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学生演讲稿

2024-07-11

仁爱学生演讲稿(共10篇)

篇1:仁爱学生演讲稿

Good morning,everyone!

从古至今,“仁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光辉传统,孔子也以“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古代,有着许多仁爱的典范,如子路背米,闵子骞以德报母,齐桓公礼待乡农,晏子巧谏景公爱民等;而如今,仁爱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那么我们年轻一代,如何在现实中践行仁爱呢?

在我看来,仁爱,就要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

首先,仁爱,就要爱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以“我”这个单位活在世上,有很多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还有些人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仁爱自己,就是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

其次.仁爱就要爱他人。他人这个范围很大,可以是父母、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至亲的人,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父母。爱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子路为了让父母吃到大米,寒风烈日也要跑到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给父母吃。汉朝人士黄香,夏天用扇子驱除蚊虫,赶走燥热,为了让父亲睡得舒服一些;冬天先钻进被窝温暖床铺,以免父亲着凉。百善孝为先,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孝顺父母,如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泡茶,在学校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等。

老师、同学、朋友都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少不了他们的帮助。但同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生活的小事中,我们也应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在公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或孕妇没座位坐,希望你能主动让让座他们;在马路上,看见环保工人们在打扫,希望你不要将手中的纸屑随手扔在地上;在小道上,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希望你能将他扶起来!

除了爱自己,爱他人外,仁爱更呼唤一种关爱社会的大爱之美。我们若能给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多一份关爱,必然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自己——自尊自立;爱他人——心怀感恩;爱社会——胸存天下,让我们以仁爱为纽带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仁爱学生演讲稿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有仁爱之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有一颗仁爱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慈母轻信一网友戏言,竟跪爬千米为女儿求药费,最终该网友却反悔,表示不会给予任何捐助。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一个可怜的母亲,还寒了大家的心。

所幸这世间并不缺乏爱,不少路人和网友在得知事情的缘由后,都给该母亲捐款,媒体也积极地帮助她筹款,希望她能够治好自己的孩子。同是陌生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否有一颗仁爱之心。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世人代代相传的为人典范。中国传统的仁爱源于儒家孔孟之道。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做人需要保有不变的仁爱之心;孔子则认为“仁有三义。”就是说做一个仁者,要博爱他人不论老幼贵贱,还要尊敬师长,更要行君子之仁。可见中华民族对仁爱的理解是多么深刻。

同学们,你能做到“爱人如己”吗?暂且不论爱他人,试问大家是否已学会了爱自己?你是否会因为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你是否会因为偶尔的失利或者生活上的不顺,而不断埋怨自己、一味的强迫自己呢?如果是,请你学会爱惜自己。因为,过于自负和过于自责的人都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既不利于自身成长,又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有的人对自己要求很高,遇到挫折极易发怒,通过向身边人发脾气,摔打东西或是伤害自己来表示对自己的不满。我们班就有一个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的男孩,却因为一点点挫折动气,用手砸墙,结果手受伤了。如果他懂得爱惜自己,完全可以把“向身边人发脾气”变成向亲人或朋友倾诉,请他们帮助自己分析现在的过错,计划好未来。如果不想对别人说,也可以选择写日记,有很多的烦恼写出来才发现原来是小事一桩。我们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么会关爱别人?

再者说,我们每天都被爱包围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身边的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大家不妨问问自己,可曾仔细看过父母为你洗衣做饭的双手,可曾认真瞧过老师不厌其烦回答你问题的脸,又可曾留意过同学因为你的感谢而生的微笑亦或者是因为你的鲁莽而产生的愤怒?我们不能以分数为借口,而忽视一个“人”的本分,欲成功必先成人。

篇3:仁爱学生演讲稿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仁爱思想已萌芽。作为儒家思想的先驱,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大力推广儒学, 并不断践行, 后经过他的弟子及后人不断的发展, 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正统地位, 影响国人心理至深。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如果能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运用于学生管理中, 那么, 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时, 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心态都比较积极、乐观, 有朝气。但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困惑、矛盾与问题。

