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2024-07-13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共13篇)

篇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坚守传统的“老味道”因传承而长兴,与时俱进的“梦里时光”因创新而充满活力。将餐厅经营拓广至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秘诀就在这变与不变之中。通过传承奠定民族奋发向上的基调,通过创新赋予民族时代内涵,为民族发展助力。

“老味道”餐厅看似未变,实则在变。没有变的是餐厅的格局、菜品的样式,也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对过去的传统的回忆,对于品质的精神坚守。正是这些不变,赋予餐厅传统之精粹,奠定餐厅精益求精的经营基调,成为餐厅经久不衰的生命源泉。主体与精神不变,创新赋予“老味道”时代内涵,给主体添加了时代的调味料。科技进步,支付方式革新,菜品的烹饪手段必定会与时俱进,其经营手段也就会顺应市场潮流。这些变,非但不会影响主干,反而会为主干之发展助力。

变之终极境界为不变,不断改变令餐厅与时俱进。“梦里时光”就将“变”经营到了极致。他们变环境变品质变风格。这些变的背后,藏着的是不变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更是他们对于高品质的追求。

“老味道”与“梦里时光”都在变,但变的都只是表象,不变的是他们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

餐厅经营如此,名族发展亦如此。

故宫文化就是将两者融合的文化继承的典型。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设计师将时代元素融入庄严肃穆的文物之中,赋予文物新生命,在这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变的是文物所传承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变的是其展示形式与推广方式。在这变与不变之中,找到平衡之美,是历史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之方法。

传承是回望历史,创新是展望未来,我们站在当下的中轴上,应当肩负起连接两者的使命。怀着崇敬之心,以批判性思维传承民族精神:秉革新之志,以顺应潮流之原则为民族复兴注入时代的助推剂。

篇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上精神上却在迅速的空虚。时代不断的改革,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停地被遗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很多,我们身为中华儿女,更应该让所有人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有多么深奥,有多么深厚,中国有多么强大,可现在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智能的东西,传统文化渐渐被替代了,很多人已渐渐忘记了很多传统文化,这样,我们身为中华儿女,对得起自己伟大的祖国吗?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还是有很多中华儿女,你们的心中仍是多么的激情澎湃,一想到自己的祖国,你们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你们心系祖国,因为你们时刻记得,你们是中华儿女,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你们是永远都不会忘怀的。

其实,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是中华儿女,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我们的家是在中国,我们是中华儿女,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才创造了祖国今天的辉煌。

祖国犹如我们的父母,我们在他们的怀抱里长大,我们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难道我们要把它们遗弃吗?这样,我们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吗?我们很多人要求什么都要新的,可是却不懂得很多被遗弃的东西才是文化瑰宝,我们正一步步走向新的时代,但同时也要一点点拾起那些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现在,每当在传统节日里,看见很多人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篇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一、人以壶传, 壶以人贵

明代的紫砂工艺是在元代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且出现了一批制造紫砂壶的名家。元代的紫砂制品上一般都会刻有所有者的名字, 但从不刻制造者的名字。从明代开始, 这一情况在紫砂壶上得到了改变, 制壶者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紫砂壶上。也是从明代开始, 人以壶传、壶以人贵[1], 紫砂壶从此兴盛起来。

明代前期, 用来沏茶的紫砂壶以大壶为主。例如明代的提梁壶, 是现在发现保存最为完好且有年代可考的紫砂壶。它于1965 年在南京的吴经墓出土, 出土时口径为7 公分、高为17 公分。吴经是一个司礼太监, 据同时出土的墓志内容推断, 吴经葬于此墓的时间是1533 年, 也就是明嘉靖年间。所以提梁壶也应该是烧制于嘉靖时期。这把壶为砂质, 质地比较粗, 显肝红色。它的烧造工艺、制作方法、火候掌握与宋代羊角山古窑中的残片紫砂陶基本一致。从壶身釉泪上推断, 提梁壶在烧成的时候并没有匣钵, 只是与缸罐一起烧造, 所以壶身的受火并不均匀。它的外形是用手工捏制而成的, 用的是木模镶接的方式。虽然此壶从文心、色泽、衡量等“品壶六要”上来说, 它并不如后世的紫砂壶那么讲究精妙, 但它的造型朴实、严谨, 更重要的是, 它是现知明代最早有确切烧制年代的紫砂壶, 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历史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这把紫砂壶是宫廷里大太监的陪葬品, 这充分说明当时紫砂壶是何等珍贵, 同时也说明在明代人们的生活中紫砂壶的地位和作用何等重要。

