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2024-07-07

学习身边典型案例(精选8篇)

篇1: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学习身边先进典型,争当优秀民政人

宋云志

鲍华民同志是连续三年被咸宁市政法委、赤壁市政法委评为先进个人的人物,也是我们民政系统的一面旗帜,可以说是从民政系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干部,他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扎根基层,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淡泊名利为人办好事,持之以恒解难事。他是我们民政系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他始终牢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宗旨。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先进的光辉旗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困难多么大,他始终无怨无悔,埋头苦干,用共产党的忠诚之心诠释了“以民为本,为民解难,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用不平凡的业绩谱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鲍华民同志的事迹感动人,鼓舞人,教育人。他的事迹激励和鞭策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学习他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精神,凡事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向鲍华民同志学习:一是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做好民政工作,不断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中找差距,寻发展。二是学习先进要把切入点放在切实为民服务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广大困难群众得到实惠。三是要进一步弘扬民政精神,恪守“以民为本,为民解难,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满怀深情到群众中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倾听民声。

我认为,作为民政部门的干部,要学习好鲍华民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为人民服务,促进各项民政工作不断进步,取得更好更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努力实现民政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跨越。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很多方面。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是民政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将民政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上,主动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更加深化,细化各项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通过广泛开展进村(社区)入户访民情,与困难群众交朋友等活动,积极搭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表达意见的平台或载体。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了解人名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根据民政工作新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一批突出民政特色的为民服务品牌。

二、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由温饱型向满意型跨越。当前,民政工作的难点就是投入社会救助和改善民生的资金比较大。救助对象在逐年增加,救助面不断扩大,但是群众的满意度却不高。今后,我们要努力在进一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满意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由温饱型向满意型跨越,让城乡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三、努力实现民政工作从常规化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跨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要靠制度约束,用规范管理,依标准服务,对每一项业务工作,每一个服务或管理环节都要逐步制定服务标准和程序规范。用标准来规范我们的行政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逐步形成科学,适用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提高民政公共服务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篇2: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数学组张红珍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陶行知教育家早就已提出,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相长”、“爱满天下”、“师生共生活”等。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这些理论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后的感受。

一、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德育工作理念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他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抓好德育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保证。怎样搞好德育工作呢?结合陶行知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诸方面来做。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经师”,更应是“人师”。在人的一生中,学校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的规律性决 1

定了教学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质、治学态度、言语、仪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将来。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其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当前,社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加之种种因素,教师也产生了怨言。我想,不管怎样,我们教师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之中,要精神饱满地对待工作,要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要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品德、学识俱佳的老师,就是一个宝贵的德育资源库,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梯。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呢?

其次,德育工作要力求成效。学校要向家长、向社会负责。要根据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发掘课程资源,将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这样,我们才能从思想到行动都做到与时俱进。

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在智育上,会千方百计采用多种措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提高其成绩。在德育上,也要这样做。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而不能用“一刀切”的简单方法对待德育工作。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我们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娇生惯养、“娇、骄”之气严重的学生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对“问题”学生要找准原因,为其准确“把脉”,“对症下药”。总之,工作要做细,做扎实,使德育

工作如春之和风,夏之甘霖,呵护每个孩子,滋润其心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开展活动,让少年儿童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德育工作落实到位了,教育也会协调发展。从这点意义上说,德育是理所当然的学校的工作重点。搞好德育工作,转变观念是关键。转变观念,就是要求我们教师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要真正理解、接受师生平等。只有师生平等,教师才可能与学生的内心保持零距离的接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思想,和学生交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活动开展到学生的心坎上,使他们的心灵受震撼。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师生感情是决定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二、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师非常愿意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希望。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信息量瞬息万变,不断地在更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贻误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有的教师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桶再大也不可能取之不尽,要不断的往桶里注入新的水才行!我平时就特别注意积累,遇到需要时更要不怕麻烦地寻找答案,不断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对得起教师的职业称号,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新教改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相长,从容正视学生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目光。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胸怀与奉献精神呢?通过实践,我发现经常阅读报刊,上网浏览,能够让我们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我们学会思考,能够使我们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让我们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从而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在无形中提升我们的品位,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我们的学生敢于求实创新。

三、学习“爱满天下”、润物无声的育人理念

陶行知先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宽容的心理去对待那些幼小的还未成熟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多份宽容和厚

道,理解并教育他们,使他们遵循正常的轨道发展。对于学生的那些小错误,我们要耐心地教育。要知道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出错,又怎么能要求学生不犯错误呢?所以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富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关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过去,老师为了体现自己得威严,板着面孔,给人一种杀星之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是压抑的。而我的想法则是亲近学生,多与学生谈心,多给学生鼓励。除此以外,平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进步,一句夸奖,一个赞许的眼光,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我们给了学生这么一点点关爱,将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使他充满信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有一颗爱心!

