医疗机构,杜绝医疗机构邮寄标本检测行为,规范已批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流程;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性病和丙型肝炎防治的整合工作;落实梅毒控制规划,加大梅毒等性病防治工作力度,性病规范诊断

和治疗工作;组织制定《赣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二)继续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认真规范结核病防治各项措施,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的实施质量。

1、抓住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两个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结核病控制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结核病控制的各项活动。全面完成省卫生厅下达我市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任务分解见附件2)。

2、加大全市结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县为单位的结防机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市疾控中心今年要积极开展药敏试验,做好启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准备工作。加强并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强化实验室涂片、培养和药敏试验质量保证体系。

3、努力提高监控和评价水平。强化监控与评价,提高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录入水平。按照要求开展督导工作,提升督导工作质量,做好督导后的反馈,以及督导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进工作。

四、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

(一)扎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好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与监测分析,提高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水平,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处理率100%,暴发疫情处理率100%。

(二)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队伍能力建设,设置市级流感监测点,增强流感监测专业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流感监测水平,推动流感疫苗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三)加强腹泻门诊管理指导,继续开展霍乱弧菌的外环境检索和外埠食品疫源检索工作,及时分析预警,全力控制霍乱疫情。

(四)加强发热门诊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在推行电子病历后,仍要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犬病发病率。

(五)推进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化处置以及疫苗接种工作,降低狂

(六)进一步巩固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成绩,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1年,全市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99.7%以上,及时审核99.96%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指数(率)低于0.08。

五、认真做好慢病防治工作。继续实施中央补助地方慢性病项目,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完善居民慢性病监测系统。

六、开展麻防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机构麻风病早期诊断水平,加强对麻风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及时判愈麻风病人。继续开展麻风病人畸残康复手术,提高麻风病人生活质量。开展“世界防治麻风日”活动,全市麻风疫情实行网络直报。

和管理。

七、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做好疟疾全球基金项目执行

八、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做好重大卫生宣传日(结核病、艾滋病、计免 日、爱牙日等)宣传活动。

篇3: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最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 是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1], 是衡量相关专业学科与专业技术发展、评价科研单位与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提升单位业务综合实力与社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之一[2]。为了评价、分析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绩效, 为“中心”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 我们对“中心”2002~2011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中心”工作人员2002~2011年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登记与复印件为统计源。

1.2 方法

依据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确认核心期刊, 并根据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中心”已发论文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 用文献计量法对发文数量、论文学科、论文作者、载文期刊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表论文情况

2002~2011年, “中心”累计发表论文410篇, 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58篇, 占38.54%, 每年平均发表41篇 (次) 。年发文量总体起伏不大, 被SCI收录的论文为零篇。

2.2 已发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

410篇论文分别发表在76种科技期刊上, 其中:核心期刊23种, 省部级期刊53种。载文10篇以上的核心期刊5种, 载文10篇以上的省部级期刊3种。所有期刊中, 《宁夏医学杂志》的载文量最高, 占全部已发论文的34.15 (140/410) , 明显高于其它期刊。 (表2)

2.3 已发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002~2011年发表的410篇论文中, 发文内容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卫生监测与检验108篇、疾病预防与控制107篇、地方病预防与控制73篇和公共卫生管理64篇。然而, 卫生事业管理、图书信息等方面的论文所占比例很小, 分别为21篇与14篇, 其它23篇。 (表3)

2.4 论文的作者与科室分布情况

2002~2011年发表的410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涉及4个业务所及行政职能科室的12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发表论文篇目最多的1人共发表18篇论文, 发文最多的工作部门为:疾控所。

2.5 已发论文被引用频次情况

在410篇已发论文中, 被引频次6次及以上的论文共有22篇, 占发文总数的5.37%。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9次。 (表5)

2.6 已发论文获奖情况

在410篇已发论文中, 共有58篇论文分别获得自治区级与行业优秀论文的荣誉, 其中:获得自治区自治区科学优秀论文奖的论文仅有5篇, 占已发论文的1.22%。

2.7 论文栏目与作者职称情况

410篇论文中, 刊登栏目为论著的61篇, 占14.88%;综述15篇, 占3.66%;调查研究70篇, 占17.07%;实验研究49篇, 占11.95%;资料分析75篇, 占18.25%;经验交流107篇, 占26.10%, 其它33篇, 占8.05%。高级技术职称者共发表论文190篇, 占总数410篇的46.34%;中级职称者发表136篇, 占33.17%;初级技术职称者发表84篇, 占20.49%。不同职称者发表论文的栏目分布情况见表6。

