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2024-07-16

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通用14篇)

篇1: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龙潭镇大华学校 章维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劳动与技术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分析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机。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钻研技术的习惯。

二、教学体会

1、在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学生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2、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4、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有它独持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措施方法

1、劳动与技术知识课按时量完成;

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

3、定时参观,定时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完成一定数量作品;

4、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5、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

四、不足之处

个别同学劳动意识淡漠,动手能力差,须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总之,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技课教学将发挥更大作用,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劳动观念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篇2: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新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本学期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1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学生方面: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5、及时做总结、写反思。认真进行课后写教学博客。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二、电脑室管理方面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电脑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 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一个教室的卫生。每周进行拖地扫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备课环境。

4、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工作。每天下班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用电方面的检查。是否关闭了电源和门窗。

5、计算机室的使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教师上完课及时进行卫生的打扫。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

三、存在的不足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2、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3、教室卫生不太令人满意,由于各方面原因,每周教室打扫得不是很到位。

篇3: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 它的主旨除了一般的“操作”层面, 更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 (即合作学习) 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将来的社会生产劳动中, 虽有分工, 但任何一种工作、任何一样产品都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共同完成操作任务, 并能够使学生在操作进程中形成扎实的基本技术能力, 共享“产品”成果。

一、合作形式

1.同质异组

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同质异组, 有异质同组, 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 寻求伙伴。我们认为劳动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学习。一般来说, 文化课的合作以异质同组者为多,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由教师进行分组, 考虑的是优秀生带学困生或者说优秀生可以乘此时指导、帮助学困生。其实这仅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当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时, 往往优秀生是主角, 差生是配角, 甚至是旁观者。分工由组长、汇报由组长、“外出交流”由组长, 甚至在活动中优秀生嫌差生这儿慢、那儿不好, 干脆优秀生取而代之, 而差生不计较 (也无奈) 别人代劳, 放弃即罢。如此合作效果很差, 只会让优秀生更优秀, 差生更差。这与合作学习的初衷是适得其反的。文化课的学习这样, 技能课的学习更是如此。让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文化课好的技能课未必好, 而文化课不理想的技能课未必不好。有些学生对某些技能特别感兴趣, 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 我们在劳动与技术课上学生分组时, 不仅要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爱好, 更要了解学生在技能方面的特长。我们赞同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采用同质异组, 一般情况下4~5人一组。

2.同享成果

自由组合或同质异组的学习小组, 往往是班级内比较要好的伙伴, 也是课外时间经常在一起的“非正式群体”。因此, 他们彼此都比较了解, 尤其是了解对方在某些方面较能干, 有些什么特长等。再说, 劳动与技术课的学习更讲究合作态度、合作意识, 才会有合作效果。即便是几个文化课差生在一起合作进行, 他们也能较好地体现主人翁意识, 不会当配角或是旁观者。这样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不再出现“插不上手”的尴尬局面。这种分组至少有两个优势:一是这种小组更能使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对相对薄弱的小组教师可以随时关注, 而对能力较强的小组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无论对哪种小组, 其合作效率是理想的。二是这种小组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评价。教师对各组作品的评价要分层次。因为小组有强有弱, 所以每个小组的技术含量也有所不同。根据技能强弱适当分开层次, 尤其是对薄弱小组, 给予更多的鼓励, 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同样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 同样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所在。毕竟, 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更需要操作和实践, 熟能生巧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合作过程

1.课前合作是准备

(1) 课前合作, 呈现目标。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它要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 因此, 有些授课内容必须提前一星期告诉学生, 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材料, 查阅有关资料, 并自由组合劳动小组, 推荐好负责人。在上课之前,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做到有备而来。如五年级上册第12课“制作小圆桌模型”, 提前一周告诉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好:16 cm×40 cm的三合板或零料, 10 cm×1 cm×1 cm的木条, 101胶水, 5分铁钉若干。木工小机床或钢丝锯、锤子、板锉、钳子、木砂纸、木工笔、圆规等, 让学生互补互助, 共享材料、工具资源。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下节课要做的“圆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即需要材料、制作过程和制作后的模型样子, 真可谓是有备而来。

