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2024-07-11

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精选8篇)

篇1: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个人计划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的实习期已经结束。工作一年,收获颇多。自己也会总结自己一年的工作与学习。而国培,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学习,并制定自己下一步工作与学习计划的契机。今年的国培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老师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踏实勤勉地努力学习,他们互相交流心得体会,琢磨如何才能高效完成这次培训。

仔细学习了这次国培的第一阶段主要内容,经过学习与研究,我发现这次研修和之前的研修有很大的区别与进步。

一进入学习的平台,我就发现了,这次的国培学习比着上一次明显的进步了。比如说,有了“手机学习”这个新的功能,这样就方便的我们老师随时随地学习;再者,这次的微课视频也很棒,加入了卡通与动画元素,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国培学习的组织者们肯定做出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幕后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兢兢业业地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地精心设计和逐步完善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对于细枝末节的点滴关注,才能有我们这些教师学员流畅的学习过程和无缝对接。而且从线上学习到线下集中研讨和岗位实践研修,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我重新的读懂教育和课堂,国培,决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而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软硬件的不断提高到位,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缺憾和不足。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追求无止境的,我应不断自我拓展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敏锐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对于国培活动满怀期待,期望通过这些教育和培训,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我这次培训学习作如下计划:

一、联系实际积极实践,促进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我要全力以赴地钻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身心健康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活力满满又收获颇丰的学习环境。

经验有时候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新手教师来说,别

人的经验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培训视频中的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我上课,往往是视野比较狭窄,思路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本次远程培训学习,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优化完善教育教学,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都知道要教学相长。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因为我们需要和学生很好的配合,形成很好的默契。同样的,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使自己和学生都朝着“全科型”人才发展。

当然,在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上,自己刚刚起步,自己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提升的空间仍然很是广阔。我将不断地努力,力争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做风趣幽默,智慧亲和的老师

微课,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各种观点与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

盛的精神大餐。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方法,有效的作业设计,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四、加强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充分利用好“国培计划”这个平台,加强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国培,是一种方便而有实效的培训形式,非常适合我们年轻的教师。给我们基层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勇于探索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2: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美术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我的2013国培新起点

曾几何时,带着追寻艺术的梦想,我踏上了美术探索之路。从素描、色彩的基本功,从无限热情地带领学生感受美术,一步步走来,多少汗水凝结多少荣誉,学生长大了奋飞了,我也在版画、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的表达上拥有了更多建树。版画使我尽早参加地区画展,走入艺术展示的殿堂,山水画创作使我奠定了如今的自我艺术取向。在选择更广阔的艺术视野,探究更深邃的美术理念的时候,我参加了国培计划--暑期新疆师范大学开办的新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研修培训,为期3个月。

正如入学手册所说,90天不短,因为暂别熟悉的家园,90天不长,因为每一天都是新鲜。

从上海师范大学著名专家黎加厚教授的走向创造性教育的畅谈,到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段惠民老师的做智慧班主任,再到华东师大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的教学方式变革的知识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夏鹏翔教授的高效课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教育副主编崔卫的美术教学实践与研究方法,新师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新疆书法考级中心主任李鸿仪的书法教学方法与指导,再有新师大武君老师、美术班班主任李晓峰老师以及乌鲁木齐市教研成就突出的中学老师的新课程培训……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有几个引起我重视的话题,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力。

1、创感时代的到来。现今的信息时代,如此迅猛发展,不过是为人们的创造提供更便捷的工具。创造力,再融入人的共情感、意义感,充分的人文思想,这一全新思维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成为时代的引领。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放之教学则是创感素养的培养。所幸,我在教学美术。黎加厚大量展示生动可感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引导,引用最新科研成果,使我们倍感亲切,听课一点不觉疲劳。

