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2024-07-17

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通用9篇)

篇1: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

我已不记得母亲在我还是个顽童时的模样,当她的形象深深刻入我的心灵时,她仿佛就已不再年轻。我数着无情地悄悄爬上母亲额头的皱纹,我数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隐藏于黑发之中的银丝,我数着母亲手上因操劳而变得粗糙的纹路,我始终无言──这世上能用什么言语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呢!

早晨,我背起书包去上学,母亲总要怜爱地看看我,她总要趁我走到门口时,又匆匆回到厨房拿来一份早点,劝我再多吃一点儿,哪怕我只咬上一口;她总要目送我出去,然后在门口叮嘱:“路上小心!”这样的早晨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度过的日子已有十多载!

也许这在许多人看来仅仅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平常的小事里,不正蕴含着一位母亲深厚的感情吗?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得了重病,医生告诉他需要用他母亲的心来 治疗,年轻人不忍心。母亲听说了,毅然剖开自己的心脏,让他拿着快去找医生治病。年轻人捧着母亲的心奔向医院,却在崎岖的路上摔了一交,那跌落的心脏发出温柔关切的声音:“孩子,你摔疼了吗?”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让人惊叹于母亲的伟大。一个人最先会说的往往是“妈妈”这个词,但是,母亲仅仅赋予了你生命吗?她仅仅抚育了你成长吗?她仅仅是你痛苦时可以与之倾诉、欢乐时可以与之分享的人吗?不!那位毅然剖心为儿子治病的母亲,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请再看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在一次大地震中,年轻的母亲把身体弯成一个弓形,顶住了塌下来的屋顶,而把她的幼子放在自己胸前。当人们发现这母子二人时,这位伟大的母亲,早已停止了呼吸,而她的孩子却在她弓形的怀抱里维系着生命。

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的身体把她的孩子同那个可怕的世界隔开,在那种情况下仍不忘给孩子一个舒适的怀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命,而她的脸上却无半点儿遗憾。这就是母亲!我想,倘若真有在天之灵,这位母亲得知孩子安然无恙时,一定会欣慰而幸福地笑出来。她决不会抱怨,决不会后悔。这就是母亲!

让我们看看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皱纹,那是岁月的沧桑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让我们握着母亲那布满丝茧的手,那是母亲拉扯我们成长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 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篇2: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我翻开七年前写给母亲的一首诗,是在母亲节的那一天我寄给她的,也是从那一天起,母亲知道了世界上有“母亲节”这样一个节日,并且从那一天起,母亲年年都会记得“母亲节”这个节日。母亲是一个不善表达“爱”意的人,也很少会流露自己的感情,年少时我甚至体会不到母亲对我的爱。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亲吻或拥抱过我,她对我的管教总是严格多于宠爱,但我终究还是明白她确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这是我间接地从她为我密密缝制的棉袄中,从她细细为我裁折好的作业本中感受到的。虽然如此,母亲在收到我寄给她的那封信那首诗时,她还是忍不住,把信拿给邻居看,把诗读给邻居听了,可以想到她当时是很激动也很欣喜的。

我常会因为某件事或某句话而顶撞母亲,甚至与母亲发生冲突。少年时“冲突”的结果当然是我被母亲责罚,青年时“冲突”的结果是母亲被我气白了脸,成家后随着我年岁的增长这种事发生的机率是越来越小了,而随着母亲年岁的增长,我开始陷入对自己的不谅解和深深的自责之中。

我自问是一个孝子,但不是一个“顺子”,从小到大,我很少会顺着母亲,每每看到女儿逆反的样子,我就会想到年少时叛逆的自己。表面上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但潜移默化中母亲教我做人的原则、处事的方式,我无不遵循;她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的洞察是非、不随波逐流,她的刚正不阿、处变不惊,我无不铭记。我仿佛是母亲的影子,女儿好像是我的影子。我看了斯琴高娃演的《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不由吃了一惊,影片中的人仿佛是我,我又同时吓了一跳,万一有一天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怎么办?我于是莫名地担心,莫名地害怕。这种莫名,让我在每次见到母亲时,不由得想拥抱她,想抚摸她的脸颊,想把这种记忆永远地留存在脑海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由过去的沉默寡言变得爱唠叨了,母亲高大的身材变得驼背甚至矮小了,母亲灵巧的双手变得迟钝颤抖了,母亲明亮的双眼变得模糊浑浊了,母亲的记性也不如从前了。然而母亲的头脑仍然好使,她的数学仍然是一级棒,她的地理几乎没有忘记,她的历史比从前学得还好,她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所有的《百家讲坛》,她能讲得出最近新闻里所有的国家大事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灾情疫情……她就是这样让我超级崇拜又自叹不如,让我疼爱又头疼的一位母亲。她的操劳让我疼爱,她的执拗让我头疼,她瘦弱的身躯让我心疼,她的不顾惜自己让我心痛。我为了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琐事终日忙碌,常常为没时间看望母亲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她从来没有要求过我,没有埋怨过我,总是说“你忙吧,你要多注意身体呀!”而我似乎总也找不出闲暇来探望母亲,有时我就想其实躺在母亲身边听母亲唠叨也是一种享受。

每次听别人讲“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就惶惶地觉得恐惧,因为这样一幕曾经在我身上上演过,那是十年前父亲的突然离去,让我猝不及防,没有尽到一天孝心。前年母亲在浇花时摔了一跤,卧床躺了一个多月,不吃不喝的,身体瘦了一大圈,最后我好说歹说,哄着她输了三天的营养液,母亲居然挺了过来,不过病好以后母亲走路就得拄着拐杖,轻飘飘的,总像踩着棉花。但母亲还是坚持一个人住,自己料理自己,不到孩子家,也不请保姆。母亲很少给我打电话,向我提什么要求,也很少出门。她的生活很简单,但精神世界很丰富。每天陪伴她的是一堆书和一台电视。她很少做复杂的菜肴,也很少吃药或营养品,她只吃简单的饭菜,而且绝不浪费粮食。她不让我给她买新衣服,说用不着了,旧的也穿不完了。我给她买的漂亮的唐装,她只在过年那天穿了一下,说留着“那天”穿吧。我给她拿去的好吃的东西,她都拿出来给邻居的老太太们分着吃了。她对人生没有更多的期许,只是时不时地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之中,去年她见到了阔别三十年的三位同窗好友和一位“发小”,她不胜欣喜,认为此生无憾。

母亲十六岁离家,开始独立的学生生活,她赡养我的姥姥一直到84岁;我十八岁离家,开始独立的学生生活,我能为母亲做的却是这样微不足道,甚至挤不出时间去陪伴母亲一个晚上,只是在愧疚和自责中偷偷地向母亲许诺,母亲听不到也从来没有怪我。今天,在这个深夜里,我为母亲写下这一段话,借此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

