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2024-06-03

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共5篇)

篇1: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兼相爱,交相利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

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

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 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

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

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A.权威 B.来源

C.公正和平等 D.基础

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 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

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

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 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

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

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A.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法

B.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法天造地设的神物 D.法权神授

11、董仲舒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包括()。A.《春秋》“大一统”思想 B.“更化论” C.“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D.“天人感应”与天罚论

12、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A.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

B.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

13、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和变法口号可归结为“三不足”,下列不属于“三不足”的范围的是()。

A.天变不足畏 B.祖宗不足法 C.人言不足恤 D.变法不足惧

14、黄宗羲认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是()。A.政府 B.议会 C.学校 D.参政院

15、.“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A.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 B.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 C.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是西周统治者为了使统治合法化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是天常”,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不要效法先王,不承认先王的礼义。既否定和批判“先王之礼”,要打破旧思想、旧制度的羁绊,实行革新。

3、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指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这是杜预提出来的立法原则。意思是:法律的文字要简明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烦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ABC

3、D

4、ABCD

5、B

6、C

7、ABC

8、ACD

9、D

10、AB

11、ABC

12、ABCD

13、D

14、B

15、ABCD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①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

(1)“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

周公倡导“亲亲”、“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3分)②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2)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法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3分)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当然,那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1分)

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①商鞅驳斥了“法古无过,循礼邪”的传统观念,指出自古以来根本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礼法,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他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口号。②商鞅通过对民乱国亡是循守旧礼的必然结果的分析,指出吸有变法更礼才能强国利民。③商鞅指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④商鞅用历史进化观点来作为其说明变法必然性的理论依据。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1)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2分〕(2)道充满于天地,普遍且无私。(2分〕

(3)道有内在体系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1分〕(4)与仁义礼法相比是最高原则。(1分〕

(5)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寡制众,有无往而不胜的力量。(1分〕--古代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董仲舒的出现,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初步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形成。(1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皇权至上,法自君出。这是封建王朝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2分〕 ②应经合义,礼法融合。(2分〕

③“三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④德主刑辅,先教后刑。(2分〕 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

梁启超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三权分立”原则,结合我国情况,创造了他自己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3分)

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这是不可分的。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谓“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这就是说,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是完全相同的,君主立宪里的“君主”同君主专制里的“君主”一样,享有最高的权利。所不同的是“用”,即在三权使用上,立宪政体对君主有某些限制罢了。(4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

1、德,在西周时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儒家对“德”的继承和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二是提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表现在法律思想上,儒家进一步发展了“明德慎罚”的思想,主要表现在:(1)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儒家认为德和刑都是主要的统治方法,但应该以德为主、刑罚只是德教的辅助。孔丘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

孟轲将德治思想发展成为更加完整系统的“仁政”学说。

荀况对于“德治”思想也有新的发展。他一方面认为道德准则高于一切,应该按照德行的高低来分配权力和财产,主张君主应该严格服从德行。另一方面认为统治者只有减省刑罚,注意教化,施以恩惠,即以德服人,才能富国强兵,成为霸主。儒家虽然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但从不否定刑罚的必要性,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仍主张诉诸暴力,使用刑罚。孔丘的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同时,仍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提倡“君子”既要“怀德”,又要“怀刑”,怀即注重之意。还主张根据形势的需要命名用宽、猛两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2)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儒家所谓的教化,系指向人民灌输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孔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教化的功能。孔丘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相似的本性,君子小人的道德区别是后天习染而形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礼义教化使小人弃恶从善,成为君子。孟轲进而将性善、道德与政治一体化。

荀况虽然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涂之人可以为禹”。为了使人改恶为善,就必须通过礼义教育来“化性起的”,防止恶性发作。

在儒家看来,教化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消灭犯罪现象,巩固封建统治。孔丘期望通过“德治”,“胜残去杀”,达到“无讼”的境界。

强调审判案件不仅仅是惩罚制裁,而且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这种“以德去刑”的教育预防思想,是儒家的创造的贡献。(3)儒家慎杀,先教后刑