二、紫砂鼻祖, 佳作流传

除了现知最早有确切年代的紫砂壶出现在明代, 明代也是最早有正式文献记载宜兴紫砂壶的朝代, 而这份文献即是《阳羡茗壶系》, 由明朝末年的周高起所写。据《阳羡茗壶系》所记,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宜兴金沙寺的一位僧人, 由于年代久远而不知其名。周高起的这一判断并非由他的实地考察所得, 而是源于一个传闻。据说, 这名金沙寺的僧人平时喜好闲静, 经常与居住在寺庙附近的制陶匠人来往, 时间长了, 便也知道如何选土、筑胎、捏形、烧造, 其制陶技艺也越来越精湛[2]。周高起之说无据可靠, 但无形中给紫砂壶的渊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其实, 北宋年间已经出现过紫砂壶, 但数量十分稀少, 而且从未留下有关年代、制造者姓名等信息的记载。现存最早有制造者姓名的紫砂壶仍然是源于明代, 这位制造匠人的名字是供春。

供春传世的代表之作是树瘿壶,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此壶的壶把下方刻有“供春”两个字。他本人在紫砂壶艺术史上的地位极为崇高。清朝吴梅鼎的一篇《阳羡茗壶赋》曾说, 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 其精良技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使紫砂壶新奇万变, 令人爱不释手。供春是明代名臣吴颐山的家童, 曾经跟随吴颐山一起在金山寺读书。吴颐山本名吴仁, 是明正德九年时的进士, 也是明代四大家之一唐伯虎的挚友。供春平日里服侍吴颐山的起居。闲暇时, 供春向寺庙里的老僧学习制陶, 由于爱喝茶, 便练习做了不少紫砂壶。供春所制之壶与上文中提到的吴经的提梁壶在烧法、制法方面高度相似, 只是供春壶有比较清晰的指螺纹。

三、各路名家, 各显神通

自供春这位鼻祖之后, 紫砂壶制造匠人中又出了所谓的“四大名家”, 他们是擅长菱花式的董翰、擅长提梁式的赵梁以及没有明显偏好的时鹏和袁锡[3]。他们四人都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紫砂壶制造高手。其中董翰所造之壶以文巧取胜, 而另外三人所造之壶的特点则是多古拙。经他们之手制造出来的紫砂壶传世的非常罕见, 也属明代紫砂壶中的珍品。