作者:叶 子

篇3: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一、救赎主题

救赎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不同于传统影片, 女性被描写为等待拯救的弱者, 而男性则是她们的救世主。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 阿莫多瓦建立了一种新秩序, 让女性的救赎超出了男权模式。片中母亲曼努拉通过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 平复了失去儿子的创伤, 重新确立了对爱的信心, 找回了自己母亲的形象和自我价值;也使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重获新生。

1.自我救赎

在传统社会中, 男权占据统治地位, 女性依附于男性, 因而女性往往处境被动。她们习惯于被救赎, 习惯于从丈夫或者儿子的成功中寻找自身的价值。而在这部影片中, 曼努拉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 她没有被动地依附丈夫和儿子, 没有被禁锢在家庭与婚姻的牢笼里, 而是主动出击自我救赎。

“在女人自我救赎时, 男人沦为凸显女人高尚品质和自立意识的表现元素, 成为空洞的符号化的形象。”[1]阿莫多瓦精心制造了曼努拉丈夫和儿子的缺席。首先, 丈夫罗拉是不男不女的人妖, 履行完生殖功能后就消失了, 没有履行丈夫的职责。而曼努拉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立的能力, 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 其实这就是她的自我救赎。其次, 从曼努拉与儿子融洽相处模式中可以看出, 她深爱儿子。当儿子意外逝去, 她悲痛欲绝, 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 最终选择将苦痛深埋心底, 努力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顽强地生活下去, 并且帮儿子实现生前未了的愿望寻找父亲。曼努拉通过寻找, 实现自我价值, 平复内心创伤, 使自我得到救赎。

2.女性对女性的救赎

阿莫多瓦曾说:“我想讲述的是女性那种内在的、自发的纯朴。讲述她们是如何相互帮助, 而这种互助又是她们特有的品格。”[2]历经苦难的曼努拉化身成为善良的母者, 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去承担生活重压, 在拯救自己的同时, 也救人度人。她安慰扶持同样身处社会底层或遭遇人生逆境的女性, 寻找人生的出路。

阿悦是个变性妓女。然而, 曼努拉并没有蔑视她, 把她看成是怪物, 而是尊重她, 两人情同姐妹。当曼努拉遇见阿悦时, 阿悦正处在生活崩溃的边缘。曼努拉的出现拯救了她的生活, 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曼努拉的救助下, 赶跑了打劫她的暴徒, 迫使她下定决心摆脱任人蹂躏的生活, 最终阿悦找到了明星助理的工作, 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罗莎是以拯救他人为己任的修女。起初曼努拉和阿悦是罗莎救助的对象, 然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 角色身份渐渐反转, 曼努拉成为了罗莎的救赎者。曼努拉没有像一般女性那样怨恨情敌罗莎, 而是以其特有方式来包容她。同样作为女人, 曼努拉的人生经历和生存体验, 使得她深深地理解、同情罗莎, 二人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姐妹情谊。曼努拉精心地照顾着怀孕并且染上艾滋病的罗莎, 让她变得平静、宽和。

嫣迷是个表面风光的演员。她与同性女友妮娜的情感纠葛, 使之内心世界陷入痛苦的泥潭。妮娜是一个双性恋, 并且不断吸毒。在妮娜看来毒品远远比嫣迷重要, 为此嫣迷颇为苦恼。但是在曼努拉的帮助下, 嫣迷也结束了和妮娜的纠缠关系, 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在对周围不幸女性的救赎中, 曼努拉寻回了母亲的形象和价值。她用无私的爱来救赎每一个受难的女性, 在她的关照下, 身边的女性们开始改变自我, 认真地活着。

3.女性对男性的救赎

在传统文化中, 男性是救世主, 而女性则是被拯救者。“即便是赋予女性拯救的使命, 其拯救也被涂上了男权化的色彩:她们要么就是将生命交付、奉献给男性, 在拯救男性之后获得自身的拯救;要么就是扮演成男性或以男性的方式来拯救男人或女人, 这种拯救以抛弃女性性别为代价。其实这些拯救的结果无疑是深陷在男权之中。”[3]片中曼努拉用母亲般博大胸襟爱护、宽恕男性, 以女性特有方式救赎男性。

面对背弃自己的丈夫罗拉, 曼努拉采用了宽容的方式对待他。在曼努拉看来, 她对丈夫是心怀愧疚的, 十七年前剥夺了丈夫做父亲的权利, 所以眼含热泪向丈夫连声道歉, 并告诉丈夫关于儿子的一切。她把罗莎的儿子也悄悄地带给丈夫看, 并把自己儿子的照片留给了他。其实她已经认可了这个作为自己丈夫和儿子父亲的男人, 并将父权还给了他。她的道歉从灵魂上拯救了丈夫罗拉。

小艾斯德班是罗莎的遗孤, 因携带艾滋病而被外祖母嫌弃。而曼努拉却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 并将母爱毫不吝啬地献给了这个孩子。在曼努拉的救赎下, 小艾斯德班的艾滋病病毒奇迹般地消失了, 这个男婴获得了重生。同时, 她也使自己在救赎与被救赎中, 重获新生, 即寻回母亲形象, 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或许也是导演心目中的救赎之道, 毁灭因为爱而重生。

二、人文关怀主题

人文关怀主题也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阿莫多瓦对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一方面, 他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他重视对生命和希望的延续, 赋予影片人情味, 以独有的温情来温暖我们。

1.对生命的尊重

片中涉及了艾滋病、变性等敏感话题, 但是导演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价值批判, 而是对其进行包容, 尊重生命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权利。

在现实世界中, 由于尚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人们很自然地对艾滋病患者产生心理恐惧, 拒他们于千里之外。但是导演以全新的视点, 以人文关怀来阐述他对艾滋病的态度。他通过罗莎和曼努拉的言行, 表达了自己对艾滋病患者的尊重。罗莎富有爱心,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帮助艾滋病患者对抗病魔。而当她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时, 依旧理智冷静地将此事告诉了曼努拉, 顽强地面对生活并生下孩子。而曼努拉在得知情况后, 却没有抵触、排斥她, 而是将其接到家里, 并如母亲一般爱护她。这一切都说明了, 在罗莎和曼努拉眼中, 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 都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 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 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利。

按照传统文化观念, 变性人是异类存在。但是阿莫多瓦却认为人人是平等的, 要尊重人权, 他们有选择自己变性的权利。他塑造了阿悦这一形象并借阿悦之口道出了自己对变性人的看法。阿悦为了安抚看不了演出的观众, 当着众多观众拿自己做过变性和整形手术的身体开涮。他坦然、自信地正视自己。变性在他看来是追求理想形象, 追求美好事物的一种方式。变性人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而我们没有权利不尊重他们。

