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制度

2024-07-19

急诊制度(精选12篇)

篇1:急诊制度

急诊科急诊衔接制度

一、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或自行送达医院后,院前医生(病人家属)将病人病情病史等与医院接收人员交接。1、120院前急救病人:接到急救信息/得知急救车到达-准备推床并接诊、(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

2、自行送入病人:预检分诊处-立即推床并接诊、通知值班医生,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

二、院前院内急救链:

1.急诊科24小时有医务人员应诊,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就诊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三先三后”原则(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再补办医疗相关的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行政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由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10分种内到达。

4.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

色通道”原则处理。

5.为保证抢救及时,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执行,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6.抢救病历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并妥善保管。

7.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篇2:急诊制度

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住院,制定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

1、建立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住院制度。

2、“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患者范围: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3、“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科的急诊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住院制度”,由急诊科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紧急处置,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决定,凡对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篇3:急诊制度

关键词:胸痛,急诊,护理流程,抢救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重患者最多、最集中、病谱分布最广的科室, 其治疗与护理效率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胸痛是许多危重症常见症状表现, 约5 % 急诊科患者伴有胸痛症状, 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纵隔肿瘤等, 这些疾病多数发病急骤, 致死率较高[1]。快速、正确的诊断胸痛病因, 及时、有效处理,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2]。以最常见的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为例, 血管再通治疗时间越早, 患者获益越大, 及早再通闭塞血管有助于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 预防心力衰竭, 降低病死率。为进一步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 本科自2014 年5月制定并实施系统性胸痛急救制度, 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 1 研究对象2013 年7 月至2013 年12 月, 医院急诊科共收治胸痛患者142 例, 纳入对照组。其中男81 例、女61 例, 年龄18 ~ 91 岁、平均年龄64. 2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 min ~ 71 h。伴随症状: 心悸70 例、盗汗19 例、恶心或呕吐7 例、昏厥3 例。病谱特点: 心源性胸痛80例, 其中心绞痛44 例、急性心肌梗死23 例、夹层动脉瘤7例、心肌炎4 例、心包炎2 例; 非心源性胸痛62 例, 其中肺炎17 例、肺癌10 例、自发性气胸6 例、肋软骨炎5 例、反流性食管炎18 例、消化性溃疡6 例。2014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 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后, 共收治胸痛患者135 例, 纳入观察组。其中男77 例、女58 例, 年龄18 ~ 96岁、平均年龄64. 1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 min ~ 71 h。伴随症状: 心悸64 例、盗汗14 例、恶心或呕吐5 例、昏厥3 例。病谱特点: 心源性胸痛76 例, 其中心绞痛40 例、急性心肌梗死19 例、夹层动脉瘤6 例、心脏瓣膜病5 例、心肌炎3 例, 心包炎3 例; 非心源性胸痛59 例, 其中肺炎16例、肺癌9 例、自发性气胸9 例、肋软骨炎4 例、反流性食管炎15 例、消化性溃疡6 例。纳入标准: ( 1) 临床资料完整; ( 2) 非创伤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传统抢救护理流程, 主要内容如下: ( 1) 接诊: 对于来院主诉胸痛患者, 进行简单、迅速的分诊, 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 启动绿色通道, 呼叫值班医师, 行全导心电图扫描; 对于院前急诊急救患者, 指导家属做好简单的急救, 稳定患者情绪, 初步评估患者病情。 ( 2) 抢救:值班护士为患者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抢救药物, 并进行静脉采血取样, 行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肌酐蛋白、凝血系统、病毒事项等检查, 根据医嘱用药, 对症用药, 如对于心肌梗死患者, 嚼服阿司匹林300 mg, 口服氯吡格雷300 mg, 必要时皮下注射肝素钠, 遵医嘱做好手术准备, 常规备皮并进行过敏试验, 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生命体征记录; 对于院前急诊急救者, 抵达现场后, 测量生命体征, 给予吸氧等必要的支持措施, 积极进行心理支持, 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必要时启动绿色通道, 与医院进行沟通, 安排手术通道。

