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2024-07-21

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我积极组织分管战线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年初以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把学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勤于学。在学习中找方法、找答案,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重点,使自身思想和行为得到洗礼和升华。另一方面,带头学。学做在前做好示范带动,不仅做到自身学,还要带领分管战线党员干部一起学,跟着学,让他们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服好务。

二、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严格按照贫困户退出程序,圆满完成2018年末贫困户13户、35人的脱皮退出工作。同时,认真组织全镇各村各部门做好扶贫档案工作,坚持做到镇、村、户档案管理规范。

三、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按照县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会议和文件相关要求,积极统筹安排,精心策划组织,妥善协调突出问题,认真抓好政策落实,逐村逐户核对农户信息,坚持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稳步推进了全镇确权工作。

四、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省市县统一安排,我协助爱国村“两委”干部完成爱国村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市农经总站的验收。同时,我积极组织镇里业务人员多次深入各村屯,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确定改革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及时向村民公开制度改革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确保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五、精心谋划,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

自3月28日全县农业农村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后,我积极与主要领导沟通,商定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多次深入基层,收集第一手材料,按照县《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先行县工作要点》,初步制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重点打造“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两个“互联网+农业”示范村、四个绿色农业示范区和五个绿色棚室栽培及养殖基地”绿色品牌。截至目前,共落实农业绿色种植面积15.5万亩,涉及镇内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

六、严防死守,扎实完成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

自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积极与镇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屯,详细排查全镇生猪存栏和生产防疫情况,与养殖户签订了《承诺书》,敦促各养殖户认真做好防控和消毒工作,发放宣传单200余份,生石灰150袋。建立完善非洲猪瘟“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立检查站,安排值宿值班人员,圆满完成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

篇2: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近半年来,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帮助配合下,在广大乡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支持和协助下,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从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就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学习是永恒的主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把勤学、好问、善思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一是坚持从书本和文件学,学以致用。我始终坚持主动学习各种政治理论知识,主动参与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同时结合农村基层工作需要,认真学习了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如何处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等。二是坚持向领导和同事学,多思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班子成员中的年轻人,书记、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一直是我最好的学习者和引导者。半年来,在每次班子会上对全乡各项事情的情况通报、交流讨论中,我都坚持认真地边听边记边思考,做到既记在笔尖上,又领悟在心坎里。遇到自己不太熟悉,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我也会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多询问,多请教,使自己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会一种思考,了解一种情况,掌握一种方法,便于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三是坚持向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学,总结归纳。基层的工作面广、事多、复杂,尤其是面对群众和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随机应变冷静处理的能力,而长期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村组干部和老党员便是这一方面的行家能手。我始终坚持在下村时,常与村干部进行工作交流,请教拜访老干部、老党员,不断总结归纳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尽心履职,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积极探索驿城宣传工作。一是完善归档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档案。完善相关文字档案整理,并完善影像资料,共收集利用照片75张。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在全国“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我们积极与各大媒体沟通,宣传推介鸡鸣驿,发动干部群众为鸡鸣驿村进行网络投票,最终我乡鸡鸣驿村从200多个入围村镇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人文环境奖”,大大提高了古城知名度。

(三)其他相关工作。协助组织委员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协助人大主席开展好乡人民代表相关工作。积极参与乡煤炭市场整治工作,完成2013年乡年鉴的撰写工作。

篇3: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陈锡文: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一方面, 我国农业农村形势确实很好, 但同时, 农业农村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

一号文件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就业的背景下, 提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问题, 强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各地反映很必要。

从产业规律和世界发展规律来看, 家庭是农业经营最有效的主体, 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 成本高、风险高。我们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家庭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二是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就是要使农村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 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长发挥出来。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是不是意味着实行了多年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可能改变呢?

陈锡文: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经营, 没有不以农户为主的。农业搞得再好也还是以农民家庭为主, 只不过规模大小有差异。轻易地否定农户经营制度, 我们是不赞成的。

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这一点不能动摇。一些人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 规模小, 不能实现现代化。但迄今为止, 没看到哪个国家农业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经营规模是由国情、资源禀赋决定的, 是不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 是由农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古今中外, 农业不以家庭为主而搞得好的, 还没有看到。

当然, 随着科技进步、农业发展, 在有些领域, 如设施农业, 用公司、企业化经营的形式也许有优势。但按照工业化的生产, 必须有工业化的条件——必须可以精确监控、标准化生产、对劳力付出也可以标准化计量, 大田生产还是要靠家庭。

三、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完成农村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颁证之后是否意味着农村宅基地就可以买卖、抵押?

陈锡文:确权登记颁证是为了清晰产权, 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是可以流转的, 但你要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 那是不可以的。如果宅基地可以卖给社会上任何人, 那就是商品房, 这个土地的性质就变了。小产权房之所以违法, 是因为它不符合规划, 跟所有权没有关系。

至于说到农村土地不能抵押问题, 这里也存在一个误解。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 大部分农村靠的是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 不需要抵押物, 靠村民提供的有效信用来贷款。我不赞成拿农民的住房和土地去抵押, 为什么?因为法律不允许。

让农民以房屋和土地为抵押去贷款, 本身是泛市场化下非常片面的一种做法。农业贷款, 不是仅靠商业金融可以解决的。至少四年前, 银监会就发过通知, 不需要抵押物的信用贷款, 最高贷款额可以达到30万元。