儒家提倡“仁政”,因此反对酷刑滥杀。儒家的恤刑和慎杀,主要表现于按照礼义原则对于犯罪行为从宽处理。恤刑慎杀还基于儒家对犯罪根源的认识。他们认为由于执政者往往不能先教后刑,使民众出于无知而身陷其罪,所以应该从轻论处。民众犯罪是“上失其道”的结果,因而对刑罚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10分)

2、个人看法。(可结合实际适当给分,最高不超过5分)

篇2: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A.德治思想  B.礼治思想  C.法治思想  D.自然法思想

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A.孔子  B.子产  C.邓析  D.管仲

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A.贤人治国  B.民人治国  C.专家治国  D.法律治国

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A.孔子  B.管子  C.孟子  D.子产

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A.《墨子•兼爱中》  B.《荀子•富国》  C.《孟子•尽心上》  D.《商君书•定分》

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A.庄子  B.老子  C.孟子  D.荀子

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 B.“皆有法式”  C.“一同天下之义”  D.“不务德而务法”

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A.仲长统  B.刘颂  C.白居易  D.朱熹

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A.魏征  B.韩愈  C.柳宗元  D.白居易

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A.魏征  B.房玄龄  C.长孙无忌  D.刘文静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  B.辽  C.唐  D.金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 C.完全不同  D.完全相同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A.南宋  B.北宋  C.元  D.明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  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 B.王夫之  C.黄宗羲  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完颜雍  B.朱棣  C.朱元璋  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惟齐非齐  B.哀矜忽喜  C.明刑弼教  D.杀无赦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 A.左宗棠  B.张之洞  C.曾国藩  D.曾国荃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A.大一统  B.严刑重法  C.天下一家  D.一秉于礼

2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法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玄学思想  D.道家思想

22、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主张“依法治国”  B.是否主张反对礼教

 C.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 D.是否持玄学的法哲学观

23、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 A.杜预  B.张斐  C.鲍敬言  D.刘颂

24、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25、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A.施仁政  B.重刑罚  C.教化  D.无为

26、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A.董仲舒新儒学  B.韩愈道统学说  C.佛教学说  D.程朱理学

27、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王安石  B.范仲淹  C.富弼  D.张方平

28、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 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司马光

29、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 A.阿骨打  B.金章宗  C.完颜雍  D.忽必烈

30、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A.青册文书  B.大札撒

 C.《便宜一十八事》  D.《陈时务十策》

31、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A.丘濬  B.海瑞  C.张居正  D.刘伯温

32、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 B.王夫之  C.顾炎武  D.唐甄

33、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A.孙中山  B.章太炎  C.梁启超  D.沈家本

34、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 A.自由  B.平等  C.博爱  D.民主

35、“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谭嗣同

36、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论语》  B.《礼记》  C.《大同书》  D.《春秋董氏学》

37、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张之洞  D.左宗棠

38、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一秉于礼  B.更法改图  C.革故鼎新  D.趋时更新

39、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C.《建国方略》  D.《资政新篇》

40、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 B.王夫之  C.龚自珍  D.魏源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  B.法义  C.法数  D.类  E.式

2、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  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 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  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 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E.唐甄

4、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 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 C.设议院开国会  D.制定宪法  E.实行三权分立

5、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A.立法权  B.司法权  C.考试权  D.纠察权  E.教育权

6、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 B.鲍敬言  C.庄子  D.王弼  E.贾谊

7、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 B.管仲  C.孔子  D.孟子  E.荀子

8、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 B.郡县不行  C.任法和任人背离  D.执法宽严不当  E.井田被废

9、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  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

10、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 B.主张“直接民权”  C.恢复关税自主权  D.实行耕者有其田  E.强调“主权在民”

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以德配天

2、“三不足”理论

3、权能分治

4、《仁学》

5、民贵君轻

6、理直刑正

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8、春秋决狱

9、明分使群

第四大题:简答题

1、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2、简述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法律思想。

3、简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内容。

4、简述孔子“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5、简述汉初黄老思想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现。

6、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7、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8、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第五大题:判断改错题

1、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京师大学堂()

2、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3、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体”、“用”皆同()

4、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韩非()

5、在先秦“礼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思想家有周公、孟子、荀子()

6、属于王夫之的作品有《读通鉴论》、《明夷待访录》、《宋论》、《读四书大全说》、《黄书》()