2.对生命的延续

影片融入了导演特有的人文关怀。他不忍心看命运多舛的人物痛不欲生, 刻意设计了捐赠心脏和小艾斯德班身上艾滋病毒消失这两个感人的情节, 让生命和希望得以延续。

影片开头就埋下伏笔, 曼努拉是一位护士, 从事着与内脏捐献相关的工作。曼努拉在儿子艾斯德意外死去后, 面对同事询问是否同意捐献心脏时, 出于强烈的职业感, 以及渴望看到儿子生命的延续的原因, 答应捐献心脏。而在心脏捐赠后, 曼努拉始终都关注着受捐者的动态, 尽管儿子已逝, 但是看到儿子心脏仍在跳动, 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了延续, 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罗莎的儿子小艾斯德班本身是生命和希望的延续。首先, 他是罗莎和罗拉生命和希望的延续。罗莎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 仍坚持生下他, 赋予他生命。罗拉也在临死之前, 将对生存的美好祝愿送给孩子。其次, 他也是曼努拉儿子的延续。曼努拉将他收养视如己出, 并在他身上寻回了母亲形象。最后, 片尾小艾斯德所携带的艾滋病病毒消失了。这正好表明了导演的人文主义主题思想, 即爱的力量是无限的, 它可以战胜一切, 让生命得以延续。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阿尔莫多瓦创作的新高度。影片以救赎和人文主义主题贯穿始终。一方面, 构建了全新的价值体系,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以自身特有的方式, 拯救自己, 拯救他人。另一方面, 融入了导演的人文关怀, 尊重每个生命的生存方式, 并以爱作为依托让生命和希望延续。

摘要: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导演阿莫多瓦的经典作品。影片以救赎和人文关怀为主题, 颠覆了传统救赎模式, 让女性的救赎超出男权模式;融入了人文精神, 尊重个体生存方式, 让爱与希望延续。

关键词:救赎,人文关怀,主题

参考文献

[1]吕霞.女人的梦真的不算多——评电影《立春》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电影评介, 2009年10期

[2]袁晓如.从欲望走向银幕的过滤——试谈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精神奇观, 电影世界, 2004年5期

[3]傅琳.浅论电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现代语言文学, 2010年1期.

篇4: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交响诗画《钱塘江》有三个乐章,加上序曲和尾声,可分为五个部分。序曲在清脆的富有颗粒状的竖琴琶音连奏中开始,作曲家以淡淡的笔触把江南水乡描绘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继而双簧管用甜美的音色奏出了全曲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取材于浙江衢州小调《绣花鞋》。弦乐继双簧管之后缓缓进入,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第次呈示,音量逐渐增强,速度逐渐加快,声部不断叠加,第一主题在管弦乐全奏中进入高潮。在一连串三连音节奏的催动下,序曲展现了气势磅礴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是由混声合唱呈示的,作曲家以浓厚的笔触展现了钱塘江排山倒海般的大潮,序曲象征着浙江由男耕女织、田园牧歌的时代逐渐走向了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乐思展开过程也预示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由柔弱走向刚强的全曲构思和作品的风格布局。

第一乐章《母亲钱塘》由五首原生态民歌和四首改编民歌构成。五首原生态民歌分别是嘉善田歌《五姑娘》、乐清山歌《对鸟》、慈溪小调《对花》、宁波小调《小板艄》、昌化山歌《里郎歌》。五首原生态民歌都由当地歌手用方言演唱,地方民歌手的演唱,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浙江地域风格,唱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唱出了江南水乡的富饶秀丽,更唱出了八百里钱塘儿女的聪慧勤劳。第一乐章的后四首改编民歌分别是以“嘉善田歌”改编的女声领唱加合唱《家乡的水路》、以“萧山泗州调”改编的男中音领唱加合唱《在古老的织机旁》、以“杭州倒采茶调”改编的女声小合唱《雨中采茶》、以“宁波马灯调”改编的混声合唱《钱塘人》。后四首合唱以浙江民歌为素材,运用多声部合唱的艺术形式,充分发展了原素材的音乐内涵,尤其是混声合唱《钱塘人》在传统的四部合唱的基础上,叠加了两个童声声部的手法颇有新意,并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似乎象征着新一代钱塘人正在以新的面貌崭露头角,又好像意味着从传统中走出的钱塘人将引领时代大潮的雄伟气派。从后四首合唱曲的创作实践来看,作曲家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开辟具有中国特色音乐创作之路的创作思想。

第二乐章《诗画钱塘》由一个大段的器乐前奏曲和男声独唱加伴唱的《大禹颂》、女声小合唱《春江西子》、男声独唱《桂花香了》、男声合唱《钱塘之梦》五个部分组成。前奏曲充分调用了交响乐立体化的表现手法,用音乐和诗歌摹写了五千多年前史诗般的河姆渡、良渚文化,讴歌了治水英雄大禹的丰功伟绩,咏叹了吴越春秋的金戈铁马,一幅幅逝去的历史画卷,以交响诗画的形式再次浮现在眼前。作曲家巧妙地将西湖和钱塘江连接在一起,以西湖的柔美妩媚,凸显钱塘江的壮美阳刚,同时又以钱塘江的壮丽威武托显出西湖的婀娜多姿,把自然界江与湖的刚柔对比,引申到人世间吴越大地的英雄和美女的纠葛,从而演绎出天人合一、江湖一统的史诗般的艺术意境。

第三乐章《潮涌钱塘》也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管弦乐前奏曲、男女声二重唱《千岛之恋》、领唱加合唱《天堂人间》、女声独唱《我的钱塘》、混声合唱《大潮放歌》。如果说第二乐章是一部交响音画式的钱塘史诗,那么第三乐章则是灿烂辉煌的盛世钱塘写真。前奏曲弱起接切分的主导节奏,把音域由低向高层层推进,这种主题性的节奏和旋法,应该是钱塘江大潮赋予作曲家的灵感;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又恰似一浪高过一浪的钱江潮水,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作曲家把来自生活的亲身感受迁移到作品中,作品中类似潮声的咆哮,好像又是一阵阵冲锋的呐喊和一遍遍胜利的狂欢,引起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尤其是亲身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当事人,定会从模仿潮水的音乐声中领悟到“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哲理真谛。

尾声用铜管的连续三连音节奏为前导,铺开了一个宽广壮丽的交响背景,此时,衢州小调《绣花鞋》的主题在混声合唱中再现,再现的主题减弱了原有的娇柔甜美的情态,代之以喜悦豪迈的气势;合唱声部在一阵阵潮水般的节奏音型上,把胜利和欢乐的情绪推向了顶点,象征着钱塘人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交响诗画《钱塘江》的创作是成功的,作曲家的成功关键在于为“钱塘江”这个特定的对象找到了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交响诗画《钱塘江》的艺术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体裁形式的创新

