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2024-07-08

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通用6篇)

篇1: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结合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校本课程能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结合教师专长,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体育专项课做细做实

每周抽出一节体育课,安排外聘教师上专项技能课,踏实做好特长技能课,把好事做实,把好事做好,把学生的特长技能夯实。

1.开发并实施体育拓展课程 在体育专项课程进教室的前提下(一二年级开设羽毛球专业课,三四年级开设武术专业课,五六年级开设篮球专业课),学校加强“羽毛球”、“武术”、“篮球”专项课教学规范、有序和有效,做好地方课程进入课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的三棋指导教练,开发三棋专业课,将各专业课的内涵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使阳光体育活动保时保质,深受孩子的欢迎。

2.积极参与比赛,获得的成果比前三年有较大增加 2012学年,我校被定为宁波市三棋训练基地。2013学年第二学期,我们还引进了全国级大师入驻我校的三棋社团课,使学校的三棋训练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012学年至今,学生在市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武术套路比赛中,有58人次获奖,其中第一名9人次,第二名26人次;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羽毛球比赛中,有19人次获奖;在市、区各级棋类比赛中,19人次获奖;区运会“东吴杯”乒乓球比赛,9人次获奖;区运会体育舞蹈比赛,14人次获奖;校外各类比赛112人次获奖(仅统计到2013学年)。

(二)社团活动模式求新求好

社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衍生和补充,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注重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更丰富灵活,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为此,学校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探索以求新求好,真正适应学生不同需求。

1.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 2012学年至2013学年,我校社团活动开展的项目主要有:航模制作、遥控车模、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素描、水粉、漫画、主持人、拉丁舞、跆拳道、三棋、疯狂英语、武术、篮球、笛子等项目。2014学年,我们将社团活动全面推广和普及。目前,学校开设校精品社团19个,普通社团17个,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其中,深受他们的喜爱。

2.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014学年,针对先前社团活动时间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我们将时间调整至教学时间内:每周三下午2:00——3:20,通过聘请专业教师并根据学校教师个体特长安排师资,通过学校精品社团打造与普通特色社团并驾的形式让全校所有孩子都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目前,社团新增的学校精品社团项目有:课本剧、主持人社团、小记者社团、西点社团、种植养殖社团、板报社团、礼仪社团等;普通特色社团有:手工编织社团、国学经典社团等。

3.区级精品社团等创建效果明显 2012学年,我校的科技社团被评为鄞州区首批十佳精品社团。2013学年,我校的武术社团被评为鄞州区第二批二十佳精品社团。同时2013年9月,学校获得“鄞州区第二届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9月,获“区第四批特色项目(武术)学校”称号;2013年12月,获2013年度鄞州区业余训练和输送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羽毛球、武术)。

(三)特色课程做大做强

学校加强科技社团的课程建设,加大投入,特色课程实施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参与学生的满意度达100%。科技社团的学员在过去的四个学期里,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112人次获奖,其中全国获奖9人次,省级5人次,获宁波市青少年航天锦标赛第三名,宁波市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团体冠军。

五、校园主题活动建设

以“新六艺”和“四大节”为主要支撑平台,开展校园学生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掌握多项技能,提高活动能力。

(一)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与质量齐抓

阳光体育运动传递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也是青少年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通过多方面助力使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足时足质。

1.坚持“零理由”,做好硬件建设 自从2012年起,学校对体育硬件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建,2年多来,投资了100多万,做好了体育器材室、操场看台、围墙装饰、室内体育馆装修、健身房建设、快乐体育园地维护等。每一项工作都努力做到全力以赴、尽善尽美,坚持“零理由”。

2.坚持“精细化”,一事一策一思 所谓“一策”就是在工作开始前负责的体育老师必须先用心做好策划,对每项工作的目标、工作步骤和工作细节精心策划和设计,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最细小的环节,而且对每个环节都要求必须有专人负责完成,专人负责督查落实,同时做好工作推进表。定稿后的策划书和工作推进表通过学校数字信息平台传送给每位教师,让所有的老师都清楚此项工作的目标和工作进程,从而为工作的顺利完成打好扎实的基础。

所谓“一思”就是在工作完成后负责的体育老师必须牵头做好反思工作,反思围绕三方面进行,分别是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建议,撰写反思的老师不单单是中层,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老师都需要撰写。

最后,负责此项工作的体育老师将策划案和反思放在电脑中的同一文件夹中,以便下次再做同样的工作时可以继续深化完善,将反思中提出的成功之处继续保留,不足之处予以删除,建议在可行的前提下加入到新的策划书中。这样反复完善后,这项工作将会渐趋完美。

3.坚持“普惠面”,足时足质活动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确保体育活动的普惠面,确保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每一次活动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能真正做到足时足质,我们采用了“基础工作做实、特长技能夯实、社团体育务实、评价方法落实、保障机制扎实”等“五实”举措,推动并保证大课间活动、体育课、体育特色课、午间活动、社团体育活动等的时间和实效。