时鹏所做的水仙花六方壶现在收藏在中国香港的茶具文物馆。此壶宽近11 公分, 高为9 公分“, 时鹏”二字用楷书刻于壶底。《阳羡砂器精品图谱》中记载了一个与此壶一模一样的水仙花六方壶, 壶底的刻字清楚地写着“时鹏于壬申秋月”。现在的争论是, 这两个壶是否是时鹏一人所做。在时鹏生活的年代, 紫砂壶的造型与工艺水平并没有达到《阳羡砂器精品图谱》中记载的模样。时鹏的紫砂壶向来以古拙见长, 但图谱中的壶却雅致、精巧、秀韵。而且万历年间的紫砂壶壶形或几何、或筋纹, 但图谱中的壶却呈现出自然、几何、筋纹三者合一的形式, 非常罕见。然而, 无论如何, 这两把都刻有“时鹏”字样的壶都具有超高的紫砂壶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与“四大名家”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大师级的紫砂壶匠人, 他叫李茂林。根据《阳羡茗壶系》的有关记载, 李茂林对紫砂壶工艺的贡献在于, 他采用瓦制的大盒子, 将紫砂壶的坯放置进去再一起入窑烧成, 由于在烧制时瓦囊保护着里面的壶坯房, 因而不会轻易沾染到灰泪。等烧制好后, 壶的表面非常干净, 几乎看不到釉斑釉泪。再者, 窑内的高温是通过瓦囊较为均匀地传递给壶坯的, 所以壶身颜色也会自然较为纯净且一致。在李茂林之前, 紫砂壶的烧制往往和缸坛一起入窑, 而且不用瓦囊, 所以缸坛的釉泪以及窑中的灰尘很容易落在壶口上, 使壶出现釉泪。火的煅烧不均匀还会使壶身颜色不均, 对紫砂壶的美感造成破坏。自李茂林发明了这种新的烧制方法后, 紫砂壶在制造过程中用瓦囊作为保护和均匀高温的工艺一直沿用至今[4]。李茂林的代表作品是菊花八瓣壶, 此壶与时鹏的水仙花六方壶一样现收藏在香港的茶具文物馆。壶宽为11 公分, 高为10公分, 壶底有方印, 印着楷书写的“李茂林造”。壶结合了自然的菊花型, 主以筋纹型, 形似壇子, 与原始社会中后期的青铜器造型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李茂林在传统中加入了明代的时代内涵, 于厚实中显秀逸、于古朴中重变化, 韵味高雅、气格无穷。

四、青出于蓝, 更胜于蓝

明代中后期紫砂壶艺术的发展首推时大彬为第一代表人物。他是时鹏的儿子。所谓子承父业, 时大彬在继承其父紫砂壶制造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创新, 其成就不仅绝不在父亲时鹏之下, 还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还是在《阳羡茗壶系》中, 有记载道:时大彬在父亲的传授下, 其制壶技艺已然是坚栗朴雅、妙不可言, 但他仍不满足, 模仿供春的壶勤以练习大壶的制造技艺, 后来又游娄东等地, 转而做小壶。一般来说, 时大彬所做的壶有的用的是碙沙土, 有的用的是陶土, 壶上都有“时大彬制”或“大彬”等字样的落款。至于他到娄东之后转做小壶的原因, 多半与当地所结识的文人议政、议茶有关。冯可宾在他的《茶笺》中说:茶壶应以小为贵, 每一个客人拿一把壶, 任意自斟自饮, 才有趣味, 而且茶壶小容易留住茶香, 令人回味无穷。时大彬以前的紫砂壶多为大壶, 茶在壶内泡好后再倒进客人的杯盏中。而时大彬以后的紫砂壶呈现出小型化趋势, 小壶娇小玲珑, 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也就是从明代中后期开始, 紫砂壶的实用性逐渐被观赏性所取代。

时大彬的代表作品是三足如意纹盖壶, 此壶口径为8 公分, 高为11 公分, 现收藏于江苏无锡文管会。它1984 年出土于明代翰林学士华察之孙华师伊的墓中。华师伊生于1566 年, 卒于1629 年, 他的随葬品中有大量名贵的银器、瓷器、文房用品, 这把三足如意纹盖壶也是其中之一, 足见华师伊生前十分看重此壶。华师伊与时大彬是同时代的人, 他卒时时大彬仍然健在。据考, 出土于华师伊墓的三足如意纹盖壶是时大彬的真迹。壶身为球形, 上面没有加入任何装饰, 只有壶盖处有如意纹。壶身与三小足曲润有变, 又浑然一体。壶嘴略微外撇, 与壶把对称呼应。壶身上有黄白色的颗粒微凸, 乃是杂碙砂, 与栗色的壶身相得益彰, 显得格外古雅质朴。在壶底与柄下之间刻有字体端正的“大彬”二字, 下刀时厚重, 起笔处方锐, 利落而大气[5]。此壶总体端庄雍容、淡远韵雅, 给人以闲远玩味之思。

