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024-07-02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通用13篇)

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期末复习计划

江榕2012-06-0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联系教材内容和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复习中,形成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和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本学期的知识系统地梳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计算物体的容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6.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复习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四、复习措施:

1.备课时注意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

3.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动理清知识

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在此同时,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4.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练习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重点抓好补差工作。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另外,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四、复习内容和顺序的安排

6月4日《因数和倍数》

6月5-6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月7-8日《长方体和正方体》

6月11-12日 《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

6月13-17日综合测试与查漏补缺

篇2: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石牌小学五年级8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我班学生大部分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不能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7.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范文网

7、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

(一)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约数和倍数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

篇3: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上午好! (敬礼)

我的说课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 (例1、例2) 。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应用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活动,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大小不变。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猜测和情境引入的方式, 以及用实验、对比归纳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合作交流, 逐步探索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见事物的一些本质, 体验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把一个分数化成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和一支彩笔。

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 教学要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开课前,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通过商不变规律的复习与新知识的联系, 用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妈妈分苹果故事情境引入, 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 让学生大胆自然地提出猜想, 并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感悟理解, 尝试探究

新课标强调,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5页例1的内容 (板书:例1) ,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的学具自己做实验, 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议一议”, 然后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这样的学习, 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

三、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四、强化应用, 巩固提高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 本环节我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题目解答, 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享受到成功和快乐。

1. 基础题 (课本练习四:1, 2) :以基础为主, 主要激发中下层学生的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以生活实例为主,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3. 提高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为中上层学生设计, 以达培优效果, 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

以上练习我采用的是开放评价, 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 引起共鸣与争论。

五、总结回顾, 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深刻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板书设计上, 我力求简洁、明朗, 突出重点, 抓住特点, 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篇4: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班姓名成绩

一、填空22%

1.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有();能被3整除的数有();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有()。

2、在20以内的质数中,()加上2还是质数。3.如果有两个质数的和等于24,可以是()+(),()+()或()+()。

4、把330分解质因数是:

()。

5、一个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 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6、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7、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30% 1、15的最大约数是(),最小倍数是()。①1②3③5④152、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①质数②因数③质因数

3、有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约数,这个数是()。

①6②12③24④1444、a=2×2×5, 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①2②5③10④6⑤155、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①120个②90个③60个④30个

6、把66分解质因数是()。

①66=1×2×3×1②66=6×11③66=2×3×11④2×3×11=667、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已知甲数是18,那么,乙数应是()。①16②82③48④648、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个小朋友。

① 3个② 2 个③ 6个④ 8个

9、在下面算式中,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的有()。①26÷5=5.2②35÷7=5③0.9÷0.3=3

10、自然数中,凡是17的倍数()。

①都是偶数②有偶数有奇数③都是奇数

三、判断。18%

1、两个质数相乘的积还是质数。()2.、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它的最大约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4、一个合数至少得有三个约数。()

5、在自然数列中,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6、12是36与48的最大公约数。()

四、实践应用题30%

1、有一个质数,是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两个数字之和是8,两个数字之差是2,那么这个质数是几?

2、一块砖底面长22厘米,宽是10厘米,要铺成一个正方形地面(不要折断,只能铺整砖)至少要多少块砖?

篇5: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稿

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主要通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明了它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学习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决在实际生活好学习中的运用。

(一)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探究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利用电子课件或长方体纸盒,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实物教具模型让学生感知表面积的计算,明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法: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它们有几个面?每一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你认为长方体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二、学习新课,学生探讨;

1、什么叫表面积?(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

a、它们有几个面?有几个边?

b、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条棱之间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示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量一下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2)、讨论如何计算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一对面是相等的,则只需要计算其中的三个面的面积。6×5×4

6×4(3)学生进行计算六个面面积 6×5×2 + 5×4×2 + 6×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4)、学生想一想怎样更简便?

(5)、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长×高+宽×高)×2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课本26页“做一做”

2、独立作业:练习六1----4题

3、学生制作长方体,说说它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练习

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三)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字母表示:S=(a×b+b×h+a×h)×2

篇6: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34分)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

2、7

1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

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

4、分数单位是1

8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

是()。

5817+6

表示8个()加上6个(),和是()。

6、计算475

9时,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

不同,所以要先()才能直接相加。

7、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8、15

11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二、计算。(33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59+89=18+78=1924 -13=1936+334111

36=7+7=8 -8 =14-19=1213-313=89 +1=1-113117336-6=4+4+4 =8 -8 +8 =

2.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18+215+78531

6+4

-3111112-(6+ 8- 73- 10

3.解方程(9分)

X-34=58X+22

37=31-X =

4四、应用题。(33分)

1、小萍做语文作业用了1小时,做数学作业比语文作业少

用1

4小时,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2、甲、乙两队合做一批零件,甲队做了全部的2

5,乙队比甲队多做了全部零件的几分之几?

