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2024-08-29

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通用6篇)

篇1: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证书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教材编排上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第二,结构优化。第三,把计算器作为学具。

第四,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教学措施:

1、教学小数乘整数时,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很容易想到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因而这部分内容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形式进行教学。

2、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教师的扶放要到位。

3、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8课时

篇2: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1)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

0.8 ×

2.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第2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内容:

学习教科书65~66页的例

2、例3,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45.3

0.7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享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5×100=504 5.04×1000=5040(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例3(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板书0.351千克=()克

(3)提问:你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0.351乘1000,计算0.351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三位。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要先做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游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

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第3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68~69页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3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4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70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完成练习十二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 ÷10=2.15 21.5 ÷100=0.215 21.5 ÷100=0.0215(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例6(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5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完成练习十二8~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4.8÷2=

7.2÷9=

3.5÷5=

0.56÷7= 4.8÷8=

7.2÷6=

0.35÷5= 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

练习十二 12、14和思考题。

第6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材简析:

这课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第74-75也“练习与应用”第1~5题。回顾与整理时要组织学生交流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材简析:

这课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第74~75也“练习与应用”第6~10题。进一步针对小数乘除法进行练习,重点进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应用练习。大家有信心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应用题7、8。

教师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第9题。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师:从票据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由合计金额与面粉总价的差,推出色拉油的总价;再由面粉和色拉油的总价分别推出面粉的单价和色拉油的数量。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结合生活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事理,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第8课时

探索与实践

教材简析: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与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完成76页第11~13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与统计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活动。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最投入、最有效果。

二、实践与探索

1、学生分小组活动。小组内选择4位同学,先记录下它们的身高,再计算平均数。可以先用厘米为单位进行计算,再用米为单位计算。相互验证每次的计算结果。

2、完成12题 师出示题目。

学生计算图中每条边的实际长度时,要提醒学生应用移动小数点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并把用“厘米”做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计算图书馆的实际占地面积时,可提示学生使用算出的实际长度,还应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列式计算。

3、完成第1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尝试自己设计花边,量一量再计算。

三、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一段的练习,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还有哪些问题?小组交流。

四、作业

篇3: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关键词:小数除法,口算,估算,商的变化规律

“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教学后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练习内容包括小数除法的口算、竖式计算、估算、混合运算, 以及小数除法的应用。由于内容多, 要想把这些内容、多种算法组合成有一定序列的练习, 确实需要精心思考。最近笔者对此课作了一次深入思考, 主要的做法是在练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着练为主线, 创设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基本训练:通过三组口算的练习, 在练中回顾了口算方法, 以及除法算式里三个数之间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关系, 从而掌握口算技巧, 提高口算能力。第二环节专项训练:通过让学生按要求自己来列出算式, 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巩固笔算和估算。第三环节综合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对比中进一步领会“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意义, 接着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条件引入稍综合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独立写出综合算式进行脱式计算, 以此来巩固计算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练习效果比较理想, 现把主要教学片段整理如下。

一、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小数除法的练习课, 请看屏幕, 会算吗?比一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投影出示以下口算题:

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接着投影出示计算结果, 学生核对订正。然后, 教师指定“1÷0.01”和“27.3÷0.3”这两个算式,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把0.01 扩大到它的100 倍, 把1 也扩大到它的100 倍, 变成100 除以1 等于100。

生:把除数0.3 扩大10 倍是3, 为了商不变27.3也要扩大10 倍, 用273 除以3 得到91。

师:从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回答, 我们知道在小数除法中碰到除数是小数时, 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板书:把除数 (小数) 转化为整数]

【思考】通过这一组题目的口算主要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口算技能, 同时让学生梳理小数除法如何利用商不变规律,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 在口算中笔者还提供了“2.5×0.4”“1.25×0.8”的乘法口算, 其目的除了要学生在口算中注意认真审题外, 还为以下简便计算做好铺垫。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地口算了一组以小数除法为主的题目, 下面我们再口算一组题目好吗?这里有三组口算题, 先仔细地观察每组口算题, 想一想每组口算题怎样算速度最快?