时大彬还有一个足以代表明代紫砂壶艺术发展水平的佳作, 名为六方壶。此壶口径为5 公分, 高11 公分, 现收藏于扬州博物馆内。壶底沿着壶把到壶嘴的中线上刻着用楷书写成的“大彬”二字。这里的刻字与上述三足如意纹盖壶上的刻字略有不同。“大”字的最后一笔显得滞重“, 彬”的最后三笔又显得轻佻。由此可见, 这两把壶应该不是时大彬同时期的作品。六方壶所用的紫砂泥比起以前来更为细腻, 在形制方面也于传统样式基础上大胆尝试了诸多改变。羊角山出土的明代早期的六方紫砂壶不够挺直, 上大下小, 壶口与壶身一样呈六方形。而时大彬的这把六方壶明显挺直一些, 显得稳重爽快。它的壶口为圆口, 使形制显得灵活多变, 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圆地方说。总之, 时大彬的紫砂壶是明代中后期的极品, 反映了明代紫砂匠人于传统继承中推陈出新的艺术进步理念。

摘要: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明代是紫砂壶制造和紫砂壶文化兴盛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紫砂壶艺术名家以其精湛的制造技艺为明代及后世留下了不少紫砂壶珍品, 反映了明代紫砂壶艺术于传统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明代,紫砂壶,艺术

参考文献

[1]徐湖平.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阮葵生.茶余客话[M].中华书局, 1959.

[3]许次纾.茶疏[M].中华书局, 1985.

[4]李景康.阳羡砂壶图考[M].百壶山馆出版社, 1937.

篇4:尊崇传统 推陈出新

何国良,字砚池,1959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受祖父的绘画影响,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76年,何先生师从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系主任孟光先生学习素描、水彩和油画等技法;1980年,何国良有幸拜在海派书画名家江寒汀大师之女江圣华先生门下,开始学习中国花鸟画;1984年考入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国画花鸟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何国良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西美术融合协会会员,海上书画研究院画师。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在全国各大省市举办的专业画展,得到很高赞誉,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收藏界人士所收藏。

他认为,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但就花鸟画而言也是流派众多,各具所长。研习中国画首要的就是要尊崇传统,博采众长。因为传统是根基,是中国画之本,只有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才能推陈出新,自成体系。何国良说,所谓“艺术”,其实“术”是创作的基础,“艺”是思想,是创作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近十多年来,何国良在学习、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同时,把目标定在了出新上。为了实现目标,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接触自然,广交朋友,学习各派所长,积累创作素材。为了熟悉飞禽走兽的习性,何国良曾把本来不宽裕的家变成了小型动物园,为了笔下的花鸟鱼虫更为生动形象,他在公园、野外观察小动物们可以一呆就是一整天。从何国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严谨的态度。对此,海上书画研究院院长、著名书画家杨华耀先生给予了何国良高度评价。

杨华耀说,何国良的作品继承了江派优良传统,他擅长花鸟画,其作品构图严谨中见奇崛;线条沉稳中见奔放;笔墨酣畅中见精神。笔下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造型准确生动,肢体语言丰富传神。中国画乃水墨之精髓,何国良笔底功夫见深,下笔大胆肯定,点、线、块、面彰显自如,水墨交融莹润剔透,红花绿叶随意点缀,简繁映衬恰到好处。层层叠叠而见厚重,疏密有致而不乏潇洒。其笔中水墨于纸上渗发,亦因其胸有成竹而韵味十足。观其作,或用心或随意,皆是甘味佳肴,雅俗共赏、怡心悦目,无愧视觉美餐,令人陶然自得。

篇5:继承传统文化高三作文

今天,老师让我们欣赏四张漂亮的剪纸。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装饰着紫色牵牛花的剪纸。图中,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认真看书,旁边有两只蝴蝶在飞舞。这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谁知道这张剪纸讲的是什么故事?