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对于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不强制、不限制,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锡文:我们历来坚持土地流转要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国土地流转规模, 到去年占土地承包合同面积的20%, 近2.6亿亩, 大多数是农民自愿的。但现在一些地方确实出现了强制流转的问题。有些地方为了追求规模效益, 不加限制地引进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租赁农户承包耕地 (林地、草原) , 出现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粮地非粮化等现象, 改变了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从长远来看, 这不仅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也会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 给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可以提高经营效益, 但经营规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主体, 在一定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条件下, 农户的经营规模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经营规模超自身经营能力后, 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

篇4: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但从产业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将现代化科技注入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是提升我国农业产能的重要途径。当前,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提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1 農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作用和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将农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进行普及,提高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已达到提高产量、优化质量的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农业方面。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地种植,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行为缺乏关联性,加上落后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土地产量不高,客观上造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我国的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也存在困难[1]。

当前,我国的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人员也在减少,未来以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形式的农业生产将会成为主要方式。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也会造成成本增加[2]。

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目的。农业技术包括农机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管理技术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技术大多是“经验”,不具备科学体系性[3]。例如,对种子的优选优化,种植管理的科学规划等;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提高收入,有利于打造我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完整性。

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可以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了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农产品从产出、加工、物流到销售,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国内为基础,以国外为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我国农业产能向市场利润的转化[4]。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工作落实难

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生产大多保留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特色,涉及范围广、人员多,给农技推广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农技推广单位自身的体制存在缺陷,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

我国的乡镇农技推广单位运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属于一种公益性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在从属关系上归农业局管理[5]。在这种体制下,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容易被挤占,同时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并不稳定,通常会按照农时进行,政府方面认为不必要设置常驻人员,大多采用抽调的方式,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顺利、不连续。

2.2 推广体系缺失、组织结构混乱

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体系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普遍缺乏网站,以及其他的有效推广平台。在推广方式上,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如某一农作物的推广种植,结合乡镇、村委会等机构,在农户群体中进行宣传。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农业技术在农户中的认同率很低。

2.3 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普及困难

相对而言,农民群体对新的技术掌握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农耕历史非常悠久,即便在建国后出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但所形成的农耕思想在很大范围中还发挥着作用,农业生产对新技术的抵触较大,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同感较强。由此可见,传统的农民更注重生产作用力的提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理技术、需要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部分,没有过多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困难。

2.4 服务内容贫乏、推广效果不佳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广大农村市场中却很少进行推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新型的农业技术往往需要产业化的生产形势,因此更倾向于试验田、示范田等形势,而在大部分农村中,土地资料规模较小,不适合现代户农业技术的开展。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所涉及的内容都较为陈旧和狭窄,推广效果不理想。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策略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农业增效、增收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的针对性策略。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力度。从节约耕地入手,到减免农业是,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等等方式,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种种规定。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实现农村环境生产的快速发展,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农村环境彻底改变。

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经济物质条件是基础。农民群体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农业种植,以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要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新的农业技术作为推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应该从思想角度加以转变,认识到它的重要程度。

3.2 加大宣传、传播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科学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利益进行宣传,而不是一些空话、套话,和不符合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层次。要让农民了解,科学种田对自身的经济收入是有帮助的。同时,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通过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证明优势。

同时,在宣传方面要规避行政方式的使用,命令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势,会让农民产生反感,甚至认为这是某些人处于自身考虑进行的“交易”。要通过示范性行为,结合社会舆论宣传的作用,正确引导农民主动接受。

3.3 改變模式、积极发展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之所以出现各种障碍,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风险公担的机制。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理论、功能传达出去,并不能引发农民的共鸣。

通过培养农村农业技术带头人的方式,发挥其示范作用,形成一定规模,再取得成果之后,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民主动接受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改变零散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动区域农民群体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应用协会组织,定期展开培训工作,或者按照农时指导农业技术;改变以往走形式、走过场的培训模式,走上田间地头,亲身实践,可以促使农民主动接受。

3.4 科技普及、提升素质

结合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水平,推广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针对性教育,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提高基层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素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活动,重点突出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知识掌握能力差的农民群体,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宗红.浅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2):214-215.

[2]董素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2+32.

[3]徐志军.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科技风,2011(9):189.

[4]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5]郭延飞,白亚军,武忠远,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1):8-10.

篇5:乡镇分管领导2012年工作计划

一、恭睦村文明村屯整村创建

1、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文明村屯整村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继续完善内旦庄、坐伍庄的巷道硬化建设。

二是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自筹等方式,完成恭睦村韦角、云欧、塘表等几个庄的巷道硬化建设。

三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成对恭睦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把恭睦村公共服务中心与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生态村建设、卫生室建设、村屯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建设一个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计生咨询、体育锻炼、信息服务、科技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四是加大清洁村庄建设。积极争取环保部门的支持,完成恭睦村14个垃圾池的建设。

五是完成内勉、外勉两庄2.3公里的水利渠道灌溉项目建设。六是完成120户的改厨改厕任务。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存进农民增收

一是鼓励种养大户扩大种养规模,努力帮助村民协调贷款创业基金。

二是打造恭睦村250亩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

3、抓好恭睦村党建示范点

通过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 1

模范作用,推动全村各自然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文明村屯整村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4、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明村建设步伐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将“平安村”工作落到实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三是对村民有计划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全村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的设施。

二、工会工作

1、关爱职工,强化工会浓厚人文关怀氛围的营造。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制定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广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努力把“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做成工会帮扶工作的品牌。

2、全方位开展文体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工会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树立工会工作新亮点。

三、文化广播电视工作

1、按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建好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并完善好设施设备配套工作。