篇3:《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案例

近些年来, 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 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巨大优势, 人们重新审视地理教学的价值, 逐步认识到, 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都含有很强的地理成分, 如, 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经济差异、动植物灭绝、森林遭毁、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资源限制、土地利用、种族冲突等。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建设“一个宽敞的地球, 一个富裕的地球, 一个干净的地球, 一个安全的地球”, 地理学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学生必须从对身边地理现象的关注开始,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才能逐步沉淀和积累形成终生享用的地理素养。

因此,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降低理论高度, 从浩瀚的地理知识海洋中选择一些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知识材料, 以满足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像自然地理规律的教学内容, 只了解分布, 不讲成因, 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 与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适应。

例如, 《我们身边的地理》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一课, 也是中学的第一堂地理课, 是开宗明义的第一课, 意义重大。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 以及今后地理课的教学效果。

由于在小学开设的《自然》《社会》等课程有关地理方面的内容, 教师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地上过, 学生也没有认认真真学过, 学生地理方面的起点太低, 所以初一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许多教师也说, 地理看起来容易, 教起来困难, 学起来更困难。

因此, 最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家乡周围的乡土地理讲解, 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用得着地理常识。

我首先列出了一个问题单,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是了解比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 寻找答案。看一看这些问题涉及哪些领域的知识。

(1) 同学们来上学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2) 你能否判断出我们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怎样判断的?

(3) 我们这里最近的天气如何?和你在暑假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4) 为什么上体育课时总是尘土飞扬?

(5) 尘土飞扬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有哪些影响?

(6) 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解决尘土飞扬的问题呢?

(7) 你对塑料包装等垃圾随手乱丢的现象有什么看法?这会造成哪些影响?

(8) 了解一下你身边的同学, 看有哪些少数民族?

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 最后派一个代表汇总结论。这时的课堂已经沸腾了, 在热烈的讨论中, 学生们畅所欲言, 争先恐后。几分钟后, 我做了安静的手势。大家静了下来, 小手举起了一片。

我和大家一块整理答案, 得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天气、气候、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 内容非常广泛, 而且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认识到, 学习地理是在研究我们生存的环境, 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学生们还沉浸在兴奋中, 我趁热打铁, 抛出另一个问题: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呢?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当我们了解到祖国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时, 便会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报国的豪情。同时也要了解到人口增长、土地的沙漠化、大气与水的污染、自然灾害的频繁、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等一系列因素都还在阻碍着祖国向先进国家迈进的脚步, 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 引导我们认识祖国建设、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经常用于批判对身边的事物缺乏责任心却大谈特谈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要提高我们的地理素养和对周边事物的责任心, 就应该从身边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开始学起。

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1)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2) 课本第一, 资料第二。

(3) 经常翻书, 看地图册。

(4) 手中有图, 心中有图。

(5) 学有所用, 联系实际。

最后, 我告诉大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中学生, 我们应该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 爱自己, 做一个全面、合格、健康、快乐的学生;爱地理, 发掘地理学的魅力;爱社会, 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知不觉中, 下课铃响起, 学生都意犹未尽。我知道, 他们都在期待着下一节课。

摘要: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初中地理课?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设计了极具创新的一节课, 很有启发意义。

篇4:学生身边的案例同样精彩

有一次课堂测试,我让科代表小辉帮忙分发试卷。当小辉将试卷发到班上后面一学生时,我发现,那学生拿到试卷后,迫不及待地往课桌上收。不料,小辉还没来得及松手,咔嚓一声,试卷被撕成两半。我迅速移开视线,用余光注视着,看他们如何处理这张试卷。只见小辉脸上略带尴尬地一笑,然后,将撕坏的试卷收起,另发了一张试卷给那位学生。试卷发完以后,我本以为小辉会将撕坏的试卷连同多余试卷一同上交,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这张试卷留给了自己,默默地用胶带粘贴好后,开始答题。