钱塘江素以它特有的大潮而闻名于世,而五千年文明和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又赋予了钱塘江深厚的精神内涵,因而为这个气势磅礴、内涵深厚且具有现实象征意义的钱塘江寻找一个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绝非易事,然而,作曲家晓其把“交响诗画”这个尚使用不多的新体裁与钱塘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交响诗画”,目前甚至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我认为,“交响诗画”应该源于“交响音画”,“交响音画”是以具有画面感的题材为表现对象的交响乐体裁,如俄国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交响音画”源于交响诗但又不同于交响诗,“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在内容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体裁相联系。交响诗始创于19世纪中叶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李斯特写过13首交响诗,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取材于诗歌、戏剧或绘画;总谱的前面常常有一篇序言,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或引用有关诗文,说明作品的题材内容。这一篇序言或引用的诗文就是作品的标题。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所以他称他的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为“交响诗”。交响音画和交响诗都是有标题的交响乐体裁,而“交响诗画”则是器乐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声乐并重,有着更加明确的标题、表现对象和内容所指,辅以视屏画面背景、朗诵解说和舞蹈造型等综合性的视听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正是因为交响诗画器乐与声乐并重的特点,使它又有别于多乐章声乐套曲大合唱或组歌,成为视听媒体相结合时代的音乐新体裁。交响诗画《钱塘江》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就是为“钱塘江”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交响诗画。

第二,布局构思的创新

从交响诗画《钱塘江》总体曲式结构看,是序曲、尾声,中间并列三个乐章的五部结构。但是从乐思的呈示发展的逻辑来看,应是一个变形的奏鸣曲式:序曲可以看作呈示部,序曲的器乐部分呈示的是主部主题,主部主题在bB调域上展示的是一个c商调原型,器乐的合唱部分呈示的是副部主题;三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看作是扩大了的展开部;尾声的混声合唱则可以看作是再现部,再现部回到了bB调域,c商调原型再现后演化为bB宫调;再现部再现时省略的副部主题,体现了和谐一致,同心协力地奔向一个共同方向的总体精神构思。在我们称赞作曲家巧妙的曲式布局同时,发现交响诗画《钱塘江》同时还是一个大型的缠令结构,“缠令”是我国宋代说唱音乐诸宫调的一种曲体结构,指的是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插有若干曲牌的曲牌套曲结构形式,交响诗画《钱塘江》的曲式结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缠令套曲的曲体结构相合,更是让人拍案称绝。

第三,传统素材使用手法的创新

把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节奏、音色等作为音乐创作的主题或素材,运用由西方传入的作曲技术进行重新创作的作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音乐作品已有众多的成功范例。交响诗画《钱塘江》的作者们在继承和使用这种传统作曲法的同时,又有了手法上的创新。首先,作曲家将五首原生态民歌搬上舞台,由当地歌手用方言演唱未作任何改编修饰的歌词和曲调,辅之以大型多媒体显示屏展示的山川景色、风土人情的画面和生活场景,实现了音乐、诗歌、画面交相辉映,自然、人文和谐一体,视听感官融会交集的艺术效果。其次,作曲家把衢州小调《绣花鞋》的曲调当作主部主题的基本素材时,并不拘泥于原素材的风格,只保留了原素材的旋法序列,而在节奏、速度、力度、织体、配器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展开,给人以不是《绣花鞋》胜似《绣花鞋》,像是传统《绣花鞋》实则现代《绣花鞋》的那般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交响诗画《钱塘江》2007年初动笔破卷,在创作中数易其稿,于2008年7月杀青定稿,历时一年半。日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首次联袂排练了这部巨作,虽然这部作品目前还没有公演,但是排练场上传出的秀丽音画、磅礴声浪,已经让人感到这部作品的强大震撼力。赏听全曲,无不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作品创作成功的经验有三点值得记取:

第一,创作“主旋律”题材是时代的需要和作曲家的历史责任。当代中国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作曲家共同的理想追求。音乐,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的音乐对共同理想的凝聚、民族精神的振奋、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促进功能,同时,“主旋律”题材的作品也更能得到全体国民的共鸣。但是,由于过去某些突出“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出现了简单化、口号式、公式化倾向,因而这些急功近利的创作反而阻碍了“主旋律”题材作品的推广与普及。交响诗画《钱塘江》创作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抓住了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功绩这个“主旋律”题材,而且颇具匠心的是词曲作家们并没有采用直接的颂歌式体裁,而是通过抒发喜悦豪迈的情感和展现众多建设成果的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实现了预期的创作目的。

第二,突出民族特色是检验作品收听率和考验作曲家智慧的重要依据。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体现在独特的创作个性上,没有创作个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音乐作品的个性又必须是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脱离共性基础的个性就是怪诞。创作个性早就是我国众多作曲家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有些作曲家所追求的个性却是脱离了共性基础的个性,其结果是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听众。“民族性”恰巧是音乐创作上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黄金分割点,首先,这是因为,“民族性”的诸多因素来自于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和本民族人民的音乐审美习惯;其次,“民族性”又不是本民族传统音乐的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经过作曲家运用各种作曲技术,精心设计的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的创作;再次,来源于共性基础的个性具有更加广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而更能够得到时代和听众的认同与共鸣。交响诗画《钱塘江》巧妙地抓住了这个“民族性”,耳熟能详的民歌风格主题,使人感到亲切可爱。独出心裁的发展手法使人耳目一新。

第三,表演形式创新是使音乐作品拥有更多听众的重要手段。20世纪以来,音乐传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之快、不同传媒方式转换之频繁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尤其在中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广场传媒、剧场传媒,向留声机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传媒等音乐传媒方式的转换,音乐传媒转换的结果,使得音乐告别了纯听觉欣赏时代,视听结合的音乐表演方式和音乐欣赏兴趣越来越多地拥有受众。交响诗画《钱塘江》引领了视听结合表演方式的新潮流,在传统的交响乐队加合唱队的表演形式基础上,把后台的天幕换成了巨幅显示屏,又把前台留出一些空间让给舞蹈队的表演。交响诗画《钱塘江》把作品的具体内容交给了显示屏,把视觉形象的塑造交给了舞蹈队,而交响乐队和合唱团则注重于情感的抒发和气氛的渲染。在舞美灯光的辉映下,整个舞台美轮美奂、热烈辉煌,似乎再现了中国古代“声成文谓之音,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的只有综合性表演艺术才能称之为“乐”的乐舞时代。听众为如此庞大的气势和强烈的视听感官冲击而倾倒,为“钱塘江”在中国新时代的崛起而欢呼。

为总结交响诗画《钱塘江》的创作经验,也为了把这部作品打磨为新世纪的扛鼎之作,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在这部作品首演之际特意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创作研讨会,来自全国的作曲家、词作家、评论家王世光、晨枫、徐荣坤、韩溪、田晓耕、于庆新、刘聪、刁艳和浙江省内的音乐家四十余人,济济一堂,聚会杭州西湖之滨,对交响诗画《钱塘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对这部作品的题材、体裁和艺术手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作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运用原生态民歌表达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熟悉浙江地方音乐的听众听起来会倍感亲切;然而,这部作品不仅写给浙江当地听众,更是写给全国听众的,所以,过多的原生态民歌的使用对于不熟悉浙江地方音乐的听众来说就不一定能收到普遍性的效果。王世光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和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的交响乐作品,在提倡交响乐要走近群众的今天,交响诗画《钱塘江》的成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晨枫指出,交响诗画《钱塘江》的创作体现了词曲作家们的三个立足点,即个性化、时代感和艺术性。徐荣坤认为,交响诗画《钱塘江》在词曲创作上是成功的,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佳作。于庆新在充分肯定作品的交响性、民族性等成功之处后也提出了几点具体的修改意见。他颇有感触地说:“上个月我在桂花盛开的季节到了杭州,那时的杭州真是满城飘香、沁人心脾,但是作品中的《桂花香了》一曲,仅仅采用了原生态男声独唱,虽然《莲花落》的曲调乡土韵味极浓,但总觉得不够满足,缺少一点儿桂花飘香时浓香幽静、令人沉醉的感觉,如果在男声主题导入之后,引入女声合唱作支声式若隐若现的衬托,发挥女声音色特有的温馨、柔情与恬静,可能会使《桂花香了》一曲锦上添花。”刘聪也发表了类似意见,并当场提出了具体写作方案。

