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增加学业负担?

2024-07-20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增加学业负担?(共4篇)

篇1: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增加学业负担?

教育新闻工人日报 王维砚

[摘要]我国的文理分科主要是对前苏联“分科教育”的效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于是复制了前苏联的分科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出炉”速度。

日前,《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根据意见,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其中,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这一意见的印发,再次将公众议程引向“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这一社会话题,而此次意见的出台,有望使得高中不分文理的设想真正变为现实,走出一条弥合文理分科弊端的新路径。

欢迎:有望破除文理分科的弊端

我国的文理分科主要是对前苏联“分科教育”的效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于是复制了前苏联的分科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出炉”速度。

由于学科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科生和理科生常常被贴上泾渭分明的标签:文科生感性细腻,长于写作;理科生理性睿智,长于技术。

从高中开始读文科实验班,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研二学生刘筝是地道的“文科生”。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愈加意识到理科思维缺失带给自己的局限。“很多课题研究需要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一旦涉及定量研究,我总会很头疼。”分层抽样、设定样本容量、数据分类统计等繁琐的定量研究步骤让刘筝感到力不从心。

和刘筝的窘境类似,刚刚参加工作的理科生张晓宗习惯于用数据说话,但是却不善于文字表达。目前在北京一家私企从事产品研发工作的他在撰写产品说明、研发报告时常常“理屈词穷”。“高中时蛮喜欢历史,但是选了理科之后就很少读人文社科类书籍了。”小张对自己人文素养的不足深感遗憾。

刘筝和张晓宗面临的窘境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文理分科导致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离间”。从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在大学时期得到巩固和延续,文科生与理科生各自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而封闭。“文理各执一端,虽谓‘术业有专攻’,却常常是文理学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学者朱永新(微博)这样描述文理分科的弊端。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不同领域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认为,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通识教育,也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

篇2: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增加学业负担?

从20起,我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年,我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

本报济南2月8日讯 教育部提出的“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其实早在去年2月份,我省就提出逐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关人士称,我省全面推行高中课程改革,高中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既利于高考,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年初,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规定,高中学生选择发展方向,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理分科,不能早于第二学年末。根据省教育厅计划,从2011年起,我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2011年,我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记者采访济南中学、泰安一中等高中师生了解到,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高中文理分科应对高考的观念正逐渐淡化。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关延平介绍,我省自秋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20起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之前的文理分科概念,其实是单纯地应对高考。在年之前,省内高中文理分科早的`现象比较普遍,最早的在高一年级期末就分科。其实在高二年级,学生还有一些必修课要学。过早分科显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也将造成学生不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2008年省教育厅明确要求,“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全省高中学校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期末之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篇3: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增加学业负担?

关键词:高中,文理分科,讨论,反思

从2009年2月6日国家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的意见到2010年2月28日, 《规划纲要》公布征求意见稿, 历时一年的有关“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大讨论告一段落。在这场讨论中, 从政府官员到市民, 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教师, 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虽然最终征求意见稿就此没有做出一个明晰的判断, 但是通过这一过程, 人们对于文理分科的利与弊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讨论过程中有关高中文理分科与否的主要意见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公众对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看法, 一些门户网站曾进行了相关调查:腾讯网的调查显示, 在参与的26万余名的网友中, 支持取消的占到54%, 反对取消的占到40%;新浪联合CCTV做的调查中, 支持取消的占到55.6%, 反对取消的占到39.8%;人民网的调查显示, 支持取消的占到45.8%, 反对取消的占到50.9%。同时,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生天地》、《考试研究》等刊物也积极组织策划了专题讨论, 为传达各层次民众的声音搭建了平台。

(一) 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意见

1. 文理分科导致人文情怀缺失, 降低了民族整体素质。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的现行教育三大“病”之一。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注意, 很多反对文理分科的人士纷纷撰文表示认同。这一观点也随即被部分拥护者引为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依据,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 他们认为导致人文情怀的缺失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来说的, 同理, 文理分科也必然会导致文科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欠缺。另外, 他们还以国家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从全面教育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比如,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据此认为, 我国的教育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而不应该是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智轻体”、在学科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也不应该是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偏失的现状。[1]

2. 文理分科是对学生的一种“强权”。

这种“强权”体现在人为地强迫学生在某一时期必须做出或文或理的选择, 这种硬性选择剥夺了学生接受文理公平教育的权利, 尤其是对于文理科目成绩相当的学生来说, 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 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幸福。这种“强权”, 带给了高中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 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因为当初选科的非自主性, 会导致他们在以后高考失利、兴趣不符、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出现后, 把“失败”归咎于高中不得不分解的“强权”。[2]