(2) 课前合作, 搜集信息。

课前教师鼓励学生搜集、接触书本和课堂之外的东西, 感知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 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 学会根据要求搜集资料。如四年级下册第8课“小风车”。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由小组分工搜集或各自搜集有关风车的资料, 主要是风车的外形、风车的作用、风车为什么会被风一吹就转。各自搜集后, 再由小组长召集组员进行汇总, 去掉重复的, 留下比较全面、完整的风车资料。其次, 为使风车更漂亮, 先准备画上美丽图案的彩色卡纸等。如五年级上册第16课“水仙花的栽培”这节课的资料更丰富, 水仙花的名范、特征 (吉祥、纯洁、高尚) 来源、品种和栽培的方法、栽培时间、要注意事项等等, 学生均可以在课前查阅有关水仙花的材料, 待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 再在课堂交流。我想学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特别是知识的储备, 课堂上的活动就会得心应手了。

(3) 课前合作, 大胆设计。

课前的合作设计是对下一次课的一个大概的设想。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不再是单纯的作品制作, 而要向作品设计方面拓宽。要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课前合作中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知道了教学目标后,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自己小组将要制作的作品做初步的构想。学生通过画图、文字或图文结合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 设计出更美观、更科学的作品来。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制作作品, 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如四年级上册第17课“风力车”, 操作过程学生基本能看懂, 设计一个比书上更科学的风力车。小组课前设计后, 在课堂上制作, 再进行小组赛, 根据“小看台”的比赛规则, 看哪一个小组能获胜, 学生情绪必定高涨。

2.课中合作是关键

(1) 课中合作, 实践检验。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说课前的合作是操作前的准备的话, 那么课中的合作就是操作的关键。有了课前的设想和资料的收集, 到底设想是否正确,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 课中的合作是实践的关键。设想毕竟是设想, 通过操作不仅检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2课“大鱼和小鱼”的学习, 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的操作似乎情绪更高。因为这课书的大鱼、小鱼制作既可简单又可复杂。简单是因为仅是一条普通的“鱼”而已, 人人都会, 而会的学生总是喜欢做的;复杂是因为可在“鱼”的造型和色彩上增加挑战性, 使“鱼”更加美丽、可爱。课前每个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鱼设计出各种图案。但既要有组内人员不同样式的“鱼” (1-2条) , 又要能把组内的许多“鱼”组合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这是合作难点。另外彩色卡纸的合作适用 (即资源共享) 也是合作的重点。每个学生在制作大鱼和小鱼时, 心中要有“海底世界”那自由自在的鱼儿游动时的情景。在完成自己的大鱼和小鱼制作的基础上, 再来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小组的“海底世界”。

通过分工合作, 各尽所能, 各尽其职, 共同为小组作品的完成出自己的一份力。课中的实践检验, 更能使学生感到合作的成功、合作带来的喜悦。

(2) 课中合作, 反思补救。

在合作中发现设计不够完美的地方时, 共同商量对策, 及时进行补救。这是劳动与技术课经常碰到的事。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进行改进, 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如五年级下册第14课“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这一课的学习, 课前肯定要进行合作设计, 从材料到工具都要考虑得细致、周到。因为这个模型制作有一定的难度, 如喷水动力车底座的制作和车轮的安装, 通过合作设计、合作制造模型。再比较哪一组制造的模型更科学、更美观;更要比较哪一组的“喷水动力车”开得快、开得直、开得远。有比较就有高低, 通过比赛让最佳“喷水动力车”制作小组介绍制作过程和经验, 共同分享创作乐趣。

