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2024-08-05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精选7篇)

篇1: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有感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野蛮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炮火攻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华夏名族,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直至孙中山先生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立中华民国,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不幸的是,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致使辛亥革命最后仍以失败告终。救国救民之路,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先进分子意识到,必须探索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救国救民之路。随着当时社会环境条件的成熟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于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的开始了救国救命新道路的探索。

新道路的探索是艰巨的,其间党遭到了许多重大挫折和打击。例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遭到了国民党的背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掀起反共逆流,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致使党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又例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抗日战场与装备精良的日本军队做着艰苦的斗争。再后来,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冒天下之大不讳轰然发起内战,妄图消灭党的力量。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挑战,领导者们沉着应对,用智慧一次次使党转危为安。终于建立起了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常唱的歌之一,其实,这句话可以换成令一句话——没有共产党人就没有新中国。

从1921年建党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时间里,涌现出了无数的共产党人,李大钊,夏明翰,瞿秋白,蒋先云,王若飞,方志敏。。。等等,他们或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或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为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已经光荣的留在了中国史上,让每一个后来者仰慕着他们。

纪念馆里陈列着的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是大写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几代领导人的励精图治下,国家变得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而党的队伍较之以往也着实壮大了不少。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共产党员越来越多,真正的共产党人却越来越少。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度快速发展,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政府的异化。有些东西,大家都不说,因为说了也没有,但从下至上每一个人却都心知肚明。腐败严重、官僚主义做风严重,假大空之风盛行,而从近几年爆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如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冲击仪表厂案,四川省内江市“特警抢尸”事件,昆明市五华区城管和民众冲突案,等等似乎暗示着官民对立日趋严重,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似乎越来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变成了为金钱服务,为特权服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也必将失天下。

环顾我国当前的周边环境,局势不容乐观,完全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在这样的前提下,若不加进党的改革,解决政府当前诸多的问题,前景堪忧。

透过网络这个民意大窗口,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当前的政府表示失望,越来越对党失去信心。如果说建国前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向党靠拢,那么当前则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党的怀抱!其实党没有错,错的是人!党的理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方针等等依然是正确的,先进的。但是共产党人少了,正确的,先进的党员少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许多人都唯利是图,这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他们并没有从整个民族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或者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去领会共产党的精髓,而仅仅是把党员这个称号作为一个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一再的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能救中国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当今的中国不能在经历一次合久必分的过程,所以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承当起民族大义。应积极学习,领悟党的精髓,以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作为自己入党的目标与动力。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角度上尽自己微薄之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决同党内腐败分子做斗争!

篇2: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2016年3月13日随红船公司张文献董事长来到革命胜地——七一广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址参观。留恋于湖光翠绿之间,瞻仰革命胜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重温我党创立的光辉历程,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南湖作为红色旅游的源头,有着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红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重温一次入党怨言,观一次主题片,瞻仰革命红船”是每个党员来到南湖必做的六件事。1912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秘密召开。7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了13位代表与会带便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会议进行时,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休会。8月初13位道标秘密转移到这条红船上继续会议。在这里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就这样在嘉兴南湖扬帆起航了。

第一个展厅,其主题是“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1840年,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中国的老百姓从此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用武力强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其他列强相继入侵。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都挽救不了中国,中国农民和资产阶级无法负担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第二个展厅“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筹建”。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先后在中国设置船坞、船厂,并开办轻工业工厂,于是就此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批无产阶级。7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就此产生,中国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国内之后,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北京的学生最先发起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的标语警醒着人们。运动后来逐渐扩展到上海和全国的各大城市,工人、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开始响应起来罢工罢市。北洋政府最终抵抗不了,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最终也没有在合约上签字。自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工人阶级的逐渐壮大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第三个展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一进展厅,就会看到墙上的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的照片,下面还配上文字来详尽地介绍他们的生平,其中还包括张国焘、陈公博那样后来的“叛党”人士。

最后一个展厅展出了一些一大纪念船的照片、一大南湖会议议程、中共一大南湖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局名单、中共党章等时务。在嘉兴南湖,中共正式宣告成立。