晓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虽长期担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主编,肩负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勤奋地致力于艺术歌曲和管弦乐作品的创作,写下了《祝你幸福》、《听我唱支抒情的歌》、《知青妈妈》、《四季平安》、《问江南》、《恋江南》、《我家在江南》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还写了《秦山之光——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而作》、《元、源、圆——为1997年香港回归而作》等数部民族管弦乐和交响乐作品。他多年的创作积淀,为创作交响诗画《钱塘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钱塘江》这部作品应该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也许意味着作曲家一个新的创作时代和新的创作风格的开始。在我们热切期待他创作出更多的艺术歌曲的同时,也热切地期待他创作出更大、更好、更新、更美的综合性音乐作品。

田耀农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5:关于母亲节的文章

年已花甲的妈妈每天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市场、买菜做饭是她一天的工作,每天陶醉在哪个菜买的便宜的快乐中,幸福在做好了菜看着儿女狼吞虎咽夸好吃。我想说,您能自己买菜做饭是我们的福气,可是您还是要注意别叫自己太累了,您不要老想着儿女,要多买些自己爱吃的,保养好您自己的身体,我们才有一个温暖的家呀!

坚强的的妈妈一直叫身边的人很是佩服。退休后,妈妈生了两场大病,每次都病的几乎要了命,在别人看来几乎是没希望了,可是妈妈却很是坚强的战胜了病魔。先是脑脓肿,由于发病突然,昏迷的妈妈被医生误诊为脑癌,示意我们放弃治疗。可是做了开颅手术后,病理化验说是脑脓肿,术后的妈妈很快的站起来了,没几天就可以在病房溜达了,医生很是惊奇,感慨到年轻人都恢复不了这么快,其实我知道不是妈妈的身体底子好,她是看我在床前伺候着,着急,怕我照顾不了孩子,上不了班,还担心医药费太贵,妈妈是咬牙坚持的。三年前妈妈又被查出卵巢癌,术后的化疗妈妈都是眉头没皱的挺过来了,此后的妈妈更是坚持锻炼,现在依然是神采奕奕,可是我知道妈妈现在的身体更是不比从前了,爱疲劳,免疫力低下,每次给妈妈买补药,她都训斥我,“我好的很,买什么药,浪费,不许买了。”在妈妈的概念里,儿女好就是她的好,这辈子妈妈心里装的永远是我们,总是把爱奉献给我们,可是妈妈,您到了该享受我们的爱的时候了,叫我们多爱爱您,知道吗,您能健康的活着,叫我们有妈妈可爱,这就是您可以给我们的最好的爱呀!

妈妈我想对您说,有些事情是我永恒的记忆,那里包含着您浓浓的爱。难忘小时候昏黄的灯光下您为我们穿针引线的剪影;难忘夜幕降临时您在路口等我放学地关切;难忘您在我们生病时细心地照顾……妈妈,这一幅幅场景将永远收录在记忆的影集,永远在我的生命里泛起感恩的涟漪,也将成为我为人母亲的标杆,把您的这份奉献延续。

太多赞美母亲的语句,我不想在这里堆砌,因为再多的词汇也无法诠释我对妈妈的深情;再多的语言也不能表白我对妈妈的感激、敬佩……

篇6:关于写母亲的的文章

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

昨天,我在农贸市场买了一袋黄豆,不为别的,就因为卖黄豆的老太颇像我的母亲,圆脸,腰身粗,眼神里充满对命运的忍耐。我已经走过去很远了,但总不安心,脚步被她牵挂着,于是,再折回去,停在了她的面前。我握着这袋黄豆慢慢回到了家,一路上想的净是我的母亲。

我又是许久不给异地的母亲写信了,母亲是最亲爱但又是最被忽视甚至忘记的人。

我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件圣物,这就是我母亲的裤腰带。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在车站,我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母亲这时从身上解下这根裤腰带,替我把断了的带子紧紧系牢,由于心里急,又由于要用力,她脸都涨红了———一种震撼天下男子的红,像要把心吐给我一样。我问她:“你怎么回家呢?”她说:“不要紧,慢慢地走。”

我不知道母亲没有裤带是怎么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但我知道,从此,我穷尽天下的财富也不能回报母亲这根裤带的恩情。

有母亲在,胸膛里就跳动着两颗心;有母亲在,天空的月亮总是两轮。可我们做儿女的不经意就忘记了自己的母亲,犹如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皮肤,流血了,疼痛了,才又会想起她。

我的母亲,今天我不读书,不读报,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和别人说话,不关心国家,不关心人类。我,只想您。

赞美母亲

母亲是一艘大船

载着我们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们成长

强壮我们的身心

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

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用她那优美的曲调

颂吟着祖国的历史

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啊!母亲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

写给母亲的赞美诗

小时侯听说月亮就像母亲,天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她的子女,星星儿就像众多的兄弟和姐妹,共同相亲相爱在一个大家庭里。

长大后第一次远行,无言中母亲您又将亲手缝好的衣服整好,连同一个月亮般无私的心,和您所有的爱装进我的行囊。

在那星星闪烁的梦里,您多少次为我盖好掉在一边的被子,我挂念的泪敲打着脚下行进的路,每一滴泪都是一首赞美母亲的诗。

一个感人的故事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互相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充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儿,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大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 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来,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脸红了,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 “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来?真好笑。”遭次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肩上驮着一袋米,她望着熊师傅,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 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么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肿成大梭形„„母亲抹一把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想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拱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校长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儿: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拱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屡有些花白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篇7:关于母亲的悲伤文章:最后一面

那时的我,正惶惶然乘坐在上海赶回宜昌的火车上,火车还没到南京,母亲就走了,那一刻我并不知情,因为我一直以为,对于我这个远嫁的女儿,弥留的母亲会等我的,一定会让我见上她最后一面!