2、力争在乔贤社区建好一套体育路径。

3、完善建设好 “农家书屋”,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更好

2的条件。

4、积极指导社区、村级的文化活动室建设,使人民群众活动有场所、娱乐有设施,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团体多种多样,今年我镇将积极组织指导群众文艺团体在元旦、端午节、“五一”、“七一”“十一”等节庆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篇6:乡镇分管领导个人述职报告

乡镇分管领导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分管领导个人述职报告篇一:

xx年以来,我乡镇财务会计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税费改革工作,强化征管力度,积极组织收入,从严控制支出,实现“两个确保”,加大财源建设力度,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提高全民纳税意识为指导思想,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圆满完成全年和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其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全乡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元,占任务的*,其中:耕地占用税完成*元,占任务的*;契税完成*元,占任务的*;其他收入完成*元,占任务的*。

全乡一般预算支出元。其中:农业事业费*元,土管事业费*元,广播电视事业费*元,计生事业费*元,财政事业费*元,养老保险缴费*元,医疗保险基金*元,政府机关经费*元,人大经费*元,共产党经费*元。

上级转移支付基金预算收入*元,基金预算支出*元。

xx年以来的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两个确保”这个基本目标,抓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加大财税检查,乡镇债务消化,会计信息质量,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专项资金的财政监督工作。

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真贯彻执行“两个确保”,截止12月底,足额发放全乡干部12个月工资及第13月奖励工资。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我区根据农村税费改革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央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精神,减免农业税,健全农民负担本文来源于网络站监督管理机制,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促进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搞好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宣传工作,提高了农民自觉纳税意识。

坚持“量入为出,在保有压”的原则,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非工资性支出,对公务费、会议费、招待费等进行有效压缩,节减财政支出。

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按照信用社要求,对我所银行账户开设情况进行排查及统计汇总。按要求设立开设一个基本账户,设立各专户。各项收入直接进入财政专户,严禁设立帐外帐。

财源建设方面,我们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本地资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等方面,培植后续财源,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

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组织全所人员进行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我们坚持每月的例会制度,在会上,大家积极讨论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共同学习、讨论中,达到共同进步。通过思想作风整顿例会,使大家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加强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组织学习、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财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是大力开展创优评差活动,整顿和改进行业作风,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在xx年这一年里,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工作面貌得到了一定改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不规范等原因,这些工作我们将在xxxx年予以纠正,使财政工作有更大的突破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职能,我们加大了执法和对法律、法规执行的检查力度。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搞好我镇会计达标等级考核工作;二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根据《xx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决定》和《xx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加强了专用收据和非经营结算收据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户储存的管理制度。

二、严格执行年初预算,积极组织财政收入。

以“超收分成”为契机,建立健全镇级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抓经济发展与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

(1)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统计台帐,抓好税源摸底调查;

(2)排忧解难,加大对企业的跟踪联系服务力度;

(3)经营城镇,盘活存量,招商引资,不断培植镇域新税源,保持镇域经济和税收稳步增长。

建立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监督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

(1)以国、地税为主体,邀请工商和公安参与,成立协税护税核税小组;

(2)共同抓好税源调查,全面掌握镇域内经济发展和税收解缴情况;

(3)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三、保证重点开支,严格支出管理。

xxxx年,我们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在预算安排上,继续贯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针,加强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一是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支出和离退休人员“两费”支出;二是以科技教育发展为重点,保证了学校建设和维修等教育事业费支出;三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保证了综治、司法和巡逻经费开支;四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证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五是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加强了行政公用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修理费、燃油费等费用。

四、抓制度改革,完善村社财务管理。

一是建立定期对账、结账、公布的“财务资金一体化”管理新体制;二是实行村、社财务“镇管村用”,建立单一帐户体系,强化核算中心职能,特别是对合并村进行财务审查,并写出审查意见;三是根据xxx办xxx号文件精神,结合《xxx村级民主管理试行办法》,初拟出《xxx镇农村财务管理和暂行办法》,完全实行村组代理会计制度。

五、严格执行《xxx镇机关工作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办事流程。

六、做好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乡镇分管领导个人述职报告篇二: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各位领导同志的支持帮助下,我能较好的履行了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年目标计划汇报如下:

坚持系统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将继承结合岗位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关心下一代、妇联等有关知识,增加自己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进行学习交流,撰写体会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关教工作:

一是解决了认识问题。

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为此今年继续严格按照“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方针开展工作。

二是争取领导重视,健全机构保障。

1)、镇党委决定由胡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各大办公室主任兼任成员,加强了关教工作领导机构。

2)、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在全镇13个村、2个学校、镇机关分别健全和完善了关工委组织,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章程、监督机制和目标职责。并积极走访身体状况好、政治素质高的“五老”人员,充分动员他们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实事、办好事。目前全镇共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16个,成立关工小组80个,成员110个人,其中离退休老同志28人,占成员总数的26%。去年累计参与关教工作人员150余人,基本逐步做到: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

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教导。

清明前和县文物局在王翦墓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活动;组织五爱教育主题活动15次,参与人数达280人次;共组织法制宣讲团2个,报告场次10次,受教育人数2100人次;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主题活动,开展学党史、颂党恩、热爱党、跟党走宣讲活动16次,听讲人数达到3070人次;开展党史知识公开竞赛活动,印发试题170份,收回试卷165份,干部职工集体答卷130份;举办党史知识展览7期,文艺演出6场次,写颂党作文169篇,出黑板报15期,热爱党红歌大赛6场次,参与学生达670多人次,大型文艺表演1次。

