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爱国

2024-08-02

中华传统美德爱国(精选11篇)

篇1:中华传统美德爱国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爱国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篇2:中华传统美德爱国

1、临患不忘国,忠也。

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8、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9、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篇3: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品读经典边塞诗,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民族精神中的灵魂就是爱国主义,学生通过品读古诗,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在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点: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指导学生吟诵边塞诗,可以使学生感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昌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的显著特色是具有奔腾澎湃的爱国热情,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正确认识唐代边塞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军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四句诗所描写的内容。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第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接着,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边境的荒凉。第四句是写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接着,我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第一、第二句所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第三、四句中所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通过吟诵边塞诗,可以让学生感动于战士们的勇敢豪迈,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并在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从小立志做一个保家卫国的人。

二、品读经典山水诗,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当今学生中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因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已迫在眉睫。品读古诗,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在我国悠远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诗人感怀山水的诗词歌赋。他们遍览祖国名胜山水,写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读不尽悠悠的人文情怀,以诗歌赞美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李白所写的山水诗清新明快,洁净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出色地塑造了祖国山水的美好形象。例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这首山水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读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山水诗流畅、质朴、清新,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指导学生去吟诵这些优美的山水诗,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之余,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各种民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从而使每一名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三、品读经典离别诗,引导学生做个有情有义的人

公民人格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帮助每一个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品读古诗,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有情有义的人。古诗中的送别诗常常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描写朋友或亲人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让学生诵读送别诗,就要让学生感受送别诗中的那份意境,感受诗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意。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就是《游子吟》。这首诗是通过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写慈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最后两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以及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在教学这首诗时,我着重让学生走进母爱子、子爱母的感人瞬间,联系自己和母亲,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让学生从小学会爱自己的母亲,感恩于自己的母亲。通过吟诵送别诗,学生充分沉浸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体会到诗中朋友、母子间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明白要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孝敬父母,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篇4:中华传统美德爱国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背景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让幼儿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幼儿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兴趣。它包括: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文学、书法家字画、以及我们的民间传统游戏(斗鸡、推鉄环)等等。

对孩子而言,爱国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化就是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身边的人,因此,我们在主题教学大的框架设计上着重渲染本地区传统的文化特色。开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享有钟灵毓秀北方水城的美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它可以和汉唐文化、明清文化相媲美,因此,我们利用这些神奇的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智慧设计,引用到了幼儿教学活动、大型活动、环境创设之中。在主题的引领下,各领域知识相互渗透、有效迁移、相得溢彰,交相辉映。

1 家园合作,利用有效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被唤醒,那么以后它就会被迁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个社会。因此,让孩子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德,绝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 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单方面由家庭实施这种感恩教育,可行性不大。需要家园合作,幼儿园主要负责教,家庭主要负责实施,这样才能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幼儿园开设了“感恩经验你我共享”专栏,老师和家长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或利用三八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母亲节活动日,我们把孩子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让孩子为妈妈送上节日的祝福,给自己的妈妈唱首歌,献上自己用小手做成的稚嫩的礼物,一句感恩的话语,让妈妈们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人常说,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让孩子们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做起,对他们善加引导,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2 巧设民族文化环境,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材”,环境的潜移默化和渗透作用对幼儿意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无论在实施任何的主题活动,都把环境创设作为先头兵。从幼儿的视角的吸纳为切入点,使他们抬头能见,侧耳能听,触手可摸,具体形象,冲击着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在我们幼儿园的大厅的一角,我们布置了一个美丽、漂亮、又充满民族文化的民族村,在这里有彩绘,绘制了许多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族经典故事,有“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等,民俗村的墙上悬挂着各种京剧脸谱,地方特产,印花布艺、十二生肖、中国结等等。稻草木门、竹节栅栏,细微之处无不渗透着民俗民风的浓郁气息。每每孩子从这里通过,都能一一道出这里的故事。成语、名称、土产、传统文化就象一棵神奇的种子,悄悄的埋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在幼儿园的走廊的吊饰区,教室的墙饰、窗饰也都是悬挂布置的。这些利用废旧物品,教师和孩子共同合作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大红的灯笼,木版年画,门神、宫灯、手绘彩灯,名人字画,民族乐器、服饰、版画秋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即丰实了孩子的知识又揭开了幼儿对美的感受。

3 言传身教,培养幼儿的优秀道德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生活中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做好楷模,决不能在言行上造成一种“孩子要诚实守信,而大人却可以不诚实守信”的印象。我们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还讲了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从而使幼儿受到了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4 开门请艺人,让幼儿感受传统饮食文化