篇3: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收藏、研究和教育。收藏和研究是纪念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纪念馆存在的发展的根本目的。[1]新形势下, 如何深入挖掘纪念馆历史内涵, 拓展放大其社会教育功能是纪念馆普遍面临的问题。纪念馆的发展、壮大, 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在形式上, 要注重特色, 发展内涵, 拓宽教育功能。[2]本文以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为例, 对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一、精益求精, 打造地方革命史宣讲新阵地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是一所反映连云港地方革命史, 集教育、收藏、研究、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场馆。建馆以来, 始终秉承宣传连云港地方革命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 不断丰富宣讲内容, 创新宣讲形式, 成为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 注重学习,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纪念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纪念馆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必须坚持人才强馆战略,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服务团队。革命纪念馆要善于整合资源,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为例, 为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馆内建立图书资料室, 购买并订阅了一批有关中国革命史、文博研究等方面的书刊。在员工自学的基础上, 纪念馆制定并落实了早课制度, 员工以PPT形式轮流授课, 完成了普通话培训、连云港区域概况讲解和连云港地方革命史讲解。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在活跃气氛的同时, 也使员工得到了锻炼。

宣教工作中首先需要创新的是提高讲解员队伍的素质和地位。[3]作为免费对外开放的服务性窗口, 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更是把对讲解员的培训作为日常重点工作长抓不懈, 在熟练掌握馆内基础展厅讲解的基础上, 讲解员还需不断学习革命史、礼仪、英语等方面知识, 完善讲解技能, 提高服务水平。

(二) 举办展览, 灵活机动宣传革命教育思想。有效利用馆藏资源, 加强文化系统间的合作, 通过举办展览扩大宣讲范畴, 有助于革命纪念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利用机动展厅, 与省、市文化系统, 兄弟馆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反映中国革命史、地方革命史的特色展览。铁道游击队展览、新四军在江苏抗战文物展、抗日石刻拓片展、全省文化系统反腐倡廉摄影作品展、新四军与老百姓专题展等特色展览大获成功。大量图片、珍贵历史文物给观众带来难忘视觉体验的同时, 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 多方合作, 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宣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阵地, 革命纪念馆要高度重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合作意识, 主动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尤其要利用好学生这支主力军。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 吸收优秀大学生参与纪念馆的活动宣传、文物保护及资料征集等工作, 有利于扩大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培训小讲解员, 从儿童、青少年视角讲述中国革命史, 使纪念馆的宣讲更具特色, 为纪念馆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 加强合作, 汇聚更多社会力量, 是纪念馆巩固、扩大宣讲阵地的有效途径。

二、抓住契机,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使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洗礼,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职能。

(一) 铭记历史, 举办清明节祭英烈活动。每逢清明, 自发来到纪念馆参观、祭奠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向先烈表达敬意, 寄托哀思。为做好清明节祭奠活动,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策划举办了“清明祭忆——老革命后代现身说史”活动, 邀请为连云港地方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亲属来馆现身说史, 为前来参观的市民及学生讲述亲人在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较之以往观众自主参观不同, 烈士亲属现场讲述先辈的革命事迹更具针对性和震撼力, 鲜为人知的革命事迹引发参观群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很多烈士牺牲较早, 他们的儿女也多为花早老人或已去世, 然而他们的革命事迹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湮灭, 而是口口相传或以传记的形式被后人永远铭记。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 不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也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 庆祝建党, 策划集体宣誓活动。纪念馆主动联系市内多家学校, 诚挚邀请革命前辈来馆与学生一道开展“迎七一·我是接班人”集体宣誓活动。在鲜红的党旗下, 革命前辈与几百名学生一起重温接班人誓词, 场面壮观, 振奋人心。与革命前辈共同庆祝党的生日, 了解他们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对青少年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通过具体活动, 见证党的伟大历史, 爱国主义不再是空洞的符号, 而是内化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 推出精品, 开展抗战胜利纪念日主题活动。文艺、影视作品具有宣传力度力、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成为目前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宣传的新途径, 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2014年9月3日, 是我国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纪念馆推出反映连云港地区抗日的专题纪录片《连云港保卫战》, 吸引了众多来观众前来观看, 反响强烈。