下午五点多钟,动车上昏昏沉沉的我接到了我姐的电话:两个多小时以前,我的母亲,我们的妈妈,她已经溘然长逝了……

拿着电话,我瘫坐在座位上嚎啕大哭,周围的人,不,是整个车厢的人都好奇地望着我,可是那一刻,我的世界里只有悲痛和眼泪……

我一路哭泣,终于到了宜昌,那已经是夜里十一点钟了,我一人孤零零拉着行李箱,在宜昌火车站外面晃悠,问了好几辆的士,居然没有谁敢深夜载着一个哭成我这样的女人远行……

一小时后,我拉着箱子,晃到了一个酒店,开了一个十楼的房间,进房门后,我开始疯狂地捶打着房间里的床铺、沙发、墙面。天啊,我的母亲死了,我的母亲死了,真的死了,那时的我痛恨一切,一时间,我的痛苦无处发泄……

一整晚,我没有开灯,没有洗脸,没有洗脚,也更没有合眼,我就在酒店的床边、沙发边、窗前,像幽灵般移动,我难忍心痛,我不停地哭,累了,我就隔着玻璃看着外面,我的眼里有流不完的泪水,我的脑子里和眼前全是我的母亲,就那样,眼睁睁地到了凌晨五点多钟,可外面还是漆黑一片……

第二天快到十一点多了,远嫁的我,终于回到了已经去世的母亲身边……

可是我的母亲哦,她已经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了冰棺里面。穿着新买的寿服,似乎很宁静,这个样子,让我感觉好熟悉,又好陌生!她的照片被放在了镜框里,仍是带着微笑看着我……看着躺在那里的我的母亲哦,我一遍遍的喊着:“妈…… 妈……”可是母亲只是静静地躺着,一霎那,我觉得母亲肯定是好久没有好好睡一觉了,因为从她生病以来,尤其是癌症扩散的后期,她一直周身疼痛难忍,应该好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所以她要好好休息吧。于是我安静地守在那里,乖乖地陪着她,透过泪眼,看着她睡……

半夜一点多后,陪着我们的亲戚朋友都陆续睡觉去了,我和我姐一直守着母亲,母亲躺在冰棺里,我和姐在旁边铺了被子取暖,我姐告诉我,母亲最后弥留的日子非常痛苦,告诉我昨天上午我母亲意识还清醒,还叫过我的小名“妹娃子”和我的名字“黄薇薇”,告诉我母亲最后的痛苦的模样,告诉我母亲对这个世界,对她的后人的太多牵挂和不舍……

就这样,我姐一边讲着,一边哭着,我一边哭着,一边听着,后来,我姐累了,迷迷糊糊睡着了,我起身走过去,站在妈的冰棺边,盯着我那睡得那么沉的母亲哦,我的心痛到了极致,我不停地叫妈,和她说话,可她依然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

天快亮了,母亲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我心里好失望,我给母亲不停地磕头,我一声声叫着妈,妈,你快起来吧!妈,你别走!妈,你回家吧……可是母亲哦,她依然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那里,后来,绝望至极的我盯着母亲,只剩嚎啕大哭,别无他法……

母亲去世第三天,我无数次透过冰棺看我的母亲,她始终紧闭着双眼,有时眼花了,仿佛她动了,又仿佛她的脸上有泪水了,但是定睛一看,并不是真的,一直到半夜十二点多钟,陪伴我们的亲戚朋友又回去睡觉了的时候,我才终于确信……我的母亲,我的妈妈,那个生我养我的最亲至亲的人哦,她真的走了,真的走了……

在那个晚上,我终于确信我的母亲已经离开了我,我再一次站在母亲的冰棺边,看着母亲,我在心里一遍遍哭着问她:“妈,您为什么不等我回家?妈,为什么不让我见您最后一面?为什么您要走?为什么您舍得我们?为什么没让我赶回去叫您几声妈?”

可是无论我如何悲痛,母亲始终不再看我一眼,我走出灵堂,抬头看天,这几天天一直阴沉,晚上也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我痛骂上苍,我觉得上苍是瞎眼的,我恨这个世界,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母亲前半生坎坷辛劳,她应该还要好好活下半辈子才对,我的父亲早逝了二三十年,他没有活到的年龄,应该补偿给我的母亲,可上苍为什么这样亏待我的双亲?为什么我们那么早就失去了父亲,现在又让我们这么早失去母亲呢?

又是半夜一点了,那一夜,哥哥嫂子留下守着我妈,我跟着我姐和姐夫回去洗澡换衣服。告诉哥嫂一声后,我和我姐出去,姐夫已经发动了汽车,就在从我母亲灵堂到我姐夫车子的那点距离,我忽然觉得身边有些异样,环顾四周,仍是暗乎乎一片,但在场地边上的一棵树旁,似乎隐约有一个人影正看着我,一瞬之间,我吃了一惊:那不就是我的母亲吗?可是再仔细一看,又并没有人。

回城的路不算近,姐夫前面开车,我和姐坐在后排,几晚没合眼了,似乎有些睡意,但并不能安心的睡去,迷糊之中,姐夫的车子在好几处转弯的地方,我竟然似乎两次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到了姐姐家,已经快到两点了,她先去洗澡,我姐夫在一边的沙发上打瞌睡,我靠在姐家对着门的沙发上,就一小会,我居然睡着了。

就在那时,母亲,我的母亲,她穿着那件深蓝带花的衣服,黑色的裤子,一双自己做的带白边的布鞋,她径直推开我姐家的门,轻轻地走进来,但并没有说话,只是笑微微地看着沙发上的我……迷糊之间,我正要起身,正想说:妈,您来了。就在这时,洗好澡的姐姐从洗澡间走了出来,喊我洗澡,我直接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母亲,不见了!

受过教育的我并不迷信,但是我愿意相信,母亲一定是可怜她远嫁的小女儿,那一定是她的灵魂没舍得走远,专程等着和我见那最后一面!

篇8:关于母亲的文章-母亲颂

10岁那年,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妈妈发现了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账单旁放了60芬尼。

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面写着:“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

这个精美的故事,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真是一个人文意义很强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感动和钦佩之余,我突然想起,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那母亲们将会怎样面对呢?我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我的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毫不掩饰地各自表达了自己的做法。母子(女)情境对话如下:

同学霞满不在乎地说:“你这个孩子,何必和你老妈玩这个游戏,你需要钱直说吗,这是60元,你拿去花吧,不够的话,再问老妈要!”

同学芬则是满脸欣喜,自豪地说:“孩子,你真行,竟然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动心眼算账,这么小就会讨价还价,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同学玲喜形于色,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宝贝,你想要60元是不是,那就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期结束捧个‘三好生’奖状回来。”

同学婷不耐烦了,拍了拍桌子,愤愤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干一点事情开口就是钱。你也不想想,你父母养你供你上学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算算,你应该给我们多少钱?”

……

细细回想每位母亲的话,她们代表了眼下四种家长的典型心态。为此,我揣摩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产生四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下会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没有钱的时候会理所当然地向父母伸手要钱,他会觉得父母给钱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质疑!

第二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是非常有心计的孩子,他们时刻在算计父母,算计别人。他们感觉学会算计别人,这是一种生存的本钱!

