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2024-06-27

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通用7篇)

篇1: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作者/山东 于丽华

【文题】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无一不需要人们面对。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展示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信念,抒发真情实感,也可阐释你的思想观点,或编写故事、寓言等,不得少于600字。

【构思导引】

这是一个独词式命题作文,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面对”,即“直面,不回避”。其次要确定“面对”的主语范围,可以是“我”“我们”,也可以是身边人、历史名人,还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再次要确定“面对”的对象,大而言之可以是自然、社会、人生、环境、历史、战争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人、事、景、物,或个人经历。具体而言,需面对的内容有成功、失败、挫折、荣誉、机遇、挑战、诱惑、考验、选择、青春期、美好的事物、丑陋的现象等。

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童话、散文皆可,甚至可以尝试日记体、书信体、电视访谈录、演讲稿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文体,立意都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都应展示真情实感,或阐述明确的观点。

构思一:以“自己或亲人的经历”为内容,再现难忘的细节,展示真情实感。

如以“我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打击”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开头开门见山: “成长路上的风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接着分别叙述自己面对生活“风雨”的片段:演讲比赛失败、竞选班长落选等。结尾呼应开头:成长路上的风雨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要勇敢面对,雨季过后就是阳光明媚的美好未来。

还可以叙写父亲面对经商中的一次次失败,是如何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叙写母亲面对与奶奶的一系列矛盾,是如何运用智慧巧妙化解的;叙写爷爷面对退休后的寂寞与孤独,是如何组建“老年京剧票友协会”,老有所乐的……亲人们面对生活的态度,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智慧,这些素材驾驭起来应该得心应手。

构思二:以“他人或他物的经历”为素材。

如以“3个舞蹈爱好者的传奇经历”为内容写一篇小小说。3位患有疾病的花甲老太,出于对舞蹈的共同爱好,成立了一个名叫“180”(3人的年龄相加之和)的组合。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她们笑对疾病,坚持苦练,不仅学会了探戈、拉丁,甚至能跳优美的芭蕾,最终获得老年舞蹈大赛的冠军。结尾抒发感悟:乐观面对生活,才能活出精彩人生。写此类文章,不能单纯以旁观者的身份叙写他人的生活,还必须融入自己的情感或感悟。

还可以动植物为主人公写童话或散文。如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就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一棵行道树每天面对汽车尾气、城市浮尘奉献终生的散文。不妨模仿此文,运用象征手法,展现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磨难的。

构思三:以“人类(或我们)面对生活万象”为内容。

碰瓷现象、交通肇事逃逸、毒胶囊、雾霾天气等,是每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你善于思考,可从这些生活万象中思考如何面对“责任”“生命”“环保”“食品安全”等,并以此为主旨,把见解和感悟诉诸笔端。

例如: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写议论文。开头简洁引述中国式过马路的新闻报道。接着针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展开议论,指出原因: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再联系实际,将中国人与欧美人面对红灯时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阐述“应提高国民规则意识”的中心。结尾总结并发出呼吁:面对红灯,请您止步。“中国式过马路”可以休矣。

还可以写电视访谈录。节目主持人以“雾霾来了”为话题,组织各界人士座谈,谈谈面对雾霾天气的做法和建议。

这样的选材和立意,紧扣时代脉搏,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构思四:以“名人经历”为素材。

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在遇到挫折、苦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可以他们的典型事例为素材,构思议论性散文,或以他们的经历为基础,大胆想象,穿越时空,构思小小说,再现彼时彼景。

例如以“勇敢面对苦难”为内容写议论性散文。开头: “当苦难来临时,是逃避还是面对?真正的强者是勇于面对困难的人。”中间选取几个名人事例:海伦面对盲聋哑的现实,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唤起世人对生活的热爱;史铁生面对疾病的轮番袭击,留下了《我与地坛》的人生思考;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儿孟佩杰面对养母瘫痪在床、养父离家出走的残酷命运,回报以微笑,带着母亲上大学,感动了所有人。结尾: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畏惧,不退缩,努力寻找快乐的出路,才是生活的强者。

也可以昭君出塞为素材,大胆补白,穿越时空,写一篇小小说《昭君泪》,展示王昭君离别亲人和家园的心理历程。

【针刺文】

梦断雅典

【俄】霍尔金娜

世界轰然崩溃了。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掉了下来。脑海中似乎一片空白,我没有了时间感。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耳边突然安静下来。

动作结束了,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我从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练员、运动员、记者身边走过,没看他们一眼,也没回答任何问题。我坐上了赛场外的第一辆班车。我失去了一切。

全球观众大概都惊呆了,他们看到的是我停止了动作,不知去向,而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在今天的高低杠比赛中,我一直有种不好的感觉:过一秒钟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我突然意识到是赛方给的准备时间不够。按惯例我应该有充裕的时间仔细回想每个动作、熟悉器械,但比赛开始的绿灯突然亮了,我不得不中断准备,仓促地开始了比赛。然而,高低杠这一项目,是容不得仓促的。一个动作不标准,就可能落下终身残废。当时,是内心的平静和惯有的谨慎救了我。前半段动作我得心应手,当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摆动作时,我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好像我会掉下去,那么我将终身残废。不,我不能这样!我松开了手指,软绵绵地落地了。

做梦都没想到,我的雅典之旅会这样收场……但我没有绝望,毕竟这只是翻过了人生的一页而已。我知道,今天的比赛一结束,我的运动生涯也将画上句号。回到房间,我喝下一小杯白兰地,庆祝一切都过去了,我仍然活着,并且很健康。我卸了妆,蒸了桑拿,点上蜡烛,放起音乐,开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不久,家人和朋友赶到了,他们看到我安好,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我们驾车去了一处别墅,风景美得难以形容,桌上摆满我最喜爱的地中海菜肴,大家为我曾经的成绩和经受的考验举杯。朋友们簇拥着我,纵使我再坚强,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直到天明。过去数年间的磨难、承受的压力都得到了宣泄,朋友们都用理解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内心变得非常轻松,如同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从早到晚在喜欢的蹦床上跳来跳去。那天晚上,在充满浪漫的别墅里,我意识到我人生中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赏析】

文章叙述的是在雅典奥运会高低杠比赛后,霍尔金娜面对落杠放弃比赛的心理历程。面对失败,大多数人会表现得非常沮丧、懊恼,霍尔金娜却冷静、理智、坦然、自信、乐观。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她为了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没有坚持,选择放弃,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她迈向新生活的优雅起点。她是一场比赛的失败者,却是人生的胜利者。只要拥有健康,那么,有什么精彩不能重现,什么幸福不能酝酿呢?