3.课后合作是巩固

(1) 课后合作, 提炼升华。

如果说课前合作是准备, 课中合作是关键, 那么课后合作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的技能的提升、合作特长的延伸。劳动与技术课中有许多内容仅在40分钟内是无法完成的。该学科的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而课后合作更是小组合作精神的考验, 是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提升, 是学生技能形成后的升华。因为, 有些小组往往会“虎头蛇尾”。制造的作品也就半途而废。如:三年级上册中的“盆栽葱”和“吊兰的养护”、三年级下册中的“种向日葵”、四年级上册中的“金盏菊的播种”、四年级下册的“种丝瓜”等。以六年级上册13课“芽苗菜的栽培”为例, 课内学生初步了解了芽苗菜栽培的条件与技术, 初步学会了绿豆芽的栽培操作方法, 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更需要花的时间在课后, 也就是需要小组的合作来完成这个作品。洗绿豆、消毒, 栽培的容器消毒, 每天要淋水, 且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超过时间) , 这些工作都要由组长来分工和小组合作来完成。为了让学生再次合作, 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还要求学生每天做观察记录, 最后全组合作撰写《芽苗菜的栽培》科学小论文, 来记录自己的整个栽培过程和感想。

(2) 课后合作, 延伸创新。

课后合作不仅考验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技能的升华, 还是一个学生合作创新的平台。每个学生在课内完成了自己的或小组的作品后, 看似课已结束, 其实课后仍大有文章可作。根据该学科的特点, 可以在课内完成的作品上再创新, 使作品更具有技术含量。如四年级上册中“缝布袋”中, 学生个人设计了一个布袋, 缝制了一个布袋。接着, 课后“化零为整”, 布置各小组给自己小组内的若干布袋都缝上既是自己喜欢的图案, 又要考虑整体小组的图案。如有的小组以“北京—奥运”为主题, 用五个布袋上的圆环组成了奥运五环;有的小组是以“学校”为主题, 用教学楼、实验楼、操场等来布置;有的小组是以“花卉”为主题, 用梅花、菊花、兰花、竹子等点缀;还有的以“动物”来表现主题, 用兔子、小猪、小狗、小马装饰, 等等。

这样的合作创新不仅体现了同学的课后小组合作精神, 更是课后合作努力对作品的创新,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4: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23-01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变导入,增添趣味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教学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由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课文《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事先收集到的礼品包装盒,相互展示与交流,同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展示的礼品包装盒。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礼品包装盒,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礼品包装盒的欲望。在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课文《钉纽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儿歌《钉纽扣》引出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脱落了怎么办?书包破了怎么办?”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钉纽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活动,自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够,还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劳动与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动、爱玩,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信任学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实验、探究、创作中获得发展,并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以上文提到的《漂亮的礼品包装盒》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主动体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自学内容:①这个手工制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②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比较困难?③是否可以自主设计礼品包装盒上的装饰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和制作说明,运用材料制作礼品包装盒,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制作礼品包装盒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制作的难点,提出一些疑难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基本上能够自主解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三、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动手能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以教学苏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文《纸工制作:房子相框》为例,教師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比如,展开想象,大胆尝试,设计与制作自己喜欢的相框。假如学生设计的相框不够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教材里的模型进行制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发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相框,并在制作相框的过程融入一些有创意的设计,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弱且缺乏耐心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引导他们制作出简单的相框,当学生制作成功后,也能够获得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5: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将劳动制作材料分成三部分:一、制作方法和步骤:二、看看想想做做:请你欣赏。另外结合学生实际安排一些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劳动的制作和自我服务劳动等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观念和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年级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了劳动技能,但有不少学生劳动技能差,劳动观点不强,家长有偏爱现象,要针对实际坚持不懈地做好劳动教育。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劳动的光荣感。

2、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3、初步培养爱劳动的观念。

4、使学生争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5、指导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美。

四、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每个人都有义务参加劳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学生实践材料。

2、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

3、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项目进行训练和实践。

5、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

6、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确保劳动实践安全。

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手工制作、种植技术、家庭烹饪、模型制作等四个板块。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编织、种植、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等内容。劳技课的范围很广,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天空,也为学生的基础劳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大部分都是民工子弟,在家在校的劳动积极性高,创造性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不会种植基础技术、烹饪、小电器的制作、纸艺手工等技术。但他们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孝心,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种植基础知识,常用烹饪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