1. 信心不够, 自卑感较强。

大学录取时, 高职录取的批次在最后, 大部分学生对高职教育了解得不够, 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认识也不到位, 导致进入高职的大学生自卑感比较严重。他们认为与本科生相比, 自己低一等, 总觉得自己进入了差学校, 平时表面上满面春风, 其实内心有强烈的不自信。同时高职学校本身办学的软硬件条件总体与本科学校有点差距, 许多学生入校后, 自暴自弃, 精神上比较萎靡, 学习上比较消极, 对个人的行为不负责任。

2. 目标迷茫, 学习动力弱。

高职大学生的基础差, 底子比较薄弱, 而进入高职校后, 大多又没有抓住第二次把握命运的机会。由于高职院校与高中不同, 上课节奏快, 空闲时间多, 许多同学无从打发时间, 寂寞无聊空虚, 整天浑浑噩噩, 没有及时做好职业规划, 目标比较迷茫。还有部分学生之前贸然选择学校和专业, 进校后期待值大大降低, 因而学习激情不够动力不大, 课后用心看书的都比较少, 大多都到考试前临时突击, 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 课外阅读量也不够。据有关部门关于大学生目标的一份调查披露, 有一半的人说读高职是为了好就业, 剩下的有一半干脆说会做“啃老族”。若果真如此, 就真的让人心惊。

3. 自控力差, 不良习惯多。

高职大学生进入大学后, 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没了高考的压力, 也没了父母和老师在身边天天的督促, 自我要求就不自觉降低了。男同学大多都沉浸在游戏中不能自拔, 逃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女同学大多都在聊天淘宝中打发时间。大学生活很精彩,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外, 还有很多可以施展自己拳脚的地方, 比如利用周末兼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加入学生会锻炼、勤工俭学等, 但有许多学生舍本逐末, 对学习应付, 采取消极的态度, 导致考试大面积挂红灯。

4. 过于自我, 适应能力差。

高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 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 导致他们比较任性、考虑问题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养成自私、任性等坏习惯。平时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不高, 对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 许多大学生都认为是多余的, 或被动参加。弄虚作假、不讲真话、考试舞弊、言行不一、“枪手”盛行, 这些不良现象在大学生中不断蔓延, 导致高校学生诚信问题令人担忧。

二、高职学生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高职教育管理的迅速发展, 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学生管理对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及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 由于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 在高职学生管理的系统化和人性化、专业化方面, 还有很多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管理人性化不够。

首先高职许多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大多都是训导的口吻, 很难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让学生反感。其次服务意识不够。开展活动, 大多都是上级的规定, 学生不想参加也必须参加。学生平时提出的问题, 大多不予耐心解答;提出的好的建议, 大多被束之高阁。还有师生关系不近。在平时工作中, 由于老师较少走进学生中, 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因此师生关系不太融洽, 老师的许多指令很难被真正执行。

2. 学生管理系统化不强。

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缺漏补漏”、“缺样补样”的状况, 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 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 大部分学生对管理的感受是形式主义的做法较多。学生宿舍等场所一过检查关很快又出现许多“脏、乱、差”现象, 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反映。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于未能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往往停留于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工作任务、应付工作检查的状态, 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适应。

3. 学生管理专业化不深。

由于学生管理大多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 而班主任大多是专业老师兼职, 平时很难有太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了解;辅导员配备数量偏少, 又经常有很多部门喊他们做这做那, 还有平时没完没了的材料和会议, 这必然导致学生管理者陷入日常的事务管理, 缺乏充沛的热情和精力, 很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进行持续跟踪, 很难有精力研究学生工作内在的规律和方法、学生管理的最新信息、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关注的焦点等问题, 因而管理深度不够, 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管理的质量。

4. 学生管理模式不新。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采取封闭式管理, 把大学生看成小孩, 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尽量让他们与社会少接触时间, 防止受社会影响太深。同时管理模式雷同, 大多千篇一律, 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没有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 没有什么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学生心中扎根。