3. 文理分科机制下的教学充满“功利性”。

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功利主义的。人们之所以主张“文理分科”, 是因为分科以后, 可以少花部分时间和精力于非选择科目上, 可以集中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于所选择的科目上, 这样最终就能够通过高考, 考上理想的大学。至于考生的知识结构如何, 有无偏废的学科, 则另当别论。[3]

4. 大多数国家未实施文理分科。

在讨论中不少人列举了其他国家高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发现除了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实行文理分科外, 大部分国家都不实行文理分科, 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 反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意见

1.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这是反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意见, 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主要疑虑。2002年, 江苏高考实行“3+大综合”, 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合为一门综合科目, 满分300分, 每科都各占50分。为此, 学生需同时学好九门课。对于偏科学生而言, 为应付高考, 被迫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投入更多精力, 造成巨大压力。这套改革方案, 仅实施一年, 即因学生负担太重而不得不取消。2003年, 辽宁高考也实行“大综合”, 为保持政策连续性, “大综合”维持了三年, 此后也退出考场。可见, 高中文理分科并非完全是学校管理者、教学者的主观愿望, 在一定程度上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种有效手段, 反映了广大考生愿望和利益, 也是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客观要求。[4]

2. 高考制度改革是解决文理分科问题的根本。

有论者认为, 只要高考仍有文理之分, 只要高考不是所有学科的考分都能平等地计入录取总分, 那么, 不管文理分不分科, 不管高考是3+1、3+2、3+X, 不管哪个部门怎么规定, 到了学生那里、学校那里, 也一定会分科。相反, 如果高考开考所有学科并平等地将各科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那么, 谁让文理分科也不管用, 学生和学校也会自己取消。真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 应该去讨论高考制度。[5]还有论者特别指出, 改革考试制度, 特别是改革高考制度, 这是当前中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环节。[6]

3. 高中文理分科是大学专业学习的准备期, 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

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高中生认为, 高中应该是大学前的准备阶段, 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 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做好过渡。另外一些论者的观点与此相似, 认为, 每个学生有独自的特长, 在学习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 提早分科,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和个性, 这样学生学得更有乐趣, 老师也教得更愉快。[7]

二、讨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比, 我们发现, 针锋相对的各种意见并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的问题, 更多的是表现出“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状态。讨论双方都有自己言之凿凿的依据, 也都有不好辩说的地方。通过反思整个讨论过程, 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 意见持有者身份差异带来看问题角度不同

在有关高中文理分科的讨论过程中, 我们发现, 意见持有者的身份不同他们对于文理分科的看法也有异。高中生、学生家长、中学教师等群体反对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声音较为集中, 而支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呼声则多来自远离高中教学第一线的人士, 比如大学教师、政府行政人员等等, 这是由于不同的群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使其看问题的角度也存在差异。

高中文理分科与否对于高中生、学生家长、中学教师等群体来说影响是直接的, 教育政策风向标的变动牵引着他们的命运走向。所以, 对于他们来说, 考虑问题时更加注重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表达观点时也更加谨慎。比如, 他们所提出的学生负担、高考制度等都是现实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探讨文理分科必须正视的问题。他们认为,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空谈文理分科是对目前在读高中生的不负责任。反观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群体, 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较为优越, 加上自身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在讨论时主要侧重于教育理应是怎么样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当然这种理想并不是幻想, 在条件成熟时它们会变成现实, 有很多论者之所以这么坚持取消文理分科正是因为他们认为条件已经具备。因此, 在这里, 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是否具备成为讨论双方的争论焦点之一。

(二) 关注面过于狭窄致使讨论难以深入

截至目前, 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 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争执不下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如何看待高考制度和文理分科与否的关系?

(2) 文理分科与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3) 文理分科与否与学生减负的关系?

可以看出, 这些焦点都集中在教育领域之内。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之所以很少涉及教育领域之外的因素, 是因为大家习惯在教育领域内讨论教育问题。按这种思路来讨论文理分科, 即便表面上看来众说纷纭, 那也只能称得上热闹, 而不能称其为深刻。

因此, 在审视文理分科与否时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比如, 当前父母的文化修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承担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后移交给家庭教育的那部分责任, 即在学校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其发展特长;当前社会福利制度是否能够打消家长降低孩子求学功利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生计问题;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后是否会使低收入家庭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劣势凸显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等等。我们知道,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教育与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或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8]所以, 绕开了社会因素单纯在教育范围内讨论文理分科与否只会得出片面化的观点, 最终会影响到相关教育政策的效用。

(三) 教育政策的遽然变动模糊了人们的认识

通过反思整个讨论过程, 我们发现, 论者在意见提出之前很少做充分的调查取证。大家经常引用的一些数据大多是几家门户网站做的网上调查, 这部分调查数据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受众的不可指定性而造成可信度偏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相关决定之前也很少进行试点实验, 实施策略缺乏柔性, 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刚性标准, 致使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因引发种种矛盾而流产, 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不少中学生发出“能不能不要让我们当小白鼠?能不能想周全了再改革?”的疑问。