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四、教学措施

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尽可能考虑学校的经费承受能力,节省开支,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6、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篇6: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一,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一,材料与工具,二,看图表达,三,设想与选择,四,杯垫,五,笔架,六,碟片架,七,折叠式课桌,八,拱桥,九,迷宫,十,我们的新操场。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班级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分别为五{1}、五{2}、五{3}、五{4}四个教学班,每班学生数为40人左右。由于上学期我给五{1}、五{2}、五{3}、五{4}班上过劳动技术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教 学 内 容( 缝纫缝制小挂饰 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锁边针法,能独立完成作品。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

学习与制作

橡筋动力车

①了解几种不同金属线材的性能,学习调直、弯折、收尾等方法。

②学习榔头、尖嘴钳等工具使用方法能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2——3件作品。

③了解简单的动力原理,能根据要求和示意图进行橡皮筋动力的制作与调试。

篇7:小学五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五年级二个班应该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算太好,总体水平不高,而且纪律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操作水平。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根据实际需要,精选了最实用、最新颖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知识水平、心理及认知结构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形式活泼的学习模块,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本学期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了解LOGO语言,初步感知计算机程序语言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了解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初步构建计算机算法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经验中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使他们对信息社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1、了解信息技术程序设计。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编程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法与学法探索: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要方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作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交流反馈、总结规律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学科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能更好地学好其他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根据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做到既重知识、又重实践。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七、教学进度

课时内容

第1课 智能机器人登场

第2课 智能宝宝学唱歌

第3课 唱支歌来给你听

第4课 一闪一闪大眼睛

第5课 智能宝宝做自我介绍

第6课 智能宝宝叫起床

第7课 智能宝宝学走路

第8课 高高兴兴转起来

第9课 小小舞蹈家

第10课 文艺演出显身手

第11课 碰碰撞撞走起来

第12课 巧避障碍物

第13课 喜欢光明朝前走

第14课 自由行走好开怀

第15课 绕木行走

篇8: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之我见

一、上课伊始, 采用合适的导入

合适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 也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 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 上课伊始, 我们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当然,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 比如故事导入、讨论导入、音乐导入、示范导入或者谈话导入等。不论是哪一种导入的方法, 只要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都可以称之为合适的好的导入方法。因为导入只能占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的时间, 不能因此改变了教学的主体, 所以, 我们在设计导入的时候, 一般都是采取短小精悍、极其独特或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更强烈的效果。

二、告诉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的目标,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和其他的科目是一样的, 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 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 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 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用准确精炼而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语言,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的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 告知学生学习目标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要把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上, 便于学生记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一点, 因此可以采取口头宣誓的方式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三、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的了解

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 什么类型的人来学习, 无一例外地都要对学习内容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同样如此。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也可以由教师出示问答题, 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一般来说, 初步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技能, 学习这些知识或技能需要做哪些课前的准备工作, 学习这些内容有怎样的价值等等。学生在初步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 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给予讲解和示范

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学生经过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 教师就要对知识给予详细而精准的讲解和示范,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讲解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一般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精准简练, 既要保证所讲解的内容是科学的, 又要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理解透彻。在示范时, 教师一定要按照科学的顺序安排示范动作, 并且尽量干净利落、清楚明白, 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的操作, 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动作步骤。而关于讲解和示范的关系方面, 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在前面都可以, 二者同时进行也可以, 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就可以。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之后, 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仅仅通过听和看, 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这一知识或者技能, 还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的实践, 学生不仅可以完全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一般的步骤学生可以独自完成, 当遇到自己有疑问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 不能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的姿态, 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指正。如果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师就可以下放自己的权利, 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制作出独树一帜的作品, 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技能, 从而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六、课后重视讲评和总结

学生操作完成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讲评。比如,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评, 讲出作品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值得提倡和保持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让学生对劳动的成果有正确的认识, 有益于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认识的提升,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讲评之后, 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主要是让学生说明自己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 既要有知识层面的, 也要有思想层面的。通过教师讲评和学生总结,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促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并且还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9: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存困境