三、整合资源,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做好革命史宣讲工作, 策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纪念馆基本职能的体现。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要求纪念馆必须与时俱进,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思路。近年来, 连云港市纪念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 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一) 开展老电影展播公益行动, 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从2013年大年初一开始, 革命纪念馆推出“重温经典”——革命题材电影免费展播活动, 全年放映老电影二百余场, 深受不同年龄层市民的青睐。时过境迁, 经典老电影魅力不减, 原因之一是它曾是很多人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 但究其根源则是它传递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无论是硝烟弥漫的年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 是最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情感。纪念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 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 开展“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 成效显著。“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简称“抢救工程”, 旨在通过采访连云港籍或在连云港地区从事过革命工作的老革命, 深入挖掘连云港地方革命史资源, 进一步丰富、完善地方革命史, 为后人留下更多详实的历史史料。历经两年, 摄制组远赴北京、上海、山东等地, 共计采访老革命二百余人, 采集视频素材超过一万分钟, 征集革命文物一千余件, 为研究连云港地方革命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对史料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 连云港市纪念馆推出了图书、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 成立“小推车”公益基金, 开展帮扶工作。抗战老兵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曾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时至暮年, 他们中的很多人仍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甚至生活较为拮据。关爱他们,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小推车”公益基金就在是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自成立以来,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 帮助有需要的老革命及其后代。随着基金的日益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伸出援助之手, 为抗战老兵及其亲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爱国不是空喊口号, 要体现在实际生活的点滴之中。关爱抗战老兵是爱国情怀的升华, 是凝聚人心的壮举, 需要更多的人协同努力。

革命纪念馆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很多, 只要符合时代要求, 推动纪念馆发展, 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既有的传统方式, 需要我们在坚持的同时, 加入新的元素, 使之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维军.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纪念馆研究, 2012, (1) .

[2]仇伟.浅析革命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 2009, (5)

篇4:陈潭秋:南湖之畔的革命理想

陈潭秋和五哥陈树三站在陈策楼上观景,五哥脱口而出:“陈策楼前谁陈策?”陈潭秋遥望陈策楼对面的独尊山应声答道:“独尊山上我独尊。”青年时代的陈潭秋,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革命,他追寻自由、民主的足迹,也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信仰涂抹上了悲壮的色彩。

陈潭秋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摸过枪并能打枪的。

他以文人身份参加革命,又以战士之勇马革裹尸。

他通古文,会讲英文;作为球员,踢得一脚好球;作为记者,写得一手好文。除此之外,他的乔装技术更是一流。总之,他有《亮剑》精神,又有《潜伏》智勇,广开门路《借枪》,不幸牺牲于《黎明之前》。

他短暂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抗战大片。他在“一大”上的标准照,可以直接作为现代影视剧正面人物的定妆照。1921年,陈潭秋25岁。这位年轻人不曾料想,这样一个极其秘密的会议会在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左右他的一生。从此,他不再只是一个热血青年,而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独尊山上我独尊

在湖北省黄冈市远郊,有一个小村落,坐落在巴河西岸,烽火山南麓,全村人都姓陈。村中央,有一座三层阁楼,村里有个叫陈策的先人,明朝时考取功名做了官,本族人建了这座楼作为纪念,整个村子也就叫陈策楼了。

高楼东边,有座小院,栽满了丹桂树,高悬一块蓝底金字横匾,上刻“文魁”。陈潭秋的祖父是1875年进士,湖北省第六名,却是个对官场有“洁癖”的准公务员,于是回乡下教蒙馆。21年后,陈潭秋在墨香氤氲中落地。

这样一种唯有读书高的气息延续至今,撇去宏大的革命叙事,这里的人们口口相传着一个关于陈潭秋青年时期的梦想展望——陈潭秋和五哥陈树三站在陈策楼上观景,五哥脱口而出:“陈策楼前谁陈策?”陈潭秋遥望陈策楼对面的独尊山应声答道:“独尊山上我独尊。”