3.一个长方形长是65米,宽是2

3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4.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1

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

地的12,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没有耕?

5、打一份稿子,上午打了全部的512,下午打了全部的4

篇7:小学五年级第十册音乐试题范文

一、写出下列符号

前倚音()后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波音()下波音()

二、填空题

1、民族打击乐器有------、-----、-----、-----、-----。

2、民族打击乐器有-----、-----、-----、-----、------、-----、------、--------、---------。

3、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它表示从-----开始,至--------处结束。

4、《黄河船夫曲》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歌曲具有鲜明的----------特点,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5、《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作词,-------作曲。

6、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

三、连线题

童年管弦乐选自《海霞》组曲

荫中鸟笛子独奏刘管乐曲

雨花石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

牧歌无伴奏合唱 内蒙民歌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作者[苏]普罗科菲耶夫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喜庆胜利唢呐独奏曲

花蛤蟆山东民歌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四,唢呐、木鱼、云锣、萧、钹、笙、板鼓、梆子

以上乐器属于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属于民族打击乐器的有-------、--------、--------、----------、---------。

五、《黄河大合唱》是--------作词,---------作曲,其中《黄河船夫曲》具有鲜明的----------特点,《保卫黄河》的演唱形式是----------。

六、识谱题

* 《我们多么幸福》的第一行谱子

l《真善美的小世界》的第一行谱子

l《凤阳花鼓》的第一行谱子

* 《花蛤蟆》的第一行谱子

篇8: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小黑板,学生朗读名言。

以下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1)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三千界:各个边界。八百盘:许多层盘山道。比喻要想看得远就须站得高。

(2)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燕雀:鸟名,花雀。坎共:土井。

燕雀不会知道天地的高大,土井不会知道江海的辽阔宽广。比喻眼界狭小的庸人不可能理解有志者的广阔胸怀。

(3)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故:所以。其:它。穷:穷尽,衰竭。

水有源泉,所以它永远流淌,没有穷尽;树有根本,所以它永远青葱,不会枯衰。比喻无论做人做事,要有根本,才能发展旺盛。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交替。人事:人们的活动等。

人事总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冬去春来,时光渐渐过去,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圣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失败的时候;愚笨的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得当的时候。告诫人们不要自认为聪明而不谨慎,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明智。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在熟读基础上,练习背诵。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二、完成“同读,,。

1.学生带着短文的.思考题自己阅读短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短文和回答短文的思考题。

(1)短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文中讲了吉鸿昌在美国的三件事:

①在大街上,吉鸿昌对不怀好意的人说自己是中国人。

②在邮局,吉鸿昌大声回答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中国人。

③吉鸿昌带着写有“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

(2)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要点提示:①吉鸿昌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爱国将领。

②国家落后,就会受人欺侮。

③我们必须要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篇9: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10: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劝说》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中口语交际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如:如何劝父母戒烟,劝同学讲究公共卫生,劝大哥哥不玩游戏,劝同学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本节课里“节约用水”为交际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师给学生床创没情境,提供适当的场景 进行口绝交际训练,为学生提供有乐趣的对话空间,有助于学生文明与他人交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感悟劝说的技巧,能态度真诚地劝说别人

2、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有针对地进行劝说

3、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指导思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坏境,使学生在口说交际过程中乐说、善说,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课前准备:

1、收集水资源资料。

2、校园内滴水龙头捕捉片。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展示图片①非洲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图片②我国西南部今年干旱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的新闻图片③幻灯片出示校园浪费水资源图片,图片下面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教师导语:最近,老师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打开水龙头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有的同学洗手时,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种事怎么办?