第二天,评讲试卷时,我举起小辉那张粘贴过的试卷说:“这张试卷只得了45分(总分60分),但在我心中,这是交给我的最满意的答卷。”在全班学生疑惑的眼神中,我把昨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完,我笑着问大家:“我们学思想品德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经过激烈讨论,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做一个明事理、修品德的人。我点头总结说:“我们要像小辉这样,心中装着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我们学习这门功课的意义所在!”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小辉身上,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件小事,我领悟到,选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做案例,效果会更好,我决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一次假期,为丰富课余生活,磨练学生意志,我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小康用自带的一个大方便袋,将沿途垃圾收集起来,他的袋子装得满满的,携带非常不便,但他毫无怨言,一直等回到山下,才扔到垃圾箱里。当时,我没作任何评价。假期结束后,我们正好学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课前,我讲述了这一事例,然后问学生:“大家想想小康袋子里装的仅仅是垃圾吗?”学生齐声说:“不是!”“那还有什么呢?”“责任!”“环保意识!”“还有高尚的品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看到课堂气氛很热烈,我接着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导入到课题。课后,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又布置了一个讨论题:“我们应如何向小康学习,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没想到这堂课效果特别好,很多学生说这是最难忘的一堂课。我想,这种教学也许应该更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案例的讨论中去。

中考前,当复习到七年级上册《善于调控情绪》这一课时,我谈到去年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时认识的一名学生小瑞,她参加女子800米长跑,结果得了倒数第二名,很沮丧。接着,我模拟提问:“假如你是她的好朋友,当她跟你说起这事时,你会怎么劝解她?”有学生说:“我会说,没关系,下次再来。”也有学生说:“你能参加长跑比赛很了不起了,成绩好坏无所谓。”一时间,学生设计了很多种劝解的语言和方式。最后,我说:“大家想知道,我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我笑着说:“当时我问她,这项比赛一共多少人参加。”她说:“十二人。”我故作惊讶地说:“那就是说,在学校两千余名学生中,你得了第十一名,这你还不满意?”她看了看我,强忍下眼泪,嘴角微微上扬,我知道,她的情绪已得到了很好的调节。“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学生已经能很轻松地说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有用的案例。同时,教师也要做一名“巧匠”,充分运用这些案例,通过巧妙提问和引导,以发挥出教学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周宝,广水市教育局;刘振宇,广水市实验初中)

篇5: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学习榜样:学习身边的优秀队员》活动案例参考

一、活动目标: 学习身边优秀的队员,向榜样看齐,落实学榜样的行动。

二、活动内容 :

发现身边队员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学先锋、做榜样”的意识。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准备:

1.队员们课前通过校报、表彰等信息了解并初步学习本中队优秀队员的突出优秀事迹。

2.中队辅导员准备《英雄少年赖宁》故事 PPT、歌曲、视频、主持人

五、活动课时:二课时

六、活动过程: 少先队仪式略

(一)整体感知时代先锋

1、宣讲榜样人物的故事

辅导员老师讲《英雄少年赖宁》故事

2、主持人:通过辅导员老师讲英雄少年赖宁的事迹,请队员们谈谈应该怎样向赖宁学习?

【设计意图】:感知英雄少年的先锋榜样力量,激发队员向榜样学习的热情。

(二)“夸夸我的好队友”,发现身边的榜样.主持人:赖宁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应当具有的精神品格。赖宁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就在队员们身边,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品格呢?

第一小队:

一小队队长:今天就让我们夸一夸我们身边的好队友。队员1:夸夸我的好队友一

在六一中队这个优秀和谐的集体中,有位队员品质高尚,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她,就是我们中队的***。

河北省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包活动案例参考

***是一位努力学习,有上进心,乐于助人的好队友。在她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有很多好的元素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比如说:***在学习上肯花时间,肯付出,这些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难,但是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坚持下去,真因为如此,而***,她做到了,她自始自终都在一如既往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东西大概在平常大家都看不出来,但是***都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努力的拼搏。这些从她的测验成绩中就能看出来,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她在学习上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乐于助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只要在她的能力范围内,都会去帮助你,开导你。当队员遇到难题时,她都会始终不懈的去为大家讲解。她也很乐于和人打交道。

队员2:夸夸我的好队友二

我要夸夸我的好队友***,她见到教室里有纸屑,就连忙捡起放到垃圾桶里。见到教室里有污渍也会把它弄干净。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帮助队友的好品质,***对朋友之间以诚相待,她非常的珍惜友谊。对于中队里一名成绩不太好的的队员,***非常关心并且非常细心的帮助分析错题的原因。队员们谁有不懂的题,都会去向***请教。他们不厌其烦的教我们。这也不是我们要学习他的地方吗?

队员3:夸夸我的好队友三

我想夸夸我的好队友***,他,每次干活都象一个大能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成绩优越,有时为了解开一道题,可以花费半天的工夫。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名好队员,他上课时特别专注,也积极发言,下课后总是帮助队员学习一道道难题。有时,他会帮助我们一起值日,做完后不说一声苦叫一声累,而且每次都是他最后一个走。

主持人:我们队友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劳动、玩耍,彼此之间已是非常熟悉,我们看看二小队是怎样夸身边队友的?