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卓玛,住在草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卓玛聪明可爱,村民们都很喜欢她。卓妈不喜欢一直待在村里。她整天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她喜欢知道各种各样的树和花。有一天,病悄悄地溜进了村子,病飘到哪里就蔓延到哪里。结果,村里所有的人都得了不治之症。就在卓玛出去玩的时候,他没有生病。为了救村里的村民,卓妈每天都要翻遍各个地方收集的药材。很多天过去了,村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当她看到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人死去时,她很难过,决心尽快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

好事多磨和卓玛终于找到了一本关于治疗这种疾病的医学书籍。天亮了,第一朵牵牛花刚开,卓玛坐在桌前,专心读着医学书籍。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的雪莲,才能治好村民的病。

今天下午,卓妈拿着干粮和水,向村民们告别。她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克服了困难和障碍,才爬上了冰山顶。在冰山顶上,一朵雪白的雪莲正在盛开。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卓妈顺利回家,村民们带着她生病的尸体出来迎接。卓妈开心的抱着雪莲,告诉大家只要她喝了雪莲煮的汤,大家就都得救了。说完,劳累过度的卓玛因为疲惫而永远睡着了。当她摔倒时,嘴角挂着甜蜜的微笑。村民们伤心欲绝,天天求神救卓玛。天上的神感动了,把卓玛变成了永不凋谢的牵牛花。现在的人,只要看到盛开的牵牛花,就像看到勇敢善良睿智的卓玛。

篇6:继承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跳出尘网,守拙归园,从此,构建文人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的精神的桃花源,为多少仕子诗意栖居筑上一道篱笆。

2、曹操《短歌行》

领兵南征北战,渴望一统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叹一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这个飘逸的诗意不羁的坎坷的诗人,飘然把自己的理想浪漫在天姥山的上空。

4、白居易《琵琶行》

商人的爱情总是站在天平上,对女子而言,一边是悠闲,一边是伤悲。于江州司马,泣的是否就是自己的影子。

5、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自己的诗画意境中,随意的撷取山村一片明月,看村姑浣衣,看莲动下渔舟,看人间的溪云起落。

6、杜甫《登高》《蜀相》《兵车行》

百年多病之躯,历经沧桑,用浑浊的的泪眼,凄凉的心境,悲万里清秋,怜天下苍生,以沙鸥的姿势深沉栖在顿挫之中。

7、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已是梦中的往事,朱颜的凋落犹如昨夜的风雨,打湿了曾经的美好,梦醒时分,愁如春水。

8、柳永《雨霖铃》

登科落第,对长亭晚,满腔心绪化作千种风情,执纤纤细手,酒醒处,伤感冷落飘零。

9、李清照《一剪梅》

国仇家恨,婚难业孤,黄花秋月中寻寻觅觅,凄风哭雨成一座乱世中的极致美神。

10、辛弃疾《永遇乐》

篇7: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作文

《弟子规》里面教我们的正是上慈下孝、上和下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热爱祖国、和睦乡邻、礼仪待人、广施仁爱……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而许多人连这基本的都做不到,还在那里批判《弟子规》陈旧落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第37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第51章)。

道德经教导我们与世无争、上善若水、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涵养厚德、包容博爱……这决不是简单的书面教化,当一个人的德行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其德性的能量场必然会转化为个人的福报和财运!这绝对不是迷信,这是古今无数明师大德切身实践出来的。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在王侍郎家中做仆人,因相貌不吉而离开主人。后因拾金不昧等候失主而被河间府郑指挥史收为养子,在郑指挥使的栽培下郑兴儿后来官至游击将军,子孙也受到荫泽。再见相士,相士大惊,原来因其做了善事,郑兴的骨相已经产生变化。笔者当年送还了买粮者多付的钱款,顿觉一股信息进入大脑,神气“倍儿爽”,似乎茅塞顿开,恢复和增加了灵性。我这还只是做了这么一丁点儿就获得上天如此恩惠(惭愧),积大功德有大福报之人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人没有白做的事儿,做什么就收什么。如果人人遵照圣贤的教育身体力行,从善如流,那么我们的家庭、社会和自然如何不和谐?不动兵马、不费口舌,不言之教、无为之功,天下无为而自治。这就是古人的智慧、道德的精华,谁说道德不能当饭吃?切莫轻视道光德能的力量,那是一个和谐的能量场,如果这能量场足够庞大,足可以改天换日、净化世界、扭转乾坤!