3 讨论

从论文的数量来看, “中心”成立10年来发文数增长缓慢。2009年论文数量增长出现飞跃, 达到86篇, 其原因是《宁夏医学杂志》推出专刊。有关数据显示, 国内同行业单位四川省疾控中心仅在2003-2008年国内发文就935篇[4]、上海市疾控中心同期国内发文1076篇[5], 而“中心”十年共计发表论文410篇, 远远低于国内先进同行业的发表论文数量, 说明“中心”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提高单位科研管理水平, 规范和加大对论文撰写及发表的投入, 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中心各业务人员参与各学术活动, 激发科学研究工作的热情, 逐渐提高中心的发文数量、学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论文的刊载期刊、载文量与被引用频次来看, 刊载论文的期刊等级不高,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仅占论文总数的38.54%, 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26%, 而被SCI收录的论文为零篇。发表论文被引频次6次以上 (含6次) 仅占发文总数的4.63%, 说明中心说明“中心”成立10年, 在国外专业领域影响力较为薄弱, 已发论文在国内受到同行关注的程度还不高, 大部分论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目前, 发文主要集中在《宁夏医学杂志》, 发文量占总数的34.15% (140/410) , 原因是该杂志被自治区卫生厅指定为宁夏卫生行业的核心期刊, 这说明“中心”在所在区域和预防医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和实力, 但也说明“中心”研究领域范围偏窄。为此, 在今后工作中, “中心”应不断拓宽视野, 拓展与之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 重视对原创性和创新性论文的积累, 加大与国内同行业特别是发达地区同行业以及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单位科研意识, 加强科技项目和成果的管理, 以提高学术论文发表量和论文质量[6]。

目前, “中心”在编215人, 共有专业人员172人, 发表论文人数120人, 占业务人员的69.77%。说明了“中心”论文科技产出力较好。2002-2008期间, 第一作者为高级技术职称者131篇, 远远高于中、初级技术职称者发表的论文的篇数83篇[7], 在2009-2011年期间, 第一作者为中、初级技术职称者的发文量明显增加, 由83篇增加至220篇, 增加了137篇, 而第一作者为高级技术职称者发表的论文由131篇增加至190篇, 仅增加了59篇, 说明中心近年来由于新录用的研究生、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已成为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

“中心”发表的410篇论文中, 卫生监测检验、疾病预防与控制、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管理4个学科发表论文占87.07% (352/410) , 充分体现了“中心”集预防、科研、管理于一体的公益性卫生事业机构特点与优势, 但也说明中心的科学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同时, 从论著、综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资料分析、经验交流所占的比例 (14.88%、3.66%, 17.07%, 11.95%、18.29%、26.10%) 来看, “中心”目前主要开展的科学研究层次不高, 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

宁夏疾病预防控中心承担着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地方病预防控制、预防医学研究培训、健康教育与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重要的工作任务。目前, “中心”科研队伍建设依然薄弱, 与先进省份的疾控中心尚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不断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健全和改善中心疾控卫生人才组织结构, 加强疾控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科研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提高其整体业务素质、科研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8]。

参考文献

[1]孟笑梅, 张新平, 彭彦辉等.2001-2005年河北省24所三甲医院论文发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杂志, 2008, 12 (1) :47-51.

[2]周晓俊, 林英, 雷鸣.新编科技写作[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66-270.

[3][7]杨文煜, 陈洁.2002-2008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论文发表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0, 16 (9) :852-854.

[4]张卫, 李秋, 李舒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内发表论文计量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 26 (9) :738-739.

[5][8]卢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8-2008年发表学术论文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19 (4) :79-III.