第六大题:论述题

1、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2、试论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

3、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论韩非的“变法论”。

《中国法律思想史》

(本菜单只显示题量80%的答案)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B 7:A 8:C 9:B 10:A 11:C 12:B 13:B 14:A 15:A 16:D 17:C 18:C 19:B 20:D 21:B 22:C 23:A 24:C 25:D 26:D 27:B 28:C 29:C 30:C 31:A 32:B 33:B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B, C, D 2:A, D, E 3:B, C, D, E 4:C, D, E 5:A, B, C 6:A, C, D 7:A, C, D, E 8:C, D 9:A, D 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1分)

(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说法,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1分)

(3)这一思想的意义在于,从单纯地强调天意,转而重视民心的向背,是对神权法思想的新发展。(1分)

2:(1)是北宋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提出的理论。(1分)

(2)其内容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等思想。(1分)(3)它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思想的总结与升华。(1分)3:(1)权能分治是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核心内容;(1分)

(2)把政权和治权分开,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五项“治权”由政府实施;(1分)(3)“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因此称“权能分治”。(1分)4:(1)清代谭嗣同所著(1分)

(2)该书通篇讲“仁”,对封建纲常名教进行激烈的抨击(1分)

(3)他认为“仁”以平等为第一或最重要的标准,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平等。(1分)5:(1)孔子从“重民”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上述的思想。(1分)

(2)孔子并不是说人民笔国君更尊贵。(1分)

(3)而是说争取人民更重要。(1分)

6:(1)晋代律学家张斐“以礼率律”法律观的集中体现(1分)

(2)“理直”是指法律要明确体现纲常名教。(1分)

(3)“刑正”是指适用法律要做到准确,宽严适中,轻重得当,罪刑相符。(1分)7:(1)老子崇尚自然,否定人为,反对人定法(1分)

(2)统治者制定法律法令,本意为了防止盗贼,可盗贼反而更多。(1分)

(3)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法令破坏了自然的和谐。(1分)

8:(1)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分)

(2)西汉董仲舒是“春秋决狱”实践的第一人。(1分)

(3)“春秋决狱”的重点在于考察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即“原心论罪”。(1分)

第四大题:简答题

1:(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1分)(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1分)

(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1分)(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2分)

2:(1)朱熹面对南宋农民起义,提出处理“严”与“宽”的关系学说。(1分)

(2)他主张执法“从严”,但反对“滥刑”;他主张恢复肉刑,以“全其性命”。(2分)(3)他主张执法“从严”,并应选拔清官为审判官员,提高审判效率与质量。(1分)(4)他认为严于执法,“而以宽济之”,是治国要道。(1分)3:(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2分)(2)“平恕”为审断之本。(1分)(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1分)(4)法学盛衰说。(1分)

(5)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学的,具有进步思想性质。4:孔子主张“以国为礼”,实行礼治。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周礼。(1分)具体内容:A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1分)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1分)C礼乐兴,刑罚中(1分)D礼之用,和为贵(1分)5:(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1分)

(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2分)

(3)法不患薄,约法省刑。(1分)

(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1分)

6:(1)清明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建成新的“一代之治”是当务之急。(2分)

(2)立法“必循天下之公”。(1分)(3)立法以保类、卫群为宗旨。(1分)

(4)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1分)

7: 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2分)

意义:一方面是为了求的上天的保护,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神拳的某种动摇,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开始重视民心的向背。(3分)

第五大题:判断改错题

1: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京师大学堂(错误)(3分)京师法律学堂(2分)2: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正确)(5分)3: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体”、“用”皆同(错误)(3分)“体”完全相同,“用”不完全相同(2分)

4: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韩非(错误).(3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分)

5:在先秦“礼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思想家有周公、孟子、荀子(正确)(5分)

第六大题:论述题

1:(1)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商鞅、慎到和申不害关于法、势、术的理论,提出“以法为本”,三者并重,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作为治国工具。(3分)(2)第一,法与势结合。势即权力和地位,君主应该“擅势”,集大权于一身;并“抱法处势”,通过君主的权势来推行法律,将“势治”和“法治”结合起来。(2分)