2、强调反思的重要意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倾听,和蔼可亲,积极与家长沟通,所有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反思,以归纳总结,以改进教育教学。最新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解读为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能力方面则进一步强调教学、研究和反思等环节相结合。教学问题的研究方式解决,需分析、讨论、设计、行动、观察、反思。就是这个反思,越来越引起专家的重视,也让我折服。我们有多少实践需要及时反思以促进发展啊。

3、教学资源的.配置。进入教学状态,就要先对教材进行处理,即二次开发,让教材变为自己的资源。然后是教学设备的选择,第三是媒体的运用,第四是范作(美术)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互动。其教学研究的内容中强调,应设定从实践出发的起点,高效教学的目标,立足课堂、小题大做、扬长避短的策略,如此精辟的组织教学的办法,拈来可取。

篇3: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一、“国培计划”的公共性价值的 政策探讨

“国培计划”是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培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国培计划”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 它的基本立意在于“国家级”, 表现出“国培计划”的公共性和非赢利性、权威性和义务性、基础性和提高性等特点。

1.公共性和非赢利性。“国培计划”是迄今为止全国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中小学培训项目, 目前能够投入13亿, 参训学员23000人[1]。其不同于社会培训项目, 它具有公共性和非赢利性特点, 即“国培计划”的使用培训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 项目必须是非赢利性的, 一方面申报承担机构不能通过“国培计划”来赢利;另一方面, 既然是公共性资源, 培训学员就不能借培训或实践要求享受餐旅观光等额外福利待遇, 培训机构也没有额外经费承担这方面的经费支出。

2.权威性和义务性。国培项目并没有将原有的具有继续教育资质的机构全部纳入到此次项目中, 而是将培训机构资质、培训专业化能力、培训服务保障水平、培训过程和绩效水平综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资质审核, 达标者可承担相应学科的国培项目培训, 从而使得“国培计划”具有了“国家级”和“权威性”的特点。受训的中小学教师要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转换角色、潜心学习、积极 交流、参与考核, 发挥自身骨干辐射作用, 延伸培训价值。

3.基础性和提高性。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2]。“国培计划”的战略基点是促进全国不同地区教师培训长期得不到保证的一种培训资源公平分配的政策[3]。以往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种分段式的教师教育培训, 即完成本科或专科相关学科学历教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中小学教师为提高和完善自身学历水平或专业素养, 以小学、中学为独立单位, 分别在自下而上的机构中接受教育培训, 这是一种补偿性的教育组织形式。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校“国培计划”不同于以往传统继续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提高性”特点。这种提高性尤其反映在受训学员的“种子性”特点, 国培学员的培训不是全员性的, 而是具有甄选性的, 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国家基础性教育教学的任务, 同时又承担着辐射带动的“种子”作用。“国培计划”恰似一台“种子机”, 通过“种子机”, 受训教师成为“种子”教师, 从而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因此, 国培计划兼具“基础性”和“提高性”两大特点。

二、“国培计划”受训学员的自身 需求和特点分析

首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先后承担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 其中研究团队50人、高中骨干教师50人、小学骨干教师50人, 每期10天, 共五期, 为期50天, 参训学员450人。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有经验”、“有思想”、“有愿望”、“有成长”四大特点。

1.受训学员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调查, 参加首都体育学院“2012国培计划”的学员年龄集中在28~45岁之间, 他们是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遴选而获得培训资格的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有的甚至是当地的体育学科教研员, 他们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并且有积极主动地继续深造的愿望。

2.受训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根据对国培学员基本情况的调研, 我们发现, 受训学员在学历水平上大多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见表1) ,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 并且多次参加当地的继续教育教学培训, 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有着相当的理论思考和辨别能力, 因此, 他们迫切地希望获得最先进、最前沿、最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理念, 对国外的教学思想有探知的欲望。