陈氏家族有个原则:“穷不废读”。陈潭秋在读书上没有落后于乡里人的谈资:1912年,考入湖北省立一中;1914年,到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如今,四月的武汉大学,樱花胜雪,而在近一个世纪前的1916年,陈潭秋很显然还欣赏不到这样的景致。令这个年轻的学生更倾心的是,革命将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全新景象。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中国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寻找前进的方向,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五四运动中,陈潭秋站到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董必武曾如此回忆他和陈潭秋的一段交往:“我第一次见到潭秋是1919年夏天。我们一见如故,在上海期间相互探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畅谈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抱负……”

1919年秋,大学毕业的陈潭秋成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在董必武主持的私立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因此,陈潭秋以记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以文字为刃、教育为方,开启民智,传播革命思想。

1921年7月,陈潭秋和董必武一起乘船东下,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前往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于陈潭秋而言,从进步学生到爱国记者,再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南湖之畔,这个只有25岁的年轻人完成了人生中最完美的嬗变,并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秀才地里捡到枪

陈潭秋故居的守护者陈国安意外地从菜园里挖到过一把残枪,“就在距故居100米左右的地方,那把枪挖出来的时候已经烂得很厉害了”。

黄冈市委党史办主任颜宏启推测,陈策楼从1920年起,就从陈书楼变成了为国家命运陈策的革命者接头点,陈潭秋还在这里成立了鄂东第一个党小组,枪有可能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由于尚未鉴定,这把残枪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仍是个谜。

秀才地里捡到枪,说明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秀才。

据有些老同志回忆,他们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看到他头部的伤疤及缺损的右耳便肃然起敬,知道这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那个时代的流行语是: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关于陈潭秋的牺牲,还有一个别样的假设:“其实,陈潭秋完全有机会率先撤离新疆,但是他坚持,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没有撤离,他就绝对不走!”倘若历史可以改写,一切会不会不同?对于陈潭秋而言,也许无论选择多少次,不能有尊严地活着,他也宁愿选择死亡。

衣衫百变心不变

陈潭秋是“一大”代表中着装最考究的,西装配领带。

自小他就穿着短裤、剪了辫子,背着书包上新式小学,在这个乡间小村庄里开了风气之先。

陈潭秋是遗物中衣物比较多的烈士。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内,有一条普通的驼色围巾,格外引人注目。在武汉都府堤20号陈潭秋故居,有一顶黑线帽、一条浅咖啡色围巾和一副墨镜。若是陈潭秋的阳台上伸出一根晾衣杆,上面会挂满不同身份、不同工种的套装,但都属于他一个人,因为这些都是他的变装道具。

1926年,中共武汉地方党组织办了一个北伐训练班。一天,一个戴着墨镜,穿着球衣、球鞋,手捧足球的人出现在安仁学舍。他把学生负责人叫到外面,摘下墨镜。他就是陈潭秋!陈潭秋让这位学生负责人通知其他学生第二天到蛇山抱冰堂附近去开会。

次日,学生们如约来到抱冰堂附近,但见一个身穿米黄色长绸衫、戴一副茶色墨镜、手摇一把白纸折扇,一副绅士模样的人向他们走来。又是陈潭秋!陈潭秋趁势告诫学生们,这是地下工作的需要,又要提防乔装的敌探混入革命队伍。

自1927年7月下旬以来,中央任命陈潭秋为江西省委书记,省委设在一个小酱园坊徐姓老夫妇的家里。陈潭秋以老板身份住下来,穿上长衫﹑蓄起八字胡﹑手捧水烟袋出出进进,俨然是个中年绅士。有时,他外出了解情况,装成财主下乡讨债,穿戴、动作和语气装得像极了,连熟悉的同志碰见,也往往认不出来。

1935年8月的一天,陈潭秋头戴凉帽﹑身穿绸衫,和另外七个同志分别化装成教员、学生、商人等形象,摆脱特务的盯梢,混进上海港口的旅客中,登上了一艘苏联客船。斯大林派出的迎接人员持枪装作押解走私犯的样子,把他们送到了海参崴公安局。接着,给他们换上西装,招待他们吃饭、洗澡。两天后,他们乘火车到达了莫斯科。

若为梦想皆可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也曾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为了自由、为了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对陈潭秋这一代人而言,这自由是国家之自由、民族之自由!