篇4: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了满足卫生防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启动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也在这种机遇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员队伍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出具检测报告,以科学证据来指导和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疾病防控。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职能特性,其实验室设置较多,主要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媒介生物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等,且每种实验室都有着专门的监测和检验对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多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社会各界对疾疾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但质量体系文件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

(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是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还没有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单独的保障和供应科室,与此有关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科室,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检验科、有的在财务室……常常因职责不清,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而造成工作疏漏,直接影响检测工作。

(2)记录的控制

虽然质量体系文件明确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因整个检测活动都需要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忙于设备操作,嫌填写记录耽误时间,就直接填写一张原始记录表,复印多份,只留下无法复印部分才补充填写,于是出现检测结果忘记填写、检测样品编号涂改、检测结果错填等问题。二是实验活动完成后,不及时规范、完整填写活动中的相关记录表格,等到定期检查才补填,于是出现乱填写、字迹颜色参差不齐、逻辑错误、交差了事等情况。

(3)内部审核

内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规定和要求,也是体系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受限,都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内审员既是实验室人员,又有可能是报告签发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加之内审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往往默许一名内审员完成整个内审工作,从而使内审流于形式,审核结果无任何价值可用,管理评审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2.技术方面

(1)人员

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其中最具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其它因素不能替代和无法补救的关键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大多数是2002年合并成立的新机构,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年龄、能级、学历、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其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尽而影响到实验室检测能力

(2)设施和环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有的是新建,有的是改(扩)建,因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等原因,限制了实验室建设规模、布局、需要与可能等内、外部环境,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可能严格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对抽样、检测、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设备和标准物质

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这个要素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设备、标准物质状态标识混乱、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到期不检定或漏检、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故障频发、办公室乱发放仪器设备上岗证书、标准物质保管不规范等。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1.加强实验室监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并要求全体人员形成共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设置问题,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现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会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参与,在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中,很难系统地、独立地完成检查。例如,在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间工作比对、期间核查等工作时,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因而就没有真实的验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地、持续地按管理体系要求运行,最终,效果评价报告无任何意义。因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加强体系文件运行监管,严格审查工作质量,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多方位、多渠道的,涉及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收集和反馈这些信息不是仅依靠某个人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客户的需求等宏观环境方面的变化信息,主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层收集;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信息主要依靠实验室人员完成,体系是否按要求运行、体系文件是否过时或失效等方面的信息,就要依靠内审员质控人员收集。所以,持续、有效的对中心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用目标管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方法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是实验室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在各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会千遍一律,只能因人、因事、因时而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岗位责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是一个单位高效运转具有活力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有了制度,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和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协调,各部门才能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实验室的管理目标。随着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更为凸显,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必须随着环境、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完善各种制度势在必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科室职责、人员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等,以便确定其职责、任务、工作条件(环境),任职人员所需具备资格及享有的权利,以及其相应的教育培训要求等规定,详细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从而更好的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永葆活动。

三、结束语

篇5: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2011年是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阶段。2011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报告和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的能力,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1、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为契机,加强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卫生监测与检验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与水平。结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确保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目标任务完成。2011年以县为单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0%;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和重点个案调查率均达到95%,暴发疫情处理调查率达10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乡分别达到50%和30%;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重性精神病患者人群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60%和30%。

2、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按照《祁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规范配备和储备卫生应急用器械、药品和装备,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3、进一步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加强疫情报告网络和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定期组织网络直报质量抽查、演练,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确保及时、规范报告疫情信息。

4、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效开展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公正、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有效防范和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方位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突出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1、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流行规律,组织开展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免疫针对性疾病以及麻风、性病等防治工作。切实加强腹泻门诊、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腹泻病人、发热病人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加大内外环境疫源检索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疫源检索任务。

2、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实施“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以实施艾滋病防治项目为依托,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与评估,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建设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定点医疗机构的抗体初筛实验室,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开展对重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初筛。认真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和患者救治关怀措施。

3、继续围绕结核病防治 “三大目标”,继续组织开展结核病诊疗规范化门诊建设,切实提高DOTS实施质量;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加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与治疗管理,加大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力度,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任务。

4、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各级医药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全面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重点传染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以及乙肝、乙脑、流脑等免疫针对性疾病的监测,落实各项综合防控工作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5、做好救灾防病工作。认真做好人员培训、技术保障、落实经费与物资储备等工作,一旦发生灾情立即进行有效处置,确保灾后无传染病暴发与流行。

(二)全方位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1、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单位、接种人员和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加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点规范化建设,认真抓好冷链设备的管理和正常运转,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2、加强儿童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及时收集、录入和上报预防接种信息,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切实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强化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组织开展儿童免疫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调查,确保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3、加强免疫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不发生免疫针对传染病流行。

(三)全面开展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1、建立和完善重点地方病监测制度,准确、及时、定量分析和

3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

2、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3、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检测、早期干预工作。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

1、加强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大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力度,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进一步完善健康证明发放管理系统,实现健康证明信息化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推广和实施,指导用人单位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3、认真做好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试点县工作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项目工作,加大生活饮用水及二次供水单位监测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五)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