三、儒家仁爱思想对高职学生管理的指导意义

仁爱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 又是中华文化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人格理想。仁爱之士具有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 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儒家思想里提到的君君臣臣这种伦理已经过时, 但里面讲到许多与人相处的学问永远不会过时。这套理论按现代管理来看, 其实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属管理学和心理学范畴。其主要内容包括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中庸思想, 着重解决管理系统化问题;将心比心, 推己爱人, 己所不遇, 勿施于人, 主要谈管理的人性化问题;三省吾身, 正人先正己等, 主要谈管理者的专业化问题;有道治人, 选贤举能, 举直错枉等, 主要谈管理模式化问题。兹说明如下:

1. 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中庸的意思就是做事要合理。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既不要做过头, 又不要达不到标准。做事做出风头, 容易让人妒忌、憎恨, 做得不够好, 又很容易让人对你产生坏印象。简单来说就是做事要圆满、妥当。落实到高职管理中, 就是管理要系统化。

比如, 在出台管理政策、发布管理指令时, 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 还要开展学术讲座、演讲比赛、校园音乐会等各种活动, 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 愉悦学生;在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 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 做到宽严适度, 宽中有严, 严中有爱, 等等。

2. 推己爱人的人性思想。

人性思想说来很简单, 就是以人为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高职管理也要以学生为本。无论在制定政策方针时, 还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 既要有原则, 又要人性化:制定规章制度时, 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处理学生问题时, 多考虑学生的利益;维护学生权益时, 多为学生说话。

3. 三省吾身的反省思想。

三省吾身, 正人先正己讲的是做人要多独立思考, 多从自身做起, 给别人做榜样。高职学生管理队伍良莠不齐, 平时大量精力都花在堆积成山的材料表格中, 很少有静心思考的时间。因此, 管理者要经常三省吾身,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站在新的高度, 给学生提供服务。

4. 有道治人的择贤思想。

选贤举能, 举直错枉是一个人识人、察人的基本素质。选择好的人, 对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管理者, 除了不断完善自我、善于待人之外, 还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 一方面积极发现人才, 另一方面用人之长。特别是在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问题上, 更要做到治人有道。高职管理千头万绪, 学生多, 问题多, 必然要用道治人, 不断调整方法和思路, 创造更多的管理模式,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春影.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情感过程.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8.

[2]支少华, 严娇娇.略论儒家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陈红军.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人才培育, 2008.

[4]詹晓青.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2) :105-109.

篇4:仁爱学生演讲稿

关键词:节日精神;大学生仁爱道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28-01

2013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发生了寝室饮水机投毒案。林某,在“愚人节”这天出于作弄室友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从“复旦才子”到”死刑罪犯”,是“节日”惹的祸?节日是什么? “节日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何在?

一、“节日”的涵义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节日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西方的愚人节,情人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万圣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美国独立日等等。还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粮食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人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也是国家制度,是一种政治文化。统治阶级为治理国家的需要,由国家法定的节日越来越多,如中国教师节、烈士日、胜利日、国庆节等。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还在发生着变化。

二、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道德,是节日内涵的基本精神

无任是传统民俗节日还是国际组织运动节日、国家法定节日,他们都有共同的节日内涵精神,这就是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道德精神。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开始,有扫尘、拜年、发压岁钱等节日活动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拜月、吃月饼,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寓意家庭团圆和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一般会加以避免如灾难之事的玩笑,愚弄欺骗以轻松欢乐为目的;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继承爱国传统;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寄赠圣诞卡,除表示庆贺圣诞的喜乐外,就是向亲友祝福,以表怀念之情。