3、学生各抒己见:(写警示牌、报告老师、劝说……)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办法之一,劝告(板书)※: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教师:如果你想劝说别人,应该做到哪一点:怎样做到?(以理服人)小组讨论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负责人记录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用水的资源宝贵来劝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加以补充。

教师播放录音,感受态度诚恳劝说别人的作用。播放录音:

女生:同学,快去吧水龙头关掉,你没看见水在哗哗的流吗?太浪费了。男生:(边笑边回答)多管闲事,水是你们家的? 播放录音2:

女生:同学,你忘了关水龙头了,水在哗哗流我觉得很可惜。男生:对不起,我刚才忘了,(关上龙头,哗哗流水声听不到了)小组比较两种劝说方法及结果:

女生1;态度

生硬。

语气直接。

结果:男生拒绝 女生2:态度 和气。

语气婉转。

结果:男生接受

学生比较后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录音1中:女生说话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

起男生反感而不去做。录音2中:女生说话婉转、诚恳、我应尽职责的意思,所以男生能接受。

教师总结:

劝说也是一种艺术,光有充分理由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态度诚恳。※:创没情意,亲自实践,要求:①同桌扮演劝说着和被劝说者,其余同学当观众同学表演是,其余适当补充,教师巡视,适当进行指导。

②对于同学表演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对方是否心悦诚服的接受。※:拓展延伸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劝父母戒烟、戒酒、劝同学不上网玩游戏……)

2、每一位同学选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作业:收集我们有能力劝说别人的资料,找一个人练习劝说。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中口语交际教材《劝说》教案

语文一班

篇11: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湖北科教版五年级音乐第十册《念故乡》,目前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均学会了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能够完整吹奏这首歌曲。《念故乡》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新世界交响曲》也称《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中摘选出来的。表达了他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他本人远隔重洋,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音乐主题采用了黑人民歌的音调旋律,富于歌唱性,朴实优美,情深意浓。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念故乡》,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学生用竖笛富有感情的声吹奏《念故乡》。

3、过程与方法: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带有情感的准确演唱、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竖笛吹奏 教学方法:

1、范奏法:竖笛演奏技巧对歌曲的表现力是否丰富有很大的影响,我首先采用的是示范吹奏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先掌握竖笛的吹奏技巧,并能在演奏中实际应用。

2、联想法:学生们对德沃夏克这个音乐家的了解不多,而《念故乡》是德沃夏克杰出作品之一,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的古典艺术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和歌曲的含义初步了解,从而又想学习歌曲的兴趣。我通过大量与故乡有关的图片来让学生关联想象,并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把学生引入思想的意境。

3、情感法:我从通过演唱歌曲《月之故乡》引发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再从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响乐,接着引导学生在吹奏竖笛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升华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教具准备:琴、多媒体、竖笛。主要采用的多媒体是PPT,在制作过程中,将大量图片和乐谱融入课件中,还穿插有音乐,整个课件能满足教学所需,对学生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能起到辅助作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师: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有一天会离开生育我们的父母和养育我们的故乡,去求学、去工作,古人曾发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的感叹,当我们远在他乡,总会时常想起自己的故乡及故乡的亲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世界名曲《念故乡》!”

二、欣赏与实践

(一)欣赏乐曲《念故乡》,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出示课件,播放乐曲《念故乡》)

师生谈话:听完这首音乐,你认为音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旋律抒情优美、力度柔和、速度稍慢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旋律

(二)学习旋律(课件出示音乐家资料,图片及文字)

1、作者介绍: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念故乡》。旋律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德沃夏克来到美国纽约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眼前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又称为《自新大陆交响曲》。新大陆这里指美国。

2、(课件出示乐谱)学习旋律,分析旋律特点。很多的附点,增强乐句的跃动感。对比有无附点的效果。

3、竖笛吹奏:教师范奏歌曲,学生聆听,然后教吹。(在多媒体课件上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随琴轻声吹奏(课件出示乐谱)

5、分段吹奏歌曲,并体会分别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

6、怎样使歌曲演奏的更优美、更感人?

7、带着理解再次学生吹奏

三、体验与表演

1、竖笛演奏《念故乡》(课件播放伴奏)

2、教师钢琴伴奏引导练习

3、学生自主练习,并学习歌词

4、竖笛为歌唱伴奏:请能够竖笛演奏的同学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四、小结(课件出示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相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的感染,愿歌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

教学反思:

《念故乡》由《e小调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旋律填词而成。节奏较慢,旋律非常优美、流畅。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歌曲。在这节课中,我注意情境的培养,始终把握思念淡淡乡愁的基调,让学生成功的进入这种意境。导入时,我首先启发学生感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在开课时就把学生带入了思故乡、思亲人的情感之中。