【佳作展示一】

面对

海阳市新元中学 于一夫

面对那声啼哭,我不再从容;面对家人的喜悦,我却有说不出的忧伤;面对弟弟的出世,我不知所措。

那天一踏进家门,满脸乐开了花的奶奶喜滋滋地告诉我: “你有小弟弟了。”我全身一震,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从小我就是家里说一不二的公主,被宠为掌上明珠,我怎么会允许有个弟弟与我分享父母的爱呢?我冲奶奶吼道: “不,我不要弟弟!”一阵心痛来得是那样猝不及防,泪水肆无忌惮地向外涌着,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我偷偷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弟弟,只觉得他奇丑无比,看着家人像对待皇太子般簇拥着弟弟,听着他们的夸赞,我暗暗地骂道: “虚伪!”我转身跑回自己的房间,蜷缩在床上伤心地啜泣,外面的热闹不属于我。我像一只被遗弃的小猫,无人理睬,渐渐地,我累了,孤独、寂寞一起袭来……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走了进来,他轻轻地问: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弟弟?”“因为他会抢走我的玩具和零食,有了他,你们就不会再爱我了。”我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爸爸摸摸我的.头,说: “傻闺女,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宝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我抬起头,问: “真的?” “真的。” “拉钩,一言为定。”我破涕为笑。而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果然没有因为弟弟而忽略我,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再次趴在弟弟的床边,竞发现他还是蛮可爱的: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我忍不住摸摸他的脸颊,竞深深爱上了这个肉乎乎的小家伙。之后的日子,我用我的爱照顾他,他用他的笑回报我。

面对小弟弟,我学会了包容和分享,学会了关心照顾别人,我不再是自私的孩子了。那声啼哭并不预示着爱的分割,而是幸福的开始,小弟弟是上天给我送来的快乐天使。

【点评】

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一开始对弟弟的敌视,到逐渐接受,以致最后的喜爱,很有层次。弟弟的出世让我学会了包容和分享,全文以小见大,立意新颖。

【佳作展示二】

面对

一考生

世界上有一种花朵永远不会凋谢,那就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分南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盛放。

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以苦为乐,成为民族的脊梁。

一个西北,一个海南,身处异地,却有着相同的信念。隐姓埋名,只为新中国两弹事业的发展;躬临稻田,只为种出高产水稻。一个身受辐射,却无怨无悔;一个烈日暴晒,却乐在其中。艰苦的日子,辛苦的劳动,他们始终微笑着面对,用坚定的信念撑起事业的蓝天。

伟哉!邓稼先,大西北的狂风为你呐喊助威!壮哉,袁隆平,稻田里的蛙鸣为你而歌。

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不畏困难,树起人生的丰碑。

与轮精为伴,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动,但轮椅固定的只是他们的肉体,他们灵魂飞翔于精神的天堂。张海迪,用微笑向社会传递着自己的名片,她坦然面对高位截瘫,勇敢接受命运挑战;霍金,用能动的手指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微笑着敲击键盘,终著成不朽的《时间简史》。

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微笑着面对生活。倘若没有微笑,张海迪是何人,无人知晓,倘若没有微笑,霍金也只是轮椅上的“思想者”罢了。

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逆境中不屈,写就史诗般的大作。

被贬黄州,却仍微笑,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恬淡中彰显洒脱。不被重用,离开长安,他却吟咏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里,成就“诗仙”的美名。

苏轼、李白,微笑着面对逆境,在举世皆浊的时代,写出了不朽的诗篇。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要微笑着面对,人生定会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点评】

开篇用比喻引出话题“微笑着面对生活”,接着分层次进行分析: “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为民族的脊梁”“微笑着面对生活,树起人生的丰碑”“微笑着面对生活,写就史诗般的大作”,并运用邓稼先、袁隆平、张海迪、霍金、苏轼、李白的事例进行论证。层次清晰,论证充分,事例丰富,语言优美;诗句的灵活运用,长短句的结合,使文章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篇2: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命题作文“角落”构思演练

作者/河南丁永辉

[文题]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角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房屋等两墙交接处之一隅,亦泛指类似墙的东西相接处的凹角或方形物件的一角。角落比较偏僻,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由此可以引申为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视的人或物等。”可就此解释联系现实,进行立意:

实写:

可写角落里微小的蜘蛛辛勤织网捕捉昆虫,感悟只要生命不息,就要追求不止;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坐在教室的角落,似乎被老师和同学遗忘了……

虚写:

社会的角落:农民工处于社会的角落;空巢老人处于社会的角落;留守儿童处于社会的角落;流浪、行乞者处于社会的角落;非洲难民处于世界的角落;在利益的诱惑下丧失的诚信、道德、责任处于文明的角落……

对待角落的态度:

角落也很“明媚”:清洁工人处于都市的各个角落,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他们使角落阳光明媚;苏轼,被流放海南,处于人生的角落,但他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开朗乐观,造福一方,给偏远的海南带来明媚的阳光;大山深处的孩子,处于社会的角落,但他们自强不息,用双手谱写了绚丽人生……

关注角落,世界才更加和谐:常回家看看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城市多些包容是对流浪、行乞者的关注;提高全民素养是对失落的道德文明的关注……

[素材呈现]

博物馆与乡村学校增减对比值得反思

据“新华网”11月21日报道:近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传出消息: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去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

与目前全国平均3天多就增加一座博物馆相对应的,是不久前的一份调查报告:到,我国农村平均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素材点金]

“几乎每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平均3天多就增加一座博物馆”,这鲜明对比折射出的是我们对未来与历史迥然不同的态度。文化,固然需要保护,但对博物馆的态度,归根结底是对历史的态度;而对教育的投入、对学校的态度,才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态度。

辍学孩子闷死垃圾箱

20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5个孩子死在垃圾箱里的消息牵动人心。2012年11月20日,贵州省毕节市有关部门公布这一事故的调查结果,这5名10岁左右的男童是七星关区擦枪岩村的辍学孩子,他们相约离家,流浪3周后因在垃圾箱中点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死。5个孩子辍学后曾多次出走,他们的家长或外出务工或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理。

[素材点金]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资源和财富不能集中于少数阶层或者某些特殊领域,只有这样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才能为广大人民惠享,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5个本该享受教育的孩子闷死在垃圾箱里,折射出的是对教育投入过少的现实及当地民政部门对处于社会角落中弱势群体的漠视。

公交车拒载“拾荒老人”

8月,一段公交车拒载拾荒老人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本网网 )视频中,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几个大塑料袋,站在公交车后门附近。身着蓝色长袖衬衫的驾驶员和一名白衣男子正同老人吵架,称袋子内都是垃圾,影响乘客坐车,要他下车。驱赶未遂后,驾驶员启动车辆。可刚过一站,白衣男子就强行将老人的袋子扔下公交车,并扬长而去。老人匆忙下车捡起散落的物品。

据“中新网”2012年9月18日报道:近日福州123路公交车拒载一名拾荒老人,车上乘客让老人上车后,司机反而弃车而去。全车乘客只能换乘另一辆公交车,有热心乘客还帮助老人把东西拿到这辆车上。谁知老人还没上车,车就开动了,大家都说老人还没上车呢!司机却说: “捡垃圾的,谁会让他上来!”

[素材点金]

公交车上的文明,首先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上,所以无论是缺少人文关怀的公交司机,还是缺少公德之心的乘客,在将拾荒老人赶下车的同时,也赶走了我们的城市文明。

北京环卫工捡到钱包耗时半个月寻找失主

经文中,43岁,河南人;潘发明,50岁,四川人。两人于来到北京西城区月坛绿化队工作。2012年11月20日上午,潘发明在北京儿童医院附近清扫落叶时在草丛中发现一个钱包,由于识字不多,潘发明叫来一旁的工友经文中帮忙辨认。这个钱包里有1000瑞尔的柬埔寨现金、2张工商银行卡、1张身份证、l张商通卡和商场会员卡若干。经文中说: “当时我只想到失主丢了钱包肯定很着急,补办证件和银行卡会很麻烦。”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两人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多次寻找失主,但均未找到,后经文中打114查询失主的联系方式,但结果是查无此人。

12月3日,经文中再次翻开钱包,发现隔层里有很多名片。 “只能打名片上的电话试试了。”经文中说,幸运的是,电话打到了失主曹女士所在公司的经理那里,他们联系到了曹女士。12月4日,两人将拾到半个月的钱包送到了曹女士手中。

[素材点金]

两个普通环卫工人,也许经济很拮据,但捡到钱包后没有据为已有,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耗时半个月寻找失主,这种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角落“中的“明媚”,也看到了都市文明前进的步伐!