4.坚持“树标杆”,以点带面推动 武术是我们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张静杰老师在负责,基本上是以太极系列为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摸索出了体专课上打基础,社团课内提技能,武术校队出成绩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校武术社团也被评为了鄞州区二十家精品社团。羽毛球更是作为一校一品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将羽毛球活动融入体育课日常教学中,三、四年级各班每周一节体育课改为羽毛球专项技能课;形成校园羽毛球文化。借助学校宣传窗、班级版面布置和校园广播电台等平台,大力宣传和普及与羽毛球相关的一些内容;组建校、班两级羽毛球队,每年组织校级、班级之间的羽毛球比赛;引进专业教练提升校羽毛球队的水平;举办家校合作的羽毛球邀请赛,请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比赛,形成良好的家校羽毛球氛围;开展羽毛球特色项目的科研实践活动。

2014年,我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从全区倒数第四,一跃成为全区第一名。

(二)四节活动——特色与常规同举

学校以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四大节”为主要支撑平台,精心组织校园学生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掌握多项技能,提高活动能力。同时,学校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区级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并获得良好效果。

1.综合考虑确定四大节举行的时间 根据季节、时令、教育局四节安排、教育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将读书节放在每年世界阅读日(4月23日)前后举行;将艺术节放在六一儿童节前后;体育节和科技节在每年的秋冬季节。

2.专人策划多部门共助四大节活动 为让四大节活动正常而有序地开展起来,我们的四大节整体策划由富有创意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工会主席俞芬老师担任,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织、配合。每年的四大节活动既有常规性的传统项目又有独创性的特色项目,既有亲子运动项目又有艺术欣赏,如读书节,邀请台湾童话皇后管家琪来校和学生讲座;艺术节,请人偶剧团来给孩子们表演《皇帝的新装》;科技节,组织孩子们与家长进行互动,一起研究桥梁承重的最佳制作方案;体育节,八一女篮队员进校和孩子们互动。活动丰富多彩又充分考虑到师生活动量,好玩又有趣,受到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四大节举行的效果显著,丰富了校园活动文化内涵 2012年10月,学校承办了“鄞州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并多次参加展示活动,多次承办市区各级车模比赛活动,社会反响热烈。2013年12月,学校合唱队参加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获区一等奖;2014年5月,学校舞蹈队和合唱队参加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和合唱比赛,均获区一等奖。2015年5月,学校田径队参加鄞州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区第四名;合唱队、舞蹈队参加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分获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器乐比赛获得区三等奖。学校篮球队参加鄞州区小学生篮球联赛,获得冠军。

(三)“新六艺”德育体系——个性与共性并重

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协调学生个性与群体共性的关系,创造最佳的环境与条件,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全面成长奠基,2012年底,我们提出了“新六艺”德育工作机制,健全学校的德育体系。

1.形成以“新六艺”为校园文化主线条的德育体系,且教育成效明显,受师生认同 学校以“新六艺”为平台,打造育人新模式。“新六艺”指的是礼(知书明理)、技(特色技能)、射(实践能力)、书(雅学好问)、悦(身心愉悦)、展(实现自我)。以这六艺为着力点,学校关注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知书明理、雅学好问,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特色技能,在身心愉悦中实现自我价值,全面制订学生成长规划,建构新六艺的评价体系,建立秋实广播电视台,招募小记者团,成立学生讲师团,聘请503班孟诗语同学为秋实图书馆首任学生馆长并积极开展图书馆假日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知书明理、身心愉悦、雅学好问的秋实最美学子,从而达成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和谐共生,教育成效明显,受到师生认同。

2.注重德育实践研究和理念提升工作,形成校本德育研究成果 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德育实践研究和理念提升相结合,积极鼓励政教处、大队部以及各班主任、任课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及时提炼德育管理中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寻找“Man”——六年级男孩教育策略研究》、《依托“家长义工”促进家校合作的实践与研究》分别在宁波市德育专项课题立项并获得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亲子互动促小学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等5个课题分别在区德育专项课题立项并获区一、三等奖。

2013年,《“新六艺”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被立为区规划课题,编号:YZGH-13044;2014年,《“新六艺”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立为区规划课题,编号:YZGH-14048。(“新六艺”育人模式以读后感的形式成为2015年校长寒假读书会材料印发)《培养小学生中高段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实践研究》、《以“活动式”家校共育,提升班级生命力的研究》分别立为鄞州区第五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

(四)学校宣传——传媒与新媒统管

学校宣传内容主要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加强宣传力度,展现秋实风采的目的既是师生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需要,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同时也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让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了解校园里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

1.做好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工作 为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状态,让社会多一条途径了解学校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围墙进行了一系列围墙文化的设计和布置。

2013年3月,学校在校园南围墙处以“新六艺” 为主线,串联学校整个校园文化氛围布置,同时穿插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做了28窗宣传版面。2013年6月,学校在校园东、西围墙转角处以学校特色项目开展为主旨,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多维组合大课间活动的特色,做了13窗宣传版面,打造体育特色区域。2014年7月,利用家长接待区搭建完工的契机,科学划分了12窗宣传版面:学校简介、学年度荣誉、公告公示、即时荣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学生书法作品、学生习作、家校联系、教工活动以及机动版块。