3.受训学员有不断成长的迫切愿望。“国培计划”在遴选地方性学员中, 尽量防止那些消极被动但又具备培训条件的人员入选, 因此大多数参训学员都有获得成长的迫切愿望, 他们在10天的时间里与同行、专家交流并相互学习, 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 既有观念上的洗礼, 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 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更有教育观念上的更新。学员们表示:“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 更为重要的是这必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 我们坚信, 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有各级领导的教育和帮助, 有我们自身的勤奋努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体育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4]。

(%)

三、首都体育学院的培训实践经 验探讨

首都体育学院“国培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整合专家团队、完善培训方案, 获得批准培训人数居全国第二 (体育学科) , 接受培训的国培学员辐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下, 本文将总结分享一年来首都体育学院承担“国培计划”的经验, 与同行共学共勉。

1.高度重视、举校体制。首都体育学院在体育培训方面有着良好的教学传统、丰富的师资储备和先进的场地设施, “国培计划”的开展将有利地促进学校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培训基地建设等,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国培计划”资质的获得。在获得培训资质之后, 学校多次组织由宣传部、总务处、场馆管理中心、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图书馆、保卫处、教务处、新闻与管理学院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培工作协调会, 举全校之力开展实施“国培计划” (见图1) 。

2.认真学习、精心准备。“国培计划”不同于以往的继续教育工作, 它是对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的补充和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首都体育学院成立国培专家团队, 认真研读相关政策, 就“国培计划”的培训主题、目标定位、对象分析和课程安排进行了多次磋商和讨论, 并就《课程设置意见征求稿》多次向校内外专家征求意见和看法, 专家们为本校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项目实施应突出学校软硬件优势与实践性强的特点等有建设性的意见。

3.顶层设计、科学严谨。“国培计划”的最终价值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培养教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首都体育学院“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依据不同维度, 从政策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科前沿等进行顶层设计, 在教学中穿插教师核心价值观、团队拓展训练、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等特色课程, 通过理论课教学、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现场调研、师生互动、教学交流、自主交流、运动技能时间、优质体育课观摩、培训效果 评估等教学形式, 为受训学员的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

4.以人为本、多元服务。首都体育学院实施人性化培育理念, 依托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设备为“国培计划”的学员提供学习保障服务、健身娱乐服务、思想教育服务和生活指南服务等全方位多元化 的服务项目[5]。每期学员在离校时都对首都体育学院教学楼、田径场、校园小径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依依不舍之情, 学员饱含深情地表达道:“首都体育学院是‘一个个镶着我们脚印的地方’”[6]。

5.务实工作、有效宣传。首都体育学院在务实工作的同时, 组织新闻专业的志愿者对课上、课下的热点事件进行报道宣传, 先后完成了15期近8000字的工作简报, 完成了12期国培校园网新闻报道。同时, 国培工作开展情况先后由《中国学校体育》、《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新华网等报刊、网络媒体进行了详尽报道。首都体育学院国培专家团 队成为了一支具有专业影响力的培训团队。

6.注重积累、文献归档。“国培计划”具有项目性和阶段性特点, 在每一期培训中, 都非常注重培训文本的积累和文献的归档, 教师的授课和学员的心得是每一期培训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成果包括文本成果、电子成果、教研成果三大类。同时, 我们将学员的作业、心得、考核评价一一归档, 编辑成册, 目前已经编辑成册的有4本近1000页的学员文档, 文献归档便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总结。

7.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首都体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体育教师为发展主线的高等体育院校, 历经60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多学科、多梯队的优质教学团队。同时, 首都体育学院良好的教学设备、多样的教学场馆、先进的电子图书设备, 满足了受训学员学习、生活等诉求。无论是在硬件条件还是在软件条件上都有很大优势。

8.总结提炼、完善提高。每一期“国培计划”的结束都预期着新的更富有挑战的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始, 我们积极总结、考核每一期的工作内容, 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使之常为常新。同时, 也为能承担这一具有高度荣誉感的、造福中国教育的伟大教育工程而自豪。

参考文献

[1]包华影.在教育部“国培计划 (2012) ”——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首都体育学院高中体育与健康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R].2012.