[佳作展示一]

角落

一考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许多处于角落中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关注角落,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有一群人,他们沿袭了世间最古老的职业,面朝黄土的背影刻画出他们朴实的形象,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土地上,站成了永恒。他们的名字叫――农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尺度也悄然变化,我们羡慕富丽堂皇之美,却不知日照农田的绚烂; “奥斯卡”颁给杰出演员, “诺贝尔”颁给优秀科学家,有谁为农民颁奖,有谁给农民掌声?

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角落里的他们吧!在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我看到了辛勤的汗水,感受到了泥土的情怀。

有一群人,他们出生后就被父母交给了爷爷奶奶,他们是留守儿童。对他们来说,父母只是电话里的`声音,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和父母吃上一顿团圆饭……

可是,他们只能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中成长,养成了固执任性、自卑孤僻、郁郁寡欢的性格。于是他们吸烟喝酒、打架斗殴、逃学上网,甚至偷盗赌博、敲诈勒索……

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角落里的他们吧!用长远眼光看社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促进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因为他们同样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还有一群人,他们佝偻着背,拖着破烂不堪的蛇皮袋,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垃圾箱间,他们是拾荒者。没有豪宅,没有华服,只有粗糙的双手,和装满了大大小小废弃物品的袋子。

很多人可能不屑于他们的职业,不屑于他们的卑微。可是,每每看到他们,总能感到他们身上的人格尊严,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他们活得很有骨气!

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角落里的他们吧!正是有了这些拾荒者,才让很多物品得以回收,很多资源不被浪费。

每一种职业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每个个体都有不可复制的特性!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角落里的他们吧!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世界因关注角落而更加和谐。

[点评]

文章选取农民、留守儿童、拾荒者这三个特殊群体,选材典型而又极具现实意义。在行文上,采用并列式结构,内容严谨、思路清晰。在立意上,呼唤关注他们、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可谓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佳作展示二]

角落

一考生

白露刚过,中秋已近。浓郁的秋意、喜庆的气氛瞬间充满了整个世界。我摇下车窗,秋风拂来,此刻,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敬老院,飞向她身边,飞向那颗寂寞的心。

望着窗外倒退的景色,思绪随之幻化成了怀旧电影,分割成了段段胶片。她是爸爸的奶奶,是个地地道道裹小脚的封建社会的童养媳。老太太一手把儿孙们带大,老来晚景却颇为凄凉。好在还有老爸惦记她,不时去看望,这似乎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初见她时我还小,是在爸爸为她办的寿宴上。亲戚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贺寿,席间交流热烈,不外是股市涨跌、谁家孩子用功、房价变动,等等,听得我云里雾里。妈妈拉了拉我,顺着妈妈的视线我看向了“主角”,她身着红棉袄,静静地坐在上位,两眼茫然地看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似乎浑然不觉,好像是被供奉着的佛。看到这情景,我心中不免有些凄凉。“馨怡,我们去陪陪她。”随妈妈来到她面前,简单做了介绍,一提及爸爸的名字,她的双眸倏地亮起。整个宴会,我们都陪着她聊天,她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很紧很疼,却很温暖。

五年级时去乡下看她,她陪我到鱼塘抓虾;预备年级时去乡下扫墓,她陪我看老牛耕田。记忆中,老太太是懦弱的、善良的、孤独的。她只会不断地告诉我,要听话,要一家和睦,仿佛她对自己被亲人漠视一点儿也不在意,还一味地求佛保佑他们。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我几乎忘记了她。时隔多年,我已是高中生。这次中秋,妈妈提议去看她,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景重新涌现,我心中欢喜却也内疚。

车缓缓驶入了小区深处,周围分外安静,散发着清冷的气息。我随着爸爸妈妈走向一栋矮楼。院子里,老人们零散地坐着,都抬头看,似乎吃惊这里竟来了客人。来到三楼,爸爸推开了一间屋子。里面静静的,5张床铺空荡荡的,角落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缩在椅子里。 “奶奶,我们来看你了。 ”她睁大混浊的眼,握着爸爸的手,又打又哭。我的心顿时翻江倒海,眼睛红了。 “老太太……”我控制着情绪,颤抖地问候,等待她像以往一样抓着我的手。然而她只是专注地看着爸爸,接着拉着爸爸妈妈往床铺挪了挪,放轻了声说话,仿佛我是陌生人。

她不记得我了!抬起头,望着窗外落叶飞旋而下,孤零零地落地,心中瞬间涌起了被遗弃的失落感,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吗?惩罚我没有孝心,这么多年不来看她? “馨怡!馨怡!”多么熟悉的声音!转身,我的手臂已被紧紧攥住,依旧是那熟悉的力道,熟悉的温暖。老太太摇着我的手臂, “乖乖,长大了,出落成大姑娘了!我认不出你了,认不出你了……”我握住她的手,不知是委屈还是自责,泪水夺眶而出。一瞬间,我似乎体会到了爱被抛弃在角落的感觉――失落与无助!

夕阳西下,车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爸爸,我们留下来吧。”走到车前的那一刻,我突然站住, “我们陪老太太过完中秋再走吧! ”爸爸妈妈静静地看着我,相视一笑……

那一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轮满月。

[点评]

篇3:命题作文“面对”构思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蓝蓝的天空中, 几只鸟儿忽上忽下, 忽左忽右, 画出道道美丽的弧线。

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氢气球, 五颜六色, 异常美丽。但氢气球只有在风儿经过时才会浮动。

于是, 鸟儿就飞到了氢气球的身边。

氢气球啊, 你是美丽的, 可你却是不自由的。一只鸟儿说。

不, 我是自由的。氢气球摆着五彩斑斓的头说。

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另一只鸟儿大声道。

不, 你错了, 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 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

氢气球把鸟儿说得哑口无言。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二、构思导引

寓言型材料, 含义常常含而不露, 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 则得到的仅是肤浅的认识, 若要参透其中的深层哲理, 就要善于类比, 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 深入挖掘材料内涵。

此则寓言材料内容涉及两个对象:一是鸟儿, 一是氢气球。在鸟儿看来, 那根“线”缚住了氢气球美丽的身体, 氢气球是不自由的, 而在氢气球看来, 自己是自由的, 非但自由, 还恰恰因为那根线的存在, 自己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线”是“生命之根”。整合这些信息, 可以从“何为真正的自由”、“束缚与自由”、“生命之根”等方面立意。

1. 何为真正的自由:

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是当下的时髦字眼, 人人都向往自由。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没有线牵绊的氢气球, 不断升向高空, 当橡胶承受不了内压的时候, 就会爆炸;不断升空的氢气球还可能会影响航空飞行, 甚至会导致机毁人亡的特大恶性事故。这样的自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吗?由此看来, 自由是有条件的, 也是需要一定束缚的。

2. 束缚与自由:

可以从二者关系入手, 准确阐明二者关系:自由离不开束缚, 束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

3. 生命之根:

“根”含有维系、依托、束缚之意, 它可以是异乡求知的学子那一份魂牵梦萦的亲情, 漂泊在外的游子那一缕难以割舍的乡愁, 也可以是芸芸众生赖以安定生活的法律条文、制度规范。

三、佳作示例一

生命需要束缚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 (2) 班丁晓凡

暖风抚摸着脸颊, 慵懒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难得摆脱学业束缚, 我一觉睡到中午。

打着呵欠, 穿着拖鞋, 我踱到井边打水洗脸。清凉的井水如玉一般, 掬起一捧洒在脸上, 顿觉睡意全无。我抬头, 看见奶奶在大门外面的田中劳作, 兴致顿生, 搭着拖鞋跑到田埂边。

春天的农村不仅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 还有一簇簇的蚕豆秧儿。奶奶便站在蚕豆田里忙活着。我踮起脚, 只见奶奶干燥开裂的手在灵巧地上下飞舞。奶奶站在一片绿色之中, 被蚕豆秧们欢乐地簇拥着。粗糙的手却仿佛是最伟大的钢琴家在琴键上肆意舞动, 微风拂过, 叶子婆娑, 仿佛便是她所弹奏的华章。

或许是蚕豆秧告诉了奶奶, 奶奶看见了我, 便招呼我先去填饱肚子, 但是我更好奇奶奶在做什么。奶奶说:“我在掐蚕豆刚长出的芽儿呢!”