2014年8月,学校还对教学楼、行政楼以及实验楼进行了文化宣传布置,对各个楼层进行了文化走廊设计和布置,运用大小系列画框(有宁波和鄞州地方文化介绍系列的,有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传统美德等系列介绍的,还有体育名人、琴棋书画茶印等)装点校园各个楼层,充分将古典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文化巧妙融入到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里,使学校既有现代农村小学的气息又不失古典优雅的原文化气息。

2.完成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环境布置工作 学校先后规划、设计各功能室,并根据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氛围布置,重点对教室和办公室进行了布置:粉刷了平顶和墙面,独创了新的教室组合柜和讲台;为教室四面内墙安装了原木色的护壁;配备了新的能起到保护视力作用的磁性黑板以及相配套的超短焦距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更换了教室后面的黑板更便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在原来两个吊扇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室新安装了四个壁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习习凉风。同时,学校用两年的时间先后为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了课桌的更换,使每个学生都用上了新课桌椅。

2013年暑期,以实用、舒适、温馨为标准,为教师办公室拉平顶、铺地板、安装吸顶灯,更换了窗帘,同时合理设计、专业订制教师办公桌和储物柜,并于2015年春为各个空调有问题的办公室更新了大功率空调,真正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和环境。

2012年10月,借着承办“鄞州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的契机,学校对科技长廊、科技制作室、科技准备室等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和改造,巧妙进行废旧物品的利用,使学校的科技区域充分体现了科技成就生活的特点,也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亮点。

3.更新校园网,开设微博、微信等网媒宣传阵地,且有深远影响 校园网、微博、微信等网媒宣传阵地是学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首先,学校请设计师对学校网页进行了整体设计,使其更符合学校的形象。同时,学校网站由电脑老师专人管理,将所有分工进行细化,专门成立网站维护小组。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牵头专人负责的通讯报道撰写小组,及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相关宣传平台上,并积极将相关内容上报到相关行政部门等。

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学校相关信息在各级各类网媒宣传阵地发布信息180多篇,其中纸媒如《浙江教育报》发表通讯2篇,《宁波日报》发表通讯3篇,《科技日报》发表通讯1篇,《宁波晚报》发表通讯4篇,《现代金报》发表通讯1篇,《鄞州日报》发表通讯15篇,《鄞州教育》发表通讯1篇,网媒在市级以上网站发布信息40余篇,如“中国青年网”、“新闻综合”、“浙江新闻”等,在鄞州区教育网上发布信息115篇。同时学校的各种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接受“宁波电视台”报道2次(首届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卓璇生态墙),“鄞州电视台”报道6次(有关科技节开幕式、卓璇生态墙、秋实图书馆首任学生馆长、科技社团辅导老师黄斌锵、省百名岗位建功标兵张盈珺等),道色使用,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

(五)家校合力——传承与创新共赢

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的用心付出,同样还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家校工作,以“共动和奉献”为标注,倡导“一呼百应,用心配合”,让家长能在学校的号召下,积极、用心配合学校的工作,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从而使学校的发展能真正做到健康完善,切实有效。

1.多渠道开展家校合作模式 学校成立了校班两级的家长委员会,同时在家委会的全力配合下,家校之间的互动平台达到十来个,分别是家长学校、家长教学开放日、家访、家长会、家长义工团、周三亲子论坛、家校羽毛球联谊赛、校长接待日、妈妈下午茶、家长讲师团等。这些平台很好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有健全的家校合力制度 制订《邱隘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制度》、《邱隘实验小学教师家访制度》、《邱隘实验小学校家长讲师团章程》、《邱隘实验小学家长义工团》、《邱隘实验小学校长接待日方案》、《邱隘实验小学家长读书会方案》等相关家校合力制度,共同营造家校互动的大好局面。

3.特色活动开展促进家校共动 2013年春,校长室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作为“校长接待日”时间,诚邀家长与校长办公会议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经过近一年多来的实践,学校为家长解决了不少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同时该活动也对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活动曾被《鄞州日报》大篇幅介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14年春,由我校202班潘羽妈妈虞叶琴女士创建的“妈妈下午茶”团队正式进驻邱隘实验小学,为家长们带来最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时接受家长预约开展“妈妈下午茶”沙龙。2015年3月,“妈妈下午茶”还进行了升级,改建成“妈妈读书会”,为“幸福家·校”生活的创造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5年1月,学校还成立邱隘实验小学家长讲师团,聘请503班孟诗语妈妈为首任家长讲师团团长。家长讲师团的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有讲师团的专业园艺师指导孩子们进行“卓璇生态墙”的养护工作、指导孩子们进行西点制作、带绘本教学进馆等,非常切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2015年3月,讲师团还成立了“春华诗社”,成员颜军岳(502班颜笑开爸爸,宁波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百佳优秀班主任,鄞州中学语文老师)任诗社的专业辅导教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畅游在诗的国度里,家长、孩子反响热烈积极。