1、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知识,加强对从业人员、高危人群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2、认真做好“3.24结核病防治日”、“4.25计划免疫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0.8高血压日”、“11.14糖尿病日”等健康教育集中宣传活动。

三、认真抓好民生工程和重大疾病项目工作

一是做好2011年中央和省安排的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方案内容、目标、措施以及经费安排要求,制订我县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年度

4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管理要求,切实组织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项目实施,统筹安排中央、省财政和全球基金项目,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年度全球基金项目目标实现,发挥项目互补作用造福于我县人民。

三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我县2011年民生工程艾滋病人救治、贫困结核病人救治和免疫规划接种任务,切实落实政府提供的指定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严格按照有关项目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的督导检查,加快项目工作进度,提高项目执行能力,强化各级疾控机构服务意识。

四、加强目标管理,展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形象

1、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全面推行双效益目标责任管理。坚持不懈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拘一格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强化疾病控制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情况与人员聘任、经费安排、评先评优挂钩,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篇6: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重道远,2011年我区疾控中心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传染病防制、卫生应急、免疫规划、慢病防治、卫生检测与检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1.传染病管理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狠抓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无误地上报,同时做好了各类传染病的旬、月、年报及分析工作。全年我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871例,总发病率为369.07/10万(乙类10种,532例,丙类5种,339例)。其中甲乙类发病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231例)、肝炎(163例)、梅毒(72例)、艾滋病(41例)、痢疾(19例),共计死亡9例,病死率为1.03%。传染病报告及时审卡率100%。

2.卫生应急工作

一是常年坚持卫生应急工作24小时值班制

二是进一步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队伍,重新调整了应急机动队一个,二个机动小组。添置了应急药品和物资,其中添置消毒药20件,防护服10套,手电筒8个,套鞋8双,红外线体温计4个,口罩20个,手套200副。

三是5月13日分别在角山乡和人民社区开展应急演练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共接待咨询人数达1200人次,发放应急宣传资料1万多份。

四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起。一起是今年4月下旬4所学校学生暴发风疹疫情,共发病75例,波及1000多学生,对发病学生全部进行了个案调查。采集血样检测20人份,阳性7例,发放消毒药品120件,接种疫苗5000人份,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二起是今年5月1日晚集兵镇因酒席发生100多人食物中毒事件,60多名患者送到附一医院救治,疾控中心出动机动队6人第一时间赶到附一医院进行协助调查处理。

3.免疫规划工作

一是一二类疫苗共发放16种合计58688份,使用免费注射器63600支。

二是各类疫苗单项接种率:发放糖丸99.12%,麻疹99.00%,百白破99.33%,卡介苗99.67%,新生儿乙肝疫苗99.99%,流脑97.80%,乙脑97.90%,白破二联99.00%。

三是专项工作,AFP监测:全年AFP病例报告数7例;在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进行主题为“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切实落实了我区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也圆满完成;开展了“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落实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全年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4次督导检查,接受市疾控中心2011年一季度免疫规划工作督查

2次。

4.重大疾病监测与防制

一是手足口病监测,我中心全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07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72次,采集咽拭子样72份,阳性20例。其中重症17例,采集咽拭子样17份,阳性10例。二是霍乱检测共采集霍乱水产品和水体样1057个进行检测,未检测出阳性。10月6日,接到报告1例疑似霍乱病例,为霍乱弧菌0139阳性,接到报告后及时处理。三是今年鼠疫监测工作,累计布笼2000个,共捕获老鼠158只,捕鼠率为7.9%,已均按时送市中心剖检。四是狂犬病监测:本年度我中心共上报狂犬病预防接种723人次,共接到辖区医疗机构报告临床狂犬病病例2例,我中心均对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为100%。

五是我中心共进行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个案调查共计28份。

5、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放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213份,由于大部分企业已不存在或变迁改名,还有部分企业不配合调查,截止2011年12月1日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回调查表21份,网上录入21份。

6.项目工作

(1)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围绕今年第二十四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健康促进活动。二是完成自愿检测493人次,初筛阳性3人,阳性率

0.61%,全区共有艾滋病感染者526例,其中病人133例,已死亡109人,对全年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进行了流调,既往病例随访率达到95%,总随访率达到92%,新发阳性配偶检测率达到96%,既往阳性配偶检测率达到90%。三是召开多部门协调会议2次,免费发放安全套4000只,通过不定期的外展工作,共对551名小姐发放联系卡或开健康处方,进行面对面沟通、行为调查、需求调查和行为干预。对405名吸毒人员进行了行为干预。