[2]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 2010-08-11 (1-2) .

[3]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 2010.6.

[4]靳召义.学员代表在教育部“国培计划 (2012) ”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首都体育学院高中体育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R].2012.

[5]杨铁黎, 刘沛, 郝晓岑.探讨“五位一体”体育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学校体, 2013 (2) :68-69.

篇4: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跟班研修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共分为理论研修、跟班研修和成果交流展示三阶段。根据“国培计划”——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年)实施方案》中实践参与的相关规定和曲靖师范学院“小学科学”培训工作安排,小学科学教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集中培训阶段的实践模块教学环节,主要以跟班研修方式实施。“影子教师”跟班研修阶段,项目院校的“国培计划”专家为参训教师联系好指导教师,即“国培计划”基地学校的“带教导师”①,然后将参训教师分组派送到“国培计划”基地学校,参训教师在“带教导师”的指导下,如影随形的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管理方式等。

这个阶段,受现实条件所限,为防止出现诸如对参训教师管理、听课质量的保证、参训教师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结合工作,探讨跟班研修的具体实施。

一、基本情况

跟班研修地点安排于曲靖市第一小学与曲靖市第二小学,两所学校教学条件好,社会影响大,利于学员在此期间更好的拓宽教学思路。跟班研修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在实施跟班研修之前,安排培训学员到北关小学进行教学观摩学习,时间为两天;

第二阶段,跟班研修。安排培训学员分别到曲靖市一小、二小学跟班听课,参与实践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相关活动,时间共四周;

第三阶段,跟班研修学员展示汇报。培训学员根据跟班研修所得,每小组推选一位学员讲授公开课,展示汇报跟班研修成果,时间为一周。

同时,根据影子学校小学科学教师人数和上课班级情况编组,对跟班研修人员进行分组,各组学员具体分组名单具体,跟岗研修学校领导指派负责人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跟岗研修学校的老师作为各组的指导教师,高校教师不仅作为指定的带队教师,且全程负责各组的学习情况。

二、实施过程

在“影子教师”的跟班研修实践期间,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导师教学特色跟踪研究、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参训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研评、影子实践汇报课交流与反思。

(一)根据跟班研修时间安排,细化跟班研修各阶段任务。

1.教学观摩阶段

目的:运用“课堂观察”讲座中所学到的观测方法,学习与提升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的方法和能力。

实施:组织小学科学全体培训学员到曲靖市第一小学、曲靖市第二小学进行教学观摩,观看由曲靖市第一小学、曲靖市二小提供的公开示范课。

要求:每位学员须从不同维度进行教学观摩,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观摩学习结束后分小组讨论,分析授课教师的教学亮点,并客观分析存在的教学不足。

2.跟班研修阶段

目的:重点了解实践教学学校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及教学研究状况,进一步领会和学习小学科学教育的先进做法与经验,逐步掌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实施:将培训学员分为8个小组,根据实践教学学校教师人数和上课班级情况,为各个小组轮换安排指导教师;同时,每个小组安排一名校内带队教师,于每周星期五组织本组跟班研修讨论。

要求:本阶段培训学员应完成的研修任务有:完成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不少于4节示范课;完成4份课堂观察报告;自制教具1个;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为了让学员目标更加明确,确定了各周的研修主题,见下表。

3.汇报展示

目的:通过培训学员跟班研修,进行互助探究与自我反思等,学习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技能与方法,探讨农村地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实施:培训学员在教学观摩和跟班研修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备课和说课,最后,由每小组推选一位学员讲授公开课。

要求:每位培训学员在完成1份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与说明(教案)的基础上;各小组组织进行2-3次试讲,并推荐一位代表进行教学汇报,展示本小组研修成果。

(二)明确考核形式及注意事项

1.考核形式

小学科学跟班研修占总成绩的30%,其考核依据为:

(1)各个阶段所要求的作业完成情况;