(待续)

篇2: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2011年8月,学校顺利完成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并被评为常州市武进区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示范学校。在该发展周期内学校成功创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高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估连续五年获一等奖和特等奖,另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德育特色学校、市生态园林单位、市平安学校等荣誉。

同年,学校制定了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特色教育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1.9——2014.8)》,在规划的引领下,学校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德育,推进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后勤保障,从硬件设施和内涵发展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已取得以下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制定了《洛阳高级中学生本课堂实施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生本课堂推进会,成立了生本课堂教学先锋团,将生本课堂落到实处。一学年里,学校开展了校内、校际同题异构研究课活动,以“打造生本课堂,惠普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区级公开教学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展示生本课堂教学成果,课堂中呈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景获得了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4、师资建设初显成果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进行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校内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论坛、解题竞赛、评优课等活动,举行青蓝工程表彰暨师徒结对仪式、“规划个人发展,完善校本课程”等培训,邀请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吕达教授来校作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江苏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活动、基本功竞赛等。总之学校通过创设各种平台,努力促使教师成长,从而建立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本校培养的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常州市、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常州市教学能手、常州市教坛新秀共35人,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1人。

5、教科研成绩不俗

学校承担的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区域构建适切每个孩子发展的学校课程的行动研究》子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语文教育生命化的草根研究和哲学思考》进行了现场结题评估;省级课题《区域性中小学美术社团的组织与发展的研究》立项;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备案课题《学校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利用学校艺术教育平台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实践研究》顺利开题。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3篇,省级以上论文评比获一、二等奖68篇。

6、课程建设扎实有效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必修课和选修课,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也全面执行国家标准,特别是美术9大模块为学生开齐开足,在高中校中鲜见。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建各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达100%。每学期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校本课程近20门,给学生充分的选学空间,深受学生喜爱。在高质量实施各类课程中,学校涌现出了15门质量高、影响大的能为兄弟学校提供了示范的优质课程。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礼仪与生活》、《艺术与人生》、《中外名曲》等深受学生欢迎,得到兄弟学校的肯定。《艺术与人生》等一批校本教材,被兄弟学校采用,取得显著效果。2012年,学校启动国际教育项目,先后与江苏卓越日语专修学校和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确立合作关系,为立志走出国门,接受现代化国家优质教育的学生创造条件。

7、艺体工作再上台阶

篇3: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关键词:城镇化战略,引擎,举措,河北,发展

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极,作出了实现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重大决策。其核心是将“三年大变样”工作与城镇化战略以及提升全省城镇整体竞争力联系在一起,与全省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以“三年大变样”为重要抓手,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这是推进城镇化战略、促进河北又好又快发展的前瞻性举措。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城镇化不仅仅是发展形态的改变,更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工业文明的必然要求。城镇化靠的就是城市的聚集效应,在有限的空间内使产业大规模聚集,人口大规模聚集,通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河北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经济发展要突出工业化这个重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经济发展要围绕城镇化这个核心来展开。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很好地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工业化促进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提升工业化。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河北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一定范围内,城市规模越大,财富的聚集、生产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目前,河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在难得的历史发展环境下,如果不乘势加快城镇化步伐,不仅制约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势必拖住现代化的后腿。所以要积极把握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而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河北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从河北省来看,通过测算,河北省生产总值的35%来自于设区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全部财政收入的64%由11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提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9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57%也都集中在设区城市。加速推进城镇化,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对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作用,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河北要在“建设沿海强省”目标下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构筑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吸引和聚集全国乃至世界的生产要素,为河北省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依托。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统筹城乡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河北省6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今后河北省每年将有不低于100万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城市改造建设,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测算,只有当农村人口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程度,农民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才有可能达到与城市人口相等或相近的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论“三农”,需要“反弹琵琶”改变这种状况。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为河北省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是目前河北省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河北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中央已经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环渤海”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所谓“地利”,就是河北省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即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为解决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人和”,即全省安定团结、社会大局稳定。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的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加快新一轮城市改造建设步伐,更好地用城镇化战略这把钥匙活跃经济全局、破解发展难题,被认为是应时之举和最佳选择。

二、加快推进河北特色城镇化进程的举措

目前,河北省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以“三年大变样”为重要抓手的城镇化战略,也已超越了单纯城镇建设的简单层面。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对城镇空间结构、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所以,以“抓重点、抓龙头、抓产业、抓机制”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河北特色城镇化主体战略,力争在“十一五”末,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的目标。