篇8: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作为数据挖掘行业内的佼佼者,北京智融技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妹在技术研发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均有所建树。在她看来,数据挖掘这个行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相关技术的革新将会对传统的数据应用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多年来她一直潜心研究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带领公司不断推陈出新,提出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数据挖掘理念,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掌握技术发展趋势是做好研发的关键

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传统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希望能够通过一种途径将信息转化为直观、有用、易于理解的知识。所谓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数据挖掘技术也应运而生,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关联规则法以及遗传算法等成为人们最常应用的几种数据挖掘算法。这些算法的应用对于建立新型的数据应用模式、提高信息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春妹表示,“这些比较经典的算法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不足。对这些经典算法进行改进,提高其适用范围和精准度,是我们团队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回顾数据挖掘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应用数据的效率逐渐提高,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越来越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吴春妹认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研发人员不仅要对该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明确现有的技术水平,也要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并做好发展规划。正是基于对行业发展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她才能带领公司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今天的成绩。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

谈及对数据挖掘行业的理解,吴春妹认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趋势。数据的增长速度越快,人们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就越强烈,尤其在电子商务、金融、通信等领域应用过程中更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是对市场形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进行判断;另一方面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一种高效的、先进的运营模式。

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对行业的革新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数据是电子商务出现和发展的根基,能否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是商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就实现了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可以根据点击流对客户的喜好进行判断,为其推荐相关商品,提高网络营销的成功率。客户也可以根据类别、用途、价格以及口碑等迅速搜索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可随时查询和跟踪物流信息,对商家做出评价。可以说,这个行业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实现长足的发展。

摆脱传统思维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吴春妹带领团队始终坚持数据挖掘算法及模型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强调,对经典的算法和模型进行改进、弥补其不足,是每一位技术研发人员的职责。“对于这个行业而言,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有可能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不断推陈出新,用新技术、新产品来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不去创新理念和方法,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访谈过程中她一再强调推陈出新的重要性,她认为,人们对数据挖掘行业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中,只有根据这种变化不断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理念和技术的革新去适应新形势,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吴春妹表示,活跃的思维是一名技术研发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敢于挑战传统,为数据挖掘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创意的理念,在不脱离实际的前提下为技术研发工作指明新的方向。”这些年,吴春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坚持着,提出了很多新型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为完善数据挖掘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还时刻提醒自己和团队成员,不能被局限于传统思维中,必须坚持推陈出新,才能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坚持技术研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未来发展规划,吴春妹认为,无论是从个人、公司还是从行业角度来说,技术研发工作都是主体。“我会带领团队坚持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对现有的算法和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她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数据挖掘行业将会实现进一步发展,与电子商务、金融、通信等领域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在新型技术的支持下,这些行业的运作模式将会更加成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篇9:打破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科知识。应该说,这种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当今时代,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应是有觉悟的爱国者,还应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作用,毫无疑问,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正确的,但是完全忽略学生的作用和地位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看到,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从教得好不好的角度来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学得好不好的角度看问题,矛盾就会发生转化,学又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既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地位,同时又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才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态度。

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它同样不能离开认识总规律的制约,即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再实践到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

传统的教学方法崇尚注入式的“灌输”。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洗耳恭听;教师只求讲深讲透,学生忙于强记、“被动接受”,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结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许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仍不甚了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这种灌输式教学法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在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阅读一整理—练习”教学法,基本模式是:第一步阅读,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看课本,看书的时候可以开展简单的讨论;第二步整理,师生合作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理清重点和难点;第三步练习,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同时也将思想情感教育寓于其中。