1.2.2观察组针对胸痛急诊患者制定急诊护理流程, 主要内容如下: (1) 事前准备: (1) 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 包括法制观念、优质服务、技术服务强化培训,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临床护理流程制定方法, 护士长督导检查, 组织进行急救模拟训练、技能培训, 进行量化考核, 使护士掌握急救设施仪器使用方法, 切实提高急诊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 (2) 制定急救救护应急流程、风险管理制度, 规范护理流程, 制定实施风险管理策略, 落实防范措施。 (2) 接诊: (1) 院前接诊与对照组同, 对于自行就诊者,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进行疾病危重程度评分, 对于等候区留置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优先处置病情相对较重患者, 全面、客观的采集信息, 包括患者年龄、胸痛发作时间、发展区域、表现、诱发因素、放射痛、伴随表现、进展情况等,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合并症情况, 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 (2) 将胸痛划分为心源性胸痛以及非心源性心痛, 据患者具体症状表现鉴别, 如非心源性胸痛一般为锐痛、与呼吸咳嗽有关、痛无定处、转动或按压身体局部或可加重、持续时间较短、阵发性疼痛, 识别发现高致死性胸痛, 编写分诊记录单, 详细记录患者主诉、来院方式、症状表现、生命体征; (3) 所有资料应在5 min内获得, 且保证准确、有效, 进行详细的体征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神志、面色、体位、外周血管充盈情况, 进行必要的胸部听诊、叩诊、触诊, 特别关注胸痛诱发情况, 是否与体位、呼吸有关, 观察双肺情况, 有无湿罗音、心音情况等, 特别关注腹部疾病, 如胃溃疡胃反流所致胸痛、急性胆囊炎放射痛, 此类疾病具体压痛触诊多为阳性; (4) 辅助检查, 除心电图检查外, 对于胸痛患者, 若接诊, 还应进行专业的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胸X片、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检查等[3], 对于怀疑为肺栓塞等疾病者, 可进行主动脉CT、肺动脉CT, 若仍无法确诊可进行增强扫描[4]。 (3) 急救: (1) 根据不同病因患者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护理, 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 将患者分为危重症患者、重患者、一般急诊患者, 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 对于高危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 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 如对于心肌梗死患者, 多数需进行介入治疗, 护理以围术期护理为主, 对于中危患者, 进行监护,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强化治疗护理, 对于低危患者进入留观区, 接受留观监护; (2) 对症处置,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开放静脉通路, 配备除颤仪, 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镇痛药、β受体阻滞剂、做好围术期准备;对于急性夹层动脉瘤患者, 给予体征监护,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压治疗、镇静镇痛, 做好转血管外科准备;对于肺栓塞患者, 给予吸氧、止痛等对症处理, 配合医师做好溶栓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对于无法明确诊断者, 按照常规急诊留观路径留观, 对于高度疑似某类疾病患者给予相应的症状观察、定时复查, 若见新发症状表现, 及时通知医师处置。

1.3观察指标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 (心律失常、再次急性发作、心衰、肾功能不良、休克、中风等) 发生率、死亡率。

1. 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 0 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计量指标观察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 13. 6 ± 6. 7) min、 ( 28. 5 ± 5. 6) min、 ( 9. 5 ± 3. 1) d, 对照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 15. 8 ± 8. 2) min、 ( 26. 6 ± 3. 1) min、 ( 10. 7 ±3. 8) d,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见表1。

2. 2 计数指标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 30 % , 对照组为88. 73 % , 对照组高于观察组 ( P <0. 05) , 见表2。