(一)“抓重点”,即抓重点地区、分层次抓重点。

首先,抓重点地区:坚持把城市集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重点发展以京津唐、京津保为骨架的“环京津城市群”和以石家庄为核心的“环省会城市群”并加快培育“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通过互动错位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城市集群,使其产生积极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促进周围城市的共同发展。其次,分层次抓重点:按照“省会城市、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五个层次,对不同等级的城镇分别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一是积极发展中心城市。在城镇体系中,中心城市起着不可替代的主骨架作用。与中小城市相比,中心城市在人均效益、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经验,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时,人口和生产要素主要向中心城市转移。对未来区域内城市的发展,要强力打造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发挥它们在冀中南城市群和冀东城市群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石家庄市要把握省会特点,着力提高综合实力和服务全省的能力。唐山市要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依托曹妃甸工业区和京唐港等,积极推进经济重心向沿海转移。二是加快发展中等城市。科学的城镇体系需要合理的规模等级结构,一定数量的中等城市是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从城市规模理论看,一般在20万人以上,城市才能发挥较好的聚集效益。所以按照客观条件,支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特色突出的县级市和县城率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三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发展小城镇可以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减轻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因为河北省建制镇平均规模只有6,000多人,还不具备普遍推进的客观条件。所以,“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通过采取不均衡的发展策略,着眼于优化小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培育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建制镇,放活、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小城镇。

(二)“抓龙头”,即抓规划。

规划合理、配套完善是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河北省拥有487公里海岸线,城市规划需充分考虑沿海优势,继续深化城镇化的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一是积极参与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编制。充分发挥河北省的优势,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由“双核”独大格局向“双核双极多中心”格局转变,为河北省发展争取相对有利的地位。二是科学编制沿海城镇空间发展规划。正确处理港口、港区、港城关系,规划好各类工业区、沿海新城和既有城镇,推进沿海城市发展带的崛起。三是突出抓好曹妃甸新区空间规划。着力做好唐山滨海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优化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推进曹妃甸新区建设。四是着手编制沧州渤海新区空间规划。重点完善沧州东部临海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好港口、工业区和港城的关系,推进沧州渤海新区的开发。五是在全省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对于城镇的大规模拆迁改造要规划先行,用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引领城镇化战略的推进。

(三)“抓产业”,即抓产业兴市。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以产业聚集为支撑,夯实城市发展基础。产业向城镇集中,符合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是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城镇化外在的表现是人口聚集,实质是产业聚集带动人口的聚集。推进城镇化要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吸引产业向城镇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目前,沿海城镇发育不够充分是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河北省应发挥沿海优势,加快沿海交通网络建设,整合沿海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资源,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加强与天津沿海产业的协作与对接,以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为依托,加快培育和构建以新城为增长极、以沿海县城和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发展带。

(四)“抓机制”,即推进城镇化的机制改革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重点解决户籍管理制度背后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降低外来从业人员进城落户门槛,保障新落户居民合法权益。努力解决外来人口住房、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民变市民的速度。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进城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效能的优劣。推进城镇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体现便捷高效和以人为本,保持良好的城市秩序。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保证。按照服务生产、适宜人居、提高品位的要求,切实加强交通、供排水、热力燃气、城市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省会建设,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根据城市的长远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结语

篇4: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一个导向:以民意调查为导向,坚持群众路线,“三年禁毒规划”初出“炉”

“一切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反映出,一种正确的政策、路线和策略,应该是能够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实际,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认可、所支持的,又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服务群众。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经常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在实践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保护者,惩治违法犯罪的捍卫者,必须坚定不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服从党和国家的命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3年9月份,子洲县公安局新一届领导集体组成后,经过认真调研,在制定出台以“五个一”工程和“两项”工作机制为核心的“5+2”工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征询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认真梳理、深入研判,一致认为影响全县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毒品违法犯罪,并积极汇报党委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子洲县三年禁毒规划”,并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公安机关必须发挥主力军作用,逐步形成党委主抓、公安牵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禁毒斗争大格局。至此,实施“三年禁毒规划”成为全县的一项民生工程。

一个龙头:以禁毒斗争为龙头,坚持严打不动摇,专项行动“利剑”斩“毒魔”

按照子洲县“三年禁毒规划”,子洲县公安局及时出台了《三年禁毒斗争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实施,在三年内开展“利剑”10个禁毒战役,全力扭转禁毒工作被动局面。以2013年冬季严打“百日会战”“利剑·1号”战役为起点,正式启动“三年禁毒规划”,为“利剑·2—9号”战役拉开序幕、做好铺地。

2014年作为禁毒斗争全面开局年,子洲县公安局有序开展“利剑·2—4号”战役(即毒品预防战役、排查摸底战役、堵源截流战役),3场战役的依次开展,做到全县涉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台账规范、信息共享,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收戒,力争打掉2—3个家族吸贩毒团伙,侦破毒品刑事案件同比上升10%以上,打击处理涉毒人员同比上升20%以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同比增加30%,社区戒毒的执行率达到60%以上,全县禁毒宣传教育覆盖面城镇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2015年作为禁毒成果的关键年,有序开展“利剑·5—7号”战役(即禁种铲毒战役、禁吸戒毒战役、清剿毒枭战役),通过3场战役使全县侦破毒品刑事案件同比上升10%以上,打击处理涉毒人员同比上升20%以上,戒毒所投入正常运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同比增加30%以上,社区戒毒执行率达到70%以上,全县禁毒宣传教育覆盖面城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2016年作为禁毒成果的巩固年,有序开展“利剑8—10号”战役(即禁毒管控战役、强制隔离戒毒战役、精麻药品管理战役),3场战役的依次开展,使全县毒品案件显著减少,吸毒人员全员收戒,毒品消费市场基本萎缩,禁毒宣传教育覆盖面城镇达到100%、农村达到95%以上,全县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三年禁毒斗争”初战告捷。“利剑·1”、“利剑·2”专项行动中,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8起,占破案总数的13%,同比上升56%;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占抓获犯罪嫌疑人总数的18%,同比上升154%;逮捕16人,占逮捕总人数的22%,同比上升167%;抓获涉毒网上逃犯9人,占抓获网逃总数的24%,同比上升29%;查处毒品行政案件309起,占查处行政案件总数的39%,同比上升71%;处罚涉毒违法人员309人,占处罚违法人员总数的33%,同比上升67%;强制隔离戒毒151人,同比上升165%;毒品行政拘留158人,占行政拘留总数的36%,同比上升28%。