然而,巨大的变革同样意味着剧烈的疼痛,就如同电影《十月围城》里,孙中山所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身处历史转折点,大概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林觉民的《与妻书》曾打动很多人,“不幸而生今日中国”的诀别道出了满腔无奈。然而,他说过死无余憾,放不下的只是所爱之人。在革命的毅然决然之外,寻常的儿女情长却为这份至高无上的信仰,涂抹上了更为悲壮的色彩。

在寻找到革命信仰的这一年,陈潭秋也在革命中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加入了共产党,与陈潭秋相爱并结为夫妻。这对红色恋人在日后的革命中相濡以沫、并肩战斗,并最终以生命见证了他们对革命和爱情的忠贞不渝。他们放弃了安稳平静、天伦之乐,迎接颠沛流离、出生入死,最终要换得的是“下一代人的幸福”。他们的遗孤如今也已白发苍苍,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他们从未停止过对父母的怀念,也从未停止过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篇5: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行政一支部)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公司党委正如火如荼开展“两学一做三重温”活动,全体党员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6月30日,公司党委组织各支部的108名党员代表,来到了嘉兴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光辉历史。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受到告密者的威胁,为安全起见,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在此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也由此发往了全国各地。位于南湖边上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它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团大会在嘉兴南湖闭幕而建造的一座纪念性建筑。

步入纪念馆大门,迎面的是大型石雕照壁和红色党徽吊顶,交相辉映,让参观者自觉不自觉的对纪念馆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由邓小平同志为题写的馆名“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党徽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庄严稳重。整个纪念馆分为三个楼层,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记述了旧时中国人民如何抗争八国联军的欺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进步,以及到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整个艰辛又伟大的过程。整个纪念馆分三个楼层展示,以图片、文字、场景再现、大型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让我们再一次震撼。其中一楼和二楼主要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和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部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三楼主要展示的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及第三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地方,一楼的“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场景”、二楼的“南湖红船”、三楼的“开国大典”,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反应了中国共产党人要拯救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毅力,更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和永不屈服!正如习书记为“红船精神”的题字“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如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有一对小夫妻带着他们可爱的儿子也在学习党的历史,每走到一幅画前面,母亲会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儿子念一遍文字介绍,然后儿子用稚嫩的话语开始提问,紧接着是父亲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语言结合图片给儿子做一个详细的讲解与描述,直到儿子理解了,才走到下一个(如图)。

篇6: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3月29日,苏州市级机关工委党校组织党员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并重温入党誓词。此次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能参加此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无论是上学时政治历史课书本里关于嘉兴红船的记忆,还是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史的学习,嘉兴南湖一直是心里一片难以绕过的红色圣地,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南湖之行也是一次圆梦之行。

从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回来,自己思绪良多,感触颇深。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伟,门前一块白色雕塑上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地悬挂在纪念馆正门中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船精神”。

在纪念馆内,南湖红船、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带我们再次回首感受那激情澎湃的一刻;

《共产党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等一幕幕场景,使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带给我们的是一次革命意志的洗礼。最后,我们来到纪念馆的正北方,我们面对党旗庄重的重温了入党誓词。

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入地认识,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我一定要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二】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单位同志们积极参加了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员政治理论轮训班,并前往嘉兴南湖进行红色之旅,寓思想学习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干部群众。