第二,法与术结合。术是君主统治的方法、手段,君主树立自己的权势要依靠法,也要靠术;术包括对臣下公开的考察和暗中的操纵。(2分)

(3)评价:韩非的思想是对法家这一理论的系统化;说明法家的“法治”实质上是要用严刑峻法和阴谋权术来维持专制君主的统治,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尖锐所造成的。(3分)2: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他试图通过五权宪法来保证人民主权和直接民权。(3分)

五权宪法的核心思想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由政府掌握治权。(2分)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称权能分治。五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检察权。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2分)

孙中山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反对搬照西方,创建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但不能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空想。(3分)3:(1)“法制”与“礼制”的对立(3分,应解释,否则得一半分)

(2)“法制”与“德治”的 对立(3分,应解释,否则得一半分)

(3)“法制”与“人治”的对立(4分,应解释,否则得一半分)

4:(1)韩非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以法治国的法治论。他从进化的历史观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认为实行变法、推行法治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3分,应解释,否则得一半分)

内容:“法与时转则治”(2分);“好利恶害,人之所有”(2分)(要求对以上内容加以解释,否则分数减半)

篇3: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 质和方向的是(B)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D)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

理想是(B)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 生动地说明(C)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6.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新 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D)

A.方法B.传统C.特征D.主题

7.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除了需要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践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外,还需要(B)

A.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一切东西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全面接受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8.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称为(D)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理想

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C)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D.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10.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C)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D.人生价值 9.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下列D.人生的精神支柱 4.“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志

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11.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B)

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12.道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这说明道德具有(B)

A.调节功能B.认识功能C.激励功能

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D)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D.评价功能 13.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14.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A)

A.诚实守信为重点B.崇尚科学为重点C.艰苦朴素为重点D.文明礼貌为重点

15.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这是职业道德中(C)

A.助人为乐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勤俭自强的要求

16.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B)

A.人的自然本性B.个体的社会实践C.个人的内心体验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17.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D)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 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D.公平正义 18.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核心内容的是(B)A.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执法为民

选项中属于经济安全的是(C)

A.科技安全B.文化安全C.能源安全

行为规范是(C)

A.道德规范B.宗教规范C.法律规范

A.社会作用B.规范作用C.评价作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纪律规范D.教育作用 21.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都可归属为法的(A)22.法律部门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B)B.《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D.生态安全 20.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的19.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下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D)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3.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选项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A.1/5以上的多数通过

C.2/3以上的多数通过D.学理解释 24.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B)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3/4以上的多数通过 25.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C)

26.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体的是(A)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行政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只需口头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属于(A)

A.非要式行为B.自由裁量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

权的是(D)

A.物权B.债权C.继承权D.名誉权

29.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行为分为10类,其分类的依据是(A)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客观方面

A.立案管辖B.审判管辖C.地域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 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BC)

A.思想性与实践性B.时代性与阶级性C.多样性与共同性D.强制性与滞后性

32.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ABCD)

A.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B.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全国各族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D.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33.下列选项中,对于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有(ABD)

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B.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C.道德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德

D.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BCD)

A.压制个人,束缚个性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

D.文明相爱D.犯罪主观方面 30.公、检、法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理论上称为(A)D.级别管辖D.具体行政行为 28.根据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下列选项中属于人身35.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通常表现为恋爱。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有(ABD)A.真诚负责B.平等互尊C.朝秦暮楚

36.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重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有(ABD)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37.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有(AD)

A.重证据讲程序B.重实体轻程序C.重程序轻实体

A.法律制定B.法律解释C.法律汇编D.权利义务相统一 38.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完善的问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法律完善形式的有(BCD)D.法律编纂

39.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运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原则。我国现行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BCD)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

40.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检、法三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有(ABD)

A.拘传B.拘留C.罚金D.取保候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

42.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1、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4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44.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

2、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3、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克服官本位和权利本位的思想。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二)积极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经得起磨难和考验。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第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最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境遇。

47.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和要求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领会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篇4: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A、法制教育

B、理想信念

C、社会舆论

D、文化素质

2.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由主义

3.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5.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

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的精神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7.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

A、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B、以遵纪守法为核心

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

8.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正当利益的是()

A、全社会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B、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欲望和需求

C、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

D、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9.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中()