(2)结核病工作,一是2011年全年全区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325例,确诊肺结核病人186例,发现初治涂阳病人60例,治愈55例,治愈率91%。发现复治涂阳病人6例,治愈5例,治愈率83%。发现初治涂阴病人120例,完成疗程78例,占初治涂阴病人的65%。二是今年召开了3次有医疗单位和结防机构有关人员工作会议,同时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进行“3.24”宣传活动,开展各种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了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三是年内共开展了12次督导活动,督导人数126人次。

(3)慢病工作,一是制定了2011年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寄生虫及慢性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同时开展了社区的健康建档及慢病基线调查工作。二是开展了重性精神病工作,辖区共管理127例,网上录入99例,各单位都进行了网上录入。三是开展碘盐监测及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共完成了300个样检测,合格300个样,合格率100%。四是开展疟疾监测工作。五是进行生虫病、麻风防治工作同时加强了慢病防治宣传普及慢病知识。

7.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

一是完成从业人员健康检查4724人次,合格4724人次,合格率为100%。

二是完成公共共场所空气监测1848份,公共场所公共用具消毒监测77份,游泳池水监测156份。

三是开展了医疗行业卫生监测,共完成监测2000份。

四是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项目总数172份,全年的食用盐碘离子监测共完成312份。

五是开展了以预防传染病为主的疾病监测工作,全年完成HIV-Ab初筛检测2823份;梅毒检测313份,霍乱弧菌检测1057份,麻疹及风疹检测38份,手足口采样72份。

全年共完成13911份样品。

8.健康教育与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制定了2011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全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自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4种,编办健康教育宣传板报,编报疾控工作简讯5期,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区学校卫生科还专门编写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便提供给各学校保健在上健康教育课时作参考资料。加大了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力度,制定了一整套的防治措施。

二是艾滋病、结核病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92人次,开展街头设点宣传3次,接受咨询群众2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

三是疾病控制举办基层培训班4期,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130人次,开展街头设点宣传4次,接受咨询群众6500人次,共计发放

各种通知和宣传资料11万份。

9.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强了中心管理,继续实行和健全了干部考勤制度、中心管理规章制度,较系统地建立了正常的工作程序,使中心管理工作继续走在规范化正规的轨道上。

2.加强了财务管理,对财产物品实行了专人管理登记,健全收发制度,以财政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及时核算收支、帐目日清月结。

五、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寄生虫、慢病防治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免疫规划工作规范程度有待提高。三是经费严重不足,虽然政策正逐步倾斜,但财政拨款少,补偿机制不健全,致使卫生防疫经费得不到落实,全面开展工作有一定困难。四是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工作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有待於今后去解决。

篇7: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工 作 总 结

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切实抓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目标责任书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预防控制各类传 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重点,确保我乡疾病预防工作万无一失,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重点地区重点防治,重点疾病重点控制,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现将全年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管理

设置防疫专职人员1人,分管领导1人,全年疾控人员从事疾控工作236天,其中下乡36 天。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疾控图表制度齐全并上墙。人口资料保管齐全。数据真实,防疫资料保管齐全。

乡医管理制度健全并规范上墙。至2011年12月15日乡医例会12次,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完成乡医培训3次。培训率100%。

二、全面落实疾病防治措施

(一)非典、人禽流感防控长效机制稳固。按照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①实施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和部门疫情通报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全乡疫情动态,做到快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②督促指导各医疗机构规范开设发热门诊,加强不明原因肺炎、发热病例报告、核实、检测、筛查工作。③举办乡村医生疾控知识培训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防控能力。④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做好应急队员的培训,确保应急处置之需

(二)定期开展疫情督导。

春节前及每季度已到辖区内所有村委会进行疫情巡视,通过巡视情况,提出下一季度工作建议,进行了每季度疫情分析。做好各类传染病监测防治工作。今年全乡法定传染病报告:至12月30日共报告丙类传染病22例,无迟报、谎报、漏报现象发生。对报告传染病病