我一听, 急了:“好好的, 就让它长呗, 干吗要把它掐掉?”此时, 婆娑的叶子仿佛是在哭泣, 在控诉。

奶奶拉起我的手, 老茧与死皮硌得我的手心生疼。她的脸上满是岁月的车轮碾过的痕迹, 清亮的眼神中闪着农人特有的睿智。她笑了, 抚摸着我的手, 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了。不知她是不是在笑我的幼稚, 我有些窝火, 想甩开她的手, 她笑着攥紧我的手说:“别急, 这芽儿要是不掐掉, 它就会疯长, 该结果的时候就没有力气了。那你秋天就没有炒蚕豆吃啦!”

我怔住了。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关于樱桃树的文章。那位文中的母亲在春天抽打樱桃树, 打落些许樱桃花, 就是为了束缚樱桃树过盛的长势, 这样才能收获更甜美的果实。这难道是同一个原理?不让蚕豆的生命肆意生长, 所以才将它的芽掐断, 将它的生命束缚, 并引向正途。

奶奶的手微微有些湿润, 带着植物的苦涩的气息。我知道那是蚕豆芽的汁液所浸染的。奶奶带着谅解的笑对我说:“别这么性急乱来, 要控制自己, 明白了吗?”我羞愧地点了点头。人与蚕豆在这一方面是一样的。束缚自己的生命, 才能更好地成长, 成才。

生命需要束缚, 被束缚的生命最终定会在生命的秋天硕果累累。

点评:优美的景物描写, 细致的人物刻画, 精当的抒情议论, 首尾的呼应、点题, 使得这篇文章诗意与理性兼备, 道理准确而鲜明, 不失为一篇记叙文佳作。

四、佳作示例二

自由离不开约束

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 (2) 班孙馨

河水蜿蜒, 正因有了岸的束缚才不至奔腾肆虐;园林精妙, 正因有了园艺工人的修剪才不至旁逸斜出。人生在世, 需有一定约束, 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需要制约, 只有这样, 自由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自由是一条溪流, 那么约束就是那岸堤。溪水在岸的制约中流出优美的姿态, 叮咚山林幽壑间, 映出西子的貌、二乔的容, 灌溉一方田地, 养育一方百姓, 留下千古美名。正是因为有了岸的束缚, 流水才得以蜿蜒千里, 滋养千年。同样, 约束是自由之根, 没有约束的自由会如无边泛滥的洪水, 只会带来灾害, 加以约束, 自由便会如平静的溪流, 给人送去幸福。

如果自由无所忌惮, 那后果只能是自取灭亡。鸟儿嘲笑被线拴住的氢气球没有自由, 殊不知那线正是气球的生命之根, 若无那根线的牵绊, 氢气球会直飞云霄, 虽然获得短暂的自由, 但不久便会炸破, 仅洒下片片美丽异常的碎片, 令人叹惋。美国赋予公民拥有枪支的自由, 可枪击案的频频发生, 让人们对这种自由产生畏惧, 尤其是近日一起校园枪击案, 二十多名儿童中枪身亡, 全世界为之震惊, 这种拥有枪支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没有法律的约束, 这种自由很可能成为个人情绪的极端发泄方式, 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可见, 自由还需约束定, 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才会拥有真正的意义。

自由与约束是鱼与水的关系, 只有鱼, 没有水, 鱼儿的生命力无法长久;只有水, 没有鱼, 有的只是缺乏生命力的一潭死寂。由此可知, 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 只有二者一齐发展, 才会对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 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 此时对自由的约束尤为重要, 这一点上, 我国的民主政治给我们作出正确的榜样。我国公民既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范, 正是这样, 我国的民主政治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人们才会真正享受到自由和权利给自身带来的利益。

自由不是绝对的, 它需要约束的存在, 只有如此, 自由才不失根基, 在约束的土壤中开出的自由之花才会含也富丽, 绽也堂皇!

篇4:漫画作文“空想与实干”构思演练

阅读下面的漫画,明确寓意,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选自丁聪漫画作品——《古趣图》)

【破题分析】

漫画材料的审题,必须是图画与文字兼顾,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揭示材料的深刻寓意。这幅漫画的画面主要由两位男士和一只大雁组成。天空一只大雁飞过,身上标有醒目的“机会”二字。地面上一名男士拉满弓,怒目圆睁,对同伴说:“炖着吃!”同伴左手提着弓,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毫不示弱:“烤着吃!”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从两人激烈的争论看,他们确实在“怎样吃”的问题上动了很多心思,想得很美,说不定早已馨香满口,正在独自享受着美味佳肴呢。但是,大雁尚在空中,而且正展翅高飞。大雁能否成为盘中美味,关键在于能否将它射下来。但是,头顶上的那只大雁眼看就要飞走了,这两位男士全然不顾,仍在争论不休。等到他们醒悟过来,只怕大雁早已无影无踪了。二人的美梦只能是空想而已。

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寓意:只是一味空想而不付诸行动,再好的理想也只能变成泡影了。只空想不实干,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材料的寓意来看,题目中蕴含着明显的辩证思维,适宜选择关系型话题构思谋篇,比如,“想和做”、“空想和实干”等。思维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如果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就会曲解题意,偏离中心。

【立意选择】

1.一味空想而不付诸行动,必将错失良机,抱憾终生;2.心动不如行动;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话题辨析】

如果从整体入手,则应全面阐释“想与做”的辩证关系,即“想”是“做”的必要前提,“做”是“想”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凡事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只“思”不“行”是空想家;只“行”不“思”是冒险家,二者都不可取。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心想事成,摘到理想的“果子”——这一立意应该是最佳立意了。如果从某一侧面切入,可以重点就“机会”这一话题铺展开来,阐释机会稍纵即逝,要时刻做好准备,莫让大好时机与我们失之交臂,须知“错过”也是一种“过错”。因此,倘若仅从“机遇”或“行动”某一方面立意,在一定程度上就难避偏题、离题之嫌了。

【精彩入题】

材料作文(当然包括看图作文),一般都应从材料入手,通过对材料的概括、提炼或摘录相关语句,引出自己的观点。古人强调文章开头要漂亮,即所谓“凤头”,所以,开头入题要快,并且力求富有文采,做到先声夺人。可以使用排比、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厚重感。请看以下几个精彩开头:

1.当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刻,你应立即许愿,而不是猜测它将会落到何地;当彩云飘过头顶的那一刻,你应快点欣赏,而不是遐想它将飘向何方;当大雁飞过天空的那一刻,你应快点将它射下,而不是盘算怎样烹饪;当机会来临的那一刻,你应紧紧抓住,而不是想象成功后怎样享乐……

2.莎士比亚说:“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罗曼·罗兰说:“从容不迫地谈道理是一件事,把思想付诸实行——尤其在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又是一件事。”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多时候机遇就像天上的流星,美丽而短暂,转瞬即逝。聪明的人会张开双臂,紧紧将它拥抱——因为心动不如行动。

例文1

都是空想惹的祸

陕西商南高中 张萌

机会就在天上飞,转瞬即逝不复回。

与其坐那空想成,不如现在开始追。

——题记

试看图中二位兄台,不觉让人连叹三声。当机会这只飞鸿悄然来临时,他们不是齐心协力赶紧把它射下来,而是争论着是“炖着吃”,还是“烤着吃”!显然,他们没有意识到机会的宝贵,没有意识到机会转瞬即逝,难以再来,这是多么可笑,多么悲哀!那只飞鸿竟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之际逃之夭夭,二位兄台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唉,都是空想惹的祸!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的,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是真真正正的实干家;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空想之辈绝不会被历史所铭记。