南湖风景优美,春色怡人,在当地导游的讲解下,党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的脑海中缓缓展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但不幸遭遇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经过会议筹备者王会悟的介绍和安排,“一大”会议在南湖红船上正式开始,连续八九个小时的紧密会晤后,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南湖会议的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精神化作星火,燎遍中华大地。他们带领工人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光荣的革命胜利,让人民获得了解放,让祖国走向了富强。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同行的学员们都在党旗下进行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一神圣的宣誓让我热血沸腾,由衷地感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必将肩负神圣使命。

活动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牢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身体力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践行着不平凡的红色精神,真真切切地为百姓做好事,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谋福利。

【篇三】

3月13日~15日,我参加了苏州市级机关工委举办的市级机关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领会,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嘉兴南湖的现场教学实践,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党从无到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纪念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资料,一幕幕场景,展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需要的时候,致力于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他们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他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实物写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绩。

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使我真正感受到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使命,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要做到识大体、讲大局,真正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统计法律、统计制度和业务规范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切实增强责任感、责任心和使命意识,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努力提升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篇四】

2月3日,我作为学校机关第六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很荣幸地参加了支部组织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地参观学习活动。

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在勾起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前进历史的思索和回忆的同时,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我们的党在中国社会前进变化中的担当和责任,我对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的领悟也提升了许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只是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加油站”和“充电器”。为期一天的组织生活,给我补充了更多的营养和力量,时间不长,但会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我将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次难得的相聚时光,对于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党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具体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作为党员,我争做合格党员,向优秀党员学习,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求在思想上入党,在文献信息中心这个集体中,感受温暖,提供正能量,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今年,我愉快服务组织决定,由钱湖馆到中心馆服务台工作。我能认真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较快熟悉工作业务流程,工作中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工作热情细致周到,特别是能按照图书馆提出的“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的要求,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把读者的满意度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给读者提供科学规范、专业精准的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篇五】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这首诗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返南湖,登上画舫时的题诗。近日虽非清明,但正值烟雨迷蒙之秋,秉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船精神”的宗旨,聊城审计人踏上了杭州学习的列车,来到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开启慢慢的红色记忆。

嘉兴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97年前,南湖画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

纪念馆内,一册册书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我们回顾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南湖红船、共产党员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战士们用过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让大家热血沸腾,深深敬佩,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图片展示,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坚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新时代继续前进,也同样需要从回溯“红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

红船精神是火种,是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苦难深重,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等敢为人先的革命气魄,才实现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才使中国革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彼岸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用大无畏的革命气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正确的目标,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烙印在了革命旗帜上。正是这种在奠基之初就将自己的革命目标昭示天下的勇气,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埋下了火种。

红船精神是源泉,是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中共一大的召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马不停蹄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深入广大工人、农民群众当中,开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功之路。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李大钊、王尽美、王若飞、赵一曼……无数的共产党人,他们百折不挠,为了革命燃烧自己的一生,为国尽忠,为民效命,为党牺牲,志向坚定,奋斗不息,他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充分诠释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今天,我们或许很难想象这条路的艰辛,但历史证明,正是这种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磨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红船精神是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兴南湖上这一叶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起点象征,水载船行的情境又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交相辉映。回首中国近百年来的历程,正是因为发掘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无畏地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宣言,也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走向胜利。

水积不厚,负舟无力,积水至厚则可以负载大舟,正是通过争取最劳苦的广大群众,使自己成为劳苦大众的贴心人,中国共产党才牢牢地掌握了人民这一书写历史的伟大力量,托起了党的宏基伟业,也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真实历史写照。“红船精神”不仅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深刻体会过创业艰难的中国共产党曾秉持着建党伊始的理想信念穿过了时代浪潮的起伏,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始终保持初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用“红船精神”引领全党,团结全党,从而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篇六】