实种116人,接种率100%;乙肝疫苗应种第一针158人,实种158人,接种率100%,其中24小时及时接种率90.5% ;第二针应种271人,实种269人,接种率99.2%,第三针应种248人,实种244人,接种率98.3%;甲肝疫苗应种240人,实种239人,接种率99%;A脑疫苗应种第一针175人,实种174人,接种率99.3% ;A脑疫苗应种第二针104人,实种104人,接种率100% ;乙脑疫苗应种第一针205人,实种203人,接种率99% ;乙脑疫苗应种第二针131人,实种130人,接种率99.2% ;麻风疫苗应种196人,实种191人,接种率97.4%;麻腮风疫苗应种271人,实种264人,接种率97.4%。完成了2011年糖丸强化及麻疹应急接种免疫,接种率99%。

7、按要求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全年超额完成捕鼠任务120只。

三、公共卫生

已掌握辖区内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情况,全乡全年共办从业人员体检16人、办理健康证人员16人。

全乡共有沙场2个,接触生产有害的从业人员4人,全乡有中学1所,学生236人,教师29人,小学9所,学生1403人,教师94人。

四、皮防工作

认真开展皮防宣传,出黑板报12期,4月份开展乡医培训及线访工作,培训率、线访率及疫村调查率均达到100%。未发现新发病人。

五、健康教育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设有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指导卫生所开展宣传工作2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2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结合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至2011年12月20日共出宣传黑板报 12 期。

六、艾滋病防治工作

于2011年8月20日对我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随访调查;此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随访人数共计11人,其中随访11人,随访率100%、转介治疗1人、CD4检测率87.5%、配偶检测率100%。

七、疟防工作

篇8:201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肺结核疫情资料来源于《沧州市运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年度统计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运河区统计年鉴。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肺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5—2011年共报告本地户籍居民肺结核病例947例,涂阳468例,涂阴254例,未痰检225例。7年累计平均人口1 913 657人,年平均发病率为49.49/10万。年发病率以2011(63.71/10万)和2008年(58.11/10万)较高,2006(26.01/10万)和2005年(39.30/10万)较低,见表1。死亡1例,病死率为0.11%。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5—2011年我区城区累计人口1 427 474人,累计报告病例637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82/10万;乡镇累计人口486 183人,累计报告310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3.76/10万。乡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5,P<0.01)。

2.2.2 季节分布

对2005—2011年间报告的947例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第1季度发病较少,占15.63%;第2季度最高,占34.53%;第3、4季度发病情况相近,分别占25.13%和24.71%。见表2。

2.2.3 人群分布

2.2.3. 1 年龄及性别分布

按年龄将患者分为8个组,各年龄均有发病,其中20~29岁组最高,占27.98%;其次是30~39岁组,占21.44%。发病人群中男性698例,女249例,两性比例为2.80:1。男性报告发病率为36.47/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13.0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94,P<0.01)。男性肺结核年龄组发病前5位构成位次依次为20~29、30~39、40~、≥70及50~59岁,女性肺结核年龄组发病构成位次依次为20~29、30~39、≥70、60~69和10~19岁。见表3。

2.2.3. 2 职业分布情况

肺结核病职业分布较为广泛,各类职业人群均有病例发生,占前3位的职业构成为工人、农民、学生,分别占肺结核病例数的23.65%(224/947)、19.11%(181/947)、9.19%(87/947)。对发病学生病例数占总病例的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发现7年间学生病例比例数波动在8.07%~13.45%之间。见表4。

3 讨论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在沧州市运河区的发病率仍较高,7年的平均发病率为49.36/10万,稍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59.12/10万),提示该区的肺结核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沧州市运河区肺结核发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区分布情况:肺结核乡镇发病率高于城区。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一致[1]。(2)发病年龄:1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20~39岁是发病年龄高峰,表明中青年是结核病的多发人群,10岁以前发病率呈现了低水平,其原因是隐性感染及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起预防作用。(3)病例性别情况:各年龄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感染机会、劳动强度、精神压力及吸烟等因素有关。(4)职业情况:工人、农民、学生占前3位,三者共占发病总数的51.95%。农民卫生保健意识较差,劳动强度较大,一旦发病很难保证及时就医和有效治疗。此外,2005—2011年沧州市运河区学生肺结核发病人数占总病例的比例波动于8.07%~13.48%之间,总体水平高于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肺结核病例占全部肺结核病例的6.5%)[2]。有文献报道,从2005—2008年,全国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的比例由6.05%下降到5.63%[3]。国内外很多报告显示,在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使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4]。同时,学生是个具有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的群体[5],且学校人口密度大,学生相互接触较为密切,一旦传染源介入,非常易于造成暴发流行。因此,沧州市运河区学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形势不容乐观,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应针对疫情形势加强对农村及学校肺结核疫情的监测,并积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947例,年平均发率为49.49/10万。乡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χ2=26.85,P<0.01);报告病例以20~39岁中青年人群为主,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63.46%;男女性别比例为2.80:1,男性高于女性(χ2=212.94,P<0.01)。职业分布情况,主要是工人、农民、学生,分别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23.65%、19.11%、9.19%。结论 沧州市运河区肺结核病疫情较稳定,应针对疫情形势加强对农村及学校肺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并积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病,流行特征,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杜昕,陈伟,黄飞,等.2004—2008年全国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03-806.