投影呈现以下口算题:

在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之后, 教师再让学生汇报每一组的得数 (投影同时呈现得数) 。

接着教师提出:刚才让大家先仔细地观察后再口算, 你们看出每一组口算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我发现第1 组除数不变, 被除数每次都除以10, 那么商每次也要除以10。

生:我发现第2 组被除数不变, 除数每次都被除以2, 商每次都要乘2。

生:第3 组,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它的10倍, 商是不变的。

师:这就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商的变化规律”。你们还有什么方法使口算更快吗?

生:把第1 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这样除数就是“1”了, 商就分别是80, 8, 0.8。

生:我把第2 组的除数也转化为“1”, 第1 小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 第2 小题都乘4, 第3 小题都乘8, 这样计算的结果分别是4, 8, 16。

生:我还发现第3 组的每一题的被除数都是除数的一半, 这样每题的结果都是0.5。

师:看来在除法计算中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一定能使计算更简便, 计算速度会更快。那下面的口算题,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灵活地口算。

投影又呈现了以下口算题:

学生口算之后, 教师呈现得数让学生及时作了订正, 并抽出几个口算题让学生再次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口算的。

【思考】在以上练习环节中, 我们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有规律的口算题, 并有意识地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再进行计算, 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紧接着又给学生提供第二组口算题, 让学生把刚才质疑回顾的规律, 再一次在练中得到巩固。

二、专项练习

师:刚才老师给你们的算式都是现成的, 下面你能根据以下的要求自己编出题目进行计算吗?

用2、4、6、8 四个数字, 并添上小数点, 组成一位小数除以一位小数的算式, 数字不能重复, 答案可以是近似值。

(1) 要求商最大。 (商保留一位小数)

(2) 要使这个算式的商大于2, 而小于3, 请你写出这样的算式, 并计算出结果。 (商保留一位小数, 你还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 教师让几位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扳上。

师:第 (1) 个问题只有一个算式?

生:因为要使商最大, 所以被除数要尽量大, 除数尽量小, 商才会最大。而符合这一要求的算式只有一个。

师:第 (2) 个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算式的?

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思考:

生:先写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 这里的整数部分相除的结果应该是2 或3。如果整数部分的商是2, 那么被除数的小数部分要大于除数的小数部分, 如算式“8.6÷4.2”的结果大于2。

师:说得有道理, 比如定好整数分别是8 和4, 写出“8.2÷4.6”可以吗?

生:不可以的, 因为这个算式的商小于2 了。

师:那这里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的商是3, 如“6.8÷2.4”和“6.4 ÷2.8”,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小数部分的“8”和“4”可以调换呢?

学生再进行质疑交流。

生: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除数的3倍或3 倍以上。

【思考】 此题是一道开放式的综合运用练习。虽然一部分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只凭要求在乱凑, 而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要求先进行数值的分析、估计。如第 (2) 题要思考商在2~3 之间, 大部分学生会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整数部分先确定下来, 接着去思考小数部分的数的选择。由此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 既巩固了计算的技能, 又进行了估算的训练, 同时学生在选择数字搭配中经历了有序思维的推理。

紧接着教师提出:刚才大家采用估算的方法列算式, 让我们再用刚才大家总结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算式的结果范围吧。

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1, 而小于2;哪几个算式的商大于3, 而小于4。

学生找到了商大于1, 而小于2 的算式有 (1) (3) (5) ;商大于3, 而小于4 的算式有 (2) (4) 。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略) 。

师:那第 (6) 个算式的结果又是多少呢?你觉得这个算式怎样算速度最快呢?