三、重视节日活动,绽放节日精神,提升大学生仁爱道德素质

节日,作为生活中特别意义的重要日子,社会、国家、人民以共同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庆祝、纪念它,让节日的精神绽放。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中传承弘扬节日精神的重要、活跃力量,让大学生正确领悟节日内涵精神,科学领悟节日文化,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观,在节日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才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开展崇尚真善美的仁爱道德教育。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胜利日、中秋节、国庆节。“春节”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倡导全家团圆共迎新春,弘扬家庭美德;“清明节”祭祖扫墓,感恩祖辈父母,增强家庭情感;“劳动节”大学生可以在假日参加社会实践、兼职劳动,体会“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的五一劳动精神,让大学生在五一劳动节中体验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意义,提高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胜利日”组织大学生参观方志敏烈士博物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大学生弘扬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完成使命;“中秋节”看 “秋晚”文化大餐,大学生美育享受,滋润美丽心灵;“国庆节”国庆长假,可回家团聚(爱国爱家)、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可读书博览、可兼职创收,校园升国旗,贴爱国标语等,丰富多样,增强爱国情感,培育爱国精神。

积极借助适合大学生心理成长喜爱、成才发展需要的中外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仁爱道德。开展节日讲座,节日主题班会,节日文娱晚会,节日知识宣传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领悟节日精神。(1)学生喜欢快乐、轻松、搞笑、幽默愚人节,可以组织班级开展由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的幽默剧表演、幽默视频展演等,要求幽默剧既有轻松幽默的内涵又有友爱核心价值观精神。既可开发学生创造力,有可避免简单恶搞低俗气味,传递正能量。(2)举办“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气象专业学生举办气象日、环境日主题活动,在社区、校园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宣传”、“关注气象变化与地球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活动,既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又帮助了全校大学生保护环境意识;“世界粮食日”可开展“光盘行动”,“爱粮节粮宣传周”, “举办爱粮节粮书画展”“食品安全讲座”、利用手机网络、qq群、微信等信息平台发送节日精神和活动内容,组织大家参与参加等活动;(3)情人节,是大学生喜爱但又点羞涩盲目跟风只知买玫瑰花送女友的节日,学院可以开展“放歌校园情”的形式让学生释放情怀.中国情人节(七夕):一惜父母、二惜妻儿、三惜兄弟姐妹、四惜同学朋友、五惜同事、六惜对手、七惜自己!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崇尚真善美,倡导仁爱观,高校应积极开展具有节日精神的活动,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5:小学生仁爱话题的演讲稿

甚至包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可不可以对同是生命的动物多一些仁爱?

当人们吃着昂贵的动物肉而把这当作有钱人的象征时。当人们把一个个动物强行当作宠物,嘲弄他们,骂他们时,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和自己一样的鲜活、会思考的生命?

请不要说动物低等,既然同是生命,那就应该一样。

曾经一只棕色的小狗彻底让我明白了人类的贪婪与自私。

它那么稚嫩可爱,全身毛茸茸的。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被拴在铁栏杆上,但我知道,它那么不屈,它疯狂挣扎。它或许是明白的,人的心就如同栓它的铁栏杆那么冰冷,即使捂热了,不多久也会变成冰冷冷的。它扯着脖子上的绳子,脖子上的茸毛被勒得贴在皮肤上,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在尖叫着哭一样,我从未听过有狗这样叫。它抬着前腿,后腿使劲往后走着,眼睛却无助地望着路人。它只和我对视了一秒钟,那一刻,我看见它的眼睛黑得恐怖,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深不可测,它的眼睛特别澈亮,似一泓清泉,但是我看见它眼里噙着泪水,我才发现狗哭得时候让人揪心。那一秒,我特别想哭。为自私的人类而悲哀!

空气中一种窒息的味道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如果人们能对动物多一些仁慈,看到撕心裂肺尖叫的狗时心会不会痛一下呢?如果人们对动物能真正多一些爱,又会不会把它们看作玩物、佳肴呢?多一些仁爱,让自己的心中多一些温暖。

可不可以停下一会儿无休止的所谓的忙碌,用心去体会这个星球,用心关爱动物?