篇5:中华美德之爱国素材

中华美德之爱国素材

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在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毕生致力革命创导新学的何子渊等,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历史上,当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出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越加激发而不可动摇,越发显示出它的战斗锋芒和精神力量。从孙中山、黄兴、何子渊、邹容、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爱国事业方面做出伟大成就,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阶级和政治集团在这方面曾达到的高度。

中华美德之敬业素材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袁隆平

200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荣膺“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发表感言:“终身成就奖意味着要奋斗终生。”这话太给人以震撼和教益了。

袁隆平从196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过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多项国际大奖,还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早就光宗耀祖了。然而袁隆平没有躺在荣誉和光环之中,虽已到耄耋之年,照旧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不懈地奋斗。袁隆平的一言一行,就是自己“奋斗终生”诺言的生动写照,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至高至大的情怀和境界。

袁隆平谦虚地表示:获奖“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要奋斗终生,争取更多的成绩。”这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体现出永不知足的人生追求。纵观袁隆平的人生,是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人生。几十年披星戴月,几十年寒来暑往,几十年苦尽甘来。已经是万众景仰的科学家了,袁隆平仍然不忘“奋斗”两个字。由此想到,在事业上我们一定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永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在“不满足”中,才能获取动力,才能继续航程,才能再攀高峰,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钟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事迹简介】从2003年年初,广东等地开始爆发不明肺炎的时候起,钟南山就在密切注视着疫情的发展情况。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主动请缨,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颁奖词】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王顺友——深山信使,世上最亲的邮递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到1960年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王顺友是自1874年万国邮闪⒁岳吹?31年里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

评委感言:他所表现来的职业性令人肃然起敬,只要具有这样的职业性,再平凡的工作都呈出现一种不平凡的伟大。【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隔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中华美德之诚信素材

“雷锋传人”——郭明义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

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华美德之友善素材

鲍叔荐管仲: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六尺巷传奇:

篇6:传统美德作文:弘扬中华孝道美德

俗话说:“疾学在于尊师。”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

据说,有一年,杨时和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做一个尊敬师长,把中华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的人。

篇7:中华传统美德颂

中华传统美德颂

-----------让美德徜徉在大学生活中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身体健全,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正因为这样我们当代社会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践行到我们的行动中去。我们必须做好自己,才能让社会散发出更多的正能量,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殷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和谐。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向往幸福,美满,但是我们可曾想过这幸福美满从何而来?又该怎么样去创造?正如尼采所说:“生命企图高竖起自己的云梯,他眺望着远方,眺望着醉心的美丽。”我们就需要每一个人都去追求这醉心的美丽,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散发出那最美丽的馨香。在这追寻路上或许荆棘丛生,或许一帆风顺,即使前行的路上,充满坎坷,我们也要用固执的双手去铺平失望的灰烬,在那美丽的雪花上写下----相信未来。

面对高山,你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定会惊叹它的汹涌澎湃。是的,那不仅因为他们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顽强的意志,更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

/ 3

中华美德颂

纵览古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也荡漾在你我的心头。在这里,将中华传统美德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面。“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从古至今,无数道德上的楷模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们无不践行着这些道德规范,以修身为基数,齐家为行动,治国为人上目标。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 2 / 3 中华美德颂

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治国的思想,传承着这美丽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也有很多表现优秀的道德楷模,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放弃考研,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奔向一个贵州的小山村,开始他的支教生活,把知识传承下去。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他离开了;在贫穷的小山村,他到来了。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他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点燃的火把,刺痛着我们的眼睛。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只为兑现一个对山区孩子的承诺,只为大山里那份深切的渴望。我们为他的平凡而感动,为他的质朴而震撼。徐本禹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人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像徐本禹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在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心怀祖国,情系梦想的中国人。浩瀚沙漠里,他们是一颗沙砾;苍茫群山间,他们是一块山石;在无边原野上,他们是一捧泥土。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以后只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

我们要用翅膀掀起天边的排浪,要将身躯躲进那鲜红的太阳,就在这奋力前行路上,用行动证明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者。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创造一个新时代。

篇8:让中华传统美德焕发时代的活力

基于此,我校进行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校本德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出丰富的中华美德。如何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接受方式,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不仅仅涉及科学地选取美德内容,更应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为此,我们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礼仪之规)、信(诚信之品)、仁(仁爱之心)、博(博识之力),选取对应内容,构建了“25+5”的育德模式。“25”,既是指课堂上25分钟的实践体验(中华美德卡通故事片的视觉体验+现实问题再现的生活实践体验),又是指组成四个单元内容的按年级分层设置的25个专题教育点、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25个现实类或童话类小故事。“5”,则是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校联动”5个渠道;“诵一诵美德格言、看一看美德故事、说一说美德精神、传一传美德行为、晒一晒美德收获”5种教育形式。学校通过资源用活、情感激活、方法创新、队伍优化等策略不断使学校的德育落到实处,形成特色。