一个目标: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民意警务”得民意、取民愿、赢民心

突出打击重点,认真开展“利剑”专项行动,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三年禁毒规划”得民意。坚持以残疾人、团伙式贩毒为打击重点,打零星、摧网络,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及由毒品引发的各类侵财类犯罪活动。坚持以行业场所、公共娱乐场所排查为整治重点,深排查、强整治,全面整治藏匿于其中的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坚持以青少年、在校学生涉毒为防范重点,广动员、重宣传,全力加强社会面防范工作,筑牢全民防护意识。通过10个“利剑”禁毒战役,实现全县的毒品案件大幅度下降,贩毒网络基本摧毁,毒品流入渠道基本切断,县城周边及川道地区禁毒工作收效明显,娱乐场所禁毒问题基本杜绝,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管理规范,社区戒毒康复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吸贩毒得到有效遏制,县戒毒所建成并投入使用,禁毒宣传全区域覆盖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抵御毒品的能力显著提升,全县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完善,禁毒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创新服务手段,大力开展亲民爱民为民活动,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确保“三年禁毒规划”取民愿。窗口单位跟进服务手段,推行便民利民措施,简化工作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坚持做到“五清”(即咨询一次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手续一次办清),真正实现“一窗式、一站式”服务。依托流动警务室实现警务前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一村一警”、“三访五促”等爱民实践活动,领导带头深入乡镇农村、工地企业、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社会突出问题。

nlc202309032058

严格队伍管理,深化“三大活动”,以提升队伍素质保障“三年禁毒规划”赢民心。以深化“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重要抓手,采取集中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法律知识、公安业务、警务技能、基本体能和技战法的专题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全体民警的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业务技能得到明显增强,作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以坚持队伍精细化管理、业务科学化考核为原则,推行队伍分类化管理、业务项目化考核的机制,实行月末通报、季末点评、年末总评,对评优评先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考核和奖惩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一个声调:以传播正能量为基调,深化禁毒宣传,营造强大的舆论“阵地”

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将宣传工作与“三年禁毒规划”紧密相结合,灵活工作方式,注重宣传实效,大篇幅、全方位地宣传报道禁毒战争的成效和识毒、防毒、拒毒等防范知识,不断提升群众的拒毒意识,实现了“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刊上有文”的工作目标,营造了强大的舆论“阵地”。

宣传工作进基层。充分利用各乡镇逢集遇会的时机,采取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彩页、摆放宣传展板、播放宣传录音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禁毒战争的成果和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禁毒战争中来。

多策并举提高“知晓率”。在城区,充分利用各商场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三年禁毒规划”宣传标语,在主街道和主要路口摆放宣传展板,并主动联系县电视台制作公益广告,在县体育场大屏幕上适时播放。基层派出所在辖区主干道通过悬挂禁毒宣传横幅、张贴禁毒标语等形式加强禁毒宣传,提醒群众、警示犯罪,营造全民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良好格局。

内外并举扩大影响力。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台、网络、报纸等各级新闻媒体发布“利劍”行动的通知、公告,刊登各类禁毒成果的宣传新闻稿件,坚持一事一报道,一案一宣传,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宣传报道我局认真实施“三年禁毒规划”的方法、措施和成果,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信息,营造公安为主、群众参与、全民禁毒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第一时间向市县公安内网主页上传禁毒战争的战况和典型案例,利用公安政务微博、门户网站、短信预警平台等新兴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工作成果、毒品的危害、安全防范提示及各项便民利民措施。

责任编辑 陈晰

篇5: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1

新坝中心学校

岁月如穿梭,匆匆三年过。过去的三年,是新坝中心学校实施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办学思路逐渐明晰,办学思想逐渐成熟,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学校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的三年。

一、凝心聚力从文本编制开始

我校于2008年春季开始编制2008—2011年学校发展规划。其间,经历了宣传发动、调查问卷、座谈研讨、专家指导、草案起草、意见反馈、修改草案、公示上报等几上几下,过程是艰辛的,效果是明显的。