1.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孩子到家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家务,有的连拿碗盛饭这样的小事都不需要自己动手。这一方面是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粗手笨脚,不如自己伸伸手;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家庭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分数。虽然媒体经常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离开家庭就无法生活而不得不退学的报道,但有些家长总认为那是别人家的事,离自己的孩子太遥远,常在有意无意中忽略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还有的家长把让孩子劳动当成孩子调皮或考试没考好的惩罚,导致孩子对劳技教育生出反感情绪。

2.学生在学校疏于接受劳动技术教育。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学校考虑安全问题,因此除了让孩子值日外,学校很少让孩子进行其他劳动。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偶尔参加值日或班级劳动,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或迫于老师的压力而不得不劳动,到了家中就变成“小皇帝”,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能做,导致一些基本的家政类劳动和初步的技术类劳动也不能动手。

二加强劳技教育的对策

1.帮助家长认识劳技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的评价和态度的偏差会对子女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和家访等手段向家长广泛宣传劳技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重视让孩子接受一定的劳技方面的训练。让家长认识到,那种让孩子轻视劳动,不想让孩子劳动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终将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现在有很多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已经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是名校出来的大学生也是如此。这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相反,一些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很容易就业,尤其是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已成为国家紧缺的人才。因此,为了国家的将来,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劳技教育。

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接受广泛的劳动技术教育。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接受劳动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家庭中的劳技教育就是让孩子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成员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的习惯,让孩子了解、掌握一定的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技能。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让学生学好《劳动技术》课本上的有关知识之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适当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田去参观、实践,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既有一定的劳动习惯,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劳技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特长,这是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严格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确定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应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體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对劳动技术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沟通联系工作,构建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支持系统。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凤凰洲小学)

篇10: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二、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城区,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

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

三、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

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篇11: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四班的劳动课。大部分同学对劳动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新改教材的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得有趣的知识。劳动课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劳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劳动课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能力。更可贵的是原来不喜欢劳动的同学,现在劳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所以开设劳动课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不足

成绩:

1、通过本册劳动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和热爱家务劳动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洗毛衣,毛裤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3、学会一些简单的毛衣编制的方法。

4、让学生了解选购商品和其他日用品食品的一般知识,学会识别的商品和食品,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

5、指导学生了解房间布置的一般常识,学会布置房间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6、使学生了解存放衣服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7、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初步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

8、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录音机及用途,学会使用盒式磁带录音机,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电器的良好习惯。

9、让学生认识和初步学会盆载葡萄的扦插方法,培养学生爱工具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

10、结合教材的内容, 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1、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12、及时家访,家校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如:《包水饺》《做馒头》等需要家长的教导,监督。

13、开展劳动实践课,要以强化趣味性,以劳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毛衣编织针法》《毛线编织钱包》。

14、劳动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 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师必须善于引导,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认识的需要,同时不断地设疑、激疑,若是实践操作课,教师同样也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

16、劳动课中的活动化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17、劳动能模拟日常生活情景,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的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前那种靠机械记忆,被动接受获得知识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获取与巩固。如《房间的布置》《微波炉的运用 》《包水饺》《做馒头》

18、通过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如:《维修课桌凳》《盆栽葡萄》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每一次活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只有地与人的交往中,学生的人格才能不断地完善。

不足:

通过活动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努力不够。如:《维修课桌凳》《盆栽葡萄》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每一次活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只有地与人的交往中,学生的人格才能不断地完善。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搞好班级工作 的关键,应做到家长的支持帮助,本学期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促进落后生的学习成绩,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2、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因 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养成检验,验算的习惯、爱科学、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思想品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5、结合教材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好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激励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渗透教育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6、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搞好班级工作 的关键,应做到家长的支持帮助,本学期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促进落后生的学习成绩,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篇12: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篇13: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一、存在问题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有了劳动, 才有人类的产生、人类的发展。如今, 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要求我们把现代科学生产技术引进学校, 把学与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 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 既能动脑又能动手, 为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下基础。由于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 劳动与技术教育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时, 注重学校的办学条件“软硬件”, 语、数、外等学科的统考成绩, 竞赛获奖成果, 没有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评估的项目。基层中小学往往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在课表上, 应付检查, 遇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时就改上其他课。即使有开课, 教学手段也陈旧单一, 教学内容与学生和学校生活实际脱节, 课堂管理松散, 理论教学走过场, 无明确目标和计划, 随意性大。