3 讨论

3. 1 诊断急诊科以胸痛为主诉患者疾病病谱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肺炎、自发性气胸、消化性溃疡等, 不同疾病表现不尽相同, 为疾病初步诊断奠定了基础。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例, 患者以胸前绞榨性疼痛、闷胀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 可放射至牙齿、耳朵、颈部、肩部, 患者多伴有持续性气短、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大汗等低氧血症症状表现。接待与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对于绝大多数典型性胸痛可快速诊断。本组患者多为相对典型的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也有部分患者胸痛并不典型, 无法快速明确诊断, 便需要做好更详细的病史收集、辅助检查。无论是否明确诊断, 对于入院胸痛患者, 均应迅速评估疾病危重程度, 常用MEWS量表评估患者疾病危重程度。诊断胸痛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1) 胸痛剧烈程度与病情凶险程度并不成比例, 胸痛不明显者, 不应盲目乐观; ( 2) 胸痛病情变化性强, 应详细询问病史, 既往基础疾病、诱发原因、胸痛始发情况、持续时间、缓解情况等, 寻找典型的信息, 以利于诊断; ( 3) 快速完善体格检查, 部分疾病伴有典型的体征, 如主动脉夹层瘤常有双上肢血压显著差异; ( 4) 对于高危患者, 不应盲目追求明确诊断, 应立即安排至急救室; ( 5) 应落实辅助检查, 避免遗留不典型病例; ( 6) 合理应用关键技术, 如心肌标志物检查; ( 6) 做好电解质监测, 血钾水平与心脏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 7) 若有必要, 应及早安排患者进行CT检查; ( 8) 重视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主诉能力差、体征不易测, 疾病常不典型; ( 9) 辅助检查尽量安排在床边。优化护理流程注重培养护士专业技能、对疾病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尽可能提高患者对胸痛这一症状病因认识, 掌握可引起胸痛的常见病、少见病病因、临床表现、进展情况、基本处理情况, 做好定期培训, 量化考核。结果显示, 观察组胸痛患者, 开始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提示优化护理流程, 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分诊效率。

3. 2 胸痛急救胸痛病谱分布广, 其中不乏高致死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等, 其中多数为高危重症患者, 护士应在给予基础治疗护理基础上, 快速转入急救室, 配合医师的专业诊疗技术手段进行治疗, 如溶栓、介入治疗等。及时、有效地治疗干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急诊护理流程指引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 如及早做好急救术前准备, 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 争取治疗时机, 这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可以说是分秒必争。然而, 并非所有的胸痛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 如肺炎, 对于此类患者, 多数在急诊科停留确诊后转科治疗, 护士应根据护理流程在停留期间对症护理, 以对症治疗、支持治疗护理、病情观察、体征监护为主, 必要时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报道称, 急诊胸痛患者普遍伴有死亡恐惧、失控感、濒死感, 这种负面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治疗, 甚至可能成为不良事件诱因, 如升高血压、影响内分泌[4]。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来看, 优化后的护理流程通过提高护理合理性、及时性、有效性, 确实有助于减轻疾病对患者的损伤, 加速患者康复, 但其对长远预后的影响尚有待深入研究。此外, 还需注意的是, 在进行急诊急救护理时, 部分患者病情并不乐观, 或因患者及其家属文化素质偏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 可能存在过激行为, 影响护理效用[5], 优化护理流程后, 提高护理及时性、有效性, 体现了护理的专业性, 有助于争取家属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167-7169.

[2]刘淑梅.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校医, 2011, 25 (11) :863-865.

[3]李亚娟.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 (1) :290-291.

[4]葛振, 费立博, 张炜, 等.急诊胸痛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 2014, 15 (3) :132-134.