生:应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 把除数转化为“1”比较快。结果是34.4。

【思考】此题组的估算是对上面列算式时所用估算方法的再一次的应用和巩固,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在题组的最后一题特意安排了“8.6÷0.25”的算式, 其目的除了对商的估算之外, 还要求学生再次应用商的变化规律把除数转化为“1”进行口算, 同时这个算式还为延续下一环节的综合应用起到桥梁作用。

三、综合练习

师:你能针对第 (6) 个算式“8.6÷0.25”来编一道生活中要用到它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这时学生在独立编题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后, 教师再组织集体反馈评讲, 接着出示以下三个题目, 并向学生提出:下面的三个题目, 都能用到这个算式来计算吗?

(1) 共有8.6 千克的牛奶, 每个瓶子装0.25 千克, 一共需要多少个瓶子?

(2) 同学们将一根长8.6 米的丝带, 每0.25 米截成一段, 做成圆环, 这根丝带可以做成多少个这样的圆环?

(3) 一种车在沙漠中行驶8.6 千米, 消耗汽油0.25 升, 照这样平均每升汽油能行驶多少千米?

生:都能用这个算式解决问题。

师:都用了同一个算式那结果都是“34.4”对吗?

生:是的, 计算结果都是34.4。

师:是吗?请你们仔细想一想, 在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经过互相交流之后, 学生知道:第 (1) 题应该需要35 瓶;第 (2) 题只能做成34 个圆环;第 (3) 题平均每升能开34.4 千米。

师:为什么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第 (1)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瓶子, 说明34个瓶子还装不下, 所以要35 个瓶子, 用了进一法。第 (2) 题算出结果是34.4 个圆环, 圆环只能做成34 个, 要用到去尾法得出结果。第 (3) 题只要直接算出结果就可以了。

【思考】 三道题能用同一个算式解决问题, 其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但这三题所呈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处理,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紧接着教师提出:现在我对以上第 (3) 小题分别增加以下不同的条件, 你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1) 照这样计算, 4 升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 照这样计算, 要行驶17.2 千米, 需要准备多少升汽油?

(3) 车子经过技术改良后, 每升汽油可以行驶48.6 千米, 这样每升可以多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分别列出了以下的综合算式, 教师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组织集体评讲。

评讲过程 (略) 。

评讲后教师再要求学生针对以上算式, 用递等的方法写出这些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思考】 通过以上增加条件引出综合应用问题, 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这样的训练过程显然使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用两步解答的问题与一步解答问题的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这外, 在列出综合算式后自然过渡到了混合运算, 要求学生用递等的方法计算这些混合运算, 这样又及时巩固了混合运算的技能。

篇4: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在用竖式计算中又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等各种情况,其中小数除法还涉及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知识;为了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还要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的知识,等等。如果把全部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大约需要二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容易稳定持久。分成两个单元后,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进行土地面积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的单位换算。这时,就可以应用第七单元里教学的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这一规律是探索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目标,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指出循环小数的特点,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所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可以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逐步掌握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的难点,学会正确计算,并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引导学生采用已经掌握了的“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典型课例分析

(注:南师大附小贲友林执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8、69页“小数和整数相乘”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看屏幕(出示购物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3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3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评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为什么这3题都用乘法算?

师:3个问题中,如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0.8是多少。请看屏幕,我们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3个0.8。

师:通过涂色,我们进一步知道:求3个0.8,用乘法算。从图中我们也能看出:0.8×3=2.4。刚才我们同学在口答算式时,也说出了这几道算式的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师:大家的算法差不多。这样算,其实凭借的是感觉。但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评析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

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屏幕出示)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一个西瓜,正好3千克,每千克2.35元。

出示:5元,够吗?10元呢?

师:你能口算这一题,不简单!如果估算,把2.35元看做3元——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师:要用多少元,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大家试着在作业本上用竖式计算2.35×3。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试做情况。学生出现了两种写法,视频展示。

师: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7.05,但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说说你们在写竖式时是怎样想的?