第三种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逐渐拉开和父母的距离,他们觉得母亲不理解更不尊重自己,从此或抵触或逆反或消极。

第四种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很羞愧,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想法设法来回报母亲。因为他们或许懂得了索取的同时还需要学会给予……

是啊,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懂事乖巧,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仅仅着急是不够的。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鸡都能做到的事情。”爱应该有爱的方法,爱应该有爱的技巧,尤其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回想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出:小彼得的过错是很正常的,正常中还有几分孩子的天真。的确,这是一个美丽的过错。彼得的母亲对待孩子的过错心中有着几分宽容,以一种平静而又冷静的态度来处理,而且极富艺术性。

彼得母亲开出的账单,为天下的父母开出了一个绝妙的“药方”,当你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想一想,换一种方法,也许能“柳暗花明”,也许能“云开日出”,转怒为喜。

篇9: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

母亲走后没几天,父亲便娶了隔壁村的阿莲,奶奶说父亲娶阿莲不是父亲愿意,是她的主意,她看上阿莲正在奶孩子,娶回阿莲也救了我的命,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里,没有我,张家也就断了香火,她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得保住我的命。

阿莲长得很漂亮,可惜上帝妒忌她,给她留了缺陷。都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确如此,阿莲的身体是有缺陷的,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了个终身残疾,漂亮的脸蛋和残缺的腿连在一起,看起来难免让人心生遗憾。

自古红颜女子多薄命,这话印证在了阿莲身上。阿莲是个苦命的人,二十岁那年嫁给老实巴交的王福生,婚后八年才生有一女,在封建落后的农村,婚后多年没有生儿育女的女人,在人前低人一等,说话没底气,语言没分量,阿莲受尽了婆婆的冷眼,苦水往肚子里咽。女儿生下来刚刚半岁,王福生给建筑工地做小工,意外坠楼身亡,失去依靠的阿莲,天踏下来一般,要是生个儿子,还能子凭母贵,只是……!这样一来,阿莲和女儿便没了立足之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阿莲接受了奶奶的安排,嫁给了父亲。

我是喝着阿莲的奶水长大的,都说后母难为人,阿莲也不例外,无论阿莲怎么疼我,奶奶都不放心把我交给他,生怕阿莲虐待我,还经常隔三差五地搞突击检查。从我学说话起,我一直学着大人样叫她阿莲,她也从来不生气,只是笑,呀呀学语的时候,大人们都觉得我叫阿莲好玩,后来也就成了习惯。有奶奶罩着,有奶奶给我撑腰,谁也不敢说我的不是,我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好日子不长。七岁那年,我和最喜欢的小姐姐(阿莲的女儿)在河边玩耍,小姐姐不幸落水,我慌慌张张地叫来父亲,父亲不由分说地跳下河,去找小姐姐,再也没有上来。

那一年,我的世界大雪纷飞,冷的无处躲藏,一夜之间,我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忧郁寡欢,脸上很难挤出一丝笑容,蜷缩在自己狭小的角落里,目无他人,自顾自地玩,邻居都说我中邪了,只有阿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来都不放弃我,说我长大了就不会这样了。

我不懂阿莲的丧女之痛,更不懂她的丧夫之苦,也不懂人死的概念,想爸爸和小姐姐的时候,就嚷着要阿莲带我去找,阿莲经常抱着我眼泪汪汪,告诉我说,爸爸带着小姐姐到天堂去了,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们,还说,最亮的那颗星星是爸爸,站在旁边的那颗星星是小姐姐。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星星,也总是对着星星说话,总以为爸爸和小姐姐可以听到。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阿莲也难逃一劫,后来村里四处谣传,说阿莲是克夫命,嫁谁谁倒霉,阿莲只是默默地听着,也不反驳,也不辩解。爸爸和小姐姐走了,阿莲的心也被掏空了,虽然当年娶阿莲是奶奶的意愿,但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阿莲是个善良的女人,那些年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阿莲也知冷知热,一家人其乐融融。奶奶老年丧子,有着和阿莲同样的感受,同样的痛,后来,奶奶对阿莲温和了许多。

“母爱是天性”这句话是我长大后才懂的,阿莲把对小姐姐的爱转移到了我身上,有人说阿莲是在赎罪,因为爸爸为救她女儿牺牲了,阿莲怎么对我好都是应该的,也有人说,阿莲是个善良的女人,可惜命太硬了。超负荷的伤痛让我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很多事情我在朦朦胧胧中似懂非懂,好几次,我看见阿莲摸着小姐姐的衣服,像捧着宝贝似的贴在脸上,然后脸上挂着两行泪珠,我知道,她在想小姐姐了。

因为家里穷,因为有个残疾母亲,我的童年充满阴影,我没有要好的伙伴,同龄人都像躲瘟神一样地躲着我,即使有个别想和我表示友好,也会被大人们阻止,怕沾上霉运。我唯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我的成绩是他们没有的,每个学期我都能拿回三好学生奖状,阿莲每次都会拿着奖状,对着父亲的照片又是哭又是笑,我知道她是在向父亲报喜。

不知不觉我上初中了,除了学费外,学杂费也多了起来,因为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每期学费都要拖欠,更别说学杂费了,我交不起在学校搭餐的米,都是早上从家里带饭去学校中午吃,学费一拖再拖,老师的再三催费让我感觉很没面子。有一次,我怕被老师催交学费想逃学,告诉阿莲我不要去念书了,第一次阿莲打了我,他一边打我一边哭,说我不读书就会没出息,就会对不起死去的父亲,还说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我好好念书。我不依不饶地反驳,一股脑地吐个痛快,还手舞足蹈地,差点把阿莲推倒,对她嚷嚷“我就是不想念书,怎么样啊?你管得着吗?你知道每次老师说我欠钱,我多没面子吗?你都看不见,你有什么资格管我,凭什么管我呀,你又不是我亲妈,你就是扫把星,克死了我爸爸和小姐姐……”她瞪大眼睛看着我,半响也没说一句话,我知道,那一次我伤透了她的心,好几天我们都不太说话,好几天没见他笑过。她笑起来很好看的,还有两个小酒窝,我很喜欢看她笑,其实,她不笑,我已经心慌了,平时别人怎么说她,她都不当一回事,这回她是真的伤心了。但她很健忘,没几天就忘了我对她的伤害,又对我喜笑颜开,我又能看到她的小酒窝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吧,她递给我五块钱,叫我把学费补上,自从上次吵架以后,我没再叫她阿莲,也很少和她说话,有事的时候只是用“你”字代替,她也感觉到了我的疏远,极力地讨好我。那时候我很贱,她对我好,我把她的迁就当成是对她的惩罚,肆无忌惮,有意气她,她总是用微笑化解我造成尴尬的局面。