在学习新歌时,我通过让学生聆听和竖笛吹奏,学生基本上已经可以演唱歌曲了。所以我在学唱过程中就没用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教师教唱歌词了,学生演唱非常有序,从模唱到视唱旋律,吹奏旋律,朗读歌词,再到演唱歌曲,整节课都是流畅而自然的。

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始终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积极的心态和愉悦的体验上完音乐课,并且融入到音乐课之中。

篇12: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复习计划

复习建议

“复习”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之后,只有通过全面复习,才能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关系,在复习中,使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应该掌握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复习练习,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形成解题能力。

一、复习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复习要求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修改病句,扩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三、复习重难点

1、字词:复习本册教材里的生字221个,310个左右的词语,并会运用。掌握多音字,辨别形声、形近字。复习钢笔字的写法,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复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串连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写作:复习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学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1

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

四、具体举措

1、扎实:复习的知识以本学期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后进生,更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字到词、句、篇,不放过任何的一点。

2、分层:为了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

3、深化: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我们仍然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旧的知识上进行深化,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新的见解。

4、拓展: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可以出现新的语言,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见识和锻炼。

5、移情: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或以过多的作业来压学生,而是应该以多过平时的关心去关注学生。多问问学生的困难,少一点训斥;多了解情况,少主观臆断;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少自作主张。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多照顾。

五、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计划性。

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复习要有针对性。

从摸清学生知识的缺陷,尤是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3、复习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培养和提高能力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复习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复习内容要推陈出新

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习题,使学生在同类知识的比较中,在理解、运用和练习上感到新。

篇13: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反思[范文]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小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难度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从刚才找4的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让学生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时,主要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一般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研究最小公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列举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及时巩固练习,有层次,有趣味。

学生做全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会归纳总结。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从而引出课题。接着

1、出示轴对称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合数与质数》的教学反思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

动”中来,学得牢固。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

学生已经学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始放手让学生自由猜测,通过对已有认知的检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何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面不是最小公因数?这一些问题在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了较好的生成。

二、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测,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

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过学生的猜测,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

(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大概就是《标准》中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应有之意吧。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 有待改进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考虑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然后让学生思考,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2、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

3、强化技能训练,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始的看图说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由于在前几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块小正方块既搭出了长方体也搭出了正方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一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进一步的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通过老师讲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将例题 “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作分母或指定分子作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进行整装,通过“希希想要吃到5块蛋糕,婷婷想要吃到6块蛋糕,我将龙龙的蛋糕平均分成了48块时,该怎么分才公平?”这一情境来进行教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本节课我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着部分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课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然后,用圆纸片代替蛋糕,让学生主动探究。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

《中位数与众数》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

例如:在认识中位数、众数之后要求学生合作,举出一组数据互相找找中位数和众数的这次合作更能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一方面在合作中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巨大的潜力,引发特殊情况的呈现,有利于特殊问题的解决。

另外,为了能驾驭教材,我反复阅读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领会教材,并且查看了很多资料,力争琢磨透彻。

《分数的大小比较》

1、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我了解到学生已经对分数的大小比较都自主学习了,其实我也根本没有让学生预习,数学课也不需要学生预习,这都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而主动预习的,他们小组聚在一起讨论、分析,当教师给他们组加“星”时,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这种教学行为已经是学生主动实施了,不需要老师在后面督促,它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它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会延伸到课前,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想为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所以课堂的学习已经自觉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预习,也为下一堂课的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所以这种教学就是有效的。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上课以后我感觉到了,那些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后进学生,在组长领导下,后进学生也举手发言了,因为哪一小组举手发言多,哪一组还能得到“星”。所以组长不知辛苦地帮忙后进生,后进生也拼命的学习,这是学生可爱之处,这样老师再也不要为学生的厌学而犯愁了。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当然用这种形式上课时,只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老师也会给鼓励的,这点很重要的。在上课时,竟然有学生曹旭建告诉我:“曹老师,我从小就没回答问题,今天才知道回答问题是那样的爽。”我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合作才能成功,互助才能胜出,孩子们已经开始明白了这一点了!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喜欢这样的学习内容,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也是我新课程理念下尝试的一种有效课堂调控教学模式,效果不错。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实践与反思

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综合性的。教师出题学生解答,这只是单一的考察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生成了“维修工”,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成了“工程师”,可以独立地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1、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2、切实了解学生,增强应用性。

全面地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借助材料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用权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3、充分信任学生,有效实施自我评价。

上一篇:保健食品管理制度1下一篇:12信管文明班集体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