一、资源用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挖掘资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宝库中挖掘什么样的资源,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选取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能与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的那部分资源。也就是说,选取的内容要与当代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形式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学生视角出发。

(一)深入调研,确定资源范围

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礼、信、仁、博”,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梳理了学生的主要认识,为校本课程提供资源选择的依据。具体如下:

礼——遇人主动问好;同伴间彼此谦让;对待别人要宽容;知错能改;尊敬长辈。

信—一不说谎话;无论有没有其他人在,都做诚实的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因为个人得失而随意改变;对人坦诚,不欺瞒。

仁——关心自己,尊重他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爱长辈,学会感恩;爱社区、爱家乡,保护环境;爱祖国,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博——养成学习好习惯;努力学习,持之以恒;知难而上,勇于创新。

(二)改变视角,选择实施路径

什么类型的美德资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捕捉到三个重要途径。

1.卡通片。卡通片以其多色彩画面、夸张的人物形象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倡导,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卡通片也不断走进荧屏。考虑到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学生的接受度,我们将之确定为校本课程中的视频体验板块。

2.故事。无论是听故事、看故事,还是讲故事、演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符合其道德认知水平,能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轻松地掌握抽象的道德概念。尤其是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与现实生活连接,由传统联系到现实,会使学生产生更深切的生活感受。

(1)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教育点。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搜集、梳理、分类筛选了25个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组成了课堂25分钟实践体验板块。

(2)家长志愿者加入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从学生家庭生活现状出发,搜集了与学校德育要求相贴近的小故事编入校本教材之中,设立了“亲子故事会”板块。

3.格言。为了对每一个教育点进行提炼与强化,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我们选择了格言的形式。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格言不但易于小学生记忆,其独有的节奏韵律、丰富的道德内涵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二、情感激活

教育是一种激活,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活,也包括对教师情感的激活。我们的德育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被激活的过程。

(一)教师的情感激活

教师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然而,不少教师对德育还存在片面的认识,与学生的交流只有宏篇大论,远离学生内心,高于学生生活,学生听过之后,只把道理记在脑子里,却难于落到行动中。

我们把德育校本课程定位于“传统美德一定要与现实生活对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打开视野、补充能量。在梳理传统美德素材时,教师们不仅要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理解,更要关注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对中华传统美德时代内涵的挖掘有深层次的思考。更有意义的是,教师在自身的学习感悟中,自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同时还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即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向他们传授道理。如:双手接过别人递来的东西就是“礼”;未经别人允许不去碰别人的东西就是“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就是“博”;等等。

(二)学生的情感激活

情感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有了情感投入,学生才会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教育活动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此,学校德育应立足于我们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在课堂中设置了“说一说”环节,学生在观看传统美德小故事视频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会生成新的德育问题,学生情感的尽情抒发与观点的充分碰撞,可以让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编成情景剧,将现实问题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再现。比如:做了错事,该怎么办?坚持原则,但得罪了朋友,怎么办?有同伴影响了集体荣誉,怎么办?在角色体验中,学生从内心去体会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情感,从而自我辨析、不断领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说自己的生活,演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重新审视传统美德精髓,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三、方法创新

如何科学地设计、开发、使用德育校本教材,让传统美德教材成为学生喜欢、教师乐于使用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和教师的教育需求来设计。

(一)校本教材同时也是学生读本

我们首先确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教材编撰。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文字与图片的并用,能够激发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尤其是主题贴切的插图,可以增加文字的趣味性,使内容更生动,带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内容选择上尽量与学生的年龄相契合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我们编写的教材,在小故事之前,设置主人公简介的小栏目,让学生了解名人成就;再通过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伟大人物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伟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会犯错,也会有失误,关键是如何从错误中获得成长。这无形中也给了学生有力的正面引导。在读完传统美德故事之后,再提供主题明确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设计“亲子故事会”。这既是对教育点的拓展与巩固,又为亲子阅读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栏目设置中,添加学生自我评价记录栏与亲子收获展示栏

学生以涂涂画画的方式为自己近期的进步、最新的收获做评价,家长与孩子以心语感悟、图片粘贴的形式记录共同的收获……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也促使家校携手,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自信中进步、在快乐中发展。