第二小队:

二小队队长:我们小队把我们中队的优秀队员的事迹做成了手抄报。队员们请看:(队员展示)

河北省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包活动案例参考

“手抄报”,展示优秀队员事迹。(热爱祖国、勇敢坚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谦虚礼貌、勤劳简朴、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团结同学、热爱学习、诚实守信

第三小队:

三小队队长:我们把我们身边优秀队员的事迹编成了小品,请大家欣赏:

(小品):

1.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一个组长发书,轮到给小明发时,发现一本烂书,组长小心地把这本烂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小明,小明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3.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的队员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桌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主持人:队员们对于各展示出的优秀队员事迹,你能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认识到学习榜样事迹并不是纸上谈兵,榜样的精神是可以落实到实处的,从身边点滴做起,将榜样力量传递下去。

第四小队:

四小队队长:今年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了,过去的五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本领,我们也要做弟弟妹妹们的好榜样,请大家看我们的行动:

1、介绍本小队评选出的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画画、剪纸、打球……的能手。

2、现场展示作品。

3、视频播放去一(1)中队现场展示的情况(简要讲述自己的练习过程)及弟弟妹妹们的“我想说”。

总结:显然,这些队员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不仅自己学到了本领,还成为了弟弟妹妹的榜样,让我们每个人都继续努力吧!

河北省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包活动案例参考

【设计意图】:认识到自己已经是6年级的队员,有责任为低年级树一个好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

(三)学习榜样宣誓仪式

主持人:通过以上对英雄少年赖宁精神,以及身边优秀队员事迹的学习,队员们应该发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树立自身学习的目标,将榜样力量传递下去。下面,让我们一起在国旗下宣誓。

1、学习榜样宣誓仪式,由中队长领誓。PPT展示誓词,全体起立宣誓。

2、宣誓后每位队员传递纸质版誓词、签名。

【设计意图】:通过宣誓仪式,使向榜样学习、向身边优秀队员学习的号召深植于心。

主持人:英雄的事迹总是流芳千古,每每提起都在人们心中激起波澜。我们在英雄的光辉下成长,似乎只能仰望着。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交流,我们发现,其实就在身边的小伙伴、好队友,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他们的行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践行榜样力量,每个人都是英雄事迹与精神的传承。

少先队仪式略 课后活动:

开展“我是弟弟妹妹的好榜样”实践活动,教低年级队员整理书包。

评价激励手段 学习身边的优秀队员

活动预期效果 学习优秀队员的优点和长处,争取自己更好地进步,培育学先锋的意识和行为。

篇6: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学习先进、弘扬正气,争做时代先锋”

-------学习郑德荣等同志和身边典型事迹学习体会

郑德荣同志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照这样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我自己觉得差距很大,必须努力学、认真学。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一生坚持在马言马、忠诚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一生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一生传承红色基因、把德育为先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一生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真谛。年届九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作为一名教师,要向这样的先进人物看齐: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我们每个共产党

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

二、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18大以来,我们国家的国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这也是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具备面对复杂局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必须学习他的探索创新精神,探索监督执纪新方式、新方法,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能稳中求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郑德荣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十九大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干部的初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秉持初心不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四、学习他不懈奋斗的执着。“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新见迭出,成就斐然。2018年4月17日,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

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有关部门对他写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修改,但他却拔掉吸氧管,让学生念给他听,边听边提修改意见。郑德荣的精神激励着我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要有闯劲和干劲,坚定理想目标,为之奋斗甘之如饴,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舞斗志、激发干劲。

五、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郑德荣从教67年来,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忘记初心,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奉献自己毕生所学,教书育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他不求回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学习他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觉摆正位置,一切以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宗旨,急学生家长之所急,想学生家长之所想,办学生家长之所需,把学生家长的事情办好、办细。用过硬的思想素质、过硬的本领以及过硬的服务水平真正将学生家长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责任落到

实处。力争在自己的教学教育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身边典型事迹

在我们支部,有这样一个人,他,严格又和蔼;他,严肃又耐心;他,严谨又幽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老”并不单单指年龄,这是我们对那个沉稳而又经验丰富的他的尊称。

对待工作他严肃。每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大后方的保障,关系着最基本的稳定。他一经上岗,就着手建立健全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确保每个条线有专人负责,有专人检查。每年的安全生产责任签约以及工作例会,他都按时按点,有理有节。既肯定成绩又查找不足。他常说,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只有严肃对待,全员动员,才能落到实处。