我一直很欣赏一个人,他是90后CEO——丁仕源。我一直在想,同为90后,为什么人家能真正活出生命的价值,成为年轻的CEO,掌管属于自己的公司,令万人仰慕呢?丁仕源的经历不一般,年纪轻轻就很有野心,他说:“有点野心并不是坏事。我承认自己是个有野心的人,我想做有品牌价值的娱乐大亨。”这绝对不是豪言壮语,夸夸其谈。为自己定下目标后,丁仕源没有在那空想,而是疯狂地工作,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上天很眷顾这些心怀理想的实干家,不断赐予他们以良机。在创业之路上,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机遇,丁仕源没有对未来之路空想,他及时抓住一丝一毫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终于,丁仕源以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万人敬仰的楷模。

蒙牛有句广告词:“有梦想就有可能”。不错,有梦想才有动力,才有希望。然而,梦想就像美丽的羽翼,如果不展翅高飞,永远别想翱翔于蓝天,傲视苍穹!因此,我更欣赏那句“心动不如行动”!要想摘取鲜美的果实就必须爬上树;要想欣赏美丽的日出就必须登上巅峰。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实干是成功的阶梯。没有实干,就没有中国航空母舰下水;没有实干,就没有神舟飞船上天;没有实干,就没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没有实干,就没有“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蓄势待发!

我曾经把“要面对朝阳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这句话当做座右铭。现在我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机遇时,不要像那两位仁兄一样痴痴空想,而要抓住机遇,挽弓先把飞鸿射,勿让机遇付水流。

点评:

这篇议论文紧扣材料要旨,层层递进,首尾圆合,一气呵成,表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敏锐和文思的酣畅灵动。由材料引出论点,干净利落。典型事例、名人警句、广告语信手拈来,交相辉映。排比、比喻等修辞格的使用,使文章更加靓丽多彩。对材料寓意高度浓缩的题记和最新热门素材(中国航空母舰下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蓄势待发)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本文的得分点主要在思想的深刻性和富有文采两个方面。

例文2

过早的“想法”

陕西商南高中 周颖

当流星划过夜空的一刻,你应立即许下愿心,而不是猜测它将会落到何地;当彩云飘过头顶的那一刻,你应快点尽情欣赏而不是想象它将飘至何方;当大雁飞过头顶的那一刻,你应拉满弓快点将它射下,而不是盘算将把它烹制成怎样的美味佳肴;当机会闪过的那一刻,你应紧紧抓住它,而不是幻想拥有机会后怎样贪图享受……是的,有些幼稚的想法,真的太早!

果断坚决的态度我们都应该具备,优柔寡断的习惯我们必须摒弃。竞争激烈,机会罕有,这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点。所以,我们只有抓住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不给未来留下任何遗憾。

花开花谢,明年还会再来;但是机会,这一次的错过可能会是一辈子的等待。一辈子,我们每个人都等不起!因此,要先抓住它,再利用它。是的,如果它被你错过了,溜走了,日后的你,脑海中只有它的影子,只留下美好的“回忆”。“回忆”之后,无限的悔恨挥之不去。那时的你,只能被泪水模糊了双眼,打湿了衣襟,憔悴了面容。

正如现在的我们一样,此时此刻,学习的大好机会就摆在我们面前。抓住它,分秒必争,埋头苦干,迎接我们的便是一片明媚的曙光。然而,有些人却永远地错过了!他们碌碌无为整日沉醉在“功成名就”后的万人仰慕之中,不能回归现实,飘飘欲仙。没有付出,没有行动,谈何收获,谈何成功,谈何享受!是啊,这些过早的“想法”要不得,切实的行动才是真。抓紧这一刻,去拿下它,赖着它,你,才有话说!

蜗牛不知疲倦地爬着,并没有想过会不会到达世外桃源,它只想尽力向前;雏鸟不畏艰险地试飞,并没有想过会不会自由翱翔于蓝天,它只想学会飞翔;春蚕不知日夜地吐丝,并没有想过会不会织出五彩的丝绸,它只想不虚此生;种子不停地吮吸着营养,并没有想过会不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它只想生长,生长……

倘若,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来了,第一时间去追逐它,拥有它。不要空想,实干为先!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如同拉满了弓瞄准了大雁一样,只有先把箭射出去,成功才有可能,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有一些“想法”固然很好,但若想入非非,过早陶醉在虚无缥缈的喜悦之中,则注定你会以失败而告终!

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文辞优美的散文。作者紧扣“空想与实干”构思谋篇,首尾照应,卒章显志。文章的最大亮点(即采分点)是文采斐然。开头运用排比尽情铺垫,水到渠成地亮明观点,可谓“凤头”。大量短句的使用,使得行文活泼、干练,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抑扬顿挫之感。卒读全文,既让人明了事理,又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可算做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例文3

该出手时就出手

陕西商南高中 王英

机会就是盘旋在我们头顶的猎物。机会来临时,我们应该果断出击,该出手时就出手。

——题记

漫画上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身上写着“机会”二字;而它的下方——地面上——一个人拉满了弓,另一个人手持弓箭,两人瞪大眼睛正激烈地争论着。眼看大眼就要飞走了,而这两人还在为“怎么吃”的问题争论不休。唉!可悲!可叹!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都在编织梦想与希冀,那么真实,又那么遥远;因为那只是内心的欲望,朦胧而又缥缈。它就像耀眼的星辰,如果你没有“敢上九天揽月”的勇气和毅力,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它就会永远悬挂在遥远的天空,可望而不可即。

收起遐想的思绪,你就会发现,现实是公正的,现实又是无情的:它给了我们好多机会,又让我们失去了好多机会。因此,我们只有时刻准备着,将每一次机会揽入怀中,你才能一步步踏入康庄大道,直达理想的顶峰。

徜徉于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抓住了机遇,成就了“履至尊而制六和”的壮举;武则天抓住了机遇,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孙中山抓住了机遇,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徜徉于历史长河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孟浩然仕途坎坷,只因为他错失良机。一次,大诗人王维邀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啊,但他却因为害怕躲在床底下。王维在玄宗面前举荐了孟浩然,玄宗大喜,于是召见了他。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有好好把握。当玄宗问起他的诗时,他脱口而出的竟是些怨天尤人之作,当诵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错失良机铸成大错!

机会来了,你不能看着它瞎想;你要奋起一搏,抓住它。

机会来了,你不能只是沉浸在想象成功后的虚无的喜悦之中,而是拉满弓,先将它射下来。

人们啊,请谨记:机会不会一直盘旋在你的头顶,你要勇敢果断,不自喜,不彷徨,该出手时就出手,将它稳稳收入囊中。

面对机会,你及时出手了吗?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结构完整。正反对比增强了论证力度,巧用歌词拟写标题,结尾以反问句作结令人深思。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体特征十分明显,论点鲜明,结构完整,大量论据的运用使得文章内容充实,这都是本文的得分点。如果能适当增加若干道理论据向纵深挖掘,一定会锦上添花。

篇5:命题作文“框”构思演练

命题作文“框”构思演练

作者/湖南 高星云

文题

以“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框”为独词,我们首先要把握“框”字义项。“框”主要有以下义项: (1)门窗四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架子:门框、墙框; (2)镶在器物的外围有支撑作用或保护作用的东西:画框、镜框; (3)加在器物或文字图片周围的圈儿:烈士照片四周有个黑框; (4)在文字、图片某处加上线条:重要的段落拿红笔框起来; (5)约束、限制:不要被旧的一套框住了手脚。