文理是否分科关乎千万个家庭的未来。所以, 研究者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前必须深入被研究群体中去, 全面深入地对其观点进行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在总结研究者的意见决定实施相关政策前也需要组织建立一些试点实验区进行观察, 得出该政策在各个地区、各层次社会群体中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给教育的对象和相关群体一个清晰的认识, 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人们被动地去适应。

三、总结

虽然有关“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讨论存在不少问题, 但是, 我们从讨论过程的高参与度看到了政府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另外, 国家经济发展开始从金融危机的谷底走出, 国库储备日益丰盈, 各类社会保障措施纷纷出台, 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将会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减轻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这些看似与文理分科无关, 其实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这将为文理分科的改革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由于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文理分科方面并没有做出制度化的规定, 这为文理分科的讨论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相信与文理分科有关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我们希望人们在下一阶段的讨论过程中能够广开思路, 摆脱只是从教育因素看待文理分科问题的单一思维, 为教育决策的制定提供宝贵的高质量的合理意见。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晋堂.科学发展呼唤科学人才观——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说起[J].人民教育, 2009, (06) :19.

[2]陈一慕.文理分科, 一条线带来一条沟?[J].教育旬刊, 2008, (07) :22.

[3]陈建华.“文理分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J].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4) :97~101.

[4]张亚群, 刘毳.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J].考试研究, 2009, (04) :4~13.

[5]张景.“文理分科”的源头在哪里?[J].天津教育, 2009, (04) :18.

[6]龙四古.高中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146~151.

[7]闻翟.众议“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J].教育文汇, 2009, (04) :25~27.

篇4: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

正方:文理分科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

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人,认为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理科生则缺乏人文科学素养,这样的分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不利。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新学期就要分科了,可我面对分科却很为难。”2月9日下午,江西省一位面临分科的高中生在教育部网站留言,认为不分科对人才培养利大于弊。他说:“说实话,上个学期学九门科目的时候,虽然有些吃不消,但我觉得能吸收各方面知识还是很快乐的。”

有意思的是,许多大学教师的观点和这位高中生的观点虽然在出发角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却惊人地一致。一位高校生物教师说:“我建议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生物,生物体内许多现象和原理其实和我们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有相似或者相通之处,人文科学知识丰富的话,学生在理解生物信号传递,以及探求生命的本质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合理,方法也更有效。”另一位网名胡高云的大学老师则表示:“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深深地感到,现有的理科学生,语文基础差,文科知识面窄,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谈到文理分科的时候也指出,现在文理分科更细,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懂汽车,培养出的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其实,取消文理分科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上个世纪中期,我国建筑教育专家梁思成就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半个人”想对学科真正地深入研究是不可能的。

反方:文理不分科学生负担会加重

与前面那位高中生相反,一位来自四川灾区的高中生殷子龙认为,继续保持现行的文理分科比较好。他说:“以我为例,每天学习12小时,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单说这6科我们都快吃不消了,如果文理不分科的话,那岂不是给我们增加了更多负担?”殷子龙说,“应试教育”和“文理分科”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想改革高中教育,单靠改革文理分科是不行的,必须改革高考制度。

基于高考的考虑,是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除了学习负担之外,这几年全国各地也正在实行高中新课改,新的高考方案也陆续出台。许多学生、家长和高中教师担心政策不稳定,会让应届学生成为“小白鼠”。“广东省从我们这一届刚进行高考改革,现在又说取消文理分科,我觉得政策频繁变动可能会对考生和家长们不利。另外,取消文理分科可能会让一些学科偏好明显的学生优势损失掉。”一位将在2010年参加高考的高二同学说。

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如果文理不分科,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是高中生更加负重,要么高考只能考“很弱”的题。从高考负担延伸开去,支持继续分科的一位大学生还提出,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必须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有出路。文理分科让学生早日打好专业基础,有利于专业技能提高。

建议:改革高考制度以及解决高中教育定位问题

“高考不改革,一切都是徒劳。”一位署名“一个想建言的中国学生”的网友说。

确实,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高考都是绕不开的一个点。从支持继续分科的观点来讲,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分科成为必然,不改革高考,不分科就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种考虑功利性比较强,但也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我国当初之所以实行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就是为了加快急需人才培养。而支持取消分科的观点,无疑是从更宽泛的教育理念出发,对于人才培养显然有更高的目标。但是如果应试教育的现状不改变,取消分科之后能不能取得期望的效果,也是疑问。

目前,还有人认为造成学生负担重和学生整体素质低的原因并不是文理分科,而是考试制度。调查显示,很多人认为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无论分科不分科,区别都不大。

上一篇:汽车项目流程下一篇:在全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