四是送科技进村拓宽就业渠道,成立三所农业科技学校。

到贤镇农业科技学校,旨在提高新型农民各项综合能力和技能等,惠店村农业科技学校,覆盖了南片万亩酥梨长廊所有农户,新合村农业科技学校,全面覆盖我镇北片优质苹果栽植区农户。惠店、新合学校已经培训七次,专家已经下农田现场指导3次,参加人数累计达到380多人次,对外输送技术劳动力1400人。今后继续保持稳中有升。

五是增强自身优势。

发挥关教人员在政治、时空、经验、亲情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帮教组3个,帮教成员20个,共帮扶、教育好了无业游荡青年3名。六是抓落实,促进家长对青少年的经常性教育。

1)与法院联系,在田院长带领下,厅长法官一行24人来我镇进村入户送法下乡宣传。7月28日开始,先后到惠店村入户宣讲,到贤村和机关在三楼会议室进行常识性培训和重点民事案件讲解;庄镇村仁义组和渭北组交界处进行普法教育和民事纠纷、正当防卫等培训宣讲,忽家村就农村邻里矛盾纠纷调处、桩基日常案件处理程序进行了专题宣讲。

2)我镇有网吧1个,确立网吧监督员2名,其中五老1名,共培训6次,监督网吧12次,教育和制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120人次。

3)全镇享受蛋奶工程学校2所,享受学生达3000余人,配备监督员4人,监督次数48次。

4)共为青少年办实事好事12件,并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教育、法制教育基地三处。七是协助村关教组织斟酌选择好农家书屋地点,确定好管理机构,并对管理员的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建立健全了借阅制度和各种登记表册,完善了管理体制。并以完善村级图书室建设为契机,全面完成了五好关工委达标工作任务。目前已建成图书室16个,共有图书50000册,确定图书管理员16人。关教工作今年将继续重点示范,辐射带动,全面启动,普遍达标,力争以新状态、新作为、新成就,开创关教工作的新局面。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遵守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要求、定位好自己,工作上积极主动,做好领导的助手。班子成员需要协助和配合的事情从不推诿,坚持别人为自己做的任何付出都是不应该的,自己为别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通过自我思索反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和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

总之去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期望、组织的要求、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的距离,今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造新的活动载体,带头做到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尽责,坚持用心去学习、熟悉掌握基层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用情去体会沟通,建立同志间的互助互信,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用力去工作去探索,提高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水平。同时也真诚希望在座能够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

篇7: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注重学习,严于律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020年,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该如何做,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为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又认真学习了新的《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本职,勤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纪检工作

一是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2次,紧盯公车私用、滥发津贴补贴、公款吃喝玩乐、在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

二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反腐倡廉学习计划,全年组织学习8次,内容包括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

三是着力查办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氛围。严肃查处违纪案件,是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2017年乡纪委按照案件查办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认真开展了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件,处理县纪委转办信访案件2件,处理知政app转件3件,协助县纪委完成完成案件5件。

2、信访工作

2020年,信访工作任务繁重,为了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我乡信访办建立了信访长效机制,提前搞好信访矛盾排查和处理。切实做好信访案件的登记和隐患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到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化解,确保了矛盾不被激化。2020年处理信访件5起,化解5起。

3、水利工作

一是按照县防办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全乡及各村防汛预案及山洪灾害预案的编写;

汛期利用雨量检测设备实时监测各村雨量,做好防御工作。

二是对全乡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并与7月组织各村清洗蓄水池,对水质不合格的水源进行了二次检监测;

针对建档立卡扶贫户饮水安全进行了两次调查,并将结果及时上报饮水办。

三是完成河长制工作的各项任务。8月制定《东来乡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领导小组,完善乡、村河长网络体系,组建河道巡查员及保洁员队伍,确保我乡河长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完善了《东来乡河流名录河长》、制定了河长公示牌6块并安放就位;

根据工作要求制定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包括小罗圈河、大砬子沟两条辖区内主要流域;

全乡完成河流巡查200次,发现问题25个,全部得到解决。

4、团委工作

一是推进青年创业,和农业站一起举行了青年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青年。

二是极力帮助贫困儿童。对建档立卡扶贫户的贫困学生提供最大帮助,将贫困学生的情况上报县团委,并联系东明牧业爱心协会给予帮助,河北村孙佐超争取助学金1000元;

腰岭村刘明亮争取助学金2000元,房屋改造资助3000元。

(三)注重自律,做好廉洁表率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自身廉洁与否将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和乡纪委的形象。为此,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廉洁自律,努力提高修养,确保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我深知“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因而我常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守执行上级党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一年来,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都做到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实用的规定;

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绪的问题。我在工作中存在一种浮躁心理、急燥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紧急任务面前,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本人就显得尤为急躁,过于武断,和同事及各村的干部说话语气特别不好;

因为我负责的工作较多,工作撞车时态度就不好,例如因为报餐的问题多次和同事耍脾气。

二是工作中存在不讲究工作方法的问题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习惯用传统的办法解决问题,工作创新能力不强。我在工作中方式方法简单、陈旧,个别时甚至是不讲究方式方法,完全由着自己的性格来行事。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创新不足;

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党委政府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比如在办案工作中存在等群众举报、靠其他部门移交等“守株待兔”的“官老爷”思想,不能主动查找线索。