篇6:关于仁爱的演讲稿

什么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仁”即“仁爱”,取“仁者爱人”之精髓,实现真爱教育;“恕”即“宽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仁”是基础,“恕”为升华,仁恕教育要求我们具备宽厚博爱的胸怀,拥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仁恕,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有的班级留守比例甚至高达70%,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关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导,而我们的身份是老师,也是父母。

这学期刚开学时,我辅导了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师生共读”的演讲比赛,这是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惹人喜爱,只是身体过于单薄,显得十分瘦弱。因为不是我班学生,便让她每天下午早一点到校加以辅导。第一天,刚过十二点,她就来了,我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她告诉我:中午没有回家,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我就告诉她,再带饭,到我这里热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学,她来了,手里拿着一只老式的铝制饭盒,自豪地告诉我:里面是她自己擀的面条!打开饭盒,我惊呆了,这是这样的一份午餐啊!所谓的面条其实就是一块块巴掌大的面片,每块足有1厘米厚,就像我们家里蒸的死面饼子,又几块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说。面片旁边躺着几根手指头粗细的萝卜条,没有青菜,没有汤,没有半点油花。看着这样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团,如果不是被我偶然发现,这个孩子就靠着这样一份冰凉的午餐度过一天。我也是母亲,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让哪一个做母亲的看了不揪心?更让我心痛的是: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午餐简陋寒酸,还是那么乐观。我强忍着就要落下的泪水,背过身悄悄擦去,尽量不让她看见,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察觉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寒酸,害怕伤害她的自尊,破坏她的快乐。我不知道怎样呵护这颗纯洁的心灵,是把她的饭倒掉吗?不,不能!我只好给她热饭,只是加入许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许久,也不见她来,也许是不愿再打扰我吧。叫了半天,她才过来,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这次,带来的是死面卷子,依旧是厚厚的面片,夹着零星几个葱花。可见,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饭菜质量吧。我一边夸她的卷子做得好,一边把我的饭给她盛了一碗,告诉她“做多了,实在吃不下。”

晚上,我给她远在唐山的妈妈打了电话,跟她说了孩子的情况,电话那头的母亲泣不成声,我也跟着掉眼泪。后来,做母亲的重新安排了女儿的生活,事情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的解决。

篇7:做仁爱之师演讲稿

各位领导及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地湖小学的吴宜斯,今天我演讲的是《做仁爱乊师》

在座的都是老师,对于“仁爱”大家并不陌生,真正要做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现在的留守儿童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又把孩子交给我们,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老师就成了孩子的父母,既要教孩子文化知识又要管孩子的起居,老师就必须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用一颗仁爱乊心去关心、爱护学生。

现在我把我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实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是这样做了,甚至比我做的更好、更周到。

2016年我在学校当六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个女生叫吴修萍,有一天晚饭不吃睡在寝室里,了解才知道,她用冷水洗头感冒发烧了,我便立即背上她去医院看医生,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医药费都是我垫付的,其实我习以为常了,家长给就给,不给我也从来不提。吴修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庭困难,离学校有十多里路,尽管和家里70多岁的爷爷取得了联系,但当晚来不了,我便叫她到学生宿舍里睡,但想来想去还是不妥,寝室里都是孩子,万一晚上又发烧怎么办?我又到寝室里把她叫起来到我家和我爱人一起睡,还特意交代爱人晚上要注意学生的病情,要是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叫醒我。第二天吴修萍的爷爷到校找不到孩子时,宿管员才告诉被我接到家里睡去了。其实,家长们把孩子交到我手中,我就是孩子的父母,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

记得以前我班有个男生叫吴才斌,不管家长给多少生活费,总是没到校就花得精光。特别是有次下午我去上课,没有见到这个学生,问同学,学生说:“他睡在寝室里,昨天、今天都没有吃饭”。我赶紧跑到寝室里找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上课?他说:头疼,头晕,不能走路”。问他吃饭了没有,他说没有吃。我赶紧跑到粉店打来两碗粉,看着她狼吞虎咽,我不知道怎样说他才好。后来我叫他爷爷按月把生活费交到我这里,我每天早上发三张餐票给她,叫他去食堂吃饭,没想到又出了问题,把票便宜卖给别人,拿去买零食吃。这不饿肚子才怪? 我只好拉上他到食堂工人那里交代吴才斌的饭你们直接打就是,这个吃饭问题总算解决了。后来有次吴才斌在班车上见到我,还记得说:“老师,以前我不懂事,我还欠你两碗粉钱,谢谢您啦”。听到他的话,我心里暖暖的。我想,我们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多关心啊。