(四)教学设置上增添了“练一练”的实践环节

“练一练”是围绕教育点的行为指导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仁爱”这个专题时,围绕“爱就是把别人装在心里”这一教育点,设计了小组实践作业单,联合家长志愿者开展了不同的小队活动;同时,还要求学生关注活动背后的故事,并收集相关画面制作成PPT,在班会课上与大家分享。通过快乐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伙伴、家长和身边的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懂得了“我们也要学会把别人装在心里,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付出爱”。

四、队伍优化

学校作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育德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随着校本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打磨的过程中,由最初的任务驱动下的任务式教学,逐渐进入到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开始对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学校管理层因势利导,明确“扬个体、树群体、抓整体”的工作思路,让德育骨干以领头羊的榜样力量带动年级组,并“涟漪式”辐射到其他教师,由此带动每一位校本课程的执教者思考如何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开拓了许多有创意的教育方法与途径。

现代教育提倡家校共育,我校也一直设有家委会,近年来又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在探索实施中华传统美德德育校本课程之时,我们也积极引入家长资源,开辟了家长志愿者“大讲堂”。然而,家长志愿者因为是配合学校教育,缺少主观能动性,投入热情不足。于是,学校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开辟出一块由家长志愿者自主建构的空间。围绕教育目标,由家长来挖掘与传统美德故事相配套的小故事,并由家长依据个人特长确定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有了自主权,家长的投入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家校间的共建共育,激活了家长的情感点,促成了更为和谐的家校互动和亲子互动。

篇9:中华传统美德

在马来西亚,国家教育体系注重身为国家官方语言的马来语和国际语言英语,而华语,并未受到重视,并未规定为必修课。幸好,我校推行三语并重,即便一周内华语节只有五堂课,也不影响我对母语的热爱,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诚,反而使我对华语节格外珍惜。今天的华语节,老师教了我们新的名句,那就是“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和“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借着这两句名句,老师向我们说起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也就是八德,分别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当中,老师重点强调的,便是孝和礼。

孝,是孝顺,乃中华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应具备的德行。孝顺父母,是为子女所应尽的责任,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他们对我们的恩情,可谓比天高,比海深。而我们即便穷尽此生,也无法回报他们,只能尽自己的责任,孝敬他们,使他们得以颐养天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会孝顺报答自己的父母,倘若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没有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我们不就是禽兽不如了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的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因而我们要时时刻刻孝顺父母,,免得等到父母离去后才后悔,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礼,是礼貌,是维持社会安宁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呼,而孔子所推广的儒家学说更是将“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为举止必须有规范,在中华文化中,这种规范便是“礼”。身为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师长,见到老师时要敬礼,身为子女,我们应该尊敬父母,父母责备时不要顶嘴。礼,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亦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奉行的品德。

华语课中,教会我的,不仅是语法和语文知识,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即便我身在马来西亚,即便我是马来西亚人,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母语的热诚不会因此而改变。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我会一辈子牢记与实践。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华夏文明,不曾被历史和时间的洪流所淹没,未来,它将继续发光发热,继续传承下去。爱你,中华文化。

篇10:中华传统美德教案

东杨庄乡第一小学 高帆

一、儿歌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请大家和我共同欣赏一首歌曲,(播放课件视频):《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歌中唱的是谁呀?我们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十分爱我们,我们爱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怎样做才能孝敬我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高兴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展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学习经典

1、朗读经典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试着读,全班齐读。

2、讲解意思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句子的意思。

教师解释个别字的意思。父母就是爸爸妈妈。逐句解释:爸爸妈妈呼唤,我们要马上回答,爸爸妈妈让我们做事,要马上去做,爸爸妈妈教育我们,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听,爸爸妈妈责备我们,我们要虚心接受。

师: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爸爸妈妈高兴吗?这样我们就做到了孝敬父母。

三、导行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当父母叫你时,应该怎样做? 哎,妈妈,我来了。

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吗? 2)当父母要你做一件事,应该怎么办?

好的,我马上去做。

(完成后)请问妈妈,您还有什么事情吗? 3)当你犯了错,父母责备你时,应该怎样做? 对不起,妈妈,我错了。下次一定改正。

四、践行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做的更好呢?