写法1的学生:写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的竖式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写法2的学生:我在课前预习时,看到书上的竖式是末尾对齐。

师:你认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竖式应怎样写呢?

学生争执不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我们一起对照竖式,口述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学生说至“三五十五,写五进一,三三得九,加一得十,写零进一,二三得六,加一得七”,教师示意学生“暂停”)这一段计算过程,我们特别熟悉——

师:对!刚才口述的这一段内容,是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在进行计算。所以在写竖式时,末位对齐。当成整数乘法计算之后,还要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师:这一题的积中的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

师:联系这之前我们的估算,7.05元,比6元多,比9元少。积是两位小数,小数点点在7的右下角。关于在积中点小数点,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说,积有几位小数,要看——因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这是大家现在的猜想。我们来看先前所算的3道题……我们发现与猜想一致。

评析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师:再看几题(屏幕出示)。

师:这几题,算完了吗?

师:对!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几题在积中如何点上小数点呢?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显示所点的小数点,因数和积中小数部分的数字添加底色。

生:我觉得这几题还没有做完,乘的过程中要点上小数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例如第11题,4.76乘2时,积是9.52;4.76乘10时,积是47.6。952、476,都要点小数点。

师:计算过程中点不点小数点,大家的想法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少顷,一位学生起立发言:我认为,计算过程中不点小数点,只要在积里点小数点。计算4.76×12,先算476×12。用竖式计算时,我们是先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评析本课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之道理: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我也赞同他的想法。谢谢刚才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一位同学通过思考,很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生:第三题,103×0.025,积比103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乘法不同。以前,积比因数大;这道题,积比因数小。这就像商场卖东西打折,打折后的价钱比原来少。

师:你学数学的感觉真好!商场打折,计算时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法计算的问题,还有你谈到的因数和积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都将要探讨。继续看这3道题,积是不是这样点小数点?我们大家所猜想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对不对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这3道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多少?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

(学生独立完成。屏幕出示这几题的完整计算过程,学生核对,全对的学生为自己鼓掌祝贺。反馈学生做错的题目,其余学生分析错因。)

评析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典型习题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理解层面上总结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综合运用整数乘法法则、乘法中积的变化和由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3项知识,从计算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归纳小数乘法法则。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给予学生3点提示,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的

(3)判断积扩大了多少倍,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由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积5694扩大了100×10=1000倍。为了使积等于4.38×1.3,根据积的变化,把整数积5694÷1000=5.694。所以4.38×1.3=5.694。

按照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试一试”的3个步骤,再计算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部分需要补0),如0.038×0.25;计算整数乘以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相同),如106×1.25;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相同),如0.024×35。

从而得出,做小数乘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整数积上点上小数点。当小数乘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因数小数点位数之和;当整数乘以小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乘数小数位数;当小数乘以整数时,积的小数点位数等于被乘数小数位数。

最后,按照乘法的法则结构归纳小数乘法法则。小数乘法法则结构与整数乘法法则结构相同:乘法法则分为计算范围(数的范围和运算范围)和计算过程(计算顺序和结果表示的方法)。

篇5: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袁春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P33,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除法4.5÷9

3.6÷4

0.72÷8

0.48÷33.5÷0.5

2.7÷0.3

5.6÷0.7

6.3÷0.3

2、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3、“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1)出示问题: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3)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4)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5)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2、7个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强调:用约等号连接。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2、“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请同学读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数。)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四、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五、课堂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近似值的取法。

篇6:第七单元小数除法备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生发现隐含的规律。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探究规律

三、总结

四、作业: 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找一找。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师板书

让生观察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发现。。。。。。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写出11111×11111的积吗?试试看。

你还能写出别的算式和结果来吗?

你有什么感触呢?

2、出示例2.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424÷101=242424÷202=122424÷404=6

4848÷101=484848÷202=244848÷404=12

9696÷101=9696÷202=9696÷404=

引导观察横着看你有什么发现?