2.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师资水平偏低。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师都是兼职的, 而且经常是让年龄大的, 身体不好的, 需要照顾的教师教这门课程, 普遍存在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不熟悉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 对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问题, 更是难以解决, 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 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欠缺。

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设施, 但目前众多学校普遍缺乏经费, 在物理、化学等主科的实验经费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 更是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需求撇在一边, 导致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纲要上规定的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开展。

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材开发滞后。

从教材内容看, 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能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写劳技校本教材, 不仅数量少, 而且质量不高, 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潜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5. 劳动与技术方面的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劳技方面的督导评估权重比例小, 学校对劳技教师评价没有明确的准则, 教师职称的评聘相对困难, 使得现有劳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队伍不稳定, 优秀的劳技教师更少, 严重地影响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化发展。

6.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比较薄弱。

有些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劳技教师, 许多学校还未成立劳技教研组。教师进修学校 (院) , 教育学院大多没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研员, 教研活动少, 更未进行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

二、问题的原因

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强烈, 在升学压力和教育功利思想下, 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对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偏见, 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新课改预期有较大差距,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学校对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学校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考试科目中, 升学率被视为办学的重要指标,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它的重要性, 对它缺乏关心与指导, 劳动与技术课被逐渐边缘化。

2. 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当作考核学校的标尺, 热衷培植重点学校, 缺乏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硬性规划、措施和督导评估机制, 没有及时建立和落实新课改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教师激励政策, 对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期望值不高。

3. 教师的课程理念理解错误。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然而很多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 把劳动与技术课程仅仅看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把它当作“文本课程”来对待”, 忽视其“体验课程”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单一讲解或课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没有提供及时、必要的技术指导, 很少关注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 很难实现教学创新。

4. 家长忽视劳动与技术教育。

新课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实践表明,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 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 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更需要具备现代化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素养、能应对未来社会生活挑战的广大劳动者。”然而大多数家长对劳动有片面认识, 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他们, 他们追求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漠然或放任自流。

5.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形式单一。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 培训周期短, 交流机会少, 缺乏课题研究的训练和专业引领的机会, 受训教师无法深刻地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精神。

三、对策

劳动与技术教育受时代背景、历史传统、政策法规、教育体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社会性课题, 需采取以下措施整合校内外一切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1. 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

我们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真正意识到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 并认真落实好。

2. 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种政策规章;学校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查, 并形成制度;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不断完善评估督导方案, 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权重比例,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全程监控, 促进学校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3. 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 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 要从现有教师中挑选既热爱劳动与技术教育, 动手实践能力强, 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 (院) 及各级的教育学院应发挥自身的优势, 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与保障, 并配置劳动与技术教育教研员, 开展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各级教研员不仅要为当地学校和教师提供业务指导, 而且必须协助各级教研部门做好当地或所在片区学校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协作及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与培训工作应根据培训对象、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方式, 培训方式应多种多样, 可以尝试讲座, 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

4. 加大劳动与技术教育设备、设施投入。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设备、设施, 劳动与技术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 学校要多方争取资金,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投入一定的资金, 设立专用教室并添置必要的设备,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经验性的和实践性的课程, 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体验, 需要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社会和生活, 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经验的基础上, 强调的是学生的亲历亲为。因此, 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学校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学校应坚持经济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资源, 使之成为促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和保证。

6. 逐步提高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兴趣。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尝试心理, 设计不同的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年级差异的劳动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将知识理论和实践劳动相结合, 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及体验性的试验实践活动, 努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产生自信、自尊和自豪感, 并使这种情感迁移到技术学习上, 还要把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致力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结教学规律, 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方法, 把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的渴求变成中小学生的自觉需要, 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学习中。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 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只要我们提高认识, 切实解决好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必将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目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针对这些问题, 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洪明, 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323-324.

[2]颜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7) :49-50.

[3]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3) :145-146.