老师要用仁爱去对待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四有三者”好老师,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就应该是仁爱乊师,用爱去引领学生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8:仁爱学生演讲稿

关键词:仁爱,90后,培育,品质

此文为浙江农林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传统仁爱观对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的结题报告

具有华夏文明特色的仁爱思想, 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 体现着一种道德要求, 意味着奉献和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仁者爱人”是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的道德理想。90后大学生是知识与科技的领路军,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 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 通过不断整理、挖掘仁爱思想, 努力实现中国传统仁爱思想的现代转换, 代之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完全可以为90后大学生德育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仁爱的历史内蕴

仁爱, 是从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所导出的道德规范, 它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 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 其内涵丰富, 有着多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孔子首先提出了系统的仁爱学说。《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孔子将其仁学的基本思想视为爱人的佐证。此后, “亚圣”孟子提出“君子之于物也, 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他主张通过“推恩”倡导人们之间互施“恻隐之心”。“习儒者之业, 受孔子之术”的墨子提出“兼相爱, 交相利” (《墨子·天志上》) , 主张人人相爱, 关爱民众, 反对以强凌弱。北宋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张载集·西铭篇》) , 他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 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不但要真诚相爱, 亲如手足, 还应把这种亲情推广到天地万物。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强调爱民众, 天下为公, 将仁爱升华为新的境界:“仁之定义, 如唐韩愈所云:‘博爱之谓仁’, 敢云适当。博爱云者, 为公爱, 而非私爱”;“能博爱者, 即可谓之仁” (《军人精神教育》)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成为中华儿女弘扬传统仁爱精神的新内涵。新时期, 在国内、国际领域内的各种灾害面前, 中华儿女向世人展现出的大爱无疆, 无疑是新时代“生命诚可贵, 仁爱价更高”的充分彰显。

通过以上对仁爱历史内蕴的梳理, 我们可以看出, 具有华夏特色的仁爱将“仁”作为普遍的伦理原则, 从最基本的伦常情怀出发, 以“爱人”释“仁”, 把对父母兄弟的爱作为圆心, 由亲及疏, 由近及远, 层层外推, 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 体现了一种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二、培育仁爱品质是90后大学生德育的现实需要

仁爱所蕴含的是一种爱亲、爱他, 由已及人、由人及物的思想, 强调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义务, 注重关怀、同情、尊重、体贴、帮助他人, 体现无私的利他精神, 反映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谐意识。“仁爱即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同时也帮助别人提高, 所以能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可以说, 一个人只有怀着爱人之情才是有道德的人, 而理想的人格正是在不断地引导、教育中得以实现的。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可以说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 其中饱含着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甘愿舍生取义的伟大之爱。从这一意义而言, 仁爱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月几易, 仁爱精神已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 形成了中华民族克己为人、见义勇为、当仁不让的独特个性, “仁者爱人”“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 追求独立, 张扬个性, 创新能力较强。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 社会环境相对复杂, 这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 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机会和诱惑。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90后大学生的仁爱之心, 引导他们爱亲人、爱他人、爱祖国、爱社会、爱世界, 在自爱与爱他中以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精神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自觉承担起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的责任, 必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运用多种形式培育90后大学生仁爱品质

90后大学生仁爱品质的培养, 只有在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形式, 才能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的仁爱品质。

(一) 以情育情, 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

在培育90后大学生仁爱品质的过程中, 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90后大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 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仁爱的特性出发, 过于强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 不利于仁爱教育的开展。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 我就回答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培育90后大学生的仁爱品质, 就要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仁爱素养。在实际当中, 高校教育者要注意淡化自身作为教育者的痕迹, 努力走进90后大学生的心灵深处, 以一颗关怀的心去解读他们的疑问, 呵护他们的身心, 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 注重提升自身的仁爱素养, 成为90后大学生心目中践行仁爱的楷模。