设定情景:一位小朋友正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让她去买盐。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老师扮演妈妈,谁愿意来扮演这位小朋友呀?和老师一起表演给大家看。师生一起表演。

表演的好不好,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呢? 嗯,有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没关系,以后我们就要做到这一点。

五、拓展(略教)

同学们,除了父母呼,应勿缓,还要爷爷奶奶呼,应勿缓,其他长辈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需要帮助的人呼,应勿缓。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同学,有爱心的好孩子。

六、讲故事

师;刚才大家表演的很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故事的题目是《免费的账单》

有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吃,小明拿着一张清单给妈妈,妈妈一看,清单上写着:(课件展示)。这时,妈妈看看小明,一句话也没有说,也写了一份清单,(课件)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小明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心中很感动,他对妈妈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从小到大,是谁一直在关心你,疼爱你?我们也应该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明为父母做事情还应不应该要钱?接下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课件)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为什么?不应该向爸爸妈妈要钱,爸爸妈妈疼爱我们,我们也要爱他们,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一件事情。好吗?下面,我们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课件)

七、作业

师: 同学们,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杯浓浓的热茶,都是回报爸爸妈妈的一种好方式。图片中的小朋友都在帮父母做事,我们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要不要向他们学习,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回到家中,为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高兴,好不好?现在我们一边听歌曲,一边想一想,要为父母做一件什么事情。(课件 跪羊图)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父母呼》 教学设计

讲课人:高帆

篇11:中华传统美德

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2008—2009)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以系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充分突出学校教育特点,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目标与要求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克服学生的人格缺陷,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孝亲爱国、立志勤学、自强不息、勤劳节俭、严己宽人”的合格初中生。

三、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影响更大。围绕 “师德生规”学教活动,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大学习、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努力使教师们明确师德的核心是“爱心、责任、敬业、博学”,优秀的教师应该用良好的个人品质来塑造“诚实、自信、勤奋、感恩”的合格中学生。

(二)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用传统美德精神来营造校园文化,无疑会对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1、开展“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调研活动 在全体教师学生中开展“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调研活动,在每位教师、学生问卷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汇总合并完善,对照栾传大教授的德目体系,形成西一中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萃”,以此使全体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一个初步感受。

2、设立美德文化墙

在教室、走廊等布臵上,我们采用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图片、古往今来的名人名言等加以系列化装点,既美化了环境,又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丰富多彩的美德教育活动实现育人目标

1、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列主题班会,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精髓,在感悟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班会上,把传统美德教育分主题、按阶段、循序渐进实施,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促进了学生

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挑战自我,树立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一阶段主题,弘扬孝道教育。

百善孝为先。开学初,同学们刚离开家庭、离开家长、离开亲友,浓浓的家庭氛围历历在目,浓浓的亲情依依不舍。

此时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是对亲情的怀念,是亲情的延续,更是对亲情的感恩,学生们更为容易接受。

第二阶段主题,立志勤学教育。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孔子的韦编三绝、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黄生借书、匡衡隔壁偷光到今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学等,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品格,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开展立志勤学主题教育,把家长的希望、亲友的关怀、老师的期望、民族的未来,通过古今名人成才故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的学习动力。

第三阶段主题,自强不息教育。

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精神支柱,他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因而历经艰辛却不衰亡。

以此为主题,充分利用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 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等感人肺腑、催

人奋进的生动事例,来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进而塑造学生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

第四阶段主题,勤劳节俭教育。

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颂扬的美德,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 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等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历史上有不少勤劳节俭方面的格言警句,如“一生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墨翟、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这一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克服轻视劳动、铺张浪费的不良品格。

第五阶段主题,严己宽人教育。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对于当时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

会,更需要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使中学生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然,以上各主题会随着学期的不同以及德育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也会随着传统美德教育的成果越来越多而发生改

变,各班级也会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调整或加入一些其他传统美德教育主题。

2、开展美德精神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不断内化成自身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伴随着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各个阶段学校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在校的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美德、弘扬传统美德、内化传统美德,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1)五个一活动

读一本传统美德故事书,使学生们在“读”中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髓;

讲一则传统美德故事,在“讲”中传承并弘扬传统美德; 写一篇学习传统美德故事体会,在“写”中把传统美德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德;

唱一首传统美德有关的歌,在“唱”中抒发情怀; 做一件发扬传统美德的事,在“做”中实现人格的升华;

(2)自下而上筛选组织一台歌舞晚会,在“筛选组织”中培养人际协调能力。

(3)敬老爱老活动月

通过对家中老人以及敬老院老人的爱心奉献,实现孝道的延伸。

(4)革命传统教育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宿迁变迁”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县、乡关公委,组织老干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教育。

(5)法制安全教育

请法制校长、乡派出所长到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强化学生们的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善待生命。

(6)爱心捐款

积极组织学生为地震灾区、病困儿童、困难群体捐款,养成学生仁爱之心。

(四)通过学科渗透,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教育 中学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挖掘可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择机渗透。

(五)家校联手、社会参与,共同构筑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网络

上一篇:中英植物词汇与文化浅析下一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