构思时,要学会发散性组词,可以通过添加法组词。组词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后加两种。 “框”字前加可以有(门)框、(墙)框、(画)框、(镜)框、思维之(框)、生命之(框)、(条条框)框等等, “框”字后加可以有框(住了手脚)、框(得太死)等等。然后在若干个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合你写的词语来写。

至于文体,写作要求已经规定:议论文或记叙文。具体写哪种文体,因人而异。

如果你掌握的是故事性较强的材料,就选择记叙文体。写记叙文,要考虑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你是从正面宣传肯定某种“框”,还是从反面否定某种“框”。

如果你对某种“框”表达自己的看法,就选择议论文体。写议论文,要考虑是热情赞颂,还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辩证剖析。注意从有形的框到无形的框的过渡。

总之,写什么“框”都行,关键要写出对“框”的感悟、体察、认知和思考。如命题作文“框”,有考生通篇以“门”点题,诚然,“门”和“框”有关联性,但两者并不全等,有偏题之嫌。

构思点拨

议论文:

以“框”为题,从框的本义“门窗的架子”切入, 由此可以想到做任何事都须先有框架,框架是成功的基础,框架是走向未来的规范,只有把握好这个准则、这个最基本的规范,才能不走弯路,走向成功。

以“框”为题,可以针对“‘门框’奢侈之风”发表看法,可按如下提纲来写:引论:列举种种“门框”的现象,切入话题;本论:先剖析这种“门框”产生的背景和危害,接着引导读者认识如何正确对待;结论:最后得出结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现象――剖析――引导――结论。

以“框”为题,针对当今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和孩子框得太死的现象思考,论述当下国内的中小学教育,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一味重视规矩教育,扼杀孩子天性,酿成高分低能的悲剧。可以探讨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危害,指出其根治方法。

以“框”为题,引论:针对某些国人因循守旧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打破思维的框。本论:先分析必要性: 只有打破思维的框,才能帮你解除心灵的束缚,才能发现新的大陆,认清真实的自己;后分析怎样做: 要打破思维的框,就要拥有破框的理念,要打破思维的框,就要有逆向思维的智慧等等;结论:打破思维的框,谱写辉煌的人生。(事例:司马光砸缸)

记叙文:

以 “框”为题, 运用第一人称, 可以写一段与 “框”有关的经历,不妨先从听说某种“框”写起,写自己跟从某种“框”,然后再写陷入某种“框”,最后写倒在某种“框”上, 最后省悟过来: 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框”,否则害人害己。简言之就是:闻“框”――跟“框”――陷“框”――倒“框”――悟“框”。

以“框”为题,把“框”理解为门框,叙写爷爷每年在门框上划痕迹给我记录身高的故事。我读大学了,爷爷想起我,就看看那一道道的痕迹,描写爷爷对孙子的关爱期待,表现 “爷孙之间的亲情”的主题。

以“框”为题,运用第三人称,综合运用倒叙、顺叙、插叙、补叙等方法,通过毛泽东的贴身警卫奉孝同回乡50年来,严守机密,(www.fwsir.Com)甘心务农,奉献家乡的故事,拟制三个小标题:定框、守框、破框,表现“恪守自己的生活守则”的主旨。

以“框”为题,叙述门框的变迁: 白色木门框,朱红木门框, 不锈钢门框,镶金门框,运用对比手法,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典素材

1.必须摒弃“惟精英领袖、惟知识分子、惟高学高知是人才”等传统观念,全面科学理解人才概念。

――周善元

2.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3.对于真正的.优秀人才,要敢于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组织部用人原则

4.国内运动员不仅长期生活在家长制管理模式之下,心理还要承受巨大压力,这样的环境对运动员职业生涯非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李娜

5.为交巡警自设框框叫好

设立交巡警执法忌行20条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20条”明确了交巡警的执法行为规范,对交巡警的执法行为有了明确的界定和约束。这不仅能够提升交巡警执法时的公正形象,而且还可以提高市民对交巡警工作的认识,更加理解他们的工作。

6.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7.任何设计都没有一成不变的铁律,真正好的作品都是在突破传统条条框框中诞生的。

――软件设计师

佳作示例一

赵冬越

去美术馆参观画展,与画作一同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画框。画框把画家们丰富多变的灵感与情思凝缩在有限的一方空间内。一些画作的韵味在框内,一些画作的韵味在框外。于是人们在看画时往往体味到不同的感受。一种是看着看着, 自己进入了画框里,进入了画中的世界,如同向画纸中心延伸的林间小道,不知不觉就把你引人了画作的深处,去探寻和体会它的深邃;另一种则是看着看着,画作逸散出框外,画家笔下的宏大情感如波涛奔涌而来,冲击着看者的感官,如奔腾的骏马意欲破框而出;如广漠的原野,让人仿佛听到那些肃杀而孤独的风。

有时候,画框成了画作表达情感的束缚。画家的灵感为画框所限,难以施展。于是便有人尝试着摆脱框的束缚。一些画作无需画框,如街头墙壁上宣泄激情的涂鸦;还有一些作品巧妙地避开了框的限制,画家故意把色彩涂到了框外,摆脱束缚的同时,框又被画家利用,巧妙至极。

生活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框。

有的框代表的是秩序,是行为规范和游戏规则。小的如体育比赛的场地界线,一台机器的使用程序,一段乐曲的调号节拍;大的如一个企业的员工守则,科学研究的基本定律,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这些框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安定有序,它强调了生活的秩序。美国华盛顿特区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一行大字:“秩序是上苍第一法则。”秩序之框,我们必须遵从。

有的框来自生活对情感的压抑,是物质给精神设置的障碍,是生活对理想的禁锢。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这个物质之框所困。学生苦于繁重的学业,青年为生计而奔走,中年人承担支撑家庭的重任,老人为身体虚弱和心灵疲惫所累。没有谁能完全跳出物质之框。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它,并给心灵找一个合适的出口,使自己不致在物质的世界中忘记心灵的呼唤。像绿山墙的安妮一样,她的境遇令人同情,但她的灵魂从不为生活的烦恼所困,她的脑中总是充满那么多美丽的幻想。我们学会了给心灵松绑,物质之框就无法束缚我们了。

还有一种框代表着过时的传统、陈旧的观念。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成就,都是冲破了这类框取得的。牛顿冲破了神学对科学的束缚,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跳出了时空固有不变的传统认知,奠定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鲁迅先生摆脱文言文的束缚,首倡白话文,传播新思想,掀起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巨大变革。成功的人都是走出旧观念,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之框的创新者。生活中,多一些怀疑和探索精神,学会打破旧框框,就是学会创造新生活。

生命的更替,宇宙的轮回,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最大的框。大自然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渺小,也给了我们思考和感悟的机会,让人们在思考中求索安放心灵之道。如果能达到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想必也就对这自然生死之框坦然了吧。

点评

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框,充满智慧的人善于分辨它们,利用它们,敢于挑战它们,突破它们。我们对待不同框的方式,体现着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当我们能从容正确地对待各种框的时候,大概也就参透了生活最本真的意义了吧。

佳作示例二

夏林

终于又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在爷爷家呆了一下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爷爷的房子青砖绿瓦, 已是很多年前的“古董”了,比我的年龄几乎要大上一倍,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它们那不太光鲜的颜色似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而卧室的门框更是忠实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因为那上面画着一道一道的刻痕,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身高变化。

忘了是从几岁起,每年爷爷都会把我领到门框上量一次身高。他把我拉到门框前,让我紧紧贴着门框,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掌压下我不安分的上翘的头发,然后认真地用卷尺记录下我的身高。他的眼神不大好,每次看刻度总要凑得很近,黝黑的脸庞几乎贴上了尺面。他会找来一把小刀,将这个高度刻在门框上,小刀很薄,每次都刻得刀片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有时皱起眉头说他: “别用这么大劲啦!有什么好刻的嘛!”可他仍是执拗地用很大的力气去刻门框,仿佛要让我的身高永远印刻在这里,印刻在这门框上,印刻在这房子里。

我不懂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地记下我的身高,近乎虔诚地每年进行这个刻身高的“仪式”。毕竟我每年都在长高,这多麻烦!