A、爱国守法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团结友善的要求

10.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

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办事公道的要求

C、服务群众的要求

D、诚实守信的要求

11.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

B、法律的内容可以不统

C、法律适用的结果可以随意被推翻

D、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12.在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的是()

A、审计部门的监督

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13.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国务院有权制定的是()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审判解释

C、检察解释

D、行政解释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

力性犯罪被 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属于法律

规范中的()

A、任意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1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文化教育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

D、政治权利和自由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8.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肘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中的()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依法管理原则

19.甲从16岁时就有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800元。三年后已有一万多元积蓄。在未征得

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甲自作主张花3000元买了一条金项链。父母知道后很生气,于是甲

决定将该项链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甲购买金项链的行为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D、不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活动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起公诉的是()

A、被害人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及()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体现在()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3.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A、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

B、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C、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

D、认为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4.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

A、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D、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其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的有()

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B、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D、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6.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符

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一方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7.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范畴

B、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

C、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

D、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主要方式包括()

A、制定

B、修改

C、废止

D、认可

9.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经济关系

B、行政管理关系

C、友谊关系

D、家庭关系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2.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现实意义?

3.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四、论述题:(15分)

论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

1、X超市近来经常失窃。一天中午,女顾客张某到该超市购物,当她离开超市时,保安人

员怀疑张某有盗窃行为,责问张某,张某坦然加以否认。保安认为张某态度不老实,责令女

服务员对张某进行搜身,但一无所获,保安不得不放张某走。问题:超市保安对张某的搜身

是否合法?为什么?

2、罗某是个体运输户,因经营管理不善,无力缴纳公路费,1994年11月15日、12月11

日县交通管理局派出机构芳桥交通管理站两次通知罗某,限其1994年12月31日前缴清所

欠公路管理费8900元。罗某未能及时缴纳。1995年1月7日,罗某驾车经过芳桥管理站时

被值勤人员拦下,执勤人员不听罗某解释,把罗某推进交通管理站。三名执勤人员轮流殴打

罗某,逼其缴纳公路管理费,致使罗某脾脏破裂,住院42天,花费医药费2860元。问:罗

某请求行政赔偿的程序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CBBBBCDAAAABABBCBAD

二、多项选择题:

ACDABCABCDABCDABCDABCBCDABCDABDAB

三、简答题:

1.(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2)

信念是信仰的基本信条,理想是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通常认为,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人的世界双、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

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3)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

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2.(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为实现

崇高的人生目的而拼搏,闯出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反之,抱着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就会

导致上进心失落,或者在困难 和挫折面前消极悲观、畏难退缩,进而遁入歧途、一事无成。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

生活、珍视生命,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而人生价值目标一旦确立,还会发扬百

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3)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它可保证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始终

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3.(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

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

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韵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

系,才会产生道德。(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了自觉的意

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1)“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

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2)

“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

用。法治与人治的分野在于当 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3)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

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四、论述题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战略举措。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文化繁荣,而且要求

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只有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

治化,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推

进法制建设,有利于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协调平衡的生态环境,为社会有序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4)实施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法治的使命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是

统一的。加快法制建设,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

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协调共进,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构建健

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协调各方利益,让全体人民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五、材料分析题:

1、不合法。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

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为了搜查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公安机关可以对被告人及可能隐匿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进行搜查。搜查时,公安人员必须出示搜查证,紧急时应出示工作证。必须由两名以上

公安人员进行搜查。对女性进行搜查的必须由女公安人员进行。超市保安和超市服务员无权

对公民的身体进行搜查,侵犯了该顾客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

由于超市的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女顾客应要求超市保安和服务员公开赔礼道歉,为其挽回

不良影响。

2、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程序为:(1)赔偿请求人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赔偿请求,这是行政先行处理原则的要求。申请人在请求赔偿时,一般应提交书面申请。(1)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对该项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予以受理,并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对于符合赔偿条件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法予以赔偿;对于不符合赔偿条件的,不予赔偿。(3)如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

求人可在收到赔偿决定或者赔偿期限届满的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本案中,芳桥交通管理站是县交通局的派出机构,因此,县交通管理局应为本案的赔偿义务