(二) 培育仁爱文化, 营造校园仁爱氛围

什么样的校园环境就会营造什么样的教育氛围, 对于仁爱教育来说, 要努力培育校园仁爱文化, 营造一个培育爱心、激发爱心的仁爱氛围。首先, 学校在外部环境和管理制度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增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努力建立一种健康、合作、积极向上、充满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 整合仁爱典型, 进行系列讲座、典型范例讨论。从古到今, 彰显仁爱精神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一个个仁爱典型向人们生动地诉说着“仁者爱人”的故事, 其中体现和昭示的仁爱精神与90后大学生仁爱教育的内在特质相契合, 能够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再次, 要利用校园社团活动,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 开展多种形式的仁爱践行活动。通过与贫困学生“一帮一”等活动, 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仁爱风尚, 让90后大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激发90后大学生的无限爱心, 掀起仁爱教育的高潮。

(三) 以校园网站为依托, 占领仁爱网络教育阵地

不可置疑,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开拓视野, 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 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胡锦涛总书记早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就强调“团组织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思想带来的影响, 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高校德育只有紧密联系实际, 抓住社会重大事件, 不断更新校园网站的宣传内容, 才能建设好这一新阵地。因此, 校园网站要在净化网络环境, 采取“堵”的同时, 还要加大网络相关仁爱教育的宣传力度, 在二者的结合下, 更好地发挥网络阵地的教育作用。

(四) 以志愿形式的社会实践为平台, 引导90后大学生体认仁爱品质

仁, 是由外向内的反省, 自觉而生发的对人、对己的要求;爱人, 是自反自觉的结果, 是仁的外在显现。仁爱被视为个体美德, 注重关切人的善良本性, 倡导仁爱情感、智慧与行为的统一。仁爱他人、关心社会、奉献祖国是培育90后大学生仁爱品质的根本目的, 也是培育90后大学生仁爱品质的出发点和归宿。90后大学生能够在志愿实践的体验中认同仁爱这种美好的品质, 又在认同中得以深切地体验。因此, 高校应将仁爱教育与社会志愿实践相结合, 精心组织各种社会志愿实践活动, 引导90后大学生将内心深处的仁爱之情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质, 外化为仁爱行为。灾难面前能够彰显仁爱品质, 催生内存于90后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在2008年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大灾大难面前, 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浇铸了永恒的仁爱, 生动地诉说着一个个仁者爱人的故事, 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在大灾面前的大爱无疆。要以这些重大事件为契机, 有针对性势, 踊跃投身各种灾后重建的志愿工作当中, 使其在深入社会、接触实际中体验仁爱的价值,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将伟大的仁爱精神升华为自己内心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张岱年.孔子与中国文化[C].中华孔子研究所:孔子研究论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7, (1) :1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人民出版社, 2007, (33) .

[3]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270.

[4]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节选) [EB/OL], (2004-05-14) .http://www.sina.com.cn

[5]秦树理.强化爱心培育,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J].郑州大学学报, 2007, (2) .

篇9:当代中学生践行仁爱思想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学生;仁爱思想;践行;必要性

众所周知,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又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成果,而且在政治、文化、军事中影响了一代代人民。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精髓,被誉为东方文明的象征,是我们当代创造和谐社会,适应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

作为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高中生来说,就更有必要践行儒家的核心思想——仁!