篇14:上期小学劳动与技术工作总结

我曾在山区、坝区、城区小学任教过,所在学校都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地。山区学校的种植地有坡地和菜园。坡地师生一起种干粮出售,所得贴补学校办公费用;菜园,教师种蔬菜解决自给。因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对坡地很少管理,收成极少,有的坡地干脆让其荒芜。山区教师买蔬菜不方便,只能自种自给,所以对菜地相对较投入。

城区小学,校园内和围墙外虽也有部分用地,但大多未很好利用。

坝区乡村学校有水田和菜地。水田承租给邻近农户,菜园各班管理或教师自己种,种出的蔬菜或自用或卖给学校食堂。

因统测监考或学校间的一些活动,我也到过其他小学。各小学对种植地的开发和利用大体相似,都叫“学校的菜园”,“学校的田”,很少有叫勤工俭学地或学农基地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但这些在我们乡村学校落实并不到位,学校教学以语、数为中心,劳动技术等非统考科目只要课程表上排有就行,学不学,学得怎样,很少检查。虽然学校有规定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但并不严格监查和落实。

推进素质教育只是社会的呼声,学校教学仍偏科。升学率成了学校的“重点工程”,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学生努力的方向。有了高升学率,学校有了先进奖牌,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教师有了“骨干”的名分,评优推先可以候选,晋职评级可以申请。学校抓好统考科目的教学管理,是打造“工程形象”的重中之重,劳技课这样的非统考科目是不在“工程”范围内的,学农基地被“休闲”,劳技课遭“冷遇”是不奇怪的。

二、应对的策略

受新一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五步培训法”培训教材内容的启发,我有如下建议。

1.重新开发利用学校种植地。学校历史遗留的“自留地”,近年来利用率极低,学校的水田因疏于地界管理,邻近农户“挪田趱埂”,面积渐渐萎缩。学校应协商当地村委会,重新分明地界,组织学生翻耕、栽种,让其成为真正的学农基地。教师零乱种用的地,应由学校统一收回,规划管理,绿化美化,该种草的种草,该栽花的栽花,该植树的植树,为学校增添一抹绿,美化环境。虽然农村小学办学经费紧缺,所用所需得靠上级主管部门拨给,但学校也不必事事依靠政府,绿化费用,学校挤挤攒攒可解决部分。

2.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相结合。笔者曾带领小学生在烈日下翻耕过坡地,到远离学校两公里外的小河里捞捡过卵石铺路,在山脚的硬石上扩路,砍伐过树枝……深感乡村孩子钟情于劳动,在劳动中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没一人退缩。我想,学生对劳动感兴趣,这是我们劳动技术课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农村小学学生对农事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学农基地同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灌输农科知识,记录身边农作物四时的生长规律,种子从入土到生根发芽的周期,从抽穗到收获的时段,地膜与非地膜种植的功效比较,农家肥与有机肥作用的对比等一系列农科知识。提升学生祖辈留下的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许,多年后,这些知识会点燃他们改进农业技术的热情,诸如烤烟的“漂浮育苗”、“双龙出海”式插秧,会在他们的智慧中创新,带来丰产。

3.树立新的课程观。农村学校的孩子,靠读书求学跳出“农门”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要回到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他们今后农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农科技能及知识尤其不可忽视。在重统考科目教学的同时,不可丢弃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学农基地与劳技课的结合,企盼的不是培养农科专家,更多的是全面发展的普通劳动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农业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为未来的新型农民“播好种,育好苗”。

因此,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挖掘课程资源。用好学农基地这个农村小学特有的资源。农村学生除读书外亲历得最多的是农事,学校就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开辟学生实践的“乐土”。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本着劳动与技术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主动地开挖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常常出现学生逃学躲课的现象。他们对读书不感兴趣,老感到学校里没有自由,宁可忍受教师的重罚,家长的责打,也要到稻堆、沟渠玩耍。按理说,学校同龄的孩子多,伙伴多,应该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而这相反的现象说明我们学校、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挖掘农村孩子生活学习必备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让学生人人愿学,乐学,学好。

作者单位 云南省姚安县蛉丰小学

上一篇:传统革命教案下一篇:2024年度SRIP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