机关。罗某是本案的赔偿请求人。罗某应先向县交通管理局提出赔偿申请。在交通管理局不

篇5:2022.4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A.信念 B.信仰 C.理想 D.空想

【答案】C

【解析】考查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2.由于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不同的群体和人们会拥有不同的理想信念。这体现的是理想信念具有的

A.阶级性 B.思想性 C.实践性 D.时作性

【答案】A

【解析】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信念。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3.根据内容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追求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成就什么样的人格形象,这属于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D.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D

【解析】道德理想是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就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信念品质和理想追求。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B.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与纯粹主观想象的关系

【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考点】科学的理想信念

5.个人理想的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这说明个人理想的实现

A.是一个顺应等待的过程 B.是一个自我奋斗的过程

C.是一个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过程 D.是一个完全遵循内心选择的过程

【答案】C

【解析】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其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因此,追求理想也是一个集体的群众的事业。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考点】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是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维护个人权利、促进自由发展

C.维护民主法治、促进公平正义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考点】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密切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简单延续

B.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

C.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D.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全面超越

【答案】C

【解析】 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考点】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8.作为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是爱国主义情感中

A.民族自豪的体现 B.民族自尊的体现

C.民族自立的体现 D.民族自省的体现

【答案】B

【解析】民族自尊是指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就是民族自尊的体现。

【考点】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9.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回答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境界

【答案】C

【解析】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考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0.为了保证交往成功,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交往中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体现的是.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互助原则 D.宽容原则

【答案】D

【解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的差异,产生矛盾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原则,严于律己,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考点】协调人生道路上的若干关系

11.道德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凡是有人群 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对社会关 系和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

A.稳定性 B.广泛性 C.时代性 D.强制性

【答案】B

【解析】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主要表现:(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需要道德来调节。

【考点】道德及其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对于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来说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是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共产党员、先进分子来说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徳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3.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互相关联的共同活动。下列选项中,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状况的是

A.分散经营、彼此独立 B.相互交往、相互依赖

C.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D.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B

【解析】考察对公共生活的具体理解。

【考点】遵守社会公德

14.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中,体现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根本要求的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答案】D

【解析】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也是社会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考点】遵守社会公德

1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

A.奉献社会 B.爱护公物 C.尊老爱幼 D.男女平等

【答案】A

【解析】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考点】遵守职业道德

16.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关于个人品德的形成,有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中正确揭示了个人品德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是

A.个人品德是天生的

B.个人品德根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C.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D.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答案】D

【解析】考查个人品德的形成:①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②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③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考点】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1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答案】C

【解析】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18.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称为

A.法治观念 B.法治理念 C.法治文化 D.法治思维

【答案】D

【解析】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

1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其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考点】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20.对于法的概念与特征,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律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国家制定是法律产生的唯一方式

D.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在法里不可能得到体现

【答案】B

【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考点】法学基本知识

21.法律规范通常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1款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Nl或近似商标的行为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该法律条文中“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属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责任

【答案】B

【解析】处理是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 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模式,它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这里“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属于假定;”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属于处理。

【考点】法学基本知识

2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转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社会制度

【答案】A

【解析】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层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

2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权利罪等十类,我国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最。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2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下列行为,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对国防行为不服的 B.对国家外交行为不服的

C.对政府机关制定的规章不服的

D.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或者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考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25.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A.证人 B.第三人 C.人民法院 D.诉讼代理人

【答案】B

【解析】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主要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去的人。

【考点】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考点】绪论

27.当代大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答案】(1)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

(2)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考点】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28.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答案】(1)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考点】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9.简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

【答案】(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0.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包括:(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考点】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论述法的社会作用。

【答案】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在阶级社会 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1)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国家制定法律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来实现国家的统治职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2)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满足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利益。当前用于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法、通讯法、科学技术法、医疗卫生法等。

【考点】法学基本知识

32.论述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答案】(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目的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人生目的,才能使自己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从他人、从社会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收益、才智上的锻炼、精神上提升。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由于历史、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所以只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有效抵御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考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3.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案】(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2)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在面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充分激发民族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祌动力;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也 是从旧文化吸收其先进的文明成果中发展起来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

上一篇:高中学生入团申请书600字下一篇:餐饮可行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