一、什么是仁爱思想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从这个思想看,其所强调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而且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对他人,对社会,对度的要求非常高。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二、为什么要践行仁爱思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涌向大城市,形成壮观的“打工潮”。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能随父母就读,只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更有甚者,家长把孩子丢在家中,让其独立生活。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部分学生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不仅仅存在社会生活公德的缺失,学校、班集体荣誉感淡漠,不讲信用,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问题。酗酒、沉迷网络游戏、拉帮结伙、聚众斗殴、早恋早孕现象也屡见不鲜,更为痛心的是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有的学生在学校对教师的爱也漠然受之,视为当然。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因此,需要在師生之间、家长子女间建立一种儒家仁爱思想所倡导的融洽、和谐的友谊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

孔子却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曾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原则真理的追求维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但教育了当代学生,对一个民族刚健进取心理的形成,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让学生践行仁爱思想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如何践行仁爱思想

(1)依附课本进行儒家思想的渗透。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相关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是进行儒家德礼思想熏陶的不可或缺的好的作品。当教师在进行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体现道德培养的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儒家德礼思想,去引导学生去思考,提升其感情的升华高度,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合理安排和有意识的深入德礼思想,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多层次的人文道德关怀,不仅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道德情操,学会如何做事做人。

(2)拓展活动进行儒家思想的渗透。学校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沿,因此,除了重视课堂的教学内容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和人文道德的重要性。儒家中的礼讲的是要使人们明白和周围的人事物的关系,在与人的相处中要谦虚,互相尊重,能正确真诚的和人打交道。只有通过课外的活动,比如做些义工工作,和同学共同参加一些比赛等等,这样,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还能无形中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践行仁爱思想,因为这都是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让儒家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儒家的仁爱思想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5,3:60-65.

篇10: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任。习总书记提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知识、有仁爱之心”。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是怎么看待仁爱之心的。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更直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爱的经验理论,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振奋教师之精神十分有其必要。他在平凡的教师和乡村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做出了出类拔萃的成就,被前苏联教育界推祟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成就取得,除了他的实践基础和教育信念之外,有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这就是对儿童深沉的爱。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用心培育心的工作。正人先正心,做老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教师要具有爱心,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教育的成功。

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即“仁爱之师”应以“爱”为核心。热爱自己的事业,有一份乐于付出的执着;有博爱的胸怀对待学生及

身边的同事;用宽容的态度悦纳别人的过失或错误。以一颗纯真的童心,一份期待的耐心,站在明天的立场欣赏孩子、激励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不能没有爱,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有的老师忽略了做好老师的标准,缺少仁爱之心,金钱至上,对于送礼和不送礼以及送多送少的学生区别对待。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可是有极少数老师就是冲着高额的补课费在补课,甚至为了利益最大化课堂少讲或不讲,课后狂补。在平时教学中对孩子缺乏耐心,似乎体罚和变相体罚才是教育的最佳法宝,殊不知,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的程度很深。正像经常被踩踏的青草,难以长成绿油油的草坪一样,我们很难想象,生活在被冷漠、遗忘、训斥、惩罚环境的学生能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身心健康的人,给学生爱就是给了他成长的机会和希望。

有一个效应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于希腊的一个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年轻的国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太爱这个雕塑了,所以每天都专注的去凝视她,最后,他的雕塑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它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爱的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但它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与基础。正像冰心所说的:“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有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可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才能高效的学习,才能信其道,才能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动力。

严师出高徒,仁师出贤徒。以爱为基础的严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简单粗暴,只能培养投机的考试机器。只有以“仁爱”为基础,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贤德之人,也就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君子。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平凡,意味着付出。”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差生,用仁爱之心去和学生交流,用仁爱之心去和学生碰撞,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些能力很好的孩子,表现却很不稳定,时而进步,时而退步,进步时为他们高兴的翘起大拇指,热情的称赞、鼓励他。退步时找他谈心,和孩子一起寻找退步的原因,并和家长一起配合,帮助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意愿和情感,热情为他们服务,学生们将会自信起来,慢慢地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进步。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欣赏他们,只要在实施教学教育过程中抓住各种机会来培养,只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就会拥有美好的回忆,教师的教育活动理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崇高的精神活动。富有人性味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学困生”、“留守孩子”、“单亲家庭学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一条生路以及强烈的期盼之情。让我们教师把仁慈之爱,博大之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吧!“选择,就意味着付出。”教师应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更应该为自己的付出而倍感充实。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下一篇:搞笑幽默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