完成1篇课堂观察报告;

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

完成1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观摩不少于4节示范课;

(2)各个阶段的考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病假在4天以内,每天扣4分;事假1天,扣2分。

(3)各个阶段活动的综合表现。

其中,重点考查培训学员与顶岗学生联系情况。每周必须与顶岗上课的实习生联系一到二次(联系方式或是通过电话或是通过邮件或是通过QQ),于第二周上交联系情况,尤其说明对顶岗实习生教学情况的指导、生活指导及相关的指班级管理的指导情况。

2.注意事项

(1)培训学员要遵守跟班研修纪律要求,自觉服从培训工作安排。

(2)培训学员要全程参与实践教学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做好学习记录。

(3)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研组会议、备课活动等,熟悉相关管理过程。

(4)各小组长负责与带队教师、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协助组织小组跟班研修相关研讨与工作。

(5)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往返实践教学学校,确保途中人身安全,并认真做好本小组考勤记录。

(三)明细学员研修任务与研修学校协助任务

1.学员研修任务

(1)课堂观摩与反思:全程跟随导师课堂,一起经历教育教学过程。

(2)随班上课:在导师安排和帮助下承担部分研究课教学实践。

(3)参与班级管理:协助导师做好班级管理、班队活动工作,研究班级管理工作。

(4)参加教科研活动:跟随导师一起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5)了解研修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工作特色,提炼出为我所用的特色经验形成书面小结。

(6)完成项目规定的研修及考评任务。

2.研修学校协助任务

(1)按照项目承担学院学科专家要求为参训学员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2)提供班级条件,指导学员开展教学研究课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实践。

(3)通过介绍、观摩等方式开放学校教育文化资源,便于学员学习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的特色经验。

(4)协助项目承担学院开展参训学员跟岗研修的考评工作。

三、实践总结

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培训项目的主旨就是要培养一批小学科学“种子”教师,让他们在素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辐射作用;丰富教师培训的优质资源,改革教师培训的模式,从而促进我国的教师培训发展。培训重点在于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以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使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并服务于基础教育。跟班研修任务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总结该项工作,将利于未来工作的推进。比如:跟班导师团队的组建是此次工作的创新点。虽然参加“影子教师”跟班研修培训的学员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是自主进行批评和反思,他们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者②。但是在此期间,组建跟班导师团队非常有必要。

在此次培训的专家队伍中,除了高校教师跟进指导外,在“跟岗研修”期间,为参训学员组建了跟班导师团队,即聘请并组建了以跟岗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为核心的班导师团队在班导师团队下成立了以跟岗学校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团队班导师团队主要负责跟岗学校的整个活动,开展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学员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参训学员的教学设计、观课议课的新理念;另一方面侧重“问题反思”,将参训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确定为学习研究的主题,“学”的方式从以“听讲”为主转化为以“互动式交流”为主,跟岗研修的形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交流。

但是,由于跟岗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数量有限,导致满足不了很多学员在科学教学的困惑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跟岗学校承担导师任务的科学教师一般教学某个年级的科学课,导致学员仅需听该导师的一节课就完成听课任务,如再重复听课,效果自然不佳。由于听课的数量少,导致跟班研修期间所安排的各周主题任务完成质量受到影响。诸如此类问题,将在未来的工作中探索解决。

注释:

①汪文华.带课、带研、带学、带资,促进“影子教师”培训有效实施——以 2010 年“国培计划”安徽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J].“国培计划”专栏,2011(3):32