篇4: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探讨

【关键词】急诊昏迷;急救;死亡率;致残率;病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39-01

昏迷属于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不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明显反应,属于急诊常见的情况。其病因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病变,也可能是由于其他身体疾病所引发,一般常见情况集中在脑血管疾病、失血过多、急性感染、中毒、中暑、代谢异常、高血压和低血糖等情况引发。据有关数据显示,有20%的昏迷人群有可能死亡,因此,需要及时做诊断和抢救治疗,从而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昏迷案例,年龄范围为13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7.6±7.5)岁;男性为44例,女性为3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意识不清、无法自理的昏迷状态,其中运用GCS昏迷量表评估,轻度者为32例,中度者为33例,重度者为15例。其中高血压者为15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病为13例,高血脂为7例;从病发到入院治疗的时间间隔为20至187min,平均时长为(92.5±1.6)min;其中初发型患者为62例,多次发作者为18例。所有患者中均派出了精神疾病、癫痫等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做5步法诊断。观察患者是否有气道阻塞,保持呼吸系统通畅;观察呼吸的节律和频率,检查是否有胸部受损;对身体做全面检查,确定是否有大出血,对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做检查;对患者意识障碍做了解,观察是否有脊柱、脊髓和颅脑损伤的相关病史;观察肢体是否可以正常活动,确定骨折、开放性损伤等问题,如果患者存在骨折而没有开放性损伤,要与家属做沟通来了解是否有其他疾病引发昏迷,同时对昏迷做程度评估,了解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如果有脑血管疾病史,要做颅脑影像检查,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唐脑病或者肝肾疾病史,要及时的做心电图、血液、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肌酶等检查。如果中毒引发,要做及时的催吐、洗胃,同时检测呕吐物。对患者昏迷情况做原因确定,而后对症抢救治疗[1]。

在急救处理中,首先需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避免脏器受损,而后做精确检查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在急救处理中,要做好呼吸道的清理,保持畅通状态来避免无意识状态的误吸或者咳嗽、吞咽障碍。将患者清理好呼吸道后让头部偏向一边,同时对鼻腔、口腔做观察,如有异物要及时清理,适当时候可以运用喉镜做检查。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舌后坠,应该将患者颈部做提高,从而让下颌前移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从而让痰液有效排出,给与患者氧疗。浅昏迷情况运用鼻导管,深度昏迷运用面罩吸氧,也可以将下颌朝前托来让鼻导管吸氧,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做监测,从而判断是缺氧或者有呼吸道阻塞,如果低于90%指标,则应该做及时吸痰处理。做及时输液来保证血量循环正常,如果输入葡萄糖,要做血糖做检测。对于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脑水肿的患者,要采用脱水疗法;如果有抽搐,则有可能是癫痫而引发的呼吸暂停,从而导致脑缺氧[2]。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急性昏迷病因和急救后的死亡率、致残率和成功率。

2 結果

80例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疾病为32.5%,代谢性脑受损为22.5%,酒精中毒为17.5%,急性中毒为10%,外伤为12.5%,其他为15%。经过抢救后,抢救成功率为87.5%,其中致残率为2.5%,其余12.5%急救失败案例中有7.5%的患者进行转院治疗,死亡率为5%。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在急性昏迷急救处理中,应保持先救命后辨病,尽量缩短急救时间。因此,要及时做好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有维持正常的血循环状态,同时要快速的辨别患者昏迷原因,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有中毒问题,其救治难度较大,会有10%左右的误诊率。老年患者有多种慢性病,病程时间长,并发症较为凸显,致残率更高。而外伤性损伤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昏迷时间会较长。具体昏迷时长与患者年龄、创伤程度有密切关系。中毒患者如果属于有机磷中毒,会表现为流涎、大蒜气味、针尖型瞳孔、大汗症状;酒精中毒则会有强烈的酒精气味,比较容易辨识;急性脑血管而引发的昏迷,其病情急促,血压升高明显,尖锐性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节律不正常;同时在夜间更容易发生脑梗,而活动激烈情况下一般会发生脑出血,治疗后容易有较高的偏瘫等后遗症;药物中毒一般需要做洗胃,同时了解药物情况来使用过解毒剂,如果情况严重紧急,要反复做灌肠和洗胃来保证没有中毒药物的残留。肝病昏迷者,会有显著的颜面晦暗、皮肤巩膜的黄染的黄疸,肝臭和蜘蛛痣等表现。救治时要除了保持呼吸通道畅通,同时要吸氧和心电图监测,同时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检查与抢救治疗同步进行,避免错失救治时机[3]。

参考文献:

[1]宁德志.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53-54.