编制学校发展规划不是校长和班子成员几个人能凭空想象出来的,这需要发动全体教师献言献策,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规划编制之初,我们即发动全学区教师对学校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等进行广泛的讨论,又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摸清了“家底”。通过讨论和分析,行管一班人既增强了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也认识到了前进道路上还有困难和阻力。在此基础上,编制小组着手进行编制工作,提炼出学校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确定了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发展领域,为每个发展领域确定了目标,制定了实施策略。又先后对规划文本几易其稿,在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教师建议的基础上,最终编制完成《新坝中心学校三年(2008—2011学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因此可以说:规划文本的编制过程,是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增强学校凝聚力的过程;规划文本的编制成功,是集体智慧的高度结晶。以上工作都是建立在校本的基础上,没有盲从,没有跟风,没有虚妄,针对性也强。所以后来实施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全体教师都很理解、支持和配合,效果自然理想。

这期间,县教育局领导,特别是督导室专家对我校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发展以规划为凭借

《规划》就是我校三年工作的蓝图,学校一切工作的总纲、指南。近三年来,我校将发展规划与学校各部门工作紧密结合,从部门计划的制订到各学期工作的开展,始终瞄准发展性规划的目标,每学期的总结又必须对照规划目标,看成绩,找差距,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我们认为,规划文本中目标是既定的,不可更改;策略是动态的,因时而变。因此,我校围绕既定目标,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发展规划。例如,我校将发展规划与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联系起来,2010年正式确定将“诚信校园”作为特色创建项目,并把该项目正式纳入到规划中付诸实施。

用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定发展;以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的态度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三年发展规划,这样既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又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克服和改进制约因素,实现学校较快发展,不断优化学校工作,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是我校三年来实施发展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近几年的发展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优势更优,弱势逐渐改变,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近三年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国家各种项目资金和公用经费,添置各种办公设施和教学设备,尽最大可能改善办学条件。我校中心学校三年前就有全县农村小学最好的多媒体教室,中心学校各办公室有办公电脑,有微机房和电教室。三年来,我们又先后为各村小购置了办公电脑,开通了校园网。与此同时,中心学校和部分村小的图书室按人均增加了近二十本图书。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进一步美化。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具备我校这样丰厚“家业”的学校还不多。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学校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管理制度进一步成熟,形成有特色的制度文化

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的,而且经历了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深得大家理解、支持,已深入人心。这为学校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其中包括考核和评优晋级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安全和学校管理制度等。教师评价方面,不断完善了《新坝中心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从职业道德、考勤、工作量、基本任务和教育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校本课程体系得到建立

适合本学区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学区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初见成效,特色学科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以知识管理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推进学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中之重,编制并逐步完善了《新坝中心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合理整合,实现了晨会、晨读、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班队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课程体系。这对于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地制度保障。我校十分注重优势学科建设,将体育、英语等优势学科逐步建设成为特色学科。同时,以特色学科创建为契机,带动艺术、综合实践和科学等学科建设,促进了各学科均衡发展。为确保各种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一直致力于构建适合学区实际的课程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方面,逐步完善和实施“学业等级+成长记录+激励性评语”的综合评价模式,改变了单一以学科检测成绩和以书面检测为主的评价方式

4、“三位一体”办学思想得到落实,家校联系紧密

家校联系不足这一点原是我校办学的制约因素。为转变这一现象,我校近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大家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沟通情感;组建家长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等,争取家校配合,提高教育效率。现在,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格局已经形成,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满意度得到提高。

5、校本教研活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教研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得到增强

我校的教研活动一直开展的较为正常,教研活动的经验曾经多次在县、市经验交流会上汇报,《规划》实施以来,我校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层次,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语文、英语两项市级教研课题顺利结题,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市级立项数学课题顺利开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校还承担县级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所选派的上课教师的课收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普遍好评,组织活动也得到县教研室的高度评价。另外,我校青蓝结对、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以及各层次教师外

出听课学习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形成了教师分层次发展机制,促进了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学校严重缺编,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均衡发展受到严重约束,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2、由于学生数变化,一些面临撤并的学校班级小,学生少,教育资源浪费,学校管理弱化。

3、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实际办学方式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差异。

五、今后努力方向

1、争取补充教师资源,使各学校师资均衡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2、如何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并产生行之有效的效果,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

六、两点建议

1、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前瞻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决策性工作。建议在规划制订前,县教育局开展校长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规划工作培训,要求制定规划要切实可行,不可好高骛远,吹毛求疵;规划实施中,组织人员开展巡回指导,下马观花,解决问题;对学校在实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局要努力帮助解决。

篇6: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总结

学校本着“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育人为本”为办学宗旨,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规范办学行为,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团结协作,推进素质教育”、“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提高办学质量”的教育特色。以“建设有特色、文化内涵深厚、适合学生发展为发展目标的乡村名校”为工作重点,明确方向,统一思想,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为此,对学校的办学做出如下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宕昌县临江中心小学是在岷县、漳县地震后在2013年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的,后受其空间位置的限制,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壮大。