那天是星期五,我记得非常清楚,学校最后一节课是劳动课,我们班搞完教室卫生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远远地我看见一个人影,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在顶悬崖边上的一张塑料纸,悬崖虽然不是深不见底,但要是掉下去也会丧掉半条命,一下、两下,还是没能顶过来,人影歇了一会,又要继续去顶,我离得越来越近了,是她,难道她不要命了?我走过去,大声喝止:“你不要命了吗?”她回过头来看见是我,满脸笑容,“狗子放学啦,怎么这么早啊!”我没理她,只是责问她冒着生命去捡塑料纸干嘛,她笑呵呵地说这塑料纸可以卖钱,卖了钱攒下来给狗子下学期交学费,以后咱们也可以不用欠学费了,咱狗子就不用受气了。我愣愣地看着她,眼泪不听使唤地往下流,指着那张塑料纸责问她:“为了卖钱,你就这么不要命了你要是掉下去了,我怎么办?怎么办?”尽管我一直生气不和她说话,但这些年我们相依为命,怎能没有感情?她连连说:“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怎么能不要命呢,我还要看着狗子上大学,将来有出息呢!”那一刻,我突然好想扑进她的怀里,她走过来,摸摸我的脸,帮我擦去腮边的泪水,说我已经长大了,男子汉不能哭,我控制不住自己,扑进她怀里:“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和你顶嘴,不该说那些话,妈妈,对不起!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听你的话。”我第一次叫她妈,是发自内心的,她抱着我,紧紧地抱着我,我感觉到我背上的衣服湿了,我知道那是她的眼泪,开心的眼泪,激动的眼泪,多年的酸甜苦辣,在一声“妈妈”中溶解了。

回来的路上,我一手挽着她,一手提着蛇皮袋,满满的一袋废品,能换钱的废品,我看见她幸福的笑容了,她很久没这样笑过了,我们开心地走着,有说有笑。走到转弯处,她看见后面的同学追上来了,一把抢过我手上的蛇皮袋,叫我快走,别理她,不要让同学知道她是我妈,不要让同学知道我妈在捡废品,这样我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同学会笑话我。我不知怎么搞的,当时眼眶发热,鼻子酸酸的,同学过来问我她是谁,是不是我妈,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慌慌张张地替我回答了,“不是的,我不是她妈。”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带着呐喊的口吻说:“是的,她就是我妈,怎么了?我妈是最世上最漂亮的妈妈。”当时,她和同学被我突如其来的反应惊呆了,谁也不敢说话。

初中三年转眼就过去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重点高中,接到通知书的那天,他点燃三柱香,把通知书放在父亲的遗像前,叫我跪在遗像前磕三个头,我遵命跪下,她在旁边念叨着:“狗子他爹,你看看,你看看,咱狗子出息了,考上重点高中了,咱们村还是头一个呀,狗子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能为张家光宗耀祖,你一定要好好保佑他……”。

暑期很快结束,高中在县城,离家很远,得寄宿,那时候生活费都是交大米,一个学期交九十斤大米给学校,算是一期的生活费。家里的稻谷每年都不够吃,还需用杂粮填补,上学的米都是她借的,她说不要我担心,她能借到大米,收成好再还给人家。她三次借来大米让我交给学校,最后一次总算交齐了,正待我无债一身轻的时候,一盆冷水又泼向我,食堂煮饭师傅把我叫过去,严肃地说:“张健,下学期你不能交这样的米了,你这米又是早稻米又是晚稻米,你叫我怎么煮饭啊?交不起就卷铺盖走人吧!”我委屈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回到家,我把食堂师傅的话告诉了她,她一个劲地说,又让我在学校受委屈了,是她不好,没考虑周全,下次她去给我交米,跟食堂师傅解释清楚,都怪她借米的时候没看清楚。

后来的两年半里,都是她亲自给我交的大米,食堂师傅再也没说过我交的大米不好,每年的奖学金足够交学杂费还绰绰有余,学校有什么赚钱的活,老师都会留给我,我把剩下的钱交给她,每次放假回去,她都会给我做好吃的,她最爱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鱼,自己却从来不吃,总说她不喜欢吃鱼,说我读书用脑,多吃鱼可以补脑,后来才知道,她不是不喜欢吃鱼,是舍不得吃,为了让我多吃点,为了让我安心地吃,才制造出来的谎言。

高中三年,他从来不会来教室找我,好几次她烤了红薯送来学校给我吃,只是偷偷地在门口等我下课,看我出来,交给我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她不是不想和我说话,她是怕同学知道我有个残疾妈妈而看不起我,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高考成绩出来了,很理想,她比我还开心,乐得合不拢嘴。毕业典礼上,学校举行欢送会,家长、同学都来参加,操场上人山人海,她没有和我一起去学校,她说去了会给我丢面子,我拗不过她只好作罢。欢送会开始了,校长走上台,一阵掌声过后,校长开始发言:“今天,是我们学校毕业班离校的日子,感谢各位家长和同学的参与,首先我要请出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身残心不残的母亲,一个为了孩子读书,四处乞讨的母亲。”台下一篇寂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校长继续发言:“两年前,一位母亲一瘸一拐地挑着一担米来到学校,双膝跪地,求食堂师傅收下她的米,不要开除她的孩子,米不好不是孩子的错,她愿意用数量来交换质量,只求学校不开除她的孩子,她声泪俱下地说,米是乞讨来的,没有办法选择同一品种的大米,她可以多乞讨一些,弥补质量,求食堂师傅保密,不要让她的孩子知道,她是瞒着孩子去乞讨的,孩子很孝顺,如果知道她在外面乞讨,肯定会放弃学业。食堂师傅不敢做主,只好上报给我,作为校长,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她的请求?我有什么理由嫌弃乞讨来的大米?听校长说到这里,我惊呆了,心里无数个疑问,不知道问谁,校长停顿了一会继续演讲,很荣幸请来了这位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张健同学的母亲,大家掌声有请张健同学的母亲上台,本来她不愿意来的,她怕给张健丢脸,在座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你们说这样的母亲丢脸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母亲被班主任老师领着,一瘸一拐地走上台,此刻,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心中的愧疚,当着全场老师、家长、同学的面,“扑通”跪倒在她面前,喉咙僵硬,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台下的家长、同学,也都被感动得抹着眼泪。

毕业后,我降低要求分配到县城工作,希望可以好好地照顾她,和她一起生活,我把她接来城里和我一起住,那段时间,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没有人知道,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人知道,我不是她亲生的,我把每月的工资交给她,她勤俭节约惯了,买菜从来不买很贵的,钱拽在手里舍不得花,我叫她给自己添件新衣服,她笑呵呵地说:“不用,我这衣服挺好的,钱先帮你攒着,留着娶媳妇用,结婚了我就交给你媳妇管理”。

我以为她的心脏会永远跳动的,我以为她会永远这样地陪着我。 那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她躺在地上,等我抱起她,放到床上叫来医生的时候,她已经没气了,医生说是急性脑溢血,我崩溃了。母亲啊!你怎么不等我好好孝顺你,怎么不给我弥补你的机会,我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你还没看见我结婚成家,怎么就这么走了。

上一篇:《青少年必须知道的12个做人道理》读后感下一篇:关于宣传部个人工作计划