[2]刘军林. 观察急诊昏迷患者124例的临床急救[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758.

篇5: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一般在24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科间会诊,原则上由专科高年资医师承担,进修医师和无资质医师不能独立执行会诊。

3、急诊会诊:被邀人员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7天不能确诊的,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10天不能确诊的,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收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病情需要申请医技科室急诊检查者,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名后送出,非急诊病例或病情需要者,一般不作急诊申请和床边检查。

9、门诊必须执行首诊科室、医师负责制。连续三次未能确诊者、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涉及两个或多个科室,一时不能确诊者,应由挂号第一科和第一个接诊医师负责,确诊后方能转入另一科。

1 0、凡遇疑难门诊病例,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先院内、后院外的原则分别办妥会诊手续进行会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可以出面组织会诊,协商责成科室收入院。

附:转诊制度

1、转院病种:对结核病(开放型)、麻疯病等特殊病种,因病房条件和病人管理问题,有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

2、转院程序:由经治医师提出,科内讨论或科主任审核,门诊病人经门办、住院病人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自行决定转院,不得借故推诿病人,更不得为谋取私利向兄弟医院介绍病人。

3、对危急、重病人转院时,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转院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4、病人如需要专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同意,转出科写转科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5、兼有两种疾病或不易判断是哪种疾病时,应按主要疾病(或原收治科)确定收治科室,严防互相推委,延误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1、抢救室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投入急救工作,在抢救当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地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拖,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一切急救用品施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避免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接班交班,并作记录。

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要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非参加抢救的人员,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进入抢救室。

5、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求作好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6、医护密切配合,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药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处方。

7、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抢救室继续观察与治疗,确定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9.对已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要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10.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篇6: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病人就诊最好有人员陪同。

2.转院病人或复诊病人请随带既往资料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初到急诊,可询问急诊大厅预检台护士以便能及时分流到专科急诊就诊;诊疗全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均可询问预检台护士。

4.急诊病人按先后顺序就诊,兼顾病情轻重。如有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会首先抢救此类病人,此时需要其它就诊患者理解加以配合。

5.急诊病人经医生诊治后由医生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下一步去向:病情较轻者门诊治疗;病情较重者建议留院观察或安排住院治疗。

6.急诊挂号、就诊、付费、化验、取药及输液等均在一楼急诊完成;部分特殊检查需到专门检查室,医技楼一楼放射科(CT、X光胸透)二楼检验科。

7.急诊各处标有显着标识,并提供部分健康宣教知识,敬请就诊时留意查看。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2.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3.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4.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援。5.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6.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7.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篇7:急诊药房值班制度

1.各药房值班人员要认真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

2.按时到岗,认真进行药品交接班,清点药品数量,做到实物与固定数量、规格相符。接班者要当交班者的面认真核对实物、规格不符时,由交班者负责补足。如不认真核对、清点造成的实物不符,责任由接班者负责。

3.在岗期间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窜岗,有事要向急诊医师、护士说明去向;有抢救病人时,除为病人去药房提取药品外,不论何种原因均不得离岗。

4.抢救病人时,要积极、主动配合各科医生、护士。

5.调配处方要认真、仔细,严格处方制度和操作规程。药品发放前,应将处方中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与微机录入的药品品名、规格、数量认真核对,处方与微机录入内容相符时方可调配、发放。有误时,应与收费人员及时联系,以处方为更正依据,更正无误后方可调配、发放。

6.特殊药品按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认真交接、认真调配、认真发放;对违反规定、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者有权拒绝发药,并立即向科领导报告。

7.值班人员在交班之前应按处方配发的药品品名、规格、数量补充,做到与固定数量相符。

8.值班室内要保持干净、整齐;药架、药柜无灰尘;玻璃明亮,无卫生死角。室内卫生每日清理,不打扫者不得交班,接班者要查看卫生情况,否则不接班。每月5号、15号、25号为卫生清洁日,当日值