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阅读一整理一练习”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虽然这种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且在每个部分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但是教学目标的完成却有赖于学生的“学”。这种“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截然不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就是上课听讲,下课死记硬背,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新的教学方法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己去阅读、思考,自己去整理知识、理解知识,自己去完成练习题,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独立性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要求教师“教”得有启发性与示范性。所谓启发性,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示范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展示其正确的思维规范。这是因为既然新的教学法废弃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教法,教师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只在关键点作恰到好处的点拨。

第三,能体现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任何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掌握知识呢?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上就离不开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因为大脑虽有记忆功能,但同时又遵循遗忘规律。从这一角度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尽量予以应用。“阅读一整理一练习”教学法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水平与要求上对知识进行了三次学习与巩固。这三个阶段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每次都是在新的基础上对认知材料进行重新组合的再认识。

第四,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发展智能的途径。智能是创造性人才的基础素质,它的形成需要先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解决会与不会的矛盾。要解决后一个矛盾,就必须依靠训练与培养。新的教学法一改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从“阅读一整理一练习”着手,给学生创造了智能培养与训练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可能。

第五,改善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法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既为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独立性提供了保证,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创造了条件。

篇10: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红军长征的胜利,保留了革命骨干,锻炼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红军长征的胜利,巩固发展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使全国的重心移到了抗日前线的大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更加可贵的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革命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坚定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前,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红军长征时期的那种艰难困苦条件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但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伟大长征一样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同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困难。我们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象革命前辈那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将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新时期呼唤长征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长征路上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时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篇11: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作文

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在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书法培训班,好让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把我国的这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为此,我特别高兴,一直期待暑假的早日到来。

在我的期盼中,暑假如约而至,我也高兴的开始加入书法培训班了。在培训班的第一课,老师就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书法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发展,以及书法界出现的那些名家,还有他们的一些名作。老师还拿出一些名家的传世之作,和我们一起欣赏、探讨。所有的这些都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书法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不光是书法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样貌,更多的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魅力。

篇12:高中英语作文:传统文化的继承

Today, we live in the modern world, most things we do can use the machine. The technology brings so many convenience to us, it facilitates our life. As we are facing the new products all the time, the traditional things are fading away. Take the paper-cut for example. When I was very small, paper-cut was so popular in my grandma’s generation, most women could cut all kinds of interesting shapes.

While today when I went back to my hometown, I found that most of them had stopped cutting papers, because they could buy them at the very low price.

What’s more, the young people don’t learn such art, for the parents think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the old-fashion thing. The tradition should not be abandoned,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our culture. Even facing the challenge, we need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

篇1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作文

【作文材料】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推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我们知道,总书记上任以来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得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押题理由】

之所以说2015年高考作为会考到“传统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一是习书记上任以来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如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

习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二是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这次北京高考改革,各科分值变化很大,足以看出市教委改革决心之大,其意义很大。2016年语文从150分增至180分,增加了30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现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提笔忘字,写不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在慢慢丢失,所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实很必要的。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另外,习近平2014年9月9日看望北师大师生时,不赞成把经典诗词从课本里去掉,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母语的重要,真的像法国作家都德说的那样,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其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文化在亚洲曾居于中心位置,强烈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的文化。在日本,处处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服饰、建筑样式、饮食等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认同和重视。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别是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围绕当前最热点、最前沿的话题为试题“内核”的。如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浙江卷《门与路》;广东卷《胶卷与数码时代》„„

所以,紧扣热点还原生活的话题,仍将是2015年高考作文重点考查的方向之一。

【思路导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代代传”的意义。

【范文广场】

民族之魂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将语文分值增值30分,宣布英语考试从此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并实行社会化英语考试。语文是国学,是一门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学科,打破语文英语两种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语文分数的提升,恰恰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寓意学生要学好本国文化并传承好本国文化。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金,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上一篇:《钢的琴》一部好电影观后感下一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