篇5:我的国培所获

沈佳丙

参加“国培”两月有余,细细回想,感悟颇深。刚开始总抱怨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培训,一天累得头重脚轻,哪还有心思去上网学习。可作业临近,不得已匆匆忙忙疲于应付。明知只有学习才能不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明知那些教育专家和高级教师讲座精彩、课例很值得借鉴,却就是放不下闲聊的告白、生活的琐碎以及那似乎总是不够的瞌睡。于是乎,每逢作业倍焦急。可光阴似箭,学时告急,期末放假,再想去认真研读教材、分析课例,心思却飘乎其外。慢慢的,内心有了本质的变化。国培学习对我来说不再是负担,每天在忙忙碌的日子里,迎接着新的一天,在静谧的夜晚我和各位同行又相聚在研修这块小小的平台里。平台虽小,他留给我的是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加令人回味悠长的精品佳作。同时深感自己各种知识技能浅薄,要学习的太多,也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以后,我将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努力:

1、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工作是教学工作最基础的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设计课程,预见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活动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好的教学方案将会事半功倍。

2、掌握和运用教材能力。教师要认真深入钻研整体结构、逻辑体系,钻研课标,弄清各部分在整体教材中的知识体系。

3、实用、运用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除传授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用能力。如果只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而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将变成书呆子。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和热情及对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来自教师创设的恰当的问题情境、悬念,来自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

5、启发学生思维,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且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给予各个学生不同的教育,才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7、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在科学和教育发展的今天,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知识越来越多,也渗透到教育领域中,给教育科学带来许多新的科研课题。比如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等。

8、转化差生的能力。差生和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能力。任何人不是天生的十全十美,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是弱项,但他肯定也会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就要对差生怀有爱心,满腔热情地了解他们,掌握他们后进的原因所在,找到他们闪光点,来激励他弱的一方面,让他知道实际他也很棒,对他们对学生品德评价鉴定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已经形成的优良品质,作出肯定评价,以引起他们巩固和发展的信心和愿望;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不良倾向,作出否定和暗示的评价,让学生及时警戒并认真改正,决不可以不闻不问,认为和教学内容无关就不管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评价素质,既要出于公正、实事求是,又要关怀备致,有一片爱心。

9、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优秀的教师都十分注意学生注意力的组织,他们往往以引人入胜的启蒙、激励思维的讲解、令人回味的话语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全神贯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必须会灵活处理各种偶发事件,本着发扬教学民主、不压抑、也不放任的原则,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总之,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资格,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所寄予的厚望,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出新时代的栋梁。深深懂得“责任胜于能力”。当一名好教师,只要拥有一份强大的责任心就足够了。可能力是基础,责任心再强,能力得不到锻炼仍旧得原地踏步。看看给我们培训的专家、名师,哪一个不是通过理论刻苦研修和在岗踏实实践、自身不断反思才成功的?

反思自我,只有潜心研究、静心学习、细心教学,爱心对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篇6:我的国培感想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中心完小:冯丽芳

2012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学习,这次培训是教育部送给我们农村一线老师的一席知识盛宴,我们虽然没有“走出去”,只是坐在电脑前,但专家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录、在线讨论、相互交流等活动,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即重视 对学员理念的更新,又重视具体操作技能的介绍,即有理论上的指导,同时也有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交流。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充满了信心和热爱。反思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困惑,认真体会培训期间专家们精辟的阐述,感悟颇深。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今时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度理解和挖掘教材,以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要切实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和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的高效性首先应该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知识;其次要运用好教育机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能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高效;再次,教师应该具有将幽默风趣于教学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培训,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智慧,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法。今后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自己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

四、通过反思,提升能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好老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我们授课的专家、名师,每一位身上都有着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他们那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对教育的热爱,统统都融入在生动精彩的讲课中,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从授课中、从专家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高,创新才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五、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批次之间的“相长”。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幼儿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篇7:我的国培学习感悟

作为一线教师,一边上课批改作业一边还要抽时间挤时间去参加此次的远程教育培训,说实话有点分身乏术,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有很多收获,所以辛苦点了也是值得的。

首先各位老师讲课,讲的都很好,内容都挺实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听的时候有的老师讲的很吸引人,从他的声音到他的语言到他的肢体动作,都让你觉得很舒服,愿意去听,不枯燥,反之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了,连着把一节课听下来的话,有点累。