门框上的痕迹一年年增多,本就斑驳的旧门框更显得沧桑了。爷爷脸上的痕迹也和这门框一样,一年多过一年。以前爷爷叫我量身高时,我总是很不情愿,嫌麻烦,但这几年爷爷再叫我量身高时,我看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总是乖乖站了过去,并自己抹平那依旧不安分的头发,站得像白杨树一样笔直。

爷爷看我这么配合很是高兴,他说: “安安啊,以后你上大学了,我看着这些痕迹,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你啦!”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使劲咬着嘴唇才忍住了漫上眼眶的泪水。的确,终有一天我会离开家,不能再陪伴在爷爷的身旁。

爷爷一直用他最独特的方式爱着我――记下我的身高,记下所有有我在他身边的日子。这样在我离开时,他与我虽相隔千里,却仍能用他的手心,抚平我不安分的发丝。

门框上的每一道刻痕都是时间流逝的记号,但爷爷用他的爱,给这流走的时间,做出了永不忘却的标记。

点评

篇6:材料作文构思演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钢筋、水泥是建高楼、桥梁的重要材料,而建高楼、建桥梁又不能只用钢筋、水泥,普普通通的沙子也必不可少。

布料、棉花是做棉衣、棉被的重要材料,而做棉衣、棉被又不能只用布料、棉花,穿来穿去的线必不可少。

金、银、铜、铁,材料不同,各有千秋。

钻、玉、石、土,材料有别,各有作用。

材料是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材料体现出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

首先找出文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个词是“材料”。通常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即中心词,审题时应先想到这一点。

下面看文段的层次:

1,“钢筋、水泥”与“布料、棉花”是主料,“沙子”与“线”也极其重要,根据迁移原理,由此及彼,想到人——各级领导重要,普通员工也重要;台前的演员重要,幕后工作者也重要。

2,“金、银、铜、铁”和“钻、玉、石、土”都是由贵重到低廉的东西,贵重的有存在的必要,低廉的也有存在的必要,亦如人。

3,归纳材料中心,确定作文立意。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有些学生写跑题了,大多是因为不注重这一步骤。请看,“米”是“炊”的前提,“钢筋”“水泥”“沙子”是建筑的前提,“布料”“棉花”“线”是做针线活的前提。由此及彼,可想到写议论文,没材料就写不成;可想到开店,没房子没流动资金就开不起来;可想到开发研究软件,没电脑没技术就做不出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诗句,意思是上天造就我这块材料,生活中一定有我施展才华的地方。恰如上述1、2层分析的,任何材料都重要,人也是,你一定有一样比别人强。

还可另起炉灶,“材料是……”旨在开拓学生思维,一些喜欢求异思维的学生,或文笔特好的学生,自选角度,可能会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构思导引]

针对第一个主题,若写“没材料就写不好文章”,易落入俗套,但易于把握。写作时,需要加入新的元素。

构思角度一:叙事类,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一个特别不起眼的人,后来终于有所作为。

构思角度二:散文类,赞美沙子、土、钉子等等,它们虽然普通、平凡、卑微,但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构思角度三:采取议论文框架,散文语言,因为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议论式散文容易做到有文采,比较受青睐。

构思角度四:材料与领导者的用人之术有关。拿铁当钢用,如诸葛亮,明知马谡“言过其实”仍然重用他。梧桐,本是做琴的材料,却做了普通桌子,不免大材小用。所以在用人上,要知人善任,知材善用。

构思角度五:材料与做人有关。踏踏实实做人,是土,就不要做着钻石的美梦,是草就不要和大树争阳光。

构思角度六:打磨自己,使自己成精品。世界巨富、旅馆大王希尔顿说过,生铁成精品后价值大增,人也如此。张艺谋便是好的例子。

构思角度七:做人,须扬长避短。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应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常香玉的长处是豫剧表演,姚明的长处是打篮球。

[素材拉练]

1,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

2,作为观众,即使不在台上表演,照样可以活着;作为演员,如果没有观众,表演就必定不能达成。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观众也许远比演员重要。因而上帝只拣选了少数人做演员,而安排大多数人做观众。

——华姿《我被选中做微小的事》

3,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

4,常识告诉我们,不管市面上流行什么,辣椒就是辣椒,要它们长成大蒜,这有违辣椒的本性。

——李开周《当辣椒长成大蒜》

5,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是一名侏儒。他拥有音乐梦想,但由于先天不足,坐在钢琴前甚至够不到踏板。经过夜以继目的勤奋练习,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他终于成为世界钢琴史上著名的大师。他说:“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你一定有一样是比他们强的澜涛

他16岁那年,升入了高中二年级,他虽然更加刻苦地学习,但因为智商偏低,成绩和同学们越拉越大。校方婉转地示意他退学。那是一个连太阳都暗淡的日子,他辍学了。因为没有文凭,又没有经验,一直没有什么地方肯用他这个“傻子”。父母开始无奈地叹息。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中。

这天,他来到附近的公园,坐在角落里凄凉地想着心事。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位老人走过来和他搭话。他注意到老人装着一条假腿。少了一只胳膊,并且瞎了一只眼睛,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让他将自己的所有痛苦和愁绪都说给了对方,他问老人:“我什么都做不了,我是一个傻子,一个累赘,我该怎么办?”老人看了看他,笑了,没有说什么,开始吹起了口哨。随着老人的口哨声,他注意到,开始不断有鸟儿飞来,落在他和老人附近的树上,欢快地鸣叫着……良久,老人停了下来,对他说道:

“每个人都有一样是别人比不了的,你也有。”

他记住了老人的话,他激励着自己:“我一定有一样是比别人强的。”

大约半年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份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虽然这是一个忙碌劳累的工作,但他异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他发现,他是那样的喜欢和花草交谈。他非常用心地做着。不久,人们发现,经他修剪的花草都出奇的繁茂美丽。他开始替人出主意,帮助别人因地制宜地装点门前那点有限的空地,经他布设的花圃令人赏心悦目。

一天,他路过市政府,注意到有一块污泥浊水、满是垃圾的场地,和周围的美丽非常不和谐,他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要免费整治这块空地。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那里。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一些树苗,一些相熟的顾主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剪用花枝,一家家具厂表示愿意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不久,这块污秽场地就变成了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能听到鸟儿的歌唱……

一年一年,时光流逝,他一直没有学会外语,对微积分更是一窍不通,但他对色彩和园艺却异常敏感,他不断地为人们设计着花圃园林,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他的名字也开始蜚声世界,他就是加拿大风景园艺家琼尼·马汶。

永远不要看低自己,因为,哪怕是一个“傻子”,也总有一样比别人强。

(摘自《作文素材》)

[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类文章,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开篇先交代“他”的“智商有问题”,这是“抑”。智者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最后他终于在现实中找到了“别人比不了”的长处,这是“扬”。

琼尼·马汶似乎就是沙子,就是土,而且质量很差。“天生我材必有用”,琼尼·马汶这块材料真的很有用,给他人带来了美——美的园艺,美的启迪。

[小试牛刀]