对待学习他严谨。安全管理各项政策法规的学习,他不甘于人后。和部门的年轻同志一起学,一起研究。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政策问题,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查政策、查依据,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常说,作为安全检查的人员,我们要具备更丰富更完备的专业知识,在查找问题时才能更深入,在指出问题时才更有底气。

对待管理他严格。每个节点的安全检查,他带领着他的部门都全力以赴,从不马虎。走入每个一个楼宇,进入每一个工地,深入每一个角落;排片、开单、提醒、督查,一个环节都不落下。他常说,安全工作无小事,必须始终紧绷弦,对工作的严格就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样严肃、严谨、严格的老杨对待下属、对待同事却又是耐心又幽默。对待部门员工和下属,他总是带着微笑,一遍一遍指导,一次一次帮助。常常用耐心的态度带给下属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幽默的表达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和协调。

篇8:学习身边典型案例

【片段一】

导入阶段:

1.出示几种常见的农具。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具名字吗?使用过没有?

2.出示这些农具的演变历史的资料。

提问:了解这些知识吗?

还想不想了解关于农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农具作为农村学生司空见惯的物品, 但接触少, 很多学生叫不上名称, 这样的研究有价值, 通过很多课外知识的介绍,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际效果:学生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但表示看爷爷、奶奶用过, 加上大量的语言描述来介绍农具的历史。大部分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

【对比】

导入阶段:

1.出示实物农具:连枷。

提问:知道这叫什么农具吗?用来干什么的?谁用过这种农具?

请××上来试一试。

大家还知道身边哪些农具?用过吗?

小结:看来大家对身边的农具关注的还真不少, 只是使用不多。

2.出示图片

提问:大家知道吗?有很多农具以前都不是这样子的?一起来欣赏, 出示锄头的照片。

同一种农具的样子也不一样。出示各地的锄头照片。

从刚才的信息中, 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1:看来农具中的知识还真不少?

生2:有些农具我不会用普通话说。

生3:我想用一用连枷, 我还不会用呢!

……

实际效果:从学生的提问中, 可以看出, 学生已经对农具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而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建构知识。

反思:我们认为学生对接触少的, 一定感兴趣。但是我们没有考虑到, 农具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第二节课,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结合生活说一说, 明显不一样。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我们要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就要承认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对农具还是有所接触, 只是了解得还不够多, 从而想进一步了解。

因此导入阶段, 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让他感觉自己对某方面内容有些了解, 通过各种方法进一步认识, 从而保持和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二】

小组分工:

师:每个小组都选好自己研究的农具。想一想围绕这种农具你们可以研究哪些内容?组长带领大家完成这些活动。

反馈阶段:

师:通过前一阶段的活动, 相信同学们对于农具一定有很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实际效果:只有一个小组汇报稍有点内容。其他组最多谈了一下使用的想法, 有些组就弄清楚了一个名字, 其他活动基本没有顺利开展下去。为什么同学们比较感兴趣、有研究渠道的活动会开展不下去呢?

课后了解:“锄头组”小组分工及教师情况了解。

【对比】

小组分工:

1.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研究主题。请各小组开动脑筋想一想, 围绕你们小组的农具可以开展哪些研究活动?

2.小组汇报预设研究内容, 其他小组评议。

3.各小组组员申报研究内容, 申报时要说清自己申报的理由和优势。

4.反馈, 部分小组有些内容无人申报, 有些多人申报。

5.评议: (1) 无人申报的活动内容有没有价值? (2) 为什么大家都不申报? (3) 你们小组有谁能克服这些困难, 想些办法, 完成这项活动内容。

6.完成小组分工。

反馈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的活动, 我相信同学们对于农具一定有很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一下。

实际效果:仍有一些小组没有开展下去。多数小组活动内容和活动收获很丰富。像农具的使用范围、农具的历史、农具的使用心得等, 收集资料、询问了解、实地操作的活动都顺利开展了。个别组农具历史收集到了厚厚的资料, 还有带着《中国农具发展史》到班级交流。

反思:活动开头感兴趣, 不等于活动过程中也感兴趣。兴趣需要慢慢培养, 兴趣需要不断加温, 兴趣更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在活动起始阶段, 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丰富多彩的导入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兴趣是不持久的, 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完成这个任务条件不完善时, 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放弃。

两个片段中, 都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分工, 将具体内容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手中。区别在于, 第一个片段小组长代替了教师的作用, 用任务式的摊派, 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第二个片段是在学生自己申报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这样的活动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 并且让学生阐述了申报的理由和自身的长处, 这样更容易做下去。

上一篇:乡镇提高用人公信度交心谈心活动总结下一篇:质量提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