班者负责彻底打扫清洁,科室检查,记入个人考核。

9.值班人员如长期病、事假,不能参加正常值班,应事先报告科主任和本组组长,由值班人员所在组组长安排组内人员顶替,不得遗漏;非本科人员不得替代他人值班。

篇8:急诊会诊制度

1、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2、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医师须于10分钟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4、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篇9:急诊分诊制度

1.急诊接诊,检诊、出诊及值班工作。

2.书写急诊病人病历和填写辅助检查申请单、治疗单,急诊登记、统计工作。

3.重大灾害或批量伤员和法定传染病的上报。4.负责急诊手术、术前准备。5.负责留观病人的诊治。

6.对危重转诊病历做出风险评估,履行签字手续,并书写院前救治记录。

7.指挥急诊抢救,重大抢救报告科主任。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8.担任住院医师、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9.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急诊科主任职责

1.全面负责急诊科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2.制定急诊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和医疗护理质量监控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和总结。

3.组织并参与急诊伤员的诊治、危重患者的抢救、复苏与监护,适时组织院前急救。

4.组织指挥大批创伤、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急诊病人的救治,及时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5.经检查急救药品、器材的使用、管理情况。

6.参与组织员外急救小组,指定车辆,配齐药品、器材,固定位置,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组织本科业务学习,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和考核。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工作。

8.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新业务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9.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严防事故、差错的发生。

1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掌握本科人员思想情况,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11.组织院内外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演练。

12.急诊科副主任在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按分工履行主任职责的相应部分。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有明确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急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药品,每班交接并记录。5.无菌物品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6.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人完毕后,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到现场评估和初步总结。

急诊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道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篇10:急诊制度

1、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活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

2、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收住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3、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相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应该强调常规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4、抢救的全过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5、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6、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书面记录。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急诊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

7、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汇报,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必要时可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因临床需要,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8、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介绍由家属带出院。

急诊分诊转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由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 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执行首诊负责制,各有关 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接口推诿病人。

六、遇到大批伤员或突发性灾难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主任,医务部总值班。

七、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及时报告护士长,以努力提高分诊质量。

八、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病房,按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不得遗漏。

九、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患者及时报告保卫科。

十、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转诊分为三类:

⑴、向上级医院转诊:我院因为设备条件或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诊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向上级医院转诊。

⑵、向下级医院转诊:在我院经诊治后病情好转或诊断明确病情较轻,为节省费用或方便病人生活护理向下级医院转诊。

⑶、双向转诊:如结核病或其他特殊疾病的双向转诊,如转至CDC治疗。

转诊程序:

⑴、经治医师接诊病人后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诊断不清楚或因病情危重我院技术无法治疗的危重病人由经治医师开具病情证明,由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后报业务副院长审批,加盖我院病情证明专用章到市医保办审批备案。

⑵、经在我院诊治后病情好转及诊断明确的病人,如病人提出需转至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康复治疗的,由经治医师开具病情证明盖章后交予病人备用,无需经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审批。

⑶、结核病等特殊疾病按规定转诊至CDC,无需科主任和业务副院长审批。

⑷、特殊情况下如遇外国人、台胞、住院双方因发生严重矛盾可能造成严重治安问题需分院而住的病人等情况下,由科主任及时上报业务副院长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转诊。

业务副院长因事出差或休假时,由其他院领导代为审批;科主任因事出差或休假时,由科主任指定主任助理或高年资医师代签字。

急诊科诊室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二)参加急诊接诊、检诊、诊断、急救处置和出诊工作;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认真书写急诊病历和填写各种检查、治疗单,及时做好各种登记和统计工作。

(三)遇有疑难、重症病例,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召请科间会诊,共同完成检查、救治工作。

(四)负责分管留观病房伤病员,按时查房,书写留观病历和病程记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治及抢救工作。