竖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你还有什么发现?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课堂练习

P112页12题

分别说说有怎样的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要学生学会利用规律解题。

114页练习22。

1,2,3,4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回答结果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独立描述

横着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竖着看被除数扩大多少倍,除数不变,商就扩大多少倍.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二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四、尝试运用

五、巩固练习

六、总结

七、作业: 师:数学中蕴涵着无数规律,今天,我们再共同来找寻一种新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几倍)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见解

观察数字

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学生说方法,

回答:商都是4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

回答: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思考后汇报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几倍)

出示例3略出示:

生计算

8÷2=4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80÷20=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20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8000÷=

观察是否具有以上规律?

8、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不变规律

9、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观察两种计算方法。

1.出示113页试一试第1题。

根据每组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或缩小了相同倍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2.议一议1500÷500怎样算简便?

3.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1、书P113页课堂活动1、2。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第115页5、6、思考题

讨论后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说出注意的地方

学生判断。解答疑问。

独立填

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板书

商不变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验怎样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利用商不变性质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二中6、7、8题。

教学目标

1、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提问

二、基本练习

三、观察与思考

四、实践应用

五、115页思考题

六、作业

师:在什么情况下除法中的商不变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1、P115页第6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与同伴交流。

240÷30=440÷20=

80÷20=360÷90=

120÷40=4800÷400=2400÷60=9600÷800=

启发用商不变的规律

1.25×4=100125×8=1000

你有什么发现?

2.4500÷10096000÷1000

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150÷25800÷25

2000÷1259000÷125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算这些题吗?说说理由。

如150÷25

××

44

||

600÷100=6

生探讨余下题解法。

P115页第8题

发现规律,算出需要的时间。

3000÷300=10(分)

8:30出发,经过10分钟,也就是8:40分到达。

先观察算式特点规律,再计算。找发现。

尝试写这样的算式,并验证规律。

P115页第7题。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6~118页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注意对问题情境对理解,感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解答。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

二、提出问题。

三、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1.出示情境。理解信息。

小明家有花椒树90课,平均每棵可以产花椒12kg。我们4人8天可以才摘花椒256千克。今年每千克花椒可以卖9元。

感知信息诸多,分类理清信息。

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师择重板书。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2、小明家共收多少千克花椒?

3、小明家对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

分析问题与那些条件有关,要解决问题怎么办?试试列算式,并对思路和方法进行解释。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256÷4÷8

8天每人摘÷8=每人每天摘的

或256÷8÷4

生说说算式的意义

2、小明家共收多少千克花椒?

12×90=1080(千克)

C小明家对花椒收入有多少元?

要算花椒的钱,要知道什么条件?怎么办?

12×90×9

P117页课堂活动1题

生思考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说理由。

P118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7~118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2、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简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注意对问题情境对理解,感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解答。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教学例二

二、思考问题。

三、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1、出示例2情境,理解信息。

从雅安市到西藏芒康县到318国道长840km。一辆汽车早上6:00从雅安市出发开往芒康县,3时行了180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间能到达芒康县?

阅读理解信息。

师讲述318国道,是公路代号,不是运算条件。

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间能到达芒康县?

根据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所用时间)

所用时间又怎么办?

尝试列式

840÷(180÷3)

都是除法要先算180÷3,怎么办?

理解14时是什么?(经过时间)汽车什么时间到达的“时间”指什么?(具体时刻)

6:00+14:00=20:00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交流。

P118页课堂活动2题

生思考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说理由。

P118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0~122页整理和复习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复习整理:

二、复习知识点

三、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

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

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455÷70≈

578÷60≈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560÷40=

260÷20=110÷10=280÷20=

2600÷200=220÷20=140÷1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口答结果,说口算的方法

口答结果,说估算的方法

学观察,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确定除数(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整理和复习(第120页)

完成的1、2、3、4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21~122页1、2、3、4、5、6题.

家庭作业7、8、9、10题。

上一篇:设备异常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400米运动会加油稿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