学校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名。附属幼儿园1个,在校幼儿49名。根据规划学校将在三年时间发展为12班规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20余人。我校现有教师19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占85%以上。学校占地49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拥有一栋三层的综合教学楼;有13个小组的少年宫活动项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条件装备方面,图书、仪器等配备均达到一类标准。校园文化精雕细刻,匠心独运,彰显特色,为师生学习和生活创设了一流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结合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在“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部负责、分权赋职”的管理机制下,重视纵横层次的协调性,强化室、组、班级的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能体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走向。

2、师资队专业化

学校一直重视教师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强化校本培训,已逐步形成一个师德水平较高、业务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职工群体,并有一批在县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中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文体活动多样化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利用乡村少年宫,开展了校园运动会、广播操、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呼啦圈比赛、跳绳比赛、书法、绘画、写作、朗诵、演讲等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4、学风教风优良化

学校要求师生以“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以失败找理由”为座右铭,坚持“优良的校风塑造人”的思想,狠抓学风、教风教育,狠抓各类常规的落实,认真实践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近几年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个明志向、守纪律、勤学习、勇进取的优良学风和乐奉献的教风初步形成。

5、办学行为正规化。

形成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6、校园环境绿化化。

为了构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多年来学校大力扩大校园、草坪、花草栽种面积;目前有绿化面积234平方米,栽植树木花草250多株。校园体育场地齐全,体育器材齐全,基本满足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课的需求。

三、目前面临的挑战

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

近些年来,特别是通过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不鲜明

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区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教育方针是国家对办学质量、办学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基本要求,它没有必要对学校的质量内涵做出详尽的规定。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实践证明,变革的实践产生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又将带来新的探索与变革,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与实践变革的互动关系,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4、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年龄结构老龄化,平均年龄48周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有所显露,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专任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认同感不强,加大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师专业结构,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5、教师、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水平近几年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教师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6、办学条件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几年学校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但与现代化小学相比明显落后,就是与辖区内同类学校相比也不再具有优势,既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如何争取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面貌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学校自身应该值得研究的问题。

7、校园文化有待于加强。

学校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三化”建设工作,要加强校园“书香”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墙壁会说话,小草会唱歌,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情操。

8、学生养成教育不够。学生来源多样,基本素质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一定的难度。

4、学校硬件设施不够。由于资金问题,学校电子白板已经陈旧,严重形象课堂教学;没有标准化餐厅,学生就餐困难;教师住宿紧张等。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述问题,是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所应高度重视的。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努力去探索改革解决。

第二部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发展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

(1)办学宗旨: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2)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质量强校

文化兴校

品牌强校

(3)办学目标:将临江小学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县级先进示范学校。

(4)培养目标:把学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并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小学生。

二、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并且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小学生。

(1)校训:勤思、博学、求实、创新

(2)校风:团结、自信、求真、自立

(3)教风:尚德、爱生、开拓、进取

(4)学风:自主、探究、合作、明理

第三部分:工作目标与实施途径

一、基本策略

突出一个主题

改革与发展;确立“三种意识”

1、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

2、师本意识。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根本的理念。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更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3、校本意识。立足学校教研、校本管理,牢固树立学校即家庭,学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实施策略

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和“文明科室”等竞赛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创“文明示范学校”、“五星班级”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各项标兵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刻苦、主动”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等社会团体和共建单位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依托社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干部。积极发挥队会、班刊、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值周教师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学习方法着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习惯。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工作态度等,奖优罚劣。

(3)做好评价工作:

①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

②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形成性检测、抽查和年段过关质量调研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③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口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优化教研组。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合理组建教研组,选聘爱岗敬业、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关心教师团体成长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

(2)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3)强化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

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

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

(5)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①不断完善《学校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③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学校发展策略:

1、狠抓教育科研。

(1)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每学期指导教师论文1——3篇,学校根据得奖、发表情况进行奖励。

(2)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以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充分发挥明德项目学校的优势,积极开展中西方经典文化诵读。

(1)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继续搞好经典文化诵读展示。

(2)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建立评估体系。

(3)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扩大优势,并能在各类比赛中提高知名度。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

(1)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学生微机室的更新。

(3)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5)重视图书、阅览室建设,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建设阳光书吧,班班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每年更新在5%以上,保证学生图书借阅率。

(6)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建设。届时生均绿化面积达到120平方米,在校园栽植长青树种,做到“春有花,下有荫”,花园式校园绿化格局。动场地达标、有200米的环形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为师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1、形成群体合力

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作,保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重视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干部队伍,做到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校中层干部采用聘任制,并逐步向“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组织聘用”的选拔机制过渡。坚持一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能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的新型干部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3、强化过程管理

健全有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抓好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控,避免、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各项工作按既定的方针有效地开展。

4、健全监控机制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工会、教代会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确保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5、拓宽办学领域,积极寻求支持

师资、投入和管理是办好学校的三个重要方面,而投入则是学校这台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更是学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物质条件。学校努力做好工作,赢得办学单位对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争有一定的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未来三年,是充满着希望和挑战的岁月。只要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满园春色。

宕昌县临江小学

上一篇:温泉乡少工委201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下一篇:练习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