4月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处党办组织赴上海参观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湖红船的党性教育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参观浏览了两处革命圣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重新考虑中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路子。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翌年,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和在日本、法国的留学生中先后成立了共产党的初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12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和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古老落后的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她满怀信心,以改造旧中国为己任,为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开始同军阀、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方向。28年之后,当历经坎坷的中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忘不了1921年7月的那一天。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弄。纪念馆建于1952年,由“一大”会议室、中共创建史陈列室和革命史专题临时陈列室3部分组成。为上海典型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一大”会议室位于兴业路76号底楼,家具与物品均按当年原样陈列。中共创建陈列室有历史文献、文物和照片170余件,陈列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产生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成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59年10月1日纪念馆正式成立,负责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保护、开放和管理。按当年“一大”开会游船仿制的红船同时向观众展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我们“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是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南湖革命纪念馆建馆52年来已三易馆址。建馆之初,馆址设在南湖湖心岛上,借用湖心岛古建筑作为举办党史展览的场所。1991年6月,由嘉兴人民捐资建造的纪念馆馆舍在南湖东岸落成并对外开放。2005年10月,纪念馆扩建项目获得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新馆选址在南湖南岸。

重温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势风雨飘摇、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鼓舞下,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与砥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同进步、共成长。共产党人的勤劳、智慧、坚毅一代代薪火相传,正气凛然、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成为铭刻在人们灵魂深处的烙印,党员们“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抛头颅洒热血”的担当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决绝,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人民奋勇前进。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呈“工”字造型,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展陈面积达7794平方米,具有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学术报告厅等功能。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物高度约为25米,是主展区;东、西副楼均为两层,建筑物高度约为11米,西副楼为副展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展陈内容将分两大篇章:

一是“开天辟地”,讲述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对外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志士仁人救国图存的艰辛探索,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一大”代表们的经历及会议概况,使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是“光辉历程”,以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的重要史实为节点展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光辉成就。让广大参观者能迅即饱览我党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整个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新馆序厅直径为20米,序厅大型主浮雕分为两层,一楼浮雕高5米,二楼浮雕高4米,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画卷和1921年前后嘉兴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除了照片、文字这些传统的展陈手法之外,新馆更多地运用了雕塑、场景、油画、三维立体影像、多媒体系统、触摸屏等新手法进行展陈,仅场景制作就有“虎门销烟”、“开国大典”、“嘉兴火车站”、“三大战役”、“上海石库门”、“鸳湖旅馆”、“北大红楼”、“巴黎公社”等;“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油画由国内顶尖油画大师陈坚绘制;

三楼大型壁画“星火燎原”、“中流砥柱”高4米长20多米,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的磅礴气势和艰苦卓绝,富有历史的震撼力。

通过参观学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忆光荣而伟大的丰功伟绩,深深体会到先辈们不忘初心的高尚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是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源泉,而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篇7: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从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回来,我思绪良多,感触颇深。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 伟,门前一块白色雕塑上刻着“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的悬挂 在纪念馆正门中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船精神”。

在纪念馆内,南湖红船、虎门销烟、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带我们再次回首感受那激情澎湃的一刻;共产党员宣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战士们戴过的围巾、穿过的草鞋、用过的食盒„„一幕幕场景,使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带给我们的是一次革命意志的洗礼;解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实物写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的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这是一次革命历史的熏陶和爱国主 义教育。整个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新馆序厅直径为20米,序厅大型主浮雕分为两层,一楼浮雕高5米,二楼浮雕高4米,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画卷和1921年前后嘉兴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除了照片、文字这些传统的展陈手法之外,新馆更多地运用了雕塑、场景、油画、三维立体影像、多媒体系统、触摸屏等新手法进行展陈,仅场景制作就有“虎门销烟”、“开国大典”、“嘉兴火车站”、“三大战役”、“上海石库门”、“鸳湖旅馆”、“北大红楼”、“巴黎公社”等;“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油画由国内顶尖油画大师陈坚绘制;三楼大型壁画“星火燎原”、“中流砥柱”高4米长20多米,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的磅礴气势和艰苦卓绝。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 深入地认识,也使我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同时,我知道入党要求之高,发现自己 身上尚有一些不足,离一个真正的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创造入党条件以实际行动来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从思 想上入党,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信念,不惜牺牲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端正入党动机。因为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做 到不谋私利,不搞特权,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上一篇:干部职工作风整顿领导班子问题梳理材料下一篇:城镇管理监察队政风存在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