(五)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辅助检查,并提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负责病人的治疗,认真、及时完成有关医疗文件书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六)在重大抢救或抢救中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和医务部报告,发现传染病时,应按规定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消毒、隔离。

(七)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现场抢救,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病人的转诊,应按要求书写病历摘要,记录处理情况,并予以转诊。

(八)需急诊手术的伤病员,负责术前准备并护送到手术室。

(九)参加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的工作,修改和审签其书写的医疗文书。

(十)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诊疗、抢救技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科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十一)参加急诊科值班。

急诊室护理工作制度

1、急诊科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急诊患者,仔细了解病情,凡危重患者先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立即给予必要的应急措施,同时报告值班医师进行紧急抢救处理;遇疑难、危重患者立即请上级医师诊治。急需转送住院者,除派专人护送外,应电话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待准备工作。

2、遇重大抢救如大批急性食物重毒、意外工伤事故等,应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向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汇报诊治抢救工作,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3、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械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保管,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更新,保证合格率100%。

4、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种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5、对留观患者要根据有关科室急诊医生所开医嘱做好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6、急诊科护士应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和其他有关急救常识,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考核。

篇11:急诊抢救制度(推荐)

(1)对急诊抢救病人当班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准确地进行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2)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积极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住,严禁推托。

(3)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协作。

(4)在抢救过程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医护要密切配合,完成各自所担负的责任。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护士要重复一遍,以免有误,并及时记录。

篇12:急诊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的概念

急诊预检是指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快速予以分类的过程,其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同时,急诊预检也是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2.急诊预检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持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4.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预检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关系到整个急诊科的运行和发展,如何更合理地应用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为患者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服务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研究的热门课题。而预检护士又是第一个接触患者、第一个了解病情、第一个给予紧急救护的急诊医务人员,所以在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急诊科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岗位,如何更好地实施预检分诊工作也是急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来医院急诊的患者病情各不相同,而她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又不足,所以对于就诊哪个科室也不知道,此时预检护士便要对每位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按照疾病轻、重、缓、急的不同程度以及内、外、妇等不同科室进行分类,可以减少患者挂错号的现象,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抢救。预检模式及实施

3.1 一般急诊患者的预检模式

对于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如发热、腹痛、骨折、头晕等患者,预检护士则按照“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科,指导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3.2 危重患者的预检模式

对于心肌梗死、窒息、休克、复合外伤、胸痛、脑卒中等此类在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预检护士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主要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治疗后付费等优先的原则,同时积极组织科室的医生和抢救护士到现场进行抢救,以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的生命或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3 成批患者的预检模式

对于成批的车祸患者、成批的中毒患者,预检护士在了解病情的同时,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知当班医生、护士长、总值班以及相关科室的医生,并为每一位患者发放预先编好号码的检伤卡,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给予先后就诊,护士长立即进行人员调动,分小组负责相关的患者,责任到每位护士和工勤人员,以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的就诊和治疗,最后再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

3.4 特殊患者的预检模式

对于抢救车、110或在就诊过程中突发意外等无家属陪伴的患者,预检护士根据病情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并实施相关的治疗措施,随后想方设法联系患者的家属、亲人、单位或居委会。预检护士的高度责任心常常得到患者的家属及社会的好评。

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和护士等,迅速组织抢救。

2.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3.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4.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5.6.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7.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8.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可咨询经验丰富的护士或医生共同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9.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遇传染病病例转到传染病医院,疑似传染病病例,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汇报,不能遗漏;遇为T≥38℃、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10.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医务科、保卫科。11.遇急、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

分诊要求

(l)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

(2)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4)如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生先看再转诊,转科协调工作。

(5)遇急危重病人应立即将其送人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

(6)遇成批伤病员时,对病人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并给患者戴上检伤卡,标明患者的姓名,登记号,伤情,患者离开急诊科时收回。

(7)遇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病人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下一篇:小组合作课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