三是在工作存在思想懈怠的问题。在工作中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工作缺乏动力。安于现状,有时上班期间串岗溜号,旁观闲聊。贪图安逸,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吃苦出力,不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只愿做脸上搽粉的事,不愿做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只愿做锦上添花的事,不愿做雪中送炭的事,只愿做有利于眼前的事,不愿做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如案件查办、检查机关纪律等工作,畏手畏脚,认为这是得罪人的活,不想干、不愿干,领导不说就等着、靠着,实在没办法就了再去干。

四是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的问题。在工作中对上级的部署安排照本宣科,不结合基层实际,生搬硬套,机械执行。如在工作中创新少、点子少,上级安排怎么做就怎么做、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这么做,不能很好的结合当前工作实际;

起草文件,出台制度“从上级文件上套、网上抄、报纸上看、自己想”,选择性闭门造车,缺少基层调研的基础资料,文件的实效性较差。

二、2021年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018年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通读与精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中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中心议题,确保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针对自己水利方面知识匮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

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例如河长制档案整理归纳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篇8: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作用和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 将农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进行普及, 提高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 已达到提高产量、优化质量的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农业方面。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 主要以个体家庭为单位, 进行小规模地种植, 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行为缺乏关联性, 加上落后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 土地产量不高, 客观上造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我国的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也存在困难[1]。

当前, 我国的农业人口逐渐减少, 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人员也在减少, 未来以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形式的农业生产将会成为主要方式。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不仅生产效率低下, 也会造成成本增加[2]。

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 也是重要的目的。农业技术包括农机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管理技术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 技术大多是“经验”, 不具备科学体系性[3]。例如, 对种子的优选优化, 种植管理的科学规划等;引入新的农业技术, 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提高收入, 有利于打造我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完整性。

积极推广农业技术, 可以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了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 农产品从产出、加工、物流到销售, 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国内为基础, 以国外为市场,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速我国农业产能向市场利润的转化[4]。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进行分析, 在具体的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工作落实难

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生产大多保留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特色, 涉及范围广、人员多, 给农技推广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 由于农技推广单位自身的体制存在缺陷,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 也存在很大的阻力。

我国的乡镇农技推广单位运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属于一种公益性事业单位, 一般情况下, 在从属关系上归农业局管理[5]。在这种体制下, 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容易被挤占, 同时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并不稳定, 通常会按照农时进行, 政府方面认为不必要设置常驻人员, 大多采用抽调的方式,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顺利、不连续。

2.2 推广体系缺失、组织结构混乱

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体系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 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普遍缺乏网站, 以及其他的有效推广平台。在推广方式上, 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 如某一农作物的推广种植, 结合乡镇、村委会等机构, 在农户群体中进行宣传。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 农业技术在农户中的认同率很低。

2.3 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普及困难

相对而言, 农民群体对新的技术掌握能力较差, 综合素质较低, 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农耕历史非常悠久, 即便在建国后出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 但所形成的农耕思想在很大范围中还发挥着作用, 农业生产对新技术的抵触较大, 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同感较强。由此可见, 传统的农民更注重生产作用力的提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理技术、需要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部分, 没有过多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困难。

2.4 服务内容贫乏、推广效果不佳

近年来, 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广大农村市场中却很少进行推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新型的农业技术往往需要产业化的生产形势, 因此更倾向于试验田、示范田等形势, 而在大部分农村中, 土地资料规模较小, 不适合现代户农业技术的开展。因此,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所涉及的内容都较为陈旧和狭窄, 推广效果不理想。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策略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积极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 实现农业增效、增收的目的。具体来说, 有以下的针对性策略。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建国以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力度。从节约耕地入手, 到减免农业是, 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等等方式, 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种种规定。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要实现农村环境生产的快速发展, 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 做到“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将农村环境彻底改变。

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经济物质条件是基础。农民群体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方式, 主要是依靠农业种植, 以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 要提高生产力, 就需要新的农业技术作为推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地方政府应该从思想角度加以转变, 认识到它的重要程度。

3.2 加大宣传、传播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应该加强宣传力度, 让农民明白科学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应该注意的是, 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利益进行宣传, 而不是一些空话、套话, 和不符合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层次。要让农民了解, 科学种田对自身的经济收入是有帮助的。同时, 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 通过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证明优势。

同时, 在宣传方面要规避行政方式的使用, 命令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会让农民产生反感, 甚至认为这是某些人处于自身考虑进行的“交易”。要通过示范性行为, 结合社会舆论宣传的作用, 正确引导农民主动接受。

3.3 改变模式、积极发展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之所以出现各种障碍, 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风险公担的机制。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理论、功能传达出去, 并不能引发农民的共鸣。

通过培养农村农业技术带头人的方式, 发挥其示范作用, 形成一定规模, 再取得成果之后, 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民主动接受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改变零散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发动区域农民群体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应用协会组织, 定期展开培训工作, 或者按照农时指导农业技术;改变以往走形式、走过场的培训模式, 走上田间地头, 亲身实践, 可以促使农民主动接受。

3.4 科技普及、提升素质

结合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水平, 推广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针对性教育, 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 提高基层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素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活动, 重点突出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知识掌握能力差的农民群体, 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 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 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 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宗红.浅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2) :214-215.

[2]董素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21-22+32.

[3]徐志军.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科技风, 2011 (9) :189.