联系到此,学生听我们的课是不是也这样呢?嗓音是否好听,这可能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起来呐?想一想学生在教室里从早坐到晚,如果每位老师的语言都干巴巴的,还一味的去要求他们完成这个完成那个,他们能不厌学吗?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要幽默化,魅力化这也是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

另外,我还觉得当很多理论用到教学中去的时候,老师必须学会变通,要根据学情等实际情况去做适当的调整,适合别的学校的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学别人优秀的地方是好事,但是切忌邯郸学步,反而失了自己。

篇8:我的国培计划实践心得

教学 教学理念 国培计划 201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正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有操作层面、学科层面和理论层面之分,在狭义上可与授课内容与方法、学科定位与认知、未来发展与趋势等方面相互对应。因此,正确明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所制定并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将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纳入紧缺薄弱培训项目之中,体现了国家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大重视,也成为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举措。这一项目的实施,旨在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并改进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学行为。2013年11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专业获批举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项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全国29个省、市的151名小学音乐骨干教师、音乐教研员进行了包括教学理念在内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培训。在培训实施之前,江南大学国培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加培训的音乐骨干教师、教研员的培训需求与目标进行调研,以获取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设计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参加本次“国培计划”的音乐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偏向年轻化,他们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堂教学水平,但更渴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育素养。因此,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双提升成为此次“国培”(小学音乐班)的培训目标(参见教师培训示意图)。相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参加培训的教研员们大都具备较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提出良好的建议。但他们还不能精准地把握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脉搏和未来趋势。因此,引导他们反思目前存在的音乐教学理念、提升他们培训音乐教师的能力以及掌握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成为此次教研员培训的根本目的(参见教研员培训示意图)。

近年来,教育部相关专家提出以“问题引领”作为培训的基本方式,因此,针对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的“国培计划”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工作困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人培训、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再学习。它的主要宗旨是有效解决当下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使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逐渐建立的先进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惯习,树立正确的教学思维,明确教学方向。下文中将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最为突出的教学内容审视、学科属性认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问题进行分别讨论。

一、课标解读下的教学内容审视

对于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识谱”是音乐课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甚至很多老师在未借助其他任何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地教学生识谱)。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推进,关于“识谱”是否应该成为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讨论也一直处于一线音乐教师的热议范围。讨论的关键点聚焦于如下几个问题:识谱究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问题还是教学中的关键内容?识谱在小学生所应该具备的音乐能力中究竟应该占据多大的比重?如果不识谱,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学习音乐?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国培专家、人民音乐出版社前总编吴斌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郑莉教授都做了较为深入的解析与探讨。吴斌先生认为,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基本不以乐谱为依据来欣赏、感受音乐。他随后指出,《2013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要求为: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其中,与识谱关联最为密切的“旋律”被放在了第五位,可以看出小学音乐课程中强调的是“力度、速度、音色”等利于人们感知音乐的因素。因此,识谱教学可以作为音乐课的内容,但是在音乐活动中顺带着进行的,不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目的本身。换言之,乐谱只是记录音乐的工具,乐谱本身并不等于音乐。与吴斌先生不同,郑莉教授援引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以脉搏均匀律动与音乐节奏的关联和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的音高来说明音乐与生命的关系,强调音乐能力是人类出生后增长的第一个能力。所以,人类对音乐的感知绝不是从识谱这样的理性认识开始,而是从听觉和情绪体验这样的感性认知获取的。“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由此说来,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强烈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感性认知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郑莉以节奏训练为例,引导学员亲自上台进行实践教授演练、当场观察教学效果,让她们充分领悟到音乐是通过人的注意力、记忆等体验活动自觉形成的信息,它并不是“摆在那里”也不是“在脑子里”,而是存在于感知音乐各要素的互动过程之中。其实,在“新课标”的表述中已经可以观察到,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建议条目中,都没有将“识谱”内容放入首要或着重强调的位置。但这绝不意味着放弃识谱的教学,这一教学活动应该在学生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在音乐活动的实践中进行。