[4]李尚伦.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概况[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3):167-170.

篇9: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疾控中心;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4-01

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范围包括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种疾病,一是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孕产期疾病,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是伤害与职业病。实际工作中,人们所指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是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即狭义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8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出要在原卫生防疫站基础上,对其它卫生预防资源进行整合,分别组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中心,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为专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笔者结合近几年疾控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下问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

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了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后,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届也日益重视这一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我县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逐步的建立和完善各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体系,使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虽然经过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很多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些传染病在近几年来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分析近几年各城市递交的疫情报告:出现麻疹疫情;每年新增肺结核患者高达200多例,肺结核发病居高不下;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首例以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累计发现二十多万例HIV感染者,发病率达到了1/3,发病的患者中有4/5都已死亡。同时,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处于高发态势,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上述疾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的防治传染病,过渡到了逐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近几年来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反应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渐加大了资金投入,拿出了专项经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业务工作开展等。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对于大部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显得很无力,对很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是通过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等来自筹资金进行发展。实际政府投入的事业经费很难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日常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调查以及购置和更新大型仪器设备等经费都无法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添置必备的仪器设备上,亟待解决。如国家在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仪器设备不到位,一直不能全面的开展检测工作。此外,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很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享有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卫生资源大部分配置在大中型城市以及大型医院。据统计,我国约8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且大部分又分布在东部大城市,城市中的医疗资源有2/3都分布在大型医院。据统计,整个疾控机构所有设备的总值,还比不上一个区人民医院的设备价值,而我国人口大多数居住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资源缺乏,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农村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很差,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破解。

二、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

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县体现各级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社会的职责。必须确保每个公民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发挥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益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就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责任机制。政府必须继续加大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是硬件方面的能力建设,如基础建设、设备建设等,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运行的监督机制,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使个性政策得到充分的执行和贯彻,再是落实政府的责任,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年终考核。要着力解决当前部分疾控机构存在的受利益驱动,公益性质弱化引发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疾控工作的公益性。政府还应该建立长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投入与补偿机制,使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尤其是用于重点疾病防控的专项经费得到保证。还要逐渐的加大对监测与防治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费投入,使疾控经费有了保障,扭转当前存在的疾控机构创收倾向,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加大疾控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㈡创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能力:每个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都与基本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息息相关,是疾控机构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必须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和流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新型的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从技术性、学术性和服务性三方面入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以工作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调整服务体系,科学、优质、准确地履行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基本疾控服务的水平。同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疾控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应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疾控工作,在政策上、资金上、待遇上倾斜,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免疫接种、疾病预防等基本疾控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疾控服务差距,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㈢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框架:根据机构整合,预防归口,综合管理,功能重组的原则,调整疾控中心的工作科室,对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传染病预防、检验,慢性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科室的技术力量进行重点强化。从而,在疾控中心建立以传染病防治,预防医学检验,慢性病防治, 预防性和法定健康体检,职业医学,环境医学, 全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为重点的疾病预防、研究、控制、服务的新型框架。同时,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把防疫工作者培养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全面的复合型防病队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健全的各项业务工作的等级管理体系,把常规的、基本的以及具体落实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下放乡镇,逐步在居民区建立"区域卫生服务网",充分的利用好乡村这块资源,把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带到千家万户。使基层防病的重要关口和前沿阵地作用得以实现,实现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知,在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受到政府的重视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政府重视是关键,资金支持是保证。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引进各种专业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各实效性。各级疾控部门还要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拓宽有偿服务渠道,通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不断完善与发展自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庆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04) .

[2] 葛永宏. 山东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困境分析与解决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3] 代会侠.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 于竞进,于明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落实效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

上一篇:语文教师三年发展目标下一篇:河北省林业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