[4]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篇9:乡镇分管农村农业工作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全党全国的奋斗目标提出来,为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振奋全党斗志、凝聚民心具有鲜明的旗帜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关系,客观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并用心抓好贯彻落实,是十分必要的。

一、坚持改革创新,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开始打计划生育翻身仗。90年代中期,在基本控制住人口,“几大率”保持较高水平时,开始探索改革创新问题。先是总结推广诸城的“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做法,后又总结推广寒亭区“两化一优”工作模式,2001年承担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手全面创新管理体制。1997年以来,我们在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机制方面,用主要精力抓了总结推广、普及提高、深化完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一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并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位置,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国家和省颁布实施“一法三规一条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依法管理工作层次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搭建“三个平台”(搭建法制规则平台,规范管理者、被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搭建协会参与平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村民自治工作水平;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管理、服务手段现代化,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初步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加快工 作思路、工作方法转变取得重要进展。四是普遍推行昌邑、潍城、诸城、寿光经验,建立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上学、就业、医疗、养老、弱势群体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推动机制,营造了计划生育新的氛围。五是齐抓共管部门垂直管理开始破题,已经呈现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格局。六是从传统的多子多福到大多数家庭喜欢生两个孩子,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大的变化,新型生育文化正在建立。七是低生育水平连续保持稳定,妇女综合生育率1.3左右,人口出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出生性别结构开始发生积极变化。以上这些,是上下左右艰辛开拓、共同努力的结果,说明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转变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历史(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性转变,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但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和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现行的生育政策、群众的生育观念和人口控制能力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性矛盾,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1、人口增长将持续很长时间。受人口增长惯性和人口结构双重影响,育龄妇女尤其是处于生育旺盛期妇女的数量规模庞大。据测算,2000—2020年,我市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将始终保持在180万人左右以上,特别是2010年前后,受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作用,育龄妇女群体将达到一个新的峰值,然后才能缓慢回落。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和人口控制水平,今后10年间,我市年均净增人口10万人左右,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仍将保持高压姿态。

2、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念最可怕、也最 顽固,它的转变往往比改善物质生活状况缓慢得多。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传统婚育观念仍将很强的作用于广大群众。国外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1000—3000美元,是激活人们生育愿望的一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恰恰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中,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刺激交互影响,人们的生育期望值仍将维持在2.0左右(亦即更替水平),加之实行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后,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大多数采取的是非绝育避孕措施,因而生育水平反弹的可能性大大存在。群众一方面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反感并抵制传统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也出现了只享受权力、不尽义务的现象,不服从、不接受、拒绝管理的问题开始多起来,给基层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3、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没有破题。这些年来,企业改组改造,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变革,对原来严格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了很大冲击,由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引发人口流动呈规模加剧趋势,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给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多难题。据“五普”资料显示,1995年以来,我市有10.56%的人口变更了居住地,而且80%来自农村。据对2002年上半年人口形势分析,外出躲藏超生、长期外出经商务工和城市下岗职工超生占超生总数的70 %。

4、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拉动作用不明显。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政策,按照人们的执行情况可以分为接受者和不接受者。不接受就超生,就要受到政策和法律的制约和惩罚。而接受者又有完全接受和部分接受两种,而且不同政策对象会依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多少反作用于政策。当前,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接受程度,基本处在服从和认同阶段,出于对社会公共权威的遵从,更多的是被动执行政策,远远没有达到内在自觉遵守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加发养老金、女孩划分宅基地和土地、双女户养老等问题有些落实不了,尤其是独生子女家 庭弱势群体问题。据统计调查,截止到2002年,全市4092个独生子女因病因伤死亡或致残,其中死亡1490人、致残2413人、致伤189人,而且计划生育家庭的上学、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和迫切,直接作用着很多群众的生育观念,作用着人口控制能力。实际上,计划生育水平就是建立在群众生育观念这个层面上,再加上行政行为约束力。

5、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处在浅表层面上。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如经费投入、宣传教育、性别比控制、流动人口管理、“三非”人员治理、违纪人员处分、队伍建设等,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做不了也做不好。尽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做了明确规定,但是一些部门履行职责还不够完全自觉,不能很好的抓督查落实,甚至有的部门出台规定,给计划生育带来了负面影响,距离真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6、基层财政成为妨碍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和社会抚养费征管体制改革以后,原来多渠道投入体系变为单一财政投入,大大加剧了基层计划生育经费的供需矛盾。2001年以前,计划生育经费来源主要有6条渠道:一是财政预算,每年4000—6000万之间;二是二胎社会抚养费每年收入3000—4000万元;三是五项统筹每年收入5000万元;四是服务站收入3000万;五是超生罚款每年1500—2000万元;六是病残儿鉴定每年5万元。以上合计,全市每年收入1.65亿元,每年人均实际支出18—20元之间。从2002年后,经费投入渠道由6条减少到2条(即政府预算和社会抚养费),而开支却增加了两项(即基本技术服务由过去农民承担改成财政支出),每年净增支出1800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原来由村级承担,过去主要用土地和“两工”抵顶,现在费随税走,从“两税”中每年增加支出4200万元。两项支出,共计6000万元,人均增加7元。这样,全市每年财政需要支出2.25亿元,人均25—27元,才能基本满足正常工作需要。还有,国家将建立计划生育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年满60周 岁以上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少于50元的奖励扶助制度,从今年开始试点,明年全面推开,这无疑又增加刚性支出。