篇7:话题作文“面具”构思演练

河北 侯文爽

【文题】

阅读短诗《面具》,根据要求作文。

面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

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命题背景】

2月,一组“眼中体”创作火爆网络,网民群起自嘲后,留下些许落寞。爹妈眼中的自己、领导眼中的自己、女友眼中的自己、梦想的自己……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不断修正着对自己的定义,也越来越喜欢带着面具生活,对家人的责任、对爱人的承诺、对朋友的义气、对上司的忠诚让我们不停变换角色……人生在世,穿梭在各种关系中,面对不同的人,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人生需要几个面具,几张脸,也许,到最后自己都算不清楚。慢慢地,迎合成了生活的全部,摘下面具时,早已看不清自己的面孔,最后可悲地发现,在人生的路上,已经失去了自己。

【题解】

诗中儿童的面具自然是指孩子们戴在脸上耍的“小猫”“小狗”“小白兔”之类的玩具,所以“没有你便没有乐趣”“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而成人世界里的面具,是指成人之间虚伪、假象、造作等等,所以“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因此,写作此文要尽量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生发、拓展、引申。需要注意的是,“面具”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着眼点、落脚点。

【多维思考】

面具下是家庭的责任

为了不让父母惦记,本来在外面生活得不好,却违心地说: “很好很好,放心吧,一切都好!”每月的房贷车贷,还有孩子的奶粉尿布,让人不得不戴上面具,成为完美的一家之主。

面具下是迷失的自我

朋友的一个眼神我便能心领神会,领导的一个眼色我便能会意于心,平时习惯了察言观色,顺着别人的思路走,按别人的要求行动,为的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是完美的,甚至是机智的;我也知道,我所做的不一定都是自愿的,但是,我是一个农村青年,无所依靠,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只有自己清楚这努力的代价是迷失自我。

面具下是生活的无奈

平时饭局不断,身边总有一群朋友,在外人看来我人缘极好,可是只有我知道,自己只是害怕寂寞。总怕不受朋友重视,朋友做什么我都参与,出去玩也是大方豪爽。似乎不迎合朋友便是不合群,会被他们当做另类,那种冷冷的眼神让我恐惧,即使迷失自我也要全力去迎合他们。

面具下是资历的较量

酒足饭饱后单位的前辈又一次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来教你怎么做人,你得学会察言观色,看领导的脸色……”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话题作文 )每次饭桌上的应酬都像一场噩梦,领导劝酒得赔着笑脸喝,对单位的前辈得主动敬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学会了阿谀奉承,那个刚毕业时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番的我渐渐消失了。

面具下无声的攀比

左手LV,右手香奈儿,你要是拿个Coach都不好意思出去。平时姐妹们聚会一定约在顶级餐厅。见面就先攀比一番,谁又去巴黎血拼啦,谁的老公又带她去欧洲度假啦,这些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意义。看见闺蜜一个个嫁入豪门,我也不能被比下去。奢侈品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我在姐妹中站住脚的必需品。

【考场佳作】

拥青真实,才拥青美丽

一考生

撕掉虚伪的面具,敞开真诚的心扉,展现真实的自我。既使不优秀、不完美,只要拥有真实,便拥有美丽。

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飘逸。这一切,让他轻而易举地摘取了“诗仙”的桂冠,他的豪放不羁和浪漫飘逸让世人感到遥不可及;而他那毫不掩饰的真实,又让人感到他是和普通人一样的活生生的人。面对贬谪,他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哀愁;面对失意,他有 “多歧路,今安在”的迷茫;面对孤独,他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于是,李白不再是神仙,他豪迈却也哀愁,浪漫却也迷茫,飘逸却也寂寞。只有真实的李白,才是美丽的诗仙。

一个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毅然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到偏远的山区支教。面对无水无电无公路的闭塞,他无怨;面对贫乏的`物质生活,他无悔。他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点亮大山深处的知识之光;他用真诚,一步一步地创造当代愚公的神话。徐本禹,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用拼搏改变着山区孩子的命运。

然而,当他回母校作报告,学弟学妹们渴望听到他的豪言壮语时,他却说了一句: “我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一语既出,四座饮泣。

本以为神圣,却也艰难。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让神话般的他显露真实。然而正是这样的真实,更让人钦佩他的坚忍和执著,这正是他感动中国之所在。只有真实的徐本禹,才是美丽的徐本禹。

一个让中华骄傲的名字――丁肇中,他凭着闪光的科研成果问鼎诺贝尔奖。在许多人心目中,他是伟大的象征。然而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的采访时,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却连说5个“不知道”。主持人无奈,只好说:“我发现,您用的最多的是‘不知道’。”丁肇中认真答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的东西决不能说知道。”一席话,不仅显示了他的严谨,更显示了他的真实。

丁肇中也有“不知道”,这三个字拉近了他与平凡人的距离,非但没有减损他的伟大,反而使他因真实而更显美丽。

真实创造美丽,拥有真实,便拥有了美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点评】

文章选取了李白、徐本禹、丁肇中三个典型人物,生动地阐释了“拥有真实,便拥有了美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观点。文章内蕴丰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此外,语言优美,恰当地引用李白的诗句,既给文章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又散发出古典诗文诱人的芳香。

【深度追问】

戴善面具跳舞

他摘下面具,拎在手里,疲惫地踱出舞池,躲在舞厅的一角,在忽明忽暗的彩灯下看旋转舞池中的旋转人生。桌子上的面具在舞厅的嘈杂声中张牙舞爪,他呆呆地看着这张虚假的“脸”,感到有点儿眩晕,目光又挪向了舞动的人群。一张张夸张的面具扭曲着朝他扑来,如同索命的无常,他赶紧闭上双眼,不敢再看,不愿再想。

进入这所学校已经半年了,可他依然以陌生的眼光看待这里的一切,先前的勃勃雄心已被留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跟他走进校园的只有他那双自以为可以洞察一切、包容一切的眼睛。但这次他的确眩晕了,有生以来第一次。他闭着眼睛,想起了那浸有浓浓泥土味道的家乡。他忽然觉得很久没有闻到这种味道了,急切地想扑入大地的怀抱,然而这里的地面全是水泥和垃圾。他想呕吐。此时他的眼前又闪现出另一个画面:在无边无际的绿波之中,几张纯真的笑脸,几声粗犷的声音,或长叹,或问答,将浓浓的、暖暖的热情送入心里,那是久违的乡音乡情啊!然而此刻,回荡在他耳边的是经过包装而变味的声声叫喊、嘶鸣,如同无病呻吟一般。他想逃离这个世界,去追寻那熟悉而久违的纯真。他记起了他的同学,一张张纯朴而自然的笑脸,一双双闪亮而有情的笑眼。他记起了那次没有乐器助兴的即兴演唱会,虽走调却是发自内心的歌唱,虽时常踩脚却又快乐的跳动,那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歌尽舞罢,他们又去登山,虽是深秋却很激动。他们攀岩而上,时常有一双手出现在他眼前,他默契地将手伸过去,便又向上前进了一步。一切都在无声之中,一切又都回荡在他的心中。山顶上逼人的寒气让他们围坐一团,一件薄薄的外衣,从这里传出,一圈过后,又回到了他手中。激动之余,他将外衣抛在风中,挂在枝丫间,让内心的温暖将寒气挡在身外。然而在这里,他被周围的热气团团围住,却感到从未有过的窒息,他的心好闷、好痛。

他缓缓地睁开疲惫的眼睛,环视着他用了半年去熟悉却依然陌生的地方,一张张鬼似的脸依旧在不知疲倦地跳着。他抓起面具想逃脱,然而他又想起了她,一双眼睛正在内心深处放射着慈祥而企盼的光芒,那是临行前母亲的目光。

他知道,母亲很高兴,因为他的儿子要飞了。可儿子究竟干了什么呢?去努力描绘一张自己满意、别人也满意的面具吗?

【点评】

上一篇:我的寒假日记下一篇:衡阳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策划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