讨论至此,我们已经能够较为明确地解答笔者在最初论述该问题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那就是:识谱并不能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它在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中不具有决定性地位,不识谱同样可以学习音乐,学习识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二、文化视域中的音乐教育学科认知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燕迪教授曾发表过两篇为“音乐学是人文学科”进行辩护的文章,倡导音乐学科研究的人文特色。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的子学科,同样无法脱离人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德国音乐教育家罗赫夫(Eckart Rohlfs)在1994年就明确指出:“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如下两方面的能力——积极而又有意识地进行音乐活动,积极而又有意识地参与到文化生活之中”。这再一次将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密切结合起来。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时至今日,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在文化中研究音乐,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普遍接受的一种重要学科观念。我国音乐教育学者管建华教授是较早提出“音乐教师的文化自觉”观点的学者,他同时认为“文化的概念很大,对小学生并不需要讲很多文化的概念,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有这样的总体考虑”。国培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黄美华以“引导儿童关注音乐中的文化”为视角所进行的“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育”,便是上述学科观念的具体实践,这也体现了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群体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对“新课标”精神的深入领会与不断思索。

其实,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是一种欣赏,热热闹闹地“参与”音乐也是一种欣赏。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热热闹闹地“参与”。需要强调地是,学生的参与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活动的设计要有“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热闹”的氛围中感知音乐的文化、体味音乐的美。

三、路径探索中的音乐教育实践

管建华教授曾在《音乐教育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文中指出“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无论从文化体系和教学及研究方面来讲,还很大地局限于单一音乐体系和单一学科方法”,以此积极呼吁音乐教育继续探求多维度、多视角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思路。同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嘉幸教授也提出,具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研究,应该把握学科的研究对象,突出“音乐教育实践”这一学科特殊性,融合其他姊妹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谢嘉幸于本次国培中进行了题目为《民族音乐与文化多样性》的讲座。这个表面上似乎与音乐教育毫无关联的题目,让在座的许多学员们感到诧异。但如果仔细阅读“新课标”中基本理念的表述,我们就会发现,在包含“以审美为核心”在内的五个基本维度中,第四个便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由此看来,这一题目不仅符合小学音乐课标中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理念,而且还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们的知识体系。讲座中,谢嘉幸指出音乐的多样性源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它“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谢嘉幸以他本人主持的“教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歌”音乐教育实践项目为例,讲述了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该项目以重新恢复中小学音乐教师及孩子对自己民族地方音乐的深入了解为出发点,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目的,引领学生理解音乐作为人类智慧、民族财富、精神宝藏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同时,将民族情感融合于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审美教育的规律,而且具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让每个民族的孩子唱好本民族的歌曲成为民族性的首要体现。

谢嘉幸以他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出发,运用人类学特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把人类学和音乐教育学进行有效融合,力图挖掘社会文化、音乐事件与体验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实现课堂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音乐教育应该关注“音乐实践”的思考,这也将成为音乐教育学科的重要关注点与发展方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重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成败。当今社会中,对于教师的培训早已不是传统人们心目中专家高高在上的“训导”,而是在思路、人格、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引领、塑造与提升,它不仅仅是教学实践及理论视野的开阔,更是理念的转变与重组。文中所提到的各位国培专家更是身体力行地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作为担负学生情感培养、审美价值观念形成的音乐教师,更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与培训,去有效地、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随着“国培计划”对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将会逐渐发生转变并付诸于实践。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那样,音乐课堂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准则,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13]

————————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齐雪 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 君特·克莱南等.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金经言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 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国音乐,2000(1).

[5] 廖家骅.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音乐研究,1996(1).

[作者:孙丝丝(1980-),女,山东淄博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音乐学博士。]

上一篇:学校兼职支教工作总结下一篇:销售职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