7、现有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控制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大,计划生育队伍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习惯行政命令、突击活动这一套做法,对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等先进理念比较陌生,甚至怀疑和排斥,在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前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想不想、做不做、会不会的问题表现尤其突出,缺少应对新的矛盾和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8、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党政领导重视程度明显弱化。在实现了低生育水平后,社会舆论环境对计划生育产生了错觉和误解。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同志盲目乐观、松懈麻痹情绪比较普遍和突出。有的认为工作抓得很好了,没大有超生的了,存在不大用抓的思想;有的工作繁忙,事情多顾不上抓;也有的地方工作压力大,畏难发愁不想抓。应当看到,最近几年,在乡镇机构改革、税费改革中,计生办规格没了,人员减了,经费少了,办法变了,要求高了,难度大了,基层计划生育干部情绪消沉,激情活力不足,面上超生因素和计划外出生呈增加趋势,局部出现工作滑坡、人口反弹、形势逆转的迹象,值得严重关注。

三、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小康社会最早是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通俗形象的描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走向,并提出了到1990年、2000年和21世纪中叶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 国家的目标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肯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将这一战略分解细化为到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的发展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强调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小康社会重新进行了理论思考和科学阐述,把建设小康社会做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载体和途径。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小康社会不但主要看经济发展指标,而且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不但要总体上达到小康,而且是要全面的惠及每一个公民的小康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必要准备,也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

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据国家计生委统计公报,到2000年末,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出生率降低到15.5‰,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7‰,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上实现并保持了低生育水平。按照20世纪70年代生育水平测算,累计少出生了3亿多人,仅0—16岁孩子抚养费一项,就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节省了7.4万亿元,并大大缓解了因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上学、看病、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从我市情况看,到200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847以内,出生率降低到10.21‰,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47‰,按照20世纪70年代生育水平测算,累计少出生了近5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不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或控制不住人口,到2000年我 国人口将达到16亿,比现在多出3亿多。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人均将比现在的1000美元减少1/4。同样比较,我市人口出生1300万人,比现在多出450—500万人,各项经济指标人均占有减少1/3,根本谈不上今天已经实现了的总体小康水平。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有15项,其中9项是看人均占有水平。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404亿元,要实现翻两番,就要达到357616亿元,约合43086亿美元。由此推算,要达到人均3000美元,2020年全国人口规模不能突破14.36亿人。到2002年末,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2.8亿。也就是说,今后18年人口只能增加1.56亿,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不能超过867万人。而据国家人口和计生委预测,即使按照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现有人口控制能力,到202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4.3—14.8亿。经济发展要遵循自身内在规律,在可预见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基本确定的,能否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口控制的实际效果。如果抓好了计划生育,控制住了人口总量,就会如期甚至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反之,就会象中央《决定》指出的那样,“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误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回升”,就会延缓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新的阻碍。

3、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对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发展规律和执政理念认识的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既指个体的人,也指群体的人;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新增加的人;既涵盖人口数量,也涵盖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既揭示人口生产的规律和趋势,也反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 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和服务于这个大方向、大前提、大目标、大任务,坚持从人口多、资源少、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出发,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工作任务上,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个中心;在工作思路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开辟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境界;在工作方法上,要把政府指导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依法行政,把管理放到服务中去做,坚决相信并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工作环境上,要清醒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把代表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维护群众当前利益、解决现实困难、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增强计划生育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总之,要以“三个代表”思想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局,抓紧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要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用心、用力、认真、大胆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人口与发展相协调、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路子。从我市实际情况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确定和落实“坚定一个目标、搞好两个适应、建立三个体系、完善五个机制”这样一个基本的发展思路。

(一)“明确一个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 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进步,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有利于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达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搞好两个适应。一是推行计划生育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承担宏观决策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督保障主体的角色。计划生育部门必须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快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综合改革,建立起准确科学的宏观决策系统、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和深刻的研究定向系统,克服职责重叠、多头执法、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自觉把行政部门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交给社会中介组织,通过加大扶持和监控力度,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效果。二是推行计划生育与民主法制进程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就意味着公民对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国家管理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大扩大并制度化,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实现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后,公民自觉参与计划生育,依法实行计划生育,依法保护个人计划生育权益,依法实行计划生育自治的意识普遍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层面上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计划生育部门必须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方面有所作为,务求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三)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党政领导责任体系。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督查。实 施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离职审计、追踪奖惩制度,改进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工作,把各级的注意力引导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群众满意程度上来。二是部门垂直负责体系。依法规范各成员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推进系统内部垂直管理、考核,建立经常性协作配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行政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三是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绩效挂钩、服务承诺、干部协管等干部使用机制,建设素质高、专业性强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和群众工作队伍。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合理调整县、乡服务机构布局,科学规范服务职能,建立依法执业、独立核算、定项拨款、稳定发展的服务站新机制。改革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体制,促进由预算外投入为主向政府投入为主转变,明确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渠道,纳入各级财政必保项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新的增长。

(四)完善五个机制。一是科学管理机制。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各自所处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在宏观上,弱化直接行政干预手段,强化法律调控和政策调控力度;在微观上,突出薄弱村帮促和特殊人群管理,夯实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责任“三块基石”。重视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在农村和城区普遍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探索建立“两委负总责、协会唱主角、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模式,逐步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直接管到村、管到人的局面。二是信息处理机制。计划生育信息不单单指工作动态、相关知识或数字指标,而且还包含大量人的需求、反对甚至抵制等主观愿望。因此,要改变过去主要靠上级指令而忽视群众呼声的信息取得方式,建立多种多样的、能够反应不同层面群众的意愿显示途径。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让决策更多更好的围绕满足权利主体的愿望来进行。当前尤其要重视 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提供快捷、准确、规范、效能的服务平台,形成以育龄群众需求为中心的“信息采集-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信息模式。三是宣传教育机制。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把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既要解决“越穷越生”的问题,又要克服“富而想生”的思想错位,积极探索建立将国情国策、政策法规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相结合,集中宣传与面对面、个性化咨询相结合,新闻、文化、教育等社会化宣传与群众性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新机制。四是利益导向机制。研究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政策推动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级政府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基金,对特困企业、下岗职工、无业和自谋职业人员、老龄人口、遭遇天灾人祸的计划生育弱势家庭实施社会救助,使计划生育家庭真正体验到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五是改革创新机制。国家计生委确定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目的就在于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战略研究与思考,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做法,把综合改革推向深入。计划生育部门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惠的条件,鼓励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五、今年计划生育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关于今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讲了重要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当说,任务、思路、办法都交代清楚了,关键的关键是抓落实,100%地抓落实。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摆正党委、政府计划生育工作位置。计划生育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一件大事。中央《决定》指出: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 本保证。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它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计划生育工作如果抓抓停停,时紧时松,上边放一尺,下边就会松一丈,很容易发生人口反弹、工作滑坡、形势逆转的危险,造成全局被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的同志靠上抓,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分析计划生育形势、任务和特点,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百分之百地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搞好分类指导,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抓好综合改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综合改革,是计划生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计划生育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经过3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今后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创造了条件。今年,国家将进行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各级要以此为契机,做到改革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事业要有新发展、成效要有新展现。一是要唱好“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这个重头戏,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深化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建立违约金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群众生育行为。二是全面开展三级联合创建全国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示范乡镇活动,对照“八好标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关键措施,抓紧抓好创建工作。三是要继续做好农村补充养老保险、居家托老、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弱势群体救助工作,让响应号召、奉献社会的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得到利益,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尽快构建以育龄妇女管理和服务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框架,以市、县、乡三级网站为平台的全市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系统,发挥“准确、快捷、规范、 共享、效能”的作用,形成以育龄群众需求为中心的“信息采集——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运行模式,充分体现“辅助决策、指导管理、引导服务、提高效能、群众受益”的效果,达到改进管理、强化服务的目的。

三是实行综合治理,攻克难点问题。第一,治理性别比。重点抓好五个环节的工作。①婚姻登记工作。继续大力提倡、鼓励晚婚晚育。县级民政部门要每月一次向同级计生部门通报婚姻登记信息,避免和减少漏管育龄妇女。②把好经孕情关。要搞好月上门随访服务,摸清经情、孕情,防止终止妊娠现象发生,堵塞管理漏洞。③把好B超执机关。加强B超执机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依法合同管理B超执机,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一经发现从重处理。④把好流引产关。计划内怀孕的,要严格执行流引产报批制度,禁止选择性流引产。⑤把好出生婴儿落户关。公安部门在办理落户手续时,要首先查验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没有计生部门证明的不予落户。最近,计生、民政、公安、卫生四部门联合发了一个文件,要务必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计外怀孕、流产、超生、漏报问题。第二,刹住乱收费。要把依法规范计划生育收费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罚款项目,要坚决取消;凡是随意提高收费、罚款标准的,必须立即纠正。要认真贯彻《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把计划生育收费、罚款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禁收费不开票据、不使用规范票据和多收少开等违法行为。要坚决落实基本技术服务免费的规定,造好预算,纳入当年财政,全部落实到位,严禁将负担转嫁到群众身上。要重视抓好押金清理退还工作,在搞好摸底、查明去向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限,千万不能失信于群众。第三,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中央《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基础性投入。因此,必须把计划生育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免费向育龄群众提供基本技术服务,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 确保计生人员工资待遇足额到位,确保计划生育事业正常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体制。

四是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高计划生育队伍整体素质。计划生育部门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着“调研室、参谋部、督查处”的地位和作用。能否控制住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生育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要十分重视计划生育队伍的建设。一是普遍开展“下评上”活动。日照市计生委2002年在全市“双评”获得“第一名”后自我加压,在市、县、乡、村中按照服务态度、工作素质、履行职责、创新意识、廉洁勤政五条标准,每条标准分好、较好、一般、差,开展“下评上”活动,村育龄群众评议村专职主任、村专职主任评议乡镇服务站全体人员、乡镇全员评议县市区科以上同志,县市区科以上人员评议市里全体人员。一年评议三次,评出结果上墙公布。通过“下评上”,提高了觉悟,端正了态度,转变了作风,揭露了矛盾,解决了问题,树立了形象,实现了领导、群众和我们自己满意的“多赢”效果。借鉴日照市的做法,各级要抓紧试点,尽快开展起来,破解队伍建设这个“难题”,以此转变作风,解决问题,树立形象。二是开展“四个一流”活动。年初,市里提出了要“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在讨论活动中,人人参与“五查五看五立”。一是查思想觉悟,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立正确的世界观;二是查作风建设,看贯彻领导决策是否坚决,立务真求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三是查工作实践,看工作抓得是否到位,立爱岗敬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大志;四是查纪律观念,看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否存在,立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风范;五是查廉洁自律,看各项廉政纪律是否执行,立拒腐防变、一身正气的高尚情操。三是开展以“三树立、三提高”(即树立群众观念,提高依靠群众和运用群众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政策法制观念,提高依靠政策和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树立创新观念,提高依靠创新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教活动。按照建立学习型系统的要求,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进行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教育,分解量化任务指标,严格考核评估,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使广大计划生育干部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上一篇:各国邮箱后缀总结下一篇:【精品】教师节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